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纔華卓絕,抱負不凡,欲挽狂瀾於亂世;從師國學名傢王闓運研習帝王之學,東渡日本研究君主立憲;再現波瀾起伏的近代中國人救國之路。
★曾榮獲中國國傢圖書奬、中國圖書奬及中國優秀長篇小說奬等。
★知名曆史小說作傢、曆史研究學者唐浩明先生“晚清三部麯”係列之一。
楊度,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富爭議性的人物,纔華卓絕,抱負不凡,由國學名師王闓運授與帝王之學,又東渡日本研究君主立憲政體,立誌在清末民初政治舞颱上大顯身手。著名作傢唐浩明先生筆下的《楊度》,以主人公生平與復雜的思想脈絡為引綫,串起袁世凱、袁剋定、曹錕、汪精衛、孫中山、黃興、蔡鍔等諸多人物的時代軌跡,再現瞭整個波瀾起伏的20世紀初中國人救國之路,譜寫瞭一麯近代知識分子階層的悲歌。
唐浩明,又名鄧雲生,1946年生,衡陽市人,畢業於河海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後入嶽麓書社,從事湖南近代曆史文獻的整理齣版工作,整理齣版《曾國藩全集》。業餘時間著有《曾國藩》《彭玉麟》《楊度》《張之洞》等長篇曆史小說。《楊度》獲國傢圖書奬,《張之洞》獲中宣部第九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奬和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曆史小說奬。《曾國藩》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
目錄
第一章 名師訪徒
一?楊度推開《唐宋八大傢文鈔》,喟然嘆息:世無英雄,使竪子成名/1
二?碧雲寺的泥塑羅漢預蔔落第舉子的命運/10
三?青年王闓運的風流韻事/17
四?王闓運不閤時宜的舉動:拒絕見陸撫颱,倒屣迎張鐵匠/31
五?聽說楊度非韓薄柳,王闓運欣喜地說:孺子可教也/41
六?大學者傢嫁女與眾不同/49
七?為得天下一英纔而教之,王闓運親赴石塘鋪指點迷津/54
第二章 帝王之學
一?王闓運的三門功課:功名之學、詩文之學、帝王之學/61
二?鬍三爹將保存二百年的傢傳《大周秘史》稿本送給王闓運/70
三?新政給古城長沙帶來瞭生機/87
四?一方菊花硯,凝結瞭維新誌士的友誼/96
五?譚嗣同舉杯:我們對著蒼天神明起誓……/101
六?王闓運妙解《楓橋夜泊》/112
七?叔姬將初戀珍藏在心靈最深處/121
八?一闋《玉漏遲》,閨閣壓倒須眉/127
第三章 淺涉政壇
一?譚嗣同韆裏迢迢為徐緻靖送來緊急傢書/144
二?自古以來在中國要辦成大事,光憑嘴巴子沒有刀把子是不行的/150
三?袁世凱牢記嗣父的教道:官場猶如戲場,最大的本事在於裝假的做工技巧/159
四?新建陸軍統帥是當今官場上的鳳毛麟角/167
五?江亭初題《百字令》:西山王氣但黯然,極目斜陽衰草/179
六?潭柘寺定情/191
七?接到夏壽田送的宮花後,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瞭半個月/207
八?湘綺老人傳授帝王之學的真諦/213
第四章 佛門俗客
一?怪木匠齊白石/228
二?老衲無聊題紅葉/244
三?佛學原來竟是如此深奧而有趣/252
四?覺幻長老傳衣鉢/266
五?無意中遇到瞭哥老會頭目/277
六?倭國古刀與鬆花念珠/287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藉討好周媽的小手腕,消除瞭王闓運的惱怒/295
二?張之洞眼中的高纔/308
三?癸卯科會試在冷冷清清中收瞭場/320
四?八大鬍同尋靜竹/325
五?亦竹告訴靜竹:你就要做榜眼公夫人瞭/345
六?“梁頭康足”毀瞭榜眼公的錦綉前程/356
第六章 亡命扶桑
一?五年前齣逃的驚險情景,梁啓超終生不會忘記/362
二?王照的一句話,道齣瞭戊戌政變的真正原因/374
三?楊度為梁啓超的書齋飲冰室題名/379
四?智凡帶來瞭八指頭陀的信:朵朵蓮花托觀音/392
五?若道中華國果亡,除是湖南人盡死/405
六?從看到韆惠子的第一眼起,楊度就喜歡上瞭這個美麗的日本女郎/420
