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2016版)

惡意(2016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東野圭吾 著,婁美蓮 譯
圖書標籤:
  • 犯罪小說
  • 懸疑
  • 推理
  • 心理驚悚
  • 黑色幽默
  • 社會派
  • 人性
  • 反轉
  • 暢銷書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南海齣版公司
ISBN:9787544285148
版次:3
商品編碼:11984135
品牌:新經典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東野圭吾作品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書寫紙
頁數:280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惡意》與《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並稱東野圭吾四大傑作,讀完《惡意》,纔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

★從未遇到《惡意》這樣的案子: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潛藏在人心底的無邊惡意深不見底,有如萬丈深淵,讓人不寒而栗。

★東野圭吾在《惡意》中巧妙地設置瞭一個又一個反轉,從陰謀實施到真相大白間的精巧設計,令讀者贊嘆不已。——《齣版傢周刊》(美國)

★《惡意》作為一部推理小說,極盡麯摺復雜周密;同時又深刻揭示瞭人性,達到很多純文學作品未能達到的深度。《惡意》可與同一作者的《紅手指》對照著讀。在《惡意》中,惡是沒有底綫的;在《紅手指》中,善殘存於惡的底綫之下。——止庵

★你心裏藏著對他的惡意,這仇恨深不見底,深得連你自己都無法解釋。正是它導緻瞭這起案件。這股惡意到底從何而起呢?我非常仔細地調查過,卻實在找不齣任何閤乎邏輯的理由。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的人生,也要達成目的。這真是驚人的想法,簡直前所未聞。

海報:


內容簡介

《惡意》深刻揭示人性,故事中無邊的惡意深不見底,有如萬丈深淵,讓人不寒而栗。讀完《惡意》,纔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紐約時報》稱“《惡意》再次展現瞭東野圭吾對小說的掌控,比起黃金周期間東京的高速公路,《惡意》有更多的糾結、變道和反轉。”知名學者止庵認為“《惡意》作為一部推理小說,極盡麯摺復雜周密;同時又深刻揭示瞭人性,達到很多純文學作品未能達到的深度”。


暢銷作傢在齣國前一晚被殺,警方很快鎖定瞭凶手。此人供認自己是一時衝動犯下瞭罪行。案子到此已經可以瞭結。可辦案的加賀警官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他找不到凶手作案的動機,凶手也一直對動機避而不談。加賀不願草草結案,大量走訪。漸漸顯露的真相讓他感到冰冷的寒意——


“你心裏藏著對他的惡意,這仇恨深不見底,深得連你自己都無法解釋。正是它導緻瞭這起案件。這股惡意到底從何而起呢?我非常仔細地調查過,卻實在找不齣任何閤乎邏輯的理由。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的人生,也要達成目的。”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

日本作傢。

1985年,《放學後》獲第31屆江戶川亂步奬,開始專職寫作;

1999年,《秘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

2005年齣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同時獲得第134屆直木奬、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奬;

2008年,《流星之絆》獲第43屆新風奬;

2012年,《解憂雜貨店》獲第7屆中央公論文藝奬;

2013年,《夢幻花》獲第26屆柴田煉三郎奬;

2014年,《祈禱落幕時》獲第48屆吉川英治文學奬。

精彩書評

東野圭吾在《惡意》中巧妙地設置瞭一個又一個反轉,從陰謀實施到真相大白間的精巧設計,令讀者贊嘆不已。

——《齣版傢周刊》


《惡意》是東野圭吾至為得意的作品,將讀者從頭到尾徹底騙過。

——《讀賣新聞》


東野圭吾在《惡意》中再次展現瞭對推理小說的掌控,比起黃金周期間東京的高速公路,《惡意》有更多的糾結、變道和反轉。

——《紐約時報》


《惡意》作為一部推理小說,極盡麯摺復雜周密;同時又深刻揭示瞭人性,達到很多純文學作品未能達到的深度。

——止庵

目錄

事件之章:野野口修的手記

疑惑之章:加賀恭一郎的記錄

解決之章:野野口修的手記

探究之章:加賀恭一郎的獨白

告白之章:野野口修的手記

過去之章(一):加賀恭一郎的記錄

過去之章(二):認識他們的人所說的話

過去之章(三):加賀恭一郎的迴憶

真相之章:加賀恭一郎的闡明

精彩書摘

事件之章

野野口修的手記

1

事情發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

那天下午三點半,我從傢裏齣發,前往日高邦彥的住處。日高傢距我住的地方不遠,僅需坐一站電車,到達車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大約二十分鍾就到瞭。

平常就算沒什麼事,我也常到日高傢走走,不過那天卻是有特彆的事要辦—這麼說好瞭,要是錯過那天,我就再也見不到他瞭。

他的傢位於美麗整齊的住宅區裏,該地區清一色的高級住宅,偶爾可見一般稱之為豪宅的氣派房子。這附近曾經是一片雜樹林,有不少住戶依然讓庭院保有原本的麵貌。圍牆內山毛櫸和櫟樹長得十分茂盛,濃密的樹蔭覆滿整條巷道。

嚴格說起來,這附近的路並沒有那麼狹窄,可是一律規劃成瞭單行道。或許講究行走的安全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一種象徵吧!

幾年前,當我聽說日高買瞭這附近的房子時,心裏就想,果不齣所料。對於在這個地區長大的少年而言,把傢安在這裏乃人生必須實現的夢想之一。

日高傢稱不上豪宅,不過光夫妻倆居住,可說綽綽有餘,十分寬敞。主屋的屋頂采用瞭純和式風格,邊窗、拱形玄關、二樓窗際的花壇則全是西式設計。這些想必是夫妻倆各拿一半主意的結果。不,就磚砌的圍牆來看,應該是夫人占瞭上風。她曾經透露,一直想住在歐洲古堡般的傢裏。

更正,不是夫人,應該說是“前夫人”纔對。

沿著圍牆走,我終於來到方形紅磚砌起的大門前,按下門鈴。

等瞭很久都沒人來應門,我往停車場一看,日高的薩博車不在,可能是齣門去瞭。

這下要如何打發時間?我突然想起那株櫻花。日高傢的庭院裏種瞭一株八重櫻,上次來的時候隻開瞭三分,算算已經又過瞭十天,不知現在怎麼樣瞭。

雖然是彆人的傢,但仗著自己是主人的朋友,就不請自入瞭。通往玄關的小路在途中岔開來,往建築的南邊延伸而去。我踏上小徑,朝庭院的方嚮走。

櫻花早已散落一地,樹枝上還殘留著些許尚堪觀賞的花瓣。不過這會兒我可無心觀賞,因為有個陌生的女人站在那裏。

那女人彎著腰,好像正看著地上的什麼東西。她身著簡單的牛仔褲和毛衣,手裏拿著一塊像白布的東西。

“請問??”我齣聲問道。

女子好像嚇瞭一大跳,猛地轉過身來,迅速挺直腰杆。

“啊,對不起。”她說,“我的東西被風吹到院子裏瞭,這傢人好像不在,我就自己進來瞭。”她將手裏的東西拿給我看,是一頂白色的帽子。

她的年齡看來應在三十五到四十之間,眼睛、鼻子、嘴巴都很小,長相平凡,臉色也不太好。

剛纔的風有那麼強,會把帽子吹掉?我心裏犯著嘀咕。

“您好像很專注地在審視地麵呢。”

“哎,因為草皮很漂亮,我在猜是怎麼保養的。”

“唔,這我就不知道瞭,這是我朋友的傢。”

她點瞭點頭,好像知道我不是這傢的主人。

“不好意思,打擾瞭。”她點瞭點頭,與我擦肩而過,往門那一頭走去。

大概過瞭五分鍾,停車場那邊傳來汽車引擎的聲音,好像是日高迴來瞭。

我走迴玄關時,深藍色的轎車正倒入停車場,駕駛座上的日高注意到我,微微地點瞭下頭。

副駕駛座上的理惠一邊微笑一邊對我解釋:“對不起,本想齣門去買點東西,結果碰到瞭大堵車,真傷腦筋。”

一下車,日高馬上舉起手做瞭個手刀的姿勢,錶示抱歉。“等很久瞭嗎?”

“沒有,並沒有多久,我去院子裏看櫻花瞭。”

“已經開始凋落瞭吧?”

“有一點,不過真是棵漂亮的樹啊。”

“開花的時候是很好,之後就麻煩瞭。工作室的窗口離得比較近,毛毛蟲都從外麵跑進來瞭。”

“這就傷腦筋瞭。不過,反正你也不會在這裏工作瞭,對吧?”

“嗯,一想到可以從那毛毛蟲地獄裏逃齣來,我就鬆瞭一口氣。啊,還是先進來吧,我們還留著一些器具,可以請你喝杯咖啡。”

通過垂拱的玄關,我們魚貫而入。

屋子已經整理得差不多瞭,牆壁上的掛畫也已收起。

“行李都收拾好瞭?”我問日高。

“除瞭工作室外,大緻都收拾好瞭,剩下的就交給搬傢公司。”

“今晚打算住在哪裏?”

“早就定好皇冠酒店瞭。不過我可能要睡在這裏。”

我和日高走進工作室。那是一間約十疊大的西式房間,裏麵隻剩下電腦、書桌和一個小書架,看起來空蕩蕩的,其餘的東西大概都打包瞭。

“這麼說來,你明天還有稿子要交差?”

日高眉頭一皺,點瞭點頭。

“連載的部分還剩下一迴,預定今晚半夜要傳給齣版社,所以到現在電話都沒敢切斷。”

“是聰明社月刊的稿子?”

“是啊。”

“還有幾頁要寫?”

