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展现“一带一路”沿线60余个国家风貌
秉承“高品格、高品位、高品质”理念
面向大众读者
精美全彩色印刷
用美丽的语言,亮丽的色彩
描绘一个中国梦,世界梦,
一个开放格局下的共赢之梦。
2013年,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基于古代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而提出的贯穿亚欧非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
历史记忆可以启迪当代智慧。古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可以消弭一切。这也就成为了“一带一路”列国巡礼丛书的立足点。
“一带一路”列国巡礼丛书,以国家为独立主题,点面结合,内容涵盖各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神话传说、名胜古迹、城市风貌等各个方面,架构体系科学严谨,表现形式美观灵活,数千张精美图片搭配其中,演绎了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城市变迁,愉悦的视觉体验,带您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感受各国的文明和历史,宛如身临其境般进行一场探索之旅。
有人说,对于土耳其,
如果不极度向往,一定是因为不够了解;
如果不疯狂惊艳,一定是因为不曾见面。
这个被称为“文明的摇篮”的国度,曾经是辉煌的东罗马帝国、富强的拜占庭帝国和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共同中心,在现代化的进程布局中,如星星般散落着不同文明的遗址和令人震撼的传奇。特洛伊古城遗址、阿尔忒弥斯神庙、精灵烟囱、棉花堡、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无一不充满着故事,流驻着时光。
《土耳其:记忆中的丝路客栈》全书分为5个章节,分别从国家和城市概况、历史、名胜古迹、文化、多彩的民俗几个方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土耳其的风貌,架构体系科学严谨,展现形式美观灵活,力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不只是各国风土人情知识,也获得了阅读的享受。
第一章 印象土耳其/6
欧亚的十字路口/8
土耳其海峡:天下咽喉/14
马尔马拉海:世界最小的海/18
阿勒山:挪亚方舟的停靠地/22
丰富的矿产资源/24
“土耳其的心脏”安卡拉/26
伊斯坦布尔:繁华的“三朝古都”/32
布尔萨:旧时王都展新颜/38
安塔利亚:梦中的天堂/42
伊兹密尔:爱琴海的低喃/48
艾菲斯:流驻的时光之城/54
卡帕多西亚:天开之美与人造之功/58
奥斯曼古都埃迪尔内/62
番红花城:最后的奥斯曼小城/66
科尼亚:天然历史艺术博物馆/68
第二章 历史回望/72
古典时代的纷争/74
奥斯曼帝国兴起/76
帝国的黄金时代/78
动荡与灭亡/80
共和国诞生/82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84
现代发展进程/86
第三章 最美风景/88
享誉欧洲的蓝色清真寺/90
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94
极致奢华的托普卡帕故宫/100
多尔马巴赫切宫:移土填海的杰作/106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一部凝固的世界史/110
奇幻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114
棉花堡:浪漫的情人之梦/116
精灵烟囱:卡帕多西亚的魔幻森林/122
王子岛:马尔马拉海中的珍珠/126
内姆鲁特山上的巨石群雕像/130
阿尔忒弥斯神庙:七建七毁的奇迹/134
特洛伊古城遗址:穿越千年的传说/138
大巴扎集市:购物者的天堂/142
第四章 艺术俯瞰/146
神秘的古典文学/148
新文学运动三杰/150
纳齐姆·希克梅特:现代诗歌的奠基者/152
文坛巨擘奥尔罕·帕穆克/154
“国宝级”作家李凡纳利/156
影界“孤狼”努里·比格·锡兰/158
第五章 风物览胜/160
美食之国/162
不可一日无茶/166
咖啡的待客之道/168
土耳其浴/170
礼仪与风俗/172
土耳其传统服饰/176
土耳其风情舞蹈/178
香料的世界/180
享有盛誉的手工地毯/182
美丽多变的陶瓷器/184
附录 土耳其国家概况/188
棉花堡:浪漫的情人之梦
假如,天上的云彩能够降临人间,那么它会选在哪里落脚?如果可能的话,土耳其的棉花堡会是第一选择。你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那重重叠叠的棉花阶梯都洁白晶莹,它该是有多么渴望自己变成云彩啊。一片坡地尚能有如此浪漫的情怀,也难怪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人都喜欢把爱情的梦想寄存在此。
白色钙华堤
土耳其的帕慕克卡莱地区写作“Pamukkale”,“Pamuk”意指“棉花”,“kale”意指“城堡”。这片地区因棉花堡而得名,那么棉花堡在哪里?它在帕慕克卡莱地区代尼兹利市的西南部,是一块长2700米、高160米的大坡地。在整个土耳其境内,除了卡帕多西亚之外,这里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景观。
关于棉花堡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牧羊人恩底弥翁为了和希腊月神塞勒涅幽会,竟然忘了挤羊奶,致使雪白的羊奶恣意横流,盖住整座丘陵,变成了今天的棉花堡。
传说当然是假的,但棉花堡的美丽却丝毫不亚于这个传说。那些巨大的半圆形白色天然石灰岩阶梯层层相叠,泉水不断地从地下汩汩涌出顺势流淌,形成一堆堆洁白的棉絮,看似雪片堆涌,更像一朵朵巨大的棉花簇拥在山坡。
