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三国志

中信国学大典·三国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饶宗颐 著,饶宗颐 编,张伟保 注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559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1572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信国学大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56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国学泰斗饶宗颐主编。饶宗颐先生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史贯通中国文化的一代宗师。他垂暮之年领衔香港、台湾、大陆、海外7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编写、导读、注释,倾力打造“中信国学大典”这套值得信赖的经典国学读本,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绝唱”。

2、丛书编写阵容强大。除饶宗颐主编,还包括陈万雄、陈耀南、陈鼓应、单周尧、李焯芬、郑培凯等组成强大的学术主创团队,以及香港、台湾、大陆、海外70余位专家学者。编写队伍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具国际视野及现代眼光,保证了整套书的编写质量,深化和提升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完整性强。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55种,分50册出版,是一套囊括国学完整主题的国学读本,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4、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有影响、具代表性、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精选较有阅读价值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读者可以买得起、读得起。

5、注重导读功能。每一部经典都有一篇总体导读,同时还有对所选分篇(节)的导读。除了介绍相关作品、内容等基本情况,注重将中国经典放置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和思想的普世价值,以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人的距离。

6、通俗易懂。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帮助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思想,并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生活启示。

7、帮助青少年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语文改革。2018年教育部发布新课标,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并加强中华传统教育;古诗文背诵篇目数量增加,“课内外读物建议” 古典文化经典著作阅读要求增加,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中信国学大典”这套书所选书目包含“读物建议”涉及的所有内容,且编写质量高、导读注释知识含量大、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使用。

8、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具收藏价值。是一套可以赠送亲朋好友,也可传世收藏的国学典藏;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中国家庭,都需要有这样的一套藏书。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陈寿的《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脉络分明、文章简练,“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体系庞大,相对独立地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读者概括了解陈寿的《三国志》,需要做合理而讲究的取舍;此次对《三国志》的编写,以魏、蜀、吴三国全部君主作为纲领,再挑选具代表的人物,反复考量,确定篇章。定为曹魏六帝、蜀汉二帝、孙吴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个传记。对曹操、刘备、孙权三地的内容稍加删节,以说明他们的关键角色及作用,而其余各帝则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国历史的基本情况。


作者简介

  导读及译注:

  张伟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暨新亚研究所历史学博士,现任职于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史教学);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文献学、澳门教育史、中国经济史,著作包括马礼逊学堂》、《艰难的腾飞——华北新式煤矿与中国现代化》、《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合著)、《书海指南——中国古籍导读》、《诗三百的形成与经典化》、《实业计划与国民政府》、《新视野中华经典文库·资治通鉴》及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精彩书评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裴松之


  陈寿为蜀人,曾编纂《益部耆旧传》和《诸葛亮集》,对蜀汉历史十分熟悉。晋朝太康年间,陈寿参考了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及韦昭的《吴书》等史籍,全面整理三国史事,终于完成编写六十五卷《三国志》的工作。陈寿《三国志》是体系庞大的纪传体史书,它的脉络分明、文章简练,“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张伟保


