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电磁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秉乾 著
图书标签:
  • 电磁学
  • 物理学
  • 高等教育
  • 大学教材
  • 理工科
  • 电磁场理论
  • 规划教材
  • 国家级教材
  • 电动力学
  • 电磁波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5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742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电磁学》脉络清晰,讲解严谨。其中对电磁学课程基本内容的讲述堪称完备,作者的文字风格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内容简介

  《电磁学》是为大学物理系电磁学课程撰写的教材。本书以电磁场理论为纲,贯彻始终,从静电场、恒定磁场的性质与区别,电磁场对物质的作用和物质的电磁性质、电磁场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规律直至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和电磁波,系统地展现这一极具现代精神的经典内容。电磁作用规律的探索构成本书另一条主线,从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定律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最终归结为洛伦兹力公式。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和洛伦兹力公式为经典电磁理论的基础,为解释各种电磁现象提供了依据。作为必要的引伸,本书最后一章借助于狭义相对论,给出匀速运动带电粒子的电场和磁场公式。由电磁学的基本原理,电工学、电子学、电磁测量等学科建立、发展,迎来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全球技术革命,堪称基础研究向技术应用转化的范例。对此,本书在直流电、交流电两章作了初步的介绍,略窥门径。
  发现过程激动人心、精彩纷呈,集中地反映了前辈大师的非凡才华和创新精神,以及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本书结合相关阐述,不吝篇幅,尽可能真实地还原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相信读者必能从中获得身临其境的独特感悟。