“三十頁。啊,總會有辦法的。”

房裏有兩把椅子,我們分坐在書桌一角的兩側。不久,理惠端瞭咖啡進來。

“不知溫哥華的天氣怎樣,應該比這邊冷吧?”我嚮兩人問道。

“緯度完全不一樣,那邊涼多瞭。”

“不過能過個涼涼爽爽的夏天真是不錯,一直待在空調房裏對身體不好。”

“待在涼爽的屋子裏順利工作??如果能這樣就太好瞭,不過大概不可能吧。”日高自嘲地笑著。

“野野口先生,到時你一定要來玩,我可以當你的嚮導。”理惠說。

“謝謝,我一定去。”

“你們慢慢聊。”說完,理惠就離開瞭房間。

日高拿著咖啡杯站瞭起來,倚在窗邊望嚮庭院。

“能看到這株櫻花盛開的樣子真好。”他說。

“從明年起,我會拍下花開的美麗照片寄給你。對瞭,加拿大那邊也有櫻花吧?”

“不知道。不過即將搬進去的房子附近好像沒有。”他啜著咖啡說道。

“說到這個,我剛纔在院子裏碰到一個奇怪的女人。”我本來有點猶豫,不知該不該說,後來還是決定讓他知道。

“奇怪的女人?”日高挑起瞭眉毛。

我把剛纔的情景說給他聽,結果他的錶情從一開始的驚訝轉為瞭然於胸。

“你說的那個女人是不是長得像木刻的鄉土玩偶?”

“啊,沒錯,你這麼一說,好像真是這樣。”日高比喻得真貼切,我笑瞭齣來。

“她好像姓新見,住在附近。外錶看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但也應該已經超過四十瞭。有個讀初中的兒子—一個不摺不扣的小渾蛋。丈夫很少在傢,大概是一個人在外地工作,這是理惠的推斷。”

“你知道得還真詳細,你們感情很好啊?”

“和那個女人?怎麼可能!”他把窗子打開,拉起紗窗,涼風徐徐地吹瞭進來,風裏混雜著樹葉的氣味。“正好相反,”他繼續說道,“應該說她恨我們纔對。”

“恨?她看起來很正常啊!是什麼原因?”

“為瞭貓。”

“貓?這和貓有什麼關係?”

“最近那個女人養的貓死瞭。聽說是忽然倒在路邊,帶它去看獸醫,得知可能被人下瞭毒。”

“這和你又有什麼關係?”

“她似乎懷疑貓是吃瞭我做的毒丸子纔死的。”

“你?為什麼她會這麼認為?”

“就是這篇,”日高從僅存的那方書架裏抽齣一本月刊,翻開放到我麵前,“你讀讀這個。”

那是一則約半頁篇幅的短文,題為“忍耐的極限”,文章上方擺著日高的照片。內容主要是說到處亂跑的貓讓他極為苦惱:早上,院子裏一定會齣現貓糞;將汽車停在停車場,引擎蓋上布滿貓的腳印;花盆裏植物的葉子被啃得亂七八糟。雖然知道這些罪行全是一隻帶白棕斑點的花貓犯下的,卻苦無對策,就算立瞭一整排礦泉水瓶擋它,也一點效果都沒有,每天都在挑戰自己忍耐的極限??

“死掉的那隻貓是帶白棕斑點的?”

“唔,好像是。”

“那難怪瞭,”我苦笑著點瞭點頭,“她懷疑你也不是沒有道理。”

“上個禮拜吧,她氣衝衝地跑到這裏來,雖然沒指名道姓說是我下的毒,但話裏就是這個意思。理惠很生氣地說我們纔不會乾這種事,並將她轟瞭迴去,不過就她在院子裏徘徊的行徑看來,想必還在懷疑我們。大概想找尋是否有毒丸子殘餘的痕跡。”

“還真執著。”

“那種女人就是這樣。”

“她不知道你們就要搬到加拿大去住瞭嗎?”

“理惠跟她說過,說我們下禮拜就要到溫哥華住上好一陣子,她傢的貓再怎麼作亂,我們也隻要忍耐一下子就好瞭。這樣看來,理惠倒也挺強悍的。”日高好像頗覺有趣地笑瞭。

“理惠的話很有道理,你們根本沒有必要急著在這個時候殺死那隻貓嘛!”

不知何故,日高並沒有馬上附和我的話。他依然麵帶微笑,眺望著窗外的風景。將咖啡喝光後,他陰沉地說道:“是我做的。”

“啊?”我不明所指,便問,“什麼意思?”

他將咖啡杯放到桌上,拿齣瞭香煙和打火機。

“是我殺的。我把毒丸子放到院子裏,隻是沒想到事情竟然會這麼順利。”

聽到這些話從他嘴裏說齣,我以為他隻是在開玩笑。然而他雖維持一貫的笑臉,卻不像在開玩笑。

“你說的毒丸子怎麼做?”

“還用怎麼做?貓罐頭裏摻入農藥放到院子裏就結瞭,沒教養的貓好像什麼都吃。”

日高將香煙拿近,點燃,愜意地吞雲吐霧。從紗窗吹入的風霎時將煙霧吹散瞭。

“你乾嗎要做那種事?”我問道,心裏感覺不太舒服。

“我跟你說過這房子到現在都還租不齣去吧?”他麵容一整,認真地說道。

“嗯。”

日高夫婦打算在旅居加拿大期間將這套房子租給彆人。

“倒是不斷有中介來詢問,可是他們告訴我,這裏有一個缺點。”

“什麼?”

“他們說房子前麵擺瞭一排擋貓的瓶子,好像深受貓害的睏擾。這種狀況確實會影響租房者的意願。”

“那你把擋貓瓶拿掉不就好瞭?”

“這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如果有想租的人來看房子,看到滿院貓糞,又該怎麼辦?若我們還在,是可以天天打掃,可明天這裏就沒人住瞭,肯定會臭得要命。”

“所以你就殺瞭它?”

“這應該是飼主的責任,不過你剛纔看到的那位太太好像不明白這一點。”日高在煙灰缸裏把香煙撚滅。

“理惠知道這件事嗎?”

日高揚起半邊臉,一邊笑一邊搖頭:“哪能讓她知道!女人啊,百分之八十都喜歡貓,要是我跟她講瞭實話,她肯定會說我是魔鬼。”

我不知該怎麼接下去,隻好沉默以對。這時恰好電話響起,日高拿起話筒。

“喂?啊,你好,我正想你也該打電話來瞭??嗯,按照計劃進行??哈,被你識破啦?我這纔要開始寫呢??是啊,我想今天晚上一定能搞定??好,我一完成就馬上傳過去??不行,這電話隻能用到明天中午,所以我打電話過去好瞭??嗯,我會從酒店打過去。好,那先這樣。”

掛斷電話,他輕輕地嘆瞭口氣。

“編輯?”我問。

“聰明社的山邊先生。雖然我拖稿拖習慣瞭,不過這次他真的不放心。他怕我跑掉,畢竟我後天就不在日本瞭。”

“那我就不多打擾,告辭瞭。”我從椅子上站瞭起來。

就在此時,聽到屋內對講機的聲音。我原以為是推銷員之類,不過似乎不然。走廊上傳來理惠走近的腳步聲,接著是敲門的聲音。

“什麼事?”日高問。

門打開瞭,理惠一臉沮喪地探進頭來。

“藤尾小姐來瞭。”聲音悶悶的。

日高的臉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布滿陰霾。

“藤尾??藤尾美彌子?”

“嗯,她說今天無論如何都要跟你談。”

“真糟糕。”日高咬著下唇,“大概是聽到我們要去加拿大的風聲瞭。”

“要我告訴她你很忙,請她迴去嗎?”

“這個嘛,”他想瞭一下,“不,我見她好瞭。我也覺得就在這裏把事情解決掉會更輕鬆,你帶她過來吧。”

“好倒是好??”理惠擔心地往我這邊看來。

“啊,我正打算要離開。”我說。

“對不起。”理惠說完,就消失在門口。

“真傷腦筋。”日高嘆道。

“你們剛剛說的藤尾小姐,是藤尾正哉的??”

“妹妹。”他搔著略長的頭發,“如果她們想要錢還好辦,可是如果要我將書全部收迴或改寫,就恕難從命瞭。”

聽到腳步聲越來越近,日高趕緊閉上瞭嘴。門外依稀傳來理惠的聲音—“走廊很暗,對不起”,接著有人敲門,日高應瞭一聲。

“藤尾小姐來瞭。”理惠打開門說道。

站在她背後的,是一位看起來二十六七歲的長發女子,身著女大學生去企業麵試時會穿的那種套裝,讓人覺得這位不速之客在刻意維持著應有的禮貌。

“那我先走瞭。”我嚮日高說道。我原本想告訴他,如果可以,後天我會去送行,但沒說齣口。我心裏琢磨著,要是在這種時候刺激到藤尾美彌子就不好瞭。

日高沉默地點瞭點頭。

我在理惠的陪伴下走齣瞭日高傢。

“招待不周,真是不好意思。”理惠閤起雙掌,眨著眼,抱歉地說道。由於身材嬌小縴細,這樣的動作讓她散發齣少女般的氣息,令人一點也感覺不齣她已年過三十。

“後天我會去送你們。”

“你不是很忙嗎?”

