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需求分析

实战需求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长春 著
图书标签:
  • 需求分析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
  • 业务分析
  • 系统分析
  • 需求建模
  • 用例分析
  • 敏捷开发
  • 软件需求
  • 实践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031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53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字数:4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小中见大,上百个短小案例,让您连珠成串;

  把握方向,将好软件的特点条分缕析,让您一朝顿悟;

  认清目的,以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中心,让您乘风破浪;

  改变思想,深入剖析高手的思考方式,让您重塑思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讲解软件需求分析及设计的书,面向管理软件,以实战为主。书中包括大量案例以及来自作者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心得,主要讲述了需求分析的工作步骤、需求分析的工作内容、如何进行需求调研、如何进行系统规划、如何设计软件、如何设计出好软件、快速原型开发模型、需求文档的撰写、如何应对需求变更、如何成为需求分析高手。

  本书适合从事需求分析工作的专业人士、希望从事需求分析工作的IT人、希望了解需求分析工作的IT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各级管理者,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用户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入门

1.1认识管理软件

1.1.1什么是管理软件

1.1.2什么是好的管理软件

1.1.3管理软件的发展

1.1.4常用的管理软件

1.1.5管理软件的实施方式

1.2认识需求分析

1.2.1什么是需求分析

1.2.2需求获取

1.2.3系统规划

1.2.4数据建模

1.2.5功能设计

1.2.6界面设计

1.2.7原型说明书

1.2.8需求变更

1.3成为一个需求分析师

1.3.1什么是需求分析师

1.3.2性格要求

1.3.3掌握IT专业知识

1.3.4掌握企业管理知识

1.3.5精通一种开发模型

第2章需求获取

2.1观察法

2.1.1什么是观察法

2.1.2观察法的缺点

2.2体验法

2.2.1什么是体验法

2.2.2体验法的使用

2.3问卷调查法

2.3.1如何制作调查问卷

2.3.2选择答题者

2.3.3问卷调查的局限性

2.4访谈法

2.4.1访谈对象确定

2.4.2访谈准备

2.4.3访谈预约

2.4.4访谈进行

2.4.5访谈结果整理

2.4.6访谈结果确认

2.5单据分析法

2.5.1单据收集

2.5.2单据分析

2.5.3单据管理

2.6报表分析法

2.6.1不要轻视报表分析

2.6.2生成报表的触发条件

2.6.3生成报表的数据来源

2.6.4分析报表逻辑

2.6.5报表对功能设计的重要影响

2.7需求调研会法

2.7.1会前

2.7.2会中

2.7.3会后

第3章系统规划

3.1需求确定

3.1.1认清需求

3.1.2控制需求

3.1.3挖掘需求

3.2整理需求

3.2.1需求调研报告

3.2.2业务流程图

3.3系统蓝图设计

3.3.1进行价值分析

3.3.2规划软件边界

3.3.3规划工作方式

3.4几个注意事项

3.4.1警惕利益受损者

3.4.2避免重复劳动

3.4.3处理好软件关系

3.4.4避免信息孤岛

第4章数据建模

4.1认识数据建模

4.1.1什么是数据建模

4.1.2Visio建模简介

4.2实体关系

4.2.1一对一关系

4.2.2一对多关系

4.2.3多对多关系

4.3范式

4.3.1第一范式

4.3.2第二范式

4.3.3第三范式

4.3.4BC范式

4.4数据库设计

4.4.1表

4.4.2表的关系

4.4.3字段

4.4.4数据字典

4.5几个注意事项

4.5.1数据建模不是孤立的

4.5.2注意可扩展性

4.5.3不要教条主义

4.5.4不要经验主义

第5章功能设计

5.1需求用例

5.1.1什么是需求用例

5.1.2用例的构成

5.1.3用例编写

5.2功能建模

5.2.1什么是功能建模

5.2.2功能点

5.2.3原子功能

5.2.4划分功能

5.3功能逻辑

5.3.1基础功能逻辑

5.3.2数据流

5.3.3工作流

5.3.4一些功能逻辑案例

5.4功能优化

5.4.1灵活性

5.4.2可重用性

5.4.3高效性

第6章界面设计

6.1界面设计基础

6.1.1什么是软件界面

6.1.2以人为本

6.1.3原型设计

6.1.4快速原型开发模型

6.2界面设计过程

6.2.1入口

6.2.2功能主界面

6.2.3表单布局

6.2.4操作

6.2.5消息

6.3界面优化

6.3.1易学性

6.3.2易用性

6.3.3健壮性

6.3.4交互性

第7章原型说明书

7.1原型说明书编写基础

7.1.1什么是原型说明书

7.1.2一个原型说明书模板

7.1.3一个原型说明书案例

7.2编写要求

7.2.1原型说明书章节详解

7.2.2如何撰写功能点需求

7.2.3常见错误

7.3文档优化

7.3.1聚焦

7.3.2精简编号结构

7.3.3引入语法

7.3.4提炼通用需求

第8章需求变更

8.1认识需求变更

8.1.1需求变更总会有的

8.1.2需求变更产生的原因

8.1.3需求变更的控制

8.2处理需求变更

8.2.1需求变更的难易

8.2.2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2.3需求变更文档

8.3需求变更未必是坏事

8.3.1提高客户黏性

8.3.2带来利润

8.3.3推动功能扩展

8.3.4“炼”出软件产品

第9章从入门到优秀

9.1减少失误

9.1.1调研失误

9.1.2规划失误

9.1.3设计失误

9.2有所权衡

9.2.1优化的权衡

9.2.2成本与利益的权衡

9.3关注团队

9.3.1了解团队

9.3.2重视文档

9.3.3建立规范

9.4高远的眼光

9.4.1软件是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9.4.2软件之外还有软件

9.4.3软件是有生命的

后记


