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兄弟徐志摩的激情似火,胡适含蓄正统,他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被称为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愿意与一个小脚女人过了一辈子,且无怨无悔,在这点上,鲁迅是没有做到的。但是,作为民国一代才子儒士,胡适的生命真的与女人绝缘了吗?
其实不然,在他的周围其实围绕着很多女人,朋友、同行、暗恋者、红颜、隐秘的情人,并且在徐志摩、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他又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甚至和陆小曼有着说不清的暧昧。而且,胡适还与张爱玲曾有过一段缘。
可以说,胡适的生命中从不缺女人的身影,一个学者的另一面也有着柔情和浪漫。爱国家,爱文化,也爱那些触动他心灵的女性,因为他选择了坚守没有爱情的旧婚姻,必然会有情感上的孤独,那么,胡适又是怎么对待这些情感的,又是如何与民国女性交往的?一切答案都在本书中
叶紫莹,女。2003年开始写作,同年在报刊杂志等发表文章。2010年起写作小说,著有《我曾是一个小三》《李文静的婚姻生活》《寻找晓曼》《现代灰姑娘养成记》《项目部里的映山红》等小说,历史书籍《给皇帝背黑锅》等。喜欢写作,愿与文字相伴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热情爽朗的江冬秀
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 / 004
烟霞洞中的人影 / 014
胡太太的客厅 / 019
巧妙化解的争执 / 021
劝夫不做官 / 024
享得起福,吃得起苦 / 027
夫妻的二三事 / 030
一代大师终千古/ 033
●只愿做他身旁的一朵水仙
初恋,特别美丽 / 039
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 045
你过得好,就是我的幸福 / 054
靠近你,哪怕只是轻嗅到你的气息 / 064
两两相望于江湖 / 072
●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子
知音却叹因缘浅 / 084
彼此相契的朋友 / 090
《洛绮思的问题》 / 095
临别两依依 / 099
从此隔海两茫茫 / 102
●胡适与苏雪林的情缘
五四运动的冲击 / 108
初见偶像 / 113
对鲁迅的恶骂 / 115
五四精神——理性与反理性 / 119
●挥之不去的倩影
最是初见的美丽 / 126
胡适的“廊桥遗梦” / 132
吹不散心头的人影 / 135
割不断的情线 / 143
望着你回家的路 / 156
●京城那一道亮丽的风景
陆小曼其人 / 162
不称职的“老师” / 166
陆小妹软语胡适之 / 170
与诗人婚后的时光 / 176
鸦片中失去了光彩 / 181
看透了他 / 184
●言说不尽的师生情
才华出众的女学生 / 192
难忘的上海之夜 / 196
怕了,于是便躲了 / 206
●远在美国,有个“淘气的月亮”
寂寞中的情投意合 / 212
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标题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要“理性”,要“讲道理”,但人的情感又是如此真实而强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我一直很好奇,像胡适先生这样一位引领时代潮流的思想家,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时,是如何处理他内在的“情”与“理”的呢?这本书的题目暗示了,他并非是一个纯粹的逻辑机器,也不是一个被情感完全左右的冲动之人,而是在两者之间不断地权衡、游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胡适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面对不同问题时,情感和理智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比如,他在倡导新文化运动时,是以怎样的情感驱动,又如何运用理智去规划策略?当他面临社会动荡和政治压力时,他的情感又是如何考量,他的理智又如何做出取舍?这本书会不会涉及他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来展现他内在的矛盾和思考过程?我希望它能给我一种“看见”的感觉,看见一个真实、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胡适,而不是那个被高高供起、神圣化的偶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给我一种很强的预感,它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分析。我之前对胡适先生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他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上,总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人物,但往往过于“完美”的人物,反而让人觉得有些遥远。这个题目“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一下子就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挖掘出一些我们不常听到的,甚至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我很好奇,这本书会怎么解读他“徘徊”的过程?是他在学术上的不同流派间的取舍,还是他在个人生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或者,更深入地,是在他追求启蒙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面对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阻碍时,他内心所经历的情感波动与理智的较量?我并不期待这本书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反而希望它能引导我一起去思考,去理解胡适先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是如何做出每一个重要决定的。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即便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同样会面临人性的考验,也会有困惑和挣扎,而正是这些,才使得他更加真实,更加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胡适先生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可是响当当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白话文的倡导者,在学术、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那些教科书上的标签,比如“新文化”“白话文”“改良主义”等等。我总觉得,一个如此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人物,一定有更深层次、更有人情味的一面,是我们普通读者难以窥见的。这本书的题目就很有意思,“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好像预示着这本书会带我们去探索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胡适。我不确定它是否会深入分析他的具体学术理论,或者只是侧重于描绘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转变。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展现胡适作为一个“人”的挣扎与选择,他在时代洪流中的矛盾与权衡,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我想知道,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是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如何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的。这本书或许能填补我心中对胡适先生那份模糊而又充满好奇的空白,让我能更贴近他,也更能理解那个时代。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就去翻开它。我的书架上已经躺着不少关于近现代史人物的书籍了,有时候觉得,读来读去都是那些既定的历史叙事,少了一些新鲜感。但是,这个书名——《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它不是那种直白地告诉你“这是胡适的生平”的书,而是用一种更具探讨性的方式,抛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会简单地罗列胡适先生的功绩,而是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他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复杂性。我一直觉得,一个伟大的人物,不可能只有一面,他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内心挣扎和情感波动。尤其是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面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个人的选择更是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和矛盾。这本书会不会去挖掘他那些不为人知的学术研究上的纠结,还是他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奈与坚持?抑或是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细腻情感?我更倾向于它能展现出胡适先生在重大历史关头,在理想主义和现实考量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平衡,那种“鱼与熊掌”的选择。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立体、甚至更具人性弱点的胡适。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那略带文学色彩的题目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很多历史人物的传记,要么过于冰冷地陈述事实,要么过于煽情地渲染情感,很难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这个题目就给我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会只讲述胡适先生的辉煌成就,而是会去探索他内心世界更为复杂和人性化的一面。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描绘他“徘徊”的状态?他会在学术上纠结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吗?还是会在个人情感的抉择上,与社会责任产生矛盾?甚至,他可能是在面对那个动荡的时代,如何去平衡自己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而这种平衡,必然会涉及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理智思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和故事,展现胡适先生在“情”与“理”的拉锯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何做出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的。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胡适,一个既有高远志向,又有人间烟火的胡适,一个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胡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