七?櫻花叢中,楊度與田中探討中國的富強之路/433
八?遺失在中國的韆年古刀又迴到瞭滕原傢族/444
九?滕原對今天的留日生講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453
目錄
第一章 藉屍還魂
一?各路英豪聚會普跡市共圖大業/1
二?楊度獨自來到牛石嶺祭奠譚嗣同/14
三?在聖公會牧師的幫助下,黃興機智地逃齣險境/22
四?王闓運為初齣茅廬的弟子齣謀劃策/31
五?首戰告捷,令張之洞颳目相看/44
六?博愛丸上,楊度靜下心對迴國三個月來的經曆做瞭一番清理/54
七?韆惠子嚮故園歸來的英雄獻上一束臘梅花/59
八?初次會晤,楊度就認定孫中山是個磊落大丈夫/72
九?楊度握著孫中山的手說:我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將助先生/83
十?袁世凱為憲政齣瞭一個極好的點子/102
十一?熊希齡東渡日本找槍手/115
十二?楊度道齣藉屍還魂的奧妙,終於說服瞭梁啓超/125
第二章 丁未政潮
一?孫毓筠造反被捕,卻意外地受到禮遇/133
二?韆惠子的眼淚,滕原勾畫的藍圖,準備迴國的楊度的心迷亂瞭/148
三?梁夫人輕柔地對晳子說:兄弟,一腔熱血不灑在自己的國土上,算什麼中華好男兒/160
四?韆惠子輕輕一麯《上邪》,直唱得楊度五髒六腑都翻騰起來/165
五?丁未年北京城,政界風潮疊起,動蕩不安/171
六?張之洞與袁世凱商議奏調楊度進京/181
第三章 投身袁府
一?為接兒媳婦迴傢,老名士煞費心機/191
二?王闓運為進京做官的弟子準備瞭兩份特殊禮品/202
三?兒子的情人轉眼間做瞭老子的姨太太/221
四?袁世凱要楊度轉告梁啓超,他不是戊戌政變的告密者/230
五?楊度踏遍西山,下定決心要尋到靜竹的墓穴/241
六?靜竹做齣異乎尋常的抉擇/249
七?看到《大周秘史》的扉頁題辭,袁世凱有意成全楊度/259
八?即使是秉承士為知己者死的古訓,楊度也甘願為袁世凱驅馳/266
第四章 山雨欲來
一?大喜之夜,楊度和亦竹雙雙來到靜竹的房裏/273
二?臨終前夕,慈禧為中國選擇瞭最後一位皇帝/280
三?徐世昌來到袁府,為把兄弟畫策度難關/290
四?醇王府裏,母子夫妻兄弟為爭權奪利吵得不可開交/304
五?锡拉鬍同與肅王府的密謀在同時進行/318
六?張之洞巧敘前朝舊事,救瞭袁世凱一命/325
七?冷冷清清的前門火車站,前來給袁世凱送行的隻有嚴修和楊度/336
八?江亭再題《百字令》:昨宵一夢兼春遠,夢裏江山更好/349
九?悟宇長老指明朝廷亡在旦夕的三個徵兆/366
第五章 洹上私謀
一?奉內閣總理之命,楊度連夜奔赴彰德府/378
二?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384
三?張謇私下對袁世凱許願:倒掉皇族內閣後由你來做總理/392
四?楊度沒有料到,袁世凱居然想當大總統/403
五?茶葉蛋裏的四字情書:忍死須臾/412
六?袁世凱隆重宴請剛齣牢門的汪精衛/420
七?楊度和汪精衛聯閤發起國事共濟會/429
八?楊度對革命黨人亮瞭底牌:袁世凱不是曾國藩/440
九?靜竹的鼓勵,自我的檢討,使楊度相信自己的轉變沒有錯/458
十?南下就職前夜,北京城鬧起瞭兵變/466
目錄
第一章 一拍即閤
一?八指頭陀笑道:和尚如此厭倦紅塵,何不齣傢/1
二?八指頭陀嚮楊度講授佛傢哲理:人世好比一個圓圈/7
三?袁世凱巧妙地逼迫熊希齡在解散國民黨的命令上副署/22
四?袁剋定決心效法太原公子/32
五?今日的太原公子與未來的房玄齡一拍即閤/44
六?夏壽田對亡妾的深情眷戀,使叔姬心裏很不是味道/56
七?楊度和梁啓超都把寶押在蔡鍔身上/67
八?湘綺樓庭院,王氏祖孫三代賞月聯詩/80
九?進京途中,王闓運為舊時名妓書寫《洛神賦》/90
十?老於應對的袁世凱,麵對周媽,不知如何稱呼為好/106
第二章 籌安會首
一?日本公使夜進居仁堂/118
二?從秦漢到前清,哪個辦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127
三?發生在雲吉班裏的風流壯舉/136
四?袁世凱題贈的金匾高高懸掛在楊度的廳堂上/150
五?孫毓筠為即將建立的機構取名籌安會/153
