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第三版)/电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第三版)/电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邢丽冬,潘双来 著
图书标签:
  • 电路分析
  • 电路原理
  • 电子信息
  • 基础课程
  • 学习指导
  • 习题解答
  • 教材
  • 电子技术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3934
版次:3
商品编码:119896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1
字数:67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电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江苏省精品教材
  本书编写目标是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经过几个版本的修订,明确了电路课程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受到了广泛好评。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工科院校《电路、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参考国内出版的电路、电路分析新教材,全面归纳了电路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各种分析和计算方法,以及这些概念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全书内容共10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等效法分析,电阻电路系统法分析,正弦稳态相量法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稳态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稳态分析,非线性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磁路与含铁心线圈的交流电路。每章均包括基本要求、理论提要、典型题解析、习题精解、阶段测试题及答案六个部分。附录还提供了近几年本科生期末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和模拟试题各3套,各套试题均给出了参考答案,还给出了复数概念和计算器运算。本书可作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电路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报考硕士研究生考前系统复习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邢丽冬,先后于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南航自动化学院电工教学中心主任。参编《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信号与线性系统》,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主持 "非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与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研制”等教改项目,曾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优秀奖,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电路”、江苏省优秀课程群“信号、系统与控制”、江苏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深化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贡献者。参编的《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2009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

潘双来,教授,197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任国家工科南航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中心主任。主持电工教学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主编《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信号与线性系统》,参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十一五”规划《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材3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先后获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等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主持电路等课程建设,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电路”、江苏省优秀课程群“信号、系统与控制”的主要贡献者。主编的《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2009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



目录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基本要求
1.2理论提要
1. 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
2. 电路基本变量及其参考方向
3. 元件的伏安关系
4. 基尔霍夫定律
1.3典型题解析
1.4习题精解
1.5阶段测试题
1.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2章电阻电路等效法分析
2.1基本要求
2.2理论提要
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 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6.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与联接
7. 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2.3典型题解析
2.4习题精解
2.5阶段测试题
2.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3章电阻电路系统法分析
3.1基本要求
3.2理论提要
1. 电阻电路系统分析方法
2.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
3. 叠加定理、齐性定理和替代定理
4. 系统法等效化简一端口电路
3.3典型题解析
1. 支路分析法
2. 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3. 节点分析法
4.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
5. 叠加定理
6. 系统法一端口等效
3.4习题精解
3.5阶段测试题
3.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4章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法分析
4.1基本要求
4.2理论提要
1. 正弦量及其描述
2. 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3. 相量形式的电路定律
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7. 二端口网络方程和参数
8.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
9. 有载二端口网络和特性参数
10. 二端口元件
4.3典型题解析
4.4习题精解
4.5阶段测试题
4.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5章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
5.1基本要求
5.2理论提要
1. 耦合电感的电路模型
2. 空心变压器
3. 理想变压器
4. 谐振电路
5. 三相电路
5.3典型题解析
5.4习题精解
5.5阶段测试题
5.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6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6.1基本要求
6.2理论提要
1. 非正弦周期量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6.3典型题解析
6.4习题精解
6.5阶段测试题
6.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7章非线性电路
7.1基本要求
7.2理论提要
1. 非线性元件
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静态分析(直流偏置分析)
4. 小信号分析法
5. 非线性电路的其他分析法
7.3典型题解析
7.4习题精解
7.5阶段测试题
7.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8章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