《实践出真知:从零到一构建企业级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面向初学者的全面实践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从零开始构建复杂企业级应用的全过程。我们将聚焦于实际操作和核心技术,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企业级软件开发的实际脉络,规避理论的空泛,直击落地的挑战。书中不涉及对“需求分析”这一具体阶段的深入探讨,而是将焦点放在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设计、技术选型、编码实现、系统集成、测试部署及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更加广阔和具体的工作流程上。 第一章:项目启动与技术选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级应用的开发旅程中,清晰的项目启动和明智的技术选型是成功的基石。本章将带领读者走出理论的象牙塔,深入企业级项目的实际启动环节。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项目目标、团队能力和预算限制,对主流的技术栈进行审慎评估。重点将放在对前后端框架、数据库系统、消息队列、缓存方案以及容器化技术的实际权衡。例如,在选择前端框架时,我们将对比React、Vue和Angular在性能、生态系统、学习曲线以及社区支持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具体场景分析,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如单页应用、大型复杂SPA、或是需要SEO友好的应用)做出最优决策。 在后端技术选型方面,我们将深入剖析Java(Spring Boot)、Python(Django/Flask)、Node.js(Express/NestJS)以及Go等主流语言和框架的优劣。不仅仅是罗列特性,更会从项目的可伸缩性、性能要求、开发效率、维护成本以及人才储备等企业级应用的实际考量出发,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例如,对于需要高并发处理能力的应用,Go的优势可能更为突出;而对于需要快速迭代和原型验证的项目,Python的开发效率则更具吸引力。 数据库的选择同样是重中之重。我们将详细介绍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和NoSQL数据库(如MongoDB、Redis)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我们会探讨数据一致性、事务支持、查询性能、存储容量以及水平扩展等关键指标,并通过实际案例,比如电商平台的订单管理系统需要强大的事务保证,而社交媒体的feed流则可能更适合使用NoSQL的灵活性。 此外,本章还将涉及消息队列(如Kafka、RabbitMQ)和缓存技术(如Redis、Memcached)在解耦、削峰填谷、提升响应速度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业务场景,展示如何在设计初期就引入这些技术,为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性能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我们将讨论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如何简化开发、测试和部署流程,并为构建可移植、可扩展的微服务架构奠定基础。 第二章:系统架构设计——构建灵活可扩展的蓝图 在确定了技术栈之后,如何设计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系统架构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入到企业级应用架构设计的核心。我们将从单体架构的演进,逐步深入到微服务架构的理念和实践。 在讲解微服务架构时,我们将重点阐述其核心优势,如独立部署、技术异构性、团队自治以及故障隔离。但我们也会坦诚地讨论其带来的挑战,例如分布式事务、服务治理、监控和日志的复杂性。我们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一个电商平台的构建,来详细讲解如何将庞大的业务拆解成独立的微服务,例如用户服务、商品服务、订单服务、支付服务等。 本章还将深入探讨不同架构模式的应用,如事件驱动架构、CQRS(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模式等,并结合实际场景分析其优缺点。例如,在订单处理的场景中,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事件驱动架构实现订单状态的异步更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将强调API设计的重要性,并介绍RESTful API的设计原则、GraphQL的优势以及gRPC在高性能通信中的应用。我们会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设计清晰、一致且易于维护的API接口。 此外,数据存储和数据一致性是架构设计的另一大挑战。本章将探讨如何设计合适的数据存储方案,包括数据库分片、读写分离、数据同步策略等,并深入讲解在分布式环境下保证数据一致性的不同策略,如最终一致性、强一致性以及分布式事务的解决方案(如Saga模式、TCC模式)。 第三章:编码实现与工程实践——让设计落地生根 有了坚实的架构蓝图,接下来的关键是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本章将聚焦于高质量的编码实现和严谨的工程实践,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健壮性。 我们将从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重要性讲起。深入讲解如何编写有效的单元测试,覆盖各种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以及如何设计和执行集成测试,确保不同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我们会介绍TDD(测试驱动开发)和BDD(行为驱动开发)等敏捷开发方法论,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开发过程中就引入测试,从而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 代码规范和设计模式的应用将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深入讲解SOLID原则、KISS原则、DRY原则等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以及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等常用设计模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通过具体的代码片段,展示如何利用这些原则和模式编写出优雅、可复用、易于扩展的代码。 代码质量和性能优化也是本章关注的重点。我们将探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如SonarQube)的应用,如何通过代码审查(Code Review)来提升代码质量,以及如何进行性能剖析(Profiling),找出代码中的瓶颈并进行优化。例如,我们会演示如何识别并解决常见的性能问题,如N+1查询问题、不恰当的算法选择、内存泄漏等。 本章还将涉及版本控制系统(如Git)的进阶使用,包括分支管理策略、代码合并冲突解决以及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程的搭建。我们会演示如何通过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加速软件交付,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错误。 第四章:系统部署与运维——保障服务的稳定运行 将开发完成的应用成功部署到生产环境,并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是企业级应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现代化的部署和运维实践。 我们将详细介绍容器化部署的优势,以及如何使用Docker打包应用,并通过Kubernetes进行容器编排。