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3S技术逐渐成熟,数字地球逐步发展,先进的仪器设备制造产业。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获取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等领域。空间定位技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DOM制作、影像匹配、自动变换匹配是摄影测量的核心技术,围绕着这些方法技术,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将更加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模拟-解析-数字等不同阶段,《摄影测量学》在介绍摄影测量基本原理、方法与内涵时,对于模拟摄影测量部分仅做了适当的扼要介绍,进而过渡到解析与数字摄影测量,并介绍了摄影测量目前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这样既使初学者容易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内容,又有利于其了解摄影测量学科新技术的发展。
《摄影测量学》系统介绍了影像信息的获取、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外业控制及信息加工处理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与所学其他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另外,在附录中增加了目前生产上使用*广泛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MapMatrix的实践操作。
潘洁晨,女,于1982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自2009年在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于摄影测量学和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公开发表与测绘相关的科研及教学论文10余篇。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五项,主持校内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编教材1部,并参加全国测绘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二等奖。
第1章 绪论
第1节 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任务及分类
第2节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
第2章 摄影与航空摄影
第1节 摄影机概述
第2节 各类摄影机简介
第3节 航空摄影
第4节 遥感影像
第3章 摄影测量基础知识
第1节 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2节 透视变换中重要点、线、面
第3节 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
第4节 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第5节 像点空间直角坐标的变换
第6节 中心投影的构像条件方程
第7节 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
第8节 航摄像片的构像比例尺
第4章 立体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1节 人眼的构造和立体视觉
第2节 像对立体观察和立体量测
第3节 双像立体测图的基本原理
第4节 像点坐标量测
第5章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基础
第1节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概念
第2节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第3节 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
第4节 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与相对定向元素
第5节 立体像对解析法相对定向
第6节 立体模型的解析法绝对定向
第7节 双像解析的光束法严密解
第6章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第1节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概述
第2节 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
第3节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第4节 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第5节 三种区域网平差方法比较
第6节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精度分析
第7节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第8节 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第7章 数字摄影测量基础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数字影像及数字影像的获取
第3节 数字影像相关
第4节 核线相关与同名核线的确定
第5节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第8章 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圈
第1节 像片纠正的概念与分类
第2节 数字微分纠正
第3节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方法
第9章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第1节 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及作业流程
第2节 摄影测量外业控制测量工作
第3节 像片判读
第4节 像片调绘
附录 MapMatrix4.1多源空间信息综合处理平台操作实践
第1节 工程创建
第2节 内定向
第3节 相对定向
第4节 绝对定向
第5节 核线采样与影像匹配
第6节 生成DEM
参考文献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3S技术逐渐成熟,数字地球逐步发展,先进的仪器设备制造产业。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获取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等领域。空间定位技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DOM制作、影像匹配、自动变换匹配是摄影测量的核心技术,围绕着这些方法技术,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将更加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模拟一解析一数字等不同阶段,本书在介绍摄影测量基本原理、方法与内涵时,对于模拟摄影测量部分仅做了适当的扼要介绍,进而过渡到解析与数字摄影测量,并介绍了摄影测量目前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这样既使初学者容易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内容,又有利于其了解摄影测量学科最新技术的发展。本教材系统介绍了影像信息的获取、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外业控制及信息加工处理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与所学其他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另外,在附录中增加了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广泛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MapMatrix的实践操作。
本书由河南工程学院潘洁晨担任主编,王冬梅(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李爱霞(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和第8章由蔡庆空(河南工程学院)编写;第2章由文睿(河南工程学院)编写;第3章和第7章由王冬梅(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4章和第5章及附录由潘洁晨(河南工程学院)编写;第6章和第9章由李爱霞(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编写。全书由潘洁晨负责统稿、定稿,并对部分章节进行补充和修改。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蓝色调,上面是精美的立体模型和清晰的坐标网格,瞬间就勾勒出了“摄影测量学”这几个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那种严谨而又充满空间想象的画面。我是一名初入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基础的概念层面,比如通过照片来测量距离和高度,但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就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它不仅仅是关于“测量”,更是关于如何从二维的影像中“看见”三维的空间,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捕捉和理解地球表面的每一个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摄影测量原理的阐述,它并非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形象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几何关系解释得清晰易懂。例如,在讲解对中原理时,书中展示了不同相机位置和不同地面点对应的影像,并详细说明了同名点的选取和计算过程,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需要多张照片才能构建出准确的三维模型。而且,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也十分精彩,它展示了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考古、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让我看到了这门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学习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希望能真正掌握这门技术,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当我翻开《摄影测量学》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严谨的学术风格和丰富的知识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摄影测量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是影像获取、外业采集,还是内业处理、成果表达,都详尽入微。书中对于摄影测量内业处理部分的介绍尤为精彩,它详细讲解了空三加密、立体测图、DEM/DSM生成、正射影像图制作等关键技术,并对各种算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摄影测量误差来源的分类和分析,以及相应的误差控制和消除方法,这对于提高测量精度至关重要。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近年来摄影测量学在无人机测绘、三维建模、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这让我对摄影测量学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和实践价值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摄影测量学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测绘工程师,我阅读了市面上不少关于摄影测量学的书籍,但《摄影测量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理论的简单罗列,更在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讨。