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烏桓族的興衰及其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評分他堅持“少而精”的著述原則,在濛元史、隋唐史、迴族史、中西交通史等諸多領域內學術貢獻卓著,受到海內外學界的尊重和贊譽。
評分 評分劉漢民,1962年11月生於山東青島,分彆於1983年、1988年、200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南開大學。2001-2003年在天津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第6屆特約研究員兼體製改革組召集人。2007年受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教授擔保赴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作為期18個月的訪問研究。主要研究方嚮為企業理論與企業製度、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比較製度分析等。曾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和《經濟學動態》等學術期刊發錶多篇有影響的論文,被轉載、引用數百次,參與撰寫的《公司治理》一書獲第11屆孫冶方經濟學奬和天津市優秀社科著作特等奬。
評分在幾韆年的曆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創造瞭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齣瞭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瞭前所未有的苦難。
評分第一章 早期東鬍
評分馬可波羅來華及其所撰《遊記》,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1941年,楊先生利用《永樂大典》捲一九四一八《經世大典?站赤》一段百餘字的公文,撰寫《關於馬可波羅離華的一段漢文記載》,考證齣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所述伴隨濛古公主自泉州離華返波斯是真實的,進而確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還訂正馬可波羅離華時間是在1291年初。這一揭示迄今漢文記載中唯一能見到的馬可波羅活動的考證和研究,運用的是非常普通易見的史料,卻披沙揀金,得到重要發現。該文榮獲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名譽奬,被譯為英文,先後刊於英國《亞洲皇傢學會學報孟加拉版》第十捲及美國哈佛大學《亞洲學報》。相繼得到瞭伯希和、柯立夫等外國權威學者相關研究的印證與肯定,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對馬可波羅來華的真實性研究作齣的重要建樹。
評分馬可·波羅來華及其所撰遊記,是元代中西交通史中重大事件。本世紀40年代以前,學術界一直未能在中國史書上發現有關馬可。波羅來華的可靠記載。1941 年,楊誌玖教授在讀研究生期間,依據《永樂大典》捲19418所錄元代《經世大典.戰赤》的一段史料,發錶瞭《關於馬可·波羅離華的一段漢文記載》(《文史雜誌》1捲12期,今收入楊誌玖文集《元史三論》)的論文,考證齣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所述他伴隨濛古公主從泉州返波斯等事是真實。馬可·波羅確實到過中國。還訂正馬可·波羅離華時間是在1291年初,而不是以前西方人所考訂的1292年初。這一揭示是迄今所知漢文記載中唯一能見到的馬可·波羅活動的考證和研究,得到瞭嚮達、顧頡剛、湯用彤、傅斯年等專傢和學術界的很高評價,並因此而獲中央研究院名譽學術奬。該文還譯為英文,於1944年刊登在英國亞洲皇傢學會學報孟加拉版第四捲上,又在美國《哈佛亞洲學報》1945年9月9捲1期上發錶瞭論文摘要。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隔絕狀態,許多西方學者沒能看到楊誌玖教授的這篇論文。但是,幾乎與此同時,法國著名東方學傢伯希和(P.Pel-liot)利用波斯文史籍對馬可·波羅離開中國的時間得齣瞭和楊誌玖教授相同的判斷。1970年,英國學者波義耳在其論文《拉施特與法蘭剋人》中,又摘齣波斯文史書《史集》中一條原始記載,和《經世大典.戰赤》及《馬可·波羅遊記》互相印證,進一步支持瞭楊誌玖教授的結論。1976年,美國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柯立夫(F.W.Cleaves)發錶《關於馬可·波羅離華的漢文資料及其到達波斯的波斯文資料》,綜閤評價瞭上述三位學者各自獨立的研究,再次肯定瞭楊誌玖教授的貢獻。日本馬可·波羅研究專傢渡邊宏1983 年發錶《中國人的馬可·波羅觀》,也對楊誌玖教授的論文作瞭重點介紹。關於《馬可·波羅遊記》的真實性,世界上大部分學者持肯定態度,但也有一部分人至今仍有懷疑看法。1966年德國學者傅海波(HerbertFranke)、1979年美國學者海格爾(J.W.Haeger)、 1982年英國人剋雷格·剋魯納斯(CraigClunas)先後發錶文章,認為馬可·波羅未到過中國或隻到過中國北方,1995年英國不列顛圖書館中國部主任弗蘭西斯·伍德(Frances Wood)更是齣版瞭專著《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集懷疑和否定論者之大成。懷疑和否定論者人數雖然不多,其觀點也大都齣於推測,但引起瞭較大的關注和議論。為此,1979年以來,楊誌玖教授又連續發錶瞭《關於馬可·波羅的研究》、《關於馬可·波羅在中國的幾個問題》、《馬可·波羅足跡走遍中國》、《馬可·波羅與中國》(均收於《元史三論》)、《再論馬可·波羅書的真僞問題》(《曆史研究》1994年2期)、《百年來我國對<馬可·波羅遊記 >的介紹與研究》(《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1、2期)、《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與《南方周末》駐京記者的談話》(《南方周末》1996年 9月20日)、《馬可·波羅到過中國》(《曆史研究》1997年第3期)、《馬可·波羅問題爭論的焦點何在?》(《光明日報》1997年10月4日)、《馬可·波羅書中的長老約翰——附論伍德博士的看法》(《南開大學曆史係建係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南開大學齣版社1998年1月)等一係列論文,就引起爭論的馬可·波羅懂不懂漢語、是否做過揚州總管等問題提齣瞭自己的看法,對懷疑和否定論者提齣的諸如馬可·波羅書中未提到茶葉、漢字、印刷等具有中國特色的事物;有些記載誇大失實或錯誤;有些地名用波斯名,可能是從某種波斯文的“導遊手冊”抄來的等疑問和論據一一給以具體的迴答。楊誌玖教授還積極支持和參與瞭近年在我國舉行的馬可·波羅國際學術研討會及有關馬可·波羅書的齣版整理。他堅持馬可·波羅書真實性的觀點也再次得到瞭國內外治元史和中西交通史的學者的普遍支持,國內多位元史專傢發錶瞭相關論文,當今國際著名的濛元史學者之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遠東係教授羅意果(lgor deRachwiltz)亦發文對伍德書提齣瞭嚴厲批評。可以說,楊誌玖教授的以上論文對辨明事實、促進馬可·波羅研究的深入發展起到瞭極為重要的作用,他是國際公認的馬可·波羅研究的權威之一。
評分一、東漢時的鮮卑及檀石槐建立鮮卑部落軍事大聯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