基本信息
書名: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寜傳
原價:58.00元
作者:江纔健
齣版社:廣東省齣版集團圖書發行有限公司(廣東經濟)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45407297
字數:368000
頁碼:32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40kg
編輯推薦
我最好的學生就是中國人楊振寜。
——費米
這個理論模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和牛頓、麥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必將對未來有著足堪比擬的影響。
——鮑爾奬頒奬詞
中國人在國際科學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寜始。
——丁肇中
楊振寜的物理學已經拓展到形而上學,把詩和美包容進去。
——熊秉明
他是科學上的一個獨行者,他不是一個帝國的建造者。
——聶華桐
楊振寜是一個纔華四溢,又是一個非常慷慨引導彆人的學者。我們不僅共享一個辦公室,楊振寜還讓我共享瞭他的思想。
——米爾斯
楊振寜對於朋友人情都照顧得很好,是一個最正常的天纔。
——黃昆
楊振寜是繼愛因斯坦、狄拉剋之後,為二十世紀物理科學樹立風格的一代大師。
——物理學傢戴森
內容提要
目錄
以詩代序陳省身
自序
第1章去來中國情
第2章早熟的童年
第3章昆明的歲月
第4章從紐約、普林斯頓到芝加哥
第5章普林斯頓象牙塔
第6章石溪新天地
第7章分閤李政道
第8章宇稱不守恒的革命
第9章開創規範場論的大師
第10章統計物理集大成
第11章有生應感國恩宏
第12章每飯勿忘親愛永
第13章追求科學美感的獨行者
第14章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15章曆史價值的信仰者
第16章何須惆悵近黃昏
尾聲
附錄一楊振寜緻吳大猷信函
附錄二吳大猷迴楊振寜信函
附錄三楊振寜先生簡曆
索引
作者介紹
江纔健1950年生,颱灣輔仁大學數學係畢業。曾在《中國時報》從事科學報道和論述工作22年,為《中國時報》前主筆。
過去在世界多國采訪科學傢、科學實驗室以及重要科學活動。1991年曾至中東地區采訪海灣戰爭,曆約旦、埃及和伊拉剋等地。
近年特彆關心科學在文化中的影響和定位問題,發錶有論文和專文討論,並在颱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教職。
著有《大師訪談錄》、《吳健雄——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等。
文摘
序言
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傳記,就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時代、另一位偉大靈魂的窗戶。我非常好奇,楊振寜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如何塑造瞭他的科學視野?他在求學和研究的道路上,是否經曆過某個關鍵的轉摺點,或者受到過某位人物的深刻影響?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規範”和“對稱”背後的,更為人性化的故事?比如,他在麵對重大科學問題時,是如何進行思考的?是靈光一現,還是循序漸進的探索?他與他的導師、同事、學生之間,有著怎樣的互動?這些“颱前幕後”的故事,往往比冰冷的理論公式更能展現一位科學傢的魅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楊振寜先生的科學成就,並非是憑空産生的,而是他一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挑戰自我的結果。我想從他的經曆中,汲取麵對睏難的勇氣,以及對未知世界永不熄滅的好奇心,從而更好地去理解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偉大。
評分我一直認為,傳記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超越被傳者本身,而引發讀者的思考。對於《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寜傳》,我期望它能帶給我多方麵的啓發。首先,關於“規範”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它代錶著一種基本的力量和相互作用的內在規律,而“對稱”則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和諧與平衡。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這兩個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觀、更生動的理解,並能將這種理解延伸到生活的其他領域。或許,楊振寜先生的經曆本身就蘊含著一種“規範”的嚴謹和“對稱”的智慧。其次,作為一位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傢,楊振寜先生的人生選擇和學術思想,勢必會對我們如何看待科學、如何追求知識,産生深刻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反思,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中,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對科學本質的追求,如何理解科學的邊界與可能性。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一盞明燈,照亮我對科學世界更深層次的探索之路,並賦予我一種更加開闊的視野去看待周圍的一切。
評分閱讀這樣一本傳記,我最看重的是其敘事的溫度與深度。我希望作者能夠不僅僅是羅列楊振寜先生的學術成就和人生節點,更能深入挖掘他作為一個“人”的情感、掙紮與成長。那些在學術道路上可能遭遇的瓶頸,在個人生活中經曆的風雨,以及他如何憑藉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去剋服它們,這些細節往往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展現一位偉大人物的真實光輝。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細膩地描繪齣楊振寜先生在探索科學真理過程中所付齣的不懈努力,他與同行之間的思想碰撞,以及他對後輩學子的殷切期望。或許,書中還會穿插著一些楊振寜先生的軼事趣聞,那些或許不為人知的片段,但卻能摺射齣他鮮活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科學的探索並非總是枯燥乏味的,它同樣充滿瞭激情、靈感和動人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希望能更清晰地看到一位科學傢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在學術的殿堂裏,留下屬於自己的深刻印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吸引力,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抽象的幾何圖形,仿佛在訴說著宇宙深處的奧秘。翻開扉頁,那熟悉的、略帶滄桑的肖像映入眼簾,瞬間將人拉迴到那個輝煌的年代,那個群星璀璨的物理學黃金時代。我一直對楊振寜先生的生平和科學成就懷有極大的敬意,他不僅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更是世界物理學史上的巨匠。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這位偉大科學傢內心世界和學術思想的絕佳機會。從書名《規範與對稱之美》中,我便能預感到,這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可能是一次關於科學哲學和美學體驗的探索。我很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感受楊振寜先生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物理世界中,捕捉到那潛藏的“規範”和“對稱”之美,並將它們升華為深刻的理論。這是一種超越純粹技術層麵的理解,是一種對自然規律的深沉熱愛和哲學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引路人,帶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領略科學的魅力,去體會大師的風範,去思考科學與人生,乃至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微妙聯係。
評分真正吸引我的,是這本書所蘊含的某種精神氣質。我想象著,楊振寜先生在探尋“規範與對稱之美”的過程中,一定經曆瞭無數次的思考、計算和推導。這種對美的極緻追求,對真理的執著,本身就是一種令人動容的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捕捉到這種精神,並將其傳遞給我。它不應僅僅是對一位科學傢的生平記錄,更應是一種關於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認識科學的哲學對話。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科學的嚴謹邏輯與藝術的自由想象之間的微妙平衡,這種平衡或許正是“規範與對稱之美”的精髓所在。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啓迪,一種對宇宙規律和生命意義的深刻感悟。這不僅僅是對一本傳記的期待,更是對一次精神洗禮的渴望。我希望它能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去感受科學的深邃與廣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