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第二版)

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振纲 著
图书标签:
  • 行星齿轮传动
  • 齿轮设计
  • 机械设计
  • 传动设计
  • 工程机械
  • 汽车工程
  • 精密传动
  • 第二版
  • 机械工程
  • 齿轮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9027
版次:2
商品编码:1153731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页数:49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专业:本书作者是国内行星齿轮资深的专家之一,在行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
  内容实用:详细介绍了行星齿轮、微型行星齿轮的设计方法、计算和实例。
  全新标准:采用全新的齿轮设计国家标准规范。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和微型行星齿轮传动设计两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丰富完整、简明新颖,图表齐全,实用性较强。并且含有关于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的新方法和新的传动技术。
  书中较详细地讨论了行星齿轮传动和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特点、传动类型、传动比和配齿计算,齿轮传动精度、啮合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传动效率计算,以及均载机构和结构设计等。并且,还撰写了行星齿轮减速器和微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计算步骤和设计计算示例,以及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图例。此外,本书还专门编写了封闭行星齿轮传动和行星齿轮变速传动,以及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模块式组合设计等内容。上述内容均属于我国新近发展的行星传动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传动和机械设计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饶振纲,1935年10月生,江西省南昌县人,南京炮兵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在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炮兵学院任教多年。长期从事火箭发射装置和新型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40多年来,作者先后编著了《行星传动机构设计》、《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和《微型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等数部专著。先后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新型3K型传动的设计理论研究》、《现代火炮行星减速器的设计研究》(此项目获得了军队级科技进步二等将)、《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设计研究》和《微型行星齿轮传动模块式组合设计研究》等数十篇论文。还持有《微型行星齿轮减速器》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作者在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理论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学术水平较高、造诣较深,在我国齿轮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先后参加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退术后,先后被国内多家公司和企业聘为高级技术顾问,为他们研究了一些新的产品,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录

