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嘉莹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唐诗
  • 宋诗
  • 陶渊明
  • 杜甫
  • 李商隐
  • 诗词鉴赏
  • 文学
  • 经典诗歌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57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1234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9
字数: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有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这种感发生命的特质,确可对一个人的智慧和心性形成启发和陶冶。

  本书撷取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位诗人的诗作,从物象、心境、结构等角度切入,带领读者体会诗作的美感特质。

  三位诗人的诗作特点不同,带有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丰美的感发作用,但都同样具有感动人心的效果,都是“真正的好诗”。

  全书浅雅通俗,除了赏析三人的诗歌,亦可学习诗歌欣赏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剖析和鉴赏。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中国大陆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数十所大学讲学。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

精彩书评

  我确实以为我所选讲的陶、杜、李这三位诗人的这几首诗例,都是真正的好诗,而且分别带有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各种各样的、丰美的感发作用。昔陶诗曾有句云“奇文共欣赏”,我以为“好诗”较之“奇文”实应更易获得读者普遍的欣赏。

  ——叶嘉莹

目录

前 言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陶渊明诗浅讲

第三讲 杜甫诗浅讲

第四讲 李商隐诗浅讲

精彩书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兴”,意思是在人的内心有一种兴起,有一种感动。除此之外,中国古典诗歌还有一个很可贵的传统,那就是让人心不死。

  《好诗共欣赏》,只从此一书名,读者就可以想见这一定是一本较为大众化的读物。这种大众化的读物,在我个人作品的出版中是一种较新的情况。我之开始写作有关诗词评赏的文字,盖始于六十年代初期,那时的我喜欢用优美的文字写出自己内心中对于诗词之意境的一种要眇深微的感受。七十年代以后,因为在国外教学,遂开始撰写一些较富思辨性的学院式的论文。八十年代以后,我忽然开始耽读一些西方文论的著作,于是我自己的写作,就也走上了一条好以西方文论来评析中国诗词的途径。这条途径自然是一条较为狭隘,而且颇为专业化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则近年来我却又抱有一种想要推广诗词教学使之普遍化和大众化的愿望。在这种情形下,我遂逐渐发现我自己研究诗词的途径,与我想要推广诗词的愿望,二者间竟然有了一种背离的趋势。不过在这种背离中,我却也幸运地发现了一个弥补的方法。那就是除了我自己个人的写作外,我也曾由于一些友人的安排和邀请,为社会中的一般大众做了几次普及性的诗词讲座。而我更该感谢的则是有些热心的友人,更曾协助我把这些讲座的录音,都整理成了文稿和专书。这一册书就是朋友们为我的一次普及性的系列讲座所整理出来的成果。

  ……这一册《好诗共欣赏》,其实就正是以前所出的那一册《唐宋词十七讲》的继续,因为两次讲座的主办人既都是相同的单位,讲座的场所也都在相同的地点,只不过《唐宋词十七讲》的内容讲的是唐宋词,而这一册《好诗共欣赏》所讲的内容则是陶、杜、李三家诗而已。我确实以为我所选讲的陶、杜、李这三位诗人的这几首诗例,都是真正的好诗,而且分别带有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各种各样的、丰美的感发作用。昔陶诗曾有句云“奇文共欣赏”,我以为“好诗”较之“奇文”实应更易获得读者普遍的欣赏,乃为《好诗共欣赏》一书写此前言如上。

