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符号

神奇的符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孔令伟 著
图书标签:
  • 符号学
  • 神秘学
  • 密码学
  • 文化符号
  • 历史
  • 艺术
  • 宗教
  • 神话
  • 哲学
  • 解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802577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01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孔令伟精解《周易》系列之一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周易》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周易》可以说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源点。古历今中外很多学者穷毕生精力研究《周易》,并留下了很多赞誉的文字。《周易》博大精深,它用一套系统的符号,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世界万事万物以及世人的生存状态与变易,其影响深刻至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神奇的符号》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周易》的心得,力求精解而又浅显地将《周易》介绍给读者,方便广大读者跨进易学的神奇之门。

作者简介

  孔令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北京普乐通传媒集团董事长东方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易经研究会会长《中国CEO》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目录

录:绪论1
一、三易3
二、《易经》的原则5
三、理、象、数8
第一章
周易的内容与性质11
一、《周易》释名11
二、《周易》书名辨异12
三、《周易》性质13
四、《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16
五、《周易》古经结构内容19
六、爻及含义41
七、《易传》44
八、《周易》的编次59
第二章
周易筮法62
一、《周易》是用来占筮的吗?62
二、《周易》占筮的具体程序69
三、《周易》筮法的发展及其流变77
第三章
《周易》简史81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易学82
二、唐代易学91
三、宋代易学93
四、元、明、清易学98
五、现当代易学102
第四章
六十四卦译文注释104
乾卦104
坤卦107
屯卦109
蒙卦112
需卦114
讼卦116
师卦119
比卦121
小畜卦123
履卦125
泰卦128
否卦130
同人卦133
大有卦135
谦卦136
豫卦138
随卦140
蛊卦142
临卦144
观卦146
噬嗑卦148
贲卦150
剥卦152
复卦154
无妄卦155
大畜卦157
颐卦159
大过卦161
习坎卦163
离卦165
咸卦167
恒卦169
卦171
大壮卦172
晋卦174
明夷卦177
家人卦179
睽卦181
蹇卦183
解卦185
损卦187
益卦190
夬卦192
卦195
萃卦197
升卦199
困卦201
井卦204
革卦206
鼎卦208
震卦210
艮卦213
渐卦215
归妹卦217
丰卦219
旅卦222
巽卦224
兑卦226
涣卦227
节卦229
中孚卦231
小过卦233
既济卦236
未济卦238

