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傢,精通中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武術、書法,且有深厚的西學素養,他的見知立足於全球視野,故所談所議,極富建設性。
本書選取龔鵬程先生2004--2008年在大陸講學十年期間寫就的散文小品,抒行旅所感,談教讀心得,品美食賞華服,議時事論學術,古今禮義,仙蹤神跡。 一支妙筆,遍及春鞦。好看,耐讀
龔鵬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於颱北。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曆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颱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美國歐亞大學校長等職。曾獲颱灣中山文藝奬、中興文藝奬、傑齣研究奬等。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中文係教授。
2004年——
行者無疆
八方風雨會金陵
文化發展隱憂
華文齣版中心
北京病中偶感
沂水依舊
寂寞孔孟
祭孔謬聞
高教發展之憂
麯阜與北京
金色瀋陽
文學理論發展之憂
齣版之春?
得天下英纔而教之
德希達哀辭
江南旅中雜記
中華文化現代化?
文學史迷霧
儒學發展多元化
天寒話詩詞
疑疑古
金燦鞦收梁實鞦
寵辱不驚
四川壓酒
吃典
人、旅行與文化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象》序
夜聽《長生殿》
南京論詞、遊山、賞畫
自來自去荊州遊
文人官司
議福建文教政策
兩岸經濟發展
議時事
旅中寫作
2005年
再談旅行寫作
文化中國化
元日清趣
常州遊
流轉北大清大與南師
兼融中西清華園
重讀姚際恒
假亦真來真亦假
經典與我
大陸通訊大不易
遊之四種型態—兼答錦樹
得儒學之正
逍遙遊
坐夜車
遊高淳
研究型大學不應擴招
雨雪霏霏
大學教育與人文精神
教科書中的武俠
飲酒好色對
漢字寶貝
閱讀不興 經典已死
春日快事
流浪教師
清華國學院傳奇
失衡的教育
兩岸和解與國際趨勢
五四遊半塘
揚州遊
冷與熱
如何保障知識産權
鞍山璞玉
四庫全書的故事
兩岸交流
四庫全書故事之二
硃麗葉故居
流浪教師上街頭
巴渝雜事詩數首
中華文化的詮釋與發展
福州三日
我們錯瞭嗎
夢說颱灣?
日本.靖國神社.新國傢
大風初過
兩岸宜攜手申遺
傳統與現代化
南北遊方
會議役人
北師大風華
教育迴歸正途的契機
孤獨的眼睛
天津聽麯
陜西吊古
飛天神蝸
以人為藥
大陸國學熱潮
文化産業基地
小評汪榮祖先生論圓明園
鹽文化發展之道
霧鎖北京
歲寒覓友
問雪何所似
瀾波或亦動西湖
深圳東莞記事
煙波蕩東湖
悅樂神州繼絕學
2006年
歲末多感
悲喜交集
我看聯閤國際學院
悼念逯耀東先生
雪讀颱靜農先生《中國文學史》
五十小述
春風又綠燕京柳
師生漂遊
餘姚訪古
為有源頭活水來
破除科教興國迷思
掙脫大一統的教育
校稿度日
避世遊
張愛原來是大韆
生態
行者之遊
找不到定位的城市營銷
成都晤友 太湖論道
锡山惠泉文史錯謬
俠客難敵正簡錯字
老北京 誰說還活著呢?
落齒記
民辦教育的理想與憂愁
瘋世足
夏日瑣事
華語熱不敵洋文熱
社科院與曾蔭權
汙染與治理
虛耗
颱風之後
關於宋代文學編年史
文化産業的迷惘
取締私塾有用嗎?
文學散步簡體字版
“狐狸”文論
流浪校長
文化復興小氣象
閩颱文化如何交流?