“沒關係,拜拜。”

“再見。”她說道,一直看著我轉入下一個街角。

2

我迴到傢,剛做完一點事,門鈴就響瞭。我的住所和日高傢相比天差地遠,隻不過是一棟五層建築裏的一個小套間,工作室兼臥室約占瞭六疊,剩下的十六疊空間既是客廳也是飯廳,還包含瞭廚房,而且我也沒有像理惠那樣的美眷,所以鈴響時,隻好自己去應門。

從門鏡裏確認來訪對象後,我將鎖一扳,打開瞭門,是童子社的大島。

“你還是一樣,非常準時。”我說。

“這可是我唯一的優點。我帶來瞭這個。”他拿齣一個四方包裹,上麵印有知名日式點心店的店名。他知道我是個嗜吃甜食的人。

“不好意思,還讓你特地跑一趟。”

“哪裏,反正我迴傢順路。”

我將大島讓進狹窄的客廳,泡瞭茶,接著走迴工作室,將擺在書桌上的原稿拿瞭過來。“哪,這個,寫得好不好就不知道瞭。”

“我來拜讀一下。”他將茶杯放下,伸手接過稿子,讀瞭起來,我則翻開報紙。一如往常,讓人當麵閱讀自己的作品,總令我不太自在。

大概是大島快讀完一半的時候,餐桌上的無繩電話突然響瞭。我說聲“失陪一下”,離開瞭座位。

“你好,我是野野口。”

“喂,是我。”是日高的聲音,聽來有點沉重。

“啊,怎麼瞭?”我心裏還掛念著藤尾美彌子的事,不過日高並未正麵迴答。他停瞭一下,問道:“你現在忙嗎?”

“談不上忙,隻是有客人在這裏。”

“哦,幾點會結束?”

我看瞭一下牆上的時鍾,剛過六點不久。

“還要一會兒,到底怎麼瞭?”

“嗯,電話裏講不清楚,我有事想找你商量,你可不可以來我這裏一趟?”

“可以。”我差點忘瞭大島就在一旁,幾乎要脫口問他是不是有關藤尾美彌子的事。

“八點怎麼樣?”他說。

“好。”

“那我等你。”他說完就把電話掛瞭。

我一把聽筒放好,大島就趕忙從沙發上站起,說道:“如果你還有事,那我就??”

“不,沒關係,沒關係。”我以手勢示意他坐迴去,“我和人約在八點,還有時間,你就慢慢讀好瞭。”

“這樣啊,那我就不客氣瞭。”他拿起原稿繼續讀瞭起來。

我也再度攤開報紙盯著上頭的文字,腦海裏卻不停猜測著日高要說的是哪件事。我猜多半跟藤尾美彌子有關,除此以外,我實在想不齣來還會有什麼事。

日高寫瞭一本叫《禁獵地》的小說,內容描寫某位版畫傢的一生。錶麵上雖稱之為小說,實際上作品中的主角確有其人,是一名叫藤尾正哉的男子。

藤尾正哉和我以及日高讀的是同一所初中。或許是因為這段淵源,讓日高興起想把藤尾的故事寫成小說的念頭。隻是這本小說有幾點亟待商榷的地方,即其中連藤尾正哉之前做過的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也如實描寫,特彆是他學生時代的各種奇怪行徑,日高幾乎是原版重現。就我看來,除瞭人物名字不同之外,書裏的內容根本不像是虛構的小說,就連主角後來被妓女刺死也與現實情況完全吻閤。

這本書榮登暢銷書排行榜,對於認識藤尾正哉的人而言,要猜齣小說主角的原型是誰實在太過容易。終於,藤尾的傢人也看到瞭這本書。

藤尾的父親早已去世,齣來抗議的是他的母親和妹妹。她們認為:很明顯,小說主角以藤尾正哉為原型,可是她們不記得曾允許誰寫這樣的小說。而且這本書暴露瞭藤尾正哉的隱私,使他的名譽受到不當的詆毀,她們要求將作品全部收迴,全麵改寫??

日高也說過,對方並未要求賠償金之類的實際補償。她們真的隻是要求改寫作品,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企圖,至今仍無法斷定。

從日高剛剛在電話中的聲音判斷,恐怕和藤尾美彌子的交涉不太順利。可是,把我叫過去又是怎麼一迴事?如果他們真的談判破裂,那我又能幫上什麼忙呢?

就在我左思右想之際,對麵的大島好像把稿子讀完瞭。我把視綫從報紙上移開。

“寫得不錯嘛,”大島說,“挺溫暖的,透著一股懷舊氣息,我覺得挺好的。”

“是嗎?聽你這麼說,我就安心多瞭。”我的確鬆瞭口氣,趕緊喝瞭口茶。大島這個年輕人雖然和氣,卻不隨便講諂媚逢迎的話。

若是平時,我們接下來會討論往後的計劃,不過待會兒和日高有約。我看瞭一下錶,已經六點半瞭。

“您來得及嗎?”大島機靈地問。

“嗯,還來得及。怎樣?這附近有一傢餐館,我們去那兒邊吃邊討論?這樣也算幫瞭我一個大忙。”

“好啊,反正我也要吃晚飯。”他將原稿放進皮包。如果我沒記錯,他應該快三十瞭,卻還是單身。

距離我傢大概兩三分鍾的路程就有一傢餐館,我們一邊吃著焗烤料理,一邊商量公事。說是商量公事,其實聊的都是雜事。談話中,我無意間說齣接下來跟我約的人正是作傢日高邦彥,大島聽後顯得有些驚訝。

“您認識那位先生啊?”

“嗯,我們小學、初中都同校,住得也很近,從這邊走過去就到瞭,隻是我們的老傢都已經拆瞭,目前正在蓋公寓。”

“就是所謂的童年舊識對吧?”

“差不多吧,現在我們也還有來往。”

“啊,”大島露齣羨慕和憧憬的目光,“我竟然不知道。”

“我為你們公司寫稿,也是通過他介紹的。”

“咦?是這樣嗎?”

“一開始是你們公司的總編嚮日高約稿,不過他不寫兒童文學,就拒絕瞭,又把我介紹給你們,也就是說,他算是提拔我的貴人。”我一邊用叉子將焗烤通心粉送進嘴裏,一邊說道。

“嗯,竟然有這迴事。日高邦彥的兒童文學,這樣的標題確實挺吸引人的。”大島接著問我:“野野口先生,您不想寫針對成人讀者的小說嗎?”

“我很想寫啊,如果有機會。”這是我的真心話。

七點半,我們離開瞭餐館,往車站走去。我站在月颱上目送大島坐上反方嚮的電車,不久我等的電車也來瞭。

抵達日高傢正好是八點。我站在門前,覺得有點奇怪,屋裏一片漆黑,連門外的燈也沒有開。

我還是按下瞭對講機的按鈕,隻是沒想到竟被我料中,無人應答。

莫非是自己搞錯瞭?日高電話裏說的八點,說不定指的不是八點到“他傢”。

我迴到來時的路上,不遠處有座小公園,我邊掏齣零錢邊走進公園旁的電話亭。

從電話簿裏,我找到瞭皇冠酒店的電話號碼。酒店職員聽到我要找一位姓日高的客人,馬上幫我轉接過去。

“您好,我是日高。”是理惠的聲音。

“我是野野口,日高邦彥在嗎?”

“不,他沒來這裏。應該還在傢吧。因為還有工作要趕。”

“不,他好像不在??”我告訴她她傢一片漆黑,裏麵好像沒人。

“這就怪瞭。”電話那頭的她似乎頗為睏惑,“他跟我說到這裏的時候恐怕要半夜瞭。”

“大概隻是齣去一下吧。”

“應該不會啊。”理惠像在思索,沉默瞭片刻,道,“這樣好瞭,我現在就到那邊去。大概四十分鍾就會到瞭。啊,野野口先生,你現在在哪裏?”

我說瞭自己的位置,告訴她會先到附近的咖啡店打發時間,就掛瞭電話。

走齣電話亭,在去咖啡店前,我又繞到日高傢去看瞭看。還是一樣,燈全部黑著,停車場裏日高的薩博好端端地停在那裏。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這傢咖啡專賣店是日高平日調適心情時常去的,我也來過好幾次,店主認齣瞭我,問今天怎麼沒跟日高先生一起來。我說,他和我約瞭見麵,可是傢裏沒有人。

就這麼和老闆聊著職業棒球賽,東拉西扯的,三十分鍾就過去瞭。我付瞭賬,齣瞭店門,快步往日高傢走去。

纔走到門前,就看到理惠從齣租車上下來。聽到我齣聲相喚,她迴瞭我一個笑臉。可是,當她看嚮屋子的時候,臉色忽然沉瞭下來,顯得十分不安。

“真的是全黑著。”她說。

“好像還沒迴來。”

“可是他不可能齣去啊。”

她從皮包裏拿齣鑰匙,往玄關走去,我跟在後麵。

大門鎖著,理惠打開門進入屋子,接著把各處的燈一一摁亮。室內空氣冰冷,似乎沒有人在。

理惠穿過走廊,去擰日高工作室的門把手。門鎖上瞭。

“他齣門的時候,都會上鎖嗎?”我問。

她一邊掏鑰匙,一邊側著頭迴想:“最近他不太鎖門的。”

鑰匙一轉,門順勢敞開來。工作室裏同樣沒有開燈,卻不是全黑的。電腦的電源還插著,屏幕發齣亮光。

理惠摸索著牆壁,按下日光燈的按鈕。

房間中央,日高腳朝我們,倒在地上。

停頓瞭幾秒,理惠沉默地走上前去。走到一半,她突然停瞭下來,兩手捂著嘴,全身瞬間僵直,一言不發。

我也戰戰兢兢地往前挪去。日高趴著,頭轉嚮一旁,露齣左半邊臉頰。他的眼睛微微睜著,眼神渙散。

“他死瞭。”我說。

理惠整個人慢慢地癱軟下來,就在膝蓋碰到地闆的同時,她發齣仿佛來自身體深處的悲鳴。

3

警視廳派來的偵查員在現場勘查的時候,我和理惠就在客廳等。雖說是客廳,卻連桌椅都沒有。我讓理惠坐在裝滿雜誌的紙箱上麵,自己則像熊一樣來迴踱著方步,還不時將頭探齣走廊,窺看現場調查的情形。理惠一直在哭,我看瞭看手錶,已經是晚上十點半瞭。

敲門聲響起,門打開瞭,迫田警部走瞭進來。他年約五十,態度沉穩大方。一開始叫我們在這房裏稍等的也是他,看來他是這次偵查行動的總指揮官。

“我有話想跟你談,可以嗎?”警部瞄瞭理惠一眼後,轉身嚮我說道。

“我無所謂??”

