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麻醉学(第8版 套装上下卷) [Miller's Anesthesia]

米勒麻醉学(第8版 套装上下卷) [Miller's Anesthesi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Ronald,D.Miller,Neal,H.Cohen,Lars ... 著,邓小明,曾因明,黄宇光 等 译
图书标签:
  • 麻醉学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医学
  • Miller's Anesthesia
  • 麻醉
  • 医学参考书
  • 医学教育
  • 麻醉学教材
  • 第八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140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6248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Miller's Anesthesi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8
套装数量:2
字数:65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从基本原理到高级的亚专科操作,这本与时俱进的图书涵盖了现代麻醉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它在您每天都要面对的技术、科学和临床挑战方面都提供了大师级的指导,此外,新的信息帮助您高效应战麻醉医师资格认证考试。
  涵盖当今麻醉临床实践和患者安全方面*前沿的麻醉药物和指南/规范,内容全面囊括新技术,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其他监测技术。
  全球优秀麻醉学者独有的国际化视角。编者团队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德国等国家。
  始终保持内容*前沿,纳入麻醉学热点,包括非手术室内麻醉,麻醉医师在灾害中的角色,睡眠医学,围术期和麻醉相关性神经毒性,补充和替代疗法对麻醉的影响以及麻醉机器人的管理。
  新的章节帮助您在这些领域获取新知:围术期液体管理、体外支持治疗、器官获取的麻醉以及胎儿手术的麻醉。

作者简介

  邓小明,1963年1月出生,江西吉安人。1984年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工作,先后师从于王景阳教授、朱诚教授,获得麻醉学硕士与外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Heinrich-Hein)大学麻醉学研究所任访问教授。1995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1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科、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麻醉科护理学组组长与麻醉学指南共同总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麻醉学教育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第四届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手术与麻醉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麻醉学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与《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总编辑等。
  
  曾因明,1935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现任徐州医科大学终身教授、麻醉学院名誉院长、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特邀顾问等职务。
  从事临床麻醉医学工作已56年。1983.1987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8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及1998年两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身成就奖”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突出贡献奖。
  
  黄宇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198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1991年至1993年赴美国犹他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8年晋升主任医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前任主任委员(2008-2011),北京市麻醉学会前任主任委员(2012-2015),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前任主席(2013-2014),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盟(WFSA)亚澳区(AARS)常委兼副秘书长,WFSA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第七届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麻醉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米勒麻醉学》可作为教科书的典范,由多位专家编写,内容新颖、全面、精确并清晰。
  ——C.Philip Larson,Jr.,MD对《米勒麻醉学》第7版的评价

目录

上卷
第一部分
绪论
第1章
现代麻醉实践的范畴
第2章
国际麻醉概况、实践及法律问题
第3章
围术期管理
第4章
手术室管理
第5章
医学信息学
第6章
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
第7章
人员绩效与患者安全
第8章
患者模拟
第9章
麻醉学教育
第10章
麻醉管理中的伦理学问题
第11章
美国麻醉中的法律问题
第12章
麻醉管理模式
第二部分
麻醉生理学
第13章
意识、记忆和麻醉
第14章
睡眠医学
第15章
麻醉与围术期神经毒性
第16章
自主神经系统
第17章
脑生理学和麻醉药物的影响
第18章
神经肌肉生理学与药理学
第19章
呼吸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20章
心脏生理学
第21章
胃肠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第22章
肝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23章
肾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
第三部分
麻醉药理学
第24章
药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25章
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
第26章
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摄取、分布、代谢和毒性
第27章
吸入麻醉药:肺脏药理学
第28章
吸入麻醉药:心血管药理学
第29章
吸入麻醉药:给药系统
第30章
静脉麻醉药
第31章
阿片类镇痛药
第32章
非阿片类镇痛药
第33章
静脉药物输注系统
第34章
神经肌肉阻滞药药理学
第35章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拮抗
第36章
局部麻醉药
第四部分
麻醉管理
第37章
麻醉风险
第38章
术前评估
第39章
合并症的麻醉评估
第40章
补充和替代疗法对麻醉的影响
第41章
患者体位及其相关风险
第42章
神经肌肉疾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
第43章
恶性高热和肌肉相关疾病
第44章
监护仪的基本原理
……
下卷

