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部跌宕起伏的法國大革命群雄角逐記錄,一部血肉豐滿的革命領袖人物的恢弘史詩,法文原版麵世88年後,中文簡體版終於上市!
★瞭解法國大革命的必讀書,講述亂世群雄的崛起與末路。
★拉法耶特,貴族將軍,命定喚醒法國自由精神的遊俠騎士;米拉波,被稱為猛獸、瘋子、雷神,近似天纔,醜陋如撒旦;塔列朗,瘸腿魔鬼,兩麵派,背叛的齣色樣闆,高層次政客;羅蘭夫人,吉倫特派的的伊吉麗亞,女英雄,曾權高如女王;丹東,人民領袖,悲情英雄,不是聖徒,是真正的男子漢;羅伯斯庇爾,過度自負,以美德之名施行暴力恐怖統治;西哀士,宗座領袖,開啓革命的閘門,帝國皇帝的加冕者。……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社繼《法國大革命史》之後齣版的第二本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圖書,講述的是那些在大革命進程中湧現的革命人物的傳記。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資産階級革命,這是一場比1640年英國革命更激進、比1775年美國革命更徹底並開啓瞭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時代的革命。
在法國大革命的不同時期,分化齣不同的革命派彆領導革命,例如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等,這些革命人物,固然各有弱點,但他們都是以赤誠之心和生命為代價來從事革命的。作者用生動的筆墨、翔實的資料圖文並茂地刻畫瞭這些具有代錶性的風雲人物,如遊俠騎士拉法耶特、瘋子天纔米拉波、瘸腿魔鬼塔列朗、女王羅蘭夫人、“美德典範”羅伯斯庇爾、男子漢丹東、帝國加冕者西哀士等,勾勒齣那個風起雲湧年代的變革與顛覆、激情與理想、陰謀與背叛、暴力與恐怖、自由與抗爭的曆史畫麵。
作者簡介
路易·馬德林(Louis Madelin),法國著名的曆史學傢。他是法國大曆史學傢索雷爾的入室弟子,一生緻力於法國大革命史和法蘭西帝國史的研究,在曆史寫作方麵纔華橫溢。他的著作很多,代錶作除瞭《法國大革命史》之外,還有《富歇傳》《丹東傳》《塔列朗傳》《拉薩爾將軍傳》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從未有過比法國大革命更偉大、更源遠流長、更醞釀成熟、更無法預料的曆史事件。
——托剋維爾
目錄
引言 001
第一章 拉法耶特和他的幻夢 004
第二章 米拉波——“即使革命也依然故我” 027
第三章 革命者塔列朗 053
第四章 製憲議會 080
第五章 吉倫特派與羅蘭夫人 107
第六章 丹東 135
第七章 羅伯斯庇爾和他的朋友們 163
第八章 革命軍人 191
第九章 熱月黨人 219
第十章 西哀士 242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拉法耶特和他的幻夢
在法國大革命這齣戲劇當中最先登場的演員,實際上也是緻開場白的人,他的演齣是那樣獨特:在他奉獻瞭如此非凡的演齣並經曆過一係列事件後,他又活瞭四十五年;他在經曆瞭最輝煌的成就和最痛苦的屈辱、度過瞭最大的動亂引發的危機後,都從來無法就他本人對這場運動的態度給齣明確的意見,而他也沒能夠理解大革命本身的真正意義。
吉爾貝爾·德·拉法耶特從齣生到死亡,活瞭將近八十年,人生宛如夢幻——如果他的一生沒有給他的大多數支持者帶來不幸的話,我會認為這是幸福的人生。很多人在知道這個人的時候,他已經非常蒼老瞭,韆真萬確的是,即使在那個時候,他的容貌也沒有留下歲月的印痕。有些人會因此認為他擁有一種信念,不僅能夠移山,而且強大到可以忽略和否認其中有讓人跌落深淵的懸崖。另一些人會像拿破侖那樣簡單地推斷說,“拉法耶特侯爵是個笨蛋”,這顯然也是在誇大其詞。
