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鄰

天涯若比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魏延政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762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784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556
字數:25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北大纔子臨終撰文《人生若如幾迴憶》送給孩子,感謝無數讀者。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誌攀感動作序推薦。樂觀精神和感人事跡在北大校友中引起極大的反響。

內容簡介

  《天涯若比鄰》:作者罹患世界罕見癌癥——透明細胞肉瘤,在與癌癥抗擊的五年半的時光裏,多次遊走在生與死的邊緣。臨終前,在病榻上將近年來的部分文章和講座文稿整理成書,分享自己對於生命、愛情、傢庭、教育,特彆是讀書、思考的人生感悟,啓發讀者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和生活空間裏獲取zui大化的幸福感及實現人生價值。

作者簡介

  魏延政,北大校友,2011年不幸確診罹患世界罕見癌癥,2012年右大腿截肢後離開工作崗位。在抗癌期間,堅持不懈地讀書撰文,在大型企業以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分享傳播東西方文化、歐美高端市場拓展、係統化思維、大型企業流程管理、産品管理以及人生幸福理念。2015年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麵嚮全球各企業中高層主管開設的復旦哲學大會課堂上,多次主講《讀書吧,雖然這些知識終將隨著我們的生命而去》《係統化思維——人生幸福zui大化》《當霍金說“哲學已死”時,他在說什麼?》《哲學的一萬種可能》,獲得眾多文化、哲學愛好者的好評。不幸的是,2016年年初癌癥擴散。在病重垂危的時刻,為指導兒子未來的成長,撰文《人生若如幾迴憶》,感動瞭眾多“魏延政智庫”的讀者。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一、我的足跡
江湖行
天涯若比鄰
我的CCER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找迴自己
在路上(1)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二、寫給我的孩子
人生若如幾迴憶
優秀是一種習慣
遊柏林隨想: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三、 談談讀書
讀書吧,雖然這些知識終將隨著我們的生命而去
係統化思維(1)
係統化思維(2)——幸福最大化
從0到1:創業/企業/項目負責人需要常常反思的幾個問題
華為流程管理的精髓是什麼?
從天下三大行書看藝術的曆史與人生哲學
當霍金說“哲學已死”時,他在說什麼?
讀書筆記幾則

四、談談生活
孤獨是思維的開始
彆讓愛情等太久
夫妻成於患難,朋友始自無名
關於愛情
書“法”人生
禮崩樂壞
享受這時光
西藏行:人生無導航
在路上(2)——思考人生
除心不除事

五、我的腳印

精彩書摘

人生若如幾迴憶

朋友,你可曾想過,假如某一刻你的生命倏忽而去,你該給你最摯愛的人留下些什麼?幾年前化療的時候我想過這個問題,後來又活過來幾年,這個思考又被拋諸腦後。這段時間病魔肆虐,我猶如孫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躺瞭半年動彈不得,這個問題便又盤繞在腦海中。人的一生究竟活瞭些什麼?大多數人都懶得去考慮這樣的問題,或者想不清楚,等到真能想明白點什麼的時候,往往是隱退江湖多年,或者是病到離死不遠的時候。

前些年,在我癌癥截肢後最無助的時候,某500強企業嚮我踹瞭最狠的一腳——終止閤同,人生慘淡莫過於此。我驟然變得如同一片鴻毛一般,無著無落地飄蕩在半空中,當時我設想瞭一下人生百年可能會有怎樣的百態,細想一下也不過如此:人生啊,活到一十,橫著竪著都一樣;活到二十,睡著醒著都一樣;活到三十,公司傢庭都一樣;活到四十,博士文盲都一樣;活到五十,當官百姓都一樣;活到六十,有錢沒錢都一樣;活到七十,睜眼閉眼都一樣;活到八十,男人女人都一樣;活到九十,有腿沒腿都一樣;活到一百,死瞭活著都一樣!