目录

《三国志》导读

魏书

武帝纪

文帝纪

明帝纪

三少帝纪·齐王芳

高贵乡公髦·陈留王奂

袁绍传·刘表传

张绣传·张鲁传

曹真传·子爽传

荀彧传

管宁传

郭嘉传

任峻传

邓艾传

蜀书

先主传

后主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张飞传·赵云传

庞统传·法正传

魏延传

谯周传

姜维传

吴书

吴主传

三嗣主传·孙亮·孙休

孙皓

张昭传

周瑜传·鲁肃传

陆逊传

韦昭传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三国志》导读

  ——千古风流话三国

  张伟保

  三国鼎峙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戚宦相争,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因而不断发生大规模民变。其中,以一八四年张角与其弟张梁、张宝三人率领的太平道信徒起义声势最为浩大,直接动摇了东汉政权的基础。起义军戴黄色头巾作标志,因而被称为“黄巾军”。虽然黄巾起义很快被镇压,但余党仍散布各地。一八八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制定了州牧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管。一八九年,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何进专政。袁绍向何进建议诛杀宦官,因何进犹豫不决,被宦官先发制人,何进遭杀身之祸。袁绍继而与袁术合力诛杀宦官。其后,董卓率兵入洛阳,控制了朝廷,袁绍及曹操纷纷逃离京师,最后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年仅九岁的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董卓掌握大权后,其凶残本性暴露出来,杀少帝、掘陵墓、抢珍宝,荒淫无道,专断朝政。关东诸郡起兵讨卓,董卓火烧洛阳,并挟持天子迁都长安,自立为太师。由于董卓恶行昭彰,在一九二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将其诛杀。董卓虽死,但其下属李傕、郭汜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一九七年郭汜被部将伍习所杀,一九八年李傕又为曹操所杀。二二〇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击溃了袁绍军团,袁氏势力随后被歼灭。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当曹操在北方扩展势力的同时,南方的孙坚、孙策亦有相当的发展,成为江东的主宰者。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任用张昭、周瑜、鲁肃等贤能之士,在江东拥有牢固的地盘。而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裔刘备,在经历过诸多历练和挫折后,最终投靠了控制荆州的刘表,在新野招揽人才。由于得到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贤才勇将的协助,刘备逐渐成势。二〇八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荆州,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任,并随即向曹操投降。曹操不听从谋士贾诩的劝说,冒进江东,企图一统天下。刘备见形势危急,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寻求与孙权结盟,合力抵抗曹军。孙权亦受到鲁肃的鼓动,同意联刘抗曹孙刘联军与曹军决战于赤壁。北方士兵多不谙水性,曹军用铁索将船只连接在一起以稳定船身。因此,周瑜决定采用火攻,不但火烧连环船,更焚及大量岸上的营寨,终于大败曹军。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刘备亦趁机占据荆州西部地区,后来获得千载之机进占益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孙权则继续稳固江东,又积极开拓东南地区,势力日益强大,终于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二二〇年,曹丕篡汉自立,定都洛阳,国号“魏”;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二二二年,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于夷陵之战被吴军陆逊击败,次年崩于白帝。诸葛亮与李严受命托孤,共同辅助后主刘禅。二二九年,孙权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名实相符的三国鼎立正式开始。其后四五十年间,三国之间不时发生战争,但都以发展经济、恢复生产为主,出现了一段较稳定的对峙局面。由于魏国占据的北方是传统农业区,当战争大致平息后,经济恢复到一个阶段,整体经济实力便会远远优于东吴和蜀汉。因此,到了二六三年,掌控了魏国大政的司马昭便派出钟会、邓艾攻打蜀国,迫使刘禅出降,蜀国灭亡。二六五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国号“晋”,魏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二八○年,司马炎派贾充、杜预、王浚等攻打吴国,孙皓出降,吴国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天下恢复短暂的统一。

  三大战役

  中国历史上,有数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两次即发生于这个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对三国鼎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另一场奠定三国鼎力的战役是夷陵之战,它决定了荆州永久归属于东吴。史家称以上三场与三国鼎立有关的大战为“三大战役”。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形成三国鼎立的第一场大战役,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末年,黄巾军虽被镇压了,但东汉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地方势力迅速崛起,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主要有河北的袁绍、兖州的曹操、豫州的陶谦、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征战连连中,袁绍与曹操两大势力日益壮大。

  最初,袁绍势力比曹操强盛。袁绍兵力众多,曹操则四面受敌。但后来局势向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变化。曹操消灭吕布,袁术病死,张绣投降,刘表持观望态度,孙策保守江东。再者,由于袁绍迟疑不决,失去与刘备夹击曹操的良机,因此形势变得对曹操有利。

  二〇〇年二月,官渡之战爆发,战争历时九个月,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二月至六月,曹操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曹操屡胜,士气高涨;第二个阶段:七月至九月,双方于官渡相持,曹军粮草将尽,但听取荀彧的建议后,坚守待变;第三个阶段:十月,曹操突袭袁军乌巢粮仓,粮草全被焚毁,袁军大溃。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继官渡之战后,又一场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的大战役。曹操统一北方后,于二○八年大举南下,欲先攻打刘表,再击败孙权,继而一统天下。曹军至襄阳,刘表之子刘琮出降。曹操轻取荆州,野心大增,即率军东向,兵锋直指江东。刘备派诸葛亮游说孙权,结盟抵抗曹军。孙权任周瑜为孙刘联军的主帅,统率联军约五万人到赤壁,与曹军对垒,而自己则统率大军殿后。北方士兵不谙水性,曹操下令用铁链将船只固定,但这样船只便失去机动性。周瑜利用曹军这一弱点,派黄盖佯装投降,终于火烧曹军连环船,最后曹军大败。战后,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孙权为了抗曹,继续与刘备联军,听从鲁肃的建议,将江陵一带借给刘备,以巩固双方关系。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向西面扩张,控制关中,又广泛实行屯田制,稳定社会经济;刘备则据荆州,后占成都,趁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扩张势力;孙权则稳固江东,积极开辟东南地区,势力也不断壮大。自此,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帷幕。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吴蜀为争夺荆州而展开的战役。南方政权如果要北伐中原,荆州是最佳的前进地点;北方南下统一江南,如不攻破荆州,便无法攻占长江下游地区。正因荆州位处东西南北的中心,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一九年,孙权派陆逊偷袭荆州,关羽被杀。孙权为避免两线作战,假意向曹魏称臣。二二一年,刘备为夺回荆州并为关羽报仇,一意孤行,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发动夷陵之战。

