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经典读物、历经时间考验:来自美国的经典百科知识问答书,影响美国一代人成长的科普作品。
★主要作者为由拥有113年历史的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科学技术部。
★问题真实、贴近生活、深入人心:从*美收集人们问得很多、很有趣或不同寻常的近4000个问题精心作答。这些问题就像有人替你从口中问出来一样,让你每读完一个问题就有“啊哈,原来如此”的畅快感。
★《爱问百科》系列共包含7册,知识覆盖面*广:数理化、天文、地理、环境、能源、生物、生理,特别包括“恐龙”“艺术史”及“亲子共读”专辑。
内容简介
《爱问百科·来自美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百科知识类图书,采用问答的形式,涵盖了近4000个科学问题,涉及诸多领域,例如例如科学、技术、数学、医药等。这些问题妙趣横生、与众不同;常在口边,却又难于解答。
这套书呈现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探索世界的方式,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都将获益良多。本套数一共七本,分别为:《从数理化到宇宙太空》《你不了解的地球》《我们身边的生命》《了解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关于恐龙的一切》《人类艺术简史》《从小问到大却没找到答案的问题》。
作者简介
匹兹堡卡内基图书馆,建于1902年;这座图书馆中的书籍涵盖面甚广,并且是美国*一个建立科学技术部的公共图书馆,此后,这个科学技术部一直在耐心回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年逾6万多个。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从1994年就开始把人们常见的问题和相应解答收录成册出版,至今已是第四次修订,更新了相关数据并加入了近年的科学新知识。
内页插图
目录
《从数理化到宇宙太空》
《你不了解的地球》
《我们身边的生命》
《了解我们的身体与健康》
《关于恐龙的一切》
《人类艺术简史》
《从小问到大却没找到答案的问题》
精彩书摘
地球的大气都由哪些成分组成?
除却水蒸气和污染物,地球的大气还由78% 的氮气、21% 的氧气以及加起来不到1% 的氩气和二氧化碳组成。除此之外,大气层中还有少量的氢气、氖气、氦气、氪气、氙气、甲烷以及臭氧。地球最初的大气可能是由氨气以及甲烷组成。2000 万年前,更多的元素开始出现在地球的大气中。
地球的大气分为几层?
根据温度的不同,地球大气层,即包裹地球的气体“皮肤”可分为5 层。
对流层是最低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7 英里(11 千米)。地球两极处的对流层厚5 英里(8 千米),而赤道地区的厚度为10 英里(16 千米)。大多数的云和天气状况都在对流层中成形。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平流层距地表7—30 英里(11—48 千米)。臭氧层(极为重要,因其能吸收太阳释放出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线)就存在于平流层内;平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增加而稍有上升,最高可达32°F( 0℃)。
中间层(平流层之上)距地表30—55 英里(48—85 千米)。中间层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最低可达-130°F( -90℃)。
地表下,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如何变化?
地球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根据深矿井和钻洞中测量到的温度,人们可以发现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率也各不相同, 从59°F/ 千米(15℃ / 千米)到167°F/ 千米(75℃ / 千米)不等。到目前为止,人类挖掘的最深钻洞略深于6.2 英里(10 千米),人类对更为深入的地下温度的实际测量束手无策。据估计,地球中心的温度可达5000°F(2760℃)或更高。
地球的中心是什么?
20 世纪40 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家就一直认为地球的内核是一颗铁、镍球体,其中有些部分已经晶体化,且正在不断冷却、膨胀。冷却过程中,内核向外核释放能量。外核又称液态核,由铁、镍以及较轻的元素(如硫、氧)构成。还有一种说法叫“核地球模型”,认为地球的中心有一颗小核,宽约5 英里(8 千米),由铀、钚构成,周围环绕着镍- 铁化合物。小核中的铀、钚就像自然核反应堆,以热能的形式产生辐射能量。而后,辐射能量又反过来推动带电粒子,形成地磁场。现在,地核的传统模型仍占据主导地位;不过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无法反驳核地球模型。
地球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哪里?
