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直通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心理学家的36封感恩拜访信

幸福直通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心理学家的36封感恩拜访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韦志中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841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8104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幸福直通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满满的正能量!
  著名心理学家韦志中揭露鲜为人知的成长经历,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过往,对待曾在生命中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的贵人,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向每个贵人写出自己的感恩拜访信!
  身处逆境,困难重重,贵人的手温暖人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人,自当学会感恩!

内容简介

  塑造性格,收获人脉,改变命运,人生可以少奋斗十年。
  超越生活,找对你生命中助你成功、给你幸福的“贵人”。
  著名心理学家韦志中,首次揭露自己鲜为人知的成长经历,超励志、实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透露着正能量!著名心理学家韦志中给生命中的贵人寄出三十六封感恩拜访信信。

目录

陈明清:施比受更有福
迟向礼:想念他的三个阶段
樊富珉:志同道也合
范德清:悲悯之心,人皆有之
顾海根:严谨的老师
郭桂琴:一勤天下无难事
郭斯萍:不要抱着金碗去要饭
郭长海:一面照妖镜
胡春红:吃水不忘挖井人
李斌:“三米之内”成长多
李培林:无条件积极关注
李锡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刘景绘:聚是一团火,散开满天星
刘豫茂:生命中的媒人
马艳玲:马路边的一串红
彭凯平:小道消息创始人
秦凡山:温暖少年的心
邵彩虹:带我走进“心灵密道”
宋振韶:北京引路人
王薇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韦爱周:善良的温情
韦福魁:百忍堂中有太和
吴虹:衣带渐宽终不悔
吴慧英:一张饭票一辈子
吴万方:巴蜀引路人
肖延德:君子成人之美
杨鑫辉:莫欺少年“穷”
叶浩生:打铁还需自身硬
于东辉:雪中送炭情意真
张粹然:乡音不改恩师缘
张学梅、敖文利:以学生的名义
张再红:让一切随风
张掌然:侠义之心助成长
钟年:面向人民的心理学
周章毅:朋友圈中的“安全树”
朱铭清:能上能下的“升降梯”

