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4式步枪研发与演变历史的全面解读
★从越战的没落再到特种作战的涅槃重生,全能战斗步枪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独具特色的全才插画、历史档案、特写照片展示了名枪风采
★独具特色的全彩插画、历史档案、特写照片展示了名枪风采
★从越战的没落再到特种作战的涅槃重生,长达五十余年的历程反映了全能战斗步枪顽强的生命力
★包括但不限于M14的研发、应用、影响等内容,详细介绍了M14的前世今生。
★作者为美国著名武器研究专家,关于M14的资料十分详实。
★结合了众多军工领域专家意见,一览名枪风采
《M14:全能战斗步枪,特性,装备和发展史》全面介绍了M14式步枪的特性及其研发与演变发展史。M14式自动步枪是美国制造的可选设计模式步枪,作为与苏联AK系列步枪齐名的热门枪械在兵器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其名声和地位的获得却伴随着极具曲折色彩的发展历程。
M14式步枪的前身是加兰德M1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半自动模式的加兰德M1在作战中显现出了巨大优势。这一方面使美国看到了这种步枪模式的威力具有很乐观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又迫使美国要尽快改进加兰德M1的缺点——不具备高容量的可拆卸式弹夹和火力可选功能。在此基础上美国军械署开始征求加兰德M1步枪模式的新型模型样枪。
新型步枪的一个重要研发标准是采用7.62×51毫米的北越标准子弹。这个标准是美国主导北约,以自身强大的军事、政治影响力定下的标准,目的是促进步枪口径的标准化。因此M14的诞生就具有了很浓的政治色彩。在多种备选设计中经过一系列多方面因素的博弈后,美国设计的T44式原型枪成为最终的定稿。
1597年,这种武器以M14式的命名被美军正式采用,1959年开始生产,最终一共被生产了1376031支。作为标准制式步枪,M14在美军中正式服役了大约10年,这在20世纪步枪普遍服役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是很罕见的。然而结束了标准制式的M14又以“有限标准”的身份服役至本书写作时间,长达五十多年,是美国服役时间比较长的步枪之一,而且时间还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造成这种原因的情况与M14本身的特点以及国际形势密不可分。
由于采用了7.62×51毫米子弹,M14式的特点是杀伤力大、射程远。这也是研发初期针对欧洲平原开阔地带的特点设计的。然而越战爆发后,M14式笨重的枪身很不适合越南丛林作战,7.62×51毫米子弹虽然保证了杀伤力,但是相应士兵能够携带的常规弹药也变少了。M14射程远、杀伤力大的优势在丛林作战中的作用很小。在这种环境下,对方手中的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的AK47步枪显然更胜一筹。因此采用5.56×45毫米的M16式步枪取代了M14。
本以为就此将永藏于军械库和博物馆的M14却在数十年后获得了第二春。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特种作战使M14涅槃重生。在阿富汗作战的部队经常需要在空间辽阔的区域作战,这使M14的杀伤力和射程优势得到了发挥。
加了瞄准镜的M14经过各种版本的改造,作为精确射击步枪、半自动狙击步枪被用于远距离安全爆破、反恐、反海盗等行动,获得了巨大成功。
绪论
研发——取代加兰德式步枪
M14式步枪的先驱者
T20式、T22式和T23式步枪
T25式和T27式
T28式、T31式、T33式、T34式、T35式、T36式和T37式
T44式VST48式
投产
麻烦开始
改进和缺陷
关注的声音
采购终结
M14式的各种变异版本
M14E1式
M14E2式或M14A1式
应用——M14式走向战争
进入现役
使用M14式进行训练
美国陆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
M14式进入实战
战争中的狙击用变型枪
XM21式/M21式
M25式
“9·11事件”之后的M14式
海军陆战队的精确射手步枪
M39式增强型精确射手步枪
Mk14Mod0式增强型战斗步枪
Mk14Mod2式增强型战斗步枪
M14SE式
M14式在美国以外的应用
影响——后劲延绵不绝
评估M14式的影响力
官方反馈
批评的声音
士兵们的看法
M14式及其竞争者
人体工程学与亲和度
精度、射程和杀伤力
训练成本和口径更小的版本
生产方面的对比
笔者的体验
与SKS式步枪的比较
技术层面的影响
民用市场的M14式
美国的民用制造厂商
美国以外国家生产的M14式
结语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我一直觉得 M14 是一款有些神秘色彩的步枪,它似乎总是在某些场合出现,又似乎被渐渐遗忘。但这本书,却将 M14 的全部故事,从它的诞生之初,到其短暂的辉煌,再到其漫长的“第二人生”,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梳理。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史学家,将那些枯燥的数据和事实,编织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 M14 在越战中的遭遇,作者并没有回避其争议和不足,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分析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战术需求,从而使得 M14 的表现有了更合理的解释。这本书让我对 M14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武器,而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技术和决策的符号。对于那些对军事史、枪械发展以及战术演进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一种思考,一种对武器、对历史、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评分“老实说,我对于 M14 的了解,之前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总觉得它是一款颇具争议但又影响力不小的步枪。然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 M14 的复杂性和其在军事史上的重要性。