鞦日雜記
評南懷瑾先生書
颱灣加油
傳統文化的詮釋
尊孔的年代
反貪腐之道
重學文明規範
魯南雜記
南宗祀孔記
發展國學之道
大陸學生入颱就學
作客大陸
中醫的處境
鞦遊瑣記
楊傳珍論《美人之美》
鞦天的思與不思
陳興武《廿四史對勘述評》序
人民的勝利
述書賦
被領導的文學
城堡圍塢的故事
人民兼聽則明
天涯行旅
說孤獨
推介梁啓超《國學入門》
時光倒影
2007年
丙戌消寒錄
丙戌鼕末雜詩
颱灣民間講學之風
《當代颱灣文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序
豬腳記
古典詩歌研究匯刊
推薦何炳鬆
顧頡剛的《中國史讀本》
校園偶誌
過澳門
講習國學
文化旅遊王陽明
發揚陽明學
書是毒藥
澳門珠海去來
講學
地闆、書院、酒莊
國學入門
評《古典智慧》叢書
峨嵋記遊
成都誌異
珠海之旅
讀老書
騙人的社會
渝洲散記
關於論語徵文比賽
新國學
江西記旅
武士禪
西藏行腳
秘境探密
藏事續記
讀經的爭論
《讀經》序
學者散文
丁亥七夕
六經皆文
閩西北遊誌
武夷訪古
網中應答
每個人的故事
論四十自述
民間講學
南方歸來
文化在民間
講史
繁簡雜錯的大陸社會
華語教學
書同文
講學
國學講習會
國學小院的活動
鼕日雜記
南行雜詩
廣州雜感
珠海、成都、重慶
儒學復興年代的隱憂
莽莽徵塵
天津及韓國去來
2008年
劉介民評《國學入門》 :國學啓濛者的沉思和漫步
重振文人書法
師生
龔鵬程訪談錄?上
春遊
迷蹤拳之謎
近事雜記
多情懷酒伴
北魏道教
珠澳事記
偃武修文
文學漫步四書總序
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
土耳其旅遊答客問
吊柏楊
關於齣版
災後
國學營招生
另一雙眼睛
寫作與齣版
詩人節
大連行
齣版與齣版人
寫讀生涯
武林玄學
國學營歸來
看颱灣
繁簡由之
漢語文化學
行腳
獨自吊詩人
遊嬉
知老底
民族研究的方法
客傢研究的省思
馬來西亞紀事
孔德成與馬一浮
羅振玉與王國維
文化認同
文化符號學大陸版序
關於抒情傳統
杭城食事
吉安行
行者無疆
我屬猴。猴兒跟人一樣,也有各式各種,有的頑皮、有的怯懦,我則大概比較像《西遊記》裏那隻潑猴。
那猴頭,曾自稱孫行者。我國小說中號為“行者”的,有兩位,一是這猴,另一位就是武鬆。武鬆殺瞭人,傢鄉無法容身,遂上梁山,做瞭行者,持戒刀,再去殺更多的人。孫行者卻是保護人去西天取經的,雖然那人並不值得他捨瞭性命去保護。這兩位行者,都走得很遠,離瞭傢、去瞭國。花果山、景陽岡,皆隻能留在夢中偶一迴味罷瞭。
我亦行者。是準備殺人的武鬆、未戴上緊箍兒的潑猴。如今也要暫彆花果山,去那南瞻部洲的冀州燕趙舊地遊曆一番。此番將在北京大學客座,準備講中國文化史。十餘講,恰好齣一小書。此外,遊曆以訪荊軻太子丹舊處,吊狗屠之墓等等,也不可無記。將陸續寫幾本遊記,從北寫到南,由山海關外寫到海南島。再者,要寫一書,教大傢“如何學習中國文學”。另將於蘭州大學齣版文集,擬編六本:原儒、明道、詮佛、說劍、論文、談藝。還要去南京師大擔任“唐圭璋講座教授”等等。
總之,行者的本事,就是不必坐在書齋中皓首,即可窮經。我的學問,即成於霜橋徵鞍、南檣北馬之間,遊而學,學而遊。孔子說得好:“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習,是鳥數飛之意。讀書人,要像鳥兒一樣常齣去飛飛纔好。飛呀飛,鴻鵠高飛,不亦快哉!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煙火氣”與“書捲氣”的完美融閤。作者似乎毫不費力地將學術性的思辨與市井生活的熱鬧景象結閤起來。你可以在某一段落裏感受到他對哲學思潮的深入探討,緊接著下一段可能就是對一個街邊小攤老闆的細緻刻畫,那種切換自然得讓人信服。他筆下的人物,無論主次,都鮮活得像是從紙麵上走齣來一般,有著自己的呼吸和故事。我尤其喜歡他處理衝突和矛盾的方式,不偏不倚,隻是客觀呈現,留給讀者去自行評判。這種尊重讀者的姿態,讓閱讀過程充滿瞭主動參與感,而不是被動接受。這本書的厚度恰到好處,既有足夠的份量供人沉思,又不至於因冗長而讓人感到疲憊,整體節奏把握得爐火純青。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力實在令人驚嘆,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古典文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灑脫與犀利。他似乎總能找到最精準、最富有畫麵感的詞匯來描繪他所見、所聞、所感。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宏大敘事和細膩情感交織的場景時,那種張力讓人拍案叫絕。我常常被他那精妙的比喻和排比句所摺服,感覺每一個句子都經過瞭韆錘百煉。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仿佛作者在耳邊娓娓道來,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它不僅僅記錄瞭一段旅程,更像是一部精神探索的編年史,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對於那些熱愛文字本身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反復品味其中的妙處。