人能活到像《聖經·創世紀》裏那些人那樣動輒韆歲嗎?若真能,人最終能記得自己這一生究竟是誰、做過些什麼嗎?第一個一百年做中學教師,當老師當厭倦瞭,第二個一百年做珠寶生意……如此下去,活著怕是一種負擔,未必每個人都想活那麼長。所以人生百年最好,不勝其煩,在豐滿到裝不下的時候落幕,恰到好處,一生所愛仍曆曆在目。

人一生能愛過幾次?第一次的愛,是依戀,孩童對父母的愛,是用一生來迴味的;第二次的愛,是尋覓,我們總是抱以最真誠的願望,卻往往未成眷屬,是用後半生來忘卻的;第三次的愛,是相伴,人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階段如畫捲一點點展開,我們沉浸其中,來不及欣賞每一段的美好,隻得須臾迴想起彼此初見,歲月流年,她可能有某些不如意,但她永遠定格在那個最風華動人的一刻,隻有她是用一生來相守的;第四次的愛,是迴報,一個小生命的降臨,抱在懷裏滿心歡喜,一時不見滿是掛念,是用一生的感悟來迴報的。
   

我算是幸運的,四次愛都經曆過。一生所愛情真意切的幾個瞬間,時常浮現在我眼前。三歲的時候發燒,一個清涼的夜晚,媽媽把一片阿司匹林切成四瓣,給我喂瞭一瓣,然後到院子裏給我把尿,我看見月亮很大、很圓、很亮;五歲的時候,爸爸帶我爬紅山,我跑得比他快,下山後看見羊肉串,爸爸給我買瞭二十串;七歲的時候,二姐放學後把我抱在腿上講她英語課本中漁夫的故事,大姐在做飯,那時常常停電,爐火把大姐的臉映得通紅;九歲的時候,和哥哥一起把所有樓門的螺帽偷迴傢,我心裏非常不安,下午又偷偷把螺帽一個個全部裝迴去,比上午偷螺帽時更緊張;十二歲的時候,晚上做不完數學競賽題,媽媽說“不著急,媽陪著你,做不完,你不睡覺,媽也不睡”,父親串門迴來,也坐在一旁陪著我,有不會的難題,父親就來幫我。父母已老,我限於行動不便,願有一日能迴到故土給二老正正經經磕個頭,感念養育之恩。我是不是老瞭?越久遠的事情記得越清楚。人一生究竟能有幾個瞬間讓你掛懷?

中間的幾十年,就像過場,橫著竪著、夢著醒著都一樣,忙忙碌碌含辛茹苦幾十年如七日:忙day(Monday)、求死day(Tuesday)、未死day(Wednesday)、索死day(Thursday)、福來day(Friday)、灑脫day(Saturday)、傷day(Sunday)。全球語言雖有不同,意義卻毫無二緻,終究從忙到傷,又帶著傷迴到忙。有時我從現年75歲的父親那裏也能學到不少哲理,他說人到70歲自然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那便是孔子說的70歲從心所欲不逾矩吧,父親讀書不多,人生經曆和哲學都來自實踐。

終於有一日,生活有瞭不同。35歲的時候,我牽著她的手漫步蘇堤,一起唱著《戀麯1990》,那個時節,裙正飄搖唇正紅;翌年,她坐在大皮球上,我拖著她的胳膊,以便小生命嚮下運動降臨,醫生初時還問我,過會兒會齣很多血、會不會暈血,後來便不再問瞭。我聽見第一聲啼哭、親手剪瞭臍帶;40歲的時候(去年),有一天他指著幼兒園課本裏的天安門說想去看看天安門,第二天,去北京的高鐵上,他在我的懷裏睡得很香。

然而自己不幸正值壯年卻病倒瞭,幸運的是遇到一位好妻子。那年情人節突然腿疼整晚以緻無法行走,下午她陪我去醫院。我躺在活動擔架上,她推著我一個科室、一個樓層地走。她縴弱的胳膊常常推不直,左扭右拐。我躺著看著她的衣襟,似乎是她在抱著我走。我想到傑剋·倫敦的一篇小說《女人的剛毅》:阿拉斯加天寒地凍,淘金的人們都在絕望地逃離,一對夫婦夜晚時發現一個陌生人在帳篷外的火堆旁取暖,女人齣去看瞭一眼迴來說那人快要餓死瞭。天亮後他們看到那人就死在帳篷外。他倆繼續趕路,幾天後女人也不行瞭,她告訴丈夫,她知道要走齣阿拉斯加,糧食隻夠一個人吃,於是省下瞭自己的那一份。男人痛不欲生,女人說,“你一定要活下去,不僅為瞭我,還為瞭我的親哥哥”——那天死在帳篷外的人就是她的親哥哥,他小時候曾從熊嘴裏救齣自己,為此被熊咬掉瞭幾根手指,他那晚在帳篷外烤火時她就通過幾根斷手指認齣瞭他,但卻無奈地沒有相認……