拉法耶特來自一個古老的奧弗涅[1]傢族,他齣生在布裏烏德[2]和勒皮[3]之間的夏凡納剋城堡[4]。在他去世後發現的一部自傳裏,他宣稱身為一個奧弗涅人,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高盧人而不是法蘭剋人,因為比起剋洛維[5]來,他更喜歡韋辛格托裏剋斯[6]。或許,拉法耶特真的是純正的凱爾特人。他想證明自己是個擁有巨大天賦和勇氣的人,而這往往會導緻他魯莽行事。此外,他還是一位非常有說服力的演說傢,他對自己的思想和名望都非常自負,往往異想天開地敢為天下先,冒險之後還會衝動地去尋求刺激。羅馬人認為高盧人全都擁有這類性格特徵,因此人們必然會得齣結論——吉爾貝爾·德·拉法耶特是一個高盧人。盡管我對此深錶遺憾,但我對他在自傳中的這種說法沒什麼好說的。
十八歲那年,拉法耶特已經是一個大小夥兒瞭,有著一頭亮澤的紅發,膚色白皙光滑,隻是兩眼黯淡無光。他喜怒不形於色,常常麵無錶情,他那略顯笨拙的性格浮現在臉上的時候,往往會使他顯得很固執。盡管他已經從凡爾賽軍事學院畢業,而且早早地和一個迷人的姑娘阿德裏安娜·德·諾瓦耶結瞭婚,但他看上去似乎總像是一個過於早熟且依然有些稚拙的年輕人。當他齣現在法國宮廷時,引來瞭許多人的譏笑,而且由於他不會跳舞,這使他成瞭年輕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嘲弄的對象。我們很難去評估他對那位言行輕佻的王後産生的印象所造成的後果,想要領會這個心懷不滿的青年軍官那痛苦的沉默導緻的嚴重後果也不容易。
要說拉法耶特是個“笨蛋”的話,他卻真不是。他沒有經過特彆教養,但受過良好的教育,而在一副相當不起眼兒的外錶掩蓋下,他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說可以認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經常在思考,但徒有廣度而缺乏深度;我的意思是說,在他漫長的人生當中,他所遵循的隻是那些根植於浪漫精神的想法。這位來自奧弗涅的高盧人有些像一位十字軍騎士,但就像他同時代百分之九十的人那樣,這位十字軍騎士的信條是《社會契約論》。很難說清這種啓濛哲學從1760年以來對各個社會階層的影響到底有多深。比起其他各社會階層,貴族們更為啓濛哲學所傾倒。貴婦們對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和達朗貝爾趨之若鶩,對盧梭尤其推崇備至。我們將要在本書中研究的所有這些人都在1749年到1759年之間齣生,從他們開始吮吸母乳時就在接受啓濛哲學,而下層貴族受到的影響尤其深,當他們還是孩童的時候,就拜倒在《百科全書》[7]的編纂者們腳下,從小就飽受熏陶。拉法耶特是一位哲學傢,但卻擁有一種好戰的性情,他將這種承自十字軍祖先的倔強秉性注入到瞭他那一代人的思想當中。他並不嚮往去解放聖城,而是希望找到名為“自由”的睡美人,將她喚醒。他不知道他的理想正在將他引嚮何方,也不知道這正在蘇醒的“自由”美人是否會對他、他的人民和他的國傢有益。命運注定他就是喚醒她的遊俠騎士,而且為瞭愛她不惜任何代價,也不計較將來會變成怎樣。
拉法耶特在十八歲時就已經發現他一直追尋到七十七歲的理想。他是那些受人尊敬、令人欽佩的革命者中的一員,然而這些革命者對他們齣生的國度來說卻非常危險,隻適閤前往國外。
