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

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诗歌鉴赏
  • 新诗三百首
  • 文学
  • 中国古典诗歌
  • 鉴赏辞典
  • 文化
  • 教材
  • 参考书
  • 诗词
  • 文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17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032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8
字数:6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修订版本。是一部汇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优秀作品的文学普及类图书。主要从诗作的文学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出发,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长河中遴选了220余位诗人的约300首诗作。值得注意的是,增收80年代后期以来,直至新世纪的许多优秀诗人的代表诗作,涵盖了朦胧诗、后现代、女性主义诗歌等当代诗坛的重要流派。《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配有当代文学评论家、诗人、学者的赏析和导读文章,他们在文章里或解释创作背景、或评论史学成就,或讲解诗作特色。《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的出版,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新诗历史发展及其艺术成就,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目录

出版说明序篇目表正文篇目笔画索引

精彩书摘

  【铁匠铺中】  王统照  一个星,两个星,无数明丽的火星。  一锤影,两锤影,无数快重的锤影。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要使这铁火碰动!  一只手,两只手,无数粗硬的黑手。  一阵风,两阵风,无数呼动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先要忍住这火热的苦闷。  一个星,一锤影;一只手,一阵风;  无数的星,无数的锤影;  无数的手,无数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在这里是生活的紧奋!  1929.1  在“五四”新文学大潮中,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努力表现社会现实生活。其中有不少文学作品着力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大众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的不幸遭遇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要求。刘大白、刘半农、叶圣陶、乇统照等作家,就在他们的诗歌和小说中描绘了农民、手工业者、小学教师、城市贫民的悲哀与不幸,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也表现了穷苦大众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王统照(1896—1957),字剑三,山东诸城人,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黄昏》、《山雨》和诗集《童心》、《这时代》中的许多作品,都以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为题材,反映了他们的悲惨遭遇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作家鲜明的平民意识。写于1929年1月的短诗《铁匠铺中》,就是这类作品中优秀的一首。  《铁匠铺中》一诗共3节13行,主要抒写了铁匠打铁时的劳动场景和情感。第一节,开头写打铁时飞溅的“火星”和闪动的“锤影”,接着用“来呀,大家齐用力/咱们要使这铁火碰动!”象征着劳动者蕴藏的伟大力量。第二节,诗人用同样排比的句式,集中凸显“无数粗硬的黑手”和“无数呼动的风阵”的集体,齐用力去创造新生活。最后一节明确点明主题:“一个星,一锤影;一只手,一阵风”,汇聚在一起,去实现“生活的紧奋”!这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道出了劳苦大众紧密团结在一起,用奋斗来实现新生和光明的希望。  该诗作于1929年1月。当时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共产党人被屠杀。但革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又奋然前行。1928年以上海为中心掀起革命文学运动,无疑使在青岛执教的王统照感到大为振奋,相继写作了《轿夫的话》、《这时代》、《铁匠铺中》、《沙河子》等一批反映劳动大众苦难生活、表达社会变革愿望的诗作。诗人在诗集《这时代》的序言中写道:“我们这时代,风卷波翻;我们这人生,水深火热!”因此,他要用诗笔“呼诉出我们对于时代中的真感”。《铁匠铺中》就是诗人在当时呼诉出的时代真感,通过铁匠打铁声和火星闪耀的反复歌咏,象征性地表达了劳动者改变苦难生活境遇的强烈愿望,赞美了劳动大众蕴含的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  ……