精彩书摘

  说评议灾变、朝政。石显等人进一步诬告京房与叛党通谋,“诽谤政治,归恶天子”,他被下狱处死,年仅41岁。京房开初向焦赣学《周易》的时候,尽获焦氏的阴阳侯灾变之传。那时,焦氏就深怀忧虑地说:“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结果他的预言果然成为现实。
  费直,东莱(郡治今山东掖县)人,字长翁。仕为郎,至单父令。研治古文《易》学,长于卦筮,不著《周易》章句,只以《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等解说上、下经。因其无章句,未立于学官,仅在民间流传。东汉以后,郑众、马融、郑玄、王弼等并传费氏《易》,其影响便取代了其他各家。
  (二)东汉
  东汉时期的《易》学,是沿承西汉的流派而发展的。其中对费氏《易》学的承传较其他各家为盛。如马融、刘表、宋衷、王肃、董遇等人,纷纷为费氏《易》作章句(因为费氏无章句,所以诸家各为之立注阐说),这是一派。郑玄、荀爽则是先治京氏《易》,后来参治费氏《易》,即合京房、费氏之学而统化之,这是第二派。虞翻本治孟喜《易》学,又杂用《周易参同契》的纳甲术为说,这是第三派。陆绩,则专治京氏《易》,这是第四派。可见,东汉研《易》流派,与西汉的孟喜、京房、费直之学渊源至为密切。以上所举各《易》家中,成就较大、影响较著的有郑玄、荀爽、虞翻等人。郑玄(127—200),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字康成。年少时家中穷困,当过乡官“啬夫”,不乐意为吏。经常到学官处求教。进入太学读书,随从京兆第五元先问业,精通今文京氏《易》学、《春秋公羊传》等。又西入关求学,拜扶风马融为师。马融研究古文经学,当时收门徒400多人;郑玄在门下3年之久却见不到老师马融,他所学的经典均是同门高业弟子代师传授。在这种情况下,郑玄仍然坚持日夜研讨经学,未尝怠倦。有一天,马融召集学生们考核讨论有关“图纬”问题,也接见了郑玄。郑玄精细辨析了这方面的疑义难题。讨论完毕,郑玄就向老师辞别,返归山东。马融对学生们喟然赞叹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郑玄带着他已经成熟的满腹学问东归,我的学说也将随着他影响山东的众多学者。郑玄游学10余年,回到乡里后,就聚众讲学,相随他的弟子有成百上千人。不久,由于党锢事起,郑玄的讲学被朝廷禁止,他就闭门隐修经业。汉灵帝殁,党锢之禁解除,郑玄又重新讲学授徒,门下弟子从远方前来求学者达数千人。当时的权势人物何进、董卓、袁绍等先后延召聘用郑玄,礼待甚优,郑玄多以老病为理由推辞。后来因袁绍逼迫,抱病随军,乃以疾病笃甚而逝世,年74岁。作为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以古文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著述囊括各种经典,凡100多万言。在《易》学方面,他先治京氏《易》,后参以费氏《易》,创立了十四卦爻辰说,并撰《周易注》九卷。荀爽(128-190),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慈明,一名谞。幼年好学,12岁就精通《春秋》《论语》。当时的太蔚杜乔见到荀爽,称赞他“可为人师”。平时耽思经书,不事庆吊应酬,不应官府征命。兄弟共八人,人们称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后来被拜为朗中,上疏指摘朝廷的政治弊病,盛称儒家礼义。奏疏上达后,即弃官归去。不久遭党锢之禁,隐居著述,积十余年研讨,遂以“硕儒”著称于世。董卓征召,想躲避而未能,被拜为平原相,旋即又追加为光禄勋,就任3日又进拜为司空:从被征命起,仅95日间,由平民布衣升至三公高位。但他看到董卓的政治日益残暴,便与王允等人共同图谋推翻董氏政权,适遇疾病深重而逝世,年63岁。荀爽的著述广涉群经、子史,共100多篇。在《周易》研究方面,他专治费直古文《易》,以《十翼》解说六十卦经义,并创立“乾坤升降”的《易》学条例。
