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华章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厉以宁、何帆专文推荐!
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经济学领域必备必读之书!
刘易斯*重要的著作之一,除了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还阐释了发展中国家民众陷于贫困的原因、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这是刘易斯*重要的著作之一,除了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还阐释了发展中国家民众陷于贫困的原因、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决定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每种因素都有与之相关的理论。如果对经济增长领域缺乏全面的理解,研究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与其他论述经济发展的专著相比,刘易斯秉承自亚当·斯密以来伟大经济论著的传统,即全面系统地阐述落后经济体发展的动力、条件和过程,而非专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或行业,从而帮助读者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林林总总,试图为学习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份有指导意义的发展地图。
阿瑟·刘易斯
(W. Arthur Lewis,1915—1991)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
阿瑟·刘易斯是*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获诺奖的黑人经济学家。刘易斯1915年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成年以后在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LSE)接收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先后在伦敦经济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职。除此之外,他还曾经出任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经济顾问,西印度大学校长,加勒比发展银行的总裁,并为亚洲和非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咨询。出生和成长于英属殖民地的特殊生活经历、数十年在发达国家著名学府学习、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积累的丰富阅历,使刘易斯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能高屋建瓴,为建立早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又能对落后国家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在研究中倾注了满腔热情和深厚情感。刘易斯一生研究思考与著述*勤的,仍是国内政策的课题。时至今日,刘易斯开创和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型和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仍是理解落后国家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范式。
有一次,刘易斯应邀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课,有一位外国学生在课堂上痛斥英国派驻该国总督的某些政策,刘易斯打断了他,并且说:“假如你是贵国的部长,你会怎么做?你的国家将会在10年内独立,那时你可能担任部长或部门主管。数落英国政府的各项罪状,并没有任何禆益。你需要自己有一套积极的方案。而在这里,就是让你有机会学习如何面对各种棘手的问题。”刘易斯对时间的预估稍短了些,这位学生的国家,经过17年而非10年才宣告独立——但除此之外他都相当正确,该名学生后来真的成为了部长。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阐释刘易斯著作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刘易斯个人一直深信不疑的,那就是对经济增长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将已有的资源发挥到*致,外在事件只是次要的因素,经济发展的专家应该要能为官员提供务实的建议。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译者序
前 言
1//第1章
导论
1//定义
2//方法
9//布局
10//参考文献
13//第2章
致富的意愿
14//对商品的欲望
21//努力的成本
37//资源与回应
40//参考文献
41//第3章
经济制度
41//获取收益的权利
52//贸易与专业化
59//经济自由
78//一些案例
111//制度变迁
127//参考文献
129//第4章
知识
129//知识的增长
139//新思想的应用
144//培训项目
157//参考文献
159//第5章
资本
159//资本需求量
169//储蓄
209//投资
238//参考文献
240//第6章
人口与资源
240//人口与产出
268//国际关系
294// 参考文献
296//第7章
政府
296//整体架构
309//公共部门
321//权力与政治
330//参考文献
331//附录
经济增长值得向往吗
344 // 出版说明
◆ 丛书序一 ◆
机械工业出版社经过长期的策划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推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该丛书预计出版经济学获奖者的专著数十种,精选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代表性成果和最新成果,计划在三四年内面世。我以为这是国内经济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
要知道,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学领域内名家辈出,学术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许多观点令经济学研究者感到耳目一新。这既是一个怀疑和思想混乱的时期,也是一个不同的经济学说激烈交锋的时期,还是一个经济学家不断探索和在理论上寻找新的答案的时期。人们习惯了的经济生活和政府用惯了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学家普遍感到有必要探寻新路,提出新的解释,指明新的出路。经济学成为各种人文学科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难怪不少刚刚步入这个领域的经济学界新人,或者感到困惑,或者感到迷茫,感到不知所措。怎样才能在经济学这样莫测高深的海洋中摆对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当从何处入门,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等于提供了一个台阶,也就是说,这等于告诉初学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各位经济学家是怎样针对经济学中的难题提出自己的学说和政策建议的,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立论、如何探寻新路的。这就能够给后来学习经济学的年轻人以启发。路总是有人探寻的,同一时期探寻新路的人很多,为什么他们有机会进入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呢?经济学重在思考、重在探索,这就是给后学者最大的鼓励、最重要的启示。