當他得知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消息時,他已奉命加入梅斯的衛戍部隊。北美殖民地發動反英起義,是因為它們認為英國徵收的稅收過重,已經不堪忍受。我們不必掩蓋這一事實,經濟原因纔是北美殖民地起義的主要訴求。不管怎樣,在任何一場起義當中,對物質利益的不滿,例如認為茶葉和咖啡稅賦不公,這種訴求總是會成為最重要的理念。這是公認的遊戲規則之一。被課以重稅的茶葉消費者變成瞭反抗英國統治的反叛者,而且自稱自由戰士。
可想而知,北美獨立戰爭能夠在1775年的法國找到大批支持者,是因為啓濛哲學著作已經讓法國準備好為任何煽動性的主張高唱贊歌。導緻這種局麵齣現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法國人能對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在打擊、劫掠和侮辱他們的英國復仇。公眾輿論傾嚮於將凡爾賽的法國政府拖入戰爭,但這個國傢卻不得不謹慎行事。為瞭援助北美的反叛者,法國需要為他們籌措一筆貸款。在法國已經麵臨破産之際,要籌措這麼一大筆款子會非常為難,而且充滿不確定性。從杜爾哥[8]到內剋爾[9],這些財政金融專傢都為這個問題大傷腦筋。
……
前言/序言
引??言
一兩年前,我拜訪過我國最著名的政治傢之一。這位聲譽卓著的元老,即便在經曆瞭漫長艱苦的政治生涯後,還是同以往一樣精神矍鑠。他在退齣公職以後便進入安靜的退休狀態。退休後,他終於能夠迴顧他的畢生事業——他有時像一個相當高傲而憤世嫉俗的老人,但一直都能保持體麵的形象。他是大革命時代革命者的重要捍衛者,認為對那些人要麼全部歌頌,要麼就全部加以譴責,這一評價至今仍非常齣名。他那一代的眾多名人,包括米什萊、基內、拉馬丁,乃至梯也爾,都贊同他的觀點,認為那些革命者是一些得到神靈啓示的人物,他們因而擁有常人所沒有的美德;與此相反,另一些人對這些革命者視若無睹,視他們為從地獄降臨人間的魔鬼,完全不屑一顧。
這位老政治傢在這個問題上曾十分固執己見,所以當他說齣以下這番話時,我大吃一驚:“你已經破壞瞭我對大革命時期那些人的看法;他們是和我們沒有分彆的人,而且經常齣現嚴重判斷失誤的傾嚮。”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些厭煩我,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應當為麵前這位老人觀念的改變負責——這種想法當然是令人愉快的。任何鼓動人們起來行動而且支配眾人的人都處於這樣一種立場,那就是對曆史事件應當形成閤理的判斷,而且會去欣賞那些擺脫瞭所有政治偏見,總是力圖冷靜地看待事實,從而得齣不偏不倚的公正結論的曆史學傢的著作。在他們看來,並不存在神和魔,甚至也不存在半神和半魔。對他們來說,人就是被上天賦予心靈的血肉之軀。人的心靈無論為善為惡,都非常容易變得過於衝動或者容易被濛蔽。不幸的是,人的肉體是脆弱的,心靈是敏感的,或許正因如此纔容易被引入歧途。
人們往往會麵臨重要的關鍵問題,即使最平靜的心靈,也會因此失衡。我不知道一個黎塞留那樣的人物在麵對這樣的問題時,是否還能夠巋然不動。幾乎所有經曆過政治動蕩年代的革命者們,都會失去他們敏銳的洞察力。他們的可怕經曆同過去幾個世紀的人們經曆過的一樣,而這種經曆也將會發生在未來幾個世紀的大多數人身上。我們很快就會提到米拉波的事跡,他早在1789年10月10日就曾說過:“當你投身去領導一場革命時,睏難的並不是讓革命繼續下去,而是如何將它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四十年後,卡西米爾·佩裏埃,這位最初對1830年“七月革命”感到滿意的人,很快就長嘆一聲:“睏難並不在於讓人民走上街頭遊行,而在於勸導他們讓街道重新恢復平靜。”這兩人都英年早逝,而殺死他們的恰恰是他們自己煽動起來的狂熱的反政府人群所引發的嚴重焦慮。有些人因這種焦慮産生的負擔比較輕,勉強支撐著度過瞭恐怖的歲月,後來收獲瞭他們參與的這場大革命的果實。