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公民道德歌所唱的那樣:中國老百姓,炎黃好兒孫,重情重義重品行,立誌先立人。愛國又守法,盛世享太平,明禮講誠信,不負天下人,團結友善一傢親,勤儉自強萬事興。道德重如山,道德貴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纔能行。中國好傳統,大傢來繼承。
講述中國近代(1840-1949)人物的傳統美德(道德故事),以“愛國是道德的首要要求”為基本依據,分為民族大義,國之忠魂、愛國情操,譽滿天下、促進發展,推動進步、為國為民,慷慨赴義、熱血丹心,勇於奉獻等五大類,收入瞭林則徐、鄧世昌、譚嗣同、鞦瑾…楊靖宇、趙一曼、趙登禹、狼牙山五壯士…嚮警予、楊開慧、董存瑞、江竹筠…戎冠秀、張思德、聞一多、吳運鐸…等50位道德楷模。 每個人物都有生平簡介,筆墨著重於其對應的愛國、奉獻、推動曆史進步等事跡,並配置肖像、插圖。
白雲濤,男,曆史學碩士,現任中國國傢博物館展覽部主任,研究館員。已齣版圖書多部。僅在我社就齣版瞭《百年中國社會圖譜》(全10捲)、《落日依舊輝煌》(全2捲)、《中華女傑》(全3捲)等多部作品。
民族大義,國之忠魂
林則徐 為國為民的禁煙英雄 003
一 為中國人的健康而禁煙 /?003
二 不受賄賂,堅決查煙 /?005
三 虎門銷煙,揚眉吐氣 /?007
鄧世昌 魂揚黃海,壯我國威 010
一 我國第一批優秀海軍軍官中的佼佼者 /?010
二 嚴格訓練屢立戰功 /?012
三 黃海海戰壯烈殉國 /?014
楊靖宇 令敵人摺服的抗聯英雄 017
一 拋傢捨業、齣生入死的革命者 /?017
二 天纔的遊擊戰略傢和組織者 /?018
三 威震東北的抗聯司令 /?021
四 令敵人摺服的英雄 /?022
趙一曼 血灑珠河的抗日女傑 024
一 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024
二 走嚮新生活 /?026
三 血灑珠河 /?028
張自忠 將軍血染大洪山 031
一 寜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 /?031
二 喜峰口戰役,刀光閃爍氣崢嶸 /?033
三 “華北特號漢奸”,身背罵名誌尤鋼 /?034
四 浴血戰臨沂,將軍威名震敵膽 /?035
五 壯誌未酬身先死,將軍血染大洪山 /?036
佟麟閣 奮戰至最後一滴血 040
一 親民愛兵、善於治軍 /?040
二 “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 /?042
三 “奮戰至最後一滴血” /?044
趙登禹 抗日救國,乃軍人天職 047
一 戰鬥在隊伍的最前沿 /?047
二 大敵當前,主將豈能畏縮不前? /?049
三 血染大紅門 /?052
謝晉元 這塊土地是我們中國的 055
一 少懷大誌投筆從戎 /?055
二 “隻要有一個人在,這塊土地就是我們中國的” /?056
三 孤軍營裏的四年抗爭 /?059
冷 雲 寜死不降的投江女英雄 062
一 烏斯河畔的戰鬥 /?062
二 拼死掩護大隊戰友 /?063
三 寜死不降憤然投江 /?065
狼牙山五壯士 寜死不屈的燕趙英雄 069
一 抗日烽火中入伍 /?069
二 危難時刻受命 /?071
三 狼牙山上譜壯歌 /?073
馬本齋 豈容日寇踐中華 077
一 決心為迴族的解放奮鬥到底 /?077
二 百戰百勝的迴民支隊 /?079
三 漢迴各族模範,母子兩代英雄 /?081
李 林 華僑英雄,抗日女傑 084
一 抑製不住的愛國激情 /?084
二 在抗日救亡工作中實現夢寐以求的夙願 /?087
三 戰鬥在抗日最前綫 /?087
四 為掩護部隊突圍壯烈殉國 /?090
左 權 太行浩氣傳韆古 092
一 身經百戰,具有卓越的指揮纔能 /?092
二 博覽群書,深具豐厚的理論修養 /?093
三 治軍有方,豐富的軍隊建設思想 /?094
四 保衛總部,以身殉國的最高指揮官 /?095
愛國情操,譽滿天下
譚嗣同 捨生取義,從容赴死 099
一 慷慨悲歌士,驅車燕趙間 /?099
二 為瞭維新,不怕殺身滅族 /?102
三 麵對死亡,我自橫刀嚮天笑 /?104
鄒 容 撰《革命軍》,流革命血 107
一 追求新學的少年 /?107
二 革命的馬前卒 /?108
三 義不獨生英雄早逝 /?110
陳天華 以自己的生命敲響警世鍾 113
一 少年壯誌,“匈奴”未滅誓不娶妻 /?113
二 傑齣的革命宣傳傢 /?114
三 蹈海殉國,以死鳴響警世鍾 /?117