我確診癌癥一年的一個寒冷的鼕夜,我伏在她身上,撫摸著她柔軟溫暖的身體,慶幸自己確實還活著。我望著她,她讀懂瞭我的眼神,我把臉埋進她的長發,眼睛濕潤瞭。我體會著她的體溫,我真的還活著。


最好的禮物

10個月前,2015年8月17日,體檢查齣肺裏的腫瘤已經長大瞭,切除手術已經不能再做,問瞭多個科室都無能為力。晚上迴到傢,跟妻子說瞭情況,我擔心後續會爆發式地增長,兩人都沉默無語。剛過4歲生日的小人兒急急忙忙跑到另一間屋子裏拿瞭一張紙過來,是一幅不能稱之為畫的雜亂塗鴉,他抬頭望著我,“爸爸,你得瞭癌癥,要是你沒有瞭,這是我送給你的最好最好的禮物。”他似乎聽明白瞭剛纔我們的對話,看著他真誠的眼神,我的心中一陣酸楚,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隻是將他抱在懷裏,不住地親吻,“謝謝寶寶,爸爸不會有事的”。過瞭幾日,心中仍感鬱結。某個下午,孩子從幼兒園放學迴來,我便陪著他寫課後作業。畢竟還是個小孩子,這天他幾乎坐不住,我很生氣,對他說,“爸爸允許你學一次兩次學不會,但是學習的時候要專心,絕不允許東張西望、心不在焉!”

我問兒子:“你知道爸爸得瞭癌癥可能會死的,那你知道死亡是什麼嗎?”兒子說,“就像超市裏的死魚,它們的爸爸媽媽再也見不到寶寶瞭,寶寶也再不能見到它們的爸爸媽媽瞭。”“對,那麼如果爸爸沒瞭,就再也不能教你學習知識瞭,你現在為什麼不珍惜爸爸還在你身邊的時間呢?”“要是你沒瞭,要是我很想你,你還能迴來嗎?”“不能瞭。”“要是我很想很想很想你呢?”“那我也迴不來瞭。”小人兒坐在我的腿上,茫然瞭好一會兒,眼裏的淚水越來越多,我也無法忍受,我知道這個對話不能再繼續下去瞭。我又摟起他不住地親吻,但不知道說些什麼。

這時,我心裏開始盤算:假如我真的哪一天突然沒瞭,我該留給他些什麼?也許時間不允許我再這樣一個字一個字、一幅圖一幅圖地教他瞭,那麼我究竟該留給他些什麼?

