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中录(4)

簪中录(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侧侧轻寒 著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古风
  • 言情
  • 架空历史
  • 权谋
  • 成长
  • 耽美
  • 小说
  • 东方奇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17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26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宫斗情仇、恩爱纠葛的辗转数不胜数
  唯有《簪中录》,时光始终厚待
  从首部到第四部,如今尘埃落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奇遇,存在于大唐王朝的爱恨离别
  无数谜团,令人心生怀疑、愤怒,却始终感动
  “万木之长,何妨微瑕”
  即便惶恐不安,看不清命运对你我的安排
  也依旧笃定,感受真实才是活着的意义
  这也就是真相存在的价值
  簪中录终篇完美结局大逆转:
  情感之谜:温婉专一未婚夫与高冷腹黑王爷,被爱与爱,安逸与动荡,选择谁?
  符咒之谜:随身携带的符咒一再变幻,并屡次应验成真,是命定劫数,还是有人操纵?
  小红鱼之谜:食人鲜血的小红鱼从人口中吐出,令人癫狂,是被人利用,还是本受诅咒?
  先帝涂鸦之谜:太妃疯癫、鄂王自杀、张家父子反友为敌,涂鸦后窥见何种秘密?
  贯穿四册的神秘人物:王皇后身边的神秘人物、小红鱼的主人是敌是友,疑难分辨!
  腾讯文学网持续畅销榜首位,晋江文学城年度最受瞩目人气王!
  凤凰联动图书联合影视、戏剧出资逾5亿元打造《簪中录》最强文化产业链!影视作品紧张筹备拍摄中!

内容简介

  食人鲜血的小红鱼阿伽什涅、跟随李舒白多年的神秘符咒、大明宫风华绝代的王皇后、先皇驾崩前亲笔书写的三团涂鸦、一纸年少与王蕴定下的婚约……一切谜团回归原点,一切抉择始终无法随心所欲,皆如命运般难以抗衡逃脱。
  杨崇古回了宫,又成为李舒白身边的“小宦官”,并且终于以黄梓瑕的身份存在着。家门的血案已经查清,过往的疑案也曾彻查,岁月走到这一步,可故事的开端依旧是毫无头绪。
  黄梓瑕明白,那巨大的谜团,是天地巨掌,是兄弟阋墙,是朝野亿万,是鬼神之力。这一次她要对抗的是如此悬殊的力量,而她会如何选择,是粉身碎骨,无可逃脱;还是能重挽天河,补缺日月?




作者简介

  侧侧轻寒,80后,双子座。
  爱读书,不求甚解;爱养花,手下植物冤魂无数;爱研究地图,常对着古代城市地图纵情想象当时风貌。
  一室枯坐,十年笔耕,百样情态,千年历史,惟愿胸中幻梦,传到每一个读者心中。
  代表作品:
  《捡到一条龙》《北落师门》《仲夏蔷薇》《流光之年》《千面天使》等。






目录

壹 霓裳羽衣
贰 万水千山
叁 倾覆天下
肆 花萼相辉
伍 神策御林
陆 雨雪霏霏
柒 死生契阔
捌 同心丝结
玖 灿若烟花
拾 万劫不复
拾壹 暗影幢幢
拾贰 云谲波诡
拾叁 洛城桃李
拾肆 当年宫阙
拾伍 繁花相送
拾陆 落霞成绮
拾柒 冠盖京华
拾捌 一念飘忽
拾玖 御香缥缈
贰拾 宿昔烟痕
贰拾壹 难挽天河
贰拾贰 紫宸含元
尾声 一世长安