鞦 瑾 鑒湖女俠,“中國貞德” 119
一 巾幗女傑參加革命 /?119
二 為革命不惜犧牲的中國貞德 /?121
蔡 鍔 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 125
一 “流血救民吾輩事” /?125
二 “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 /?127
三 “將軍拔劍南天起” /?129
四 英年早逝,舉國哀鳴 /?130
方誌敏 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133
一 徵程未竟,身陷囹圄 /?133
二 愛國主義的韆古絕唱 /?136
三 “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137
張學良 民族英雄,韆古功臣 140
一 東北易幟,結束國傢四分五裂 /?140
二 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維護國傢統一 /?142
三 西安事變,促成國共閤作抗戰 /?143
吉鴻昌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146
一 我是中國人 /?146
二 投身抗日洪流 /?148
三 死瞭也不能倒下 /?150
促進發展,推動進步
魏 源 “師夷長技以製夷” 155
一 《海國圖誌》:“中國知西學之始” /?155
二 “師夷長技以製夷” /?158
三 “牆內開花牆外香” /?159
嚴 復 精通西學第一人 162
一 學習知識,培養人纔 /?162
二 宣傳維新理論 /?164
三 譯著《天演論》,影響海內外 /?166
四 精通西學第一人 /?168
孫中山 為國為民 奮鬥終生 170
一 革命救國,成立同盟會 /?170
二 辛亥革命,推翻帝製 /?172
三 國共閤作,拯救中國 /?174
蔡元培 開“學術”與“自由”之風 178
一 曾經腐敗的北大 /?178
二 執掌北大:不拘一格納賢纔 /?180
三 “兼容並包”,鼓勵思想爭鳴 /?182
四 身體力行,以身垂範 /?184
梁啓超 “中國之新民”的呼喚者 186
一 與康有為齊名的維新巨子 /?186
二 “中國之新民”的呼喚者 /?188
三 百科全書式人物 /?189
陳獨秀 文化啓濛,民主先驅 194
一 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 /?194
二 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 /?197
三 思想和貢獻,影響深遠 /?199
李大釗 中國共産主義運動先驅 201
一 立誌“再造中華” /?201
二 馬剋思主義傳播者,共産黨的創始人 /?203
三 領導工運農運,為革命獻身 /?206
鬍 適 提倡新文化,抨擊舊傳統 209
一 新文化運動的開山宗師 /?209
二 自由主義思想傢 /?211
三 中國現代學術史、思想史的奠基人 /?213
魯 迅 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民族脊梁 216
一 從救人到救國 /?216
二 “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作傢” /?217
三 “魯迅的方嚮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嚮” /?220
冼星海 為大眾譜齣心聲的人民音樂傢 223
一 懷抱音樂夢想戰勝生活睏苦 /?223
二 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 /?225
三 為抗戰發齣怒吼,為大眾譜齣心聲 /?227
聶 耳 無産階級革命音樂先驅 231
一 音樂界的拼命三郎 /?231
二 以音樂喚醒國人的覺悟 /?233
三 不朽的鏇律,時代的號角 /?235
為國為民,慷慨赴義
施 洋 勞工律師,慷慨就義 239
一 為窮人,為救中國而讀書 /?239
二 五四運動的旗手 /?240
三 中國首位勞工律師 /?242
四 為瞭勞工,流盡最後一滴血 /?243
林祥謙 寜可犧牲也不復工 245
一 富有反抗精神的勇敢少年 /?245
二 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 /?246
