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再读名篇,与大师神交,既是学习提高,也是幸福享受。在这热闹嘈杂的现代社会中,静下心端坐下来读书,特别是读些经典,与大师“对话交流”,这不失为一件很美妙、很享受的事!
丛书作者秉承“健康人生,幸福教育”的宗旨,从社会公认的20世纪杰出的100名心理学家中,选择了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影响力的心理学大师,分别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与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深度解读。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罗杰斯、马斯洛等大家,也有国内资料几近空白的鲍尔比、沃尔普、路特等心理学家。丛书各册结构与体例基本一致:第一章简述心理学大师的生平;第二章选译每位心理学大师的名篇;第三章对其经典名著进行解读;第四章论述每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第五章案例分析,阐述应用其心理健康思想的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案例;第六章讨论心理学大师所属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贡献。17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与经典论著、经典案例分析,不但是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指南,还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觉察、自我调适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支柱和精神导师。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系和教育系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特别建议丛书可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学习参考,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和图书馆馆藏的参考书目。
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曾在《Journal of Adolescence》、《Psychological Report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International Journal Behavioral Development》、《心理学报》、《教育研究》、《求是》、《新华文摘》、《心理科学》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文章一百多篇。
引言
第一章 弗洛伊德生平
第一节 成长历程
一、父亲母亲
二、童年时代
三、中学时代
四、爱情和婚姻
五、晚年
第二节 走上医学道路
一、师从名师
二、医学实践
三、关注无意识研究
四、从被质疑到被认可
第三节 学术成就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成就
二、精神分析学巨著
三、精神分析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
附录 弗洛伊德生平年表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第一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一:《症候的意义》
一、神经症的症状
二、精神病学对强迫性神经症的认识
三、精神分析对强迫性神经症的认识
第二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二:《梦是愿望的达成》
第三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三:《移情作用》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解读《精神分析引论》
一、背景简介
二、内容框架
三、评价与启示
第二节 解读《自我与本我》
一、背景简介
二、内容框架
三、评价和启示
第四章 心理健康思想述评
第一节 弗洛伊德心理健康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三、科学背景
第二节 弗洛伊德心理健康理论的要素
一、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
二、心理性欲的发展
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四、焦虑说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第三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实施
一、精神分析是怎样进行的
二、治疗场所和治疗规则
三、精神分析治疗实施的过程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一、自由联想法
二、梦的解析法
三、过失行为分析
四、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御机制法
第五章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分析
第一节 凯瑟琳娜——一个焦虑性神经症案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二节 歇斯底里症少女多拉的治疗故事——一个释梦的案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三节 迷幻的情感世界背后——一例人际关系障碍的精神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四节 一例大学生的动力性心理治疗案例报告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问题分析
三、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六章 精神分析学派
第一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
一、精神疾病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思想
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观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与传播
二、其他的早期精神分析学家
三、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
四、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组织、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
一、对心理健康领域的贡献
二、在非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这个书名,光是看就让人觉得它不是一本严肃得让人打瞌睡的书,反而带着点探索未知的好奇感。弗洛伊德的名字,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但他的那些关于潜意识、梦、性驱力这些听起来就有点“劲爆”的理论,我总觉得隔了一层纱,看不真切。这本书的“解析”二字,听起来就像是有人愿意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拆解开来,一点一点讲明白。而“校园版”,这个就太棒了,我猜它会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更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释这些理论,而不是干巴巴地罗列一堆学术名词。我一直很想知道,弗洛伊德的那些关于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影响的观点,或者他关于人内心深处那些“不那么光明”的冲动是如何驱动我们行为的理论,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本书能不能帮我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在大学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环境里,弗洛伊德的思想,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关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关系、如何面对挫折的“秘籍”?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读起来轻松有趣,同时又能真正学到一些东西,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从容地面对成长中的种种课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光是听着就觉得很有分量,但又带点亲切感。“解析”二字暗示着作者会深入浅出地剖析那些似乎高深莫测的弗洛伊德理论,而“校园版”则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本特别为学生群体量身打造的读物,或许会避免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加注重理论的实践意义和与校园生活的联系。我本身对心理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特别是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的奠基人,他的思想体系庞大且复杂,关于梦的解析、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等概念,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提及,但深入了解其理论脉络却不容易。我设想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弗洛伊德理论发展的逻辑,了解他如何从临床实践中提炼出这些影响深远的观点,并且思考这些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尤其是在面对大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挑战时,弗洛伊德的思想能否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最好是与学生群体相关的,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认知模糊等,这样才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与现实的连接。
评分我看到《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的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个画面:大学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侃侃而谈,台下的学生们或认真聆听,或若有所思。这个“校园版”的定位,让我觉得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本非常实用且易于理解的教材,它不会像很多专业心理学著作那样,充斥着我可能完全不熟悉的术语和复杂的论证。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他的理论,像梦境解析、本我、自我、超我,还有那个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在流行文化中被反复提及,但究竟其本源和深层含义是什么,我一直感到有些模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厘清这些概念,并且展示它们是如何在弗洛伊德的整个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校园版”,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贴近校园生活的实例,或者至少是能够引导我去思考,弗洛伊德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大学生如何理解自己的情感冲动、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学业和未来选择的焦虑,会有怎样的启示。我期待它能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向导,带领我进入弗洛伊德的思想世界,而不是让我独自在浩瀚的理论海洋中迷失方向。
评分《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仿佛是一把钥匙,即将打开我心中对于那位传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那些神秘莫测思想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来都对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抱持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着迷于它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探索深度,又常常被其晦涩的语言和庞杂的理论体系所困扰。这本书的“解析”二字,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预示着作者会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将弗洛伊德那些被誉为“精神科学基石”的思想,如潜意识的运作、力比多能量的流动、防御机制的巧妙运用,以及个体在早期发展阶段经历的关键期等等,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阐释。而“校园版”这个定位,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意味着本书不会是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集,而是充满了对青少年和年轻学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如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的挑战、自我认知与探索的迷茫等,能够提供切实可鉴的理论指导和深刻的思考启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搭配贴切的案例,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理论,是如何真实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甚至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评分当我看到《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校园版)》这个书名时,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一本关于弗洛伊德的书,好像不是那种为专业人士写的厚重学术著作。我一直对弗洛伊德的那些“大名鼎鼎”的概念,比如“无意识”、“压抑”、“口欲期”、“肛欲期”等等,感到既好奇又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这些概念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而且好像被很多人曲解或简单化了。但“解析”这两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真的能帮我拨开迷雾,理解弗洛伊德思想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会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校园版”,我猜想它会更侧重于讲解那些对青少年或大学生来说最重要、最能引起共鸣的理论,比如自我认同的形成、青春期的困惑、与父母的关系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介绍弗洛伊德的理论,可能还会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小故事,让我不至于在晦涩的文字中迷失。如果还能引导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情绪问题时,运用弗洛伊德的某些洞见,那就太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