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相对于师承有自的学院派,“野狐禅”是民间的,是未写入正史的稗官野史,更表现出活泼的生命力。《上海野狐禅》从上海方言俚语入手,通过多样禅、规矩禅、切口禅、吃相禅、吃福禅、俗语禅、俗字禅、濒危禅、寻根禅等板块,表现沪语的独特魅力,以及上海的人情世故、礼仪原则。
内容简介
野狐禅,在禅宗里、在上海话里,都有不正宗的意思。其实,正宗与不正宗,都是人为划分的。比如国语官话与方言,又比如方言中的官话与它的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且不去讨论谁为谁之源,单就其色彩和活力而言,也总是后者胜出。
多少年来,方言及其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一直在口头传播,很少有人记录,也很难记录,因此有的失传,有的濒危,有的以讹传讹,终致完全走样。
市民生活方式也是这个态势。
那么,不如来听听不那么正宗的“野孤禅”是怎么说的,总好过到头来什么也没留下。
作者简介
畸笔叟,本名郑健。老三届,插过十年队,务过五年工。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1984年起,服务广播电视媒体凡28年。1999年,参与打造沪上知名电视评论栏目《东视广角》。2002年打造沪上首个时尚电视拦目《今日印象》。2008年参与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制作,是两大总策划之一。也是2014年电视沪语谈话栏目《闲话上海滩》的总策划。
目录
多样禅
敬语的式微
雅糯嗲娇哪儿去了
令人喷饭的洋泾浜
海派小“撮掐”
张爱玲的沪语思维规矩禅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再会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坐法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看茶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宽衣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求人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择时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攀谈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搅花福禄”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做女宾
上海老规矩之哪能摆桌头
老早哪能过年
老早结婚哪能“开条斧”
老早哪能“打相打”
切口禅
我来写写切口
“模子”小考
沪语之钞票切口
“车垃三”小考
“野鸡”小考
“□□”啥意思
“戳那”小考
“咬朊”还是“熬朊”
“朊”字切口大全
“淘糨糊”:最后的上海切口吃相禅
“骨盆”还是“搁盆”
劈兰雅聚
上海西菜三个大
“老逸客”白相“小歆乱”
吃别人家的出汗
醉酒的三条标准
吃福禅
阳春面
阿王炒年糕
逐落羹
“饭塥头”及其他
“金边碗盏象牙筷”及其他
俗语禅
吃素碰着月大
大舞台对过
轧出老娘有饭吃
骨头轻、轻骨头
要死快了
“开年礼拜九”及其他
“机关枪打棉花毯”及其他
“大大不大大”及其他
俗字禅
“赵”还是“嘲”
“暾”还是“氽”
“借一借”小议
“小转弯”、“大转弯”
“打横”小考
“垫刀头”小考
“棺材”小考
“眼眼调”还是“眼眼叫”
拖·多·破·磨·露
“撮掐”及其他
“挨”与“花”
濒危禅
笃笃笃,卖糖粥
香蕉苹果马铃铛
沪上俚语三字经
“□也不□”及其他
吃洋籼米发啥个糯米嗲
寻根禅
根在江南的俚语
根在弄堂的俚语
源于习俗的俚语
源于租界的俚语
精彩书摘
《上海野狐禅》:
敬语的式微 天有点冷,我决定午餐吃西安凉皮加麻辣烫。
当然是把凉皮买到麻辣烫的摊位上去吃。
众所周知,麻辣烫是姑娘们的最爱,果然,同桌的是两位上海姑娘。
老板娘四十开外了,老上海,所以找钞票时叫我“爷叔”——标准上海叫品(叫法)。
一旁的两位姑娘听见后,便在餐桌上议论起来。