作者简介

  陈秉乾,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9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物理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学研究会理事长。有著作、翻译书数十本。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静电场 (12)
§1.1 库仑定律 (12)
§1.1.1 库仑的电斥力扭秤实验和电引力单摆实验,电力平方反比律 (13)
§1.1.2 库仑定律的表述和物理内涵,电力叠加原理 (17)
§1.1.3 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和理论地位 (19)
§1.1.4 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守恒定律 (21)
§1.1.5 卡文迪什麦克斯韦精确验证电力平方反比律的示零实验和理论分析 (24)
§1.2 电场,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 (31)
§1.2.1 超距作用和近距作用 (31)
§1.2.2 电场,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 (33)
§1.2.3 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 (34)
§1.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40)
§1.3.1 矢量场的性质,源与旋,通量与环流,高斯定理与环路定理 (40)
§1.3.2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41)
§1.3.3 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 (45)
§1.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52)
§1.4.1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2)
§1.4.2 电势 (54)
§1.4.3 电势叠加原理 (57)
§1.4.4 电势的计算 (58)
§1.4.5 电势的梯度,场强和电势的微分关系 (61)
本章小结 (66)
习题 (68)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73)
§2.1 概述 (73)
§2.2 静电场中的导体 (74)
§2.2.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静电平衡导体的基本性质 (74)
§2.2.2 导体空腔与静电屏蔽 (77) §2.2.3 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81)
§2.3 电容和电容器 (82)
§2.3.1 孤立导体的电容 (83)
§2.3.2 电容器及其电容 (83)
§2.3.3 电容器的串并联 (87)
§2.4 电介质的极化 (88)
§2.4.1 极化现象 (88)
§2.4.2 极化的微观机制:分子电偶极子模型,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取向极化 和位移极化 (89)
§2.4.3 极化的定量描绘———极化强度矢量P,极化电荷q′,退极化场E′ (91)
§2.4.4 极化强度矢量和极化电荷分布的关系 (92)
§2.4.5 极化强度矢量P和总场强E的关系———极化规律 (95)
§2.5 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 (96)
§2.5.1 电位移矢量D,有电介质时静电场的完备方程组 (96)
§2.5.2 有电介质时静电场的计算 (99)
§2.6 静电能 (104)
§2.6.1 带电体系的静电势能 (105)
§2.6.2 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 (109)
§2.6.3 静电场的能量 (110)
§2.6.4 静电能的计算 (111)
本章小结 (114)
习题 (117) 第三章 直流电 (121)
§3.1 电流,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电流的连续方程,电流的恒定条件 (121)
§3.1.1 电流,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矢量 (121)
§3.1.2 电流的连续方程,电流的恒定条件 (123)
§3.2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德鲁德金属导电的经典电子论 (124)
§3.2.1 欧姆定律,电阻 (124)
§3.2.2 焦耳定律 (127)
§3.2.3 德鲁德的金属导电经典电子论 (128)
§3.3 电源 (131)
§3.3.1 电源的电动势 (131)
§3.3.2 电源的路端电压,全电路欧姆定律 (133)
§3.3.3 电源的功率 (134)
§3.3.4 直流电路中恒定电场的作用 (135)
§3.3.5 各种直流电源 (137) §3.4 直流电路,基尔霍夫方程组 (141)
§3.4.1 简单电路———串并联电路 (141)
§3.4.2 复杂电路,基尔霍夫方程组 (144)
本章小结 (147)
习题 (148) 第四章 恒定磁场 (152)
§4.1 指南针———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152)
§4.2 奥斯特实验 (155)
§4.2.1 奥斯特实验 (155)
§4.2.2 相关实验和研究课题 (156)
§4.3 毕奥萨伐尔定律 (159)
§4.3.1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 (159)
§4.3.2 磁感应强度B (163)
§4.3.3 载流回路的磁场(用毕萨定律计算磁场) (164)
§4.3.4 极矢量与轴矢量 (171)
§4.4 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 (172)
§4.4.1 磁感应线(磁场线) (172)
§4.4.2 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 (173)
§4.4.3 磁矢势,A-B效应 (175)
§4.4.4 磁单极子 (177)
§4.5 恒定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178)
§4.5.1 恒定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178)
§4.5.2 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场 (181)
§4.6 安培定律 (184)
§4.6.1 安培定律的建立 (184)
§4.6.2 安培定律=毕萨定律+安培力公式 (192)
§4.6.3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磁矩,磁电式电流计,直流发电机 (194)
§4.7 洛伦兹力 (202)
§4.7.1 洛伦兹力 (202)
§4.7.2 带电粒子在均匀、恒定磁场中的运动,回旋加速器,质谱仪 (206)
§4.7.3 电子的发现及其基本性质的实验测量———J.J.汤姆孙阴极射线实验, 考夫曼β射线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 (214)
§4.7.4 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 (219)
§4.7.5 带电粒子在非均匀磁场中的运动———漂移,浸渐不变量, 等离子体的磁约束,逃逸锥 (221)
本章小结 (225) 习题 (228) 第五章 磁介质 (233)
§5.1 物质磁性的来源,磁荷观点与分子电流观点 (233)
§5.2 顺磁质和抗磁质 (235)
§5.2.1 顺磁质 (235)
§5.2.2 抗磁质 (235)
§5.3 磁化的规律 (238)
§5.3.1 磁化的描绘———磁化强度矢量M,磁化电流I M ,附加磁场B′ (238)
§5.3.2 磁化强度矢量M与磁化电流I M 的关系 (239)
§5.3.3 磁化强度矢量M与总磁场B的关系———磁化的规律 (242)
§5.4 有磁介质存在时,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243)
§5.5 磁荷观点 (247)
§5.6 铁磁质 (250)
§5.6.1 铁磁质的磁化规律 (250)
§5.6.2 铁磁质的磁滞损耗 (253)
§5.6.3 铁磁质的分类及其应用 (254)
§5.6.4 铁磁质的磁化机制 (256)
§5.7 磁场的边界条件 (257)
本章小结 (258)
习题 (259) 第六章 电磁感应 (261)
§6.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61)
§6.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261)
§6.1.2 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的研究,法拉第的场论思想,法拉第寻找联系 追求统一解释的不懈努力 (263)
§6.1.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67)
§6.1.4 楞次定律 (270)
§6.1.5 涡电流,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 (271)
§6.2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洛伦兹力与涡旋电场 (272)
§6.2.1 动生电动势,交流发电机 (273)
§6.2.2 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电子感应加速器 (277)
§6.3 自感与互感 (284)
§6.3.1 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 (284)
§6.3.2 自感磁能和互感磁能 (292)
§6.3.3 磁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294) §6.4 暂态过程 (295)
§6.4.1 RL电路的暂态过程 (295)
§6.4.2 RC电路的暂态过程 (297)
§6.4.3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299)
§6.4.4 灵敏电流计 (300)
§6.5 超导体 (303)
§6.5.1 零电阻现象 (303)
§6.5.2 迈斯纳效应 (304)
§6.5.3 磁通量子化,约瑟夫森效应 (306)
§6.5.4 超导体的唯象理论———二流体模型和伦敦方程 (306)
§6.5.5 BCS理论介绍 (311)
§6.5.6 高T c 超导材料 (312)
本章小结 (312)
习题 (315) 第七章 交流电 (319)
§7.1 交流电概述 (319)
§7.1.1 交流电的基本形式是简谐交流电 (319)
§7.1.2 简谐交流电的特征量 (321)
§7.1.3 交流电路的基本假设 (323)
§7.2 交流电路中的元件 (325)
§7.2.1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325)
§7.2.2 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326)
§7.2.3 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327)
§7.3 元件的串并联———矢量图解法 (328)
§7.3.1 一维同频简谐量的叠加———三角函数法 (328)
§7.3.2 串并联交流电路的矢量图解法 (329)
§7.4 交流电路的复数解法 (335)
§7.4.1 复数的基本知识 (335)
§7.4.2 交流电的复数表示 (337)
§7.4.3 串并联交流电路的复数解法 (338)
§7.4.4 串并联交流电路的应用 (340)
§7.4.5 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方程组及其复数形式 (342)
§7.4.6 交流电桥 (343)
§7.4.7 有互感的电路计算 (346)
§7.5 谐振电路 (346)
§7.5.1 RLC串联谐振电路 (346) §7.5.2 频率选择性,通频带宽度 (348)
§7.5.3 Q值的物理意义 (350)
§7.5.4 RLC并联谐振电路 (351)
§7.6 交流电的功率 (352)
§7.6.1 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352)
§7.6.2 功率因数cosφ (354)
§7.7 变压器原理 (356)
§7.7.1 理想变压器 (356)
§7.7.2 电压变比公式 (357)
§7.7.3 电流变比公式 (358)
§7.7.4 阻抗变比公式 (359)
§7.7.5 功率传输效率 (359)
§7.7.6 各种变压器 (359)
§7.8 三相交流电 (360)
§7.8.1 三相交流电,相电压与线电压 (360)
§7.8.2 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 (361)
§7.8.3 三相交流电的功率 (362)
§7.8.4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362)
本章小结 (364)
习题 (366) 第八章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370)
§8.1 简要的历史回顾 (370)
§8.1.1 两个基本问题,两种不同观点,两类理论探索,两个学派 (370)
§8.1.2 韦伯的基本电磁力公式———超距作用的电磁理论 (372)
§8.1.3 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的三篇论文 (374)
§8.1.4 洛伦兹力公式———基本的电磁力公式 (379)
§8.2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380)
§8.2.1 对象,目标,方法,数学手段 (380)
§8.2.2 位移电流、安培环路定理的推广 (380)
§8.2.3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383)
§8.3 电磁波,赫兹实验 (387)
§8.3.1 电磁波及其性质 (387)
§8.3.2 赫兹电磁波实验 (390)
§8.3.3 电磁辐射 (394)
§8.3.4 电磁波谱 (396)
§8.4 几点说明 (397) 本章小结 (399)
习题 (400) 第九章 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电场与磁场 (401)
§9.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结论和相关公式 (401)
§9.2 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电场 (404)
§9.2.1 狭义相对论与电磁学 (404)
§9.2.2 匀速运动点电荷对静止检测点电荷的作用力 (405)
§9.2.3 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电场 (408)
§9.3 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磁场 (409)
§9.3.1 两运动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409)
§9.3.2 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磁场 (412)
§9.4 电场与磁场的相对论变换 (413)
本章小结 (413) 附录 (415)
附录一 电磁学单位制 (415)
附录二 矢量分析 (418) 习题答案 (422) 参考书目 (430)

