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棚室山野菜栽培技术

图说棚室山野菜栽培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佳明,张锐,龚娜 编
图书标签:
  • 山野菜
  • 野菜栽培
  • 棚室栽培
  • 农业技术
  • 园艺
  • 种植技术
  • 食用野菜
  • 蔬菜
  • 科普
  • 实用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93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944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棚室蔬菜栽培图解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5
字数:1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基层种植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1.配合大量插图讲解温室、大棚山野菜栽培,一目了然,易学易用
2.介绍了棚室山野菜栽培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建议
3.常见16种山野菜棚室栽培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
4.保健功效、储藏保鲜、保鲜影响因素、加工利用
5.作者为农科院山野菜棚室种植推广专家,内容科学可靠

内容简介

本书对山野菜的特点、资源开发利用, 栽培现状及进展,山野菜栽培设施,常见的16种山野菜棚室栽培技术,山野菜保鲜贮藏及保鲜贮藏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实用、系统和科学的阐述。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贴近山野菜生产实际,方法高效实用,语言通俗易懂,可供基层种植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杨佳明,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作为主要参加人先后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0余项,其中副主持5项,主笔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中文核心4篇,副主编著作一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1
一、山野菜的特点1
二、山野菜资源开发及利用种类3
三、山野菜人工繁殖、栽培现状及进展3
四、山野菜开发的基本策略5
第二章山野菜的栽培设施7
一、日光温室7
(一)日光温室的结构及参数8
(二)日光温室类型10
(三)日光温室的配套设施和设备12
二、塑料大棚18
(一)结构和种类18
(二)性能19
三、塑料中棚20
(一)结构和种类20
(二)性能20
四、塑料小棚20
(一)结构和种类21
(二)性能22
(三)应用22
第三章山野菜栽培技术24
一、大叶芹24
(一)概述24
(二)栽培关键技术26
(三)采收30
(四)病虫害防治31
二、鸭儿芹35
(一)概述35
(二)栽培关键技术37
(三)采收40
(四)病虫害防治40
三、荠菜41
(一)概述41
(二)栽培关键技术43
(三)采收49
(四)病虫害防治49
四、苋菜50
(一)概述50
(二)栽培关键技术52
(三)采收56
(四)病虫害防治57
五、轮叶党参62
(一)概述62
(二)栽培关键技术65
(三)采收70
(四)病虫害防治70
六、紫苏71
(一)概述71
(二)栽培关键技术72
(三)采收77
(四)病虫害防治78
七、东风菜80
(一)概述80
(二)栽培关键技术81
(三)采收84
(四)病虫害防治85
八、短梗五加86
(一)概述86
(二)栽培关键技术88
(三)采收95
(四)病虫害防治95
九、黄花菜99
(一)概述99
(二)栽培关键技术100
(三)采收103
(四)病虫害防治104
十、蕨菜105
(一)概述105
(二)栽培关键技术106
(三)采收112
(四)病虫害防治113
十一、马齿苋113
(一)概述113
(二)栽培关键技术115
(三)采收120
(四)病虫害防治120
十二、刺嫩芽122
(一)概述122
(二)栽培关键技术124
(三)采收132
(四)病虫害防治133
十三、柳蒿137
(一)概述137
(二)栽培关键技术140
(三)采收147
(四)病虫害防治147
十四、蒲公英151
(一)概述151
(二)栽培关键技术154
(三)采收158
(四)病虫害防治159
十五、刺五加163
(一)概述163
(二 )栽培关键技术165
(三)采收171
(四)病虫害防治171
十六、薄荷175
(一)概述175
(二)栽培关键技术178
(三)病虫害防治182
第四章山野菜保鲜贮藏186
一、山野菜保鲜贮藏基础知识186
(一)山野菜保鲜贮藏原理186
(二)采收前后影响因素与控制187
二、山野菜贮藏保鲜方法191
(一)常温保鲜贮藏191
(二)低温保鲜贮藏193
(三)盐渍保鲜贮藏210
参考文献214