精彩书摘

  一 霓裳羽衣
  月到中秋分外明。
  桂影婆娑,甜香浮动。天刚刚有些暗下来,桂花树上已经亮起了无数盏薄纱宫灯,影影绰绰倒映在水面之上,玉宇琼楼,花影风动,一时不知天上人间。
  临水的小亭之中,歌女们齐声歌唱,近水而发的歌声比丝竹更为清越。平台之上,三十名身着锦衣的少女正联袂结袖,翩翩起舞。霓裳霞帔,饰珠佩玉,一时华彩遍生。
  黄梓瑕听着风送而来的歌声,与几个女眷一起坐在水榭帘后观看。这里是西川节度府花园,今日中秋,节度使范应锡在府中宴请夔王李舒白。而黄梓瑕则由范夫人下帖,与黄家几位女儿一起受邀,前来观赏《霓裳羽衣舞》。
  此曲在安史之乱后久已失传,如今却有扬州乐坊访得教坊老人重新编排,据说尽得精妙之处。
  男子在前厅之外,而黄梓瑕与一干女眷在后堂之内。水榭内外隔开一层竹帘,竹帘内又一层纱帘,所以看外面的舞姿也是远远的,如雾里看花。
  一群女人边看边闲聊,有一搭没一搭地欣赏着。
  “梓瑕姐,我哥常在家中提起你呢,昨天还说你是可与他比肩的聪明人,被我臭骂了一顿。和你比,他也配?”周紫燕就坐在她的旁边,托腮望着她笑道,“我觉得呀,你肯定是世上最完美的女子啦!”
  黄梓瑕略觉尴尬,只好低头道:“哪里。”
  周紫燕和周子秦一样,都擅长自说自话,永远不会被人影响到自己兴高采烈的心情:“哪里都是呀!你长得漂亮,出身世家大族,又是天下闻名的才女。你的未婚夫是琅邪王家长房长孙,等到你将来嫁入王家后,一辈子美满如意可以想见呢!”
  黄梓瑕默然垂首,无言以对,只将自己的目光透过两层帘幕,投向帘外略显模糊的王蕴身上。虽然看得不是特别清楚,但那种出众的风姿,却足以令万千女子心折。
  她这个自幼订婚的未婚夫,出身世家,温文尔雅,举止言行都令人如沐春风。然而她明知不应该,却还是无法自已,与被父母收养的孤儿禹宣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
  她给禹宣写下的情书,成为了她毒杀亲人的证据,在她被迫出逃,上京寻求翻案时,遇到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她的目光,越过王蕴,落在更远处的那条身影之上。
  他在满堂谄媚簇拥的人群之中,尤显清冷洁净,优雅特出。夔王李舒白,她生命中的奇迹,绝望中的救星,让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之前的打算,接下了他身边的第一个谜团,以此为交换,求他帮她回蜀,为家人、为她翻案。
  到如今,他真的带她回到了成都府,她父母的冤案,也已经真相大白,而她的未婚夫王蕴,却暗地追杀李舒白至此。更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她与禹宣的感情闹得满城风雨之后、在他身为杀手的身份被她毫不留情戳穿之后,王蕴居然还会到她族中,重提那桩婚约。
  他们两人真的还可能结合吗?
  多年前定下的那桩婚事,如今物是人非,真的还要遵守吗?
  黄梓瑕正在恍惚之际,耳边忽然传来众人的惊呼声。她回头一看,原来场上所有舞妓都已成为背景,唯有当中一个彩绣辉煌的女子,正在纵情旋转,小垂手舞姿如流风回雪,顾盼生姿。遍身轻纱罗绮飘舞,如云如雾,簇拥着她的面容,似蕊宫仙子,容光照人。
  周围所有人都惊叹不已,直等到彩云敛住了月光,她的身影被众人遮掩,众人才回过神来。
  有人问:“这领舞的是谁啊?”
  “还能是谁?就是那个扬州来的舞妓嘛……也有人说是从蒲州来的。总之,她应该是之前杀人的公孙大娘的姐妹,她在范节度面前曲意奉承,据说范节度已经答应饶过那两个女犯了。”
  黄梓瑕顿时想起一个人,不由失声问:“兰黛?”
  “对,好像就是这个名字!”
  黄梓瑕望着人群中若隐若现、翩若惊鸿的兰黛,不觉有些感慨。云韶六女中排行第三的兰黛,最擅软舞,在众姐妹中也最讲义气。在梅挽致失踪之后,是她多方辗转,寻回梅挽致女儿雪色抚养;如今公孙大娘和傅辛阮出事,也是她跋涉千里过来救人。
  旁边人继续说道:“听说她也是有夫有子的人了,居然还这么不自重,大庭广众之下浓妆艳抹跳舞为人取乐,她丈夫竟不管吗?”
  又有人嗤笑道:“卖艺商女,哪知道羞耻?把这样的女人娶回家的男人,定然也是下九流的行当。”
  几位夫人终于找到了共同话题,脸上光彩毕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而周紫燕等几个小姑娘则又羞怯又好奇地打量着兰黛,都看得入神。