前言/序言







《电磁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旨在为高校物理学、电子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提供系统、深入的电磁学基础知识。本书内容涵盖了静电学、静磁学、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传播以及相对论电磁学等核心概念。 静电学部分将从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出发,逐步介绍电场强度、电势、高斯定理等概念,并探讨电场中的能量、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分布等问题。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帮助读者理解电荷分布对电场的影响,以及电场的性质和行为。 静磁学部分将聚焦于电流产生的磁场,从毕奥-萨伐尔定律开始,讲解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磁势等概念。同时,也将深入探讨磁性材料的性质,如磁化强度、磁导率等,以及磁场中的能量和动力学。 电磁感应与时变电磁场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详细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介绍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并探讨电感和互感现象。在此基础上,本书将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从而引出完整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宏观电磁现象的基石,我们将对其物理意义进行深入剖析,并展示其在分析复杂电磁问题中的强大应用。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是电磁学理论的自然延伸。在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之后,本书将推导出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并分析电磁波的横波性质、传播速度以及能量和动量。我们将讨论不同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包括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并介绍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无线电通信、光学等。 相对论电磁学部分则将电磁学与狭义相对论相结合,揭示电场和磁场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下的相对性。我们将讨论洛伦兹变换对电磁场的影响,以及电磁场张量的概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除了严谨的数学推导,还辅以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应用背景,如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电磁炉、微波炉等,帮助读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技术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书的习题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概念理解题到计算分析题,再到综合应用题,力求覆盖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并引导读者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答案和提示的提供,也将帮助读者检验学习效果,及时纠正错误。 作为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电磁学》力求在内容深度、广度以及科学严谨性上达到高标准,为培养具备扎实电磁学基础的优秀科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工程工作的科技人员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电磁学》这本教材,不仅仅是一本用于学习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扇让我窥探宇宙奥秘的窗户。它所揭示的电磁现象,是构成我们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之一。本书的内容编排,从最基础的电荷和电场,一直延伸到神秘的电磁波和相对论电动力学,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都辅以丰富的图示和形象的比喻,例如将电场线比作水流,将磁场比作漩涡,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书中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都做得非常严谨,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让我能够理解公式的逻辑性和物理意义。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习麦克斯韦方程组时,书中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方程进行解读,让我看到了电和磁的统一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描述了电磁场的传播和演化。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更是对我们理解宇宙运作方式的深刻启示。书中提供的例题和习题,也设计得非常精妙,它们能够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电磁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我甚至觉得,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收音机、手机、甚至光本身的工作原理。