精彩书摘

  陈明清:施比受更有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我从没有想过我未来的心理学事业会延伸到教育领域。可是自从遇见了一个人,这一切都发生了。这个人就是陈明清,陈明清现在已经离开我们了,但她永远活在我心中。
  轮椅上的天使
  我原来是做个人咨询的,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我开始转向团体,因为它可以一次性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一时期,我开了工作坊,时不时也被邀请去做督导。后来,我开始做教育,把我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分享给一些心理咨询师。
  2009年我到山东济南主持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这次是第二模式表达性艺术团体,学员有来自全国的50多个人。其中有一个学员很特别,她坐在轮椅上,脸色很苍白,说话时气若游丝。听闻她在火车上甚至要依靠吸氧气维持她的身体。她就是陈明清。推着她来的人叫张学梅,陪她来上课,一路照顾她。
  在课堂上,我们先进行的是“心理专修学校”。按照心理成长的目标和种类,在现场模拟成立几个“心理专修学校”,然后让每一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加入到一个学校。接下来开始选拔,每个学员选拔出来最需要成长的学员,推荐到我这里再进行选拔,最后最终选拔出来3-6名作为这次课堂“讲故事的人”,这其实是文化心理剧场的模式,是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以点带面的动力模型。记得那一次所有专修学院共推荐上来13个人,这其中就包括了陈明清。
  当轮到陈明清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候,她很努力地说了一番动人的话:“尊敬的韦老师,我在两三年前就开始看你的网站,看你每个星期三的俱乐部,星期三小组的报道。照你报道上说的,我在学校里开展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后来,你出了书,我也买了回来看,通过学习你的东西去帮助更多的人。我常常想,不知道哪一天我就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能在我活着的时候接受一次老师的督导,就是我人生的圆满。所以,这一次我不远千里地来了。”所有人听了之后都很动情,但是我并没有真正听懂它背后的意义。
  作为一个导师,我每一个星期都要面向不同的课堂,面对不同的人,她们背后的故事我没有办法去追求,只能尊重当下。我陪伴她们,分享当下的故事,但过后我必须要忘掉。我不忘掉,新的故事没法进来。
  课程结束,陈明清很努力地和张学梅一起站了起来,她说:“老师,我不能站,但是我想办法站起来。”她甚至不能怎么说话,一说话就咳嗽。她站起来唱了一首《陪你一起看草原》、《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一边唱一边咳嗽,她调侃地跟大家说:“不好意思这是在伴奏。”掌声响了起来,有的人流出了喜悦的泪水。她拿出了草原上的玫瑰花茶,说:“送给韦老师,送给大家。邀请大家到大草原来玩。我要把老师请到呼伦贝尔,把本会团体带到呼伦贝尔,让所有的心理老师跟我一样受益。我回去就向我的校长请示这件事情。”
  16年前,她被医生宣布得了不治之症,并且随时可能会死掉。她靠着内心的爱和顽强的生命毅力坚持活了十几年。这一次,分开了之后,她回去联络校长。我让助手跟踪和处理这件事。但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成。
  那年的11月,原本定在呼伦贝尔草原开的课程没有开成。于是,我去了太原讲学。有一天,我正坐在某个宾馆的大堂里和一个学生讲话。电话突然响了,是我的学生张再红打来的电话,她说:“陈明清去世了,你知道吗?”一刹那间,我泪流满面,在大堂里面号啕大哭。哭完之后,我让张再红联系当年和在她一起来的张学梅,安排最近一段时间去草原,完成陈明清与我生前的约定。我要把本会团体的课送过去,但不同的是我们不要讲课费了,自己负责吃和住行。
  履行约定
  张再红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她很快办好了这件事,并且打算与我同行。
  冬天的呼伦贝尔下着很大雪,地广人稀,那时并不适合开设课程。校方也让我们在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去。第二年的春天,我们如约而至。早上五点多达到大杨树,站台上几十个人手捧着鲜花,迎接我们。那一刻,我眼泪流下来了,她们唱着歌,欢迎我们。
  课堂上,有来自全呼伦贝尔市70多位心理老师,都是11个县市级的心理老师,红色的横幅上鲜明地写着“为爱而来,纪念陈明清”。
  是啊,我就是为爱而来的。那次的课上得很成功,呼伦贝尔市心理教研室负责中心的主任,王志民老师说:“韦老师,你的课上得太好了。你让我们搞了一辈子教育的老师们开窍了。教育要有爱,要体验,要全身心的投入。”也就是那一次,这些老师们觉得我的团体课,不仅仅可以用于心理治疗,也可以放在学校的教学课堂是。明清,是你把我引到了这个课堂。
  爱是温暖
  曾经,在济南的,有陈明清参加的那一次课堂,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好的效果?在课程结束之后,所有的学生在教室里逗留了两个小时,没有走。他们彼此亲密地交流。我还看到有人手拉着手,在里面走了一圈又一圈,就这样说着话。这么多年来,这是很难见到的场面。