六?嚴復說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於作僞,終於無恥/159
七?梁啓超公開宣布:復闢帝製一事,哪怕全國都贊成,我也斷不能贊成/172
八?國史館的餉銀居然被周大拿去賭博/187
九?靜竹為晳子褻瀆瞭他們聖潔的愛情傷心/196
十?正陽門城樓上,郭垣對袁剋定談北京王氣/201
十一?八大鬍同的妓女為中華帝國取瞭一個動聽的年號:洪憲/210
十二?袁剋定破釜沉舟,要把帝製推行到底/223
十三?晳子,早日奉母南歸,我在湘綺樓為你補上老莊之學/235
第三章 小紅低唱
一?韆年前的《推背圖》上便已載明袁剋定要做皇帝/249
二?看到蔡鍔拍來的獨立通電後,袁世凱大罵楊度是蔣乾/258
三?究竟是人生不宜久處順境呢,還是順境原本就是誘人墮落的陷阱/266
四?落難的楊度依舊羨慕宋代宰相贈妾與人的雅事/276
第四章 由莊入佛
一?楊度在迷惘睏惑中為恩師撰寫挽聯/285
二?臨終前,靜竹勸楊度讀讀佛經/292
三?八指頭陀的詩集將楊度引進佛學王國/300
四?一個萬籟俱寂的廬山月夜,楊度終於領悟瞭佛門的最高境趣/306
五?叔姬把五彩鴛鴦荷包送給瞭心中永遠的情人/315
六?虎陀禪師為信徒們開傳法會/327
第五章 中山特使
一?禪意發揮到極緻,原本與藝術的最高境界相通/338
二?梅蘭芳幾句俗傢之言,無意間觸及到瞭佛門天機/351
三?尚擬一揮籌運筆,書生抱負本無垠/356
四?在陳炯明叛變的嚴重時刻,楊度踐約幫瞭孫中山的忙/365
五?韆惠子在寒山寺立下中日閤璧詩碑/378
六?孫中山交給楊度兩個使命/388
七?江亭三題《百字令》:卅年一夢,江山人物俱老/401
一?楊度推開《唐宋八大傢文鈔》,喟然嘆息:世無英雄,使竪子成名
這是一個多麼使人悲憤、令人詛咒的年代:從去年夏天開始的海上戰事,以一份接一份兵敗將逃、艦毀人亡的喪報,嚮全世界宣告大清帝國已被日本徹底戰敗的無情事實。朝野恐愕,舉國震驚!到瞭今年年初,威海衛港一夜之間丟失,經營瞭十年之久、耗資數韆萬兩白銀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緊接著,《馬關條約》簽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颱灣全島、澎湖列島,賠償軍費庫平銀二萬萬兩,相當於全國全年財政總收入的兩倍多。有著五韆年悠久文化、曾在幾百年間雄踞世界之首的華夏古國,濛受瞭罕見的奇恥大辱。皇上被震動瞭,文武百官被震動瞭,士農工商被震動瞭,連邊徼之地的土著野民也被震動瞭。從嘉慶以來的百年大夢仿佛初覺,人們都在思索:為什麼國傢竟會虛弱到如此地步,一個麵積不及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十分之一的小國都可以把它打敗?它今後還可以強大嗎?漢唐威儀康乾盛世還可以恢復嗎?它的自救自強之路究竟在哪裏?一些有識之士在仇恨之馀也能正視現實,冷靜地思考:為何那個與我們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的島國能有如此強悍的國力,中國能從自己的敵手那裏學到些什麼嗎?慘敗帶來奇恥,奇恥警醒酣夢,夢醒引起思索,思索孕育巨變。中國近世一場為期半個世紀、劇烈動蕩急速裂變的年代,就從此時開始瞭。這個跡象,已在京師露齣端倪,並且突齣地體現在寓居京師的士人身上。
時交仲鞦,在北京西山一條僻靜的羊腸小道上,正有一個這樣沉於國事思索的年輕人在踽踽獨行。他纔二十一歲,名叫楊度,是今科會試罷第的舉子。巍峨的大山,碧靜的藍天,枯黃的茅草,火紅的櫨葉,正是一幅絢麗與落寞相互交織的闊大背景,將這位青年舉子襯托得分外清晰:個頭中等,身材單薄,容長臉上眉骨突齣,兩隻大眼睛精光閃亮,在挺直的鼻梁與輪廓分明的嘴唇之間有一道深深的唇溝,給人以一見即不可忘卻的印象。今天,他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藍布夾長袍,腳穿單梁薄底黑色粗布鞋,頭上沒有戴帽子,腦後垂著一條尺馀長的發辮。青年舉子沿著崎嶇的山路一步一步嚮上攀登,終於來到瞭峰頂。
現在,那座既雄偉壯麗又空虛窳敗的八百年古都,已全方位地齣現在他的眼底。他縱目遠眺,神思飛揚。十個月來不平凡的京師生活,給初涉世事的楊度留下瞭終生不能忘懷的記憶。這真是一段難得一遇的時光啊!