评分

对我而言,《电磁学》这本教材,更像是一本“通识读物”,它不仅仅为我提供了关于电磁现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科学思维的严谨和逻辑的力量。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电磁学的核心概念,从基础的库仑定律,到复杂的电磁波理论,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有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历史背景的介绍,比如在讲解电磁感应定律时,会提到法拉第的实验和发现过程,这让我感受到科学的进步是建立在无数的探索和实验之上的。书中对于数学工具的应用,比如矢量微积分、微分方程等,都进行了恰当的引入和讲解,这让我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也锻炼了数学能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场”这个概念的引入和阐述,它让我们理解到电磁现象并非是粒子之间的瞬时作用,而是通过场的媒介传递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观念。而且,书中对于电磁场能量的讨论,以及对电磁辐射的介绍,都让我对现代通信、能源等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仅仅是计算题,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物理过程,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即使是同样的概念,通过不同的例题,也能看到其不同的应用和表现形式,这极大地加深了我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对理论物理充满热情的学生,在选择《电磁学》作为我的学习书籍时,我最看重的是其内容的深度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这本《电磁学》在这两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水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电磁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性梳理和构建。从宏观的场方程,到微观的粒子相互作用,这本书都覆盖了。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在介绍各个物理定律时,都追溯了其历史发展和实验基础,这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可读性,更让我们能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对于一些核心的数学推导,例如泊松方程、拉普拉斯方程的解法,以及格林函数在静电场中的应用,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展开,这对于我深入理解电磁场的性质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对于边界条件的讨论,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我发现,即使是过去在其他教材中看到过的概念,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都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对介质中电磁场行为的描述,以及磁矢势和电势的引入,都让我对电磁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书中的参考文献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线索,这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电磁学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评分

当我在图书馆借到这本《电磁学》时,它厚重的体积和封面上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字样,就让我对其内容有了较高的期待。作为一名初入大学的物理系新生,我对电磁学的认识还处于懵懂阶段,对于书中的概念和公式,既感到新奇,也带着些许畏惧。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清晰易懂,它从最基础的电荷概念讲起,逐步引入电场、电势、高斯定理等。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丰富的图示和直观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大量视觉信息来辅助理解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在讲解每一个新的定律或定理时,都会先回顾相关的旧知识,然后引出新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建立知识体系。书中的例题也非常贴心,它们通常会从一个具体的物理情景出发,然后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地运用所学知识来求解,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作者还会穿插讲解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我特别注意到,在讲解一些关键性的概念,比如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联系,或者磁场和电流的关系时,书中都会给出非常详尽的数学推导,并且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推导的物理意义,这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公式是如何得来的,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重新认识电磁学的旅程。我之前对电磁学的理解,可能更多地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公式和概念的记忆层面,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而这本《电磁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的内容组织非常合理,从静电场开始,逐步过渡到稳恒磁场,再到动态的电磁场和电磁波。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自然流畅,让人不会感到突兀。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对于数学工具的应用,比如矢量分析、场论等,都进行了恰当的引入和讲解,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深入和透彻。作者们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也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比如用“电力线”和“磁感线”来描述场的方向和分布,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复杂的物理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和推导,让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习电磁波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其能量和动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书中的习题类型多样,既有基础性的概念题,也有需要一定数学功底的计算题,还有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能够全面地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时常需要回顾和巩固电磁学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我最近重读《电磁学》的过程中,我再次被这本书的扎实内容和严谨逻辑所折服。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契合高等教育的需求,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电磁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并且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定理和定律,都进行了详尽的数学推导和物理阐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讲解,从最初的四个方程,到它们在不同介质中的形式,再到它们如何统一了电和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整个过程的叙述都清晰而富有逻辑性。这对于理解现代通信、微波技术等领域至关重要。书中对于介质中的电磁场,如电容率、磁导率等概念的解释,也非常到位,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电磁波在不同材料中传播时的行为。而且,书中对于能量和动量的讨论,以及对电磁辐射的介绍,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发现,即使是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点,通过这本书的梳理,我都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例题和习题也很有实用价值,它们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分析天线辐射的场强分布,或者计算传输线上的阻抗匹配问题。