作者在撰写本书时,显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他对 M14 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将这些研究成果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 M14 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以及其改进历程的介绍,这让我对这款步枪的演变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作者在分析 M14 的战斗表现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当时的战术背景、后勤保障以及士兵的接受程度,这种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使得书中关于 M14 的论述更加具有说服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一款武器,更是对二战后军事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步枪设计理念的形成,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对 M14 本身的介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军事发展历史的绝佳窗口。”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把我拉回了那个时代的战场!作为一个对军事历史和枪械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能读到如此详尽、如此富有洞察力的 M14 步枪的资料。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描绘,让人即使在书桌前,也能感受到 M14 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从它诞生之初那承载着期望与荣耀的使命,到其在越南战场上复杂而争议的经历,再到如今它在某些特殊领域仍然拥有的地位,这一切都被作者以一种近乎口述历史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 M14 在不同战役中表现的分析,不仅仅是数据和性能的堆砌,更融入了当时士兵们真实的感受和战术上的考量。这本书让我对 M14 的理解,从一个简单的金属制品,升华到了一个具有灵魂和故事的武器。那种对细节的挖掘,对历史事件的梳理,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对 M14 这款步枪深沉的热爱。即使不提书中具体列举的那些技术参数或者改装方案(虽然这些也足够令人惊叹),单单是作者的叙事能力,就足以让人沉浸其中,仿佛与 M14 一同经历了它波澜壮阔的一生。对于任何对二战后步枪发展史、或者对 M14 本身有着好奇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哇,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简直让我叹为观止!我一直以为自己对 M14 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之前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作者在技术细节上的阐述,那种严谨和专业,让我这个对枪械略懂皮毛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无论是 M14 的设计演变,还是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亦或是它与同期其他武器的对比,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 M14 的历史地位时,那种超越单纯武器介绍的视野。它将 M14 的发展与冷战的宏大背景、以及美国军事政策的变迁紧密联系起来,让读者不仅仅是了解一个武器,更是理解一段历史。书中那些详实的图表、精美的插图(虽然我无法在此详细描述,但可以想象其精良),更是将文字的描述推向了新的高度。它让我意识到,一款武器的设计和应用,背后往往蕴含着如此多的复杂因素。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 M14 背后那个充满挑战、创新和变革的时代。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 M14 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首选,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和深度。”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关于 M14 的著作,着实是一次令人惊喜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器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技术演进、军事战略以及时代变迁的史诗。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精准,将 M14 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都阐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 M14 性能时,那种客观而深入的态度。它既没有一味地神化,也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将其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探究其优劣之处,以及那些让它备受争议的原因。书中对于 M14 在不同国家、不同部队中的应用案例的描述,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人对这款步枪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为了完成这本书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种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追求,无疑让这本书成为了研究 M14 最权威的资料之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二战后步枪的发展脉络,以及 M14 在其中的地位,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器的书,更是关于人类在追求更强大军事能力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反思和进步的生动写照。”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还行·······························
评分大部头
评分大部头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还行·······························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大部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