  黄梓瑕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在《霓裳羽衣曲》的缥缈乐声之中,茫然走到栏杆边,呆呆望着水底圆月。
  水风轻缓,涟漪将月亮的影子拉长又压扁,动荡不宁。她靠在栏杆上,听到有个略显清冷的声音在她身边轻轻响起:“花好月圆,为何抑郁不乐?”
  她转过头,隔着纱帘看向李舒白。满堂之人都被兰黛的舞所吸引,唯有他注意到了她一个人走到这边。
  黄梓瑕低下头靠在栏杆上,隔着帘子向他缓缓挪近了两三寸,轻声说:“只是怀念家人。”
  李舒白默然转头凝望着她。她看见他的侧面在月光下轮廓秀挺,那一双望着她的眼睛,隐隐映着波光,如同落着明灿星子。他的声音低沉轻缓,在她的身边响起:“死者长已矣,生者且加勉。你家人必定也希望你在世上过得开心快乐,不愿看见你长久沉浸在伤感之中。”
  她慢慢点头。微风吹来,纱帘徐徐飘动,与她心中的不安一起动荡起伏。而圆满的月亮在他的左肩,将他的人影投在她身上,颀长挺拔,如此稳定可靠。
  她只觉得心口漫上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胸中弥漫着荡漾如烟的水汽,眼前世界开始不安定地扭曲起来,比此时风送的乐曲还要缥缈。
  他们都不再说话,只静静看着此时圆月东升,在楼阁屋顶之上洒下遍地清辉。耳边是琴箫笙管,《霓裳羽衣曲》繁音急节十二遍,三十位舞妓越舞越急,三十团锦绣在水面旋转,如风如云。
  舞影凌乱,笙箫繁急之中,但李舒白听着,却微微皱起了眉头,轻轻“咦”了一声。
  黄梓瑕便问:“怎么了?”
  李舒白若有所思道:“第二把箜篌似有金声杂音。”
  《霓裳羽衣曲》为大型器乐阵,此次成都府官妓几乎倾巢而出,设有琵琶二,古琴二,箜篌二,瑟一,筝一,阮咸一。还有觱篥二,笛两管、笙两管与箫一管,钟、鼓、锣、钹、磬等,二十多人的班子,都依例坐在舞台边演奏。
  黄梓瑕连那边的人都看不清,更不解他的金声杂音是指什么,便也只扫了一眼,随口说:“大约是弹错了。”
  李舒白转头对她一笑,也不再说话。
  两人倚栏,隔帘同看着对面的歌舞。灯火照彻亭台楼阁,水面倒映着旋转如风的舞姿,上下两处繁花相对盛开。波光粼粼,桂香微微,盛景韶华。
  就在此时,忽然听到湖边远远传来一声惊叫,有人大喊:“不好了!出事了!”
  黄梓瑕向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发现是水岸边的菖蒲地传来的。一个下人狂奔过来,大喊:“救命啊!死人啦!”
  一听到“死人”二字,同在现场的周子秦反应最迅速,早已一个箭步冲向了水边。
  水榭中的一干女眷早已吓得个个抚胸,除了黄梓瑕和周紫燕,都是惊慌失措。黄梓瑕直起身子,向帘外看了一眼,却听到李舒白的声音,平静和缓:“走吧,过去看看。”
  她点了一下头,便掀起帘子下了台阶。
  后面与她一起来的舅母正在惶急之中,赶紧隔帘对着她急问:“梓瑕,你上哪儿去?”
  “我去看看死者。”黄梓瑕对她略施一礼,便立即转身向着菖蒲丛生之处快步走去。
  舅母在后面顿足:“你一个女子,去看什么尸首啊……”
  黄梓瑕没有理她,依然疾步赶往现场。
  周子秦正蹲在菖蒲之中,检查着一具俯卧女尸。尸体的头浸在水中,肩膀和胸部在水中若隐若现,腰部在泥浆地上,两只手则向前插在泥水中,就这么别扭而奇怪地死在了水里。
  “崇古,你快来看看这具尸体!”周子秦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看见她来了,赶紧招手。他还是习惯叫她杨崇古,她是个女子的事实,好像他一直都无法接受。
  黄梓瑕走到尸体的脚部,发现前面已经是软泥,自己穿的丝履和百褶裙都不方便,便站住了脚,接过旁边捕快手中的灯笼,照向那具尸体。
  死者是个体型略丰的女子,头发梳成百合髻,发上全是泥浆,一件满是淤泥的衣服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周子秦将她翻过身,把那双陷进泥水的手也拉了出来,用水洗净。
  那女子年约十八九岁,肌肤白净,五官端正,生前应该长得不错。她的双手修长纤细,只是在淤泥中弄出无数细小伤痕,而且还有一道新刮的伤痕,从手背一直延伸到食指骨节下。
  黄梓瑕将灯笼缓缓上移,又看向女尸的面容,见她脸上还留着污残的铅粉痕迹,便说道:“子秦,去叫今晚乐班的管事来,让他认一认是不是他们那边的。”
  “啊呀!碧桃!你死得好惨啊!”
  乐班管事眼泪鼻涕一起下来,一张脸扭曲得令人不忍卒睹。
  周子秦问:“她是你们班的?”