引用他們中的一個人——西哀士的名言來說:“他們雖生猶死。”而像塔列朗這樣的人,“活得”夠長,最終拒絕瞭使他們得以興起的主義和信條,在纍纍廢墟上建起瞭自己的財富之塔。大多數革命者則和這些人相反,悲慘地相繼覆滅。在慘死的人群當中,維尼奧發齣瞭宿命般的悲鳴:“革命就像薩杜恩一樣,要吞食他自己的孩子。”巴伊和巴納夫,吉倫特派和他們的伊吉麗亞——羅蘭夫人,丹東、德穆蘭、埃貝爾和肖梅特,聖茹斯特和羅伯斯庇爾,所有人最終都同樣身首異處。所有這些人,在慘死於屠刀下之前,都看到革命起義的暴力正日益升級,當他們試圖扭轉方嚮時,這種暴力就變成對他們自身的一種威脅,而且很有可能最終將他們毀滅,於是他們嘗試著抑製暴力革命。從1789年到1795年間,他們相繼陷入同樣的錯誤觀念和假象的陷阱當中,最後同樣以悲劇收場。
這是一齣我們將會在本書接下來的十幕場景中觀賞到的心理劇情片,而這齣大戲的演員當中,有幾位在舞颱上隻齣現瞭一瞬間,就逐個匆匆退場,甚至被粗暴地攆下舞颱,然後就再也沒有重新登颱過。
?儒勒·米什萊(Jules Michelet,1798—1874):法國曆史學傢,著有《人民》《法國大革命史》《法國史》等作品。1848年法國革命期間贊成革命,拿破侖三世上颱後,拒絕嚮法蘭西第二帝國發誓效忠,對法國大革命和大革命時代的革命者評價很高。——譯者注
?埃德加·基內(Edgar Quinet,1803—1875):法國曆史學傢,著有《亞哈隨魯》《1815年戰役》等作品。他是一位堅決的共和派,對拿破侖的“霧月政變”十分不滿。——譯者注
?阿爾方斯·馬裏·路易·德·拉馬丁(Alphonse Marie Louis de Lamartine,1790—1869):法國作傢、詩人、政治傢,著有《吉倫特派史》《大革命史》《俄國史》《土耳其史》等作品。他曾積極投身1848年法國革命,參與創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但很快就退齣政治生活,專心從事寫作事業。——譯者注
?馬裏·約瑟夫·路易·阿道夫·梯也爾(Marie Joseph Louis Adolphe Thiers,1797—1877):法國政治傢、曆史學傢,其最重要的史學著作是《執政府與第一帝國》。七月王朝時期齣任法國首相,第二帝國滅亡後再度掌權。他在政治上以自由保守主義聞名,左派對他鎮壓巴黎公社起義的行為予以嚴厲抨擊。——譯者注
?黎塞留紅衣主教(Cardinal-duc de Richelieu,1585—1642):原名阿芒·讓·杜·普萊西(Armand Jean du Plessis),第一代黎塞留公爵,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時代的紅衣主教和宰相。1616年成為法國國務大臣,1622年成為紅衣主教,1624年成為路易十三的宰相,直至逝世。在他當政期間,對內緻力於削弱貴族勢力,加強法國的中央集權,對外展開各種行動限製哈布斯堡傢族在歐洲大陸的勢力,奠定瞭法國成為近代歐洲強國的基礎。他不僅在政治和外交上建樹頗多,同時也是藝術和文化的守護人和贊助者。——譯者注
?卡西米爾·皮埃爾·佩裏埃(Casimir Pierre Perier,1777—1832):法國政治傢,七月王朝時期齣任政府首相,其子奧古斯特也是一位政治傢和外交官。——譯者注
?薩杜恩(Saturn):羅馬神話中的農神,相對應的希臘神祇是剋洛諾斯,在神話傳說中吞食瞭自己的親生子女。——譯者注
?伊吉麗亞(Egeria):羅馬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她幫助羅馬第二代國王蓬皮利烏斯建立瞭古羅馬宗教機構,製定瞭法律法規和禮儀。——譯者注
法國大革命人物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