  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一次的课程,有三个助教。一个是朱明清,本会团体的老学员;一个是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主任医师吴宏新,她也是本会团体的老学员;再加上我的另一个学生,张再红的师姐罗秋兰。我问他们是否知道原因,他们也没有找到答案。
  又过了一年,我回想起当时的场地,才想到了原因。那个场地是一个子宫的形状。我在想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没有其他的原因了。那更加验证了我的一个想法:人们在团体里面要寻找的就是像子宫一样安全温暖的氛围,这也是人终其一生寻找的东西。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陈明清像天使一样来了。后来,她又把我带到了大杨树。在大杨树,我接触到了呼伦贝尔这片美丽的草原和这里可爱的老师。在这一群老师里,我又结识了那么多的朋友和同学,收了我的徒弟。陈明清生前最好的朋友张学梅、敖文利成了最后一批拜我为师的学生,就这样结下了终身的缘分。其实,他们已经是优秀心理老师了,且他们学心理学的时间并不比我短。
  我一次一次地来到大草原,一次一次地来到大杨树。我的行动感动了大杨树人。每天有人排着队请我吃饭。以至于后来,郭长海校长不得不对大家说:“韦老师白天要备课、上课,要督导,实在没有时间。必须要刹住。”我身上时常穿着的一件衣服也不知道是他们中的哪一位买的。
  每一次,我要坐火车离去时,就有一批我不认识的人去送我。有的是在大杨树做生意的,有的是镇里的领导,还有的是别的一些什么人。他们有的手上拿着礼物,有的远远地在后面默默跟着,手拉着手唱着一首歌。甚至有一次,他们派人坐火车把我送到了哈尔滨。他们就是这样地热情,这样地好。
  “给”的力量
  陈明清她给我人生添加的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
  第一,她打着学生的旗号来向我学习,打着向我学习的旗号来帮助我,改写了我的人生。很多时候我跟一些学心理学的人说:“什么是老师?是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人吗?不,那只是名义上、形式上的。什么是学生?是那些坐在台下的人吗?不,他们也只是名义上的。如果你是一个好学生,你每天都可以学到东西。如果你是一个好老师,你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教别人的一些东西。我想陈明清就是这样的好学生。
  第二,为爱而来。我以爱的名义去,要学费,不要讲课费。可是我得到的东西何其多,不是这一点讲课费所能代替的。不要说背后深深得情意,就是我们所获得的心灵感悟,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
  这更加让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凡是以爱的名义去做好事,最终获得的将是数倍的回报。我庆幸我发现了这个规律,尝到了甜头。我过去从事心理学,一直是我“要”,但是从这一次开始,我学习了另一种方式——我要“给”。这是谁带给我的,是陈明清带给我的。
  过去我以“要”的方式去实现我的价值,获得我的东西。而今,我再加上“给”的方式,呵,我的路一下子变得宽广了,就像大草原一样的宽广,任我驰骋。
  有人问我:“我们这是走的哪一条路啊?”我觉得我的眼前是一个大草原,全部都是路。向任何方向都是可以的,那不得了的。“给”就是这样地阔大,而“要”只会让人越来越小。
  第三,只有发善心是不够的,你还要行动。你想到你要去做,才能够接触到善果。反正就是两件事,不是你感动别人,就是被别人感动。总而言之,就是感动。它的后续影响是持续的,一系列的。陈明清这位学生在离开这个世界前,来拜了一次师,她是我终生的学生,她就是一个美丽天使。
  后来,就在前几天我在网络上面,和青岛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松梅老师聊天。我们在谈话当中突然说起了陈明清。他说:“啊!还有这个故事啊!陈明清我们认识啊”。陈明清是感动内蒙古十大人物之一,她是全国巾帼女子称号获得者,她是全国十佳优秀心理教师……她影响了很多对生活没有希望的人,她影响了很多孩子,她在轮椅上还去给孩子上心理课。她去世了之后,整个自治区专门做了宣讲团,以学习陈明清的事迹。
  爱的礼物
  生命就那么短暂,但陈明清把她的生命描绘得很绚丽。这个人,一辈子才活了30几岁。她年轻的时候就得了病,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买一栋漂亮的位于市中心的房子,要开一辆豪华的小汽车等等。她甚至都不敢奢求爱情,但是她却用短暂的生命之光照亮了这个世界,照亮了我们这些人的内心。
  某种意义上来讲,她送给了我一个最大的礼物,让我发现爱的规律:不是去要而是要给。这一次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至于说陈明清给我带来的,又开出来的团体教育模式的一系列花朵,今天有多少人在受益,我想我们积累了以后慢慢的去说吧。
  明清,你离开我们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我想你一定看到了你走之后我们继续发生的一切故事。就是因为当初你在课堂上的一次真诚邀请,后来我有机会踏上了呼伦贝尔那片多情的土地,才有了一个个生动美丽的故事,我想这故事还将会继续下去。
  你知道我们在人生中的那次相遇,你带给我的是什么吗?我告诉你,你带给我两样最珍贵的东西,也可以说成是你带我走进了两个圈子。一是你带我走进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你让我发现如何让生命以及生命的良知找到平衡,以让自己的心灵永不干渴。二样是你带我走进一个海阔天空的圈子,作为心理学的主流阵地,学校和教育才是一位心理学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大舞台。
  我要真诚地说声谢谢你!
  ……

