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中、高职院校智能楼宇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和物联网应用专业的智能家居课程的教学、实训与竞赛参考书,也可供广大装饰装修电工和智能小区的从业人员阅读,还可作为智能家居的培训教材。 《物联网+智能家居 移动互联技术》从物联网、智能家居认知入手,由浅入深地把移动互联技术逐渐引出,逐一讲述移动互联设备;在此基础上实现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搭建IP网络,利用命令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后面还介绍了安卓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附录还提供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竞赛示例、智能家居竞赛试题。
内容简介
《物联网+智能家居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是一本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书。本书从物联网、智能家居认知入手,由浅入深地把移动互联技术逐渐引出,逐一讲述移动互联设备;在此基础上实现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搭建IP网络,利用命令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后介绍安卓系统的开发和测试。本书后一部分要求学生有语言基础,所以各校可根据学生现状作为选学内容。
本书可作为中、高职院校智能楼宇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和物联网应用专业的智能家居课程的教学、实训与竞赛参考书,也可供广大装饰装修电工和智能小区的从业人员阅读,还可作为智能家居的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 001
物联网技术应用认知 / 002
智能家居体验与认知 / 005
第一章 移动互联设备认知 / 014
第一节 智能终端设备识别 / 015
第二节 ZigBee设备识别 / 017
第三节 Bluetooth设备识别 / 020
第四节 433MHz无线通信节点 / 023
第五节 继电器识别 / 024
第六节 声光报警器识别 / 033
第七节 烟雾探测器识别 / 035
第八节 门磁识别 / 038
第九节 可燃气体探测器识别 / 040
第十节 人体红外探测器识别 / 042
第十一节 水浸控制器识别 / 044
第十二节 平板电脑组网识别 / 046
第十三节 网络摄像头识别 / 051
第十四节 工程操作台识别 / 053
第二章 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 / 059
第一节 利用仿真软件实现移动互联设备的连接 / 060
第二节 应用仿真设计、运行平台 / 077
第三节 设备之间实物连接 / 123
第三章 搭建IP网络 / 131
第一节 Wi-Fi组网 / 132
第二节 网络摄像头的设置 / 140
第四章 搭建无线传感网络 / 149
第一节 配置命令 / 150
第二节 智能终端调试 / 158
第三节 智能终端中ZigBee调试 / 162
第四节 智能终端下蓝牙的配置 / 166
第五章 安卓系统的开发与测试 / 171
附录一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竞赛示例 / 177
附录二 2014年智能家居竞赛试题 / 181
参考文献 / 185
前言/序言
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的要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的物联网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电子消费品、商业流通、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领域,并正形成蓬勃发展之势,成为全球经济新的突破口。截至2013年2月份,仅中国激活的Android和IOS设备数量就为2.46亿部,过美国的2.3亿部,中国已成为全球的智能终端设备市场。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爆发式发展,需要大量的掌握物联网通信与应用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服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全职通-3000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是“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指定设备,全部由北京神州祥升科技有限公司定制研发。该系统全面支持比赛、训练和赛后的教学实训。系统面向中高职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与竞赛,可训练和考查学生在典型物联网应用环境下的应用设计、通信组网、系统部署与维护、工程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指导电子信息大类跨专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领中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职通-3000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主要由智能终端应用开发系统、应用环境集成系统、物联网通信系统、环境模拟干扰系统及应用中心平台软件组成。
感谢参与本书编写的同仁,感谢在本书编写中给予全力支持的神州祥升领导及技术指导人员,感谢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15高级1班李松、孙振叶,王蓬宇、郭金虎、周卫、田竞争、李方彤、唐天意、庞志、王宇琪、白晓明、宋培杰、樊晓阳、
刘小伟、张志强、裴亚博、曹一、孙澄、宋杨、王泽、许宗智、张炳犀、付子豪、
张佳腾、陈桐、曹力公、宋朝旭、陈磊、梁萧鹏、张晓锟、李新宇同学的参与。
编 者
2016年5月
《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 一、 概述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物联网(IoT)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解析移动互联技术如何驱动和赋能这一变革。智能家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而是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居住体验。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互联互通、智能感知、个性化服务的居家新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互联的世界,而智能家居正是这一趋势最直接、最贴心的体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更是通过网络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而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供更便捷、舒适、安全、节能的生活环境。从清晨唤醒你的智能灯光,到为你准备早餐的智能厨电,再到离家后自动开启安防模式的智能门锁,以及夜间根据你的睡眠习惯调节的智能空调……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强大支撑。 本书的写作初衷,在于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最新进展、核心技术、关键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详实的内容、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无论是技术开发者、产品经理、行业研究者,还是对智能家居充满好奇的普通用户,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框架。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介绍,更会关注技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解决用户的痛点,如何提升用户的幸福感。 二、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基石作用 物联网(IoT)是实现智能家居的核心驱动力。它指的是将物理世界的各种设备、物品连接到互联网,通过传感器、软件和其他技术,使它们能够收集和交换数据。在智能家居的语境下,这意味着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智能终端”,能够感知环境、响应指令、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 1. 感知层: 这是物联网的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人体活动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燃气泄漏传感器等)收集环境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是智能家居系统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室内温度,为空调系统提供实时数据;人体活动传感器可以检测是否有人在家,从而决定灯光和安防系统的开启与否。 2. 网络层: 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处理层,并将指令从控制层发送到执行层。在智能家居中,常见的网络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Z-Wave、NB-IoT、LoRa等。