前言/序言


《山林间的绿色财富:特色采集与生态种植指南》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无数珍贵的自然馈赠,其中,山野菜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以及在自然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姿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与健康之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材的来源、品质以及健康价值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的野生采集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平衡的挑战。《山林间的绿色财富:特色采集与生态种植指南》一书,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为广大热爱山野美味、关注健康生活、并希望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指导性著作。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几种山野菜的名称,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如何更有效地、更可持续地获取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以及如何将其独特的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与健康生活方式”这一核心命题。我们将从山野菜的“源头”——自然采集的智慧与禁忌,深入到“培育”——特色种植的科学与艺术,再到“转化”——价值实现的多元途径,层层递进,为您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山野绿色财富蓝图。 第一篇:寻迹山林,解锁自然野趣——特色山野菜的识别、采集与初步处理 这一篇将带您走进真正的山林,学习如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精准地识别出那些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潜力的山野菜。我们不会止步于简单的图文对照,而是深入剖析不同山野菜的生长习性、最佳采集季节、以及与特定生境的关联性。您将了解到,为何某种野菜只生长在特定的海拔、土壤类型或光照条件下,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信号来预测它们的踪迹。 植物的语言: 我们将详细介绍几十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山野菜,包括但不限于: 菌菇类: 例如,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等,不仅是美味的食材,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我们将探讨它们的共生关系,以及如何识别有毒与无毒的菌类,避免采摘风险。 叶类蔬菜: 如蕨菜(包括紫萁、蕨根)、蒲公英、荠菜、马齿苋、苦菜、车前草等,它们在春夏秋季竞相生长,各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优势。我们将讲解不同季节的采摘重点,以及如何区分形态相似的植物。 根茎类: 如菊苣根、薇菜根、白茅根等,它们往往蕴藏着更深厚的能量,常用于药膳或加工。我们会指导您如何在不伤害植物本体的情况下,有效地采集根茎。 其他: 还有一些独特的野菜,如金银花藤、桑叶、刺梨等,它们不仅仅是野菜,更是重要的药材或果实。 采集的艺术与伦理: 野外采集不仅仅是“摘”和“挖”,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本书将强调: 可持续采集原则: 如何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避免过度采集导致物种灭绝。我们将分享“留种不摘根”、“分批采集”等实用技巧。 安全采集指南: 如何辨别有毒植物,避免误食;如何应对野外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蛇虫叮咬、迷路等。 采集工具与方法: 推荐适用的采集工具,并演示正确的采集手法,以保证采集效率并减少对植物的伤害。 从山野到餐桌: 采集到的新鲜山野菜,如何进行初步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风味和营养?我们将详细介绍: 清洗与去污: 针对不同质地的野菜,提供有效的清洗方法,去除泥土、杂质和可能存在的寄生虫。 预处理技术: 如焯水、浸泡、晾晒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是影响野菜口感和保存的关键。例如,如何正确处理蕨菜中的草酸,使其更加安全美味。 初步保鲜: 讲解在采集后,如何对野菜进行短期保鲜,以备后续加工或食用。 第二篇:绿色梦想,田间耕耘——特色山野菜的生态种植与技术要点 野生资源的有限性,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的山野植物,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可持续的生产”。本书的第二篇,将重点关注特色山野菜的生态种植技术。我们不是在推广大规模的化学种植,而是倡导一种顺应自然、尊重生态、注重品质的种植理念。 选址与土壤: 不同的山野菜对生长环境有不同的偏好。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所选野菜的习性,选择最适宜的种植地点,并对其土壤进行改良,以提供最佳的生长介质。 土壤准备: 包括土壤的翻耕、施肥(有机肥为主)、pH值的调整等。 环境适应性分析: 针对不同品种,分析其对光照、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繁殖与育苗: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是成功种植的关键。 种子繁殖: 针对以种子繁殖的野菜,介绍种子的采集、贮藏、催芽以及播种技术。 无性繁殖: 对于通过分株、扦插、压条等方式繁殖的野菜,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育苗管理: 讲解如何建立健康的育苗棚,以及如何对幼苗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其成活率。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定植与间苗: 合理的定植密度,以及在生长过程中及时间苗,是保证植株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 水分与养分管理: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浇水灌溉,并科学施用有机肥,为野菜提供充足的营养。 生态病虫害防治: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以及利用天敌、物理防治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产出真正健康的绿色食品。我们将详细介绍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特色品种的种植难点与突破: 针对一些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的特色野菜,本书将深入探讨其种植的难点,并提供相应的技术突破方案,例如: 高海拔野菜的驯化种植。 喜阴或喜湿环境野菜的模拟种植。 特定伴生关系的野菜的共生种植。 第三篇:价值升华,绿色生金——山野菜的深加工、市场推广与产业发展 仅仅种植出优质的山野菜是不够的,如何将这些“绿色财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本书最终要探讨的重点。这一篇将为您揭示山野菜的多样化价值实现途径。 深加工与产品开发: 初加工与保鲜: 除了前面提到的基础处理,还将介绍更长期的保鲜技术,如冷冻、干燥、腌渍、盐渍等,以及不同加工方法对风味和营养的影响。 精深加工: 探索将山野菜开发成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能性,例如: 提取物与功能性食品: 如山野菜提取物、山野菜茶、山野菜保健品等,利用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加工食品: 如山野菜罐头、速冻山野菜、山野菜酱料、山野菜面条、山野菜饼干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调味品与香料: 如山野菜干粉、山野菜精油等。 药膳开发: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开发具有食疗功效的山野菜药膳产品。