三 寜可犧牲也不復工 /?249
夏明翰 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 251
一 背叛傢庭,投身革命 /?251
二 熱血青春,無怨無悔 /?253
三 為國為民浩氣長存 /?254
嚮警予 不在敵人屠刀下求生 257
一 為教育救國不辭辛苦 /?257
二 為婦女解放而鬥爭 /?260
三 麵對死亡慷慨疾呼 /?261
楊開慧 願潤之的事業早日成功 264
一 夫唱婦隨,為黨默默工作 /?264
二 我死不足惜,願潤之的事業早日成功 /?267
瞿鞦白 為共産主義勇於赴死 272
一 確立瞭為共産主義奮鬥的信仰 /?273
二 麵對挫摺不氣餒 /?274
三 抱定瞭必死的信念 /?275
四 生死麵前大義凜然 /?277
劉鬍蘭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281
一 加入中國共産黨是最大的心願 /?281
二 為革命而死,死的光榮 /?285
董存瑞 捨身炸碉堡的人民英雄 289
一 戰鬥中錘煉自己 /?289
二 屢建奇勛立大功 /?290
三 英雄捨身炸碉堡 /?292
江竹筠 中國的“丹娘”,永遠的豐碑 295
一 心甘情願地執行一種特殊任務 /?295
二 為保護黨的組織而堅貞不屈 /?298
三 像丹娘一樣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300
熱血丹心,勇於奉獻
戎冠秀 “子弟兵的母親” 305
一 積極抗日,捨生忘死救傷員 /?305
二 為瞭人民子弟兵,貢獻自己全部的愛 /?308
三 新中國成立後,對子弟兵的熱愛不減當年 /?310
明德英 八路軍的沂濛紅嫂 312
一 用乳汁喂養八路軍傷員 /?312
二 從死亡綫上救迴莊新民 /?314
三 好紅嫂,永難忘 /?316
白求恩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318
一 “如果隻考慮我個人的安危,我就不會到中國來”
/?318
二 “我是‘O’型,就抽我的血” /?321
三 “假使我還有一點支持的力量……” /?323
張思德 為人民服務的典範 326
一 一個平凡的紅軍戰士 /?326
二 服從命令,任勞任怨 /?328
三 為瞭搶救戰友而犧牲 /?329
李公樸 為和平民主而獻身 332
一 正義少年赴美求學 /?332
二 為抗戰而奮鬥的“七君子”之一 /?333
三 “我兩隻腳跨齣門,就不準備再跨迴來” /?335
聞一多 寜死不屈的民主鬥士 338
一 進步思想成就偉業的詩人 /?338
二 滿懷愛國情懷潛心鑽研的學者 /?341
三 以紅燭精神投身革命的鬥士 /?343
陶行知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346
一 立誌投身教育事業 /?346
二 近代教育的先驅 /?348
三 鞠躬盡瘁的民主鬥士 /?351
吳運鐸 “把一生獻給黨”的中國“保爾” 354
一 我軍兵工事業的開拓者 /?354
二 把一切獻給黨 /?356
三 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359
陳嘉庚 華僑領袖,實業興國 361
一 少年隨父下南洋,海外打拼儲巨資 /?361
二 興教強國為宗旨,傾盡所有建學校 /?363
後 記 368
民族大義,國之忠魂
林則徐
為國為民的禁煙英雄
林則徐(1785—1850),生於福建省候官(現在的閩侯縣)。父親林賓日,當地的教書先生。林則徐是中國清朝後期著名的政治傢、思想傢,曾經擔任湖廣、陝甘和雲貴的總督,官至一品。因為主張嚴禁殘害中國人民的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堅決維護中國的主權,深受全中國人的敬仰。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 為中國人的健康而禁煙
中國清王朝的道光年間,國內形勢日漸衰敗。主要錶現在:經濟落後,政治腐敗,官場貪汙成風,軍備不足,武器落後,軍紀敗壞。人們的思想處於一種麻木、壓抑和沉悶的氛圍中。
與此同時,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傢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英國在18、19世紀工業大革命後,具有瞭當時最先進的生産力水平。
虎門銷煙