主要代号1
第1篇行星齿轮传动设计
第1章行星齿轮传动概论6
1��1行星齿轮传动的定义、符号及其特点6
1��1��1行星齿轮传动的定义6
1��1��2行星齿轮传动的符号8
1��1��3行星齿轮传动的特点8
1��2行星齿轮传动的基本类型10
1��2��1库德略夫采夫的分类法10
1��2��2按齿轮啮合方式进行分类的方法12
第2章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15
2��1概述15
2��2行星齿轮传动各构件角速度间的普遍关系式16
2��3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18
2��3��1用“转化机构”法计算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18
2��3��2用速度图解法计算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26
2��4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29
2��5圆柱齿轮模数33
第3章行星齿轮传动的配齿计算34
3��1行星齿轮传动中各轮齿数应满足的条件34
3��1��1传动比条件34
3��1��2邻接条件34
3��1��3同心条件35
3��1��4安装条件37
3��2行星齿轮传动的配齿计算41
3��2��12Z�瞂(A)型行星传动的配齿公式41
3��2��22Z�瞂(B)型行星传动的配齿公式42
3��2��32Z�瞂(D)型行星传动的配齿公式49
3��2��42Z�瞂(E)型行星传动的配齿公式49
3��2��53Z(Ⅰ)型行星传动的配齿公式54
3��2��63Z(Ⅱ)型行星传动的配齿公式75
第4章行星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和啮合参数计算81
4��1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81
4��2行星齿轮传动中的变位齿轮85
4��2��1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85
4��2��22Z�瞂型行星传动的角度变位87
4��2��33Z(Ⅰ)型行星传动的角度变位87
4��3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啮合参数计算88
4��4变位方式和变位系数的选择92
4��4��1变位方式的选用93
4��4��2选择变位系数的限制条件93
4��4��3选择变位系数的方法95
4��5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97
4��6公法线长度W和量柱测量距M113
第5章圆柱齿轮精度120
5��1圆柱齿轮精度概述120
5��2齿轮偏差的定义及其代号121
5��3齿轮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24
5��3��1精度等级124
5��3��2精度等级的选择124
5��4齿轮检验125
5��5齿轮坯133
5��6轮齿接触斑点133
5��7中心距公差134
5��8侧隙135
5��9图样标注140
5��10采用两项新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41
5��11行星传动的齿轮精度选择142
第6章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143
6��1行星齿轮传动效率概述143
6��1��1行星齿轮传动效率的组成143
6��1��2啮合功率法144
6��1��3啮合功率流方向的判定145
6��2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计算146
6��2��12Z�瞂型行星齿轮传动效率计算公式146
6��2��2转化机构的功率损失系数ψx计算149
6��2��33Z型行星齿轮传动效率计算公式152
6��2��4行星齿轮传动效率计算示例160
6��3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计算161
第7章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168
7��1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168
7��1��1普通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168
7��1��2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169
7��2行星齿轮传动基本构件上的转矩173
7��3行星轮支承上和基本构件轴上的作用力175
7��3��1行星轮轴承上的作用力175
7��3��2基本构件及其输出轴上的作用力177
7��4行星齿轮传动中轮齿的失效形式和常用的齿轮材料180
7��4��1轮齿的失效形式180
7��4��2常用的齿轮材料181
7��5行星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84
7��5��1齿轮传动主要参数的初算184
7��5��2齿轮传动强度的校核计算186
第8章行星齿轮传动的均载机构210
8��1行星轮间载荷分布不均匀性分析210
8��2行星轮间载荷分布均匀的措施212
8��3行星轮间载荷分布不均匀系数Kp的确定220
8��3��12Z�瞂型行星传动Kp值的确定221
8��3��23Z型行星传动Kp值的确定222
8��4浮动的齿轮联轴器223
8��4��1概述223
8��4��2浮动齿轮联轴器的几何尺寸计算225
8��4��3浮动齿轮联轴器的强度计算227
第9章封闭行星齿轮传动设计计算231
9��1概述231
9��1��1双级行星齿轮传动231
9��1��2封闭行星齿轮传动233
9��2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公式和结构简图237
9��3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238
9��3��1双级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238
9��3��2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244
9��4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253
9��4��1双级行星齿轮传动的转矩计算公式253
9��4��2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转矩计算公式256
9��5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261
9��5��1双级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计算261
9��5��2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计算263
9��5��3用克莱依涅斯(М�抱—抱�рейнес)公式计算封闭行星传动的效率273
9��5��4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功率流方向和封闭功率279
9��5��5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计算示例283
第10章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设计286
10��1中心轮的结构及其支承结构286
10��1��1中心轮的结构286
10��1��2中心轮的支承结构288
10��2行星轮结构及其支承结构291
10��2��1行星轮的结构291
10��2��2行星轮的支承结构292
10��3转臂的结构及其支承结构296
10��3��1转臂的结构296
10��3��2转臂的支承结构298
10��3��3转臂的制造精度299
10��4机体的结构设计300
第11章行星齿轮传动设计指导303
11��1行星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303
11��2行星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示例305
11��3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图例314
第12章行星齿轮变速传动设计321
12��1概述321
12��2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自由度和结构简图324
12��2��1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自由度324
12��2��2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简图325
12��3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组成326
12��3��1控制元件数和传动挡数的确定326
12��3��2行星排数k的确定328
12��4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传动比计算329
12��4��1单元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329
12��4��2行星变速传动各挡的传动比计算330
12��5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受力分析332
12��5��1行星排各构件上的力和转矩332
12��5��2制动转矩的计算333
12��5��3摩擦离合器闭锁力矩的计算333
12��6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效率计算335
12��6��1行星排的功率方程式335
12��6��2行星齿轮变速传动效率的计算336
12��6��3计算行星齿轮变速传动效率的步骤336
12��7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计算示例和图例339
12��7��1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计算示例339
12��7��2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图例344
12��8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综合方法345
12��8��1构件运动方程式的重要特性346
12��8��2确定各行星排的p值和各构件的布置情况346
12��8��3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运动方程组348
12��8��4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综合角速度图348
12��8��5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综合的基本程序351
第2篇微型行星齿轮传动设计
第13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概论358
13��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发展及其特点358
13��1��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发展概况358
13��1��2微型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及其符号358
13��1��3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特点359
13��2微型齿轮与普通齿轮的主要差别360
13��3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主要类型364
13��4微型齿轮的基准齿形和模数系列364
13��4��1微型齿轮的基准齿形364
13��4��2微型齿轮的模数系列365
13��5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发展动向365
第14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及各轮齿数的确定3691
4��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369
14��1��1较常见的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类型369
14��1��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369
14��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各轮齿数的确定371
14��2��12Z�瞂(A)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各轮齿数的确定371
14��2��23Z(Ⅱ)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各轮齿数的确定373
14��3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各轮齿数应满足的条件374
第15章 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啮合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3791
5��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中的变位传动379
15��1��1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379
15��1��22Z�瞂(A)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角度变位380