8.1基本要求
8.2理论提要
1. 经典法求解一阶、二阶电路
2.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3.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4. 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5.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特征
6. 任意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卷积积分
7. 状态方程
8.3典型题解析
8.4习题精解
8.5阶段测试题
8.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9章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9.1基本要求
9.2理论提要
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
2. 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复频域形式
3.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法
4. 网络函数(系统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5. 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
6. 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与频率特性
9.3典型题解析
9.4习题精解
9.5阶段测试题
9.6阶段测试题答案
第10章磁路与含铁心线圈的交流电路
10.1基本要求
10.2理论提要
1. 磁路
2. 磁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3. 磁路分析中的基本定律
4. 磁路分析
10.3典型题解析
10.4习题精解
10.5阶段测试题
10.6阶段测试题答案
附录A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电路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1年本科生电路期末考试试题
2012年本科生电路期末考试试题
2013年本科生电路期末考试试题
2013年本科生《电路分析基础》(A)期末考试试题
2013年本科生电路期末考试试题(独立学院)
附录B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附录C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附录D复数概念与计算器运算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第3版前言
  为配合《电路理论基础》(第3版)教材的使用,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根据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要求,这次修订的《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第3版)对前两版内容认真 精选、调整和凝练,使得典型题解析内涵更加丰富,更具实际应用背景的特色; 习题精解一题多解,更具触类旁通之功效; 阶段测试题类型齐全,更具考核检测之 目的。众多的典型例题、习题精解是第3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形成了“例、习 、测、试”等四类题,体现本书的鲜明特色。《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的各章体系与配套教材完全相同。全书共10章,另有附录。每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理论提要、典型题解析、习题精解、阶段测试题及答案六个部分。第3版在保持原有各章体系和结构优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融以启发、灵活应用、激发潜能 ”的特点,更加重视工程性内容的引入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补充综合性、应用性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精解,全部更新附录A、B、C,体现电路课程的核心地位,展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附录A、B、C分别提供了近几年本科生期末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含参考解答)和模拟试题各3套,供读者和考生了解试题的题型、范围、深度和解题方法; 附录D简单介绍了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器运算。
  ...
  《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是立体化教材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其他工作仍在继续。请关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读者将意见寄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邮编: 210016)。
  编者2016年6月




《电路基础: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 第一部分:绪论与电路基本概念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习题,引导读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汇于实际工程应用之中。我们将从最根本的电气工程概念出发,层层深入,确保每一位学习者都能扎实掌握电路分析的核心方法。 第一章:电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定律 电荷与电场: 深入理解电荷的本质、静电力与电场的概念。我们将详细介绍库仑定律,并探讨电场线、电势、电势差等重要概念,帮助读者建立对电场分布和能量的直观认识。 电流与电阻: 探讨电流的形成机制、方向与大小的定义,以及电能在电路中的流动。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分析电阻的性质、单位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 电压与电动势: 区分电压和电动势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我们将介绍电位差的测量方法,并阐述电动势作为能量转换的源头如何驱动电荷流动。 功率与能量: 深入分析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概念。讲解焦耳定律,计算电功率的公式,以及电能在不同电路元件中的消耗与转化。 基尔霍夫定律: 引入电路分析的两个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详细解释其物理意义,并通过具体的电路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定律列写节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为后续复杂的电路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的组成与简化: 定义理想电路模型,包括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理想电阻等基本元件。学习如何识别和简化实际电路中的复杂结构,为分析建立模型。 串联与并联电阻: 详细分析电阻串联和并联时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通过图示和算例,清晰展示串并联电阻的连接方式及其对电路整体特性的影响。 电阻的功率分配: 结合串并联电路,分析电流和电压在不同电阻元件上的分配情况,以及各电阻元件的功率消耗。 电位与参考点: 学习如何设定电路中的电位参考点,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任意点的电位。理解电位差的意义以及参考点选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介绍两种强大的电路简化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详细讲解如何将任意线性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简单的电压源或电流源与一个等效电阻的组合,极大地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过程。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读者熟练掌握定理的应用。 第二部分:动态电路分析 本部分将引入时间和动态概念,探讨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电路的瞬态和稳态响应。 第三章:电容与电感元件 电容器的构成与特性: 深入介绍电容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存储电荷的能力。讲解电容的定义、单位(法拉)和影响电容值的因素(介质、极板面积、极板间距)。 电容器的伏安关系: 推导电容器的瞬时伏安关系式 $i(t) = C frac{dv(t)}{dt}$,以及其积分形式 $v(t) = frac{1}{C} int_{-infty}^{t} i( au) d au + v(t_0)$。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理解电容器作为“能量暂存器”的作用。 