  虞翻(164—233),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字仲翔。年少好学,有高气。最初跟从王朗,后来随孙策为功曹。汉室曾召其为侍御史,曹操以司空辟,均不应召。孙权执政东吴,拜为骑都尉,常随军出谋划策。秉性疏直,经常犯颜谏争,又不与世俗协调,所以屡屡遭人毁谤。曾经被流放到杨泾县(今属安徽),后来获释。关羽战败,孙权让虞翻占个卦,筮得《节》卦变为《临》卦,虞翻判断说:“不出二日,关羽必将断头。”两天后果然应验。孙权称赞说:“真可与东方朔相匹敌。”孙权自号吴王,设宴欢饮,虞翻在席间佯醉失礼,险些遭杀。孙权与张昭谈论神仙之事,虞翻指着张昭的鼻子斥道:“那些全是死人,而妄称为神仙,世上哪有仙人呢!”这类事情时常发生,孙权积怒之下,把虞翻流放到交州(今广东、广西一带)。虞翻虽然处于流放环境,却仍然讲学不倦,随从他的学生常有数百人。曾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解,特别精通《易》学,提倡“纳甲”、“旁通”、“之正”、“卦变”等条例。虞翻流放交州10余年,70岁时在该地逝世。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的易学,较前代有了重大的变化。变化的关键,是魏王弼《易注》的出现与盛行,从而使承传400年的汉“象数”《易》学逐渐衰亡。王弼(226—249),山阳(今河南焦作东)人,字辅嗣。少年聪慧,10余岁时,喜好《老子》,通辨能言。当时何晏任吏部尚书,十分惊奇王弼的才华,赞叹说:“孔子称后生可畏,像这个人,真可以同他讨论天人之间的道理。”王弼为人通隽敏捷,不擅长于营求功名。好谈玄学,对《周易》研治最深。性情和顺,爱好游宴,通晓音律。平日谈论哲理,自然高拔,常以自己的长处讥诮他人,因此人们往往对之不满。正始十年(249)秋,染疠疾而身亡,年仅24岁。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周易大衍论》《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书。前两种对后代《易》学影响至大。
  晋以后,王弼《易注》日益盛行而独冠于世。王弼易学的势力,取代了两汉诸家易学,笼罩于魏晋南北朝之间,虽郑玄之注也不能与之抗衡。王弼的《易注》,到了唐代几乎定于一尊。后宋、元、明、清,研讨考辩王弼《易》学者代不乏人,影响迄今未衰。王弼的易学既对后代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他的研《易》特点及贡献又有哪些呢?择其最主要者而言之,约有两方面:其一,扫象数,阐哲理。两汉《易》家,多主“象数”之学,到王弼时代,已经积弊至深。王弼《周易》学说的出现,则改变了一代学风。他置400年易学流俗于不顾,独树新帜,奋起矫正两汉以降“象数学”弊端,廓而清之。他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主张;并综合发展了前人可取的《易》说,提倡“卦以存时”、“案爻明体”、“承乘比应”、“卦主”等条例。着重从哲理角度阐说《周易》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其二,改定《周易》经传体列。《周易》经传原皆单行,后来经师为便于学者研习起见,将经文与传文合为一本并行,即为后代通行的援传连经之本。西汉初,费直治古文《易》,无章句,徒以《十翼》解说经意,这是援传连经的滥觞。东汉,郑玄传费氏《易》,分《彖传》《象传》为六十四组,各附六十四卦经文之后,于诸卦《彖》《象》前增题“彖曰”、“象曰”,以别于经文。这是郑玄对费直所传《周易》经传参合本体例所作的修订,使援传连经的规式初成范本。至王弼继起,对经传合并本《周易》的体例更作改定。所改定的要点有二:一是,将《象传》再行离析,以《彖传》《大象传》分附卦辞后,各爻《小象传》分附爻辞后,使《彖》《象》附经更为贴近。只留《乾》卦仍依郑氏体例,大概是为了让读者明了古本的体式。二是将《文言传》分割为两部分,各附在《乾》《坤》两卦的卦爻辞、《彖传》《象传》之后,并各题“文言曰”以标明之。经过王弼的改定,费直、郑玄所传《周易》经传参合本就以规范形式盛行了1700多年,至今犹然。尽管宋代以后学者力图恢复古《易》旧式,但最终也难以取代王弼的传本。
  ……