前言/序言

  在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与国内众多麻醉学专家学者,将《米勒麻醉学》(第8版)中文版呈现在全国读者面前。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医学已进入精准医疗的时代。在享受医学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同时,日渐复杂的疾病类型和医学挑战接踵而来。麻醉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诸多学科的推动下,近年来涌现了众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麻醉学所涉及的范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深入。麻醉医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在麻醉学亚专业领域深入探索,既体现自身价值,更有助于患者预后。
  《米勒麻醉学》(第1版)于1981年问世。此前,美国并没有质量优良的麻醉学专著与教材。该书甫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1986年,《米勒麻醉学》(第2版)出炉,厚达2400页的三卷本获得了更佳的口碑。从这时起,《米勒麻醉学》即被视为当今麻醉学的百科全书式教材。《米勒麻醉学》(第3版)于1990年出版,两卷本的风格自此延续至今。2014年10月,《米勒麻醉学》(第8版)问世。三十余年间,《米勒麻醉学》作为当代麻醉学领域最为完整和全面的学科专著,对麻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6年,我们首次组织翻译并出版《米勒麻醉学》(第6版)中文版。2010年,《米勒麻醉学》(第7版)中文版问世。十年来,我们一直为能翻译和出版这样一本麻醉学巨著而骄傲。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这十年间给予了我们持续的支持和鼓励。来自麻醉同道的批评和指正使这本学科译著日渐完善和成熟,也让我们对着手组织翻译出版《米勒麻醉学》(第8版)中文版充满信心。
  《米勒麻醉学》(第8版)在继承上一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每一章节都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和更新,并补充了近年涌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全书共新增10个章节,部分章节进行了分拆和整合。新增的章节包括:“第21章胃肠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第32章非阿片类镇痛药”“第65章姑息医学”“第75章器官获取的麻醉”“第78章胎儿手术及其他胎儿治疗的麻醉”“第86章麻醉机器人的管理”“第90章非手术室内的麻醉”“第112章ASA临床指南的证据分级和评价”。特别是在第112章中,《米勒麻醉学》首次涵盖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临床实践指南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服务全球麻醉从业人员。《米勒麻醉学》第8版反映了近5年来全球麻醉学学科的众多变化和信息更新,对我国麻醉学的发展和全国同道的临床、科研与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麻醉学前沿理论与实践》 本书旨在为临床麻醉医生、进修医师以及对麻醉学领域充满热情的医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的学术参考。不同于传统的教科书,本书更侧重于当前临床麻醉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前沿理论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我们汇集了来自国内外顶尖麻醉学专家的智慧,力求呈现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麻醉学知识体系。 核心内容聚焦: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涵盖了麻醉学领域的多个关键模块,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前沿话题。 第一部分:麻醉基础理论与进展 药物学前沿: 新型镇静镇痛药物的机制与应用: 深入解析近年来涌现的新型麻醉药物,如特定靶点的镇痛药、改良型镇静剂等,阐述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点,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其在不同手术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优势与局限性。 麻醉药物与器官系统的交互作用: 详细探讨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精密调控机制,以及如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 精准用药的分子基础: 介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在麻醉药理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新知: 炎症与免疫在麻醉中的角色: 揭示麻醉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机制,以及免疫调节对围手术期结局的影响,探讨抗炎、免疫调节策略的应用前景。 肠道菌群与麻醉: 探索肠道菌群紊乱与麻醉深度、术后恢复、免疫应答之间的复杂关系,展望未来通过微生态调控改善围手术期管理的可能性。 围手术期器官保护策略: 总结并分析最新的器官保护策略,包括缺血预处理、药物干预等,旨在减少围手术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提升患者预后。 第二部分:临床麻醉实践的创新与挑战 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的优化: 困难气道评估与管理的新技术: 介绍最新的困难气道评估工具、视频喉镜的应用技巧,以及在复杂气道患者中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呼吸力学监测与机械通气的精准调控: 深入讲解不同模式下机械通气的原理,以及通过先进的呼吸力学监测指导通气参数的个性化设置,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 无创通气与高流量氧疗在麻醉中的应用: 探讨无创通气和高流量氧疗在术前准备、术中辅助和术后恢复中的应用场景、技术要点及适应症。 心血管麻醉的精细化管理: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与调控: 重点介绍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 PiCCO、Swan-Ganz导管等)的应用,以及基于监测数据的精准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策略。 特殊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处理: 详述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瓣膜病等特殊心脏病患者的麻醉风险评估、围手术期管理及麻醉方案设计。 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关注非心脏手术中潜在的心血管事件,提供早期识别、预防和及时干预的实用指南。 神经麻醉与围手术期神经保护: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如 EEG、MEP、SEP 等)的原理、技术操作与结果判读,以及其对术中决策的重要性。 脑血管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探讨脑卒中、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患者的麻醉风险,以及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氧供、颅内压的管理要点。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机制与防治: 深入分析 POCD 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并介绍最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区域麻醉与镇痛技术的进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标准化与创新: 强调超声在区域麻醉中的关键作用,详细介绍各种主要神经阻滞的解剖标志、超声定位技巧、并发症防治,以及最新技术的应用。 术后疼痛管理的新模式: 探讨多模式镇痛、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疼痛管理,以及阿片类药物管理的新方法,实现更优的镇痛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神经轴阻滞的最新进展与并发症管理: 关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新技术、新药物,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如硬脊膜穿破、神经损伤等)的预防与处理。 第三部分:围手术期管理的整合与未来展望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麻醉整合: ERAS 流程中麻醉师的角色与职责: 详细阐述麻醉师在 ERAS 各个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术前评估、优化镇痛、早期活动等。 ERAS 对麻醉管理的影响与优化: 分析 ERAS 理念如何改变传统的麻醉实践,以及如何通过麻醉优化来进一步提升 ERAS 的效果。 老年患者、儿科患者及合并症患者的特殊麻醉考量: 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与麻醉管理: 深入剖析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以及在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监护方面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科麻醉的特异性与安全性: 关注儿童各年龄段的生理、药理特点,以及在麻醉诱导、维持、拔管等环节的安全策略。 妊娠期及产科麻醉的挑战与进展: 探讨妊娠期母婴生理变化带来的麻醉风险,以及最新的产科镇痛和麻醉技术。 合并复杂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 综合分析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患者的麻醉风险,提供个体化的管理方案。 麻醉技术的智能化与信息化: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麻醉决策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麻醉风险,以及 AI 在辅助麻醉决策、优化药物管理等方面的潜力。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在麻醉培训与实践中的应用: 介绍 VR/AR 技术如何革新麻醉技能培训,提高操作熟练度和应变能力。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预防: 总结近年来发生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麻醉质量评价指标与持续改进: 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麻醉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反馈不断优化麻醉服务。 本书不仅涵盖了麻醉学基础理论的最新进展,更着重于将这些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前沿技术、创新理念和疑难病例的深入探讨,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最先进的麻醉技术,应对日益复杂的临床挑战,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围手术期医疗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图文并茂: 这套《米勒麻醉学》(第8版)的图文并茂展示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不得不说,书中的插图和照片是学习麻醉学的一大亮点。无论是精美的解剖图、清晰的器械示意图,还是逼真的手术场景照片,都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经常在学习神经阻滞技术时,反复对比书中的解剖图和超声图像,这让我对神经的走行和穿刺路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学习体外循环时,书中关于心肺转流模型的示意图,让我对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了清晰的把握。同样,在论述麻醉气体的输送和监测时,那些详细的流程图和设备内部构造图,也让我对麻醉机的运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式,大大减轻了我的阅读负担,同时也加深了我对知识的记忆。