前言/序言

  桃花潭水深千尺
  在2013年9月的某个晚上,突然有一种感觉,想起了好多人。想到自己做心理学这么多年不是那么容易却也很顺利,深有感触。自己一路走来走得相对这么成功,这么顺利,是因为有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从记忆中挑出来一些人,与家人分享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讲起了XXX、XXX对我的影响,越说越发现这些人的好处,并发现这些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当中有我的学生,有我的老师,有的是某阶段给我关键指引的人。比如在心理学社会服务与应用当中给我指引,甚至有操办我课程的主办方。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是不是应该去做一个表达,把和这些人的故事尽情表达出来。
  我本人是一个善于反思反省的人。对于一个偏向于临床心理咨询方向的心理学工作者来说,相对于理论和技术,自我人格的完善是更重要的。按照传统心理咨询师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会有督导和若干小时的心理分析。可是我的个人成长过程并没有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由于入行时经济窘迫,无法找老师长期接受他们的督导,当时的条件也不允许参加费用高昂的督导班。于是我不得不面对自己,通过反省与自我对话。
  我记得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个夜晚像这一次一样突然之间有所感动,然后马上采取行动。比如有段时间,我会在深夜的时候起来,抱着枕头,把它当作另外一个自我,让我的家人陪伴在身旁,与我的自我进行对话。或在某一个时候,觉得自己有一些焦虑,好像有莫名的恐惧感,我会对着墙壁,感觉这是一面镜子,里面会跳出来一些人,问他们,我为什么会恐惧,原因是什么。这些跳出来的人有我的祖先、我的爷爷,还有去世的父亲等。我想这种突然的感想和我的成长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正是因为我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些历史性原因,也是我个性使然,我找到了一种和别人不同的自我完善的方法。而今天细细回想这种方法,又和儒家思想中成为君子的方式比较吻合。儒家提倡“吾日当三省吾身”,一个君子的成长要不断地反思和自省,而我个人就是如此。当我反思的时候,还会付诸行动,把反思和感悟付诸行动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仪式。例如你做完了这件事,做这件事的过程就变成了一种仪式。
  这一次也不例外,尽管在年底的时候我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我也隐约地感觉到如果不做这件事情,我可能会错失一个机会。有些感觉一旦来了你不去抓住它,你需要表达而你却没做的时候,这些感觉就已经过去了。这对于我的成长来说是个良机,所以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去做一次表达。于是我想在近一段时间,把对我生命有影响的人,做一次梳理。然后我开始罗列他们的名字,我竟然在纸上写了150多个,写完了这150多个人之后,我决定要安排时间到某个地方进行创作。以前想去云南腾冲但一直没有机会,这一次我借着这个机会买了去云南腾冲的机票并且在我的心理技术研究生班里面发布信息,找个伙伴一起参与这次行动。同时我又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的张立红主任联系,告诉她我这个创意是不是可以作为一本积极心理技术感恩拜访的书。在积极心理学里面,有一种“感恩拜访”的技术,就是向过去曾经帮助过你,你要感激却没有表达给他的人进行一次拜访。这种技术曾经在我的工作坊和临床个案中多次使用,效果非常好。我本人在我的临床咨询当中也有一个技术叫“生命中的贵人”,它和积极心理学中的“感恩拜访”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成长过程当中遇到过很多人,这些人和我们之间互动发生的故事,让我们成为今天这样。我们和这些人的关系越好,动力越流畅,那我们的成长受益就越大。可是我们没法做到和所有人之间的动力都是流畅的,因为按照人本主义的思想,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不见得都非常完美。所以我们需要去回顾,对生命中的贵人进行表达,就是一次“感恩拜访”。当然“生命中的贵人”这个技术在我的临床咨询和工作坊当中不只是一次“感恩拜访”,它还包括多个方面,如今已形成了一套体系和理念。我自己作为故事原型,以我今天的感悟为契机,写一本讲述《生命中的贵人》积极心理技术的书。于是我和研究生班学员,来自河南的刘立新去了云南腾冲。我们首先找到一个地方住下来,然后对着录音笔,由刘立新做我的听众,开始讲述我和经过我筛选后的36个人之间的故事。用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这些讲述出来。然后交给了速录公司,他们把这些文字记写下来,我再进行校对整理。
  这是这本书前期的操作过程,现在我想分享一下在写这本书前后的心理感触。在我刚有了这个感悟的时候,我只想把它分享出来进行心理表达,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想把它转化成一个心理学的科普作品,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前面的过程,当我讲完这36个人的故事后,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难以言喻,我想说一件事去代表。我讲完这36个故事之后,某一天下午,我翻开了我的手机通讯录,发现里面有1500多个联系人。说来奇怪,之前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幸福干预》,当中的A计划就是删除电话本中的联系人,可是我自己却没有做。就在那个下午我觉得有必要做了,不知道哪儿来的一股劲,我竟然一下子删除了1100多个,最后还剩下400多个联系人电话在上面。