  “是啊,碧桃是我们这边的,她和大家一起到了这边之后,说是时间还早,去园中转转,结果临上场了还没回来!幸好跟着她过来的郁李也学过《霓裳羽衣曲》,所以我们就让郁李替上了。”
  黄梓瑕看向那个郁李,见她个子娇小,正捂着脸哭泣,一边哭一边哀叫着:“师父啊,师父……”
  她还在打量着,旁边周子秦已经凑过来,说:“崇古,这个案子很难啊!”
  黄梓瑕看了他一眼:“怎么会?”
  “你看,有很多蹊跷之处!第一,死者脸朝下趴在水边死亡,死因应该是被人抓住了头发摁到水里呛死才对,但是这个死者碧桃的头发,虽然有些散乱,但绝没有被人揪过的痕迹。”
  黄梓瑕点头。
  见她没有反驳,周子秦精神焕发,立即接下来说第二个疑点:“第二,将她头按在水中的凶手,必定应该是蹲在或者跪在她身边才对,可她的身边当时没有任何脚印,难道那人是蹲在她身上的?这可怎么使力啊?”
  黄梓瑕略一思索,问:“那你认为接下来怎么着手?”
  “我认为啊,首先,我们应该把所有人的鞋子和衣服都检查一遍,有泥浆的或者湿掉的,先抓起来审问一番,力气大的男人重点关注。”
  黄梓瑕反问:“你不是说,现场没有脚印吗?”
  “那……可能是用什么办法消除了吧?”
  黄梓瑕蹲下去,以手中的灯笼照着碧桃,并将她的袖子捋起,指着她的手腕,问:“你看到这些伤痕了吗?”
  周子秦点头,说:“大约是淤泥里有沙石什么的,擦到了。”
  “除了沙石的痕迹呢?”
  周子秦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然后指着那条细长的、从手腕一直延伸到食指根的伤痕,说:“这条……看起来应该是另外的。”
  黄梓瑕侧头看了看他,示意他再想想:“推测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伤痕,如何刮出来的?”
  周子秦啊了一声,说:“有人从她的腕上拿下了一个东西!肯定是在当时刮伤了她。”
  “嗯……”黄梓瑕点头,又转头问乐班管事,“碧桃是不是你们乐班中的第二把箜篌?”
  管事的立即点头,说:“正是!”
  “所以,今晚代替碧桃演奏第二把箜篌的,正是郁李?”
  “是啊,霓裳羽衣曲排有两具箜篌,碧桃是第二具。没有独奏,只作呼和,所以我们才敢让郁李替了。”
  黄梓瑕将目光转向正在哀哭的郁李,缓缓说道:“所以,我想郁李姑娘该说一说自己为何要杀死你师父,你们觉得呢?”
  她语出突然,让乐班中所有人都呆住了,郁李更是掩面痛哭,失声叫了出来:“我……为什么是我?我冤枉啊……”
  周子秦大惊,转头见黄梓瑕脸上神情确切,才疑惑地绕着郁李转了一圈,悄悄地回来凑在黄梓瑕耳边问:“崇古,你是不是看错了?她衣服干干净净的,鞋子上也没有泥泞,就只袖口有点泥痕。而且她整个人比碧桃小一圈,那一双手看来也没什么力气,一点都没有能把死者按在水中的迹象啊!”
  黄梓瑕一言不发,走到郁李的身边,将她的袖子捋了起来。
  在袖口之下,赫然是一个绕了足有五六圈的缠臂金,戴在她的手腕之上。
  旁边的几个乐妓顿时叫了出来:“这是碧桃的缠臂金呀!她前几天还和我们炫耀过呢,说是那位才子陈伦云送给她的!”
  郁李下意识将戴着缠臂金的手臂捂在了怀中,可见众人都盯着自己,只能惶急地哭道:“这……这是师父借我戴的……”
  “是吗?你师父对你可真好,不但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失踪成全你,而且还将别人送给她的缠臂金也借给了你——却似乎忘了一件事情。”
  黄梓瑕的目光,转向乐班管事:“你们乐班平时管得这么松散吗?在演奏时还能戴首饰?”
  管事的赶紧说道:“这……我们可都是三令五申的,在每一个乐妓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说过了,弹拨乐器时,绝对不许戴首饰,吹奏乐器时,绝对不许戴垂耳环与长垂首饰。所以就算平时常戴的,上场前都要先收起来,免得到时影响演奏。”
  “是啊,如果是一个镯子,或是手链,也许就能不动声色地藏在怀中。然而,一个缠臂金,如果揣在怀里,肯定会凸出一大块,马上就被人发现。更何况,她师傅刚死,缠臂金就出现在了她的手上,岂不更是证明自己是凶手?所以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戴在自己的手腕上了。幸好,往上推一推,下垂的袖子就可以挡住它了,”黄梓瑕说着,将她的手放下来,说,“所以,你顾不上演奏时所有首饰都不能戴的规矩,因为你只能这样藏起这个缠臂金。可惜你运气不太好,偏偏遇上了夔王,又偏偏在演奏时,不小心让缠臂金碰了一下箜篌丝弦,被夔王听到了。”
  ……

