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
★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进程
★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大的思想性读物
★自1901年问世以来,畅销逾百年!
★每个西方家庭必备藏书
★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读物
★畅销了一个世纪的西方巨著,中文版首次整体面世
我选编《哈佛百年经典》,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查尔斯·艾略特
胡适先生称《哈佛经典》为“奇书”:“奇书,指是日所送来的《五尺丛书》,又名《哈佛丛书》,是哈佛大学校长伊里鹗(Eliot)主编之丛书,收集古今名著,印成50巨册,长约五英尺,故有‘五尺’之名。”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赵元任先生更加认同《哈佛经典》:“我浏览了《哈佛经典》,虽然我想不久离开芝加哥,我仍然买了一套《哈佛经典》。”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陈会昌先生向学生推荐:“《哈佛经典》是美国哈佛大学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哈佛大学建校以来著名教授们经多年选择确定的人类最重要的学术遗产清单。学习这些著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人类历史上影响大的一些人文学术著作,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宗教、文学、戏剧、经济学等各方面内容。向我国大学生介绍这份清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外的大学生接受什么教育,他们平时读什么书,可能具备什么人文知识,他们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哈佛百年经典系列共50卷,约22000页,此为本系列丛书的第26-30卷。
26卷:爱默生文集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辞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
本卷收录了爱默生最具代表性的《论说集》《代表人物》、《英国印象》等。
27卷:史诗与传说
本卷收录了人类历史上最经典也影响深远的史诗与传说,包括《贝奥武夫》《罗兰之歌》《鞑德嘎旅店的毁灭》《沃尔松和尼贝龙根之歌》等。
★《贝奥武夫》
现存古英语文学中最古老的作品、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语言学方面最珍贵的文献。
★《罗兰之歌》
法国英雄史诗,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
★《鞑德嘎旅店的毁灭》
爱尔兰史诗,还原了爱尔兰中世纪的风貌。
★《沃尔松和尼贝龙根之歌》
一部伴随德国历史沉浮的中世纪英雄史诗。
28卷:穆勒文集;卡莱尔文集
★穆勒文集
包括《穆勒自传》和《论思想和讨论的自由》两个部分。
《穆勒自传》详细记录了穆勒童年时期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自己思想学说的形成过程,对一些颇具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精辟独到的见解。
《论思想和讨论的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
★卡莱尔文集
包括卡莱尔重要的几篇散文和杂文。《人性》一文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他最基本思想;《爱丁堡就职演说》一文以简短的语言概括了他的求知史;《沃尔特·斯科特先生》一文展现了他的写作特点,以及他对人类生活和行为特征的评价与反思。
29卷:名著之前言与序言
本卷收录了经典名著的前言与序言,包括卡克斯顿、加尔文、哥白尼、诺克斯、斯宾塞、培根等人的作品
30卷: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
★培根的《论说文集》与《新特兰蒂斯》
《论说文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
《新特兰蒂斯》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摩尔爵士的乌托邦,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与《教育》
《出版自由》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指出学校“违反常规地强迫头脑中空无所有的孩子去写作文、写诗、写演说词”浪费了青少年的宝贵青春。严厉批评了当时英国学校的教育。
26卷:爱默生文集
爱默生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27卷:史诗与传说
佚名
28卷:穆勒文集;卡莱尔文集
约翰·穆勒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巨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其心理学思想散见于《逻辑学》和《对威廉·汉密尔顿勋爵的哲学的评论》等。他更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影响西方经济学教育达半个世纪的教科书。
托马斯·卡莱尔
苏格兰评论、讽刺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甚具影响。
29卷:名著之前言与序言
威廉·卡克斯顿
英国第一个印刷商,印刷的书包括《坎特伯雷故事集》、《特洛伊勒斯与克里希达》、《罗宾汉故事小唱》和马洛里的《亚瑟王之死》。被称为“在莎士比亚之前对英语影响最大的人。”
约翰·加尔文
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
尼古拉·哥白尼
15-1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牧师。
30卷: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
弗朗西斯·培根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约翰·弥尔顿
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
哈佛百年经典第26卷:爱默生文集
哈佛百年经典第27卷:史诗与传说
哈佛百年经典第28卷:穆勒文集;卡莱尔文集
哈佛百年经典第29卷:名著之前言与序言
哈佛百年经典第30卷: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
出版前言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释迦摩尼,人类先哲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汇编成书奉献给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造福人类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联合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教授,历时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书——《Harvard Classics》。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扬,并因其庞大的规模,被文化界人士称为The Five-foot Shelf of Books——五尺丛书。