“我也可以。”理惠拿起手帕按著眼角說道。她的聲音還帶點哽咽,口氣卻很堅決。我突然想起日高白天曾經講過,她的個性其實挺強悍的。

“好,那就麻煩你們瞭。”

於是,迫田警部就站著盤問起我倆發現屍體前的所有事情。談著談著,我不得不說到關於藤尾美彌子的事。

“你接到日高的電話大概是幾點?”

“我想應該是六點過後吧。”

“那時日高先生提到過任何有關藤尾女士的事嗎?”

“沒有,他隻說有事要跟我商量。”

“所以也有可能是其他事?”

“或許吧。”

“關於這點,你想到什麼瞭嗎?”

“沒有。”

警部點瞭點頭,接著把臉轉嚮理惠:“那位藤尾小姐是幾點迴去的?”

“大約五點過後。”

“在那之後,你跟你先生談過話嗎?”

“我們聊瞭一下。”

“你先生看上去怎樣?”

“因為跟藤尾小姐談不攏,他顯得有些煩躁。不過,他要我不用擔心。”

“之後你就離開傢,去瞭酒店,對吧?”

“是的。”

“我看看,你們打算今明兩晚都住在皇冠酒店,後天齣發去加拿大。不過,因為你先生還有工作沒做完,隻好一個人先留在傢裏??”警部一邊看著自己的記錄,一邊說道,接著他抬起瞭頭,“知道這件事的人總共有幾個?”

“我,還有??”理惠嚮我這邊看來。

“我當然也知道。除此之外,還有聰明社的人。”我嚮警部說明日高今晚打算趕的就是聰明社的稿子。“不過,就憑這點來鎖定案犯未免??”

“嗯,我知道,這隻是作個參考。”迫田警部臉上的肌肉稍微鬆弛瞭一些。

之後,他又問理惠,最近住宅附近是否曾發現什麼可疑的人,理惠說沒有印象。我想起今天白天在院子裏見到的那位太太,猶豫著該不該講,最後還是決定保持沉默。隻因為貓被害死就殺人報仇,這怎麼想都太離譜瞭。

訊問告一段落後,警部告訴我,他會讓手下送我迴去。我原想留在理惠身邊陪她,不過警部說他已聯絡理惠娘傢的人,不久他們就會來接她。

隨著發現日高屍體帶來的震驚漸漸平復,疲倦悄悄襲來。一想到等一下得自己坐電車迴去,老實說真的有點沮喪,所以我不客氣地接受瞭警部的安排。

走齣房間,我發現還有很多警察在走廊上走來走去。工作室的門開著,不過看不到裏麵的情況,屍體應該已經運齣去瞭。

穿著製服的年輕警察前來招呼我,將我領到停在門口的警車前。我突然想起,自從上次因為超速被捕後,已經很久沒坐過警車瞭。

警車旁站著一名男子,身材頗高,因為光綫不足,看不清楚五官。他開口說道:“野野口老師,好久不見。”

“咦?”我停下腳步,想看清對方的長相。

那人往前走來,從陰影中露齣臉龐。眉毛和眼睛的距離很近,臉部輪廓立體感十足。

這張臉我曾經見過,我的記憶復蘇瞭。

“啊,是你!”

“您想起來瞭?”

“想起來瞭,你是??”我在腦袋裏再確認一遍,“加賀??對吧?”

“是,我是加賀。”他鄭重地朝我欠身行禮,說道,“以前承濛您照顧。”

“哪裏,我纔是。”彎腰答禮後,我再度端詳起他來。已經十年瞭,不,應該更久,他那精悍的神色似乎磨礪得更加銳利。“聽說你改行做瞭警察,沒想到會在這裏碰麵。”

“我也很驚訝,一開始還以為認錯瞭人,直到看到名字纔確定。”

“因為我的姓很特彆嘛。不過,”我搖瞭搖頭,“這也實在太湊巧瞭。”

“我們到車裏再談好瞭,我送您一程??雖說在警車上沒什麼氣氛。”說完,他幫我打開後車門,同時,那名穿製服的警察也坐上瞭駕駛座。

加賀老師曾經在我執過教鞭的那所中學擔任社會科(地理)教師。就像許多剛畢業就投入教職的老師一樣,他也充滿乾勁和熱情。再加上他又是劍道方麵的專纔,主持劍道社時展現的英姿,讓人對他的熱誠印象更加深刻。

這樣的人隻做瞭兩年就捨棄瞭教職,歸咎於諸多原因。不過就我這個旁觀者來看,他本身可是毫無責任。不過,真的可以這樣說嗎?每個人都有適閤與不適閤做的事。教師這份工作對加賀而言到底閤不閤適,真的有待商榷。當然,這樣的結果也跟當時的潮流密切相關。

“野野口老師,您現在在哪個學校教書?”汽車剛行駛不久,加賀老師就問起我的近況。不,再叫加賀老師就太奇怪瞭,就稱他加賀警官好瞭。

我搖瞭搖頭:“我最後任教的地方是本地的第三初中,不過今年三月已經離職瞭。”

加賀警官好像頗為驚訝:“哦?那您現在做什麼?”

“嘿,說來有點丟臉,我現在在寫給兒童看的小說。”

“啊,難怪。”他點瞭點頭,“所以纔會認識日高邦彥先生?”

“不,情況有點不一樣。”

我嚮他解釋,我和日高從小就是朋友,因為他,我纔找到現在的工作。加賀警官好像懂瞭,一邊點頭一邊聽著我說。沒想到迫田警部什麼都沒告訴他,這倒叫我有些詫異,這番話我剛纔已經跟警部說過瞭。

“那麼,您之前是一邊當老師,一邊寫小說?”

“也可以這麼說,不過我那時一年纔寫兩篇三十頁左右的短篇而已。我一直在想,有朝一日要成為真正的作傢,於是心一橫就把學校的工作辭瞭。”

“這樣啊,那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加賀很欽佩地說道,或許是想起自己之前的事。二十幾歲轉行和近四十歲纔換工作的景況相比,可謂天差地彆,這點他應該也能體會。

“日高邦彥寫的是什麼樣的小說?”

我看著他的臉問道:“你不知道日高邦彥?”

“對不起,名字是聽過,可書就沒讀過瞭,尤其最近我幾乎很少看書。”

“大概是太忙瞭。”

“不,是我自己太懶,我也在想一個月應該讀兩三本書的。”他搔搔頭。一個月至少要讀兩三本書—這是我當語文老師時的口頭禪。我不確定加賀是否因為記得這個,纔特意說齣來。

我大略地介紹瞭日高這個人,說他大概是十年前齣道的,還得過某某文學奬,是現今少數幾位暢銷作傢之一。他的作品十分多樣化,從純文學到僅供娛樂的小品都有。

“有沒有我可以讀的東西?”加賀問,“譬如推理小說之類?”

“這類作品比較少,不過還是有的。”我答道。

“可不可以告訴我書名以供參考?”

於是我告訴他一本叫《螢火蟲》的書,是我很久以前讀的,內容不太記得瞭,不過裏麵有關於謀殺的描寫,肯定錯不瞭。

“日高先生為什麼會想搬到加拿大去住呢?”

“好像有很多原因,不過他大概是覺得有點纍瞭。好幾年前他就曾經講過要到國外休養一番,而溫哥華似乎是理惠相中的地方。”

“您剛剛說的理惠是他的太太吧?看起來很年輕。”

“上個月他們纔剛登記結婚,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哦?他離過婚?”

“不,第一任妻子因車禍去世,已經五年瞭。”

和加賀聊著的同時,思及話題的主角日高邦彥已經不在人世,我的心情又沉重起來。他到底要跟我談些什麼?要是我早早結束那無關緊要的會談,早點去見他,或許他就不會死瞭。我心裏也知道這麼想於事無補,卻忍不住懊悔。

“我聽說因為親人被影射為小說的主角,有一位藤尾小姐跑來抗議??”加賀說,“除此之外,日高先生有沒有捲入其他風波?不管是和小說還是和私生活有關的都可以。”

“嗯,我一時也想不齣來。”這麼迴答的同時,我發覺瞭一件事—我正在接受偵訊。驚覺於此,連在前方握著方嚮盤、始終不發一語的警察都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對瞭,”加賀打開瞭記事本,“您知道西崎菜美子這個名字嗎?”

“咦?”

“還有小左野哲司、和中根肇?”

“啊,”我恍然點瞭點頭,“那是《冰之扉》中的齣場人物,目前月刊正連載的日高小說。”我一邊說一邊想,不知那篇連載接下來怎麼辦。

“一直到死之前,日高先生好像還在趕那篇小說。”

“聽你這麼一說,我想起電腦的電源一直是開著的。”

“屏幕上齣現的就是那篇小說的內容。”

“果然如此。”我突然想起什麼,於是問加賀,“他的小說寫瞭多少?”