他們看到中國龐大的潛在市場,想方設法要突破各種障礙,到中國來占領。而中國政府堅持奉行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英國嚮中國傾銷其工業産品的預謀遇到瞭最大的阻礙。為瞭尋找突破口,他們選擇瞭鴉片這種毒品,來衝擊中國的對外貿易。英帝國主義先把紡織品運到印度,然後把印度的鴉片運到中國,再把中國的茶葉、生絲等運往英國,英國人在這種三角貿易中獲得瞭極大的利益。各國的毒販們看到中國這個巨大的毒品市場,蜂擁而至,除瞭英國,美國、俄國等毒販也從中亞地區嚮中國的北方販賣鴉片。他們官商勾結,甚至齣動兵船在近海與毒販交易,把大量的鴉片運到中國境內。他們在全國各地開設煙館,使得不少中國人沾染上瞭毒癮。
由於鴉片進口量的急劇增加,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清王朝的經濟已經到瞭崩潰的邊緣。更為可怕的是,鴉片煙的泛濫,極大地摧殘瞭吸食者的身心健康。染上毒癮的人形容枯槁,為瞭吸食鴉片,“癮君子”們變賣傢産,使得一個個傢庭陷入傢破人亡的境遇。甚至有的軍隊中也齣現瞭不少“癮君子”,士兵們丟掉瞭武器,拿起瞭煙槍,使得部隊喪失瞭戰鬥力。就連道光皇帝在即位前也曾經吸食過鴉片,後來猛然醒悟纔戒掉瞭煙癮。這種局麵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中華民族將麵臨滅亡的危險。
林則徐在擔任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的時候,就積極主張禁煙。在他的轄區內,他把販賣鴉片的毒販和鴉片吸食者一掃而空。鑒於林則徐禁煙的成功,道光皇帝有瞭想在全國禁煙的想法。他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天,天天和林則徐在一起商談禁煙的事情。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統領全國禁煙。
林則徐成為欽差大臣之後,引起一些反對禁煙的人和滿洲貴族的不滿。但禁煙是道光皇帝的主張,礙於皇帝的麵子,他們不敢公開反對,卻在暗中阻撓。以琦善為首的反對派,幾番嚮林則徐威迫利誘。當時龔自珍對林則徐的安危很是擔憂,他提議林則徐帶著部隊前往廣東,更願隨林則徐一同南下,一旦發生戰爭,也可以保證自身的安全。林則徐不想讓朋友捲入政治鏇渦,便婉拒瞭龔自珍的好意。
二 不受賄賂,堅決查煙
林則徐於1839年正月到達廣州。他首先明察暗訪,詳細地調查鴉片走私的情況。他命令那些和外國商人接觸最多的行商,到越華書院集中,聽候傳喚。這些行商們的嗅覺很靈敏,感覺到大事不好,老奸巨猾的行商們拿齣他們慣用的伎倆——行賄。行商頭目伍紹榮妄圖以巨資賄賂林則徐,麵對金錢的誘惑,林則徐大聲斥責他:“本官不要你的錢,要你的腦袋!”行商們一看,林則徐不吃這一套,再也不敢用金錢來收買林則徐瞭。
在經過詳盡的調查之後,林則徐發現鴉片煙之所以泛濫成災,正是由於走私鴉片能獲得暴利。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法商人勾結帝國主義列強,把鴉片大量運進中國領土。林則徐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一方麵命令外國煙販把煙槍等吸食大煙的煙具上繳,一方麵大力整頓海防,阻斷煙販們的走私渠道。一個月以後,林則徐發齣告示,限期在3日內將英國躉船上的鴉片全部收繳並保證以後永不夾帶鴉片,如有違反,“貨盡沒官,人即正法”。3天的期限到瞭,外國煙販並沒有老老實實地將鴉片全部交上來,隻是交齣瞭一小部分,想敷衍瞭事,濛混過關。林則徐采取果斷措施,第四天即下令傳訊抗拒繳煙的帶頭人,英國大煙販顛地。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卻為顛地通風報信,慫恿他連夜逃跑。還在暗中鼓動煙販拒絕上繳鴉片,讓所有英國船隻開到香港去,那裏有英國軍艦的保護,隻要到瞭香港,林則徐就拿他們沒有辦法瞭。林則徐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派齣中國水師的艦船,攔住英國船隻的去路。對停泊在黃埔港的外輪實行封倉,一律不準裝卸貨物,不準繼續做買賣。外商雇傭的中國工人全部撤離,並派兵包圍瞭駐外商館,除瞭提供必要的食物和飲水外,停止其他的物資供應。與此同時,再次發齣收繳鴉片的通知。妄圖逃跑的大煙販顛地也沒能逃走,而是被當地的漁民截住,抓瞭迴來。此時,義律再也沒有花招可耍,隻好錶示屈服,同意將英國煙販的鴉片全部交齣來。
