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权

商品期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振祥 著
图书标签:
  • 期权
  • 金融工程
  • 投资策略
  • 商品期货
  • 风险管理
  • 衍生品
  • 金融市场
  • 投资
  • 交易
  • 量化交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49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459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连商品交易所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连商品交易所推荐

  商品期权投资实战手册

内容简介

  期权交易使具有不同目的的投资者走到一起:有人是冲着期权更高的杠杆作用和买方风险有限而参与其中;有人是冲着价格的变动而进入市场,希望从自己的预测中用期权获取利润;更有人把期权作为一种避险工具以保护现货商品或期货持仓不受价格反向变动的影响。

  本书针对国内将要推出的商品期权编写,读者定位为期权初学者,语言上尽可能通俗易懂,且由浅入深,是系统学好期权、打好基础的重要参考。本书特别将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权规则融入其中,使读者充分认识并感受期权规则的重要性,也利于尽早参与。

作者简介

  魏振祥,

  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1995年开始就职于郑州商品交易所20年,先后在研究发展部、交割部、交易部、市场部、期权部、品种发展部、非农产品部等部门工作。2015年6月至今调大连商品交易所工作。多年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法规、交易所规则和细则的制定和修改,以及新品种研究和上市培育等工作,长期从事期货、期权研究,具有丰富的期货交易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参著书目主要有《中国期货市场理论问题研究》《中国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期货经济学教程》《期货市场教程》《期权研究成果汇编》(上下册》等。代表著作《期权投资》,合著《期权操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期权概述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
一、期权 2
二、期权买方 4
三、期权卖方 5
四、权利金 5
五、行权价格 6
第二节 期权类别 9
一、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 9
二、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 10
三、实值、平值、虚值期权 12
四、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 15
第三节 期权交易发展史 16
一、期权交易发展简史 16
二、期权及期权交易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18
第二章 期权交易 22
第一节 期权合约 22
一、期权合约规格 22
二、期权合约的标的 24
三、期权合约的标准化 24
四、期权合约与期货合约差异 27
五、期权合约的买方和卖方 29
六、谁做卖方 30
第二节 期权买卖 32
一、期权交易指令 32
二、期权交易指令的发出 35
三、撮合成交 36
四、对冲平仓 37
五、交易成本 40
六、期权交易风险 40
七、交易者类型 42
第三节 期权交易概评 43
一、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 43
二、期权交易对买方的优越性 46
三、期权交易对卖方的优越性 48
四、期权交易的缺点 50
五、期权比期货风险大吗 50
第三章 期权的行权与履约 53
第一节 行权与履约程序 53
一、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 53
二、执行机会 57
第二节 期权行权与履约持仓转换 57
一、期权行权与履约 57
二、期权行权与行权限制 63
第三节 放弃权利 65
一、放弃权利的原则 65
二、放弃权利分析 67
第四章 期权结算 70
第一节 期权交易保证金 70
一、基本原理 70
二、保证金制度 72
第二节 每日结算 83
一、期权结算与期货结算的差异 83
二、每日结算原则 84
三、实值期权自动行权 88
第五章 期权权利金 91
第一节 权利金的构成 93
一、内在价值 93
二、时间价值 96
三、权利金与内在价值、时间价值的关系 98
四、实值、虚值和平值期权的选择 99
第二节 影响权利金变动的因素 102
一、标的物价格 103
二、标的物价格波动率 104
三、行权价格 106
四、距到期日前剩余时间 107
五、无风险利率 108
六、权利金计算器 109
第六章 期权交易基本原理 111
第一节 买进看涨期权 111
一、买进看涨期权损益 112
二、为什么要买进看涨期权 114
三、时间价值和价格波动性对买进看涨期权的影响 117
四、灵活运用看涨期权 117
第二节 卖出看涨期权 119
一、卖出看涨期权损益 119
二、为什么要卖出看涨期权 120
三、时间价值和价格波动性对卖出看涨期权的影响 122
第三节 买进看跌期权 122
一、买进看跌期权损益 122
二、为什么要买进看跌期权 124
三、时间价值和价格波动性对买进看跌期权的影响 125
第四节 卖出看跌期权 126
一、卖出看跌期权损益 126
二、为什么要卖出看跌期权 127
三、时间价值和价格波动性对卖出看跌期权的影响 129
第七章 期权套期保值 130
第一节 期权套期保值类型 131
一、卖期保值 131
二、买期保值 138
第二节 不同市场下的期权套期保值交易策略 144
一、相关市场行情看跌时的保值策略 144
二、相关市场行情看涨时的保值策略 149
三、相关市场行情变化的趋势及幅度难以预测时的交易策略 153
四、其他类型的期权保值交易活动的内容介绍 156
第三节 企业套期保值的选择 157
一、行权价格的选择 157
二、套期保值数量的选择 159
三、到期月份的选择 160
四、了结方式的选择 160
五、套期保值类型的选择 162
六、是否选择期权保值 162
第八章 不同市场下的买卖策略 164
第一节 期权交易策略概述 164
一、期权买卖策略一览表 164
二、价格波动率 178
三、期权策略到期盈亏结构图的绘制 183
第二节 风险有限、利润巨大的交易策略 188
一、买入看涨期权——牛市 188
二、合成买入看涨期权——牛市 188
三、买入看跌期权——熊市 191
四、合成买入看跌期权——熊市 191
五、多头跨式套利——中性市场 192
六、多头宽跨式套利——中性市场 197
七、看涨期权反向比率套利——中性市场 201
八、看跌期权反向比率套利——中性市场 202
九、争辩式期权组合——中性市场 204
第三节 利润有限、风险巨大的交易策略 205
一、卖出看跌期权——牛市 205
二、合成卖出看跌期权/备兑看涨期权——牛市 205
三、卖出看涨期权——熊市 207
四、合成卖出看涨期权/备兑看跌期权——熊市 207
五、空头跨式套利——中性市场 209
六、空头宽跨式套利——中性市场 210
七、看涨期权正向比率套利——中性市场 212
八、看跌期权正向比率套利——中性市场 214
第四节 风险巨大、利润巨大的交易策略 216
一、合成买入期货——牛市 216
二、合成卖出期货——熊市 217
第五节 风险有限、利润有限的交易策略 218
一、垂直套利 218
二、蝶式套利——三种市场 233
三、飞鹰式套利——三种市场 236
第九章 期权风险管理指标 239
第一节 Delta 240
一、Delta的概念 240
二、Delta随时间的变化 243
三、看涨期权Delta 245
四、看跌期权Delta 245
五、套期保值比率 247
六、理论期货部位 248
第二节 其他重要指标 249
一、Gamma 249
二、Theta 252
三、Vega 254
四、Rho 256
附录 期权名词解释 257
参考文献 266