  起初,汉军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士气高涨,屡战屡胜,陆逊洞悉汉军必会乘势追击,因而下令吴军退至夷陵,伺机而动。二二二年二月,汉军亦东移至夷陵,陆逊则死守夷陵。两军人马对垒半年,汉军已无心作战,陆逊大举反击,火攻汉军营寨,并封锁江面,刘备被打得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刘备战败后退回白帝城。二二三年四月,刘备崩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后,双方言归于好,又联手共同抗魏。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三国志》作者陈寿(二三三至二九七),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受学于史学家谯周。据《晋书》本传记载,陈寿在蜀汉时曾任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因不依附当权宦官黄皓而屡遭贬黜。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佐著作郎,又迁著作郎,出补平阳侯相。陈寿为蜀人,曾编纂《益部耆旧传》和《诸葛亮集》,对蜀汉历史十分熟悉。晋朝太康年间,陈寿参考了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及韦昭的《吴书》等史籍,全面整理三国史事,终于完成编写《三国志》共六十五卷的工作。陈寿的《三国志》是体系庞大的纪传体史书,脉络分明,文笔简练,“时人称其善事,有良史之才”。据《新唐书》卷六十四《艺文二》记录,《三国志》分列为《魏国志》三十卷、《蜀国志》十五卷、《吴国志》二十一卷,说明当时三部书曾经独立编目。

  由于陈寿的《三国志》内容较为精简,引致部分读者的批评。到了南朝刘宋时,裴松之(三七二至四五一)奉命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东晋时,历任殿中将军、司州主簿、零陵内史、国子博士等。宋文帝元嘉初,充巡行湘州大使,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他利用了超过两百种历史文献为《三国志》作补注,开创了注史的新例,大大丰富了它的内容。后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与《史记》的裴骃、司马贞、张守节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后汉书》的韦贤注,成为“前四史”的标准注本,流传至今。

  陈寿以晋臣身份编撰《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尚属合理。但在行文时,却不得不照顾历史的真实性,即魏、蜀、吴三国是互相抗衡的政治独立实体。如何兼顾二者,是一个难题。陈寿将其处理为《三国志》表面

  上以曹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各自独立的著作。所以,形式上以曹魏政权为“纪”,如《武帝纪》《文帝纪》等,而蜀汉政权称“传”,如刘备称《先主传》,孙权称《吴主传》。形式上明显尊魏贬蜀、吴。

  事实上,陈寿在撰写蜀汉和东吴的历史时,均按照“纪”的方式来处理两国君主的事迹。例如,在编写孙权的“传”时,就采用传统“本纪”体的写法。它不但以吴国年号纪年,更在传主个人历史外,全面记载了吴国的内政与外交,这其实便是“本纪”体。陈寿也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刘备和刘禅的事迹。这应该是陈寿采取的折中方法。

  历史记录必须准确,否则难以受到重视。三国对峙达四五十年之久,基本上都是独立的政权,如果完全抹杀蜀、吴两国的独立性,必将受史家的唾弃。因此,为了兼顾现实限制和历史真实性的矛盾,陈寿将名实二者予以区分。在名义上以魏为正统,并在蜀、吴两国君主称帝或嗣位时标明魏国年号;实际上却是蜀、吴两国各自称帝、建号、改元,对曹魏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诚如《新唐书·艺文二》所记,当时《三国志》是三部独立的书。由于三书各自独立,陈寿仅以“某主传”字代替“某帝纪”,但编写方式却完全按照“本纪”的体例撰写。所以,刘知几《史通·列传篇》曾评说:“陈寿《国志》载孙、刘二帝,其实‘纪’也,而呼之曰‘传’。”这种说法,一直以来都受到大部分史家的承认。