电感器的工作原理: 阐述电感器的基本构成和电磁感应现象。讲解电感值的定义、单位(亨利)和影响电感值的因素(线圈匝数、磁芯材料、几何尺寸)。 电感器的伏安关系: 推导电感器的瞬时伏安关系式 $v(t) = L frac{di(t)}{dt}$,以及其积分形式 $i(t) = frac{1}{L} int_{-infty}^{t} v( au) d au + i(t_0)$。分析电感器在电流变化时的“阻碍”作用,理解其作为“能量惯性”的特性。 电容与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讲解电容和电感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等效计算方法。 第四章: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RL电路的瞬态响应: 详细分析RL电路在开关作用下的响应过程,包括直流和交流激励下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引入时间常数 $ au = L/R$ 的概念,理解其在描述瞬态过程中的重要性。 RC电路的瞬态响应: 深入分析RC电路在开关作用下的响应过程,包括直流和交流激励下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引入时间常数 $ au = RC$ 的概念,并与RL电路进行对比分析。 一阶电路的系统分析方法: 采用统一的数学模型,讲解求解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方法。通过分析微分方程,理解电路的暂态行为如何由初始条件和外部激励共同决定。 一阶电路的稳态分析: 在瞬态过程结束后,分析电路进入稳态时的特性,此时电容可视为开路,电感可视为短路。 第五章:二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响应: 详细分析RLC串联电路在阶跃激励下的响应,包括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引入阻尼系数和固有振荡角频率的概念。 RLC并联电路的暂态响应: 分析RLC并联电路的暂态响应,并与串联电路进行比较。 二阶电路的系统分析方法: 采用二阶微分方程,讲解求解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方法。分析电路的振荡特性与阻尼特性。 二阶电路的稳态分析: 分析二阶电路在瞬态过程结束后进入稳态时的特性。 第三部分: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本部分将引入复数运算和相量法,极大地简化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并为后续交流电路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第六章:相量法与复数阻抗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介绍正弦交流电的定义、周期、频率、初相位、幅值和有效值。 相量: 引入相量的概念,将时域的正弦函数转化为频域的复数表示。详细讲解相量的定义、表示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复数阻抗: 定义电阻、感抗和容抗,并将其统一为复数阻抗的概念。详细讲解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复数阻抗表达式。 相量法的应用: 讲解如何将所有时域的电压和电流表示为相量,将电路中的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演示如何运用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分析。 第七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RLC串联谐振电路: 详细分析RLC串联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重点讲解谐振现象及其条件。分析谐振时的电路特性,包括阻抗、电流、功率因数等。 RLC并联谐振电路: 分析RLC并联电路的谐振特性,并与串联谐振进行对比。 功率分析: 讲解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推导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分析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 三相电路基础: 介绍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分析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和相量分析方法。 第四部分:电路的信号与系统分析 本部分将进一步拓展电路分析的理论框架,引入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等工具,用于分析非正弦信号和更复杂的动态过程。 第八章: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析 傅里叶级数: 介绍傅里叶级数,可以将周期性非正弦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直流分量和不同频率的正弦分量。详细讲解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形式和复数形式。 周期信号的频谱: 分析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理解不同频率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信息。 电路对周期信号的响应: 演示如何利用傅里叶级数分析电路对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响应,即通过分析电路对各次谐波分量的响应叠加得到总响应。 第九章:非周期信号的分析——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 将傅里叶级数推广到非周期信号,引入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映射到频域。讲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其逆变换。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重点讲解线性、时移、频移、卷积等傅里叶变换的重要性质,以及它们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信号的频谱: 分析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分布。 傅里叶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演示如何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电路对非周期信号的响应,例如脉冲信号、阶跃信号等。 第十章: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概念: 引入拉普拉斯变换,将时域的微分方程转化为s域的代数方程,极大地简化了动态电路的分析。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讲解线性、时移、积分、微分、卷积等拉普拉斯变换的重要性质。 逆拉普拉斯变换: 学习如何通过部分分式展开等方法进行逆拉普拉斯变换,将s域的解转换回时域。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动态电路: 演示如何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系统地求解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适用于各种阶数和类型的电路。 传递函数: 定义电路的传递函数,即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它描述了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特性。 第五部分:电路分析的补充内容与工程应用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电路分析方法和概念,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路理论的价值。 第十一章:二端口网络分析 二端口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二端口网络的定义,以及它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各参数方程: 详细讲解电压-电流(Z参数)、电流-电压(Y参数)、混合参数(H参数)以及传输参数(ABCD参数)等描述二端口网络的参数方程。 参数之间的转换: 学习如何相互转换不同参数方程,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电路元件确定参数。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分析两个二端口网络串联、并联和级联时的等效参数计算方法。 第十二章:电路分析的计算机辅助方法 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的计算机实现: 讲解如何将这些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转化为计算机算法。 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 介绍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等常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搭建电路模型,进行直流、交流、瞬态和频率响应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现代电路设计流程: 阐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现代电子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仿真在产品开发中的关键地位。 