前言/序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这充分表明国家管理层面对期权这一投资工具的认可!期权的推出,对市场而言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投资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期货和期权共同结合,构造更好的投资、避险策略。只有工具的多样化、策略的多样性,才能最大化地规避风险,使市场运行更加平稳。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指出:“衍生工具具有一种与生俱来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将这些风险分配给那些最有能力且又最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期权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投资避险工具,具有比期货交易更大的优势、更大的魅力。

  期权交易使具有不同目的的投资者走到一起:有人是冲着期权更高的杠杆作用和买方风险有限而参与其中;有人是冲着价格的变动而进入市场,希望从自己的预测中用期权获取利润;更有人把期权作为一种避险工具以保护现货商品或期货持仓不受价格反向变动的影响。

  中国期货市场历史上出现的风险,与交易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尽快推出期权交易,利用灵活多样的期权交易策略为广大市场参与者提供进一步的避险工具,不仅有利于投资心态的稳定,更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现在的容量有限,但潜力无限,只有不断丰富交易工具,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期权来说,买方风险有限,虽然很多的有限加在一起也会很大,但无论如何,买方的风险是可以预见和控制的,而卖方的风险理论上是小于期货的。对管理者来说,基本没有买方的风险管理问题,而卖方有比期货多得多的策略可以回避风险。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期权交易的风险要比期货小得多。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实际上就是利用期权给农产品价格波动“上保险”。以前是国家拿100%的资金去收购农产品,现在是农民出保险费(可能是现货价值5%左右的资金,国家财政也可出一部分)就可以确保粮食的最低卖价,这其实相当于农民买了一个看跌期权,保险费就是期权的权利金。农民买了保险(比如50元/吨保费),价格下跌的差价由保险公司承担(比如保险承诺价为2000元/吨,如果价格到期跌到1800元/吨,则跌差200元/吨由保险公司承担)。价格下跌部分保险公司认赔吗?试点一旦扩大,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将不可估量。因此,保险公司也需要转移风险,这就要靠期货和期权来避险。保险公司有了期货和期权等避险工具的选择,才能健康平稳发展“保险+期货”。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参与期货和期权投资进行避险,也可以与第三方签订场外期权等合同来避险。尤其初期只有两个期权品种,其他品种的“保险+期货”试点还得靠场外期权,由专业投资者到场内避险。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有了期权,如果不希望风险扩大,就可以只做买进期权;对期货的持仓风险,也可以用期权进行回避。交易策略多了,人心会稳,投资者的持仓部位暴露得会少点,操纵市场的相对难度就大,期货市场的运行则会更平稳。希望商品期权的推出,能使更多投资者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