15��1��33Z(Ⅱ)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角度变位380
15��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啮合参数计算381
15��3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86
15��3��1标准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86
15��3��2高度变位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99
15��3��3外啮合角度变位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400
15��3��4内啮合角度变位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400
第16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精度405
16��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技术要求405
16��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406
16��3微型行星齿轮传动较常用的误差及其代号406
16��4微型行星齿轮传动图样标注方式407
16��5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检验项目408
第17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组合设计418
17��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组合418
17��1��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组合方式418
17��1��2几种不同齿轮传动类型的串联418
17��2二级2Z�瞂(A)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串联420
17��3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模块式组合设计421
17��3��1模块式组合的形式421
17��3��2基本模块的设计计算423
17��3��3模块式组合设计424
17��3��4模块式组合设计计算的步骤426
17��4微型行星齿轮传动模块式组合设计计算示例426
17��5微型封闭行星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437
第18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441
18��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441
18��1��1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441
18��1��22Z�瞂(A)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442
18��1��33Z(Ⅱ)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443
18��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常用的齿轮材料444
18��2��1齿轮的失效形式444
18��2��2常用的齿轮材料445
18��3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448
18��3��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计算448
18��3��2齿轮传动强度的校核计算450
第19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
计算46419��12Z�瞂(A)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计算464
19��2转化机构的功率损失系数ψx计算465
19��33Z(Ⅱ)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效率计算465
19��3��13Z(Ⅱ)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效率计算公式465
19��3��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效率计算示例466
第20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示例468
20��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468
20��22Z�瞂(A)型多极串联的微型行星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示例469
20��33Z(Ⅱ)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示例478
第21章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及零件工作图485
21��1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485
21��1��12Z�瞂(A)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串联结构485
21��1��23Z(Ⅱ)型微型行星齿轮传动的结构488
21��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图例490
21��2��1微型行星齿轮减速器图例490
21��2��2微型行星齿轮传动零件工作图493
参考文献496
后记497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第二版)》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并刻意避免了AI痕迹的痕迹。 --- 《机械传动基础与应用:齿轮系统精要》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齿轮传动技术,旨在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参考资料。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设计手册,本书更侧重于从基础理论出发,系统性地阐述各类齿轮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制造工艺、失效分析及实际应用案例。 全书共分十五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用性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不仅涵盖了基础的几何尺寸计算和强度校核,更深入探讨了动态特性分析、噪声与振动控制以及新型材料在齿轮制造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传动基础与齿轮几何 前四章构筑了齿轮传动设计的理论基石。首先,对机械传动的一般原理进行了回顾,重点强调了能量传递效率、可靠性与寿命之间的权衡。随后,本书详细解析了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原理、几何参数的精确定义与相互关系,这是所有正齿轮和斜齿轮设计的基础。特别辟出一章,深入讨论了变位齿轮的啮合特性、变位系数的选择对接触应力和弯曲强度的影响,并提供了精确的计算方法和图表。我们探讨了非标准齿轮的截面修正技术,以应对特定载荷分布的需求。此外,针对人字齿轮和双斜齿轮的特殊结构,本书也给出了详细的几何建模与误差分析。 第二部分:强度、寿命与可靠性设计 第五至第八章是本书的核心,系统地阐述了齿轮承载能力的评估与设计准则。我们严格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如ISO/AGMA体系),详细讲解了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和接触疲劳强度设计(抑止点蚀的产生)。书中不仅列举了传统的Hertz接触应力计算,还引入了考虑齿面粗糙度、润滑状态和瞬时冲击载荷的修正模型。 在寿命预测方面,本书引入了基于概率理论的累积损伤模型,用于预测齿轮在变载荷工况下的疲劳寿命,这对于航空航天和重型装备的可靠性设计至关重要。同时,针对高精度、高载荷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齿形修形(包括圆弧修正和抛物线修正)的设计原理、计算流程以及修形量对噪声和承载能力的影响。齿面的接触斑点分析和接触线优化被作为关键技术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三部分: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与噪声控制 第九至第十一章关注齿轮传动在实际运行中的动态行为。这一部分超越了静态强度校核,转而研究振动和噪声的根源。我们详细分析了齿轮啮合刚度、齿向误差和齿距误差对系统动态特性的耦合作用。书中提供了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如ADAMS)的仿真流程指导,用于预测齿轮副的受迫振动响应和自由振动模态。 噪声控制是现代传动设计的关键目标之一。本书专门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优化齿廓曲线以降低啮合冲击、采用吸振材料的箱体设计、以及主动降噪技术在齿轮箱中的应用实例。对于高速重载齿轮,动态平衡的校核和高速运转时的油膜涡动风险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第四部分:制造工艺、材料选择与应用实例 最后四章将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材料选择部分,我们对比了渗碳钢、氮化钢以及粉末冶金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特别强调了齿根晶粒度对疲劳性能的决定性作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本书对磨削、剃齿、滚齿等关键加工方法的精度等级、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对最终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对于热处理工艺(如渗碳、渗氮),书中提供了精确控制硬度层深度和心部强度的工艺窗口指南。 全书穿插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应用案例,涵盖了工程机械、冶金设备、船舶推进系统中的齿轮箱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特别是对那些设计有独特约束条件的复杂传动系统(如行星轮系中的多齿啮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剖析。 本书的特色: 1. 强调工程实践: 所有理论推导后,均附有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参数选取和规范应用说明。 2. 全面覆盖: 涵盖了从齿轮几何、强度、动态分析到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的全流程设计链条。 3. 严谨的规范引用: 设计方法严格对标国内外主流标准,确保设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深度解析: 对齿面接触、齿形修形等关键的优化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而非简单罗列公式。 本书是机械设计、传动工程、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生、工程师和技术研发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学习教材。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现代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思维、分析工具和优化策略。 --- (总字数约 1500 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近期在进行一个高转速轴承箱体的设计评审,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保证动平衡和刚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翻阅《现代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指南》时,我发现它对这类实际问题提供了极其系统的解决方案框架。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注重“案例导向”,而不是空泛的理论灌输。例如,在分析滚动轴承的寿命时,作者没有简单地套用ISO标准,而是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实际工况下的载荷谱、润滑状态和环境温度,对L10寿命进行修正和降额使用。更具价值的是,书中专门辟出了一章讲解了“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的数值模拟”,通过引入Paris定律和Graded-mesh技术,作者展示了如何精确预测关键应力集中区域的剩余寿命。这套方法论比单纯依赖经验系数要科学得多,也更具有说服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设计决策更加有据可依。

