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探訪美麗中國·明清皇傢陵寢》——探訪中國的皇傢陵寢
《明清皇傢陵寢》作者將帶領您探訪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盛京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幾乎所有明清皇傢陵寢,將明清皇傢陵寢的靈山秀水、皇傢建築、陵寢規製以及隱藏在皇傢陵寢背後深厚的曆史文化展現在讀者麵前。
2)《探訪美麗中國·明清皇傢陵寢》——作者為旅遊文化、世界遺産領域的專傢
《明清皇傢陵寢》的作者孫剋勤是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旅遊文化、世界遺産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曾赴全球30多個國傢的世界遺産地進行考察。
3)《探訪美麗中國·明清皇傢陵寢》——探訪視角,將深度遊記與實用旅遊指南完美結閤
《明清皇傢陵寢》是探訪美麗中國係列的一本,以探訪式視角,將深度遊記的親曆性與旅遊攻略的實用性完美結閤。
內容簡介
《探訪美麗中國·明清皇傢陵寢》探訪美麗中國係列《江南水鄉》、《古城古鎮》之後第三本。2000年,明顯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率先作為明清皇傢陵寢(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3年,明孝陵和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傢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4年,盛京三陵(永陵、福陵和昭陵)作為明清皇傢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本書所涉及明清皇傢陵寢: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盛京三陵、清東陵、清西陵,全部已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處於靈山秀水間皇傢陵寢,不僅埋葬著明清兩代的皇傢貴族,而且是曆史的見證者和記載者,一座皇陵就是一部史書,走過一座皇陵就如同穿越一段曆史,曆史記錄著帝王的功過是非。作者孫剋勤教授試圖通過探訪皇陵,解開曆史背後隱藏的玄機和秘密。
作者簡介
孫剋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博士後);中國植物學會古植物學分會副理事長、印度薩尼古植物研究所訪問科學傢、美國俄亥俄大學訪問學者、法國裏爾理工大學訪問學者、歐美同學會會員、九三學社社員;PALA私人訂製旅行機構旅行顧問、內濛古大學曆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地球科學、古生物學、生態學、地理學、旅遊文化、世界遺産等方麵的研究和教學。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論文100多篇,齣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含閤作)。曾赴美國、印度、新加坡、濛古、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尼泊爾、朝鮮、土耳其、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意大利、梵蒂岡、盧森堡、摩納哥、俄羅斯、匈牙利、斯洛伐剋、捷剋、奧地利、澳大利亞、新西蘭、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埃及、南非等國考察,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多項。
孫博,北京陽光帕拉(PALA)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2006年進入中央電視颱科教節目製作中心,參與策劃大型跨國文化考察活動。同年,進入北京科影傳媒文化有限公司任企劃總監,主持策劃西伯利亞、南非、南極等大型境外文化科學考察活動。近10年來,齣訪過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60餘個國傢,進行文化考察,齣席國際會議,兩次赴南極考察,齣版多本旅行專著。2009年成立陽光帕拉文化傳播公司,包括PALA私人訂製旅行機構和PALA傳媒兩個分支機構。PALA私人訂製旅行機構,專業化地引領並滿足中國高端人群有規劃的深度旅行需求,是目前國內這一領域的開創和引領者。曾多次受邀作為中國私人訂製旅行專傢齣席國際會議並發錶演講,包括ILTM世界奢華旅行博覽,TAAB訂製旅行機構顧問論壇,2013Aspen全球領袖會議等。目前為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在讀研究生。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明陵
明孝陵
洪武皇帝硃元璋和皇後馬氏
建陵曆史
陵寢規製
探訪路綫
明十三陵
第一節 長陵
第二節 獻陵
第三節 景陵
第四節 裕陵
第五節 茂陵
第六節 泰陵
第七節 康陵
第八節 永陵
第九節 昭陵
第十節 定陵
第十一節 慶陵
第十二節 德陵
第十三節 思陵
明顯陵
恭睿獻皇帝硃祐杬
建陵曆史
陵寢規製
探訪路綫
下篇 清陵
盛京三陵
第一節 永陵
第二節 福陵
第三節 昭陵
清東陵
第一節 孝陵
第二節 景陵
第三節 裕陵
第四節 定陵
第五節 惠陵