  考虑到初学者的接受程度、思维习惯,本书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洁的图表表达,以增强读者的感性认识。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吸收所接触到的国内外期权书籍的优点,同时尽量用文字描述而不用数学模型。有关期权模型大家都在使用,只需要输入要求的参数即可,读者基本没有必要去弄懂数学模型的推理。2003年2月,笔者出版了《期权投资》一书,市场总体反映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10多年过去了,该书早已脱销,很多市场人士买不到,呼吁再版。应投资者要求,笔者在2007年进行了简单修订,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搁置出版。而今,期权上市在即,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为中国期权市场建设出点力,于是,经过再次认真修订,付梓出版,以飨读者。

  由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期权是商品期权,笔者又在商品交易所工作,因此,本书所论“期权”限定为商品期权,书名改为《商品期权》,删去原书第十一章“金融期权”一章,国内外以商品定位的期权书极少,大多以金融为主。原书第八章“做市商对期权的运用”对一般投资者不太适用,况且国内商品期权上市初期就有做市商,它们对做市有着深刻的认识,笔者就不在此班门弄斧了。原书第十二章“中国期权交易市场的构建”,鉴于期权即将上市,市场已具备雏形,不再赘述。

  本书的读者群定位仍为期权初学者,语言上尽可能通俗易懂,且由浅入深,是系统学好期权、打好基础的重要参考。这次修订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权规则融入其中,使读者充分认识并感受期权规则的重要性,也利于尽早参与。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上市初期的规则,实践中交易所还会视市场具体情况而调整,投资者具体操作应按商品交易所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本书有不准确的地方,恕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书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部陈安平、傅晓、肖家曦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及衍生品部杨晨辉帮助审核,在此深表感谢!

  祝愿商品期权开市大吉!祝愿广大投资者更好利用新的投资工具!