前言/序言

  序  孙光萱  一  新诗发轫于“五四”前夕,从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期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开始,我国的新诗创作已经走过了九十年难忘的历史行程。  在新诗问世之初,不少封建文人仍津津乐道于旧诗词的“声调格律”,并以此作为反对新诗运动的重要根据。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分子则不断尝试写作新诗,进行“反击”。  在“诗体解放”的论争中,胡适大声疾呼:“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谈新诗》),还主张用“活字”入诗、“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文学改良刍议》)等,甚至干脆主张“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尝试集)初版自序》)。在胡适的推动和倡导下,很快形成了以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周作人、俞平伯等为代表的早期白话诗派,还有以朱自清、郑振铎、刘延陵、叶绍钧等为代表的“文学研究会”诗人群,创作了一批直面现实、关心劳苦大众、向往民主和自由的诗篇。  郭沫若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以豪迈不拘的气概和淋漓酣畅的诗行,展现了迥异于胡适等人的浪漫主义诗风。  受到上述“先行者”的启发和影响,我国诗歌界相继产生了众多的艺术流派和一大批各具风姿的代表作者,约略算来,就有:1.冰心、宗白华等人倡导的小诗运动。2.以写爱情诗著称的冯至和“湖畔诗派”诸诗人。3.以徐志摩、闻一多为核心的新月诗派。4.以李金鬟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5.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6.蒲风、王亚平、任钧等人组成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7.在抗战前后起过重大影响的艾青、臧克家、田间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8.绿原、鲁藜、阿垅等人的“七月诗派”。9.以魏巍、陈辉等为代表的晋察冀诗人群。10.辛笛、穆旦、陈敬容等人的“九叶派”。11.以李季、阮章竞、张志民为代表的解放区民歌体长篇叙事诗创作潮流。  在我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像新诗运动前三十年这样拥有众多的艺术潮流和派别,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新诗流派的产生、发展不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离不开诗歌艺术内部规律的矛盾运动和诗人的创作个性;新诗不同流派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和转变,也是屡见不鲜的。总之,对不同的诗作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以“流派”分高下。  二  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我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诗人是一个充满激情、最富于想象力的特殊群体,自然会迫不及待地加入对新中国的“大合唱”的队伍之中,从郭沫若、艾青、臧克家、何其芳等老诗人到20世纪50年代前期登上诗坛的青年诗人,都相继有诗作问世。其中表现突出的有奔赴边疆的军旅诗人如闻捷、公刘、白桦、梁上泉、顾工、柯原等。  大概从50年代中期开始,政治运动接连不断,阶级斗争决定一切,人们渐渐习惯于向“共识”靠拢,以“求同”为目标,而不敢“存异”,更不敢以“标新立异”自诩,免得被别人当作“异端”受到压制。下面,我们大致以时间先后为序,针对建国后新诗发展中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作些探讨。  一、篇幅短小、格调明快的“生活抒情诗”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仍以上面提到的那些诗人来说,他们创作的优秀的“生活抒情诗”,无不体现了扎实的艺术功力。如公刘的《运杨柳的骆驼》描写绿化,不写拿着铁铲、树苗的绿化大军,偏偏牵出了一队惯于在沙漠奔走的骆驼,不能不说在“炼意”即构思上独具慧眼。  二、建国以来政治抒情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郭小川、贺敬之是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政治抒情诗热烈奔放,形象鲜明,虽然篇幅较长,但因句式错落有致,又注意脚韵,适宜于朗诵,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三、隔海相望,台湾新诗色彩纷呈。  台湾不少新诗诗人来自大陆,浓郁的“乡愁”成了他们不断吟唱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由童年而中年而老年,一唱三叹,缠绵往复,不能自已。舒兰的《瓶竹》视角独特,以瓶竹根无所系的意象寄托游子对故土魂牵梦绕的依恋。所有这些“乡愁诗”都不止于个人一己一时之感叹,而是艺术地揭示了“血浓于水”——同一个文化母体、同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永恒价值。  四、“归来的歌”和“朦胧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文革”中的新诗界陷于令人窒息的“失声”的境地。粉碎“四人帮”以后,许多像艾青那样被迫缄口失声的诗人纷纷唱起了“归来的歌”。和以前轻快活泼的生活抒情诗不同,它们多半显得深沉、冷峻,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交融,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8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朦胧诗人”,他们的诗篇带有感伤、迷惘的情调(如舒婷),或是充满否定、反叛、冷峻的色彩(如北岛),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现代派表现技巧,具有独特的认识和艺术价值。  五、新诗体式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诗体式有了长足的进展,除了不拘长短、韵脚的自由体诗以外,主要有以下四种:1.简洁明快的两行体诗,贺敬之《回延安》、罗洛《我和时间》、沙鸥《新月》等诗即属此体。2.适宜于朗诵的楼梯诗,如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等。3.淋漓酣畅的新赋体,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是这类诗的代表作。4.灵活从容的半格律体,一般每节四行,第二、四行押脚韵。运用这类体式的诗人最多、最普遍。  ……
《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开启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精妙殿堂 这是一部集结了二十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三百余首诗歌的鉴赏辞典。它并非简单的诗歌选本,更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专著。恰恰相反,《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是一扇通往中国现代诗歌精神世界的窗户,一柄解锁诗歌深层意蕴的钥匙,一座承载着时代变迁与人文思考的艺术殿堂。本书以其“重编本”的修订精神,在广博的史料梳理和精到的学术考证基础上,注入了更为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更加多元的鉴赏视角,力图为当代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完整、立体、生动的新诗面貌。 一、 精选三百,时代的精神回响 本书所选三百余首诗歌,并非随意拼凑,而是经过严谨的筛选和反复的权衡。编者们深入挖掘了二十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各个主要流派、以及各个代表性诗人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从五四时期吹响时代号角的自由先驱,到抗战烽火中呐喊民族独立的战士;从新中国成立后激昂向上的建设者,到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新生代力量,本书几乎囊括了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进程的关键诗人及其代表作。 每一个时代的诗歌,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是社会脉搏的跳动,是人民心声的吟唱。