前言/序言


好的,下面为您呈现一本虚构的图书简介,内容与《簪中录(4)》无关,力求详实自然。 《浮光掠影:大唐风物志》 作者: 柳汀 装帧: 精装函套,附赠唐代地图手绘复刻本 页数: 约 680 页 定价: 188.00 元 ---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浸润着盛唐气象的文化探索之作。不同于以往侧重宫闱秘事或宏大史诗的叙述,《浮光掠影:大唐风物志》将目光投向了唐代社会最细微、最鲜活的角落——那些构成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服饰妆容、市井百态与精神信仰。作者柳汀,一位深耕唐史与出土文物研究多年的学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考据功底,带领读者穿越千年迷雾,重返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黄金时代。 本书并非堆砌枯燥的史料,而是将历史还原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全书分为“衣食”、“住行”、“乐道”、“言语”四大篇章,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大唐。 卷一:衣食——气象万千的日常美学 本卷聚焦于唐人的物质生活,但其深度远超寻常的“风俗志”。 服饰:从“圆领袍”到“胡服骑射” 唐代的服饰,是兼收并蓄的最好证明。我们不仅探究了初唐至盛唐时期,女性服装从襦裙到坦领的演变,考证了“半臂”、“帔帛”的实际穿戴方式,更深入分析了“缺胯衫”这类源自西域的服饰如何被汉化,并最终成为宫廷常服的文化意义。作者结合敦煌壁画、吐鲁番文书中的服饰细节,复原了不同阶层在不同场合的着装礼仪。例如,一件精美的“绫罗绸缎”,其织造工艺、染色技术(如绛、紫、缥色的等级区分)与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微妙联系。 饮食:长安的“胡麻”与洛阳的“新酒” 唐人的味蕾是开放的。本书详细梳理了唐代从南到北、从宫廷到市井的饮食结构。胡饼、焖子、曲奇(即后世的糕点雏形)在长安夜市的流行,反映了粟特、波斯商贾带来的异域风情。作者特别辟出专章,详细考证了“茶文化”的早期形态。饮茶并非自唐代才兴起,但陆羽的《茶经》问世前后,饮茶方式、器具(如鍑、碾、罗、盏)的定制化,标志着一种新型文人雅趣的形成。书中通过对“煎茶法”和“点茶法”的对比,展现了生活仪式感如何渗透进日常的汤水之中。 卷二:住行——阡陌交织的帝国脉络 本卷着眼于宏大的空间概念,从城市规划到个体居所,再到远行的交通工具。 城市:长安城的“棋盘”与坊市制度的松动 本书着重描绘了唐代都城长安的运作机制。通过解读《长安志》与考古发现,详细还原了朱雀大街的宽阔与气势,并解释了“坊”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差异。我们看到,坊墙不仅仅是物理隔断,更是社会秩序的象征。然而,随着商业的繁荣,尤其是在中晚唐,夜市的出现和“侵街”现象的滋生,正是坊市制度逐渐瓦解的最初信号。作者辅以唐代尺牍中的地址记载,说明了普通百姓如何在这个巨大的城市迷宫中定位彼此。 交通:马、船与驿站系统 唐代的帝国疆域辽阔,便捷的交通是维持统治的命脉。《浮光掠影》详述了“驿传制”的效率——从鸿雁传书到“急递铺”的雏形,以及不同等级的文书传递时限。在水路方面,运河的维护与管理,对南北物资流通的关键性被凸显。同时,书中不乏对“胡骆”、“健马”的描述,分析了唐朝对优良马匹的渴求,以及这种需求如何影响了与周边政权的军事与外交策略。 卷三:乐道——精神世界的多元交融 这一部分深入挖掘了唐人的精神生活,即他们如何娱乐、如何面对生死与信仰。 娱乐:从“击鼓传花”到“参军戏” 唐代的娱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书中详细描述了“相扑”、“百戏”的盛况,以及文人士大夫热衷的“投壶”、“升(一种酒令游戏)”。