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为“时代卷:自由信念”,设有六个专题:“追逐的梦”“如此生者”“我是少年”“生活之网”“十字街头”“风雨如磐”。《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选文的作者均为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知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所选文章反映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度和人文情怀,意在让读者领略国学的传统底蕴,感受百年传承的务实教育。
作者简介
管贤强,博士,苏州大学讲师,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担任北师大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项目负责人,组织编纂《2013年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高中卷)》,组织编写《国学经典诵读》。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研究”,主要著作有《当代语文教育论争》《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精彩书评
★课文虽老,精神不老。从这些老课文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民国时期教科书选编者的智慧、用心及其对于母语教育的丰富理解,也看到了今天学者们试图重新整理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执着与努力。在时间的反复冲刷下,我们仍然能够从许多选文中感受其温润和光芒。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朱永新
★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多是当时那些语文教育家独立编写的,体现的是他们对中学生心性成长和语文能力提高的关心和理解。自然、亲切、富有意味,是这些课文的主要特征。现在编者将它们搜集、整理出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但为中学生提供了一套别具风味的阅读教材,也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者提供了一个足资参考的文本。
——著名学者、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王富仁
★本套丛书的编选者专门建设了《百年教科书选文数据库》,在浩瀚的书海里爬梳,为此这里没有“片面的深刻”和赶时髦的浮躁,多的是平实与厚重。编选者又请本世纪出生的花季少年以“悦读”“品悟”去和先贤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祛了“古董”味,使得这个选本动起来,活起来,充溢着涓涓溪流的清新。
我相信这套丛书在众多层面上都会引起关注。当然,这首先要好好读读此书。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日文化书院院长 孟庆枢
目录
序 追寻逝去年代的精神气质
一 追逐的梦
想飞
蕙的风
猫的天堂
鹞鹰与芙蓉雀
一个人的生活
西风
二 如此生者
蚕儿和蚂蚁
运河与扬子江
伯豪之死
与佩弦
理想的故乡
三 我是少年
我是少年
《新青年》宣言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论思想自由
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春天与其力量
谈动
四 生活之网
窗子以外
笑的历史
社戏
卖汽水的人
渔家
幸福的家庭
绣枕
杀父母的儿子
洛绮思的问题
鸽儿的通信
菊子
五 十字街头
谈十字街头
偶像破坏论
差不多先生传
阿兰的母亲
最苦与最乐
缺陷论
立秋之夜
六 风雨如磐
二渔夫
他来了么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街血洗去后
执政府大屠杀记
精彩书摘
《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
聚焦民国老课本“时代卷”,我们总是不经意就看到了“五四”“五四文学”,毕竟“五四文学”已经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精神情结,它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成为人们无法质疑的存在。回顾“五四”,我们会看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坎坷人生。他们时而默尔而息,时而仰首伸眉,时而振笔疾书。回顾“五四”,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溯历史去思索: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样的力量能给人们的思想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冲荡?回顾“五四”,我们会重新感受“自由”“平等”“爱国”的精神内涵。曾经的学者文人对自由主义的理想,保持着深深的眷恋;他们穿越人性的悲悯和伤感,唤醒每个个体对人性的反思,唤醒整个社会对文明的“历史反思”;他们礼赞生命强力,自主表达着生命的美好与尊严。回顾“五四”,更是为了严肃地思考当下,“自由”“平等”“热情”“昂扬”等精神气质如一双双有力的羽翼带我们飞翔,引导我们在现代文明的理性社会,深思该关注的问题和矛盾。
在阅读此册书时,你需要开敞从容的心境,需要对历史抱有敬意。沉潜涵泳,反复咀嚼,在阅读中不断寻找个体生命与作品的契合点,或许因一句话生感触,或者为一个场景感伤,或许被一种情愫萦绕,或者是为一种思想撼动,或者就是仅仅喜欢那些文字的流韵……你的阅读背景在不断丰富,你的知识库存在不断更新,你会收获获得“新知”的愉悦,会如卡尔维诺所说,“感到它们远比传闻中所想象的更新鲜、更出乎预料、更不可思议”。也许有些篇目初读未必读懂,但请你相信“经典”需要重读,也值得重读,每次重读都是发现之旅,语言形式“背后”那些“文学意境的探索”“生命情态的思考”和“文化深度的积累”会让你审美自失。
第三卷全书以“时代”为领域,共分六个专题,分别为“追逐的梦”“如此生者”“我是少年”“生活之网”“十字街头”“风雨如磐”。从确定领域到每个专题的设置我们都费尽了心思,思考日益深入,编选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目的是伴随你们在时代风云中感受“自由”价值的宝贵。
了解了我们的编选思路,学生们还可以随着我们的指引大致了解第三卷精彩的内容。“追逐的梦”“如此生者”“我是少年”就是要带我们的学生去了解民国的价值理想,去回顾“五四”时代精神的总体气质。于是我们看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下的社会不断激荡,也看到了文字中流传着的“国民性”思考与“立人”思想,更会看到文字中的人物对婚姻自由、爱情自由、人格独立的不懈追求。“追逐的梦”中,自由便是盘旋心空的梦想,它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自由如此宝贵,我们看到,蕙花渴望着窗外;臃肿猫的心里也渴望自由,当他离开温适的生活,才发现自由需要付出安逸生活的代价;甚至禽鸟也不甘平庸,渴望翱翔。“如此生者”就是要思索:我们究竟该选择哪一种生活范式?