地球陆地上的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尼泊尔与中国西藏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上)峰顶,海拔29,035 英尺(8850 米)。人们利用卫星技术,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测量,其中包括雪和冰层的厚度;据估测,雪和冰层厚约30 英尺(9 米)—60 英尺(18 米)。1999 年11 月,美国的国家地理学会对这一测量结果予以认可。美国国家影像与制图局也将这一测量结果作为其官方认可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未来,探地雷达也有望用于积雪厚度的测量。1954 年,印度测绘局定下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29,028 英尺(8845 米),因积雪原因上下浮动10 英尺(3 米),这一结果也得到了美国地理学会的认可。
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高度测量在2005 年,由中国国家测绘局测定, 公布的高度为8844.43 米, 冰层厚度3.50 米。
地球陆地上的最低点在以色列和约旦中间的死海海平面下1312 英尺(399 米)处。地表最低点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它从关岛的东南部一直延伸至马里亚纳群岛的西北部。测量结果显示,它位于海平面下36,198 英尺(11,034 米)。
海浪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地面波的主要原因是气流运动(风),而海洋中的波浪可能是由潮汐、波浪的相互推动、海底地震、海底火山或是大气干扰所致。海浪的大小取决于风速的快慢、风的持续时间以及风吹过海面的距离。风吹过海面的距离越长,强度越大,海浪就越高。风吹过海水表面时, 试图带动海水一同流动;但海水的流动速度赶不上空气的流动速度, 因此水面就会上升。然而,水面上升时,水的重力又会将其拽回原位, 使得下落海水的势能存于水下;水下的压力将海水向上推至隆起。重力和水压间的推推搡搡就形成了海浪。风速小于2 节的微风会形成表面张力波。风速高达13 节时,海浪在高度和速度方面的增幅要远大于其长度变化;同时,海浪的陡度使其破裂开来,形成白色浪花。要想形成白色浪花,海浪的高度必须是波峰间距的1/7。
尼亚加拉大瀑布会在多少年后消失呢?
自尼亚加拉大瀑布倾泻而下的水流在瀑布基底砸出了巨大的水潭,破坏了页岩悬臂,致使坚硬的石灰岩顶端出现塌陷。自一万年前形成以来, 尼亚加拉大瀑布已经向上游后退了7 英里(11 千米)。按照这种速度继续下去的话,它会在22,800 年后完全消失。尼亚加拉大瀑布连通了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美国与加拿大(纽约州与安大略省)边界的标志。
地球上的永冻层有多大?
地球上的永冻层约占地表面积的1/5。永冻层的划分依据只有温度, 与陆地的构成成分无关。永冻层可以含有基岩、草皮、冰、沙子、砾石或任何材料,但它们的温度必须在0℃以下,且持续两年以上。几乎所有永冻层都有着成千上万年的历史。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北部、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极洲都有永冻层。
巨大声响真的会引起雪崩吗?
巨大声响并不会引发雪崩,但雪崩是唯一由于在不稳定雪地上行走、滑雪、骑乘摩托雪橇、滑滑雪板等行为引发的自然灾害了。很多雪崩在没有人类影响的前提下,也会自然发生。雪崩是大块雪块从山坡滑落的现象。雪有时呈粉状,沿着紧实的积雪往下滑;有时呈厚片状,从山坡上滚下;有时混杂着冰、雪、石子以及其他残渣。板状雪崩最为危险,这种雪崩中,雪的滑落速度高达60—80 英里/ 小时(97—129 千米/ 小时)。
人类如何确定古代火山喷发的时间?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碳定年法。碳定年法通过测量碳14 的放射衰变率, 确定火山喷发的时间。人们用这种方法测定200 年之前的火山喷发时间。火山喷发期间燃烧的树中含有木炭,这种木炭近乎纯碳,是人们测定微量碳14 的绝佳物质。
TNT 的化学式是什么?
TNT 是2,4,6- 三硝基甲苯[C7H5N3O6 或 C6H2(CH3)(NO2)3] 的简称。它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烈性化合物,在常规炸弹中应用甚广。1863 年,约瑟夫·维尔布兰德(Joseph Wilbrand,1811—1894) 创造并发现了这种物质。他用硝酸和硫酸对甲苯进行处理,得到了一种黄色的晶状固体。这种固体熔点较低,撞击灵敏度低,甚至还能燃烧起火却不爆炸。这些特性使其易于处理和制作;然而一经引爆,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
彩色烟花是如何制成的?
早在9 世纪,中国就出现了烟花。那时,人们将硝石(硝酸钾)、硫黄和木炭混在一起,制造出绚烂的光效。镁燃烧时伴有耀眼的白光, 因此常用于照明弹和烟花的制作。向火焰中添加特定物质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含锶的化合物会使火焰变成绯红色,含钡的化合物会让火焰变成黄绿色;铜会使火焰变为蓝绿色,锂产生紫色,而钠会使火焰变黄。铁和铝颗粒能使火焰分别溅出金色和白色火花。
人们什么时候发明了塑料?