  ……


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前言 诗歌,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精致凝结,是岁月长河中闪烁的智慧星辰。在中国浩瀚的文学宝库中,陶渊明、杜甫、李商隐这三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共同构筑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辉煌篇章。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诗歌发展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与艺术追求,他们的作品穿越千年,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最深刻的共鸣。 本书《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并非一本简单的诗歌选集,也不是枯燥的学术论文。它是一次深入的、富有启发性的诗歌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漫游。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三位伟大诗人作品的细致解读,带领读者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笔下的山川草木、家国情怀、人生哲思,以及那些细腻入微的儿女情长。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千古绝句的品读与理解,读者不仅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更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获得精神的滋养。 本书的写作初衷,是希望让更多人能够“好诗共欣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沉淀着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的古典诗歌。本书力图以一种亲切、生动、易于理解的方式,拉近读者与古典诗歌的距离,让大家领略到古人文字中蕴含的无穷魅力。我们并非想将诗歌变成一种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希望它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精神伴侣。 陶渊明:田园牧歌与心灵自由的探索者 陶渊明,这位东晋末年的隐士,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世俗的尘埃,带来了宁静与澄澈。他的田园诗,并非简单的对乡村生活的描摹,而是他人生哲学与心灵追求的集中体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坚守,是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在本书的陶渊明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他的“归园田居”。为何选择离开仕途?“误落尘网中,一去有余狂”的背后,是他怎样的挣扎与觉醒?我们不仅仅会欣赏《归园田居》系列诗歌中对躬耕陇亩、鸡犬相闻的田园美景的描绘,更会追溯其内心对淳朴、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官场虚伪与腐朽的厌弃。我们会仔细分析《饮酒》系列诗歌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探究其“壶觞自酌”的自得其乐,以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刻感慨。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寻。 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哲学思辨。他笔下的“形骸”、“神明”的辩证关系,他对“生死”的豁达态度,都展现了他超越世俗的智慧。“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这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让他的诗歌具有了永恒的价值。我们将剖析《形影神》等作品,理解他如何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感悟,来化解对生命无常的恐惧。 本书在解读陶渊明诗歌时,注重挖掘其语言的朴素与自然的魅力。他不像前代诗人那样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以最直接、最真诚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这种“清水芙蓉”般的质朴,恰恰是其诗歌最动人的地方。我们将分析他如何用最简单的词汇,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传递最深沉的意蕴。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风骨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被尊为“诗圣”。他的诗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是一曲深沉悲壮的生命赞歌。他的一生,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紧密相连,他的诗歌,则如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疾苦与不幸。 本书将重点关注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我们将从《兵车行》开始,分析他如何以如椽巨笔,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千古名句,正是对安史之乱前后社会贫富悬殊的真实写照。我们将深入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这并非仅仅是对自身困境的慨叹,而是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杜甫的诗歌,不仅关注宏大的社会现实,也饱含对亲人的深情。他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家国之痛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我们将分析他笔下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以及在颠沛流离中对家庭的眷恋。这种“忧民”与“爱亲”的交织,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在艺术技巧上,杜甫的诗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其在律诗方面,成就斐然。我们将分析他如何巧妙地运用对仗、声韵,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创造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例如,他对景物的描绘,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精微的刻画,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日特有的苍凉与壮阔。 本书在解读杜甫诗歌时,强调其“人”的维度。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诗歌,更是在走近一个真实的人,一个饱经沧桑却始终怀揣仁爱之心的伟大灵魂。他的诗歌,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命运的缩影,是历史洪流中不屈的生命呐喊。 李商隐:朦胧婉约与情深意长的咏叹 李商隐,这位晚唐的诗人,以其“朦胧诗”而闻名。他的诗歌,如同一层薄纱,笼罩着神秘与凄美,引人入胜,却又难以捉摸。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离愁别绪,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隐晦忧思。 本书将深入探讨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无题》系列诗歌,是其创作的巅峰。我们将尝试解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离愁。这种朦胧,并非故作玄虚,而是诗人将内心复杂的情感,用一种含蓄、委婉、意象丰富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将分析他如何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营造出一种若隐若现、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他对爱情的描绘,细腻而炽烈,充满了古典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同时,他的爱情又常常与现实的阻隔、命运的无常紧密相连,因此显得尤为珍贵和动人。我们将分析他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借景抒情,将美好的事物与即将逝去的时光联系起来,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除了爱情诗,李商隐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政治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由于晚唐政治的黑暗,他的这种情怀只能隐晦地表达。我们将尝试解读《贾生》、《隋宫》等诗篇,分析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时局的无奈与忧愤。他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巧妙地结合,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 本书在解读李商隐诗歌时,提倡一种“意会”式的阅读。我们不强求给出唯一的、确定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诗歌中流淌的情感,去体会诗人留下的空白。这种“留白”的艺术,恰恰是李商隐诗歌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三家诗的对话与传承 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位诗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作品却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陶渊明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回归自然,杜甫承载着忧国忧民的时代重任,李商隐则以其婉约朦胧的风格,抒发着深沉的情感。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三位诗人各自作品的独立解读,更在于尝试搭建一座桥梁,让他们在读者的心中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会探讨他们诗歌创作中的共同点与差异点,例如,他们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他们对语言艺术的运用。通过这种对比与参照,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与演变。 我们相信,通过《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读者将不仅能够欣赏到三位伟大诗人留下的不朽杰作,更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启迪,感悟人生的真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这不仅是一次文学的遨游,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与古典诗歌之间,一次美好而难忘的相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杜甫有着一种近乎崇敬的情感,他的诗歌,是时代的镜子,是人间的疾苦,也是不屈的脊梁。这本书在讲述杜甫的部分,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回避那些沉重的历史背景,也没有刻意美化诗人坎坷的一生,反而以一种更加写实、更加深刻的视角,将“诗圣”的伟大与悲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春望》一诗的剖析,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苍凉,不仅仅是对战乱的描述,更是对家国破碎、生灵涂炭的深切哀痛。作者的论述,没有生硬地堆砌史料,而是将诗句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巧妙地结合,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亲眼目睹了诗人眼中的悲剧。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数度潸然泪下,为诗人的遭遇,为时代的苦难,也为那份即使身处炼狱,依然不忘家国天下的情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饱满的杜甫,一个真正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伟大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看似遥远的历史人物与现代的读者拉近距离。我一直觉得,诗歌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在这本书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陶渊明的诗,不仅仅是古代隐士的田园生活写照,更是我们现代人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自由的渴望的映照。他诗中的那种返璞归真,在如今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而杜甫的诗,更像是对我们自身社会良知的敲打。他所记录的苦难与不公,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却依然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读他的诗,我们能更深刻地反思历史,也更能体会到人道主义的光辉。至于李商隐,他的诗则让我们看到了情感的复杂性与艺术的极致追求。那种欲说还休的美,那种含蓄而又深邃的情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魅力。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它不仅教会我如何去欣赏诗歌,更引导我去思考诗歌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社会价值,让我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和感受古典诗歌的博大精深。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典诗歌有着濃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认为,好的诗歌赏析,不应是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更应是情感的共鸣与智慧的启发。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那些枯燥乏味的学术术语,而是以一种十分平易近人的方式,带领我走进诗歌的世界。在品读陶渊明的诗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隐居田园时的闲适与自在,那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让我对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有了新的思考。而当我转到杜甫的诗歌部分,我又被他那份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所震撼,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悯与担当,让我对“诗圣”的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至于李商隐,书中对他那些缠绵悱恻的诗句的解读,更是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魅力,那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着实令人回味无穷。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情感的升华。