评分

开篇: 这套《米勒麻醉学》(第8版 套装上下卷)简直是我麻醉学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对麻醉学充满好奇心的医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深入地阐述麻醉原理和实践的权威著作,而米勒无疑是我的不二之选。初次拿到这套书,就被其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每一页都散发着知识的厚重感。我非常喜欢它详尽的章节划分,从基础的药理学、生理学,到各种麻醉技术、特殊人群的麻醉处理,几乎涵盖了麻醉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关于神经阻滞、心血管麻醉的章节,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配以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我这个初学者轻松掌握。每天晚上,我都会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汲取着宝贵的知识养分。我常常在学习某个新的麻醉技术时,会特意去查找米勒在这方面的论述,它总能给出最全面、最深入的解读,让我对该技术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潜在的并发症有了深刻的理解。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麻醉学导师,循循善诱,引导我一步步走向专业。

评分

细节: 《米勒麻醉学》(第8版)在细节上的刻画可谓是淋漓尽致,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我尤其喜欢它对各种麻醉并发症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列举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更重要的是,它会详细阐述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例如,在讨论恶性高热时,书中不仅介绍了遗传因素和诱发药物,还详细描述了监测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发生恶性高热,如何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抢救。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在临床上能够更有预见性,也更能从容应对突发状况。它对于不良反应的描述也十分到位,无论是常见的恶心呕吐,还是罕见的过敏反应,都给出了详细的应对方案。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麻醉学有了更深刻的敬畏感。