19 世纪50 年代中期, 亚历山大· 帕克斯(Alexander Parkes, 1813—1890)用硝化纤维素(又名火棉)进行了试验。他将硝化纤维素与莰酮混合,形成了一种质地坚硬、弹性的透明材料,命名为“帕克赛因”。他和一位制造商进行合作,生产这种物质,但因没有市场需求导致公司破产。美国人约翰·韦斯利·海厄特(John Wesley Hyatt,1837—1920)成功地用硝化纤维素制成了人工象牙台球,并于1868 年获得专利。他改进了之前的配方,采用高效的制造过程,
光伏电池是什么时候研发出来的?
1954 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卡尔文·富勒(Calvin Fuller, 1902—1994)、达利尔·蔡平(Daryl Chapin,1906—1995)和杰拉德·皮尔森(Gerald Pearson,1905—1987)—研发出了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最早的光伏电池用于为美国太空卫星提供能源。后来光伏电池的适用范围才得到拓宽,可以用在小型物品上, 比如计算器、手表。
如何存储核废料?
核废料中的裂变产物可能是由铀、铯、锶、氪分裂而来,还有可能是由铀原子吸收自由中子从而形成的超铀元素构成。超铀元素废料的辐射要比裂变产物的低,然而这些元素的放射性持续时间可达几十万年。废料可分为12 英尺(4 米)长的辐照燃料棒、液体或泥状的高放射性燃料、反应堆硬件所用到的低放射性废料(非超铀,法规定义中放射性较低)、管道、有毒树脂胶质、燃料池中的水和其他受到辐射污染的物质。现在,美国有很多辐照核燃料都安全地储存在特制的燃料池中,这些燃料池设在全国各地的独立反应堆处。如果燃料池容量已满, 则可能授权启用地面干桶存储。美国有3 家低放射性废料处理厂,它们是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巴威尔核燃料处理厂、华盛顿州的汉福核燃料处理厂和犹他州的恩维洛卡瑞处理厂。这3 家处理厂只接收美国特定地区的低放射性废料。大多数高放射性核废料都储存在双层不锈钢制罐内,周围有3 英尺(1 米)厚的混凝土层。到目前为止,最佳的存储方法是1978 年由法国人发明出来的。这种方法将废料和特制的玻璃液混合在一起,而后将混合物放入钢制容器内,埋入特殊的坑洞。1982 年出台的《核废物政策法》规定,高放射性废料应埋至地底深处处置。内华达州的尤卡山是唯一的高放射性废料存储场。然而,这座存储场一直备受争议,因为该地区有休眠火山,还有地震断层。
为什么接触石棉会危害健康?
1900—1970 年早期,人们在建筑材料中添加石棉绒,作为墙壁和管道的隔热材料、墙壁和壁炉的防火材料、吊顶板材隔声板、乙烯基地板和填缝混合料的增强剂,以及颜料形成剂。只有当细小的石棉绒飘至空中时,才会危害健康。建筑材料的任何普通磨损、开裂都会造成石棉绒的飘散。石棉清除工艺会使情况恶化,让危害等级成倍上升, 因此石棉清除工作应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承包商进行。石棉绒扩散后, 可在空中飘浮长达20 多个小时。接触石棉会罹患石棉沉着病,这一点人们一直都非常清楚。石棉沉着病是一种慢性、限制性肺病,致病原因是人体吸入的细小石棉绒矿物使肺组织受创。石棉还会导致咽癌、喉癌、口腔癌、胰腺癌、肾癌、卵巢癌以及肠胃癌。美国肺脏协会称, 如果吸烟者长期接触石棉,罹患肺癌的概率会增加1 倍。因石棉接触而导致的癌症有15—30 年的潜伏期。间皮瘤较为罕见,这种疾病会影响胸膜或腹膜表皮;通常情况下,扩散至胸腔或腹腔的速度较快。虽然间皮瘤很难控制,但现在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进行治疗。
你喜欢用塑料袋还是纸袋?