我沒有想到現今的幼兒園居然教給四歲的孩子那麼多漢字、算術,這在我們的童年、西方社會現今的幼兒園都是極力排斥的。幼兒園時就把小學的漢字、數學運算都教瞭,孩子真到瞭小學,你又不能教他中學、大學裏的內容,他們自認為什麼都會瞭,還有幾個能專心聽講?專心的怕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總也學不會的小孩吧?現在的教育體製實在扭麯,幼兒園把小學的學完瞭,小學就學奧數。“奧數”這兩個字我聽瞭就覺得惡心,我當年倒是拿過全國數學聯賽奬的,大學隔壁宿捨就有個我們那一級代錶中國拿到國際奧賽數學金牌的。人傢都謙虛地從來不提“奧數”這兩個字,現在的小學、中學卻是全民奧數,好似全中國的小學生不能人手一塊世界奧數金牌就不配做中國人似的。我請問,教奧數的老師自己有幾個當年拿過省級競賽奬的?還有中關村那些畸形的課外教育機構,確有北大、清華的教授和高材生來執教,先秦兩漢、諸子百傢,內容生動,十歲孩子聽不懂的,父母陪讀,要做好錄音筆記,迴傢繼續補課。你的孩子要是還在讀《大學》《中庸》,你都不好意思開口,人傢的孩子把《尚書》《春鞦》都讀完瞭;你的孩子每天隻睡7個小時,人傢的孩子每天隻睡5個小時,其餘的時間不是在課堂上,就是在從這個興趣班到那個興趣班的路上,吃飯都是在車上;人人都以14歲學完量子物理、高等代數為榮。我們真的要把我們的孩子個個都培養成愛因斯坦、圖靈、馮友蘭這樣的世界級學術泰鬥嗎?他們的童年都這麼扭麯地勤奮嗎?那個年少時打架泡妞、成年後把諾貝爾、圖靈、美國最高心理學奬拿瞭個遍的赫伯特·西濛的少年時代好像沒有那麼刻苦吧?請問像這樣幾百年纔能齣一個的能是你的孩子嗎?一旦將來不能成為世界知名大學者、大教授,那麼15歲前扭麯的童年、少年時光200%地付齣給奧數、先秦哲學、量子物理是多麼荒唐、變態的一件事!最後到瞭30歲拿幾張彆人不緊不慢也能拿到的這證那證一起去給不緊不慢接觸社會、生活、市場、消費的當年二三流的學生如今當上總裁、CEO的人打工。迴首前30年,女朋友沒時間談、朋友哥們也沒交上幾個、說話辦事舉手投足技不如人、工作三年辭職六次都因為上司在他眼裏是個傻帽、相親戴上800度的眼鏡請女孩子吃飯主動買單100次最終沒一個想跟你,這種人生就是現在教育體製的目標嗎?還有人拿中關村補習班說事,撰文《寒門再難齣貴子》,真是可笑至極,請問什麼是貴人?考上北大、清華就能成為貴人?少兒時期父母每年在教育上投資幾十萬元和30歲後的人生迴報真能成正比?毛澤東、蔣介石那個年代的貧富差距比當今不知大多少倍,他們身無分文走齣鄉村上過什麼貴族學校、名牌大學?林徽因、梁思成、徐誌摩是靠著殷實的傢資遍訪世界名校成瞭一代纔子佳人,但同一時代的華羅庚直到在西南聯大當上正教授也隻有小學文憑,和聞一多一傢八口閤租一間破屋,兩傢人僅一簾隔開,在這間屋中寫齣有關哥德巴赫猜想的論著,獲得民國1941年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僅他一人),再後來他本人沒有齣國,芝加哥大學卻為他立瞭塑像,列名影響世界最偉大的前80位數學傢。
  

可見,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不要因為中關村一時的聒噪,就認為古今中外韆年曆史總結的“寒門貴子”的規律經驗就被推翻瞭。人生若有好的傢境條件成事的難度和障礙固然減掉不少,但並不意味著將來的天下就是中關村那些興趣班所能引導的。讀書學習固然仍需十年寒窗專心努力,能上哈佛、斯坦福當然要誌在必得,但學習的場所未必都在幾十萬元一年的北大、清華人執教的興趣班裏,學習的目標也不是100%都在教科書中,而要有個平衡,如今的互聯網信息社會,想學什麼網絡上都有,除瞭數理化和文史哲,生活、幸福、社會、經濟、投資、創業這些東西也應該在18歲上大學前有所瞭解,不要再成為到瞭高考時連自己有什麼興趣、報什麼專業都不知道的教育犧牲品。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有時間應該讀讀古今中外曆史名人的傳記,看看彆人是怎麼活的,也想想自己該怎麼過這一生。文史哲可以當作學術來研究,也可以用來修身養性;量子物理可以當作學術來研究,也可以隻是作為談資。反正颱下聽戲的是傻子,颱上唱戲的是瘋子,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誰有真本事最終會水落石齣,沒有真本事的終究會像沉沙一般墜落。

另外,學校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正是未來走上社會謀取想要的生活嗎?而現行教育體製從不讓學生有機會思考幸福和生活是什麼。我反思瞭一下自己,讀本科時當同學們討論齣國時我常常沒有興趣參加,讀碩士時同學們討論移民北美、澳洲時我同樣迴避,隻顧申請博士奬學金,其實,這些都是同學們在分享和探討自己將來想要或者適閤什麼樣的生活。現在我纔明白,對於我個人來說,30—40歲最好在中國或者美國奮鬥商業科技,50—60歲最好在劍橋或者斯坦福再讀個社會學或管理學跨學科的博士,然後在大學裏做個教授,70—80歲以後最好每年鞦鼕去北大聽聽講座、會會校友,春夏迴老傢新疆,自己看看書,找兒時的朋友們喝喝茶、打打牌,隔三岔五去歐洲某個僻靜的鄉村曬曬太陽、喝喝啤酒。這纔叫做生活。然而,現在的年輕學生有幾人能清晰地思考這些問題?如果不能,起碼要能從曆史傳記、文學藝術等書籍中得到些感性的認識,而不至於到瞭高考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也許我的時間不多瞭,這麼多的道理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跟兒子說清楚的,我究竟該給4歲的兒子留下些什麼?我還在摟著他一邊親吻他的頭發一邊繼續沉思著,平日裏鬧騰著不讓我抱的小人兒那天也安靜得齣奇,似乎一直在等待著我將要跟他說些什麼。





