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涉及中国改革前后60余年城乡关系的变迁,所要做的,是将组织和制度社会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城乡关系变迁中最有影响的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各章的主题,并在不同章节中插入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对中国城乡关系问题的相关研究。根据主题,《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的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案例将作为必要的引证资料穿插在正文中。
内容简介
城乡关系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这一关系的失衡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最大的结构失衡。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60年的长时段,重点在于从社会关系结构转型的角度观察这一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制度安排和日常生活实践逻辑的双重关怀,所呈现出来的城乡关系,与一般经济学、城市学、城乡规划学所论有所不同。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在分析上侧重于城乡关系演变的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变迁主体所采取的对策,既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也包括城乡基层单位和民众的应对策略。通过将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结合在一起观照,提出各时期不同的“机会结构”、“互动机制”和“行动策略”,既为城乡关系的演变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推进,又给其发展带来新的更为复杂的难题。正是在这些新旧问题和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城乡关系在进入一个个新的阶段时,后边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问题尾巴,表现出诸种与一般城市化和现代化理论不相一致的路径和实践。
作者简介
折晓叶,1950年生,1981年兰州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1年参加南开大学社会学班培训,1984年南开大学法学(社会学)硕士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长期从事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农村社区发展和城乡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论文主要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专著有《村庄的再造——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1997)、《社区的实践》(合著,2000)、《城市在转折点上》(1989)等。
艾云,198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9.1-2011.1斯坦福大学弗里德曼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与制度研究、经济社会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TheChinaQuarterly、ResearchintheSociologyofOrgamzation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城市与乡村之关系何以成为问题
二 城乡关系的几个研究视角
(一)冲突-融合论
(二)结构转型论
(三)统筹和一体化论
三 研究路径和分析框架:一个“机会结构-互动机制-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
(一)日常生活情景和逻辑中的“结构-机制-行动”
(二)研究视角、叙事线索和方法
第二章 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 农本经济延续下相对开放的城乡关系(1949-1952)
二 总体性支配下城乡关系的国家性建构(1953-1978)
(一)汲取乡村的内向型资金积累
(二)工业上下马与劳动人口进出城
(三)粮食短缺、“盲流”与城乡隔离制度的开端
(四)替代家庭经济组织功能的合作化运动
(五)全面分隔城乡的户籍制度
(六)城市“单位制”和农村“集体制”
三 乡村自主性增长下的城乡关系(1978-1984)
(一)地方自主权扩大对于城乡关系的影响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劳动力冗余的非农化
(三)农产品价格双轨制与城乡要素市场化流动
(四)财政包干与乡镇企业和乡村工业化
(五)小城镇发展对城乡隔离格局的弱化
四 竞争型增长下的城乡关系(1985-2002)
(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农业“三要素”留乡还是进城?