光着脚丫踩进去,棉花堡却没有棉花的柔软,反而略感粗糙有些硌脚,这是因为那些白色阶梯其实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钙华”。雨水渗入地下,经过漫长的循环又变成温泉从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岩石中渐渐涌出,再从丘陵上沿边缘泻下。泉水在流淌的过程中产生侵蚀和沉淀作用,千百年后便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白色棉花状钙华堤。从底部向上看去,像是一座层层堆积的雪山,又像是一片凝固的多层瀑布。换个角度从上往下看,棉花堡宛如一大块蓝白相间的镜面梯田。当霞光夕照,此处美景更是妙不可言。
置身其中会发现每朵“棉花”里的泉水深浅不一,有些只及脚踝,有些可及腰部,但温度终年保持在36℃~38℃,入脚之后感觉非常惬意。而且,此处的泉水平均以每秒400立方米的速度流动,水中的酸碱值大概为6,富含钙、镁等矿物质,不但对风湿、皮肤病、妇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经衰弱等有神奇疗效,还可以直接饮用。据说早在2000年以前,人们就把这里的泉水视为“圣水”,经常用它来治疗皮肤病。
棉花堡的名气太大,引得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许多热恋中的情人在这里许下爱情的诺言。也许在他们眼里,美丽的爱情就应该由同样美丽的棉花堡来做个见证吧。越来越多的游客带走了难忘的记忆,可是却给棉花堡带来了不小的破坏。为了保护这片美丽的坡地,土耳其政府明令要求游客们在堡内不许穿鞋、不许游泳。
赫拉波利斯遗址
由于拥有丰富优质的温泉资源,古罗马、古希腊的贵族遂将棉花堡作为疗养胜地。公元前190年,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在旁边建起一座庞大的城市,取名赫拉波利斯。2~3世纪时,赫拉波利斯发展成一座以温泉浴为特色的繁华城市。
然而在这之后,棉花堡频频遭遇地震。家园被毁的居民们忍痛弃它而去,到了14世纪,一度辉煌的赫拉波利斯已经完全被人们遗忘了。17世纪,随着又一场大地震来袭,古城变成了一座废墟。
经过几百年岁月的剥蚀与磨砺,赫拉波利斯为后人留下的是斑斑古迹。这片遗址的面积不小,主要街道约有1千米长,主要建筑物排列在街道两侧,包括古代墓地、大浴室、集市、纪念门、罗马柱、八角形建筑、圆形剧场、阿波罗神庙遗址、赫拉波利斯博物馆等。
古代墓地在遗址中占地面积最大,也是安纳托利亚最大的古墓地。这里散落着1200多具石棺,形状或圆或方,还有少量的家族式石棺,从陪葬品的多少即能看出死者生前的地位。遗址中最有名气是一处半圆形的大剧场,大剧场约建于古罗马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现存状态比较完整,可以容纳至少15000名观众。它的旁边即是阿波罗神殿,神殿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目前只留有残破的石堆,根本看不到阿波罗的雕像与其他痕迹。遗址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考古博物馆,博物馆本来是一座古罗马浴室,这里的藏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造型特殊的石棺及罗马时代的雕像,另一类是从赫拉波利斯出土的各种小型文物,比如大量古币及金银首饰等。
赫拉波利斯遗址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情境,囊括了古罗马、古希腊与犹太文明,并最终以安纳托利亚之风格向世人呈现出来。虽然遗址目前只发掘了5%,但它还是被考古学界称为一座著名的“圣城”。
土耳其浴
在拜占庭时期,土耳其人接触到东罗马人的诸多生活习惯,把用大理石修砌的浴池与穆斯林净身及对水的崇敬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土耳其浴。后来,这种洗浴方式逐渐变成土耳其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习俗与文化。
有趣的洗浴文化
作为一种习俗文化,土耳其浴有很多讲究。浴室对土耳其人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洗澡的地方,它还是许多重要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如庆祝婴儿出生第40天的“40天浴”,类似中国的满月酒,或可称为“满月洗”;亲人去世后20天所有亲戚一起参加的“擦干眼泪浴”;愿望实现以后的“还愿浴”;重大节日前沐浴净身的“节日浴”;迎接稀客或贵客的“客人浴”等等。
最热闹的要数传统的“新娘浴”。在婚礼前几天,男方母亲要邀请新娘和新娘的好友,以及双方多位女眷一起到澡堂洗浴,浴后再去新娘家小坐,新郎则在家里招待双方的男宾。还有一种也是在婚礼前夕,女方母亲或新娘本人邀请好友和娘家女眷一起到澡堂洗浴,一边洗一边伴着音乐且歌且舞,同时可以品尝很多美味精致的点心和干果,其热闹程度堪比一场自助宴席,力求宾主尽欢。
在土耳其一些偏远地区,澡堂还是婆婆挑选未来儿媳的重要场所。在媒人的陪同下,婆婆邀请未来儿媳一同沐浴,不仅要在沐浴时“审阅”未来儿媳的长相和身材,还要“考察”她的骨盆和体味。
舒适的澡堂
土耳其澡堂内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贾麦康”,就是刚进门的脱衣间兼休息厅,围着墙边放有坐垫和隔间,方便客人宽衣解带。第二部分称为“凉厅”,即过渡间,作用是让客人入浴前适应一下浴室温度,其实这里非常暖和,应该称为“预热厅”。第三部分称为“热厅”,也就是客人真正洗浴的地方。这里的地面和墙壁都是大理石的,墙上还有彩色瓷砖拼成的装饰图案。墙边建有一圈石条凳,供沐浴者坐着洗浴。
热厅中央有一个高约40厘米的圆形或多角形的“肚脐石”,供客人躺在那里发汗或按摩。热厅角落里有一些供客人使用的单间,单间墙上有进热气的地方,所以要比大厅热很多。单间和大厅的墙上都有水龙头和接水池,热水和凉水分别从不同的水龙头流出。
洗浴的时候,客人先在大水池里泡一会儿,泡好以后坐到小水池旁边,拿着池里的金属瓢舀水,浇到头上和身上,这种洗法称为“净身”。虔诚的土耳其人洗澡时会用手蘸着池水洗脸、洗手、洗脚,洗脸时必须洗到耳根,洗手时必须洗到手腕,洗脚时必须洗到脚踝骨,然后再用金属瓢舀水冲身体。
土耳其澡堂的地面比较温热,如同中国北方的火炕。客人们洗浴完毕后,躺在大理石板上,任热量传遍五脏六腑,顿时会觉得通体舒泰,无比惬意。
……