終於,我拉著兒子走到他的小黑闆前,寫下四個字“智力、毅力”,並豪氣乾雲地說:“跟爸爸大聲念,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兒子跟著念瞭一遍。我說:“今天就記住這四個字,明天和後天爸爸再每天教你四個字。你現在或許不懂是什麼意思,但是一定要把爸爸教你的這幾個字記住,每天給爸爸背一遍。如果爸爸有一天沒有瞭,你要每天都想一想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今天這四個字的意思:智力就是你聰不聰明,毅力就是一件事如果沒做好,就要有長年纍月的決心,一定要把它做好。毅力和智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天生就一輩子都聰明,小時候聰明但是沒有毅力不努力也就小時瞭瞭,隻有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
  

第二天兒子放學,我又教瞭他四個字,人生做事第二要靠“朋友、助力”。讓兒子記住,小孩長大後就要自己討生活、混社會,做人在先,做事在後,所謂做人簡單來講就是多交朋友,一群人的力量總比一個人大得多,對朋友要真誠,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這樣纔能做大事。

第三天的四個字是“眼界、定力”。這個給他解釋有點費力,不懂就先記住點粗淺的吧。一個人能力變強瞭、能做的事變多瞭,他就能見識到、接觸到一般人一輩子都接觸不到的事情,他就比一般人懂得多得多,這就叫眼界;當一個人能力強、能做的事多瞭,就會有很多人和事都想找他來做,好事、壞事都有,甚至好事裏麵都可能蘊藏著壞事,隻是短時間內很難看清楚,這時這個能力強、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多做好事,這就叫定力。這世上大多數人也就隻能做到昨天說的“朋友、助力”,隻有少數人纔能做到強能力、大眼界、大定力。

此後每天上學齣門前,都讓兒子把人生做事這三對詞六個字給我背一遍,他懂不懂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欣慰。


五行山下


今年年初,一節腰椎被癌細胞侵蝕壞瞭,沒想到腰椎手術後躺瞭近半年,動彈不得,猶如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閻肅給《西遊記》的這一部分寫的歌詞儼然就是我當下的寫照,“五百年,滄海都變成瞭桑田,也隻是毫無意義的一瞬間,五百年,蹉跎瞭歲月,激蕩(傷透)瞭情懷”。有一天偶爾聽到這首歌,不禁一夜無眠。這段時間因為動彈不得,全身肌肉萎縮得厲害,也常常疼得生不如死。如果生命僅僅剩下疼痛,還有什麼意義?得不到解脫!坐起、站起的恢復訓練進展得非常緩慢,猶如愚公移山,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看不到什麼時候是個盡頭,隻盼王屋太行每日少瞭一角,望眼欲穿。無數個夜晚,空悲嘆,小重山,更哪堪無人知斷弦!五百年,隻一顆心兒未死,依然是誌嚮不改、心念不衰。功夫不負有心人,某日終於站瞭起來,自拍一張留念,作幾行《五行山下》,紀念這段艱辛又無奈的時光。
       


五行山下五百年

奈何滄海隻等閑

蹉跎歲月韆鞦苦

血灑雁門獨空眠

誇娥亦赴愚公山

功夫從來不唐捐

把酒揮髯王屋頂

笑傲江湖醉九天


不想沒幾日又急轉直下,生日那天在醫院裏已抽齣4��2升胸腔積液,艱難度日,收到大學同學的很多祝福,我在微信群裏給同學們寫下幾行當時的感受,收在這裏:

非常懷念大傢在未名湖邊相聚的日子,此刻我好似已經醉瞭,現在我已能做到《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說的無勝敗心,但是誰又能看破生死?誰又能笑傲江湖?我隻佩服兩個人:麯洋、劉正風,但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我慶幸自己還活著,唯願有朝一日,可以像風清揚老前輩那樣,在山外傲視江湖卻不必笑齣聲來。


聽爸爸講故事

近些日子,身體幾乎到瞭崩潰的邊緣,大堆胸腔積液導緻無法呼吸,住院治療。我自己常常預感生命走到瞭盡頭,連續幾天滴米不進,僅靠輸液維持,喘氣、說話也極度睏難,醫生亦對妻子說,“做好思想準備”。活著,真難!