“什麼意思?”

“就是寫瞭幾頁。”

我告訴加賀,日高曾提過今晚必須趕齣三十頁。

“電腦的排字方式和稿紙不一樣,所以總共寫瞭多少,我不是很確定,不過至少不是一兩頁。”

“從他寫的頁數就可以推斷齣他是幾點被殺的,不是嗎?我從日高傢齣來的時候,他還沒著手工作呢。”

“這點我們也想到瞭,隻是寫稿這種事的速度不是固定的吧?”

“話是沒錯,不過就算是以最快速度寫也是有極限的。”

“那日高先生的極限大概是多少?”

“這個嘛,記得他之前曾經講過,一個小時大概是四頁。”

“那麼,就算趕工也隻能一小時寫六頁?”

“應該是。”

聽我這樣說,加賀沉默瞭一會兒,好像正計算著什麼。

“哪裏不對嗎?”我問。

“嗯,還不知道。”加賀搖瞭搖頭,“我也還無法確定,電腦上殘留的畫麵是否就是這次要連載的部分。”

“也對,說不定他隻是把之前曾經刊載過的內容調瞭齣來。”

“關於這點,我們打算明天找齣版社談談。”

我的腦子快速轉瞭一圈。根據理惠的說法,藤尾美彌子是在五點左右離開的,而我接到日高打來的電話是在六點過後。其間如果他寫瞭稿,應該可以寫齣五六頁。問題是,此外還有幾頁呢?

“啊,或許這是辦案時應該緊守的秘密。”我試著問加賀,“不過,你們應該推測過死亡時間吧?警方認為是什麼時候?”

“這確實是應該保密的事,”加賀苦笑著說,“不過??詳細情形要等到解剖報告齣來纔知道,但根據我們的推斷,大概是在五點到七點之間,結果應該不會相差太多。”

“我是在六點過後接到電話的??”

“嗯,那就是在六點到七點之間瞭。”

應該是這樣。

日高在和我通完電話後就馬上被殺瞭?

“日高是怎麼被殺的呢?”

聽到我的喃喃自語,加賀露齣十分驚訝的錶情,他大概覺得這種話齣自屍體發現者之口,未免太奇怪瞭。可是,我對日高是如何死的真的沒有印象,坦白說,當時我嚇壞瞭,根本不敢正視他。

我把這點說明後,加賀好像也能理解。

“這也要等到解剖報告齣來。但簡單地說,他是被勒死的。”

“你說的勒死是指勒住脖子嗎?用繩子還是??”

“他脖子上纏著電話綫。”

“怎麼會??”

“還有一處外傷,他的後腦好像遭到重擊,現場找到瞭凶器—黃銅鎮紙。”

“就是說有人從背後打昏他,再把他勒死?”

“目前看來是這樣。”加賀突然壓低瞭聲音,“剛剛講的,我想日後會對外公布,在此之前,請不要嚮任何人提起。”

“啊,那是當然。”

終於,警車抵達瞭我的公寓。

“謝謝你送我迴來,幫瞭我一個大忙。”我嚮他道謝。

“我纔是,得到瞭很多有用的信息。”

“那,再見瞭。”我下瞭車,可是剛走到一半—“啊,等一下!”身後傳來加賀的聲音,“可不可以告訴我,連載小說的是哪本雜誌?”

我告訴他是聰明社月刊,他卻搖瞭搖頭,說:“我是說刊登您的小說的雜誌。”

為掩飾尷尬,我故意皺起眉頭,略顯生硬地說齣雜誌的名字。加賀拿齣筆記瞭下來。

迴到屋裏,我在沙發上呆坐良久。迴想起今天發生的事,恍若夢中。這一生中,我從來沒有經曆過這麼悲慘的日子。思及至此,我卻捨不得去睡。不,就算我想睡,今晚恐怕也睡不著瞭。

我突然興起一個想法,想把這番體驗記錄下來,就用我的手寫下朋友遇害的悲劇吧。

這本手記産生的經過就是如此。我在想,我會一直寫下去,直到真相曝光。

4

日高之死很快登上瞭早報。昨晚我沒看新聞,不過似乎各傢電視颱都在大肆炒作。最近連十一點過後都有新聞節目。

報紙的某個版麵打齣大大的標題,從社會新聞的角度,詳細報道整起事件。報上登著日高傢的大幅照片,旁邊配著日高的肖像照,這原本是交給雜誌社使用的。

報道的內容大部分與事實相符。隻不過關於發現屍體的部分,上麵隻寫著“接到友人通知傢裏燈光全暗的消息,妻子理惠迴到住處,竟然發現日高先生倒臥在一樓的工作室中”。我的名字從頭到尾都沒齣現過,或許讀者會因而誤以為發現者隻有理惠一人。

根據報道,警方現在正朝臨時起意或蓄意謀殺的方嚮進行調查。由於大門深鎖,他們推斷案犯應該是從工作室的窗口進齣。

閤上報紙,我正打算起身張羅早餐,門鈴響瞭。看瞭一下時鍾,纔八點多,這麼早應該不會有人來拜訪,我拿起平常不太使用的對講機。

“喂?”

“啊,請問是野野口老師嗎?”是女性的聲音,呼吸顯得很急促。

“我是。”

“一大早來打擾真對不起,我是××電視颱的,關於昨晚發生的事件,可不可以和您談一談?”

我大吃一驚!報紙上明明沒有我的名字,電視颱的人卻已經風聞我是發現者之一瞭。

“這個??”我思索著應對之策,這可不能隨便亂講,“你想談什麼?”

“關於昨晚日高先生在傢被害一事。我聽說和理惠夫人一起發現屍體的就是野野口老師您,這是真的嗎?”

大概是談話類節目派來的女記者,竟然大剌剌地就直呼我老師,粗心得令人有些不快。

不過,不管怎樣,也不能因此就口無遮攔。

“嗯,是真的。”我答道。

媒體人特有的興奮通過門傳瞭進來:“老師您為什麼去日高傢呢?”

“對不起,該講的我都對警方講瞭。”

“聽說您是因為發覺屋子怪怪的,纔通知瞭理惠夫人,可否請您具體說明怪在哪裏呢?”

“請你們去問警方。”我掛上瞭對講機。

之前就風聞記者的犀利,沒想到電視記者的采訪當真無禮至極。難道他們就無法體會這一兩天我還無法跟人討論這件事的心情嗎?

我當即決定,今天就不齣門瞭。雖然我很關心日高傢的事,可是要到現場去探看恐怕已不可行。

沒想到,我正用微波爐熱牛奶時,門鈴又響瞭。

“我是電視颱的,可否打擾一下,和您談談?”這次是個男人,“全國民眾都很想進一步瞭解事件的真相。”

如果日高不死就好瞭,我腦子裏不禁冒齣這種悲痛萬分的颱詞。

“我也隻是發現瞭情況而已。”

“不過您一直和日高先生很親密吧?”

“就算是這樣,關於此事,我也沒什麼好說的。”

“可還是想打擾您一下。”這男人死不罷休。

我嘆瞭口氣。讓他一直在門口哀求也不是辦法,會打擾到鄰居。對這些後生晚輩,我就是沒轍。

我放好對講機話筒,走齣玄關。門一開,麥剋風全湊瞭上來。

結果,在訪問的夾擊下,整個早晨都泡湯瞭,連要好好吃頓早餐都無法做到。午後,我一邊看電視上的訪談節目,一邊吃著烏鼕泡麵。突然,屏幕上齣現瞭我的臉部特寫,驚得我噎住瞭。那是今天早上纔拍的,沒想到這麼快就播瞭齣來。

“聽說您小學時就認識日高先生瞭。從您的角度來看,他是個怎樣的人呢?”女記者以尖銳的聲音問道。

麵對這一問題,鏡頭前的我想瞭很久。當時我自己沒有發現,這段沉默竟意外地漫長,影像就這麼定住瞭,大概是電視颱來不及剪輯。可以想象,當時在場的記者們肯定很不耐煩,這樣看著畫麵,我纔徹底意識到。

“我想,他是個個性很強的人,”鏡頭前的我終於開口瞭,“有時你會覺得他為人很好,不過他也有冷酷得令人驚訝的一麵,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吧?”

“您說的冷酷,可否舉例加以說明?”

“比如??”我略一沉吟,“不,我一時也想不齣來,何況這種事我也不想在這裏講。”

其實,當時我腦海裏浮現的是日高殺貓那件事,不過,它並不適閤嚮媒體公開。

“對於殺死日高先生的凶手,您有話想對他說嗎?”問瞭幾個流俗的問題後,女記者不忘補上這句陳腔濫調。

“沒有。”聽到我的迴答,一旁的記者顯得頗為失望。

之後,演播間內的主持人開始介紹日高生前的寫作活動。就擅長描寫人間百態的背景來看,作傢本人的人際關係肯定也很復雜,這次事件恐怕也是受此牽連—主持人的話裏隱約透著這層意思。

接著主持人又提到,最近日高因為《禁獵地》這部作品而捲入風波,某已故版畫傢被影射為小說的男主角,他的傢人還因此提齣抗議。不過,媒體似乎還沒查到,身為畫傢傢屬之一的藤尾美彌子昨天曾造訪日高。

不隻是主持人,連以來賓身份偶爾參加這類節目的藝人也都大放厥詞,各自發錶他們對日高之死的看法。不知為何,我忽然感到一陣厭惡,關掉瞭電視機。想知道重要事件的相關消息,NHK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日高之死還沒到值得公共頻道專門製作特彆節目的程度。

這時,電話響瞭,我已數不清這是今天的第幾通電話瞭。我總是想,或許是和工作有關的來電,所以都會拿起聽筒,可是迄今為止,都是媒體打來的。

“喂,我是野野口。”我的口氣已經有點不悅瞭。

“你好,我是日高。”

咬字清晰的聲音,肯定是理惠。

“啊,你好。”這時候該講些什麼,我一時想不齣來,隻能勉強湊齣一句奇怪的話,“後來怎麼樣瞭?”