例如,书中对于传感器、影像质量、大气效应等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得非常透彻,并且给出了许多实用的补偿和校正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空中三角测量精化处理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平差模型的选择、约束条件的设定以及质量评估的指标,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中必须精通的关键技术。此外,本书对于自动化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有很好的把握,对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特征匹配算法、密集匹配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还注意到,书中在案例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不同应用场景下,摄影测量技术的选择和优化策略,这对于指导实际工程实践非常有价值。总而言之,《摄影测量学》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它不仅适合初学者入门,更能为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评分《摄影测量学》这本书,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展现了摄影测量学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看见”世界的科学读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影像判读和地形图绘制的讲解。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向我展示了如何从航空照片中识别地物、分析地形,并最终绘制出精确的地形图。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空中视角,通过照片,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山川河流、城镇乡村,甚至微小的细节。书中关于立体像对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为什么两张略有偏移的照片能够帮助我们“看”出物体的三维形态。我还在书中看到了摄影测量学在历史地图制作、古建筑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这让我惊叹于这项技术在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方面的巨大价值。这本书让我对摄影测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是一门集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迷人学科。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还原”现实世界的科学技术充满好奇,而摄影测量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探索欲。在阅读《摄影测量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侦探,通过一张张照片,抽丝剥茧地去发现隐藏在二维影像背后的三维真相。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没有使用过于生涩难懂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地走进摄影测量的奇妙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影像几何畸变的解释,它不仅列举了相机本身的畸变,还详细分析了由于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等因素造成的畸变,并通过图示清晰地展示了这些畸变是如何影响测量结果的。更重要的是,书中给出了多种校正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这让我对如何获得更精确的测量结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应用案例,比如如何利用摄影测量技术来监测冰川的变化,如何通过航拍照片来修复古迹,甚至是如何在游戏开发中使用这项技术来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这些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摄影测量学的强大力量,以及它在各个领域展现出的无限可能。
评分在阅读《摄影测量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实用性”。它并非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术著作,而是能够真正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摄影测量技术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外业数据采集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航空摄影平台、相机参数的选择、飞行路径的设计以及地面控制点的布设等关键环节。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实际测绘项目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而且,书中还列举了许多实际工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中的摄影测量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摄影测量成果的质量评估方法和报告规范,这对于我们保证项目质量、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觉得,摄影测量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一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技术。
评分我一直认为,地理空间信息是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而摄影测量学则是获取这些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摄影测量学》这本书,则像一座桥梁,将我从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模糊认知,带入了对其精确测量的奇妙旅程。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相机模型和影像投影的章节所吸引。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相机成像原理解释得通俗易懂,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照片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书中的三维重建过程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从点云的生成到模型的精细化,每一步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美感。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照片“雕刻”出真实世界的立体形态,这种能力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还在书中看到了摄影测量学在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这些让我意识到,这项技术不仅仅是用于测量,更是为我们保护和理解这个星球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这本书让我对摄影测量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是一门既有科学深度,又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迷人学科。
评分说实话,起初我对“摄影测量学”这个名词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它是一个非常高深和专业的领域。但是,《摄影测量学》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友好方式,让我打破了这种顾虑。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为我这个门外汉解释着那些看似复杂的概念。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基础概念的讲解,例如“像片”、“地面点”、“像点”这些基本术语,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书中在介绍不同类型的测绘仪、测量原理时,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步骤说明,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每一个环节。我甚至跟着书中的一些简单计算,在脑海中模拟了测量过程,感觉真的很有趣。这本书让我觉得,摄影测量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门充满魅力的科学,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我计划认真研读这本书,希望能对摄影测量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评分《摄影测量学》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一份珍贵的指南。我之前对摄影测量学只有一些零散的概念,比如知道它可以用来测量距离,但具体怎么测量,涉及哪些原理,我是一无所知的。《摄影测量学》则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易懂的方式,为我构建起了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我从书中了解到了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航空摄影、遥感等技术的紧密联系。书中对摄影测量基础知识的讲解非常扎实,例如空间后方交会、前方交会等原理,都被作者用清晰的图示和详实的公式进行了说明。我跟着书中的例子,尝试着在脑海中进行计算,感觉对这些原理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立体影像和立体视的讲解,它让我明白,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三维空间,正是因为大脑能够处理来自两只眼睛的略有差异的影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利用照片来“看见”世界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是一名对新兴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生,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的专业书籍。《摄影测量学》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对一些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流程的详细阐述,从影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到匹配、融合,每一步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对常用的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特别是关于大规模点云处理和三维模型精化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在书中看到了摄影测量学在无人机倾斜摄影、LiDAR数据融合、BIM模型构建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这为我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总而言之,《摄影测量学》是一本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将摄影测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这样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