過瞭些日子,我又如瘋子一般吃瞭碗麵條,宣布,我還活著。幾日後,有驚無險地迴到傢裏。幾度灰心絕望之後,在朋友圈裏發瞭條喪氣的微信,隻讓北大校友看得見。得到的多是鼓勵,理解者甚少。次日布丁酒店的創始人兼CEO硃暉校友來傢看望,亦兄亦友般地說瞭很多關切的話。

在生不如死的疼痛中又挨到瞭兒子從幼兒園放學迴來,用啞瞭音幾乎說不齣話的嗓子喊兒子過來,讓他搬個小凳子坐在我摸得著的地方,摸著他的毛毛頭,我說“好些天沒講故事瞭,咱們今天接著講三國”。每到傍晚,我每說一句必咳十下,去他的吧,這條命豁齣去瞭,“前幾次講瞭桃園三結義、曹操、呂布的故事,今天咱們講關羽的故事”。
  


關羽,曾經有一段時間和他的大哥劉備、三弟張飛在戰鬥中被打散瞭,一度被曹操收攏帳下,曹操用當年呂布的天下第一名馬“韆裏赤兔獸”和“美髯公”的雅號收買關羽的心,但他從不為之所動,執意要去尋找失散的哥哥劉備。因瞭這個緣故,後人奉關羽為忠義韆鞦的武聖人。曹操百般無奈,隻好遂瞭他的心願,也算交下這個朋友,放他走瞭。於是就有瞭流傳百世的“過五關斬六將”“韆裏走單騎”的故事。

現在,爸爸問你一個問題,上次講過“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劉、關、張三個人閤起來都打不過呂布一個人,為什麼曹操殺瞭呂布這個天下第一武將,卻偏偏喜歡關羽?關羽和呂布誰厲害?

不到5歲的兒子當然答,呂布單打一個關羽,肯定是呂布厲害。我說,不錯,但是曹操為什麼更喜歡關羽而且一定要留住他為自己效力呢?兒子搖搖頭。我問兒子,“爸爸讓你記住的人生做事第二要靠什麼?”兒子很快就迴答,“靠朋友和助力”。

對,因為關羽的忠誠和義氣,他能得到很多信服他的人的幫助,於是他後來有瞭韆韆萬萬的將軍和士兵幫他打仗,而且他懂謀略,懂得指揮韆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韆裏。那麼他和僅僅自己武功厲害卻沒有朋友、不懂謀略的呂布相比,誰厲害?

關羽!

對。所以,記住爸爸告訴你的“人生做事第二要靠朋友和助力”,對朋友要講義氣,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那麼,關羽的謀略又從哪裏來呢?

……不知道。

讀書和實踐,就是知行閤一。

……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韆裏走單騎”故事中有這樣一個小插麯,在有一關,守城將軍想要害死關羽,命手下的人在黑夜裏用柴草燒死他。手下的人放火前齣於好奇,想看看守城將軍要燒死的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於是隔窗偷偷一看,不得瞭,眼見關羽威風凜凜地端坐在油燈前,左手拿一本《春鞦》,右手捋著鬍須……這哪裏是個凡人,簡直就是天神下凡!於是這個人不忍加害關羽,他因此得以平安地渡過這一關。關羽夜裏讀的那本書《春鞦》講的都是我們中國曆史上文化思想和軍事戰略最鼎盛、最活躍的周朝時的曆史故事,關羽的謀略有一半來自這些書裏,一半來自他領兵打仗的實踐中。那麼,關羽夜讀《春鞦》是這天他偶爾讀瞭一次就被要害他的人碰巧看見瞭嗎?

……不知道。

肯定不是。關羽隻讀瞭一次書,就被彆人看見瞭,天下沒有那麼巧的事。一定是關羽讀書習以為常纔會被人看到。所以,讀書、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一曝十寒的事,而是持之以恒、天天都要做的事。爸爸問你,爸爸說的“人生做事第一要靠什麼”?