评分

最近翻开一本新收的诗集,随手翻阅,竟被那字里行间透出的古意深深吸引。虽然我算不上什么鉴赏大家,但读诗多年,也算有些心得。这本书的编排甚是有趣,像是与三位伟大的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开篇读到的陶渊明,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从容,仿佛就在眼前。我总觉得,读陶渊明的诗,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一种人生境界的体悟。那不是刻意为之的洒脱,而是经过世事打磨后,回归本真的安然。书中对几首代表作的解读,让我对“归园田居”的深层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田园风光。作者的笔触温润而细腻,像是引路人,轻轻推着我走进那片宁静的桃源。每一句诗,每一个典故,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与情怀。这本书没有给我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娓娓道来,让我沉醉其中,仿佛自己也化作了那悠然的归隐者,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评分

说来也巧,最近正好在琢磨李商隐的诗,他的那些“无题”之作,总是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让人欲说还休,又意犹未尽。这本关于诗歌的书,恰好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解读李商隐。我之前总觉得,李商隐的诗,读起来有些晦涩,像是隔着一层薄纱,难以完全看透。但是,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逐渐领悟到,那种“隐”并非故作姿态,而是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绪,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不得不进行的自我压抑与表达。书中对“锦瑟”的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种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那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那种欲语还休的缠绵,在作者的细致解读下,变得清晰而动人。我过去只觉得那些诗句华丽而哀婉,现在才明白,那华丽之下,是何等的深情与无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李商隐的诗,不只是情诗,更是对人生、对情感、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只不过,他选择了用一种更为含蓄、更为艺术化的方式来呈现。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很好,在京东买东西物美价廉,谢谢京东自营,希望迪迪香水多些自营品种,特别是浓香型。

评分

儿子学校急着用,当天拍第二天就收到书了,质量不错!

评分

没看呢先屯着,但是,选书要选适合自己的

评分

书很好,快递给力,购物满意。

评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书定价还是贵,但是印刷纸张装订确实精致,挺好的。

评分

是需要的书,挺满意的。

评分

确实是好诗,也确实会欣赏

评分

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