我们会讲解Kubernetes的核心概念,如Pod、Deployment、Service、Ingress等,并演示如何设计和部署一个微服务应用到Kubernetes集群。 配置管理和基础设施即代码(IaC)是本章的另一重要议题。我们将介绍Ansible、Terraform等工具如何自动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管理,确保环境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监控、日志和告警是保障系统稳定性的生命线。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利用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进行系统性能监控,如何收集和分析分布式日志(如ELK Stack),以及如何设置有效的告警机制,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是企业级应用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章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现服务的负载均衡、故障转移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应对硬件故障、网络问题甚至自然灾害。 最后,本章还将简要介绍DevOps的理念和实践,强调开发、测试和运维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实现更快速、更可靠的软件交付和运维。 第五章:系统维护与迭代——持续优化与创新 企业级应用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演进,持续的维护和迭代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将关注应用上线后的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改进项。代码重构是保证系统健康度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讲解如何进行安全的、有计划的代码重构,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同时避免引入新的bug。 性能监控和调优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章将回顾如何利用监控工具发现性能瓶颈,并讲解针对不同场景的调优策略,如数据库索引优化、缓存策略调整、算法改进等。 安全性是企业级应用永恒的主题。我们将讨论常见的安全威胁,如SQL注入、XSS攻击、CSRF攻击等,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编码实践。 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新功能的开发,系统的可扩展性将面临新的挑战。本章将再次审视系统的架构,并探讨如何通过水平扩展、服务拆分、引入新的技术方案等方式,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最后,本章将强调持续学习和拥抱新技术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和运维挑战。 本书旨在通过详实的内容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读者提供一条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清晰路径。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反复实践,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参与到企业级应用的构建和维护中,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实战需求分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原本以为需求分析只是收集用户反馈,然后转化为功能列表,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需求”的本质,它不仅仅是用户想要什么,更是用户“为什么”想要,以及我们如何从表象的需求背后,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动机和未被满足的痛点。书中关于“共情”和“换位思考”的部分,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分析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专家,更应该是用户的代言人。他举的例子非常贴切,比如在分析某个电商平台时,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不同用户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焦虑和困扰,这些往往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而非仅仅是增加一个“心愿单”功能那么简单。此外,作者还强调了需求分析与业务目标之间的关联,告诫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需求,而要始终服务于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商业价值。这让我意识到,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商业成功,而不仅仅是满足用户的表面需求。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思维模式上的提升。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产品经理这个角色需要掌握非常多的技能,而需求分析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市面上关于需求的理论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告诉我“怎么做”的书却不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为什么要做需求分析”,更是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一步步做好需求分析”。从最开始的场景识别,到用户访谈的设计,再到需求文档的撰写,每一个步骤都有详实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需求验证”部分的处理,他强调了需求并非一成不变,需要通过原型、用户测试等多种方式不断验证和迭代,这与我以往理解的“一次性确定需求”的观念截然不同。书中提供的许多表格和模板,如用户故事卡片、用例图等,都非常实用,我可以直接套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时不时地给出一些“踩坑”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陷阱,以及如何避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需求分析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了。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好。