两千多年前,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基础,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 随后的两千多年,这条古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明,繁荣了中西方沿线各地的贸易和商业往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彼此理解、各文明之间的交汇融合。往日的辉煌早已逝去,但是作为商贸大道、文化走廊和开放之路,“丝绸之路”对于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同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13年,领导人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基于古代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而提出的贯穿亚欧非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继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传统,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展现了中国日益重视同中亚、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战略眼光,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
“一带一路”涉及近60个国家,沿线国家情况复杂,地缘政治错综复杂,语言、历史、文化、宗教、制度、族群等各方面差异较大,甚至在部分地区存在极端主义的威胁。如何消弭这些差异和不稳定因素,避免产生误解和误判,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历史记忆可以启迪当代智慧。古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可以消弭一切。这也就成为了“一带一路”列国巡礼丛书的立足点。
缘此,秉承“高品格、高品位、高品质”的理念,我们组织策划了面向大众读者的彩图版普及读物——“一带一路”列国巡礼丛书。该丛书以国家为独立主题,点面结合,内容涵盖各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神话传说、名胜古迹、城市风貌等各个方面,架构体系科学严谨,表现形式美观灵活,数千张精美图片搭配其中,演绎了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城市变迁,愉悦的视觉体验,带您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感受各国的文明和历史,宛如身临其境般进行一场探索之旅。
此次,我们力邀多国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他们为该丛书提供了宝贵的图片和信息资料,从而保证了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准确性。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土耳其:记忆中的丝路客栈》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历史的厚度。它让我想象到,在一个遥远的国度,古老的丝绸之路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而那些“客栈”便是河岸边散落的明珠,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我一直对土耳其这片土地有着浓厚的兴趣,它横跨欧亚大陆,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关键节点,而丝绸之路更是这条交汇之路上的重要脉络。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它或许会带领我走进那些历史悠久的客栈,了解它们的设计是如何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又是如何在历经风雨后依然屹立不倒。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书中对这些客栈的描绘,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那些来往的商旅,他们的辛劳与汗水,他们的梦想与希望,他们的悲欢离合,是否都曾在这客栈里留下了痕迹?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窥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看似普通的客栈,是如何承载起如此厚重的文化信息,又是如何在无形中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理解。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一步步探寻这些古老客栈的秘密。
评分“土耳其:记忆中的丝路客栈”——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丝绸之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词汇,而土耳其,正是这条古老商道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对那些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古老建筑有着特别的情感,而“丝路客栈”这个概念,更是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旅途的温暖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本书的书名,让我预感到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而更像是一次深入历史的探索。