哪个都别用。塑料袋和纸袋都对环境有害,但哪种袋子的危害更大还不清楚。1 万亿只塑料袋的制造需要1200 万桶原油(不可再生资源)。塑料袋在垃圾填埋场中的降解速度很慢;动物误吞也会受到伤害;塑料袋的生产过程还会污染环境。相比之下,2500 万只棕色纸袋的制造需要的是3500 万棵树,生产过程还会给空气和水带来污染。虽然这两种袋子都能循环利用,但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算,只有1% 的塑料袋和20% 的纸袋得到了循环利用。不要在塑料袋和纸袋间犹豫了, 带上可重复利用的帆布袋去商店吧;留着纸袋或塑料袋,重复利用。
……
《爱问百科:来自美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套装全7册)》是一套为满足各年龄层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而精心打造的百科全书。它以“为什么”为线索,串联起跨越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生活常识等诸多领域的奇妙知识图谱。这套书并非简单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浅出地解答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乃至思维深处可能出现的种种疑问,力求以最易懂的方式呈现最前沿、最有趣的科学原理和历史文化。 全书结构与内容亮点: 这套《爱问百科》共分为七个分册,每一册都聚焦于一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主题领域,确保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延展性。 第一册:宇宙奥秘与地球探秘 这本分册将带领读者一同遨游浩瀚的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从太阳系的行星运行规律,到黑洞的神秘面纱,再到宇宙大爆炸的理论雏形,我们将一起追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同时,它也将目光聚焦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下的岩浆为何奔腾不息?地震和火山爆发又是怎样的自然力量在作祟?这册内容将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以及大气、海洋等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知的这个蓝色星球。它会解答关于天气现象的形成、气候变化的成因、海洋的深度与生命、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貌的由来等一系列令人着迷的问题。 第二册:生命奇迹与身体之谜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运作的?这本分册将把焦点对准生命科学的广阔天地。从最基本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到 DNA 的遗传密码,再到宏观的动植物王国,我们将深入了解生命的构成与多样性。你将了解到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姿多彩的动植物,它们的生存方式为何如此奇特,以及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更进一步,这本书将深入人体内部,为你揭示身体的每一个“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呼吸?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心脏为何能不知疲倦地跳动?大脑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从免疫系统的强大防御,到感官世界的奇妙感知,这册内容将以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剖析人体的奥秘,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第三册:科学魔法与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这本分册将带你领略科学的魅力,探索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如何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我们将解答关于电为何会流动,光为何能传播,声音为何能被听到等基本物理现象。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身边的许多材料为何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世界又是如何运作的?它还将深入到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从人工智能的崛起,到新能源的探索,我们将理解技术革新背后的科学逻辑,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现代生活。 第四册:历史长河与文明密码 人类文明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的?历史的进程中又隐藏着怎样的规律与秘密?这本分册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顾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史前文明的曙光,到古代四大文明的辉煌,再到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我们将追溯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与演进。书本将深入探讨不同文明的兴衰原因,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思想与艺术的萌芽,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它还会解答关于著名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探讨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并试图揭示驱动历史发展的深层力量,帮助读者理解过去,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 第五册:社会万象与人文关怀 人类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我们为什么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这本分册将聚焦于人类社会的宏观视角,探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我们将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国家、政府和法律,社会阶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模式为何存在差异。它还会探讨教育、家庭、人际关系等社会交往的根本问题,解析群体心理的现象,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社会生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这册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并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第六册:文化艺术与思想精粹 艺术是如何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哲学又试图解答人类生存的哪些终极问题?这本分册将带领读者走进人类精神世界的瑰丽殿堂。我们将探索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演变,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它还将触及哲学思想的深邃领域,从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思辨,到东方智慧的启迪,再到近现代哲学流派的探索,我们将一同思考“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真理与存在”等根本性问题。通过对文化艺术与思想精粹的解读,这册内容将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 第七册:日常生活与奇妙发现 我们身边的许多日常现象,常常被我们习以为常,但细究之下,却充满了科学的奥秘和有趣的知识。这本分册将把目光聚焦于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为什么肥皂能够清洁污垢?食物是如何保鲜的?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交通工具为何能载着我们快速前行?从厨房里的烹饪技巧,到家电的运作原理,再到交通通讯的便利,这本书将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揭示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道理。它还将涉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充满奇妙的发现,例如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色,为什么我们会打喷嚏,或者为什么猫咪会发出呼噜声等等。 《爱问百科》的独特价值: 这套《爱问百科:来自美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套装全7册)》不仅仅是一套知识的汇编,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鼓励读者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断提问。书中解答的每一个“为什么”,都可能引发更多的“为什么”,从而开启一段持续学习和发现的旅程。 权威性与趣味性并存: 本书内容经过严谨的考证和科学的梳理,确保了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叙述语言生动活泼,摒弃了枯燥乏味的术语,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例,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图文并茂,视觉化呈现: 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图表和照片,直观地展示了各种概念和现象,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体验感和理解的深度。 激发探索精神: 每一问一答的模式,都像是一场小型知识冒险。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适合广泛读者群体: 无论是对科学充满好奇的青少年,还是希望拓展知识面的成年人,亦或是渴望与孩子一同学习的家长,《爱问百科》都能提供丰富的阅读价值。它是一套家庭必备的知识读物,也是学习和探索的得力助手。 总而言之,《爱问百科:来自美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套装全7册)》是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它以其宏大的知识视野,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以及对读者探索精神的鼓励,必将成为您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引领您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发现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