他記得,一住進長郡會館,便被三湘舉子的愛國熱腸所激動。他們日日留心前方的戰爭,議論國是,指摘時弊,厭惡朝政的腐敗,斥責李鴻章的無能,一個個慷慨激昂,熱血沸騰,盡管春闈在即,詩雲子曰卻拋之一旁,毅然置個人前途於不顧,誓與國傢共存亡。當北洋艦隊全部被日軍接管時,他們連夜上書禮部,請求投筆從戎,與倭虜決一死戰。瀏陽舉子鬍玉階帶頭以指血簽名,五十馀名舉子個個仿效。他也一口咬破食指,滴血寫下自己的名字。
他記得,當李鴻章代錶朝廷在馬關簽署條約的消息傳來的那天,他們義憤填膺,破口大罵李鴻章是李二漢奸,應當韆刀萬剮。正在這時,一個年輕人匆匆跑進來,自稱是廣東來京會試的舉人,名叫梁啓超,奉老師康有為之命前來聯絡聲息。康有為大名鼎鼎,大傢一聽,都圍瞭過來。梁啓超說,廣東舉子明天聯名上摺,請求朝廷拒絕承認李鴻章所簽署的條約,到都察院去遞摺子,有誰願意去的,明天可以一起去。他當即錶示支持,其他人也都贊同。第二天,廣東、湖南兩省一百多名舉子來到瞭都察院。後來,各省舉子都步其後塵,紛紛來到都察院,請轉遞聯名奏摺。就在這個時候,他結識瞭康有為和梁啓超。他敬佩康有為淵博的學問,更景仰他胸雄萬夫的氣概。此人竟敢直接對太後、皇上大聲疾呼:“今日中國倘若不改弦易轍,將有被外人吞並之禍!”這該要有多大的膽量!懷著對這位康南海先生的極大尊敬,他從一個朋友處藉來瞭康著的《新學僞經考》。這部被朝廷明令銷毀的著作,使他大開眼界。後來,他又讀瞭康的《孔子改製考》的手抄本,更有振聾發聵之感。他也喜歡梁啓超。這位籍隸廣東新會的青年,雖隻比他大兩歲,但對社會的閱曆對世事的洞察,卻比他豐富而深刻得多,且梁啓超性格開朗,舉止大方,也正與他的個性相閤。見瞭幾次麵後,他們便成瞭很投緣的朋友。
他尤其不能忘記的是,幾天後康有為發起瞭一個大集會,邀請十八省舉子共聚一堂,商量聯閤上書的大事,地點選在鬆筠庵。鬆筠庵是明朝的大忠臣楊繼盛的舊居,他那篇著名的彈劾嚴嵩的奏摺《請誅賊臣疏》,就是在這裏寫成的。楊繼盛因此而招來奇禍,最後慘死在刑場上,直到十多年後纔得以昭雪,謚為忠湣。後世人景仰他的節操,常來憑吊他的舊居。乾隆年間,鬆筠庵被改建為楊忠湣公祠堂。前些年,京師清流派首領李鴻藻、張之洞、張佩綸等人常在此聚會議事,以楊繼盛的風骨互為勉勵。他也一嚮敬佩楊忠湣公,隻是還沒有到舊居來過。
這天一早,湘籍舉子結伴來到達智橋鬍同,楊度和大傢步入鬆筠庵,來到楊繼盛的塑像前。但見鐵骨錚錚的大忠臣傲然屹立於廳堂正前方,左右兩邊懸掛著一副字句鏗鏘的對聯:不與炎黃同一輩,獨留青白永韆年。上麵的匾額上題著四個莊重的顔體字:正氣鋤奸。他不禁肅然起敬,隱然覺得自己正在繼承楊繼盛的事業,要以憂國愛民的正氣鋤掉當今的嚴嵩。各省舉子絡繹不絕地湧進鬆筠庵,人數竟達一韆三百人之多,幾乎所有參加乙未科會試的舉子都來瞭。
會議開始瞭。白白胖胖的康有為發錶激情澎湃的演說,從庚子年的鴉片戰爭說到甲午年的海戰,從古代的改製說到今日的變法,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哽咽不能成語。楊度和一韆三百名舉子斂容聆聽,時而狂呼,時而跺足,時而鼓掌,時而悲號。接著,瘦瘦精精的梁啓超宣讀瞭康有為用一日兩夜草就的萬言書。這篇以忠誠和血淚組織的文章,字字句句在他的心裏激起強烈的震蕩。特彆是其中所列的四項國策更是銘刻在他的心頭: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
萬言書被全體舉子一緻通過。大傢排著長隊走嚮都察院。全國會試舉子聯名上書,這可是亙古未有的奇聞,京都沸騰瞭。一路上,行人為之讓路,車馬為之駐足,店鋪為之鳴炮,觀者為之喝彩,連都察院的都禦史大人也為之感動得流淚。但條約已用寶,他們無力迴天。這次行動雖未取得直接效果,但其影響之大卻無法估計。自從那一天之後,“公車上書”一詞,便成為京都乃至全國官場民間的流行口語,作為國魂民氣的象徵,激勵著一切有良知的中國人去救亡圖存。身為上書公車之一的楊度,這一天於他來說,自然銘心刻骨,終生不忘!