评分

实用性: 《米勒麻醉学》(第8版)的实用性体现在其高度的临床相关性。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为临床实践量身定制的指南。我非常欣赏它在提供药物剂量、操作步骤的同时,还会详细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应对策略。例如,在介绍困难气道管理时,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辅助工具和技术,还通过流程图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步的操作顺序和决策过程,这对于我在临床上处理困难气道非常有指导意义。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术前评估、术后管理的实用建议,这些细节都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完成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我常常会将其中的一些经验性总结,应用到我的学习和模拟训练中,并且确实在我的麻醉技能提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体系: 这套《米勒麻醉学》(第8版)的编排结构极其严谨,条理清晰,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事半功倍。我喜欢它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层层递进的逻辑。首先,它会从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入手,为后续的麻醉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逐步深入到各种麻醉技术、特殊病例的管理,最后还涉及到了麻醉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如重症监护、急救医学等。这种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常常会利用它的目录和索引功能,快速定位我感兴趣的内容,然后通过章节之间的关联,构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时,我不仅会回顾书中关于呼吸生理的章节,还会联系到麻醉药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通气策略的选择。这种全局观的学习方法,让我不再是零散地记忆知识点,而是能够融会贯通。

评分

前沿: 《米勒麻醉学》(第8版)在保持传统麻醉学精髓的同时,也紧随时代的步伐,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我特别赞赏它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详细介绍,这在近几年的麻醉学领域发展迅猛,米勒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神经阻滞的解剖标志和穿刺技术,还配有高质量的超声图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穿刺路径和神经结构。此外,关于围手术期管理和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如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让我对如何优化患者围手术期体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还讨论了许多前沿的议题,比如基因组学在麻醉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麻醉决策支持中的潜力,这些内容让我对麻醉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我常常会思考,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前沿技术会如何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

评分

深度: 《米勒麻醉学》(第8版)的深度绝对是业界翘楚。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术操作,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在讲解麻醉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时,书中不仅仅是列出各种药物的半衰期和分布容,更重要的是,它会深入分析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药物的剂量选择、给药方式以及作用时间的。我常常会花大量时间去理解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章节,它详细阐述了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以及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配伍禁忌。这种对深层次原理的追求,让我对麻醉学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临床上的各种现象。它教会我如何“思考”麻醉,而不仅仅是“执行”麻醉。

评分

权威性: 这套《米勒麻醉学》(第8版)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它汇聚了全球顶尖麻醉学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我经常会关注到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很多都是来自国际顶级期刊的研究成果,这让我对书中所述内容的可靠性充满信心。作为一名初学者,我非常庆幸能够接触到如此权威的著作,它为我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方向,也为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喜欢它在讨论争议性问题时,能够提供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这让我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每次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查找米勒的论述,它总能给我提供最权威、最全面的指导。

评分

实践: 这套《米勒麻醉学》(第8版)简直是我临床实践的“秘密武器”。我喜欢它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关于不同手术科室麻醉的章节。比如,在儿科麻醉方面,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年龄、体重和疾病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我曾在一篇关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文章中看到推荐米勒的相关章节,让我对小儿气道管理、体位管理以及术后镇痛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关注药物的应用,更强调了人文关怀在麻醉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如何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如何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此外,书中关于老年患者麻醉的章节也极具价值,它详细分析了老年人器官功能的变化,以及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差异,并提供了相应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我未来在临床上处理老年患者非常有帮助。每次遇到临床难题时,我都会翻阅米勒,它总能提供一些我之前未曾考虑到的角度和解决方案,让我的临床思路更加开阔。

评分

深入: 不得不说,这套《米勒麻醉学》(第8版)在细节上的打磨堪称完美。我尤其欣赏它在麻醉设备和监护方面的论述,简直是一本操作手册。对于我这样即将步入临床的医学生来说,了解各种麻醉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监护仪的监测指标和意义至关重要。米勒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包括呼吸回路的设计、麻醉气体监测的精度、有创/无创血压监测的原理和选择,以及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出末二氧化碳等关键参数的解读。书中不仅列举了设备的型号和参数,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选择某种设备,以及在不同临床场景下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我记得在学习心脏外科麻醉时,书中关于体外循环期间的麻醉管理、体温管理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以及如何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比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置身于手术室,按照书中的指导进行操作,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让我对麻醉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的活动,世界麻醉的典范教材,传说中协和麻醉人手一册,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评分

麻醉圣经,质量很好,一书在手,天下我有!!!

评分

大促很开心啊半价六百,很厚实印刷很好还有光盘

评分

很好,一直信赖京东自营!

评分

大爱…特价买的,正版。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的活动,世界麻醉的典范教材,传说中协和麻醉人手一册,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评分

心仪已久,活动买的非常划算,殿堂级教科书

评分

前天到的的书,今天来上班后才拆开看了上册(下册还没拆封),纸质感觉蛮不错的。只是可惜没有光盘。要是还能再送个精美的书签就更美好了!

评分

很好,一直信赖京东自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