“老怪(口個)喏,叫伊爷叔。” “迭咽还算好(口個),上次我勒嗨一只摊头上买物事,那女的叫我阿姨!”另一个姑娘迫不及待地插嘴,“我心想,嗤,我有吩老啊!哼!我明明看中了伊的物事,偏不买!别转屁股走人。” “对,气煞伊!” “哈哈哈!” 我欲语还休。
想起报上曾多次惊呼上海小孩不会说上海话了,此又一例。
岂止是不会说,连听上海话也听不懂了。
比如怎么招呼陌生人。
据我所知,上海的老规矩是要“叫大两辈”。
这是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多年,苏浙沪一带近几百年未曾变过的约定俗成。
比如,老板娘打量着她能做那个姑娘的阿姨,也就是实际上大她一辈。
那按正常辈分叫,应该叫伊“外甥女”,“叫大一辈”是叫“妹妹”,“叫大两辈”当然是叫“阿姨”了。蛮准足,一点也没有要把人叫老的意思。
如果那老板娘的年纪可以当她外婆了,一般就会叫她“妹妹”了。
叫“妹妹”,伊就不会“翻矛枪”,但其实还是没听懂。
我从小无数次看着我外婆冲着和我一样大的小屁孩叫“弟弟”,也是因为,按辈分应叫“外孙”,“叫大一辈”是叫“外甥”,“叫大两辈”当然是叫“弟弟”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板娘叫我“爷叔”岂不还没到位? 她按辈分应叫我“阿哥”,那“叫大一辈”就已经是“爷叔”了,“叫大两辈”的话,上海话要叫“老爹”了。
嗤,我有吩老啊? 很可能她是另一种客气,即把我看得实际上小她一辈,才叫我“爷叔”的亦未可知。
真是这样的话,我岂不要开心得骨头没有四两重了? 嗤,我有吩嫩啊! 儿时我是认认真真地请教过外婆的,问,为什么要“叫大两辈”呢? 外婆只是告诉我,不这样叫,你问路,别人不告诉你。好严重! “叫大两辈”只是敬语的一种。
老底子可是全套的: 见人先说“久仰久仰”; 问名字要说“请教尊姓大名”; 问年龄要说“老先生(或老太太)今年高寿?”或“贵庚”; 问住址要说“府上是——”; 借火点烟还得说“借光”。
齐备得很。
现在都逐渐消失了。
敬语其实是世界各国语言的通例。
英语里的称呼有polite和impolite之分,would you与will you是大有区别的。
日语就更讲究了。
细细想来,上海敬语的解构主要在上世纪70年代。
很多不懂上海滩老规矩的“文革新贵”们找到了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阿拉大老粗,没啥文化的,只会直来直去,客气不来的。” 真是又大又老又粗,居然就这么颠覆了敬语。
取而代之的是粗俗不堪的市井语言。
所以,现在市面上淑女难觅,语言先就过不了关。
当然温文尔雅的绅士,也一样难觅的。
其实,只要不为了称呼而吵起来,或无法沟通,叫什么真也无所谓,符号而已。
但又出现了另一种怪现象,就是不敬别人敬自己了。
如若不信,请看事实: 手机时代嘛,有时不想偷听别人的通话也难。
商场里、地铁里、办公楼里,人家很大方地公开讲电话,你再不听听,似乎就是你的不是了。
我经常听到的有: “我就是王先生呀!” “我就是伊夫人呀!” 除了欲语还休,我还是欲语还休。
最要命是语言传播机构——电台电视台。
京沪两地的交通台都有交警部门的“路况通报”节目,开始语也十分相像: “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交警中队的×警官——” 先生、夫人、警官,这些也都是可以自称的么? 我拼命搜寻记忆,看是不是“古已有之”。
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一例。
对!土匪山大王之流,开口也都是“老子老子”的,至少叫大自己一辈,也是很敬自己的啊!
……
前言/序言
野狐禅,在禅宗里、在上海话里,都有不正宗的意思。其实,正宗与不正宗,都是人为划分的。比如国语官话与方言,又比如方言中的官话与它的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窃以为不然。且不去讨论谁为谁之源,单就其色彩和活力而言,也总是后者胜出。
惜乎多少年来,方言及其俗语、俚语和隐语切口一直在口头传播,很少有人记录,也很难记录,因此有的失传,有的濒危,有的以讹传讹,终致完全走样。
市民生活方式也是这个态势。
所幸近两年怀旧风再起,述著繁多,我便也来凑个热闹。我写不了那些“正宗”的,只好写些“不正宗”的,无以名之,遂名“野狐禅”。
顺便感谢金莹的举荐,黄慧鸣的玉成,以及十年来在网上不断鼓励我写上海的朋友们。
2015年4月
上海野狐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