林則徐、鄧廷楨等人,親自乘坐著船隻在虎門監督,收繳瞭英國船隻夾帶的全部鴉片。在接到道光皇帝就地銷毀鴉片的諭旨後,他們準備在虎門銷毀鴉片煙。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遠鄉近鄰的男女百姓爭相趕到虎門海灘,大傢要親眼看一看,這些毒害中國人的鴉片煙被如何徹底銷毀。人們高興得如同過年一般。
林則徐手跡
三 虎門銷煙,揚眉吐氣
1839年6月3日,是虎門銷煙正式開始的日子。林則徐命人在虎門搭起瞭一座禮颱,禮颱前麵掛著“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製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的橫幅,並且邀請廣東各級官員全部齣席。由於銷煙是在海灘上公開進行的,又趕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淺灘觀看。一些外商、記者、傳教士等,也專程從澳門等地趕來參觀。當然,這裏沒有一個是英國人。在這些人當中,也有的是不相信林則徐能有辦法把所有的鴉片完整銷毀,於是前來進行實地考證的。林則徐乾脆給他們機會,讓外國觀察員進入到銷煙池邊,近距離觀看銷煙的方法,並且沿途詳細講解。
進入銷煙的海灘,大傢一眼就看到為銷煙開鑿的兩口15丈見方的大塘。這大塘前麵設有涵洞,後麵通著水溝。林則徐先祭拜瞭海神,然後在鄧廷楨、關天培等官員的陪同下,登上虎門觀禮颱,觀看銷煙。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一群群光著脊梁,赤著腳闆的工人,站在木闆上,把劈成小瓣的鴉片拋入放有鹽、石灰的池塘中。頓時,銷煙池中升起大團大團的白煙,這時候再把涵洞的門打開,銷毀瞭的鴉片隨著潮水被衝入大海,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歡呼著,跳躍著,笑容綻放在每個中國人的臉上。外國記者待觀看全部過程後,皆心悅誠服,嚮林則徐脫帽緻敬。《澳門月報》《季度評論》《新加坡自由新聞》《廣州紀時報》等中外報紙,大篇幅連續報道瞭虎門銷煙的盛況,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瞭很大影響。虎門銷煙也得到瞭反對鴉片貿易的眾多外國人的支持及肯定。
整個銷煙活動進行瞭20多天,一共銷毀瞭鴉片19179箱加2119袋,總重2376254斤。
虎門銷煙在一定的曆史時期,在一定程度上遏製瞭鴉片在中國的泛濫,並且産生瞭積極的影響。通過這次禁煙運動,增強瞭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煙所具有的危害性的認識。同時,更使全國人民看清瞭英帝國主義嚮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瞭人們的愛國意識。因此,人們把林則徐尊為民族英雄,他清廉、正直的品質也為華夏的後人所傳頌。但是,“虎門銷煙”並沒有挽救清王朝衰敗的局麵,反而為英國侵略中國製造瞭藉口。根本原因在於,英國政府早就準備對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虎門銷煙”隻不過成瞭外國列強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從這個角度看,“虎門銷煙”加速瞭中國進入半殖民的腳步,也從很大程度上推動瞭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然而,腐敗的清王朝早就被侵略者嚇破瞭膽,他們把一切罪責強加在林則徐等人身上。林則徐被革職,遣送到新疆伊犁,禁煙運動也隨之夭摺。“苟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為瞭國傢和民族大義,忍辱負重的形象令人難忘。他堪稱是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雕像
鄧世昌
魂揚黃海,壯我國威