正如其他人文科学一样,经济学研究也必须深入实际,立足于实际。每一个新的经济观点的提出,每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以及每一种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倡导,都与实际有关。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脱离实际而在经济学方面有重大进展,因为经济学从来都是致用之学。这可能是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就以“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所选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为例,有哪一本不是来自经济的实践,不是为了对经济现象、经济演变和经济走向有进一步的说明而进行的分析、论证、推理?道理是很清楚的,脱离了经济的实际,这些分析、论证、推理全都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即经济学的验证经验是滞后的,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经济学中一些有创见的论述,既在验证方向是滞后的,而在同时代涌现的众多看法中又是超前的。验证的滞后性,表明一种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思路也许要经过一段或短或长的时间间隔才能被变化后的形势和经济的走向所证实。观点或者论述的超前性,同样会被经济的实践所认可。有些论断虽然至今还没有被完全证实,但只要耐心等待,经济演变的趋势必然迟早会证明这些经济学中的假设一一都会被人们接受和承认。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历和学术界对他们著作评价的变化,难道不正如此吗?
经济学同其他学科(不仅是人文学科,而且也包括自然学科)一样,实际上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跑。后人是有幸的,为什么?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前人已经在学科探索的道路上作了不少努力。后人总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即使前任在前进过程中有过疏漏,有过判断的失误,那也不等于后人不能由此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或得出有益的启示。
我相信,机械工业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经济学的进展,促进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的深化,并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
2014年9月21日
◆ 丛书序二 ◆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是经济学家人才辈出的时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其成立300周年的时候设立,并于1969年首次颁奖。这一奖项被视为经济学的最高奖。截至2014年,共有75名经济学家获奖。
我们当然不能仅仅以诺贝尔奖论英雄。有些经济学家英年早逝,未能等到获奖的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授予一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但有些领域热门,有些领域冷门,博弈论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领域,研究博弈论的经济学家有很多高手,可惜不能都登上领奖台。有时候,诺贝尔奖的授奖决定会引起争议,比如1974年同时授给左派的缪尔达尔和右派的哈耶克,比如2013年同时授予观点相左的法玛和席勒。尽管同是得奖,得奖者的水平以及学术重要性仍存在较大的方差。但是,总体来看,可以说,这75位经济学家代表了20世纪经济学取得的重大进展。
经济学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经济学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从基本的假设出发,采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出清晰的结论。受过严格训练的经济学家会发现和同行的学术交流变得非常方便、高效,大家很快就能够知道观点的分歧在哪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经济学形成了一个分工细密、门类齐全的体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的旗舰,后面跟着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主力,以及法律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新兴或交叉学科;经济学提供了一套规范而标准化的训练,不管是在波士顿还是上海,是在巴黎还是莫斯科,甚至是在伊朗,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使用的大体上是同样的教材,做的是同样的习题。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经济学训练拾级而上,由易入难,由博转精;经济学还值得骄傲的是,它吸收了最优秀的人才,一流大学的经济系往往国际化程度最高,学生的素质也最高;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学成为一门显学,经济学家对经济政策有重大的影响,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里有经济学家,大众媒体上经常见到活跃的经济学家,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经常会到经济学的殿堂里接受培训,然后回到自己的阵地传播经济学的火种。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经济学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很多“瓶颈”,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整齐划一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单调乏味。有很多人指责经济学滥用数学,这种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没有击中要害。经济学使用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数学,即极值方法。消费者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他们在预算的约束下寻找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它们在资源的约束下寻找利润的最大化。政府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它们在预算的约束下寻找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经济学的进步,无非是将极值方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单个个体的最大化发展到同时考虑多个个体的最大化(博弈论),从确定条件下的极值发展到不确定下的极值,等等。其他学科,比如物理学、生物学也大量地使用数学工具,但它们所用的数学工具多种多样,变化极快,唯独经济学使用的数学方法仍然停留在原地。
经济学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较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经济学家原本也是各执一词,争吵激烈,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要“和平共处”。20世纪70年代之后,经济学不仅在研究方法上“统一”了,思想上也要“统一”,经济学界对异端思想表现得格外敏感,如果你跟主流的思想不一致,很可能会被边缘化,被发配到海角天涯,根本无法在经济学的“部落”里生存。这种力求“统一思想”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经济学的自我批判、自我更新。