《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正是这样一本时代的精神回响录。读者可以通过诗歌,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激荡、情感起伏、生活场景,以及对社会、对人生、对理想的追寻与反思。从郭沫若早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呼唤,到戴望舒笔下朦胧而凄美的都市意象;从艾青饱含土地气息的抒情,到北岛冷峻而深刻的追问,每一首诗都凝聚着一个时代的情绪,传递着一份独特的精神力量。 二、 鉴赏之钥,开启诗歌的无限可能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鉴赏”二字。编者们深知,一首优秀的诗歌,其生命力在于读者对其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本书并非止于罗列诗歌,而是为每一首诗都配备了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这些鉴赏并非是程式化的解读,而是力图从多个维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读者走进诗歌的内心世界。 背景透析: 每一首诗歌的产生,都离不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本书的鉴赏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诗歌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时代思潮、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的缘由。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中那些可能因为时代久远而显得晦涩的典故、隐喻和情感表达。例如,在解读某些抗战时期的诗歌时,我们会一同回顾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体会诗人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家国情怀。 文本细读: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本书的鉴赏,将聚焦于诗歌的文本本身,细致分析诗歌的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结构安排、节奏韵律等要素。编者将引导读者留意诗人如何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如何通过词语的精妙搭配营造氛围,如何让看似简单的文字组合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染力。例如,对于余光中的《乡愁》,我们将一同品味“一张邮票”到“一座矮矮的坟墓”的层层递进,感受诗人对故乡深沉而缠绵的思念。 思想挖掘: 优秀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本书的鉴赏,将引导读者去发掘诗歌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人生感悟、社会批判或人文关怀。通过对诗歌思想层面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诗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从而引发自身的思考和共鸣。例如,对于海子的诗歌,我们将探讨其对生命、对爱、对土地的赤诚与执着。 艺术创新: 新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命,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本书的鉴赏,将梳理和分析新诗在艺术形式上的多样性,例如自由诗的解放、现代汉语的运用、新意象的构建等等,帮助读者欣赏新诗在形式美感上的独特魅力。 三、 重编之义,传承与创新的融汇 “重编本”的定位,意味着本书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精细的打磨与创新。编者们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结合了当代的学术视野和鉴赏理念,对原有的选目和鉴赏进行了更新与完善。 更广阔的视野: 本次重编,可能在诗人选择和诗歌收录上,更加注重代表性和多样性,力求发掘被低估的优秀作品,或是增加一些近年来学术界和读者反响强烈的作品,以期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平衡的视角。 更深入的解读: 鉴赏文字的更新,将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分析更加透彻。可能还会引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批评理论,为鉴赏注入新的活力。 更完善的梳理: 对于诗歌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介绍,可能也进行了更为详实的考证和补充,力求为读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四、 价值所在,启迪智慧与点亮心灵 《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的价值,绝不仅限于学术研究。它更是一本能够启迪智慧、点亮心灵的读物。 提升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和鉴赏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读者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 丰富人文素养: 诗歌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本书通过诗歌,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磨难与辉煌,所抒发的爱恨情仇,所追寻的理想与价值,有助于读者构建更丰富的人文素养。 激发创作灵感: 对于有志于文学创作的读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它能够帮助读者了解诗歌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学习大师们的创作技巧,从而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 深化自我认知: 诗歌常常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通过阅读他人的人生体验与情感表达,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结语 《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是一次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深情回望,一次对诗歌艺术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对读者心灵的温柔触碰。无论您是诗歌爱好者,还是文学研究者,抑或是任何一个渴望在文字中寻找慰藉与启迪的灵魂,《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都将是您不可错过的珍贵读物。它将带领您穿越时空的隧道,聆听时代的歌声,感悟人生的百味,最终在诗歌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亮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厚厚的辞典捧在手里,分量十足,光是这份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感到踏实。我一直觉得,要真正领会新诗的精髓,单靠阅读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可靠的向导。市面上关于诗歌鉴赏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某一个流派或某几位名家,零散且不成体系。而这部《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的问世,简直是雪中送炭。它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从诗歌的背景到意象的解读,再到语言风格的分析,都做到了深入浅出。我尤其欣赏它对那些“晦涩难懂”的篇章所做的细致梳理,仿佛是为迷失在现代诗迷宫中的读者点亮了一盏明灯。每一次翻阅,都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理解角度,那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感,是其他任何工具书都无法比拟的。它不只是一本辞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教授,陪伴你一步步走进现代诗的深邃世界。