而且删除的过程感觉酣畅淋漓,完成之后甚至有一鼓作气把它们删至只剩下我自己的想法。突然有一种念头,我自己好像不需要更多的人际关系。过去总害怕自己找不到别人,早上起来赶快打开计算机看微博有没有评论,要发一条东西让别人知道我在做什么,晚上睡觉前要看看微信有多少人点赞。每逢过节都给很多人发短信,不单是春节和中秋这样的大节日,平常也要借助一些机会表示一下感谢群发短信出去。之前会觉得,给别人发微信、发微博,得到别人的赞和转发是人之常情,属于正常的社会交往。但那一刻我发现我没有那么依恋别人了,我突然没有那么需要这种东西了。其他人可能觉得这不正常,我也不觉得一个人可以断绝一切人际交往而独立,但每个人的成长当中由于他的经历、教育、家庭文化的不同,每个人的依恋模式也不同。我比较害怕被别人冷落和抛弃,我把这种特点形容为我在人际关系当中的一个小辫子,很容易被别人抓住。比方说过去我跟亲密的人相处,在和你互动的时候他们潜意识中就知道你有这种心理特点,就会说:“韦志中,你再这么做,我们就不理你了。”在这样的交往中我就会被控制,不是真正做自己,会妥协做一些事情。我觉得我讲完这36个故事之后的一些感受更加验证了我过去一直主导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念,就是有些文化仪式性的东西,你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影响你,也不一定需要知道其中的原理,但只要做了,就会有效果。就像我写《幸福干预》一样,你不要说那个技术怎样,我们不是讲道理,但你去做完了,就跟我做完了这件事情一样,我的仪式完成了,我的整个心理的成长就完成了。我觉得等到这本书出版之后会有更大的改善。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如果那天晚上我没有继续反思,也不去采取行动,我想我不可能在讲完故事之后不经意地修复了人际关系的盲区。虽然不能说完全修复了,但也在不自觉地改善我自己。
  一种渠道、一种成长的过程是这么美丽,在向外感恩和布施所带来的好处这个过程当中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成长方式不能只是向内的。过去我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对某些需要成长的人说:“你不要只盯着改变别人,你要改变你自己,因为你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没错,这确实是第一阶段我们需要去转变的,方向对了,成长就对了。可是今天我想说,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向内,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外,对外部世界的感恩,使我们内心发生变化。那么第一阶段,我们的向外是主观的。经过我们向内之后第二阶段的向外,则变成客观的了。第一阶段的向内带有强烈的个人意愿,第二阶段的向外是感恩的。这就是佛家思想中鼓励一个人想获得更多,就要向外施舍,布施更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积极心理学给我们的一些启发。我们传统心理学的模式是向内探索内部的心理动力,去了解自我。而积极心理学是向外,对外部的世界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然后采取一些行为。而像这样的一次“感恩拜访”,梳理了我很多需要改善的部分。比如说两三年前我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技术去拜访我的干爹,拜访完之后他觉得很感动。但那一种感动不是他久违的,不是说终于等到你来感谢我了。他觉得你感不感谢我,我都是你的干爹,做这些事情是应该的。与外部世界友好的互动,并不是世界需要我们去做的。就像我们去拜一尊大佛,佛在那里一直是笑眯眯的。你骂他是笑眯眯的,你说他好他也是笑眯眯的,你对他祈祷他也是笑眯眯的,你向他表达感激他也是笑眯眯的。我想外部世界就是这个道理,不会因你的意愿去改变。关键是你自己如何去对待它,当我对干爹做完这个表达之后,我突然之间就发现自己的内心宽广起来了。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要用这个方式去写一本书,在经过两三年的沉淀和那个晚上的启示之后决定行动起来。我想感恩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去感恩别人,不是别人需要我们去感恩,而是我们自己需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向外只是一种手段,而向内是一种自我。除此之外,我还想说这本书是我个人成长的总结,是我对过去的告别仪式,是我对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的真诚表达以及与他们之间故事的一种分享。因此,不能说是绝对客观的。而仅仅是我韦志中利用了我个人成长的契机,把专业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诠释,想帮助更多人去做积极心理学的 幸福直通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心理学家的36封感恩拜访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幸福直通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心理学家的36封感恩拜访信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幸福直通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心理学家的36封感恩拜访信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幸福直通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心理学家的36封感恩拜访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幸福直通车·生命中的贵人:一个心理学家的36封感恩拜访信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