第六節 慈安陵
第七節 慈禧陵
第八節 昭西陵
第九節 裕陵妃園寢
清西陵
第一節 泰陵
第二節 昌陵
第三節 慕陵
第四節 崇陵
第五節 昌西陵
前言/序言
曆代的皇傢陵寢都十分重視選擇陵址,以圖皇權永固。帝王陵墓,實際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屬建築,閤稱為陵寢。皇傢陵寢曆史悠久、建築宏偉、工藝精湛,具有獨特的風格,體現“天人閤一”的宇宙觀,將人的精神融鑄於大自然之中,造成一種崇高、偉大、永恒不朽的意象。一座皇陵就是一部史書,走過一座皇陵就如同穿越一段曆史,曆史記錄著帝王的功過是非。皇傢陵寢旅遊是遊人利用皇傢陵寢建築、文物、遺存物等開展的遊覽觀光活動。
明朝,從太祖硃元璋推翻元朝政權,建元洪武(1368),到崇禎十七年(1644)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統治時間276年,其間經曆瞭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硃允炆因“靖難之役”,下落不明,沒有營建陵園外,其餘15帝,都依帝製建造瞭陵園。太祖硃元璋死後埋葬在南京鍾山腳下,稱孝陵;景帝硃祁鈺,因英宗硃祁鎮復闢遇害,初以王禮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間恢復帝號,又將王墳稍擴其製,改為帝陵,世稱景泰帝陵。其餘的13位皇帝均葬於北京昌平縣境的天壽山一帶,統稱明十三陵。
此外,明代還有生前沒有當過皇帝,死後被追尊為帝的,也營建瞭陵園。硃元璋的父親就安徽鳳陽原墓建為皇陵。硃元璋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就江蘇盱眙硃元璋祖父原葬處建陵葬三祖帝後衣冠,陵名祖陵。嘉靖皇帝硃厚熜的父親硃祐杬,原為興獻王,硃厚熜入繼大統後,追尊其父為睿宗獻皇帝,將湖北鍾祥原王墳擴建為顯陵。
滿族人建立的清朝(1644~1911)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基至辛亥革命後宣統皇帝退位,共曆經12帝,統治295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明朝東北的赫圖阿拉(今遼寜省新賓滿族自治縣城西)建立地方割據政權——後金;1636年,皇太極登位,改國號為清,統治東北大部分地區;1644年,清世祖福臨率軍入關,定都北京,以後逐步統一全國,建章立製,直至1912年清王朝滅亡。
2000年,明顯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率先作為明清皇傢陵寢(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3年,明孝陵和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傢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4年,盛京三陵(永陵、福陵和昭陵)作為明清皇傢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本書涉及的內容全部為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皇傢陵寢。
明清皇傢陵寢選址和規劃設計充分運用瞭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這些陵寢是中國封建時代對靈魂信仰的集中體現,也反映瞭當時的經濟狀況、科學技術水平和營造工藝水平,是中國喪葬藝術的最高錶現形式和建築典範。明清皇傢陵寢凝聚瞭我國古代人民在建築藝術領域的精華,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本書作者曾赴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80多個國傢和地區考察瞭許多曆史城市、名勝古跡、自然景區和世界遺産地,並考察瞭諸多皇陵和王陵,如金字塔(埃及)、帝王榖(埃及)、鬍馬雍陵(印度)、泰姬陵(印度)等。我們也曾對我國數十座明清皇傢陵寢進行瞭多次走訪和考察,將昔日的皇傢文化和今日的旅遊文化融為一體,撰寫成此書。書中所示的全部照片均由本書作者實地拍攝。在撰寫本書過程中,我們還查閱瞭相關文獻和網站發布的資料。在這裏,本書作者嚮相關作者一並錶示感謝。限於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傢和讀者給予以指正。
作者
2014年1月於北京
壯麗山河,歲月凝華:明清皇傢陵寢探秘 中國,一個承載著五韆年輝煌文明的國度,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不僅有雄偉的山川、奔騰的江河,更有無數凝聚著曆史與藝術、信仰與智慧的物質載體。其中,明清兩代的皇傢陵寢,便是中華文明璀璨星空中最為耀眼的星辰之一。它們以獨有的建築規製、精湛的工藝手法、深厚的文化內涵,嚮我們訴說著帝王將相的權勢與榮耀,也描繪著民族的精神圖騰與曆史變遷。 本書《探訪美麗中國:明清皇傢陵寢》,並非簡單羅列陵墓的名稱與位置,而是試圖帶領讀者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深度對話,去感悟這些宏偉建築背後所蘊含的豐富信息。我們將深入探尋這些皇傢陵寢的選址智慧、設計理念、建築藝術、祭祀文化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章:帝陵之魂——風水與選址的韆古秘語 為何帝王之陵總是坐落於鍾靈毓秀之地?本章將揭示明清兩代皇傢陵寢選址的深層考量。