……
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 重拾失落的家国情怀,探寻精神独立的时代回响 在这个信息洪流裹挟、价值多元激荡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迷失,追寻那份扎实的根基与坚定的信念。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精心策划的“民国经典国文课”系列,以其独到的眼光与深厚的学养,将我们带回那个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民国年代。而其中《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更是将焦点汇聚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最核心的精神追求——自由与信念。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民国时期的课文,而是以一种更具深度与广度的视角,精选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自由信念”精神的文章。它像一位引路人,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感受那个时代澎湃的思想潮涌,去体味先辈们在动荡时局中,如何以笔为剑,以思想为盾,守护内心的自由与独立。 一、 穿越时空,对话先贤:精选文本的时代意义 《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收录的文章,涵盖了那个时代涌现出的思想巨匠、文学大家。从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到鲁迅先生对黑暗的深刻批判与对国民性的反思;从胡适先生推崇的“全盘西化”与白话文运动,到陈独秀先生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呐喊;从冰心女士对母爱与童真的赞美,到林语堂先生对幽默与闲适生活的倡导……这些文章,无不闪烁着独立思考的光芒,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在混乱中坚守信念的勇气。 本书精心选取了那些穿越历史的检验,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篇章。它们或是对民主、科学的呼唤,或是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或是对民族命运的忧思,或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每一篇文章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也折射出作者们在面对时代巨变时的思考与抉择。 例如,书中收录的朱自清先生散文,如《背影》,以其质朴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父子亲情,更折射出那个时代个体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与温情。而他的《论“气”》,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探讨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正是“自由信念”的根基所在。 再如,梁实秋先生的文章,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描绘都市生活中的点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看似闲适,实则蕴含着他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独立判断。他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自由信念”的体现,不随波逐流,自成一派。 本书更包含了那些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依然坚持学术独立与思想自由的知识分子的声音。他们或是在课堂上,或是在书斋里,或是在刊物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文字,或许篇幅不长,但其蕴含的思想深度与历史分量,足以让我们深思。 二、 自由与信念:民国精神的核心命题 “自由信念”并非一个空泛的口号,它在民国时代有着具体而深刻的内涵。 思想的解放与独立: 民国是中国思想界最活跃、最开放的时期之一。西方先进思想如潮水般涌入,冲击着传统观念。知识分子们在接受外来思想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中国的未来道路。本书收录的文章,正是这种思想解放的生动体现。它们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质疑权威,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对个体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调,正是“自由”的核心要义。 言论的自由与责任: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们深知言论的力量。他们以笔为刀,揭露黑暗,批判不公,为民请命。同时,他们也明白言论的责任,不能空发议论,而是要基于事实,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本书中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作者们在言论自由的边界内,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与担当精神。 对理想的坚守与追寻: 无论是对科学民主的向往,还是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追求,抑或是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探索,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都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他们或许身处逆境,遭受压迫,但内心的理想之火从未熄灭。本书中的文字,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写照,它们告诉我们,信念是支撑一个人在艰难岁月中前行的重要力量。 人格的独立与自尊: “自由信念”也体现在对个体人格的尊重上。许多民国学者都在文章中强调,一个人应当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权势,不谄媚于名利,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风骨。这种对人格独立的要求,是“自由”的根本,也是“信念”的源泉。 三、 深刻启示,时代回响:引领当下阅读 《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回顾历史,它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当代读者提供重要的启示。 唤醒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容易陷入信息的海洋,被各种观点裹挟,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重读民国经典,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思考的边界,学习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形成自己的见解,如何不被轻易左右。 重塑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他们的文字中,饱含着对故土的热爱,对国民的关怀,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盼。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帮助我们重拾那份失落的家国情怀,理解社会责任的真正含义,激励我们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人生信念: 当代社会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我们或许会面临各种困惑与迷茫。民国先贤们在艰难岁月中展现出的坚韧、勇气与对信念的坚守,能够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黑暗,只要心中有光,有信念,就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不仅思想深刻,在文学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优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感,都能够极大地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们能够感受到汉语的魅力,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 精心编排,品质保障: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匠心之作 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文学出版社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民国经典国文课”系列的编纂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本书在选文上,力求精益求精,既保证了思想的深度,又兼顾了语言的易读性。每篇文章的选取都经过反复斟酌,力求最能代表“自由信念”这一主题。 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为考究,力图还原民国时期经典图书的风韵,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此外,书中可能还会包含一些必要的注释和背景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发现与启迪的智力旅程。 结语 《民国经典国文课·时代卷:自由信念》,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是民国时代思想文化的缩影,更是我们理解自身、认识时代、探寻人生意义的重要窗口。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拾那份对自由的渴望,对信念的坚守,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跟随本书,走进民国,与先贤对话,汲取精神力量,点亮内心的自由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