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幼儿篇(第二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选编,作者主体可靠有威信,所选内容均为经典中的精华。附赠诵读光盘,由著名朗诵艺术家张家声、王雪纯倾情朗读。
海报: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山川四时
子 夜 四 时 歌 · 春 歌
春 风 动 春 心,
流 目 瞩 山 林。
山 林 多 奇 采,
阳 鸟 吐 清 音。
注释
春心 欣赏春色的心情。
流目 放眼随意观看。
瞩 看。
奇采 不寻常的色彩。
阳鸟 跟随太阳的鸟,指候鸟。
春风动春心 “动”字把春风写得有生命了。
流目瞩山林 “流目”不用特意寻找,春天随意可见。
山林多奇彩 草绿、花艳、树荫、鸟影。“奇采”中透露了春色。
阳鸟吐清音 候鸟归来,鸟鸣中送来了春声。
赏读
春风和煦,吹拂万物,也吹动了人们欣赏春景的心。迈着闲适的步伐,放眼随意观看山林,处处是娇花香草,一片万紫千红。候鸟也归来了,一个个生机勃勃,正放开喉咙,唱着清脆悦耳的歌。
小知识
阳鸟是追随太阳的鸟,我们说到“阳”总是和太阳有关。比如,居住的房屋,南面可以接收到更多阳光的露台我们叫做阳台,而北面的我们称为凉台。另外,古人还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反之则称为阴。因此,洛阳是在洛水的北面,华阴在华山的北面。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注释
川 指平原。敕勒川就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原。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山西一带。
阴山 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敕勒川,阴山下 高耸入云的阴山将草原衬托得十分雄浑辽远。
天苍苍,野茫茫 极目远望,天地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风吹草低见牛羊 壮阔无比,生机勃勃。多么形象生动的草原全景图。
赏读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像圆顶的大帐篷一样笼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风儿吹来的时候,牧草被稍稍吹弯,肥壮的牛羊就显现出来了,一片生机。
小知识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见”为什么要读“xi4n”呢?在古代,没有“现”字,表示“出现”意思的时候,都是写作“见”。
风
李 峤
解 落 三 秋 叶,
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
入 竹 万 竿 斜。
注释
解 能。
三秋 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 农历二月。
斜 倾斜。规范读音为xi0,古音xi2,在读古诗时为押韵常读xi2。
能开二月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能正是这句的答案了。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千”“万”虽是约数,但也足可以看出风虽渺不可见,却力量伟大。
赏读
它吹落了深秋的残叶,它唤醒了早春的繁花,它越江而来,鼓动起千尺风浪,它往竹林而去,压弯了万竿绿竹。诗人没有告诉我们它的名字,但我们难道还猜不出来吗?那必定是风,风所过之处,留下万千痕迹,却让我们无处捕捉。
小知识
三秋为什么是晚秋呢?原来古人从农历正月开始把一年十二个月平均分配到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有三个月。三秋就是秋天的第三个月,也就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所以是晚秋。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
咏 柳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注释
碧玉 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早春嫩绿的柳叶。
妆 装饰,打扮。
一树 满树。一,满,全。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万 虚指,言柳条之多。
绦 用丝编成的绳带。
裁 裁剪。
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似 好像,如同。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古人常用柳形容人,这里却把柳化成了人,那万缕垂丝就好像这美人的裙带,随风飘摆。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想象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一个“裁”字赋予了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和自觉的创造力。
赏读
柳树精心妆扮着自己,浑身戴满了碧玉一般的柳叶。柳条垂在风中,随风而动,袅袅可爱,就像千万缕绿色的丝带,婀娜动人。诗人惊叹于这般鬼斧神工,不禁追问,是谁的巧手,裁出这无数缀满碧玉的丝绦?春风徐来,带来了答案,原来是造物主驱动剪刀一般的春风,裁出柳树的万千风情。
小知识
为什么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呢?当然一方面是因为“碧”和柳色的“绿” 在颜色上正相互呼应;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碧玉总是用来比喻年轻女子,像“碧玉小家女”等等,因此,在年龄上也正和早春二月的柳树一样,还稚嫩着,尚未长成。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0—744),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诗人。
鹿 柴
王 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注释
鹿柴 地名。柴,也写作“寨”。
空山 空旷的山林,王维常用此词,如《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但 只,仅。
闻 听见。
语 说话声。
景 日光。
复 又。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寂静的空山看不到人影,偶尔传来几声人语,更显得空寂。正是“鸟鸣山更幽”。只闻人语不见人,则可知山深林密。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一小片照在青苔上的光影,与无边的幽暗构成对比,更显出深林的幽暗。
赏读
在空旷的深山中,看不见任何人,只有古木参天、青苔覆地。在林中万物的自然声中,竟有几句人语,依稀可辨,但是,循着人声的方向望去,却只见密林重叠。斜阳在这里投下了斑驳的树影,轻摇慢曳,但它还没来得及温暖这里,就又匆匆转移到四处蔓延的青苔之上。它的光,愈见微弱了,那丝鲜亮的颜色也慢慢褪去。深林又要睡去了。
小知识
“景”在古代诗文中,多是“日光”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义“景色”不同。返景是夕阳返照的光,不仅微弱,而且短暂。这首诗中,诗人用短暂的光亮,反衬夜晚深林漫长的幽暗,比单纯地强调幽暗效果更强烈。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苏轼对他有一段贴切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为一名经常关注儿童读物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同时又能传递经典文化价值的优秀读物。当我在网上看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幼儿篇(第二版)》的介绍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我最看重的是,一本好的幼儿读物,应该在内容的选择上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我希望这本书的诗文选择,不仅是经典的代表,更要是适合幼儿理解和接受的。例如,一些描绘自然风光、动物趣事、或者蕴含简单哲理的诗篇,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我非常关注书籍的装帧设计。我希望这本书的插图能够精美而不失雅致,色彩和谐,能够辅助理解诗文的意境,而不是喧宾夺主。另外,我想了解一下,这本书在拓展阅读方面是否有提供一些相关的延伸信息,比如诗人的小故事、诗句的出处、或者与诗句相关的传统习俗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的孩子带来惊喜,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诗歌的美,感受文化的魅力。