“我昨天住在娘傢。雖然心裏知道必須和很多地方聯絡,可是一點力氣都沒有。”

“是啊。你現在在哪裏?”

“在傢裏。今天早上警方與我聯絡,說希望我到案發現場再次接受訊問。”

“訊問已經結束瞭嗎?”

“已經結束瞭,但警察還在。”

“媒體很討厭吧?”

“嗯,不過,齣版社的人,還有之前我丈夫認識的電視颱的人都來瞭,就全交給他們去應付,我輕鬆瞭不少。”

“這樣啊。”我本想說“這真是太好瞭”,轉念一想,這句話對昨天纔痛失丈夫的遺孀而言好像不太恰當,就又咽瞭迴去。

“倒是野野口先生被電視颱的人追著跑,肯定十分睏擾吧?我沒看電視,是齣版社的人告訴瞭我這情形,我感到很抱歉,所以纔打電話問一下。”

“哦?哪裏,你不用擔心我,采訪攻勢已經告一段落瞭。”

“真的很對不起。”

那是從心底感到愧疚的語氣。明明如今她纔是這世上最悲慘的人,卻還有心思替彆人著想,這點讓我深感佩服。我再度感受到她的堅強。

“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請不要客氣,盡管跟我說。”

“謝謝,夫傢的人和我媽媽都來瞭,我還好。”

“哦。”

我想起日高有個大他兩歲的哥哥,年邁的母親和兄嫂同住。

“如果真的有我可以做的,請務必告訴我。”

“謝謝,那我就先掛瞭。”

“謝謝你特地打過來。”

掛斷電話後,我一直想著理惠的事。她打算怎麼生活下去?她還年輕,聽說娘傢是開貨運行的,經濟條件不錯,生活應該不成問題。可是,要從打擊中站起來恐怕需要不少時間,畢竟他們纔結婚一個月。

理惠原來隻是日高的一名書迷,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瞭日高,因而開始交往。這意味著,昨夜她同時失去瞭兩樣寶貴的東西,一個是丈夫,另一個則是作傢日高邦彥的新作。

正這麼想著,電話又響瞭。對方請我去上談話類節目,我當場拒絕。

5

加賀警官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六點以後。聽到對講機的鈴聲,我還厭煩地以為又是哪傢媒體的記者。不過,這次他不是一個人來,身邊還跟著一個看上去比他年輕、姓牧村的警察。

“對不起,我還有兩三個問題想請教。”

“我早料到瞭,你們進來吧。”

加賀並未脫鞋,直接問道:“您正在吃飯?”

“不,我還沒吃,正在想要吃什麼。”

“那我們到外麵去吃吧。老實說,一整天忙著偵訊,我們連午飯都沒吃呢,是吧?”

牧村附和著衝我苦笑。

“好啊,那去哪裏?我知道有傢店的豬排飯很好吃,怎樣?”

“哪兒都行。”說著,加賀好像想到瞭什麼,用大拇指朝後頭比瞭比,“那邊有一傢餐館,老師昨晚去的就是那裏嗎?”

“是啊,你想去?”

“就那裏好瞭,那傢店近,咖啡又可以免費續杯。”

“太好瞭。”牧村幫腔似的說道。

“無所謂,那我去換一下衣服。”

趁著他們等我換衣服的空當,我思索瞭一番加賀找我去那傢餐館的理由,是有什麼特彆的用意,還是真如他所說,隻是因為近,又有咖啡可喝?

我終究還是想不通,隻好走齣瞭房間。

來到餐館,我點瞭焗烤蝦飯,加賀和牧村各點瞭烤羊排套餐和漢堡肉套餐。

“之前講的那部小說,”等女侍離開後,加賀馬上開口說道,“啊,就是日高先生留在電腦屏幕上的那部,叫《冰之扉》的。”

“嗯,我知道。昨天你還說要去查清楚,看那是昨天剛寫的,還是把之前已經發錶的部分調齣到屏幕上,已經有答案瞭嗎?”

“有瞭,應該是昨天寫的。我問瞭聰明社的負責人,他說剛好接上之前連載的部分。”

“這麼說來,在被殺害之前,他一直在很努力地工作。”

去加拿大的日子迫在眉睫,恐怕就連日高也得拼命趕工。雖說他之前總是找各種搪塞的藉口,毫不在意讓編輯焦急等待。

“隻是,有一個地方很奇怪。”加賀將身體微微前傾,右肘撐在桌子上。

“哪裏奇怪?”

“原稿的張數。按一頁四百字算好瞭,他總共寫瞭二十七頁之多。就算他在藤尾小姐走後的五點就開始寫,這也未免太多瞭。昨晚我剛聽您提過,日高先生的寫作速度一小時頂多四到六頁。”

“二十七頁?確實很多。”

我到日高傢時是八點,假設在這之前日高還活著,那他一小時不就要寫九頁瞭?

“所以,”我說,“他有可能是說瞭謊。”

“說謊?”

“很可能他昨天白天就已經寫好十頁或二十頁瞭,可是依照他個人的習性,他總是說自己一頁都沒寫。”

“齣版社的人也是這麼說的。”

“應該是吧。”我點瞭點頭。

“可是,他的太太理惠齣門的時候,他跟她說自己恐怕要到半夜纔會到酒店。而事實上最晚到八點,他已經寫好瞭二十七頁。如果就《冰之扉》連載一期約需三十頁來算,他已經快完成瞭。若是延後還可以理解,可是有像這樣進度超前的嗎?”

“應該有吧。寫作這種事又不是機械作業,如果靈感不來,可能杵在書桌前好幾個小時都寫不齣來;相反,一旦文思如泉湧,可能一會兒工夫就寫好瞭。”

“日高先生有這樣的可能嗎?”

“有吧,其實幾乎所有作傢大概都是這樣。”

“哦?我不太能夠想象你們那個世界的事。”加賀重新坐直。

“我不太明白你為什麼要在頁數上打轉。”我說,“總之,理惠齣門的時候,日高的小說還沒寫好,可是發現屍體的時候,小說已經快要完成瞭,對吧?也就是說直到日高被殺之前,他都一直在工作,不就這麼簡單嗎?”

“或許是吧。”加賀點瞭點頭,但還是一副無法完全說服自己的樣子。

從這位曾是我後進的教師身上,我總算見識到,警方辦案時真的連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女侍將餐點端瞭上來,我們的談話稍微中斷瞭一下。

“對瞭,日高的遺體怎麼樣瞭?”我試著問道,“你不是說要解剖嗎?”

“今天已經進行瞭。”說完,加賀看嚮牧村,“你不是也在場嗎?”

“不,我沒去,如果我在場,現在怎麼還吃得下?”牧村皺起眉頭,將叉子叉嚮漢堡肉。

“這倒也是。”加賀也一臉苦笑,“您問解剖乾什麼?”

“沒什麼,我在想死亡時間是不是已經推斷齣來瞭。”

“我還沒仔細看解剖報告,不過應該會很清楚。”

“那一定正確嗎?”

“那要看基於什麼來判斷,例如??”他欲言又止,搖瞭搖頭,“算瞭,還是不講瞭。”

“為什麼?”

“焗蝦飯會變難吃的。”他指著我的盤子。

“也對,”我點瞭點頭,“那我還是彆問瞭。”

加賀用力地點瞭點頭,好像在說這樣纔對。

吃飯的時候,他不再提起謀殺,淨問我一些關於寫作兒童讀物的事。譬如,最近流行哪一種書、對於時下兒童遠離書本有什麼看法等等。

我告訴他,賣得好的都是文部科學省推薦的所謂優秀圖書,至於小孩不愛看書,主要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簡單來說,現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書瞭,卻一味逼著小孩去讀。可是由於自己沒有閱讀的習慣,所以也不知道該給孩子看什麼纔好,結果隻能把政府推薦的圖書硬塞給他們。不過,那種書通常內容生硬又無趣,隻會讓孩子更討厭書本。這種惡性循環應該會周而復始吧。”

聽到我這番話,兩名警察邊吃邊露齣欽佩的神情,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聽進去多少。

他們點的都是套餐,所以最後都有咖啡送上來,我則加點瞭一杯熱牛奶。

“您大概想抽一根吧?”加賀邊將手探嚮煙灰缸邊問。

“不,不用。”我說。

“咦,您已經戒煙瞭嗎?”

“嗯,兩年前戒瞭。醫生叫我不要抽,因為我的胃不好。”

“這樣啊?早知道就坐非吸煙區好瞭。”他將手縮瞭迴去,“我一直以為當作傢的都要抽煙呢,日高先生似乎也是個老煙槍。”

“沒錯,他工作的時候整個房間煙霧彌漫,會讓人以為正在驅蟲呢。”

“昨晚發現屍體的時候怎麼樣?房間裏有煙霧嗎?”

“讓我想想,畢竟當時太混亂瞭。”我喝瞭一口牛奶,沉吟道,“應該有一點煙吧。唔,我想是這樣。”

“哦。”加賀也將咖啡杯送到嘴邊,又慢條斯理地拿齣筆記本,“有一件事我想再作確認,與您八點抵達日高傢有關。”

“嗯。”

“當時因為按對講機沒有人接,再加上屋裏的燈全黑著,您纔往理惠夫人住的酒店打電話,對吧?”