第十三章: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滤波器设计基础: 介绍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 放大电路的初步分析: 简要介绍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 振荡器基础: 探讨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何产生周期性信号。 电源电路的基本构成: 简要介绍整流、滤波、稳压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逻辑严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理论推导清晰,例题分析透彻,习题覆盖面广,旨在培养读者扎实的电路理论功底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初学者入门,还是希望巩固和提升电路分析技能的读者,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学习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对电路这门课都感到力不从心,概念模糊,做题更是无从下手。翻开这本《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立刻被它清晰的讲解吸引了。作者没有直接堆砌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入手,一步步引导我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量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每讲解完一个概念,都会立刻配上几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讲解得非常细致,从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到后面的RLC电路,每一步的操作都分解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一些初学者容易忽略的细节也都有提及。做题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不是简单的罗列题目,而是针对每一道题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思路和步骤,甚至会分析不同解法的优劣,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学会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我对电路学习的恐惧感,让我觉得这门课原来并没有那么难,甚至还有点意思!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真是太棒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电路方面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练习题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而这本《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却完美地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它首先系统地梳理了电路学习的核心知识点,每一章的知识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从基本概念到复杂电路分析,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更重要的是,每一部分知识点讲解之后,紧接着就是配套的习题,而且这些习题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覆盖了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和应用场景。更绝的是,这本书的习题解析做得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给出答案,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耐心指导,一步步剖析题目,讲解原理,指出易错点,甚至还会给出一些快捷的解题技巧。我按照书中的步骤,一步步跟着做,感觉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以前做一道题可能要花半天时间,现在很多题目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思路并解决,这种成就感真的太棒了!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学习者,尤其是在学习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时,总希望能够理解得透彻。这本《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对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给出了详细的数学过程,并且还会解释其物理意义,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公式是如何得来的,以及它在解决问题时扮演的角色。在分析电路时,作者不仅仅是给出结果,还会深入分析电路的各种工作状态,比如稳态、暂态,以及它们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而且,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实际的工程应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电路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技术的。例如,在讲解放大电路时,作者会结合具体的运放电路实例,讲解其工作原理和参数选择,这让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也激发了我对电路研究的兴趣,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探索乐趣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电路的恐惧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老师讲课时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感觉跟不上节奏。这本《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学习电路的道路。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向你传授知识,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形象的描述。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戴维南等效电路、诺顿等效电路,书中都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能够快速抓住核心思想。而且,在习题精解部分,作者非常注重培养我的解题思维,不仅仅是告诉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引导我思考不同的解题角度和方法。我发现,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练习,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前看到一道复杂的电路题就头大,现在我能够尝试着将它分解,一步步找到解决方案。这本书真的让我从“畏惧电路”变成了“热爱电路”,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学科的学生,电路是绕不开的基础。之前我尝试过很多教材,但总觉得有些地方讲解不够深入,或者习题的难度和广度都不太够。这本《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在内容上非常全面,从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到各种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等器件的应用,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更让我称赞的是,书中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帮助我快速回顾和巩固。而习题部分更是亮点,数量多,类型全,而且难度梯度明显,从基础的计算题到综合分析题,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遇到的题型。最重要的是,书中的习题解析非常详尽,不仅提供了标准答案,还附带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分析,甚至还会指出一些常见的错误解法,这对我来说太有帮助了!我跟着这本书做了大量的练习,感觉自己的电路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得到了质的提升,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也更有信心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