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

對,記住,關羽堅持每天讀書,持之以恒,這就叫做“毅力”。

記住瞭。

你知道關羽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嗎?

不知道。

關羽後來成瞭三國當中的蜀國最厲害的“五虎上將”的第一名將,統率管理魏、蜀、吳三個國傢必爭的當中要地荊州。因為他的能力和眼界都超齣瞭一般人,這時的他鎮守荊州大片土地就變得責任重大,他的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決定都會影響到韆韆萬萬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所以他這時做每個決定都要盡可能地避免犯錯誤。想想爸爸說的“人生做事第三要靠什麼”?

眼界和定力!

對,關羽這時能力非常強,能做的事非常多,那麼很多壞事和誘惑也會隨之而來,如果不謹慎就非常容易犯錯。所以,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就是定力。

記住瞭。

後來,關羽因為自己的功績越來越顯赫,就變得傲慢瞭,於是就給敵人以可趁之機,導緻他大意失荊州,而後敗走麥城,在途中死在幾個無名小輩的手中。這說明,人的定力不但要禁得起外部的誘惑和錯誤的信息,還要禁得起來自自己內心的驕傲、迷惑和錯誤。

前言/序言

推薦序

吳誌攀(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前不久,在北大校友李瑩組織的“詩想者”詩會上,她非常傷感地說,有兩首詩的作者(主人公),永遠不能到場瞭,一位是海子,另一位叫魏延政。
一位校友當場朗誦瞭寫給魏延政的詩。我含著淚聽,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沒有見過延政,卻常常聽到他的“傳說”。尤其是他生病和去世之後,他的文字、故事在網上流傳,很多人為他流淚,也有很多人因為他而多多少少反思瞭自己的人生。
延政在北大是“學霸”,是聰明絕頂的人,齣去留學則是“洋學霸”,工作後是一流大公司的技術高管。他不僅是數學天纔,書法也有童子功。不僅能念英文書,也能讀《史記》和《資治通鑒》。不僅懂得最時髦的技術,還以他自己的方法,解讀哲學和愛情。他是一個瞭不起的父親,他給孩子寫下的那些文字,充滿瞭深情和智慧。此外,他對中英文流行歌麯、中外電影、攝影、自駕旅遊等,都有獨到的理解。我相信,如果上天不嫉妒天纔,多給他一些時間,他會在更多的領域取得成績,會給世界留下更多思想財富。
張嚮英老師把延政的書稿《天涯若比鄰》發給我,我廢寢忘食地讀瞭。他的文字真好,文如其人,我們能透過紙背,讀到一顆赤子之心。他的錶達方式是有個性的,是獨特的,他絕對不會人雲亦雲,即使他說瞭與彆人差不多的話,但你仔細體會,他的角度也一定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在今天實在難能可貴。
他的生命真的太短暫瞭,可是,就像勵誌格言所說的,生命的長度雖然受到瞭限製,可他卻活得很厚重,他改變瞭生命的厚度與質量。我不得不感嘆,這位年輕的校友,竟然讀瞭那麼多的書,做瞭那麼多的事,走瞭那麼遠的路……他是一個多麼有生命力的人啊!這樣的人,是我們所有人之中的精英。他不屈不撓,從來不嚮命運低頭,他是樂觀的、積極的、豁達的、坦誠的。你看到他的照片和文字,就會想起《史記》中的那些遊俠,會想起海明威小說裏的硬漢,會覺得他就應該是書裏麵的人。他的精神將永遠不滅,他就像是一團火,曾經帶給很多人溫暖與光明,而今,他已化為天上的一顆星,在天上看著他的傢人,也看著我們這些與他心靈相通的朋友、讀者。
北大的老校長鬍適先生,在40歲的時候就寫瞭自傳,並且提倡所有到達不惑之年的中國人都應該寫自傳,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整個人類社會。曆史不僅僅屬於那些擁有顯赫政治地位的人,不應該隻是帝王將相的傢譜,也應該屬於我們每一個有血有肉有獨立靈魂的人。延政的這本書,其實也是他的自傳,大傢都應該像他一樣,認真地生活,也認真地記錄生活,把我們的人生體驗留下來,分享給後來者。
讀延政的遺著,也許最值得反復體味的,就是他的人生經驗。比如,“夫妻結於患難,朋友始自無名”,這是書中某一篇文章的題目,也是他對愛情、對傢庭、對朋友交往的體會。他還真誠地建議,年輕人就應早一些、主動追求愛情,組成傢庭,而不是在孤寂中長久等待愛情的降臨。不管讀者是不是贊同這些觀點,這些話的背後,都是作者的生活,也是作者的生命。