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市场调研与定位: 分析不同市场对山野菜产品的需求,明确产品定位(例如,高端礼品、日常消费品、出口产品等)。 品牌故事与文化传播: 挖掘山野菜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述其与自然、与人间的渊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故事。 多元化销售渠道: 线上(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营销)、线下(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企业、旅游景点)、合作社模式等,多渠道拓展销售。 质量认证与溯源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相关的认证(如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并建立产品溯源机制,增强消费者信任。 产业化发展与合作模式: 合作社与联合体: 鼓励生产者联合起来,形成合作社或产业联合体,提高议价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共享技术和市场信息。 农旅融合: 将山野菜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采摘体验、农事活动、观光餐饮等项目,打造全产业链。 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 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及如何争取相关的金融支持。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 强调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山林间的绿色财富:特色采集与生态种植指南》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读物。它将引导您从一个对山野菜的初步认知,走向一个深刻的理解,再到一个全面掌握其采集、种植、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您对这片土地上丰富自然资源的珍视,鼓励您投身于绿色产业的实践,共同发掘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绿色财富”,享受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普通的园艺指南,它传递了一种关于食物和土地的哲学。在如今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这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可靠的途径,让我们能够真正了解食物的来源,并享受到纯天然的馈赠。它对野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强调,也让我深受触动。书中反复提及“取之有度,种之有方”,这不仅仅是栽培技术,更是一种生态责任感的体现。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种植技巧,更是在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阅读完毕后,我感觉自己对院子里那片原本荒芜的土地,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敬畏感和期待感。这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是完整而有温度的,它激发了我对食物本真味道的追寻,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知识的建立,到不同季节的轮作规划,再到最后的采收与加工,步骤层层递进,衔接自然。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不同难度技术时的平衡感。对于像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那些入门级的栽培技巧足以让我收获满满,而对于那些想尝试规模化或者稀有品种种植的读者,书中也提供了深入的进阶指南,比如关于无土栽培或者特定环境控制系统的介绍。这种“丰俭由人”的内容设置,大大增加了这本书的适用人群和生命周期。翻阅时,我注意到很多插图的标注都非常专业,但配上的文字解释却又十分通俗易懂,保证了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严谨的农业科学和我们这些渴望亲手耕耘的普通人之间。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想看看那些野外才能寻觅到的“美味”是如何被驯化到自家小菜园里的。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用一种近乎“探险日志”的笔调,引领我走进了这些野菜的隐秘世界。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种”,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种”。比如,为什么某些山野菜需要经历一段低温期才能更好地发芽?这种对植物生命周期的尊重和模仿自然环境的做法,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尤其精彩,通过几个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实际种植案例,展示了技术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这种多维度的视角避免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自然规律的入门教材,拓宽了我对植物生长的理解边界。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务实,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和接地气。作者似乎深谙普通种植者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各种“坑”,所以在讲解每一个步骤时,都会预先设想读者的疑问并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在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的病虫害这一章,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化学药剂,而是花了大篇幅介绍了一些传统且环保的防治方法,比如利用特定植物的伴生关系来驱赶害虫,这种注重可持续性和自然平衡的理念,我很欣赏。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写法,使得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显得立即可用,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我翻阅了很多类似的栽培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一样,把复杂的过程分解得如此细致,甚至连播种时深浅的毫米之差都有提及,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意思,那种手绘风格的插图,让人感觉一下子就回到了田园时光,仿佛能闻到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我本来对这类技术书籍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内容会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版式和排版却出乎我的意料。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的彩色图片和清晰的图示穿插其中,即便是初次接触野菜栽培的门外汉,也能很快抓住重点。特别是关于不同季节光照和土壤酸碱度的调整,书中用了非常直观的图表来展示,而不是冗长复杂的化学术语。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品种时的那种细致入微,比如对某种稀有野菜的生长习性描述,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耳边传授心法。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实践书中的所有技术,但光是阅读这些详实的资料,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种植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本让人心生向往的乡村生活画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