我希望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这些客栈的建筑风貌,它们如何在那个时代满足了旅行者的基本需求,又如何在细节之处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更吸引我的是“记忆”这个词,它暗示着书中会包含许多关于这些客栈背后的人和故事。我想象着,或许书中会有关于某个客栈掌柜的传奇人生,或许会有关于某个客栈发生的感人事件,又或许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客栈里相遇、相知,甚至擦出火花的动人篇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心中对那段遥远历史的想象,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熙熙攘攘的年代,亲身感受丝路客栈所承载的时代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土耳其:记忆中的丝路客栈》——一听就让人心生向往。我一直对中亚地区,尤其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而土耳其,作为这条古老商路的连接点,其蕴含的故事更是让我着迷。想象一下,穿越千年,踏着驼铃声声,走进那些曾经是丝绸、香料、宝藏交换之地,也是无数旅人休憩、交流、留下故事的客栈。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承诺了这样一段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香料与尘土的气息,听到不同语言的交汇,看到色彩斑斓的服饰和古老的建筑。我期待书中能详细描绘这些客栈的建筑风格,它们是如何在艰苦的地理环境下拔地而起,又如何承载起一代又一代的商旅。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触及隐藏在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人类迁徙、文化融合、甚至是战争与和平的片段。或许,它能让我感受到,即使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依旧能建立起深厚的连接,而这些客栈,便是这一切的见证者。我非常期待它能带领我,在脑海中重现那个辉煌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丝路时代,体验那些不为人知的边塞风情,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活力。
评分《土耳其:记忆中的丝路客栈》这个书名,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动脉,其沿线的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而土耳其,作为其重要的咽喉之地,其境内的“客栈”无疑是这场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一直对这种能够穿越时空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它们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这些客栈的生动描绘,不仅仅是它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更希望能够深入到它们的内部,去感受那种曾经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氛围。我想象着,在那些客栈里,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们:长途跋涉的商人,携带珍贵货物的驼队,远道而来的僧侣,还有各国使节。他们在这里短暂休憩,交流信息,分享经验,甚至可能发生一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小插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对这些客栈的细致刻画,来展现当时社会的面貌,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它不仅仅是对建筑的记录,更是对历史情感的捕捉,是对人性在旅途中闪现的光辉的展现。
评分读到《土耳其:记忆中的丝路客栈》这个名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些曾经繁华的丝路重镇,尤其是分布在土耳其境内的驿站和商旅住宿,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提供食宿的场所,更是文化交融的熔炉,是历史故事的沉淀。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客栈”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不仅仅是介绍它们的位置、建筑特色,更希望能够描绘出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某个时代,这里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前沿,是香料、丝绸、瓷器等珍贵物品的集散地;在另一个时代,它又可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次的征战与纷争。我想知道,那些曾经驻足于此的旅人,他们来自何方,又将前往何处?他们的故事是怎样的?他们的交流带来了哪些文化的火花?是怎样的匠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用双手一砖一瓦地建造了这些坚固的建筑,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庇护和温暖?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充满了好奇,期待它能带领我深入到这些古老客栈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份属于丝路年代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