會試發榜瞭,楊度名落孫山,但卻沒有失意感。他參與瞭康有為的強學會,如飢似渴地閱讀強學會創辦的《中外紀聞》。不少落第年輕舉子和他一樣,並不急著迴傢,而是呆在北京,一方麵欲為維新變法做點事情,另一方麵也藉此曆練纔乾。這群幼稚的愛國青年,天天沉浸在一片自我營造的喜悅中。剛開始還好,各部都有些官員名列強學會,朝中大老如李鴻藻、翁同龢等人都錶示支持,剛從朝鮮迴國的浙江溫處道道員袁世凱更是積極參與。但不久風嚮便不對瞭。有人攻訐強學會是結黨謀亂,也有人攻擊《中外紀聞》造謠惑眾,不時傳齣要解散強學會,查封《中外紀聞》的消息來。大多數留京舉子見勢頭不妙,都打點書箱迴傢瞭。康有為也離開瞭北京,去上海創辦強學會分會,梁啓超也有赴上海的打算。長郡會館也變得冷冷落落的,幾個月前的熱鬧景象風流雲散,隻剩下三四個人還在觀望著。
楊度麵臨著幾種選擇:一是繼續留在京都,二是去歸德鎮伯父傢,三是兩種都不取,迴故鄉去。他一時拿不定主意,心情有點煩亂。今天一大早他就起來瞭,練完早拳迴房間時,同住的益陽舉子酈川已起床外齣瞭。酈川傢裏貧睏,無迴傢的路費,想在北京覓一塾師的位置,一邊教書糊口,一邊溫習功課,下科再試。楊度無心做事,見酈川枕邊擺著一本書,便順手拿過來翻看。
原來這是明代茅坤編的《唐宋八大傢文鈔》。這是一本很有名氣的唐宋文選本。正是因為有瞭茅坤這個選本,纔使得韓愈、柳宗元、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成瞭著名的唐宋八大傢。楊度早聞這本書,但他一直沒有機會拜讀。
他隨手翻開一頁,見是韓愈的《與陳給事書》,輕輕地念道:
愈再拜:愈之獲見於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於奔走,不得朝夕繼見。其後閣下位益尊,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
楊度讀著讀著,不覺眉頭皺瞭起來,嘴裏嘀咕道:“這哪裏是士人給官長寫的信,分明是妾婦嚮男人的乞愛!”
他繼續讀:
今則釋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誅,無所逃避。
“這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文公的大作嗎?何自輕自賤、搖尾乞憐至此!”楊度怒道。
他跳過《昌黎文鈔》不讀,翻到瞭柳宗元的《愚溪詩序》,拿眼睛掃瞭開頭幾行: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餘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裏,得其尤絕者傢焉。古有愚公榖,今餘傢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楊度心想,這文章怎麼寫得這樣囉嗦?又冷笑道:“你以愚謫居此地,就改名為愚溪,彆人或有因智巧而遷居此溪邊者,豈不要改名為智溪?真正武斷荒唐!”
號稱一代文宗的韓、柳,其文亦不過如此,他人的大可不必看下去瞭。楊度推開《唐宋八大傢文鈔》,喟然嘆息:“世無英雄,使竪子成名。如此文章,亦可以傳世乎?”心裏尋思:倘若自己一意做學問的話,定可寫齣超過他們十倍的文章來!
他起身走到窗戶邊。空曠的庭院裏,滿是白楊樹的落葉。一陣鞦風吹過,又是十多片枯葉被捲得飄落下來。“鞦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他輕輕地吟誦唐人的名句,心裏驀地生齣一絲悲鞦的情緒來。
“楊孝廉,昨天湯孝廉從西山迴來,說那裏的櫨葉全紅瞭。西山紅葉,可是北京一大景緻,您不想去看看嗎?”給會館看門的景大爺扛著一把大掃帚過來,見楊度齣神地站在窗邊,便笑眯眯地與他打招呼。
真的,西山櫨葉現在正是紅的時候,何不去欣賞欣賞!一嚮愛遊山玩水的青年舉子,被西山紅葉的美妙所吸引,剛纔的憤懣不平立時被衝得無影無蹤。說去就去,楊度匆匆齣瞭會館,僱瞭一輛騾車,就這樣一人來到瞭西山。
西山的紅葉,粗粗地看,正如杜牧那首名詩中所說的,紅得好比二月的花一樣:一樹一樹的紅,一片一片的紅,一坡一坡的紅,漫山遍野,仿佛開齣瞭紅彤彤的杜鵑花。細細地看又有不同:有的紅得鮮亮,如同燒旺瞭的烈火;有的紅得深沉,如同一盆積澱下來的硃砂;有的紅得斑斑駁駁,如同韆年古寺外的那道赤牆。這是造化給人類創設的一種浩大壯觀的美景,但它畢竟又與二月鮮花不是一迴事,它在壯美的同時又悄悄地帶給遊人一股美人遲暮、烈士晚年的沉重感覺!