  魏振祥

  2016年2月于大连




《商品期权:穿越市场的复杂迷雾》 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商品市场中,价格的波动是常态,而精准把握并驾驭这种波动,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本书《商品期权》并非一本技术手册,也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著作,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关于理解、策略与机遇的对话,旨在为读者在商品期权的世界中,点亮一盏清晰的明灯。 本书致力于揭示商品期权内在的运作逻辑,而非仅仅罗列各种交易模型。我们相信,真正的理解源于对市场微观机制的洞察,以及对宏观经济因素如何潜移默化影响商品价格的把握。因此,我们将从商品市场的基本构成出发,详细解析不同类型商品(如能源、农产品、金属等)的独特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其期权合约的设计与交易。 在核心部分,我们将深入剖析期权合约的各项要素——行权价、到期日、标的资产、波动率等——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读者将了解到,理解“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的辩证统一,是评估期权公平性的基石。我们将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展示期权定价模型的原理,并强调这些模型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基于特定假设的工具,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市场经验进行调整。 本书的重点之一在于期权策略的构建与运用。我们不提倡盲目跟风,而是倡导基于对市场判断和风险偏好的策略性选择。从最基础的买入看涨/看跌期权,到更复杂的价差组合(如跨式、勒式、蝶式、秃鹫式等),我们将逐一解析其构建逻辑、盈亏边界、潜在收益与风险。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选择最适合的策略。例如,在震荡市场中,如何通过价差组合锁定利润并控制风险;在单边趋势市场中,如何利用杠杆效应放大收益;在波动率预期上升或下降时,又该如何调整策略。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风险管理这一至关重要的话题。期权虽然提供了灵活的风险对冲工具,但其本身的杠杆性也意味着潜在的巨大损失。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头寸管理、止损设置、组合对冲等手段,有效控制单笔交易和整体组合的风险敞口。理解“希腊字母”(Delta, Gamma, Theta, Vega, Rho)在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将帮助读者更直观地量化期权的风险暴露,并及时做出调整。 本书并非一本操作指南,而是希望引导读者建立一套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框架。我们将探讨影响商品期权价格的宏观因素,例如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周期、央行货币政策等。通过分析这些“黑天鹅”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期权工具进行预判和规避,读者将更能理解市场为何会以特定的方式波动。 我们深知,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本书在阐述理论的同时,也穿插了大量的市场洞察和案例分析,力求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市场观察和分析之中。读者将看到,期权并非仅仅是金融衍生品,它们是市场情绪、供需关系以及未来预期的凝结。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但不限于:商品行业的从业者、对商品市场感兴趣的投资者、希望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交易者、以及对金融衍生品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专业人士。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拨开商品期权市场的重重迷雾,看清其中的机会与挑战,并最终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健之路。 《商品期权》是一次深入的认知之旅,它邀请您一同走进商品期权的世界,去理解它的语言,去掌握它的规律,去拥抱它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九: 很多人对期权交易的印象,是高风险、高回报。然而,《商品期权》这本书,却以一种更加审慎和理性的方式,引导我们认识这个市场。作者在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他并没有鼓励读者去追求过高的收益,而是强调如何通过科学的交易方法,来控制风险,保护本金。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对冲”的概念。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期权来对冲商品现货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构建期权组合来降低整体的交易风险。他用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对冲策略的优劣,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对冲方式。这本书,让我对期权交易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投机,而是上升到了风险管理的层面。我开始明白,期权不仅仅是一种获利工具,更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转变,它让我对未来的交易,有了更稳健的基础。

评分

评价二: 自从接触了金融市场,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市场运作规律的书籍。《商品期权》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来最值得称道的一本。它并没有像许多入门书籍那样,一股脑地灌输各种模型和术语,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我一步步深入。我喜欢作者在描述期权定价模型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比如,他会将期权的价值比作一种“保险”,购买期权就如同为你的资产购买了一份未来的保障,这份保障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以及市场预期的变化而调整。这种生动的解释,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不同市场环境下,期权策略的适用性时,那种严谨而又不失灵活性的分析。他并非教导读者死记硬背某一种策略,而是强调要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个人的风险偏好以及交易目标,来选择和调整最适合的工具。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在我看来,远比任何固定的交易模板都来得珍贵。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让我意识到,交易并非是简单的买卖行为,而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博弈,需要洞察力、判断力,以及最重要的——对人性和市场情绪的深刻理解。

评分

评价五: 阅读《商品期权》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工具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百科全书。作者在分析期权价格波动时,巧妙地将经济学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相结合。他解释了为什么在市场恐慌时,投资者倾向于过度反应,导致期权价格被高估;又或者在市场狂热时,人们又会忽略潜在的风险,而低估期权的价格。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预期”的部分。作者认为,期权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受到新闻事件、政策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通过细致的分析,揭示了这些看似离散的因素,是如何汇聚成一股力量,驱动商品期权价格的波动。这本书,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图表,而是充满了人性的色彩和情感的波动。我开始意识到,要想在期权市场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知识,更需要深刻理解人性的弱点和市场的羊群效应。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

评分

评价八: 一直以来,我对商品市场的波动性感到好奇,也曾尝试过一些基础的交易。《商品期权》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回避期权交易的复杂性,反而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深奥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期权时间价值衰减时的比喻。他将期权的时间价值比作一份“易逝的美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会逐渐消散,除非在到期前能够实现有利的价格变动。这种生动的描述,让我对期权的时间价值有了直观的认识。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在交易中有效地管理时间维度,以及如何利用期权到期前的不同时点,来制定不同的交易策略。这本书,让我对商品期权交易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关于价格的涨跌,而是更加关注于时间的维度,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实现交易目标。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体验,它让我对未来的交易,充满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是《商品期权》,请以一个读者的口吻写出不包含此书内容的10段图书评价,每段评价要不少于300字,要写的很详细,不要把没有内容写在生成的内容中,不要将提问里的要求放在答案中,不要让人看出这个简介是ai写的,每段评价的风格和内容和语句结构要都不同,而且不同程度要很大,不要让人看出是类似的或者是同一个人写的或者是ai写的,不要出现第一段、第二段、评价一、评价二这种开头,每段评价用

