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

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新雷 著,华玮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71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02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字数:3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具有学术性的昆曲史料书。以编年的形式对昆曲的名称沿革、起源、发展及变革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订梳理,旨在为昆曲史的研究提供最全面且原始的资料,推进昆曲的深入研究。

全稿分为五个部分:即元末、明、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昆曲史料编年,元、明、清部分侧重于重要史料的客观排列和勾稽增补,民国及近现代部分侧重于昆曲大事提要的陈列,综合起来,全面概要地展示了昆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稿中配有图片440余幅,包括昆曲珍贵资料的书影、版画、书信影印件及演出的剧照、戏单等,直观立体地起到"以图证史、图文互证"的双向效用,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

  吴新雷,1933年生,江苏江阴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顾问、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中华艺术论丛》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研究领域为中国戏曲史、文学史、昆剧学和红学。主要*作有《中国戏曲史论》、《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两宋文学史》(合*)等。2009年获文化部颁发的“昆曲**理论研究人员”荣誉奖,2013年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昆曲进校园
序二
序三
导言
编年目次
元代末年
明代
清代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参考书目举要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昆山腔在明代万历之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这种“清柔婉折”的昆山腔之变革发展,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在嘉靖(1522一1566)、隆庆(1567一1572)年间,江西豫 章(南昌)人魏良辅(字尚泉、一字上泉)流寓太仓南关(元代时昆山所辖)。魏良辅原是个北曲清唱家,到吴中后,又致力于南曲。他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行腔简单,或节奏拖沓),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应即是“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偷吹、依腔、贴调”等有装饰色彩的润腔手法,以及用不同音色塑造人物性格、情感的演唱技巧),并与善吹洞萧的张梅谷,工(扌厌)管的谢林泉,以及张小泉、周梦山、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诸人结成在艺术上有共同见解和理想的创作集体,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魏良辅非常讲求唱法上的吐字、过腔、收音,每有所得必往南关老唱家大仓户侯过云适处请教,求得首肯,多次反复修改不厌。同时,河北的北曲弦索名家张野塘,以罪发配太仓卫,被魏良辅以善歌之女招为婿,他协助魏“更定弦索音节,使与南音相近。并改三弦(形)式,身稍细而其鼓圆,以文木制之,名曰弦子(即昆曲及弹词中所用的“南弦”)。它与曲笛、怀鼓、提琴(民族拉弦乐器),并为昆曲的特色伴奏乐器。这种新腔的特点是清柔婉转,“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腔曰‘昆腔’”,曲名‘时曲’”。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成为戏剧,则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昆山梁辰鱼(1519-1591)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著名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魏良辅改腔的成就使他颇受鼓舞,他经常设特大坐榻和桌案,自己西向坐,教人歌曲,学者列序两旁。著名的歌儿舞女没有得到梁的亲授,皆自以为不祥。但他还觉得这样的新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与精通音理的郑思笠、陈梅泉、唐小虞诸人,“考订元剧,自翻新作”,并发挥文学优势写作了以西施为主要人物的《浣纱记》传奇,从音乐方面弥补了水磨调“冷唱”的不足,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和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这种从原始的昆山腔发展成为昆曲,再进一步登上舞台,即是这个声腔定型和成熟的过程。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它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由士大夫带进北京,与弋阳腔并为玉熙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从此,昆曲俨然成了剧坛的盟主,数百年来,对许多剧种的舞台艺术,产生过深厚的影响。

评分

中国戏曲,由宋元南戏到金院本、元杂剧、逐渐推进、衍变。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古贵族的封建统治之后,广大的南方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摆脱了民族歧视的枷锁,生产有所恢复,商业渐趋发展。此时中国的戏剧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北剧”(元杂剧)没落,”南戏”复兴的现象。

评分

之前应该是一个小地主。作为一个布衣,他从小一直跟着他叔叔诸葛玄混饭吃,叔叔死了之后,他就和弟弟诸葛均在南阳种地。可是他却有时间读很多的书,天文地理的,没事还作两首“梁父吟”。他还有个小童专门给他看门,端茶倒水,迎来送往的。他还了解很多资讯,明白天下大势。当时也没有小报新闻,他肯定是到处打听(说到这里,我脑子中出现这样的画面:孔明每天一大早就跑到荆州城去看告示,打听公文),简而言之,他就是一个包打听。他还有很多时间到处玩儿,而且几天几夜不着家。假如他肯亲自种地,那地里肯定全是草。他还有很多朋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什么的,大家常常聚聚会喝喝小酒什么的。从这些迹像来看,他在南阳根本就没有躬什么耕,他的日子相当清闲,他可能是一方地主,掌管卧龙冈上的土地,收租度日。不过他还算是一个讲究以文化领导佃农的管理者。他教佃农一边干活一边唱他作的歌曲,以便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段时间里,孔明与世无争,除了老婆长得丑点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假如就这么过下去,说不定就成了一个作家什么的。没发生的事,谁知道呢?

评分

昆曲字典的感觉

评分

想买很久的书,中午下手了,满足

评分

总的感觉一个字:挺不错的。

评分

挺好的,就是活动力度不算大,等不及下手了。确实说不上便宜,喜欢就算了。

评分

中国戏曲,由宋元南戏到金院本、元杂剧、逐渐推进、衍变。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古贵族的封建统治之后,广大的南方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摆脱了民族歧视的枷锁,生产有所恢复,商业渐趋发展。此时中国的戏剧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北剧”(元杂剧)没落,”南戏”复兴的现象。

评分

昆曲字典的感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