楊度就是在這樣一種復雜的心情下欣賞西山紅葉的。他從一個山頭走嚮另一個山頭,流連在自然界的鞦景之中,徜徉於前人遺留下來的古跡之間,一麵咀嚼著已逝去的那段不平凡的歲月,一麵又思考今後的道路應當如何去走。
山坡樹林裏傳齣幾聲母牛低沉的鳴叫。一會兒,從灌木叢中鑽齣一隻小牛犢,用稚嫩的叫聲應答著,並嚮母牛的方嚮歡快地奔走。母牛也從林子間齣來迎上前,小牛來到母牛身邊,親昵地晃頭搖尾。母牛伸齣舌尖,愛撫地在小牛的頭臉上舔著。楊度被這一幅情景迷住瞭,癡癡地望著。他的腦子裏漸漸浮現齣瞭母親的形象,浮現齣瞭傢鄉的山水田園……
那是湖南省湘潭縣一個偏僻的山鄉,地名叫做石塘鋪。石塘鋪裏住著一戶楊姓人傢。據傢譜記載,先世自明洪武年間由金陵上元遷衡山,天啓年間再由衡山遷湘潭。五百年來,楊傢也曾齣過幾個低級官員,但一直沒有大發過。四十多年前,中國南方突然風雲巨變。揭竿於廣西金田村的太平軍,在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的統率下,很快地把廣西鬧得天翻地覆。隨後又進軍湖南,一路攻城略地,斬關奪隘,地方文武抱頭鼠竄,八旗綠營潰不成軍。太平軍圍睏長沙八十馀天後,又突然改變戰略方針,揮師北上,過洞庭湖,入長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武昌漢陽,水陸兩路百萬雄師浩浩蕩蕩沿江東下,闖武穴,取黃州,剋九江,復安慶,最後一舉攻下江寜,遂將它更名天京,建太平天囯都城於此。那時天囯勢如旭日東升,直欲指日之間推翻清廷二百年的統治,從愛新覺羅氏的手中奪走錦綉江山。
就在這時,一個名叫曾國藩的在籍禮部侍郎,奉旨在湖南辦起瞭團練。這個姓曾的雖也是腐敗官場中的一員,但比他的同事們都要精明能乾。他白手起傢創建的湘軍,在幾經挫敗之後,終於為朝廷收迴瞭武昌、漢陽、田傢鎮等軍事要地,頓時聲名鵲起。湘軍中不少人升瞭官,沒升官的也發瞭財,於是在湘鄉、湘潭、寶慶一帶興起瞭一股投軍熱。無權無勢、受飢受寒的作田人,有幾個不想升官發財?楊度的祖父楊禮堂當時正當壯年,在那股投軍熱的影響下也告彆妻兒,投入瞭湘軍大將李續賓的麾下。沒有多久,他果然做瞭個哨長,朝廷賞他一套正四品都司銜的蟒爪袍服。一個先前低眉彎腰的農夫,僅僅因為打瞭幾場大仗,就成瞭四品大員,楊禮堂真是嘗足瞭投軍的甜頭。他請人寫瞭封傢書,叫在傢的大兒子楊瑞生也到前綫來。
這兩年,靠父親在外麵的戰利品,楊傢的四個兒子都發濛讀瞭書。十五歲的楊瑞生接到父親的信後,立即放下書本飛奔江西,在父親的哨裏當瞭一名親兵。一年後,李續賓、曾國華率領的賓字營、華字營在安徽三河鎮中瞭陳玉成、李秀成的埋伏,全軍覆沒,楊禮堂也死在戰場。隻有兩三百人僥幸逃瞭齣來,楊瑞生是其中之一,被收編在鮑超的霆字營,幾個月後便升為什長。以後他又改投曾國荃的吉字營,跟著曾老九收復瞭幾座城池,升為守備銜哨長。到瞭金陵打下的時候,他做到瞭參將銜的哨官。湘軍大裁軍時,他沒有被裁掉,編入瞭張詩日部,同治四年北上與撚軍作戰。到瞭撚軍平定後,楊瑞生實授參將,以後又升副將,不久奉旨調河南歸德鎮總兵,成為鎮守一方的高級武官。世代貧寒的楊傢,終於齣瞭個光宗耀祖的大人物。
楊瑞生雖然官運亨通,但他的三個弟弟的命運都不濟。老二老三未成年便早逝,老四懿生天資聰穎,但體質羸弱,不能外齣做事,隻得在傢鄉亦耕亦讀,鼕閑時則參加鄉民的木偶戲班,在裏麵吹吹嗩呐,敲敲鑼鼓。懿生娶妻李氏,生下二子一女。不幸天不假壽,三十歲那年便去世瞭。那時大兒子纔十歲。瑞生手足情深,對亡弟留下的寡婦孤子照顧周到,常常寄些錢來接濟,使他們一傢衣食無慮。兩個兒子均能上私塾念書,女兒也能在傢識字做女紅。三兄妹都聰明穎秀,資質遠在一般少兒之上。尤其老大楊承瓚不僅詩文卓異,更兼誌嚮遠大,抱負宏偉,從小聽得大人們說當年湘軍的事,對曾、左、彭、鬍等一班由書生而建大業的鄉賢景仰不已。十六歲那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作度,字晳子,又將弟弟改名為鈞,字重子。母親問他為何要這樣改,他迴答說改名乃為立誌,兄弟倆立誌做稱量天下的人。母親聽瞭欣慰不已。伯父也來信贊賞,並要他們到歸德府來讀書。他於是和妹妹楊莊一起離開傢鄉去瞭歸德府。
歸德府三年,楊度在良師指點下,學業進步更快。無論三墳五典、九丘八索、四書五經、諸子百傢、稗官野史,他見書就讀,一讀就通。晨昏課馀,又遵伯父之教,練拳習劍,騎馬射箭。伯父外齣時,又有意帶著他和諸位堂兄弟同行。楊度得以遊嵩山,登岱嶽,觀黃河之雄奇,覽汴京之遺跡,心胸愈加開闊,氣宇愈加軒朗。去年鞦季,他一舉高中順天鄉試舉人。喜訊傳到石塘鋪,李氏高興得熱淚直流。弟弟楊鈞和剛從歸德府迴傢不久的妹妹楊莊,都以伯兄的纔華得意自豪。李氏要小兒子寫信給哥哥,會試過後,無論連捷中進士點翰林,抑或是暫屈未第,都一定要迴傢裏來一趟。分彆三四年之久的母親,渴望見到已成人纔的兒子的心情,真個是湘水不足以喻其長,洞庭不足以喻其深。自小失去父親,在艱難傢境中長大的兒子,又何嘗不思念把全部心血都交給瞭兒女們的母親呢?當目睹老黃牛舐犢情深的那一瞬間,久彆母親的青年學子,再也不能抑製住滿腔濃烈的鄉情,他決計先迴石塘鋪,與母親弟妹們住一段時間後再定去嚮。
太陽漸漸西下,嚮晚的夕陽,以它血色的光焰將西山紅葉映照得光彩奪目,連枯黃的茅草也鑲上瞭耀眼的金邊。極目遠望,群山起伏,長城連綿,蒼穹寥廓,古都森嚴。這一幅山河圖畫,在此刻楊度的心中激起的卻是一種悲壯之感。一股山風吹來,他感到一絲涼意。是的,應該下山瞭。
二?碧雲寺的泥塑羅漢預蔔落第舉子的命運
“晳子,你來西山,為何不邀我們?”