评分

评价六: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金融工具的认知,会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商品期权》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视角,将商品期权这个相对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期权定价模型时,所表现出的严谨性。他并没有回避数学公式,但同时又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让这些公式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市场现实的工具。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于“隐含波动率”的分析。作者解释了为什么隐含波动率会与实际波动率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所反映的市场预期和情绪。他通过分析不同商品期权合约的隐含波动率曲线,揭示了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的普遍看法,以及不同期限期权之间可能存在的套利机会。这本书,让我对期权定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期权市场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期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解读市场信号、如何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交易的书。

评分

评价三: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事物本质的书籍情有独钟。《商品期权》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读物。它并没有局限于对期权工具本身的介绍,而是将商品期权的运作,置于整个宏观经济和市场大背景下进行审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厚功底,他能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市场信息中,提炼出关键的驱动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商品期权的价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波动率”的深入探讨。作者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个参数来计算,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市场情绪的晴雨表,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集体预期。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波动率是如何在市场恐慌时飙升,又如何在平静时期回落,以及这种变化对期权交易策略产生的直接影响。这些分析,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开始明白,为何有些看似有利的交易机会,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忽略了那些潜在的、隐藏在价格波动背后的深层因素。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宏观、更系统的视角来看待商品期权交易,它不再仅仅是一种金融衍生品,而是连接着实体经济、市场情绪和未来预期的复杂系统。

评分

评价七: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金融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商品期权》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书中抛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探索期权交易背后的逻辑和哲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交易策略的生命周期”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将某种策略视为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强调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交易策略。他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哪些期权策略更容易获利,哪些又更容易导致亏损。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意识到,交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这本书,让我对期权交易的理解,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交易方法,思考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更具韧性的交易策略。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验,它让我对未来的交易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了数年的交易者,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更看重那些能够指导实战的书籍。《商品期权》这本书,就恰好弥补了我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它在理论阐述清晰的基础上,大量引用了现实世界的案例,将复杂的期权策略,转化为了生动易懂的交易场景。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如何止损,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期权策略所伴随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策略组合来分散风险。他强调,在交易中,保护本金永远是第一位的,而期权,作为一种具有杠杆效应的工具,更需要谨慎对待。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对冲、套期保值以及投机性期权交易的实操技巧。比如,书中提到的一种利用虚值期权进行风险对冲的策略,就让我茅茅塞顿开。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潜在的损失,而且成本相对较低。这本书,让我对期权交易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模型计算,而是上升到了策略设计和风险控制的更高层面。我感觉,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成熟交易境界的大门。

评分

隔开。 评价一: 初翻开《商品期权》这本厚重的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枯燥的理论堆砌,毕竟“期权”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点高深莫测的距离感,而“商品”又似乎是将金融的概念拉到了接地气的领域,两者结合,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复杂的交易图景。然而,真正沉浸其中,我才意识到,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定义,而是试图构建一个能够触及灵魂的交易哲学。书中的语言,时而如涓涓细流,细腻地描绘出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时而又如惊涛骇浪,激荡着读者对风险与机遇的深度思考。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回避市场的残酷性,反而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价格波动背后的逻辑,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引发蝴蝶效应的市场信号。这种坦诚,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仿佛他是在与你并肩作战,分享着他在市场多年摸爬滚打的心得。每一章节的结尾,都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交易更深层次的奥秘。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交易决策,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市场行为,似乎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商品期权”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市场心理学、风险管理和决策艺术的百科全书。我被书中那种对交易本质的探究深深吸引,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品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稳健之路。

评分

东西不错…………………………………………

评分

纸张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期权上市在即,赌博我们是认真的

评分

不错,送货比较快,书的质量挺好,还没看,有时间慢慢研究!

评分

东西不错…………………………………………

评分

很实用的基础书

评分

?????????????????

评分

买书还是找京东,主要还是快

评分

描述的通俗易懂,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