我給很多書寫過序,因為當瞭一輩子老師,學生齣書瞭,我理應大力推薦;又因為學校讓我來做校友的服務工作,好多校友也給我麵子,請我來為他們的書做一點評介。但是,這一次,給延政的遺著寫序,我還是感到很不一樣。這位作者不在瞭,我沒有辦法麵對麵地和他溝通,隻能試圖用我笨拙的文字,跨越時空與他對話,我不知道他是否認同,但我確實真誠地希望,有更多的人成為這本書的讀者。
我推薦各位小學生的傢長讀讀這本書。前麵已經說瞭,這本書的作者是“學霸”,可惜,給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太少,所以他幾乎用瞭全部的力氣,想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留給孩子。他發現,中國的小“學霸”們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坐得住和精神集中。隻要用心,每天練習,時間長瞭,小孩子不知不覺就坐穩瞭,精神也就能較長時間地集中在學習上瞭。他寫給孩子的那些忠告,其實更適閤傢長們仔細思考,這是肺腑之言,是真正的人生經驗。
我還推薦各位職場人士讀這本書。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無論職位高低、財富多寡,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很多啓發。延政是個聰明人,還是個有智慧的人,他最瞭不起的,就是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也不是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但起碼遇到山崩地裂的危機之後,他的精神沒有垮,能夠迅速拿齣自己的方案。這樣的人,放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活下來,而且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務。
我建議,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能像延政那樣,興趣愛好廣泛一些。我們不是天纔,不一定文理兼通、文武雙全,但起碼要對不同領域的事情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多看看,多聽聽,對新鮮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做科學技術的人,也看看曆史和文學;學文科的人,多多少少學一點數學和物理學知識,有一點現代科學的素養;學醫的人,業餘時間可以學學彈琴唱歌;從政或者做老闆的人,練練書法和繪畫。我們現在的時間都碎片化瞭,但不管怎樣,多給自己留一點私人的時間和空間吧,發展我們的小愛好,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讓我們的潛能釋放,讓我們的創造力發揮。
我希望,我們能理解延政的生死觀。他在復旦哲學大會上講得非常好,用數學的方法來解釋人生、財富、個人和社會的關係,解釋生與死、長與短、多與少、色與空的關係。我看瞭這些講稿之後,接受瞭他的觀點。他用極其簡單的話講明白瞭一個大道理。生死是我們每個人都必然麵對的事情,生死是個人的事情,也是社會的事情;是大事,也是小事。人這一輩子,想明白瞭生死問題,就算活明白瞭。延政是活明白瞭的人,顯然,他比許多長壽的人更清楚人為什麼活著。
謝謝延政校友在病中,用他生命最後也最寶貴的時光寫完瞭這本書;也謝謝北大校友會和許多熱心的校友,幫助推動這本書的齣版。這是他為自己也為社會寫齣來的最好的傳記,是屬於他那一代人更超越瞭那一代人的非常好的一本書。

用戶評價

評分

很滿意,很多人推薦。收獲不少

評分

【吾生也有涯,而天涯若比鄰】

評分

書已看完,多讀書吧,雖然這些終將隨我們的生命死去。

評分

真心佩服作者的智慧和勇氣。作者身處絕癥的境地,以超齣常人的智慧和勇氣與命運鬥爭。全書就是一個人該如何過好一生的縮影。斯人已去,浩氣長存。人生不過百年,有人死的早點,有人死的晚點,有人的40年猶如一條奔騰的大河,雖然嘎然而止,但是卻比很多人的一百年更有價值。這本書值得每一個不想混日子的人讀一讀。推薦。

評分

包裝規格齊全,印刷版麵整潔,內容寫的挺好,大愛

評分

活動很給力!每年買2次!

評分

紙張質量不錯,內容很豐富!

評分

性價比可以,比外麵買便宜點

評分

值得一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