经济学常常被批评为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者”,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常会渗透到其他学科,更主要的是因为经济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的交流并非双向而平等的,别的学科向经济学学习的多,而经济学向其他学科学习的少。经济学变得日益封闭和自满,讨论的问题“玄学”色彩越来越浓厚,往往是其他学科,甚至经济学的其他领域的学者都不知道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就更加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挑战。20世纪中叶经济学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战后重建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回应。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引起了经济学的又一次革命。如今,我们正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新阶段,经济增长前景不明,金融风险四处蛰伏,收入分配日益恶化,这些复杂的问题给经济学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学或将进入一个反思、变革的新阶段,有可能迎来一次新的“范式革命”,年轻一代学者将在锐意创新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创新来自继承,也来自批判。机械工业出版社拟推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出版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的各类著作,其中既有精妙深奥的基础理论,又有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还有一些是经济学家们对自己成长道路的回忆。有一些作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是过去大家了解不多,甚至已经淡忘的。这将是国内最为齐全的一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丛书,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经济学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4年12月12日
◆ 译者序 ◆
截至2014年,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最高荣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共颁发了46届,获奖者遍及全球,其中,阿瑟·刘易斯是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黑人经济学家,也许,这就是对其研究取向、方法和特点的最好注脚,同时,这也与其特殊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息息相关。刘易斯1915年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成年以后在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LSE)接受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先后在伦敦经济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职。除此之外,他还曾经出任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经济顾问、西印度大学校长、加勒比发展银行的总裁,并为亚洲和非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咨询。出生和成长于英属殖民地的特殊生活经历,数十年在发达国家著名学府学习、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积累的丰富阅历,使刘易斯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既能高屋建瓴,几乎凭一己之力建立早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又能对落后国家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在研究中倾注了满腔热情和深厚情感。时至今日,刘易斯开创和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型和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仍是理解落后国家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范式。
1955年首次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刘易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目的在于提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以阐释发展中国家民众陷于贫困的原因、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与其他论述经济发展的专著相比,本书在理论架构、研究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性。首先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作者秉承的是自亚当·斯密以来伟大经济论著的传统,即全面系统地阐述落后经济体发展的动力、条件和过程,而非专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或行业,试图提供一份对学习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有指导意义的地图册。
作者论述的起点是个体的行为、观念和意愿,只有当人们传统的观念发生改变,具有致富的意愿时,个体经济行为才有可能发生改变,原本停滞的经济才会起飞。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社会制度,取决于制度能否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各种经济活动提供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恰当的行为和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为基本和关键的因素。然后作者分别讨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3个直接因素,即知识、资本和资源。落后国家可以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学习和引进先进工业化国家的技术,但应注意由资源禀赋的差异所产生的技术适用性问题。资本是古典理论中决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经济起飞的过程就是落后国家将储蓄率由5%提升至12%,甚至更高水平的过程。包括人口在内的自然资源,当然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人口数量和自然资源丰缺不一的国家,都有可能实现增长。过多的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匮乏,并不必然会导致经济停滞。作者最后论述了不同的政府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调了政府在增长过程中必须发挥的关键作用,但是,也指出政府经常成为经济停滞和衰退的根源。
