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心语:国学大师季羡林感悟人生系列丛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阅世心语:国学大师季羡林感悟人生系列丛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季羡林
  • 人生感悟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为人处世
  • 智慧
  • 经典
  • 文化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02986
商品编码:1179460225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1-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阅世心语:国学大师季羡林感悟人生系列丛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9.80元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50202986

字数:297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经典散文全新结集出版……
一部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阅世感悟……

内容提要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目录


篇 纵浪大化中
人生
再谈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态炎凉
走运与倒霉
缘分与命运
做人与处世
牵就与适应
谦虚与虚伪
容忍
时间
成功
爱情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漫谈伦理道德
论朋友
论压力
谈孝
老年谈老
老年四“得”
老年十忌
八十述怀
梦游21世纪
迎新怀旧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第二篇 学海泛槎
国学漫谈
国学日益为全世界所重视但仍任重而道远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学西渐与“东化”
“天人合一”新解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大的几本书
我喜爱的书
藏书与读书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才、学、识
如何搜集资料
如何利用时间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思想家与哲学家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
中国的考据学
德国的考据学
中国文化的内涵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文化与气节
爱国主义
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记张岱年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扫傅斯年先生墓
痛悼钟敬文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悼组缃
悼巴老
悼念沈从文先生
痛悼克家
怀念乔木
悼念赵朴老
元旦思母
我的家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再谈爱国主义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赞“代沟”
笑着走
封笔问题
我害怕“天才”
目中无人
大放光明
西苑医院
艰苦挣扎
三〇一医院
死的浮想
病房里的日常生活
简短的评估
反躬自省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对未来的悬思
回家
三进宫
唐常建的一首诗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文摘


序言



《阅世心语:国学大师季羡林感悟人生系列丛书》 序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自古以来,人类便在这浩瀚宇宙中,探寻生命的意义,追寻人生的真谛。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无数智者,他们以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世心语》便是这样一套凝聚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毕生智慧与感悟的著作。 季羡林先生,一位享誉世界的东方学、梵学、印度学大师,一位在文学、史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都卓有建树的巨匠。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厚重而精彩的史书。从童年时代的求学若渴,到青年时代的留学海外,再到晚年潜心治学、著书立说,季老的一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凝结了岁月的智慧。他的人生历程,充满了坎坷与辉煌,也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感悟。 《阅世心语》系列丛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季老先生的生平事迹,更非对国学知识的机械搬运。它所呈现的,是季老先生穿越古今、融汇中西的独特视角,是他对人生百态、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是他面对苦难与辉煌时的淡然与豁达。这套丛书,将引导读者一同走进季老先生的心灵世界,感受他那份对生命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深情。 内容梗概 《阅世心语》系列丛书,汇集了季羡林先生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主题所撰写的重要文章、演讲、访谈以及散文。虽然体裁多样,但核心思想却贯穿始终,呈现出季老先生独特的“人生哲学”。 第一卷:家国情怀与民族脊梁 此卷聚焦于季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以及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他追溯汉唐盛世的辉煌,反思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季老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娓娓道来,阐释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中国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他以一位文化学者的责任感,呼吁守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 第二卷:岁月如歌与人生百味 此卷是季老先生对自身人生经历的真诚回顾与深刻反思。从童年的无忧无虑,到战乱年代的颠沛流离,再到晚年身处病痛的乐观坚韧,季老先生以极其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他谈论亲情、友情,也品味孤独与失落。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读者,无论顺境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感恩,懂得宽容。他笔下的岁月,不仅仅是个人生命的流逝,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第三卷:学海泛舟与智慧之光 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学者,季老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令人瞩目。此卷将重点呈现他对待学术的态度、治学的方法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他推崇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强调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并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季老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巨匠,更是智慧的传播者。他将深奥的哲学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第四卷:东方视角与世界胸怀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守护者,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卷将展现他对于东方学、印度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对不同文明的理解与尊重。他以独特的东方视角,审视西方文明,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他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他呼唤世界的和谐与和平,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第五卷:淡泊宁静与精神家园 步入晚年,季老先生对生命的理解更加通透,对人生的追求也转向了精神层面。此卷将展现他晚年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生死问题的豁达,以及他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他提倡“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反对教条主义和功利主义。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看待世间的纷纷扰扰,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所构建的精神家园,是每一个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安宁的灵魂的归宿。 结语 《阅世心语:国学大师季羡林感悟人生系列丛书》,如同一位智者在耳边轻语,又似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次与智者心灵的对话,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探索。阅读这套丛书,你将不仅仅是了解一位伟大的学者,更重要的是,你将从中获得启迪,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与尊严。 这套书,献给所有渴望理解生命、探寻智慧、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愿季老先生的智慧之光,穿越时空,温暖每一个前行的你。