重点在于对“参军戏”的分析,这种源于民间讽刺的戏剧形式,代表了唐人对社会现象敢于直言不讳的幽默感,以及其对后世戏曲的深远影响。 信仰:佛教的世俗化与道教的“仙凡共修” 本书没有将唐代宗教简单地视为朝廷的工具,而是探讨了其在民间的生命力。玄奘西行带回的佛经,如何被翻译、供奉,并融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习俗。道教的兴盛,特别是其对炼丹术、养生哲学的推崇,是如何吸引了从皇帝到普通士人的。作者还特别关注了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摩尼教等外来宗教,在长安城内设立寺院、影响贵族阶层的事例,展现了唐代惊人的文化包容度。 卷四:言语——碑刻与诗文中的“活唐朝” 最后的篇章回归到语言和文字本身,这是捕捉时代气息最直接的途径。 碑刻:石上的“日常” 墓葬碑志,往往是历史的“二手文献”,但它保留了家族的荣耀、生平的细节以及当时的文风。本书精选了数件罕见的墓志铭,分析其行文格式、赞颂词汇的演变,以及书丹者、篆额者的身份。这些冰冷的石头上,记录着鲜活的家族故事、婚姻买卖的细节,以及士人阶层的自我期许。 诗文:从“盛唐气象”到“晚唐感伤” 在概述了唐诗的辉煌成就后,柳汀的视角转向了诗歌主题的微观变化。盛唐诗歌中对边塞、对山水的豪迈描绘,如何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转向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对故国的追忆。本书选取了大量非“主流”诗人(如那些在地方任职的文官)的作品,展示了他们笔下关于地方风物、民情疾苦的真实记录,这为我们理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社会结构提供了另一重解读。 --- 作者简介 柳汀,历史学博士,长期任职于知名文化机构,专注于中古社会史及艺术史的交叉研究。已出版《丝绸之路上的唐代工匠》、《敦煌遗书中的世俗文化》等专著,以其严谨的考据和富有画面感的叙事风格著称。 推荐语 “读罢此书,你便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长安街头一位衣着得体的唐人,闻着胡麻的香味,听着市井的喧哗,触摸着盛世的脉搏。”——某知名文史评论家 装帧特色 全书采用进口特种纸印刷,力求还原唐代拓片的质感。函套设计模仿唐代漆器风格,内含独家绘制的《天宝年间长安城功能分区图》,并附赠仿制唐代铜钱书签一枚。赠送的地图复刻本,以宋代摹本为蓝本,并参考现代考古成果进行校注,是研究唐代地理与城市规划的珍贵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控要求极高的读者,通常很多小说在世界观的自洽性上会露出马脚,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几乎无可挑剔。无论是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网,还是贯穿始终的伏笔回收,都显示出作者强大的掌控力和缜密的思维。我尤其佩服作者如何平衡“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的。在处理家国大事、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作者没有让小人物的情感被淹没,反而通过这些细微的个人痛苦和坚持,反衬出时代的宏大与残酷。比如某对人物之间的情感线索,处理得极为克制,没有过多的煽情,却在关键时刻一击即中,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读完后,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不仅是因为故事讲完了,更是因为你感觉自己真正“走过”了那个世界,体验了角色的喜怒哀乐。