從“背山麵水”、“龍脈走嚮”等風水理論的實際應用,到對地勢、水文、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嚴苛篩選,我們將看到帝王們對於身後安寜與江山永固的極緻追求。以明孝陵的“山環水抱”、明十三陵的“山明水秀”、清東陵的“京東巨龍”為例,我們將具體分析這些風水寶地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如何與帝王陵墓的建築布局相輔相成,共同營造齣一種天人閤一的理想境界。同時,我們也會探討在古代的宇宙觀和宗教信仰體係下,風水學是如何成為皇傢陵寢規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第二章:建築的詩篇——宮殿、神道與石像生 明清皇傢陵寢,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本章將詳細解讀這些陵寢的建築布局與構成要素。從宏偉壯觀的宮殿建築群,如故宮的縮小版,到莊嚴肅穆的神道,再到栩栩如生的石像生,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匠心獨運的設計與精湛的工藝。我們將逐一剖析太和殿、享殿、碑亭、隆恩殿等主要建築的功能與象徵意義,理解其等級森嚴的禮製規定。而漫步在神道上,兩側威嚴的石人、石獸,它們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帝王權勢與國傢力量的象徵。我們將深入研究不同時期石像生的藝術風格演變,以及它們所承載的道德倫理與政治寓意。 第三章:禮儀的傳承——祭祀與皇傢信仰 皇傢陵寢不僅僅是安息之地,更是維係王朝統治、鞏固統治者閤法性以及錶達孝道與尊崇的重要場所。本章將聚焦於陵寢的祭祀活動。我們將深入瞭解明清兩代皇傢祭祀的儀式流程、祭品種類、祭文內容,以及參與祭祀的官員等級。從新年、清明、重陽等重要節日,到帝王忌日,陵寢內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以錶達對先祖的追思與敬仰。我們將探討這些祭祀活動如何將皇傢權力與宗教信仰相結閤,如何通過祭祀來強化君權神授的觀念,從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同時,我們也還會觸及帝王陵寢中所體現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影響。 第四章:曆史的印記——帝王生平與陵寢故事 每一座皇傢陵寢都與一位或多位帝王緊密相連,它們見證瞭帝王的生平軌跡、政治抱負、個人品味,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曆史秘聞。本章將選取具有代錶性的明清皇傢陵寢,結閤其主人的生平事跡,講述陵寢背後的故事。例如,永樂皇帝硃棣為何選擇將陵寢建於北京,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考量?康熙皇帝的景陵,又有哪些獨特的建築設計與祭祀習俗?慈禧太後定東陵的奢華與爭議,又摺射齣晚清怎樣的社會圖景?通過這些鮮活的個案,我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曆史,感受人物的溫度,而非冰冷的史料。 第五章:文化的長廊——陵寢藝術與時代風貌 明清皇傢陵寢是中國古代藝術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將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陵寢藝術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脈絡與時代特徵。我們將分析明清陵寢建築在繼承前代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哪些創新與突破。例如,明代陵寢建築的雄渾與莊重,與清代陵寢的精緻與華麗,各自展現瞭怎樣的審美取嚮?我們還將探討陵寢中的壁畫、彩繪、雕塑等裝飾藝術,以及它們如何體現當時的社會審美觀念、宗教信仰以及統治者的品味。這些藝術元素,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解讀那個時代社會文化的重要密碼。 第六章:遺産的傳承——保護與研究的當下與未來 曆經數百年風雨,明清皇傢陵寢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産,其保護與研究工作至關重要。本章將關注當下皇傢陵寢的保護現狀,包括考古發掘、文物修復、安全管理等方麵所麵臨的挑戰與成就。我們將介紹國內外學者在明清皇傢陵寢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探討如何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更有效地對這些珍貴遺跡進行保護與展示。同時,我們也會展望未來,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掘皇傢陵寢的文化價值,使其在當代社會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橋梁,吸引更多人走進“美麗中國”,感受其悠久的曆史與燦爛的文明。 結語: 《探訪美麗中國:明清皇傢陵寢》是一次對中華文明深層肌理的探尋。它將引領讀者超越簡單的觀光遊覽,走進曆史的縱深,去聆聽石磚瓦礫間的訴說,去感受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靈魂的低語。在這片承載著帝王夢想與民族榮耀的土地上,讓我們一同感受那份壯麗山河所凝結的歲月精華,體悟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