評分《四海遊思錄上》這本書,我真是愛不釋手,簡直是旅行文學中的一股清流。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將異域風情的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每一個場景都如同親臨其境。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遙遠國度的風土人情、曆史變遷,甚至是那些街頭巷尾的煙火氣,都化為鮮活的文字展現在我們眼前。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記錄旅途中的哲思,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觀察,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感悟。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細細揣摩他對於文化差異的理解,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自我審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遊記,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它拓寬瞭我的視野,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文字的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輕快靈動,時而沉鬱內斂,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風格,讓人讀起來非常舒服,完全沉浸其中,甚至會忘記瞭時間。
評分這是我近期讀到的最能引起我情感共鳴的一部作品。它沒有刻意煽情,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世界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畏,卻深深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平實,像一位老友在嚮你講述他最近一次奇特的經曆,真誠、坦率,沒有絲毫的做作。正是這種樸素的錶達,使得那些異鄉的孤獨感、偶遇的溫暖、以及麵對未知時的惶恐與欣喜,都顯得格外真實可感。我感覺自己仿佛也在與作者一同經曆著那些風餐露宿、輾轉反側的時光。這本書讓人體會到,真正的旅行,是身體與精神的雙重齣走,它會改變你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方式。讀完後,我立刻就有瞭一種想要收拾行囊,去探索未知遠方的衝動,這大概是最好的贊譽瞭。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類“遊記”題材的書籍並沒有抱太大期望,總覺得無非是走馬觀花式的記錄。然而,《四海遊思錄上》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著重描繪的並非是那些光鮮亮麗的旅遊景點,而是深入到當地生活的肌理之中,去探究那些隱藏在日常背後的文化邏輯和人性百態。作者的觀察角度非常刁鑽且富有洞察力,他總能捕捉到常人容易忽略的細節,並從中挖掘齣更深層次的意義。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意思,不同地域的敘事綫索穿插交織,但整體脈絡卻異常清晰,讓人在紛繁的思緒中找到清晰的方嚮。它引導著我們去思考,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物質上的位移,還是精神上的重構?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都被打開瞭,對“行走”這件事有瞭全新的理解。
評分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評分好啊,裝幀很好,龔大師的書都好貴,不是活動不捨的買。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下次還會來選購!
評分極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評分曆史文學會理事長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下次還會來選購!
評分好啊,裝幀很好,龔大師的書都好貴,不是活動不捨的買。
評分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評分書還是不錯的,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