鄧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生於廣東番禺。中日甲午戰爭時為“緻遠”號巡洋艦管帶,在黃海海戰中英勇捐軀報國。鄧世昌壯烈殉國後,舉國悲憤,光緒帝為他撰挽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一 我國第一批優秀海軍軍官中的佼佼者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鄧世昌齣身於廣東番禹的一傢富裕人傢,原籍廣東東莞。少年時期,曾跟隨父親鄧煥莊移居上海。上海是我國近代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這裏,開明的父親讓鄧世昌跟隨西方人學習瞭英語、算術等西學課程。也正是跟隨父親在上海的日子裏,少年鄧世昌便親眼目睹瞭外國兵艦在黃浦江上橫衝直撞,鬍作非為,使他感到國傢要有強大的海軍,纔能不受外人欺淩。
1867年,前江西巡撫瀋葆楨創辦福州船政學堂。開辦瞭培養造船人纔的製造學堂(前學堂)和駕駛輪船人纔的駕駛管輪學堂(後學堂)。因法國長於製造、英國長於駕駛,因此分彆以法文和英文授課。
起初,學堂僅招收福建本地的16歲以下,粗通文墨、聰穎伶俐的學生,如劉步蟾、林泰曾、嚴復等。後因生源不足,招生範圍擴大到廣東、香港等地,且年齡放寬到20歲。得知此消息的鄧世昌,請求父親準其應考,得到瞭父親的支持。1868年,懷著救國誌願的鄧世昌,以各門考試都是“優”的成績考入福州船政學堂,成為駕駛班的第一屆學生。那一年,鄧世昌已經18歲,比大部分同學都大3、4歲。年幼時就懷有發展我國海軍抵禦外敵夢想的鄧世昌,十分珍惜在船政學堂學習的機會,學習目的明確且刻苦。
要成為真正的海軍軍官,不僅要學好理論,在練習艦的實習也非常重要。1873年,鄧世昌和同學們一起登上“建威”練習艦,開始瞭海上遠航。這次航習,先後到達廈門、香港、新加坡、檳榔嶼,曆時4個月,在練習艦經受瞭各種考驗。去時由教員駕駛,各學員記錄航海日記,測量太陽和星座的位置,練習操縱各種儀器。返航時學員輪流駕駛,教師將航海日記仔細勘對。鄧世昌經過二年艦課實習後順利畢業。
鄧世昌在船政學堂攻讀五年,各門功課都取得瞭優秀的成績,而且通過學習對天文、地理、測量、電算、行陣以及中外交涉例文等也都有瞭更為精深的研究。尤其是在隨練習艦到南洋的實習中,錶現齣實際駕駛、管理艦船很高的素質和技能,深得外教好評。鄧世昌因年齡較大比較穩重和老練,也深得瀋葆楨的重視,說他是“最伶俐的青年”,是公認的中國第一代海軍人纔中的佼佼者。
二 嚴格訓練屢立戰功
1874年,由於鄧世昌在學習期間的優異錶現,被瀋葆禎以五品軍功,任“琛航”運船大副。鄧世昌經曆瞭保衛颱灣,赴朝作戰等抵禦日本侵略的戰鬥,也積纍瞭豐富的實戰經驗。1875年,鄧世昌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入侵颱灣,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諸要塞,補六品韆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因捕海盜有功,升任五品守備,加都司銜。1879年,清政府大辦海軍,執掌籌建海軍大權的李鴻章聽說鄧世昌纔乾齣眾,調他到北洋海軍。1882年,朝鮮內亂,日本擬齣兵乾涉。清政府應朝鮮政府之請赴朝,鄧世昌隨行,由於鄧世昌率“揚威”迅速赴仁川,較日本兵船早到,粉碎瞭日本企圖擴大侵略的計劃。事件平息後,清政府賜予鄧世昌“勃勇巴圖魯”的稱號。
在北洋艦隊期間,滿懷救國熱情的鄧世昌為瞭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可謂殫精竭慮。當時北洋海軍艦上官員多陸居,連軍士亦常離船遊逛,鄧世昌忠於職守,極少離艦登岸。他和士兵同甘共苦,同時很注意對士兵進行愛國教育,經常在軍中說,“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耳”。1891年,北洋海軍舉行第一次會校,鄧世昌督察船務尤力,不肯休息。有人擔心他纍壞身體,勸他注意休息,他卻說:“古人以身許國為職誌,何況我們身為軍人,隻要對國傢有利,個人的生命算不瞭什麼。我們應該不怕艱險,隨時準備為國傢獻身纔是。”在中法戰爭期間,適值鄧世昌的祖父和父親雙亡,但他以軍人的衛國天職為重,未請假迴傢。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得瞭“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鄧世昌有優異的學習成績本可以留洋深造,但由於國內缺乏海軍人纔,因而鄧世昌一直堅守崗位未能齣國留學。但由於其淵博的學識和紮實的實戰經驗,多次被派往國外接受新的艦船。他每次齣國都認真考查西方海軍情況,在參觀英、法、德各國海軍營壘時,悉心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經驗,而且於迴國途中積極率部演練海戰戰術與航海技術。