“是啊。”

“屋裏的燈光,”加賀直勾勾地盯著我,“您確定是全黑著嗎?”

“是全黑著,沒錯。”我看著他的眼睛迴答。

“不過,從正門口應該看不到工作室的窗口,難道您繞進院子瞭?”

“沒有。不過工作室的燈亮沒亮,站在門口伸長脖子看就知道瞭。”

“哦?”加賀的錶情有一點疑惑。

“工作室的窗戶旁正好有一株高大的八重櫻,如果裏麵的燈亮著,一眼就能看到櫻花。”

“啊,沒錯。”加賀和牧村相視點頭,“這樣我們就明白瞭。”

“這個問題那麼重要嗎?”

“不,請把它當成單純的確認。像這種地方如果我們報告得不清不楚,會挨上司訓斥。”

“真是嚴格。”

“哪裏都是一樣。”加賀露齣從前教書時的笑容。

“對瞭,偵查的情況怎麼樣瞭?有沒有新的進展?”我輪番看著兩位警察,最後將目光落在加賀的臉上。

“纔剛開始。”加賀沉著地迴答,同時也在暗示,偵辦的情況不便透露。

“電視上提到也有可能是臨時起意的犯案,意即案犯本以盜竊為目的潛入日高傢,不料被日高撞見,纔失手殺瞭他。”

“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可是,你不是不太相信這個假設嗎?”牧村說。

“是啊。”加賀好像瞪瞭旁邊的牧村一眼,“我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

“為什麼?”

“一般闖空門都是從大門進去,以便萬一被發現,可以隨便找個藉口搪塞,再從門口大搖大擺地齣來。不過,如您所知,日高傢的大門是鎖著的。”

“有沒有可能是案犯特地把門鎖上?”

“日高傢的鑰匙總共有三把,兩把在理惠夫人身上,一把在日高先生的長褲口袋裏。”

“可是,也有小偷是從窗戶進齣的吧?”

“也有,不過這種手法的計劃就周詳多瞭。小偷會事先暗中調查,看這傢人什麼時候不在、會不會被路過的行人目擊到,這些都確認瞭,他們纔會采取行動。”

“這不就對瞭?”

“可是,”加賀露齣雪白的牙齒,“如果小偷事先調查過,就應該知道那個傢什麼都不剩瞭,對吧?”

“啊,正是。”我張大嘴巴看著他們,牧村也露齣淺淺的笑容。

“我覺得??”加賀說到一半,略微猶豫地頓瞭一下,又道,“應該是認識的人所為。”

“看,結論不就齣來瞭?”

“這些話隻能在這裏講。”他用食指碰觸著嘴唇。

“嗯,我知道。”我點瞭點頭。

接著,他對牧村使瞭個眼色,年輕的警官拿過賬單站起身來。

“哎呀,讓我來。”

“不,”加賀伸手阻止瞭我,“是我們找您來的。”

“不過,這不能報銷吧?”

“是不行,因為隻是晚餐。”

“不好意思。”

“請彆放在心上。”

“可是??”我看嚮櫃颱那邊,牧村正在付賬。

不一會兒,我發現他的樣子很奇怪,好像正和櫃颱小姐說著什麼。櫃颱小姐邊往我這兒看過來,邊迴答他的問題。

“對不起。”加賀並未看嚮櫃颱,而是繼續麵朝著我,錶情也沒有變化,“我們正在確認您的不在場證明。”

“我的?”

“對。”他微微點頭,“我們嚮童子社的大島先生作過確認瞭,不過,警方必須盡可能掌握所有相關證據,請原諒。”

“所以纔挑這傢店?”

“如果不是同一個時間段,值班的女服務員就會不一樣。”

“真有你的。”我由衷地感到佩服。

牧村迴來瞭,加賀問他:“時間閤得起來嗎?”

“嗯,閤得起來。”

“那真是太好瞭。”說完,加賀看著我,忽地眯起瞭眼睛。

我們離開餐館後不久,我談到把整起事件記錄下來的事,加賀錶現齣莫大的關心。如果我沒提起這件事,大夥兒走到我的公寓前,應該就會各自散去瞭。

“我想這種經曆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再有,所以纔想用某種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唉,你們大可把它當成是作傢的天性在作祟。”

聽我這樣一說,加賀好像盤算起什麼,不發一語。過瞭一會兒,他說:“可不可以藉看一下?”

“藉看一下?你?不行,我不是為瞭要給彆人看纔寫的。”

“拜托。”他欠身央求,牧村也彎下腰。

“饒瞭我吧!眾目睽睽之下,這樣讓我很尷尬。我寫的內容,剛剛已經全告訴你們瞭。”

“那也沒有關係。”

“真是拗不過你。”我搔著頭,嘆瞭口氣,“那你們上去坐一坐好瞭,我把它存在文字處理機裏,打印得需要一點時間。”

“謝謝。”加賀說。

兩人跟著我迴到住處。我開始打印,加賀來到旁邊探頭探腦。

“這是專門處理文稿的打字機?”

“是啊。”

“日高先生傢裝的可是電腦呢。”

“因為他喜歡嘗鮮嘛!”我說,“上網發送信件、玩在綫遊戲什麼的,他好像用它做很多事情。”

“野野口老師不用電腦嗎?”

“我有這個就夠瞭。”

“是因為稿子都會有人來拿嗎?齣版社的人?”

“不,大部分時候我都用傳真,喏。”我指嚮屋內一角的傳真機。因為共享一條電話綫,旁邊還接瞭無繩電話的主機。

“但齣版社的人昨天過來取稿瞭。”加賀抬起頭。

是無心的嗎?我總覺得他的眼底藏著另一層深意。

是認識的人做的—我不禁想起他剛剛說過的話。

“我們有很多事情得麵談,昨天他是特地過來的。”

聽瞭我的迴答,加賀隻是沉默地點瞭點頭,沒再說什麼。

打印結束,在把東西交給他之前,我說:“老實說,我隱瞞瞭一點事。”

“是嗎?”加賀好像不怎麼驚訝。

“你看瞭就知道。我覺得那和事件無關,而且也不想平白無故冤枉人。”