其次,本书的研究方法也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结合逻辑演绎和经验归纳。作者在构建经济发展理论的过程中,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虽然没有使用数理方法,但以清晰精准的语言阐明了整个体系及各个部分的理论前提、核心变量和逻辑结论。同时,基于作者自身多年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案例作为证据,扩展了研究的内容和结论。二是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作者不仅强调当前静态条件下,经济增长的条件和困难,更重视在动态、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观念、行为和制度之间形成的复杂的互动关系,而这可能更接近增长的现实。
最后,本书体现了作者经济思想的前瞻性。基于作者对发展问题的深刻了解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使其理论体系和经济思想与60年来经济学的发展深度契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从要素投入、知识创新和制度等方面,刻画和阐释增长的一般规律,这与刘易斯在本书中构建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刘易斯将行为和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一思想也越来越被当代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所认同。
作者对经济增长的洞见,在本书中随处可见,然而也难免有个别观点仍可商榷。比如,刘易斯似乎并未理解市场机制除了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还是实行经济自由的具体形式,从而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计划经济通过强制的方式实现资本积累,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与市场经济通过经济主体的自发行为实现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可能正是由于存在类似的观点,以及对政府作用的强调,刘易斯的理论遭到一些秉承自由主义传统的经济学家的激烈反对,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刘易斯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但是,无论如何,这部出版于60年前的著作,如果其中一些思想更早被人们认识和理解,那么很多国家的发展可能会少走许多弯路。
本书由我和我的研究生共同翻译,具体分工如下,前言、第1~3章由我翻译,第4章、第7章和附录由吴宏翻译,第5章由李腾翻译,第6章由牛牛翻译,译完后,我对全书做了统校,部分内容做了重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黄姗姗女士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热情细致,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并亲自承担了编加工作,整理了各章后面的参考文献,对一些人物与名词添加了注释,特此致谢。
本书根据Routledge出版社1955年出版,2003年重印的版本译出。作为经济学经典著作,本书此前在国内曾出版过两个译本,一是由周师铭、沈丙杰、沈伯根三位先生翻译,商务印书馆最早于1983年出版;一是由梁小民先生翻译,三联出版社最早于1990年出版。此次翻译,原文个别晦涩之处,参考以上两个版本的译文,在此一并致谢。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稿难免存在疏漏,请读者指正,以在本书再版时予以更正。
郭金兴
2015年3月于南开园
◆ 前言 ◆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罗列若干有关经济发展的原创思想,而是尝试提出一个合适的研究框架。技术性更强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适合表述那些原创思想,我的有关论文均已在每章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出版本书这样的专著似乎很有必要,因为经济增长理论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而近百年来,都没有出版过有关这一论题的综合性的专著。上一本涵盖如此广泛议题的重要著作,还是1848年出版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此后,经济学家变得更加明智,不再试图在一单册中论述如此浩瀚的内容;由于超出了能力范围,一些人甚至将这部分内容全部放弃。激励我在这一浩如烟海的领域中进行探索的动力,部分是由于难以抗拒的好奇心,部分是由于当代政策制定者的现实需要。即使由于本书论及甚广,部分内容难免肤浅,上述理由也使我有足够勇气将本书呈现给公众,以兹批评。
本书的题目有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只有一种增长理论。实际上,决定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每种因素都有相关的理论。用于研究农地租佃、新思想的传播、贸易周期、人口增长或者政府预算的理论,并无太多共同之处。也许将本书题目改为经济增长“理论集”更合适一些,但这也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似乎本书目的仅是回顾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我所做的,并非提出一种理论,而是制作一幅地图。研究经济增长需要涉及如此之多的因素,如果对本领域缺乏一般性的理解,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这也算是本书内容粗浅的一个借口吧。出于很多不同的使用目的,地图可以按照不同的比例来印制。专业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就像是1英寸对1英里的比例,而本书更像是1英寸对100英里的比例,这也自有它的用处。
同样出于好奇心和现实需要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本书的形式。好奇心要求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思想性的探索,而现实需要则要求提供做事的手册。我对这两者均感兴趣,并无偏倚,因此,我所写的内容既不针对那些仅对思想感兴趣的人,也不针对那些仅想确知下一步应如何行动的人。似乎任何著作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出各异其趣
经济增长理论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经济增长理论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经济增长理论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不错的选择
评分评分
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概念,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古代名联中一句“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面的经济就是经纶济世的意义。
评分评分 评分
还不错
评分(1).经世济民。《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 唐袁郊《甘泽谣·陶岘》:“ 岘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宋梅尧臣《汴渠》诗:“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红楼梦》第三二回:“ 宝玉 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评分不多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经济增长理论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