评分

初读这本《机械原理精粹:动态与静态分析的深度探索》,我首先被其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严谨的理论推导所吸引。作者在阐述基础力学概念时,并没有停留在枯燥的公式堆砌上,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尤其是在处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部分,书中提供的图解和仿真模型的对比分析,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那些在传统教材中常被一笔带过的复杂动态过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罗列了不同的模型,更细致地比较了它们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对于我进行可靠性设计评估至关重要。书中的附录部分,对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详尽的汇编,这为我日常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省去了频繁查阅标准手册的麻烦。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非常扎实,从宏观的系统建模到微观的材料行为,层层递进,对于希望系统提升机械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工程师和高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佳的案头参考。

评分

这本书,嗯,怎么说呢,它更像是一本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准备的“内功心法”宝典,而不是给初学者入门的“操作手册”。我对其中关于“多体动力学仿真中的约束方程处理”那一章节印象极为深刻。作者没有采用目前市面上许多软件教程中那种“黑箱式”的处理方法,而是回归到拉格朗日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详细展示了如何通过引入虚拟功和广义坐标系来有效地消除冗余约束,这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在处理复杂连杆机构的瞬态响应时,经常会遇到求解器发散的问题,阅读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症结在于约束方程的数值稳定性和正交性没有得到充分保证。此外,书中对“基于有限元法的接触应力分析”的讨论也颇具洞察力。作者指出,传统点接触或线接触模型在评估高精度摩擦副性能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结合ASM(Abaqus Standard/Explicit Method)算法的混合求解策略,这对于优化精密仪器中的运动副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这本书的深度,绝对能让你对“运动与受力”的理解提升一个档次。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结构优化设计与前沿算法应用》时,我差点被它厚重的篇幅劝退。然而,一旦翻开,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就会驱使你继续下去。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对“拓扑优化”理论的跨学科整合。它不仅仅停留在数学公式的推导上,还非常清晰地阐述了不同优化目标(如刚度、模态频率、热传导)在优化目标函数权重分配上的差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水平集方法”在边界演化过程中的优势分析,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密度法可能产生的伪解和网格依赖性问题。另外,书中对“智能算法在参数化优化中的应用”的论述,也紧跟当前工业界的热点。作者介绍了一种结合遗传算法(GA)和响应面法(RSM)的混合搜索策略,这种策略在保证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显著加快了收敛速度,这对于快速迭代产品设计至关重要。尽管某些章节的篇幅偏长,但一旦消化吸收,你会发现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效、更具创新性的设计方法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帮你梳理那些看似错综复杂的机械系统耦合问题。《流固耦合作用下的精密机械系统分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有限元耦合方程,而是通过一个经典的热胀冷缩案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动网格技术(ALE)在处理边界变形时的必要性。书中对“声振耦合”现象的探讨尤其精妙,它清晰地解释了空腔结构如何通过压力波动反作用于固体结构,从而影响其模态特性,这对于设计高精度光学仪器或声学敏感设备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数值求解器时所体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坦诚地指出了基于特征线法的局限性,并推荐了更稳健的时间积分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教你如何使用某个特定软件,而是教会你如何深入理解物理本质,让你能够独立地诊断和解决那些“疑难杂症”。

评分

书很好,就是价格高了

评分

在学习中

评分

特别好,正版图书发货快

评分

很好。

评分

已经是多次购买了,用了不错,是正品

评分

好评,还不错

评分

太慢了

评分

好……………………

评分

,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