楊度剛走下幾十丈遠,迎麵碰上瞭兩位老朋友。說話的這位走在前麵,名叫夏壽田,字午貽,湖南桂陽人,父親夏時官居江西巡撫。夏壽田比楊度大五歲,長得身材頎長,眉清目秀,穿得也闊綽,一看便知道是個聰明俊秀的貴傢公子。他這次會試亦未第,先前也住長郡會館,前嚮搬到一個做京官的遠房親戚傢去瞭。
“晳子,你私自齣城,是不是有個相好的在西山等你呀!”後麵一位哈哈取笑道。
這一位可不是尋常人物,他乃赫赫有名的曾文正公的嫡長孫曾廣鈞,字重伯,今年雖隻二十九歲,卻已做瞭六年翰林。他七八歲時便被目為神童,現在已是京都士林中人人欽佩的學士詩人。曾傢到廣鈞這一代,已是連續三代後繼有人瞭,這是鹹同年間的中興名將中所僅見的,也為曆代官場所少有。正是因為他的伯父、父親和他本人的卓越錶現,使得一部《曾文正公傢書》更添魅力,成為曾國藩傢教有方的得力證據。無論是麵孔,還是身材,老輩人都說,曾廣鈞酷肖文正公。隻是他的性格與乃祖大不相同。他穿著豪華,喜講排場,極好玩樂,經常齣現在八大鬍同的花酒席上,至於京師文人雅士的集會中,如果缺少瞭曾重伯,似乎低瞭一個檔次。他風流倜儻,文思敏捷,正是中國舊式纔人的典型代錶。
“原來是午貽兄和重伯兄,你們是怎麼湊到一起來的?”在西山不期而遇這兩位好友,楊度十分高興。
“重伯兄一早來邀我,說戶部盧老爺娶妾,在正陽樓請吃烤羊肉,要我們一起去湊個熱鬧。我就去會館邀你。景大爺說你齣城上西山瞭。我就勸重伯兄,不吃喜酒瞭,乾脆我們也上西山,和晳子一起賞鞦看紅葉。”
“晳子,為瞭和你一起遊西山,我們連正陽樓的烤羊肉都不吃瞭,夠朋友吧!”曾廣鈞說著,已走到麵前來瞭。和乃祖一個樣,他也長著一雙掃帚眉,但他的掃帚眉卻沒有祖父那種沉悶苦澀的氣象,卻帶有點滑稽的味道。
“好,夠朋友,夠朋友!”楊度十分快活。
捨掉正陽樓烤羊肉不吃,專來西山尋他,的確是夠朋友的舉動。正陽樓的烤羊肉在京師飲食中名冠一時,一年四季食客不斷。眼下正是鞦高草深牛羊肥的時候,正陽樓的這道菜更是興旺季節。食客一登樓,殷勤的店小二便端來一個炭盆,盆中是一堆燒得熾熱的炭火,火上罩一個鐵絲網。再捧齣大碟鮮嫩的羊肉片,那肉片切得紙一樣的薄,附帶幾個調好醯醬芥末的小碗,接著搬齣一壇老酒來。最後,給每位食客送來一個矮腳小木幾。小木幾做什麼用?原來,這正是正陽樓吃烤羊肉的與眾不同處。食客並不坐在凳子上,而是站著,一足立地,一足踏在木幾上,右手用筷子夾著蘸上佐料的羊肉片,左手端著酒杯,一片羊肉隻要略微在鐵絲網上放一放就可以吃。正陽樓的食客便都這樣,腳踏木幾,且炙且啖且飲,那模樣很是豪放倜儻,極受年輕人的喜愛。
“好哇,正陽樓的烤羊肉,過幾天由我來給二位補!”楊度最是一位好朋友的人,他很嚮往孔北海“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氣派,隻不過他現在還是一個靠伯父接濟的窮書生,擺不起這種闊綽。他對二位好友說:“天已黃昏,我們不如先下山,找個店住一夜,明天再上山來遊一天如何?”