1880年,記名提督丁汝昌去英國接收訂購的“超勇”“揚威”兩艘快艦,鄧世昌隨行並親自駕駛“揚威”艦。他們駕駛著懸掛中國旗幟的軍艦在大洋上航行,這不僅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情,同時也使歐洲各國知道瞭中國海軍,並在航行中獲得瞭各國的尊敬。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嚮英、德訂造的“緻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年底迴國。歸途中,鄧世昌沿途安排艦隊操演練習。“終日變陣必數次”,時而操火險,時而操水險,時而作備攻狀,時或作攻敵計。他在訓練中嚴格要求部屬,人們稱贊他帶領海軍士兵“使船如使馬”,就像在陸地上一樣靈活。因接艦有功,鄧世昌升副將,任“緻遠”艦管帶。後來,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任“緻遠”艦管帶。
緻遠艦官兵。中間左為鄧世昌,右為北洋水師總教習、英人琅威理
甲午海戰油畫
三 黃海海戰壯烈殉國
1894年7月,甲午戰爭爆發。為支援平壤的清軍,清政府雇傭招商局5艘輪船運兵,令丁汝昌率北洋艦隊主力護航。參加護航的有“定遠”艦和鄧世昌為管帶的“緻遠”等12艘艦。9月17日,在返迴旅順途中,與正在尋找北洋艦隊主力的日本艦隊相遇。日本艦隊發現北洋艦隊後以“吉野”等4艘快艦組成的第一遊擊隊為先鋒,以旗艦鬆島等6艦組成的本隊在後,形成一字竪陣,凶惡地嚮北洋艦隊撲來。丁汝昌下令迎敵,列成人字陣嚮日本聯閤艦隊衝去,黃海海戰爆發。
雙方交火不久,旗艦“定遠”桅杆被日艦排炮打斷,帥旗被打落,丁汝昌也身受重傷,整個艦隊有失去指揮而陷於混亂的危險。緊急時刻,鄧世昌知難而進,立即在自己艦上竪起帥旗,從而穩定瞭軍心。海戰進行到白熱化階段以後,日木聯閤艦隊將一字竪陣變為太極陣,把北洋艦隊人字陣裹於中間,北洋艦隊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接著,緻遠等三艦又被劃齣陣外,陷入瞭日本聯閤艦隊第一遊擊隊的包圍之中。在這種險惡的形勢下,鄧世昌毫不氣餒,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
號稱“帝國精銳”的日本聯閤艦隊第一遊擊隊“吉野”等4艘快艦,駛至旗艦“定遠”前方,企圖攻擊旗艦。鄧世昌為保護旗艦,開足馬力,擋在“定遠”前方,使旗艦轉危為安。但“緻遠”卻招緻日本艦隊圍攻,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於是鄧世昌決心放手一搏,指揮戰艦全力撞嚮日艦“吉野”號。日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嚮“緻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緻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緻“緻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誌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愛犬“太陽”亦遊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獻齣瞭寶貴的生命,時年45歲。
鄧世昌為國殉難後,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反響,山東威海百姓自發齣海打撈英雄的遺體,連當時英法海軍在場觀戰者,無不稱贊他“忠勇為不可及”。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閤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鄧世昌是甲午海戰中的民族英雄,其在海戰中顯現的誓與戰艦共存亡的民族氣概和愛國精神名垂韆古。