(二)劳动力流动与城乡职业分工体系的改变
(三)双轨制与城乡工业竞争性增长
(四)分税制与地方分成性增长和竞争
(五)开发区建设与县际城市化竞争
五 城乡统筹模式下的城乡关系(2002年以来)
(一)“多予、少取、放活”、“反哺”与统筹城乡
(二)二次分税制与地方政府经营模式的转换
(三)民工潮与区域间城市化竞争
(四)城乡统筹:县域城市化议题的提出
第三章 要素流动中的城乡关系
一 国家主导下的土地要素身份化: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
(一)国家总体性计划体制下城乡土地功能差异
(二)市场化改革与农村民间土地市场的兴起
(三)土地市场兴盛与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四)“还权赋能”:破解土地集体制与土地身份化的改革试验
二 人口城市化:人口、土地和户籍三位一体的结构与解构
(一)人口、土地与户籍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人地分离”
(三)农民工进城与“半城市化”
(四)行政主导下的农民城市化:“进城”和“上楼”
三 农产品市场兴起:土地收益权变革与市场结构变迁
(一)城乡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二)农村工业化与城乡商品流通
(三)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农户经济与资本企业
(四)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农产品市场转型
(五)网络时代与农产品市场
四 资源资本化与资本下乡
(一)城乡资本的单向流动: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困境
(二)“资本下乡”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第四章 制度控制与“反控制”下的城乡关系
一 将行动者引入观察和分析中心
二 计划控制时代的反向机制
(一)瞒产私分:对农产品剩余控制的抵制
(二)“磨洋工”:对集体制生产控制的逃逸
(三)外出:对谋生手段控制的挣脱
(四)“盲流”:对“职业-身份”控制的摆脱
(五)工业进社队:对城乡产业分割的突破
(六)“包产到户”:对占有和经营方式控制的变革
三 从双轨制到市场化:乡村的“反控制”空间
(一)要素市场化交换:乡村的竞争机会
(二)乡镇企业:乡村工业化的反向“拉力”
(三)劳动力市场化流动:农民工流动对制度控制的消解
(四)村庄自然城镇化:城乡关系壁垒的打破
(五)边缘社区: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内的复制与竞争
四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合作行动的“反控制”意涵
(一)“乡”-方的反向视角和应对策略
(二)输入和回应:农村再合作制度的缘起
(三)农民依靠合作的“反控制”行为
(四)农民再合作主要针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行政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下的城乡关系
一 从“双轨”到“权力-资本-市场”三重机制
(一)双轨治理:行政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基础
(二)资本如何将权力与市场加以联结
(三)行政权力和资本双重推动下的城市化浪潮
二 县域城市化项目经营的统合模式
(一)县域政府“统合化”新倾向
(二)“项目平台”:中央管制政策约束下地方的应对策略
(三)城市化“土地核心项目平台”的运作
三 城乡“一体化”的诸面向和新议题
(一)国家战略和地方行动
(二)部门下乡,项目进村
(三)资本借“项目”进村,农民被“腾地”上楼
(四)资本下乡,农民进城
(五)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 结语
(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
(二)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三)主体性建构和农民自组织参与
(四)“结构-机制-行动”取向的分析潜力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60年的长时段,重点在于从社会关系结构转型的角度观察这一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制度安排和日常生活实践逻辑的双重关怀,所呈现出来的城乡关系,与一般经济学、城市学、城乡规划学所论有所不同。
评分
☆☆☆☆☆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在分析上侧重于城乡关系演变的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变迁主体所采取的对策,既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也包括城乡基层单位和民众的应对策略。通过将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结合在一起观照,提出各时期不同的“机会结构”、“互动机制”和“行动策略”,既为城乡关系的演变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推进,又给其发展带来新的更为复杂的难题。正是在这些新旧问题和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城乡关系在进入一个个新的阶段时,后边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问题尾巴,表现出诸种与一般城市化和现代化理论不相一致的路径和实践
评分
☆☆☆☆☆
文库系列的主要用作参考
评分
☆☆☆☆☆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60年的长时段,重点在于从社会关系结构转型的角度观察这一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制度安排和日常生活实践逻辑的双重关怀,所呈现出来的城乡关系,与一般经济学、城市学、城乡规划学所论有所不同。
评分
☆☆☆☆☆
社科院的书,很值得。物有所值
评分
☆☆☆☆☆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60年的长时段,重点在于从社会关系结构转型的角度观察这一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制度安排和日常生活实践逻辑的双重关怀,所呈现出来的城乡关系,与一般经济学、城市学、城乡规划学所论有所不同。
评分
☆☆☆☆☆
有用的书
评分
☆☆☆☆☆
《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的研究,聚焦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60年的长时段,重点在于从社会关系结构转型的角度观察这一关系的变化。通过对制度安排和日常生活实践逻辑的双重关怀,所呈现出来的城乡关系,与一般经济学、城市学、城乡规划学所论有所不同。
评分
☆☆☆☆☆
書的內容很不錯,很喜歡,就是有點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