用户评价

评分

《阅世心语》系列,与其说是一套书,不如说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季羡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关于人生、文化、社会的画卷。他谈论传统文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其融入生活,用鲜活的例子讲述其在当代的意义。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学问”的理解,他强调学问应服务于人生,而非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他反对那种孤芳自赏、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而是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问真正地滋养我们的生活。书中关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思考,让我深受触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去反思自己的文化根源。每次阅读,我都会被他那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博大精深的学识所折服。他不仅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智者,他用他的文字,为我们点亮了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智慧之光。

评分

《阅世心语》系列,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是如何将深邃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的点滴生活之中。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就像潺潺的流水,看似平缓,却能润物无声地穿透人的心灵。他谈论对“中庸”的理解,并非是模糊的妥协,而是对事物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在矛盾中寻求和谐。这种智慧,对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复杂局面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常常在读到他谈论关于“仁爱”的篇章时,感到一种内心的震动。他并非用宏大的叙事来宣讲“仁爱”,而是将其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弱者的关怀,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联结上。这种“仁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一种温暖的传递。读他的书,总能让我反思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如何用更平和、更宽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你什么,不如说是在唤醒你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智慧,让你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评分

季羡林先生的《阅世心语》系列,如同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平淡,但回味却愈发醇厚,在不经意间浸润心田。我最早接触到这套书,是在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仿佛为那些字句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读季老先生的文字,总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与智慧。他谈论人生,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娓娓道来。那些关于求学、治学、为人处世的体悟,朴实无华,却又字字珠玑。我尤其喜欢他讲述自己早年的求学经历,那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坚持,那些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都让我深感共鸣。他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位学者的内心世界,也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并非教你如何“成功”,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何以为人”。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困惑,并给予我们以温柔的启示。每次翻开,都能在其中找到新的感悟,仿佛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在静静地对话,卸下日常的疲惫,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

评分

读《阅世心语》系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季羡林先生那种超然物外、豁达通透的人生境界。他仿佛将人生的悲欢离合、世事的变迁起伏都看作是云卷云舒,不执着,不强求,却又深深地拥抱生活。在书中,他谈到个人的得失荣辱,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怨怼或炫耀,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这种淡然,不是不在乎,而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了内心的平和。我曾一度在人生的岔路口感到迷茫和焦虑,但读到季老先生关于“顺其自然”的阐释,我才恍然大悟。他并非倡导消极避世,而是在尽力之后,懂得放下不必要的执念,将精力投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这种智慧,对于我们这些身处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尤为珍贵。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每当我感到心浮气躁时,翻开这本书,那些平静而有力的文字总能抚慰我躁动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

评分

每次阅读《阅世心语》系列,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幽默感,夹杂在深刻的人生哲理之中,使得那些道理不显得枯燥,反而更加生动有趣。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就像他本人一样,温润而有力量,带着一种孩童般的纯真,却又蕴含着老者的睿智。他谈到自己经历的挫折和磨难,语气中总是透着一股乐观和豁达,仿佛那些困难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点小插曲,而非无法逾越的障碍。他对于人性的洞察,也是极其深刻的。他能够看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但却不带评判,而是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去接纳。我最喜欢他谈论“知足常乐”的这一部分,他并非否定进取,而是在强调,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这种朴素的人生哲学,对于我们这些总是追求更多、更容易感到不满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这本书不是一本“成功学”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幸福学”的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如何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