“你這就外行瞭,投店還要下山嗎?”曾廣鈞久住北京,西山來過許多趟,對這裏很熟悉。“隨我來,今晚就住碧雲寺。”
楊度說:“碧雲寺我中午去過。寺裏今天做佛事,不接待俗客。”
曾廣鈞笑著說:“不要緊,隻要我去,再忙的佛事,他們也要接待。”
“你和他們很熟?”楊度來瞭興緻。
“寺裏的方丈演珠上人是我的詩友,不但接待,今晚還要他做東,請二位吃一頓頂好的齋宴。”
“我早就知道,跟重伯走有得吃。今天不來西山,就有喜酒吃,來西山就有齋酒吃。”夏壽田笑著對楊度說,“我們今夜飲他個通宵酒,讓演珠心疼得咒罵重伯不是好東西。”
“演珠不是那類小氣人。你們喝得越多,他越高興,我帶去的人越多,他也越高興,他還會說我曾廣鈞是他的真心朋友。”曾廣鈞樂道,“不過有一點,若是文人去喝酒的話,臨走時必須要贈他一首詩。否則,他真的要咒罵瞭。他不是心疼酒被喝瞭,而是心疼酒被灌進狗肚子裏去瞭。”
“好,好。”楊度馬上答應,“這個不難,我們每人送他一首。”
“晳子,你今天怎麼一個人遊起西山來瞭?”夏壽田知楊度不是那種內嚮孤獨的人,對他今天的反常舉止很不理解。
“我今天是憋著一肚子氣來的。”
“什麼氣?”夏、曾一齊問。
楊度笑著說:“你們看氣人不氣人!韓愈、柳宗元那樣的文章都可以流傳韆年,我和午貽卻連進士都未考上,這世道還有什麼公理呢?”
夏、曾聽瞭這話,都摸不著頭腦。楊度將今天早上所發的那通“世無英雄,使竪子成名”的感嘆說瞭一遍。
夏壽田哈哈大笑:“你可真是天低吳楚,眼空無物啊!連韓柳之文都不屑一顧,也不怕彆人說你狂妄。”
曾廣鈞說:“怪不得你中不瞭進士!我看你下科即使中瞭進士,也點不上翰林。”
“這是為何?”楊度問。
“因為翰苑門口有昌黎廟呀!凡初進翰林者,都要嚮老人傢燒三炷高香,磕三個響頭。”曾廣鈞說,“瞧你這個樣子,是絕對不肯嚮韓文公低頭的,他又何能準許你進去呢?”
楊度大笑瞭起來:“到那時,他不準我進去,我就邀幾個人一起來拆瞭他的廟,讓他老先生無傢可歸!”
三個年輕人一路上談談笑笑,斷黑時分來到瞭碧雲寺。碧雲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原是個小小的佛寺。到瞭明正德年間,於經大加擴建。天啓三年,魏忠賢又予以重修。這兩個權閹都看中瞭此地風水好,想死後葬在這裏,結果又都得不到善終,未能如願,卻給後世僧人們留下一座極好的誦經拜佛的場所。碧雲寺是西山眾多庵寺中最龐大的建築群。它的殿堂依山而建,隨山勢而層層升高,直至山頂。每進院落各具特色,給人以層齣不窮之感。金剛寶座塔精巧秀美,彆具風格。天王殿宏偉壯觀,羅漢堂內的五百羅漢,更是國內僅有的四處羅漢群雕之一。方丈演珠近五十歲,有詩僧之稱。演珠敬慕曾廣鈞的詩纔,更想攀附他的崇高門第,一嚮與他多有往來。今見曾廣鈞親自陪同兩位會試舉子前來,喜得連聲念阿彌陀佛,猶如迎接金身菩薩的降臨。演珠一麵吩咐安排上等齋席,一麵叫小沙彌獻上最好的香茶,又親自動手整理房間,請客人坐下休息。當知道楊度、夏壽田都是第一次來碧雲寺時,演珠又殷勤地說:“等會兒吃完飯後,貧僧陪諸位施主到羅漢堂瞧瞧。”
楊度的母親一嚮禮佛,傢中供奉著一尊觀音菩薩。每逢初一、十五則吃齋。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個觀音節,都要帶著楊度兄妹去附近的法華庵燒香磕頭,故而楊度從小對庵寺菩薩便有好感。他生來性子急,忙說:“吃飯還要過一下子,法師先領我們去看看吧!”
看看書我高興高興,不錯不錯
評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見識,其中之一就是學習
評分我是賣無人機的,有需要的找我,同時招有識之士,高手加入,待遇和能力成正比
評分好,價格給力,印刷清晰,適閤閱讀。
評分挺好的,送貨非常快,書的裝幀也很好。
評分太經典瞭,長盛不衰的暢銷書,值得收藏
評分張之洞,學至探花,位極人臣,緻力洋務,興辦工業,一生可圈可點。
評分這一次的618活動價還是相當給力的。
評分紙張不錯,是正品。京東直營品質有保障,物流效率很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