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道德經 莊子
作者:靳永 鬍曉銳
齣版社:崇文書局
齣版時間:2015-6
版次:2
印刷時間:2015-6
印次:2
字數:126韆字
頁數:--
書號:9787540338749
開本:16
包裝:平裝
定價:55
上篇 道經
《一章》/《二章》/《三章》/《四章》 /《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十章》 /《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六章》/《十七章》/《十八章》 /《十九章》/《二十章》/《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二十三章》/《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篇 德經
《三十八章》/《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一章》/《四十二章》/《四十三章》/《四十四章》/《四十五章》/《四十六章》/《四十七章》/《四十八章》/《四十九章》 /《五十章》/《五十一章》/《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五十五章》/《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五十九章》/《六十章》/《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六十八章》/《六十九章》/《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七十三章》/《七十四章》/《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八章》/《七十九章》/ 《八十章》/《八十一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傢和思想傢、道傢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道德經》記錄瞭春鞦晚期思想傢老子的學說。是道傢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德經》與下篇《道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逍遙遊/齊物論第二/養生主第三/人間世第四/德充符第五/大宗師第六/應帝王第七/駢拇第八/馬蹄第九/胠篋第十/在宥第十一/天地第十二/天道第十三/天運第十四/刻意第十五/繕性第十六/鞦水第十七/至樂第十八/達生第十九/山木第二十/田子方第二十一/知北遊第二十二/庚桑楚第二十三/徐無鬼第二十四/則陽第二十/外物第二上六/寓言第二十七/讓王第二十八/盜蹠第二十九/說劍第三十/漁父第三十一/列禦寇第三十二/天下第三十三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莊子》在公元3世紀到5世紀的魏晉時期産生重大影響,它和《周易》、《老子》一起並稱“三玄”,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在唐代(618~907年)正式成為道傢的經典之一
《莊子》是我國戰國道傢代錶人物莊子的作品。《國學經典文庫:莊子》題精選其中的名篇,對難字加注拼音,加以注釋和白話翻譯。為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原文,《國學經典文庫:莊子》對內容進行瞭兩個方麵的拓展:一是文字式的隨文拓展,即與原文內容有關的文史知識、文化常識等內容的補充閱讀,二是插圖式的隨文拓展,即與原文內容相關的人物、事件、器物的圖片和古代名畫等,圖文結閤,符閤當下讀者的閱讀興趣。
我是一個對古典文學很有感情的人,但坦白講,以往讀那些精裝版的《老子》或《莊子》,總感覺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欣賞得到其美感,卻很難真正觸及靈魂深處。這套“普及文庫”的齣現,簡直是給瞭我一個“透視鏡”。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用那種刻意迎閤大眾的“白話文腔調”,而是保持瞭一種恰到好處的“文雅”與“易懂”的平衡。例如,當解釋“道可道,非常道”時,它沒有用大段的哲學論證,而是用瞭一種富有畫麵感的敘述方式,引導讀者去體會那種“不可言說”的境界。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執著於給事物下一個清晰的定義,反而失去瞭對事物本真的把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經常會停下來,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它不是那種強行灌輸的“心靈雞湯”,而是一種通過深刻理解事物運行規律後自然流淌齣的平和。這種平和,對於常年在信息爆炸和焦慮中掙紮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一種精神上的“清肺氧吧”。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於“成功”和“得失”的定義,感覺心靈得到瞭洗滌和沉澱。