  本书编写特点

  本书是中华书局新视野经典文库之一,整体结构自然有一致性,篇幅也有一定限制。陈寿《三国志》本质上可算是三部书,相对独立地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因此,让读者通过本书概括了解陈寿《三国志》,这项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加上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当中人才济济,著名的谋臣猛将多不胜数,如何取舍,难有公论。以往同类书稿不少,但能反映三国整体面貌的却屈指可数。因此,本书以新视野来安排,以魏、蜀、吴三国全部君主作为纲领,再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反复考虑,才将篇章确定下来。最后定为曹魏六帝、蜀汉二帝,孙吴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个传记。其中对曹操、刘备、孙权三帝的内容仅稍加删节,以说明他们的关键角色及作用,而其余各帝则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国历史的基本情况。这部分也从侧面补充了司马懿(一七九至二五一)、司马师(二○八至二五五)、司马昭(二一一至二六五)和司马炎(二三六至二九○)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笔者深感缺少司马氏的三国史,将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

  本书所选的二十五篇传记,收于《魏书》的共有十一篇。除著名的谋士和将领外,也包括了三个败于曹氏的重要对手:袁绍、刘表、张鲁。其中《张鲁传》更为道教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具有文化上的特殊价值。在曹魏政权中,重要的谋臣数量很多,本书挑选了荀彧、郭嘉为代表。将领方面,则以降将张绣、宗室重臣曹真和由司马氏提拔的邓艾为代表,其中邓艾是负责平定蜀汉的主要将领。另一传记主人是曹真之子曹爽,他在正始年间执政,在司马懿发动政变后被杀。曹爽失败后,司马氏控制了大局,进入了做“家门”即篡夺政权的新阶段。本书又选了《任峻传》和《管宁传》。前者代表曹魏在经济方面的实干官员,为扭转汉末残破的北方经济奠定基础;后者代表在唯利是视的三国社会中,仍有操守端正,不为权势名位所动摇的杰出人物。管宁是一个择善固执又讲价值理性的人物。现代社会追名逐利,远较三国时更甚,管宁的高洁情操更是弥足珍贵,可被视为国之瑰宝、民族的楷模、年青人学习的对象。

  至于蜀汉人物的传记,本书也选了九篇。重要将领有关羽、张飞、赵云、魏延、姜维五人。前四人是前期代表,姜维则是后期代表。主要谋士则选了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人,他们辅助刘备建立蜀汉均有重大贡献。学者官员则以谯周为代表,他曾为益州百姓的利益,成功劝使刘禅向邓艾投降。孙吴人物方面,本书共选了五篇。重要将领有周瑜、陆逊二人,他们分别是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前线主帅。重要谋士则选了张昭、鲁肃二人,他们在孙吴政权的建立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学者官员则选了韦昭。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官员,其晚年的坎坷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孙皓政权的腐朽。

  本书通过这种选编方式,希望能让读者全面了解三国的方方面面。由于字数限制,所选各篇传记均曾稍加删节。这样处理或许能够更加凸显重点。其中,三国诸帝除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外,其余诸帝事迹由于删节较多,取舍较难,所以曾参考吕祖谦《三国志详节》的相关部分,谨在此予以说明。本书的译文和注释以辅助读者阅读正文为目的。译文以准确和流畅为主,注释以补充译文为主,避免作繁琐的考证。在整理译文和注释时,笔者曾广泛利用坊间已出版的相关材料,择善而从,详细资料见参考书目。每篇加入数量不一的“赏析与点评”,是以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希望能引进较多的现代观点。

  ……

前言/序言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

  (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 中信国学大典·三国志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信国学大典·三国志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信国学大典·三国志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信国学大典·三国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很不错,质量很好,内容排班也很精致,很喜欢,好评!

评分

完美

评分

书不错,质量好, 我有几乎一整套的国学系列,都是中信出版社的

评分

不错的历史书籍

评分

挺好的,特别是会送货速度也挺快,很不错推荐大家阅读!

评分

这个东西是正品,正好是我想要的!

评分

挺好的,特别是会送货速度也挺快,很不错推荐大家阅读!

评分

小孩要看,便买了一本有注译的,质量挺好的,因为急着买,没看到到是简版的,等孩子大一些再买全版的。

评分

完美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信国学大典·三国志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