是有關日高殺貓的事。

“我知道瞭,我早料到會有這種情形。”接過手記,兩人再三緻謝後離去。

他們一走,我馬上開始撰寫今天的進展,即接著他們拿走的部分寫下去。或許他們會想要接著讀,不過我想我還是盡量不去想這件事會更好。不然,繼續撰寫也就失去瞭意義。


《遺忘之河》 簡介 夜幕低垂,古老而靜謐的維多利亞莊園被籠罩在一層朦朧的薄霧之中。艾莉諾·溫特沃斯,一位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女曆史學傢,懷揣著對傢族曆史的探求,踏入瞭這片承載著無數秘密的土地。她的到來,並非齣於偶然,而是源於一份塵封已久的傢族信件,信中含糊不清的隻言片語,指嚮瞭她從未被提及的祖母,一位名叫伊莎貝拉的神秘女子。 艾莉諾的童年,是在一個充斥著壓抑和沉默的傢庭中度過的。父母對過去諱莫如深,尤其對那位素未謀麵的祖母,更是絕口不提。然而,正是這種刻意的迴避,在艾莉諾心中種下瞭強烈的好奇。她隱隱感覺到,傢族的寜靜之下,潛藏著一股不為人知的暗流。 莊園的內部,比艾莉諾想象的還要古老和陰森。斑駁的牆壁上掛著褪色的肖像,角落裏堆積著落滿灰塵的傢具,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陳年的黴味和淡淡的花香,仿佛時間的腳步在這裏早已停滯。管傢老約翰,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麵色平靜,眼中卻藏著一絲難以察覺的警惕。他在這裏已經工作瞭半個世紀,對溫特沃斯傢族的每一個角落都瞭如指掌,但對於伊莎貝拉,他卻總是避而不談。 艾莉諾開始瞭自己的調查。她翻閱傢族的舊相冊,在泛黃的照片中搜尋伊莎貝拉的身影。她發現,在一些傢庭閤影中,確實有一位陌生的年輕女子,她的笑容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眼神中流露齣的,是與周圍人截然不同的孤寂。隨後,她又在傢族的圖書館裏,找到瞭一些伊莎貝拉留下的日記和信件。 日記的字跡娟秀而有力,記錄著一個在那個時代被束縛的女性,對自由的渴望,對愛情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的無奈。伊莎貝拉曾是一位纔華橫溢的畫傢,她的畫作大膽而富有情感,卻因為女性的身份,無法在藝術界獲得應有的認可。她愛上瞭一位來自平民階層的年輕作傢,他們的愛情,如同黑暗中的一簇微弱的火苗,卻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信件的內容更加露骨,記錄著伊莎貝拉在一次意外懷孕後,麵臨的巨大壓力。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未婚先孕是對傢族聲譽的毀滅性打擊。信件中,她字裏行間流露齣對腹中孩子的期盼,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她也提及瞭她與一位“恩人”的秘密會麵,這位“恩人”似乎在幫助她處理“睏境”。 隨著調查的深入,艾莉諾發現,伊莎貝拉的命運,遠比她想象的要復雜和悲慘。莊園的每一個角落,都似乎藏匿著關於她的蛛絲馬跡。她偶然間發現瞭一個被封鎖的房間,門上掛著一把銹跡斑斑的舊鎖。在老約翰的幫助下,她打開瞭房門,裏麵陳列的,是伊莎貝拉生前未完成的畫作,以及一些零散的物件。 其中,一幅未完成的自畫像引起瞭艾莉諾的注意。畫中的伊莎貝拉,麵容憔悴,眼中充滿瞭絕望,她的手中緊緊抓著一條帶有血跡的絲巾。這幅畫,仿佛是一個沉默的證人,訴說著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艾莉諾還發現瞭一些關於“艾倫醫生”的記錄,這位醫生似乎在伊莎貝拉的晚年扮演瞭重要的角色。通過查閱當地的舊報紙和醫院記錄,她逐漸拼湊齣伊莎貝拉最後的日子。原來,伊莎貝拉在生下孩子後不久,便被送往瞭一傢偏遠的療養院,在那裏,她度過瞭孤獨而絕望的餘生。關於孩子的去嚮,卻始終是一個謎。 夜色漸深,艾莉諾坐在壁爐旁,手中捧著伊莎貝拉的日記。她仿佛能感受到祖母的悲傷,她的掙紮,她的不甘。傢族的沉默,是為瞭掩蓋什麼?伊莎貝拉的離去,是否另有隱情? 莊園的暗影開始蠕動,風在窗外呼嘯,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秘密。艾莉諾知道,她已經離真相越來越近,而這個真相,或許比她想象的還要沉重。 一天,在整理伊莎貝拉遺留下來的舊物時,艾莉諾意外地發現瞭一個暗格,裏麵藏著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信中,用一種帶著顫抖的筆跡寫道:“我將孩子托付給瞭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我希望他能擁有一個比我更自由的人生。原諒我,伊莎貝拉,我彆無選擇。”信的末尾,是一個模糊的簽名,但艾莉諾隱約辨認齣,那是“艾倫醫生”。 這個發現,讓艾莉諾的心情五味雜陳。她終於明白,伊莎貝拉並非拋棄瞭自己的孩子,而是為瞭孩子的未來,做齣瞭艱難的犧牲。而那個所謂的“療養院”,或許隻是一個隔離和遺忘的藉口。 然而,新的疑問又隨之而來。那個孩子,究竟去瞭哪裏?他是否平安地長大?他是否知道自己的身世? 艾莉諾繼續搜尋,她在莊園的地下室裏,發現瞭一個被遺忘的箱子,裏麵裝著一些舊式的嬰兒衣物,以及一個刻著“L”字母的銀質吊墜。她突然想起,傢族中有一個遠房的錶親,她的名字就叫做莉莉安,而她的母親,據說是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的。 艾莉諾決定前往莉莉安的居住地。她帶著伊莎貝拉的日記和吊墜,找到瞭年邁的莉莉安。莉莉安起初對這位陌生的訪客充滿瞭戒備,但在看到日記和吊墜後,她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和難以置信。 在艾莉諾的引導下,莉莉安迴憶起一些模糊的片段。她似乎記得,在她很小的時候,有一個神秘的女人經常來看她,但她的父母總是阻止她與那位女人接觸。她也曾聽父母提起過,她的母親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但具體細節,她卻始終不清楚。 隨著艾莉諾的進一步調查,一個驚人的事實逐漸浮齣水麵。原來,伊莎貝拉當年生下的孩子,並非一個,而是龍鳳胎。其中,女嬰被秘密送走,而男嬰,則被留在瞭溫特沃斯傢族,並被隱瞞瞭身份,成為瞭後來的某一代溫特沃斯成員。而莉莉安,正是那位被送走的伊莎貝拉的女兒。 這個發現,徹底顛覆瞭艾莉諾對傢族曆史的認知。她意識到,傢族的沉默,並非僅僅是為瞭遮掩醜聞,更是一種長達幾十年的謊言。 故事的結局,並非簡單的真相大白。艾莉諾也麵臨著如何麵對這份沉重的傢族秘密的抉擇。她能否彌閤傢族的裂痕?她能否讓那些被埋藏的真相重見天日? 《遺忘之河》的故事,在維多利亞莊園的古老鍾聲中,在遺忘的河流中,緩緩流淌,揭示瞭一個關於女性的犧牲,關於母愛的偉大,以及關於傢族秘密的沉重代價。艾莉諾的旅程,不僅僅是對傢族曆史的追溯,更是對人性復雜與情感糾葛的深刻探討。她是否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又是否能為伊莎貝拉的悲劇,帶來一絲慰藉,這一切,都將在這段充滿未知與懸念的探索中,慢慢揭曉。

用戶評價

評分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佳作,它不僅僅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更像是一次對人性和道德邊界的深入哲學探討。它不遺餘力地撕開瞭文明社會溫情脈脈的麵紗,直視人性中最原始、最不願承認的陰暗角落。這本書的結局處理得非常高明,它沒有給齣一個簡單明瞭的“好人勝利”或“壞人伏法”的交代,而是留下瞭一個巨大的、令人不安的問號。這個開放式的結尾,非但沒有讓人感到不滿,反而讓故事的餘韻在我腦海中久久迴蕩,促使我不斷地去反思故事中那些模糊不清的界限。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講述瞭什麼故事,而在於它在閱讀結束後,在你心裏留下瞭怎樣一道深刻的印記。我已經開始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瞭,希望還能看到他這樣不妥協的創作態度。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太引人注目瞭,那種深沉的黑與一抹刺目的紅交織在一起,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某種禁忌和危險。初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散發齣的那種略帶黴味的紙張氣息吸引瞭,這似乎是老舊書籍纔有的味道,讓人立刻聯想到塵封的秘密和不為人知的往事。我是在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開始閱讀的,環境的壓抑感與書名所暗示的氛圍完美契閤。故事的開篇非常沉穩,作者沒有急於拋齣什麼驚悚的元素,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鋪陳主角的生活場景,那種日常的瑣碎與即將到來的風暴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人在平靜中感到一種毛骨悚然的預期。特彆是對主角內心獨白的刻畫,細膩得讓人心驚,仿佛能直接鑽進那個角色的腦子裏,體會他麵對睏境時的那種無力和掙紮。我對這種慢熱型的敘事手法非常欣賞,它要求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去品味,去感受那種緩慢滲透的寒意,而不是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廉價快感。那種從心底泛起的寒意,比任何突發的尖叫都更具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華麗的文字盛宴,用詞考究,句式多變,完全不是現在市麵上那種流水賬式的快餐文學可以比擬的。作者對於環境的描摹達到瞭近乎偏執的程度,每一個名詞的選擇都承載著巨大的情感重量。比如,他不會簡單地說“天很冷”,而是會描繪齣“空氣仿佛被凍結成瞭玻璃渣,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吞咽碎冰的痛楚”。這種對細節的極緻打磨,使得整個故事的立體感和真實感飆升。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停下來,迴味某個句子,感受其中蘊含的韻律和力量。這種閱讀體驗更像是在欣賞一幅精美的油畫,需要退後幾步纔能看到全貌,靠近瞭看,每一個筆觸又都充滿瞭匠心。雖然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這種寫法略顯冗長,但我恰恰認為,正是這些看似“多餘”的描寫,纔構建起瞭故事那堅不可摧的宿命感和厚重感,讓那些最終的恐怖顯得閤情閤理,而非憑空而來。

評分

如果非要從一個純粹追求情節推動的讀者的角度來挑刺,這本書的中間部分確實存在著一個相對平緩的“低榖期”。在那段落裏,作者似乎沉迷於對一個次要角色的復雜心理進行深入剖析,雖然從文學角度來看是豐滿的,但對於渴望快速推進主綫的我來說,一度讓我感到瞭一絲焦躁。我甚至有那麼幾頁是略微掃過去的,生怕錯過瞭什麼重要的伏筆,但迴頭想來,也許正是那段看似停滯的時光,為後續的爆發積蓄瞭足夠的情緒張力。作者沒有迎閤市場對“爽點”的追求,而是堅持瞭自己的藝術錶達,這很值得尊敬。它要求讀者必須全身心投入,去理解每一個人物的動機和掙紮,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看熱鬧。這種深度的互動,讓我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能清晰地迴憶起書中每一個主要人物的麵孔和他們的選擇,仿佛他們都是我認識的故人。

評分

整本書的節奏掌控得像是大師級的指揮,高潮迭起的部分處理得極其精準,恰到好處地在讀者快要喘不過氣時給予短暫的喘息,隨即又被更深層次的懸念再度拽入深淵。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那些關鍵轉摺點時的筆法,他似乎總能找到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物件或場景來承載情緒的爆發。比如有一幕,主人公在暴雨中奔跑,所有綫索都指嚮一個看似閤理的解釋,但就在讀者幾乎要相信這個“真相”時,作者通過一個窗戶上反射齣的微小光影,瞬間推翻瞭之前所有的鋪墊,這種敘事上的“欺騙”藝術,高明至極。讀到那個部分時,我甚至忍不住放下書,在房間裏踱步瞭好幾分鍾,試圖整理自己的思路,那種被作者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感覺,竟有一種莫名的快感。這本書的對話也寫得非常精妙,人物的每一句話都信息量巨大,錶麵上看似尋常的寒暄,背後可能隱藏著緻命的威脅,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解碼”的樂趣。

評分

(1)在win7&win8係統上配置Telnet。

評分

何日歸傢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評分

荷 蘭 語:ik gerelateerd wat, kwam ik tot een sojasaus.

評分

東風夜放花韆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評分

好書,超贊,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omer service is also very good, to solve customer suffering,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Give us a very good shopping experience. Shun Kei kei!

評分

希 臘 語:i σχετικ? ? τι ? ρθα σε μια σ? λτσα σ? για?.

評分

好書,超贊,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老婆她說要多讀書多看報 就京東20本 滿減 比在書店買 便宜瞭三百 通通正品,還次日就到瞭。湊熱鬧,跟大流 ,買雞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