关于这套丛书的出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与哈佛的渊源。当然,《Harvard Classics》与哈佛的渊源并不仅仅限于主编是哈佛大学的校长,《Harvard Classics》其实是哈佛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哈佛学子之所以优秀的底层基因。
哈佛,早已成为一个璀璨夺目的文化名词。就像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学院,或者山东曲阜的“杏坛”,哈佛大学已经取得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已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记录。它还培养了数不清的社会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哈佛是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迹。
而将哈佛的魅力承载起来的,正是这套《Harvard Classics》。在本丛书里,你会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质: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正代表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从来不全盘反传统、反历史。哈佛人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碍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的丛书,丛书主编查尔斯·艾略特说:“我选编 《Harvard Classics》,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可以说,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实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人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和勇气。而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
这套丛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学科领域来看,涵盖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游记、自然科学、政府与政治、教育、评论、戏剧、叙事和抒情诗、散文等各大学科领域。从文化的代表性来看,既展现了希腊、罗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苏格兰、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优秀成果,也撷取了中国、印度、希伯来、阿拉伯、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年代来看,从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到东方、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英国、德国、拉丁美洲的中世纪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苏格兰、西班牙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国三个世纪、德国两个世纪、英格兰三个世纪和美国两个多世纪的现代文明。从特色来看,纳入了17、18、19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权威文献,收集了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随笔、历史文献、前言、后记,可为读者进入某一学科领域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套丛书自1901年开始推出至今,已经影响西方百余年。然而,尽管民国时期的文化人士对这套丛书大加赞赏,很遗憾的是中文版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面市。
2006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这套经典著作才得以和国人见面。但是能够阅读英文著作的中国读者毕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开始酝酿推出这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确定这套丛书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时,我们考虑到这套丛书已经诞生并畅销百余年,故选用了“哈佛百年经典”这个系列名,以向国内读者传达这套丛书的不朽地位。
同时,根据国情以及国人的阅读习惯,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变动:
第一,因这套丛书的工程浩大,考虑到翻译、制作、印刷等各种环节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号没有按照英文原书的序号排列。
第二,这套丛书原有50卷,由于种种原因,以下几卷暂不能出版:
英文原书第4卷:《弥尔顿诗集》
英文原书第6卷:《彭斯诗集》
英文原书第7卷:《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效法基督》
英文原书第27卷:《英国名家随笔》
英文原书第40卷:《英文诗集1:从乔叟到格雷》
英文原书第41卷:《英文诗集2:从科林斯到费兹杰拉德》
英文原书第42卷:《英文诗集3: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书第44卷《圣书(卷Ⅰ):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Ⅰ)》
英文原书第45卷《圣书(卷Ⅱ):基督圣经(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书第48卷《帕斯卡尔文集》
这套丛书的出版,耗费了我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首先,翻译的工作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向全国各大院校的数百位教授发出翻译邀请,从中择优选出了最能体现原书风范的译文。之后,我们又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精炼。