评分天哪,最近给孩子找诵读材料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市面上各种版本看得我眼花缭乱。偶然间看到这本《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幼儿篇(第二版)》,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翻看,但从封面和排版上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底蕴。我一直觉得,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经典的诗文,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能记住几首古诗,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他们的品德情操,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很多时候,我发现孩子对一些晦涩的字词或者过于抽象的道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选择合适的读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期待这本读本在选材上能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用词浅显易懂,内容富有童趣,又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诗文的意境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希望它的朗读指导能够清晰明了,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让诵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任务。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第一步就让孩子对经典产生了排斥,那后续的引导就会更加困难。我希望这本读本能成为我们家庭亲子阅读的宝藏,让古老的智慧之光在孩子的童年闪耀。
评分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阶段,我一直秉持着“厚积薄发”的理念,希望他们能从小接触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对于经典诗文的诵读,我更是视为一项重要的启蒙。这次无意中了解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幼儿篇(第二版)》,让我眼前一亮。我非常好奇,这款“第二版”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是否比第一版有了更显著的提升。例如,在选篇的梯度上,是否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进入诗歌的世界?我比较关注的是,对于一些稍微有难度的诗句,书中是否提供了更富有想象力的解读,或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其深层含义。此外,我个人认为,好的诵读读本,除了文字本身,辅助性的设计也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的排版能够兼顾视觉美感和阅读舒适度,字迹清晰,行距适宜,让孩子在长时间阅读时不会感到疲劳。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情感朗读的提示,那就更完美了。我期待这本读本能成为连接孩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诗词的韵律,领悟人生的智慧。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买过几本给孩子看的古诗词书,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要么就是插图过于花哨,冲淡了诗文本身的韵味;要么就是编排顺序比较随意,孩子读起来缺乏连贯性。这次看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幼儿篇(第二版)》,我立刻就被它那素雅大方的设计风格吸引住了。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古典美,字体清晰,排版疏朗,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我特别看重的是,幼儿篇的选篇是否能够真正做到“老少皆宜”。很多时候,成人觉得朗朗上口的诗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可能仍然过于艰深。我希望这本书在选篇上,能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比如描写自然景物、动物,或者表达亲情、友情的诗篇,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另外,我一直认为,好的经典诵读读本,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还应该有适当的注释和背景介绍,哪怕是简略的,也能帮助孩子理解诗文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希望这本读本在这方面能有不错的表现,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听其声”,更能“知其意”。
评分我一直深信,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如同给他们的心灵注入一汪清泉。这次了解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幼儿篇(第二版)》,我怀着一份好奇与期待。我比较关心的是,这本书的“第二版”在内容上是否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是否更加贴合当下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比如,在诗文的解读方式上,是否融入了更多互动性的元素,或者提供了更生动形象的解释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对于小小孩来说,单纯的文字讲解往往效果不佳,需要一些引导性的提问,或者创设一些情境,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思考和感受。我还很想知道,这本书的朗读指导部分,是否能提供一些音频资源,或者有非常细致的口语化指导,让家长在陪伴孩子朗读时,能够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韵律和情感的处理。毕竟,很多家长自己也并非中文专业出身,如果指导过于专业化,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我期待这本读本能够成为一个得力的帮手,让亲子诵读成为一种温馨而有意义的时光,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如同春雨般滋润孩子稚嫩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评分从诸子百家经典和历代文学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选录了余篇(则)选文,按读者的年龄层次及兴趣特点分别编入"幼儿篇""小学篇(一、二)""中学篇(一、二)""大学篇""壮岁篇""晚晴篇",共种册。 本册为小学篇,分"进德修业"和"含英咀华"两部分。"进德修业"部分收录诸子百家经典中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方面的论述,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式语句为主共余则。分主题编排,有"尊师敬长""感恩孝亲""刻苦学习""勇于改错""勤劳节俭"等子目;"含英咀华"部分收录历代文学作品余篇(首)以诗词为主,酌收散文,亦按思想内容编排。选文通注汉语拼音,有语词注释和内容讲解,并附所收经典及作者简介。
评分好
评分活动时候买的,超划算。物流速度那是没得说
评分很好看孩子很喜欢
评分不错很好,就是缺货的太多了!希望能多点货源,外釆太慢了要一周多,希望改善一下!
评分不错!
评分还还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多彩,喜欢
评分最近对中华文化经典感兴趣,尤其是对幼儿阶段的有研究的想法,看到网上对这本书的好评不错,就买了看看吧。印制质量一般,内容还可以,毕竟标价也不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