前言/序言


《奇趣符号大百科》 这是一本为所有对符号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精心编撰的百科全书。 你是否曾留意过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符号?它们潜藏在古老的壁画中,镌刻在宏伟的建筑上,跳跃在数字世界的屏幕里,闪烁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神秘的古代象形文字到现代社会高效的图形标识,符号以其独特而强大的力量,浓缩了思想、情感、信息,甚至整个文明的印记。《奇趣符号大百科》将带领你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幻旅程,探索符号的起源、演变、象征意义及其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章:符号的黎明——从图画到抽象 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是如何交流的?我们的远古祖先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洞穴壁画和岩石上留下了珍贵的记录。这些最初的“符号”,比如描绘狩猎场景的图像、代表部落图腾的标记,是人类早期思维的具象化表达。本章将追溯符号的源头,深入探讨早期图画文字如何逐渐脱离具象,向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符号形式发展。我们将了解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如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它们如何构建起早期文明的知识体系。你会惊叹于古人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传递复杂的意义,以及这些符号如何成为理解那个遥远时代的关键钥匙。 第二章:字母的魔法——语言的基石 当符号不再仅仅描绘事物,而是开始代表声音时,文字的革命便悄然发生。字母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奇趣符号大百科》将深入剖析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对现代世界影响深远的字母系统的起源和发展。我们会探讨不同语言在字母使用上的差异,以及字母组合如何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词汇,承载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你将了解到,每一个字母,无论多么微小,都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和人类对精确表达的不懈追求。 第三章:数学的语言——宇宙的规律 数字,是人类理解世界最基础、也最强大的符号。从简单的计数到复杂的代数,数字符号构建了一个精确而普适的数学世界。《奇趣符号大百科》将带你领略数学符号的优雅与力量。我们将探索0的诞生如何改变了计数系统,负数的出现如何拓展了数轴的边界,以及各种代数符号、几何符号如何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勾股定理到微积分,数学符号是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推动科技进步的通用语言。你将看到,这些看似抽象的符号,实则蕴含着宇宙最深层的规律。 第四章:宗教与哲学的沉思——精神的符号 人类的精神世界同样充满了各种神秘而深刻的符号。《奇趣符号大百科》将深入探讨宗教和哲学领域中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我们将解读基督教的十字架、佛教的卍字、道教的太极图,以及伊斯兰教的新月等,理解它们所承载的信仰、教义和精神追求。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哲学家们使用的概念符号,如“存在”、“意识”、“真理”等,它们如何帮助人类进行更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世界本质的探究。这些符号不仅仅是宗教或哲学的外在表现,更是人类对生命意义、宇宙真理不懈追寻的缩影。 第五章:艺术的表达——情感的载体 符号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是艺术家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独特方式。《奇趣符号大百科》将展示符号如何在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得到广泛运用。我们会分析毕加索画作中的符号化形象,解读音乐乐谱中音符的意义,以及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象征的妙用。从意象派诗歌的画面感,到抽象表现主义的纯粹符号,艺术中的符号世界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你将看到,符号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共鸣者,它们能够超越语言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第六章:商业与标识——现代社会的通用语 在现代社会,符号以其高效、直观的特点,成为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奇趣符号大百科》将聚焦于各种商业标识、交通标志、科技符号等,分析它们的设计原则、传播策略以及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从星巴克的绿色美人鱼,到苹果的残缺苹果,这些标志不仅仅是品牌的象征,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简洁的图形,快速传达信息、建立品牌认知,以及这些符号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 第七章:科技的脉搏——数字世界的编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符号的重要性在数字世界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奇趣符号大百科》将带你走进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世界,探索计算机语言、编程代码、网络图标等数字符号的奥秘。你将了解到,从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图标到复杂的算法代码,这些符号是如何驱动着我们现代科技的运行,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会探讨信息技术的符号化进程,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中,符号将扮演的角色。 第八章:符号的未来——跨越文化的桥梁 符号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见证,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奇趣符号大百科》将展望符号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如何创造出能够跨越文化、语言障碍的普适性符号?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领域,符号又将如何演变?本章将引发读者对符号未来发展的思考,以及符号在构建更和谐、更高效的全球交流体系中所能发挥的潜力。 《奇趣符号大百科》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符号的书,它更是一扇洞察人类文明、探索思维奥秘的窗口。 在这本书中,你将遇到的不仅仅是枯燥的符号列表,而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思考以及令人惊叹的发现。我们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翔实的考证,以及精美的插图,带领你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不同文化中符号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将帮助你: 提升观察力: 让你能更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符号,并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拓展知识面: 了解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符号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增强逻辑思维: 通过对数学、科学符号的解读,培养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 加深文化理解: 探索不同文化中符号的象征意义,促进跨文化交流。 激发创造力: 从符号的演变和运用中获得灵感,培养创新思维。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还是仅仅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求知者,《奇趣符号大百科》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伴侣。它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符号王国的大门,让你领略文字、数字、图像、标志等一切符号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翻开这本书,跟随我们一起,解开符号的奥秘,探索人类智慧的璀璨星空。 本书适合: 对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设计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读者。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经常接触和理解各类符号的专业人士。 所有对探索人类文明和思维方式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奇趣符号大百科》——让你看懂世界,读懂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是被封面那神秘的图案吸引住了。我平常对这类书籍并不怎么涉猎,但那封面上的纹路,就仿佛有着一种古老的呼唤,让我在茫茫书海中停下了脚步。拿到手之后,我先是随手翻了几页,并没有立刻投入其中。然而,书本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质感,以及其中偶尔闪现的、似曾相识却又难以捉摸的意象,像一团迷雾,在我脑海中久久不散。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去捕捉那些潜藏在文字和图画背后的线索。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探险,我小心翼翼地踏入未知的领域,试图拨开层层迷雾,寻找那隐藏的真相。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营造的氛围,让我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仿佛触及到了某些古老的智慧,又像是置身于一个充满未解之谜的世界。这种感觉,比单纯的故事情节更能打动我,它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至少不是以一种世俗的理解方式。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某些角落,让我看到了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想法和感受。这种阅读体验是如此独特,以至于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沉浸其中,去感受它所带来的冲击和启迪。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体验。我通常不怎么喜欢阅读过于抽象或者哲理性的书籍,但这本书却让我颠覆了对这类作品的认知。作者的文字就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它们变得触手可及。我被书中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洞察深深打动,它们仿佛点亮了我思维的火花,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笔来,思考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尝试着去回答它们。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我从中获得了一种智识上的满足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洗礼。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书中的所有内容,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却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的脑海中,并且会持续地影响着我。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一个如此简洁却又充满了神秘感的标题,瞬间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当我翻开书页,迎接我的,是作者那充满诗意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复杂的 plot,但它却有一种能够直抵人心的力量。我被书中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所感动,它们仿佛来自遥远的过去,又像是从我内心深处的回响。我从中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感动,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被我遗忘的初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我从中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以及一种对生命更深刻的感悟。我不再追求那些浮于表面的喧嚣,而是开始去关注那些藏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力量和方向。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元素,经过作者的妙笔生花,能够组合出如此引人入胜的篇章。它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或者潸然泪下的故事,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刻的触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个句子,或者盯着某个段落,试图从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含义。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以及对于情绪的描绘,都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境界。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真挚的情感,以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有时候,读到某个情节,会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或者是自己一直以来都想表达却未能找到合适词语的感受。这种共鸣,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作者的作品,也成为了我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我开始思考,那些在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是否也蕴含着同样强大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从中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力量,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评分

我必须承认,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预期并不高。我通常更倾向于那些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小说。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征服了我。它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也没有戏剧性的转折,但它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线性,仿佛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却能滋润每一寸干涸的心田。我被书中所描绘的那些人物深深地吸引,他们是如此真实,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成长,都仿佛发生在我的眼前。我能够理解他们的选择,也能够体会他们的困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深刻的意义。它不是那种让你在阅读后就能立即获得某种答案的书,但它却能在你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我从书中获得的,是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以及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我曾经忽视的美好,也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