评分

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没想到它却成了我提升诗歌鉴赏能力的核心教材。与其他工具书不同,它似乎没有强行“灌输”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多元的分析路径。对于那些在文学史上存在争议的篇章,它也呈现了不同的解读观点,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对“重编”的体现,可以看到编者在时代变迁下对经典作品新的审视和补充。这让这部辞典充满了生命力,而不是一本僵死的旧文献。每读完一篇鉴赏,我都会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或重写一段赏析,这种主动吸收的过程,极大地巩固了我的理解。它更像是一个激发你二次创作欲望的火花,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搬运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也值得称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厚重的参考书如果排版不佳,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然而,这部辞典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字体大小适中,注释清晰,术语解释和正文区分明确,使得查找效率非常高。当我需要快速核对某个诗人某首诗的背景资料时,能迅速定位,毫不拖沓。此外,它还附带了一些关于新诗发展史的简要概述,为不熟悉历史背景的读者搭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骨架。对我个人而言,它已经从书架上的一本工具书,逐渐变成了一位常驻的“精神伴侣”。每当在生活中遇到某种触动心灵的场景,我都会下意识地想,这部辞典里有没有收录与之相呼应的作品,然后翻阅查证,这种“主动阅读”的习惯正是这本书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诗歌有热情,但文学功底相对薄弱的普通爱好者。过去读新诗,常常是“看得懂字面意思,却捉摸不透弦外之音”,那种“意在言外”的朦胧美对我来说总像隔着一层纱。自从入手这本“鉴赏辞典”后,情况有了极大的改观。我发现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它没有使用太多佶屈聱牙的术语去吓唬读者,而是用清晰、流畅的语言,把复杂的诗歌理论和鉴赏方法包装起来。比如,书中对于某些意象的文化溯源分析,极其精妙,让人明白为什么诗人选择了这个特定的词汇,而非别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审美视角的培养。现在,当我再读到那些曾经让我困惑的作品时,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辞典中的解析框架,从而能够更加自信地去品味诗歌的内在韵律和情感张力。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当代文化现象的人士,我深知文学批评的立场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因此,选择一本相对中立且权威的鉴赏辞典至关重要。这部《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重编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的选篇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覆盖了从早期探索到近现代发展的主要脉络,确保了读者能对新诗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阐释过程中保持了一种克制和尊重,尊重诗人的创作本意,也尊重读者的个体感受。它提供的是分析的工具和参照系,而非一锤定音的判决。这让我在阅读时,不会产生被“权威”压制的感觉,反而是被引导着去建立自己的鉴赏体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如何看诗”,而不是“应该看懂什么”。

评分

京东快递,速度很快,纸箱包装,完好无损,纸张不错,手感舒服,排版合理,印刷清晰,字体适中,选篇优秀,值得一读,单本价格稍贵,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建议活动时购买!上海辞书出版社,权威版本,无论是书本内容还是写作质量都挺好!

评分

印刷质量很好,值得收藏。。

评分

整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

我喜欢的好书,推荐购买。

评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京东送货也很快,我很满意!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会再来的哦。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评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京东送货也很快,我很满意!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会再来的哦。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评分

我喜欢的好书,推荐购买。

评分

东西很快就收到了,很好啊。

评分

收录的现代诗还是太少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