评分

一本厚重的《电磁学》,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严谨和系统。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清晰的书名和出版信息,仿佛在宣告它是一本正统的学术著作。作为一名物理系的本科生,我对电磁学这个领域既充满了好奇,又带着一丝敬畏。课程设置中,电磁学往往是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许多同学认为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前言和目录。前言部分,作者们并没有过多地卖弄文采,而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编写宗旨,强调了其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定位,这意味着它承载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意味着它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科学性上都有着相当的要求。翻看目录,从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到电场中的能量,再到稳恒磁场,磁场中的能量,感应电动势,以及更深入的电磁场和电磁波,最后到相对论的电动力学和各种应用,这目录的展开就像一条清晰的脉络,指引着学习者从基础走向高深。每章的标题都直观地反映了该章的核心内容,让人一目了然。我尤其注意到,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引言,通常会介绍本章要探讨的核心概念和物理背景,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进入状态,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而且,书中大量的图示和公式推导,都显得非常详尽,即使是一些复杂的概念,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变得更容易理解。书中的例题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典型情况,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这对于我这种喜欢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希望在大学期间扎实掌握基础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电磁学》这本教材,无疑是我的“定心丸”。它的内容详实,覆盖了电磁学领域的关键知识点,并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国家级教材的标准。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从来都不是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会追溯其物理起源,并结合实际的实验现象进行阐述。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以及它们在物理世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例如,在讲解安培定律时,书中会回顾磁场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详细介绍安培环路定理的推导过程,让我能够深刻理解磁场的产生机制。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推导,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例如在求解电磁场问题时,常常会用到微分方程,书中都会给出详细的求解过程,这让我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电磁相互作用”的整体性介绍,它让我们理解到电和磁并非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统一在电磁场这个框架下,并且能够相互转化。书中的例题也很有代表性,它们涵盖了各种典型的物理场景,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这对于我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电磁学》时,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逻辑严谨的结构。作为一名喜欢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我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清晰学习路径的书籍。这本书的目录就如同地图一般,为我指明了电磁学学习的方向。从最基本的静电场,到动态的电磁场,再到最终的电磁波,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自然和流畅。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引入,都非常巧妙。例如,在讲解高斯定理时,书中会先回顾电场线和散度的概念,然后引出高斯定理,让读者能够理解其物理意义和数学推导的合理性。而且,书中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都写得非常详尽,几乎每一步都进行了清晰的解释,这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公式的由来,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书中的图示也是一大亮点,它们不仅直观地展示了物理场景,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场分布和运动规律。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讲解电场能量时,书中通过能量守恒的视角,让我们理解了电场储存能量的物理过程,这让我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的习题也很有代表性,它们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拓展我的解题思路。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电磁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在读研究生,在过去的本科学习中,我接触过不止一本电磁学教材。而这本《电磁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堪称典范,它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例如电荷、电场强度、电势等,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领域,如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显得非常自然,并且在讲解过程中,作者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难点,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示来辅助说明。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写得非常详细,几乎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理解公式的来源和物理意义至关重要。不像有些教材,上来就抛出一个公式,让人摸不着头脑。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与实际应用相关的例子,比如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甚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电磁波,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积极性,让我觉得电磁学并非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在解决问题方面,本书的例题质量非常高,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题,更多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物理过程,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习题的难度也循序渐进,从基础的概念题到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难题,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分

错误很多

评分

在网上听过陈秉乾先生的课,过来买书,支持一下

评分

很好,是本很有帮助的教材品牌,感觉很不错

评分

书不错,写的有深度

评分

书不错,写的有深度

评分

评分

一般对物理学习有一定帮助

评分

不错不错,图书是正版的,京东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

名师推荐大学生适用专业教材指定用书讲解详细正版图书内容全面专业课送货快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