由于这套丛书所使用的英语年代相对比较早,丛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是由其他文字翻译成英文的,翻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译文还可能存在艰涩、不准确等问题。感谢读者的谅解,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批评和指正。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中文读本,也期待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影响西方百年的经典图书,可以拨动中国读者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精神与灵魂。
我最近在读的这本关于中世纪手稿修复的专业书籍,简直是技术细节的宝库。它的重点完全不在于历史故事的演绎,而在于材料科学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作者详尽地描述了羊皮纸的鞣制过程,包括从兽皮的浸泡、刮毛到最终打磨成书写介质的每一个步骤,那种对细节的执着令人叹服。书中配有大量高分辨率的显微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墨水中的铁胆成分是如何与纤维素发生长久化学反应的。尤其是一章专门讨论了不同时期粘合剂的配方差异,比如使用鱼胶还是动物骨胶对装订后书籍的柔韧性和防虫性的影响。对于我这种对手工艺和古籍保护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将冰冷的技术流程,赋予了一种近乎炼金术般的敬畏感,让人理解一本古书的“存活”是多么不容易。
评分关于意识的本质这一系列讲座的文稿汇编,简直是哲学与神经科学的狂欢盛宴。不同学派的观点针锋相对,火花四射。我非常喜欢其中一位认知科学家对“僵尸问题”(Philosophical Zombie)的阐述,他用非常严谨的逻辑推导,挑战了“现象意识”的不可还原性。他没有给出最终答案,而是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实验数据与主观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相比于那些故作高深的哲学论述,这种基于实验数据进行推演的论证方式更让我信服。此外,书中对图灵测试的重新审视也很有启发性,它不再局限于“机器能否模仿人类”,而是深入探讨了“我们如何定义模仿中的真实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努力去捕捉那些介于有形大脑结构和无形心智体验之间的微妙边界。这是一部挑战智力的佳作,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度。
评分《沉思录》的这次版本,装帧设计走的是极简主义的冷峻风格,米白色的纸张配上手写体的拉丁文间距处理,本身就是一种对哲思的尊重。奥勒留的文字,与其说是帝王的独白,不如说是对自我永恒的拷问。我最欣赏它处理“内在城邦”的概念时那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在这本小册子里,你找不到宏大的政治宣言,只有对恐惧、愤怒、欲望最直接的解剖。每当我感到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时,翻开任意一页,都能立刻被拉回到那个坚固的内心堡垒之中。书中对于“接受不可改变之事”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它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顺应自然之流”。这种哲学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情绪极易被点燃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力量源自于对自身反应的绝对掌控,而不是对外在环境的强求一致。这种穿越时空的智慧,使得它不朽。
评分这部精装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拿到手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茨威格的笔触总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美学,将那些历史转折点上的瞬间,打磨得如同宝石般璀璨却又冰冷。我尤其喜欢他对“滑铁卢”那一段的叙述,那种从胜利的狂喜到瞬间崩塌的巨大落差,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人类命运捉摸不透的深刻揭示。读这本书,不是在看历史的流水账,而是在与那些身处命运十字路口的个体进行灵魂的对话。他没有简单地做是非评判,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英雄人物在面临历史洪流时的那种挣扎、盲目与伟大。比如对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描写,那种近乎宗教般的热忱和最终的悲剧结局,让人在合上书页之后,久久不能平复胸中的那种复杂情感。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相当出色,流畅自然,完全没有现代译本常见的佶屈聱牙之感,仿佛作者本人就在耳边低语。它提醒我们,所谓的“必然”,往往是由无数个“偶然”的瞬间堆砌而成,每一个微小的决定都可能导向截然不同的未来。那种对人性极限的探索,是它永恒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专注于拜占庭帝国晚期宫廷礼仪的学术专著,用一种近乎人类学的视角,解构了君士坦丁堡的权力运作机制。它完全避开了战争和疆域扩张的主题,而是聚焦于那些日常的、仪式化的行为:皇帝如何穿戴、大臣如何行礼、不同阶层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中的站位顺序等等。作者通过对冗长复杂的礼仪手册的细致解读,揭示了这些繁文缛节背后隐藏的政治信号——等级、忠诚与权力继承的合法性。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黄金礼仪”中“俯伏”的时长变化,如何直接反映了特定时期皇帝对贵族权力的制衡程度。这种对“形式”的极端重视,让我意识到在高度集权的社会中,符号和仪式本身就是最坚固的统治工具。它的论证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原始希腊文史料,读起来就像在参与一场关于权力美学的精密解剖。
评分不错,闲暇时读读很不错
评分经典,准备把38卷集齐。
评分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评分正版图书,质量可靠。
评分都没收到书。。
评分正版图书,质量可靠。
评分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陈会昌先生向学生推荐:“《哈佛经典》是美国哈佛大学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哈佛大学建校以来著名教授们经多年选择确定的人类**重要的学术遗产清单。学习这些著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人类历史上影响**大的一些人文学术著作,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宗教、文学、戏剧、经济学等各方面内容。向我国大学生介绍这份清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外的大学生接受什么教育,他们平时读什么书,可能具备什么人文知识,他们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我选编《哈佛百年经典》,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评分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