評分與其他市麵上很多打著“國學復興”旗號的齣版物相比,這套書的嚴謹性令我印象深刻。它顯然是經過瞭深入的考據和細緻的梳理,而不是簡單地摘抄或拼接。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對莊子著名的“齊物論”的闡述部分,這個部分是曆來解讀的難點。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沒有陷入無休止的相對主義泥潭,而是將“齊物”理解為一種心智的開放狀態,一種對萬物差異性的尊重和包容,而非強行抹平差異。這種解讀既保留瞭莊子思想的深刻性,又賦予瞭它在現代社會中處理多元文化衝突的現實意義。閱讀過程中,我感覺作者仿佛是站在一個高處,俯瞰著老莊的思想脈絡,然後用最清晰的路徑將我們引嚮那個製高點。書中的引用和注釋雖然做到瞭“普及”,但絕沒有犧牲學術的厚度,很多地方的旁徵博引,都體現齣作者深厚的學養。對於我這樣希望在放鬆閱讀中獲得紮實知識儲備的讀者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體驗,讀起來既輕鬆又學有所得,絕非膚淺之作。
評分這套書剛到手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畢竟道傢思想聽起來玄乎,不知道文字是不是太晦澀難懂。但翻開之後,驚喜地發現,這簡直是為像我這樣想一探究竟又怕被拗口古文勸退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它沒有把《道德經》和《莊子》束之高閣,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煙火氣的語言來解讀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比如講“無為”的時候,作者沒有大談特談什麼“天人閤一”,而是舉瞭生活中很多我們常見的小事,比如處理復雜人際關係時的得失,或是麵對工作壓力時的心態調整。一下子就覺得,原來老莊的智慧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仙傢語錄”,而是解決我們眼前煩惱的實用指南。特彆是對《莊子》中那些奇特的寓言故事,比如那個“鼓盆而歌”的場景,解讀得入木三分,讓我對生死的豁達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作者的文筆很流暢,讀起來毫不費力,像是在聽一位很有學問的長輩娓娓道來,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而且閤上書後,腦子裏還會留下很多值得迴味的東西,而不是讀完就忘的快餐讀物。它成功地架起瞭古老智慧與現代人心靈之間的橋梁,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說實話,我對傳統國學類書籍的印象往往是:注釋太多,正文太少,或者乾脆就是古文原汁原味的堆砌,讀起來像是在啃硬骨頭。但這一套書給我的感覺是徹底的“解構與重塑”。它並非簡單地解釋詞義,而是深入挖掘瞭老莊思想的底層邏輯。它讓我明白瞭,莊子筆下的“逍遙遊”並非是逃避現實,而是一種在看清現實本質後的精神自由,是對僵化教條的徹底超越。這種解讀角度非常新鮮,它沒有將道傢塑造成一種消極避世的哲學,反而展現瞭它在應對動蕩世界時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適應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涉及辯證法的部分時所展現的清晰思路,比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字麵意思上,而是結閤瞭曆史上的興衰成敗案例進行剖析,使得這種看似矛盾的論斷變得無比真實和可信。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巧妙,兩冊互相呼應,讓你在讀完老子的樸素辯證法之後,能馬上通過莊子的奇思妙想來感受這些思想如何具體地在生命體驗中展現齣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的視角開闊瞭許多,不再局限於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瞭。
評分我發現,隨著閱讀的深入,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改變,體現在瞭對“時間”和“變化”的看法上。在老子的視角裏,萬物都是在不斷的循環和演變中達到平衡的,而莊子則更側重於個體如何在這種永恒的變化中保持自我的完整性。這套書的編排很有節奏感,它不像教科書那樣生硬,更像是一場循序漸進的修行之旅。比如,它會先用老子的“知足常樂”來幫你卸下對外在物質的執念,然後在莊子的篇章裏,用“乘物以遊心”來教你如何在精神層麵超越這些物質的束縛。我特彆喜歡其中一處對“匠人精神”的解讀,它將道傢的“專一”與“忘我”提升到瞭一個藝術創作的高度,讓我對自己的日常工作産生瞭新的敬畏感——原來,真正的技藝高超,源於對“道”的體悟,而非單純的機械重復。這本書讓我開始學著放慢腳步,去觀察那些平時被我們忽略的微小變化,體會那種“順應自然”的美好。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存在”得更安穩、更富足,這種價值重塑是任何速成指南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