不同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各不相同,例如Wi-Fi提供高带宽,适合视频传输;蓝牙和Zigbee功耗低,适合连接大量低功耗设备;NB-IoT和LoRa则适用于远距离、低功耗的场景,如远程监控。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智能家居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3. 平台层/处理层: 负责对海量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这通常涉及到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生活习惯数据,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预测用户的需求,并提前进行响应。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智能家居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们能够使系统具备自主学习、智能决策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本书将深入探讨AI如何驱动智能家居的“智能”属性,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行为预测等。 4. 应用层: 这是用户直接感知和交互的层面,包括各种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智能家居的应用层非常广泛,涵盖了家居安防、环境控制、影音娱乐、健康管理、老人/儿童看护等多个维度。本书将重点介绍这些应用场景,并结合实际产品,展示技术如何转化为用户价值。 三、 移动互联技术:智能家居的“触手”与“大脑” 移动互联技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如4G、5G)连接到互联网,为智能家居提供了远程控制、信息交互和个性化服务的强大能力。它扮演着智能家居的“触手”和“大脑”,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掌控家中一切。 1. 远程控制与监控: 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家中设备的状态,并进行远程控制。无论身处办公室、旅途中,还是度假中,都可以通过APP打开空调、调节灯光、查看安防摄像头画面、甚至远程解锁门锁。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和开发用户友好的智能家居APP,以及APP与后端云平台、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机制。 2. 个性化与场景化服务: 移动互联技术使得智能家居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P设置各种场景模式,例如“回家模式”、“离家模式”、“睡眠模式”、“观影模式”等。当用户触发某种模式时,预设的多个设备会自动联动,共同完成一系列操作。例如,“回家模式”可以自动打开灯光、调节空调温度、播放舒缓的音乐。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移动端实现用户自定义场景的便捷设置和管理。 3. 数据交互与反馈: 移动端不仅是控制的入口,也是信息的接收站。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将各种告警信息、运行状态、能耗报告等通过APP推送给用户。例如,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时,APP会立即弹出警报;当安防系统检测到非法入侵时,APP会发送实时视频流。这种双向的信息交互,极大地增强了智能家居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4. 多设备协同与统一管理: 随着智能家居设备数量的增加,如何实现多品牌、多协议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统一管理成为一个挑战。移动端APP通过与智能家居云平台的对接,可以整合不同厂商的设备,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界面。例如,集成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用户只需打开一个APP,即可管理家中所有智能设备。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智能家居平台(如Apple HomeKit、Google Home、Amazon Alexa、米家等)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移动端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 5. 语音助手集成: 智能手机通常集成了强大的语音助手(如Siri、Google Assistant、小爱同学等),这些语音助手正在成为智能家居重要的交互入口。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实现更加自然、便捷的人机交互。本书将探讨如何将智能家居系统与主流语音助手进行集成,以及语音控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前景。 四、 关键应用场景的深度解析 1. 智能安防: 包括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门窗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烟雾/燃气报警器等。它们协同工作,构建全方位的家庭安全防护体系。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远程查看监控画面、接收异常告警、远程开锁/关锁。本书将讨论智能安防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 2. 智能环境控制: 涵盖智能空调、智能照明、智能新风系统、智能窗帘等。通过感知室内外环境参数,自动调节设备运行,实现恒温恒湿、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例如,根据室内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根据用户活动情况自动开关灯。 3. 智能影音娱乐: 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投影仪、家庭影院系统等。通过移动端APP或语音指令,轻松控制影音设备的播放、切换,实现个性化的影音娱乐体验。例如,一句话点播电影,自动调节灯光和音响效果。 4. 智能厨房与家电: 智能冰箱、智能烤箱、智能微波炉、智能洗衣机等。它们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预约洗涤/烹饪、菜谱推荐、食材管理等功能。本书将探讨智能家电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现更高效、便捷的家居生活。 5. 智能健康与养老: 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与家居环境的联动,实现健康监测、跌倒预警、用药提醒等。对于老人和儿童,智能家居可以提供更周到的关怀和守护,例如一键呼叫、活动区域监测等。 6. 能源管理与节能: 通过智能插座、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系统,实时监测家中用电情况,分析能源消耗模式,提供节能建议,并自动优化设备运行,实现智能化节能。 五、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智能家居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例如: 互联互通的标准化: 不同厂商、不同协议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依然存在,用户需要集成多种APP和网关。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智能家居系统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用户体验的优化: 如何让智能家居系统更加易用、智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增加用户的负担。 成本与普及: 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依然是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来,随着5G、AI、边缘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家居将朝着更智能化、更个性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设备之间的协同将更加紧密,用户将能够享受到更加无缝、智能的居家体验。本书将在最后章节对这些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以期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持续创新贡献力量。 总结 《物联网+智能家居: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著作,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技术的迷雾,直观地理解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如何共同塑造我们未来的居住空间。从核心技术的讲解,到具体应用场景的剖析,再到未来趋势的展望,本书力求为每一位关注智能家居的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技术指南和认知框架,共同迎接一个更加智能、便捷、舒适的未来家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