鄧世昌的這種憂國憂民和為國傢和民族大義,勇於犧牲自己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幾韆年形成的傳統美德,發揚新時代的優良道德,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促進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發瞭《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齣: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傢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要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2003年9月11日,經中共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將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
公民的道德素養、文明水準是整個民族素質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傢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基礎,是構建文明法治、穩定和諧、諒解寬容的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道德榜樣的民族,曆來重視人的道德操守和道德建設,幾韆年來,湧現齣瞭無數具有強烈感染力和號召力的道德楷模。為瞭發揮道德模範人物的帶動、示範作用,營造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我們特地組織編撰瞭這套《中華道德楷模》叢書。
本叢書共分三捲,即古代捲、近代捲、當代捲。
古代捲為先秦至鴉片戰爭前,此一時期為中國古代社會,其道德所錶現的實際上是傳統美德。遴選依據主要為中宣部宣教局組織編寫的《中國古代道德故事》、安徽教育齣版社齣版的《中華道德楷模》叢書、河南人民齣版社齣版的《中華傳統美德修養文庫》所涉及的古代人物。
近代捲為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一時期為革命與救國年代,屬於傳統美德和現代道德的過渡期。本書以“愛國是道德的首要要求”為基本依據,遴選根據除上述三種圖書外,重點依據2009年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閤組織評選齣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齣突齣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當代捲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13年,遴選依據有兩個,一個是2009年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閤組織開展評選齣的“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一個是從2007年至2013年由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組織評選的四屆“全國道德模範人物”。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求道德的民族。正像公民道德歌所唱的那樣:中國老百姓,炎黃好兒孫,重情重義重品行,立誌先立人。愛國又守法,盛世享太平,明禮講誠信,不負天下人,團結友善一傢親,勤儉自強萬事興。道德重如山,道德貴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纔能行。中國好傳統,大傢來繼承。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水準,我們的遴選標準也有些微差彆。但無論古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都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規範。我們希望通過這套叢書,對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盡一點綿薄之力。
編 者
2014年12月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