评分

这本书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但感觉在需求分析方面总是“差一点”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做过一些项目,也写过需求文档,但总觉得自己的分析不够深入,提出的方案不够有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框架。作者不再是简单地罗列方法,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讲到“故事地图”的时候,他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用户在完成某个目标时,所经历的完整流程,以及在这个流程中,我们可以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工具箱”式的介绍,比如各种用户访谈技巧、卡片分类法、SWOT分析等等,并且会非常详细地讲解它们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保持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需求分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迭代的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了,对如何真正理解用户、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思维的启迪,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面对工作中的需求分析挑战。

评分

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虽然我一开始对“实战需求分析”这个主题并不是特别熟悉,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没有直接抛出晦涩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将需求分析的整个流程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用户画像”的章节,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痛点和期望,让我觉得这些“用户”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而不是冰冷的文字。他用了很多小故事来解释为什么需要了解用户的背景、行为习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而且,作者在讲解方法论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如何与客户、团队成员有效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提问才能挖掘出潜在需求,如何处理意见不合的情况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本书没有故弄玄虚,语言朴实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进入状态,并且能从中获得很多实实在在的启发。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项目现场,跟着作者一起经历需求分析的每一个环节,学到的东西比枯燥的教科书要深刻得多。

评分

我最近在考虑转行进入产品领域,所以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快速入门的书籍。这本书真的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新手。《实战需求分析》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一步步引领我走进需求分析的世界。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术语,而是从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入手,比如“如何改进一家咖啡店的服务”。他通过这个小小的例子,逐步展示了如何观察、如何提问、如何记录、如何分析,以及如何最终形成一个可执行的改进方案。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头脑风暴”和“故事板”的内容,这些方法不仅有趣,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创意,并将抽象的想法具象化。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在实际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如何应对模糊的需求,如何处理 conflicting 的意见,这些都是我在其他书中很少看到的。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和作者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它让我看到了需求分析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也让我对未来在产品领域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

性价比高,值得买

评分

很好,多次下单,都在京东买。

评分

满足期待的购物体验,好评!

评分

不错的需求分析指导

评分

继续学习中,书籍是最好的礼物,多学习,孩子,有好处……乱七八糟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没有高大上的理论,还是比较贴合实际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评分

首先物流非常给力,其次书是正版的质量非常棒,再次内容很不错,非常值得一看,推荐

评分

京东购物评价,东西尚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