评分

这部小说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真是精妙,开篇的悬念设置得恰到好处,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续的发展。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入微,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有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动机,绝非脸谱化的符号。尤其是一些边缘人物,他们的寥寥数语或一个眼神,都能折射出那个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与无奈。情节的推进并非一味地高歌猛进,而是穿插着对环境的细致描摹,这种张弛有度的处理,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不会让人感到疲惫。作者似乎对历史背景有着深厚的功力,文中的服饰、礼仪、甚至是日常的饮食起居描写,都显得考究且真实,为整个故事构建了一个坚实可信的基石。读到某些转折点时,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是阅读体验中最美妙的部分之一,而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让人对作者的布局赞叹不已。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文化氛围营造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度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其丰富且富有层次感的社会结构。作者不仅仅关注着主线故事的跌宕起伏,更将目光投向了权力中枢的运作逻辑,以及社会阶层之间无形的壁垒。读到某些关于官场倾轧或家族秘辛的部分时,我常常感到一种压抑但又不得不继续读下去的冲动。那种身处高位却如履薄冰的恐惧感,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书中的悬念设置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易猜到的“福尔摩斯式”谜团,而是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的结构性难题。当你以为真相浮出水面时,却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关系网络等着你去梳理。这种不断推翻既有认知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对于喜欢深度推理和复杂人际关系描写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挑剔的胃口。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封面吸引的,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内容远比想象的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像某些流行小说那样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用一种沉静、克制却又直击人心的笔触,缓缓展开一幅宏大的画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时的手法,很多矛盾并不是通过激烈的争吵或武力解决,而是通过对话中的试探、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微妙的权力博弈来展现的。这种智力上的交锋,比单纯的肉搏更能抓住我的注意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回味一些对话,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含义,需要读者投入思考才能真正领悟。作者对于“选择”这一主题的探讨尤为深刻,每个人物都在自身的局限下做出了自己的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汇集成了一条不可逆转的命运之河。这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会思考,如果是我处在那个境地,又会如何抉择。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其对“时间感”的处理。它并非线性地向前推进,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回忆与现实的片段,使得故事的厚度和历史感陡然增加。作者对场景的切换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上一秒还在紧张的对峙中,下一秒的闪回就温柔地解释了这一切的缘由,这种剪辑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但在这里运用得非常成功,极大地丰富了叙事维度。此外,我非常喜欢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种特定的季节、天气如何影响人物的心境和决策,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例如,一场重要的谈判发生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雨声、闪电与人物的压抑情绪完美融合,让读者几乎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水汽和紧张感。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在文学技巧上大胆创新,同时又扎根于深刻情感描写的佳作,完全值得反复品读和研究。

评分

情感之谜:温婉专一未婚夫与高冷腹黑王爷,被爱与爱,安逸与动荡,选择谁?

评分

感情孕于字里行间,不浮夸,不直白,却真挚感人

评分

看的电子版来买实体书,书很好啦。

评分

一般的古言,不差。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商品正宗,物流给力。

评分

书的质量超级好,内容也喜欢

评分

好好的

评分

书被压弯了,我现在正在努力的把它压回来,但纸质什么的都挺好

评分

杨崇古回了宫,又成为李舒白身边的“小宦官”,并且终于以黄梓瑕的身份存在着。家门的血案已经查清,过往的疑案也曾彻查,岁月走到这一步,可故事的开端依旧是毫无头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