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快速学

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快速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宝琴,曾辉,副主编 著,张明霞,赵宝琴,曾辉,副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元器件
  • 检测
  • 应用
  • 快速学习
  • 电路
  • 维修
  • DIY
  • 电子技术
  • 元器件
  • 实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48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742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96
字数:3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广大电工、电子爱好者、初学者阅读,也可供电子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快速学》
*电子元器件零基础快速入门: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读者可以轻松学到各类元器件检测与维修技能;
* 快速提高维修技能:选取常用、实用的电子元器件结合其各类应用电路实例详细说明各项检测技能。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常用、实用的电子元器件,全面介绍各类电子元器件的类型、符号、主要参数、性能特点、应用电路与维修技术,主要有电阻器类、电容器类、电感器、变压器、电机类、二极管类、三极管类、场效应管类、晶闸管类、继电器类、开关类、集成电路类、集成稳压器类、高频器件类、显示器件类、微电机类等元器件检测与应用电路。全书图文并茂,帮助电子技术爱好者、初学者快速入门,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和检测技能。
本书适合广大电工、电子爱好者、初学者阅读,也可供电子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常用工具与仪表 001
1.1万用表的使用001
1.1.1万用表的分类001
1.1.2指针型万用表002
1.1.3数字型万用表018
1.2数字型电容表的使用029
1.2.1数字型电容表的结构029
1.2.2数字型电容表的应用031
1.3万用电桥的使用032
1.3.1万用电桥的结构及挡位032
1.3.2万用电桥的使用与测量034
1.4示波器的使用036
1.4.1通用示波器的面板布置036
1.4.2通用示波器的使用与维护037
1.5电烙铁、热风枪与吸锡器的使用038
1.5.1电烙铁038
1.5.2热风枪042
1.5.3吸锡器044
1.6焊接材料045
1.6.1焊锡045
1.6.2焊膏045
1.6.3助焊剂045
1.6.4阻焊剂047
1.7常用手工拆装工具048
1.7.1螺钉旋具048
1.7.2钳子与镊子049
1.7.3放大装置050
1.7.4真空吸拿工具051

第2章 通用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053
2.1电阻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053
2.1.1电阻器的分类053
2.1.2电阻器的特点及用途055
2.1.3固定电阻器056
2.1.4微调可变电阻器064
2.1.5电位器066
2.1.6压敏电阻器071
2.1.7光敏电阻器078
2.1.8湿敏电阻器081
2.1.9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082
2.1.10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086
2.1.11保险电阻器089
2.1.12排阻090
2.1.13其他特殊电阻器093
2.2电容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094
2.2.1电容器的作用、图形符号及型号命名094
2.2.2电容器的分类096
2.2.3电容器的主要参数100
2.2.4电容器参数的标注103
2.2.5电容器的串并联105
2.2.6电容器的故障检测107
2.2.7电容器的代换114
2.2.8电容器的应用116
2.3电感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117
2.3.1电感器117
2.3.2变压器133
2.4接插件与开关的检测与应用电路147
2.4.1接插件147
2.4.2开关元件152
2.5继电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154
2.5.1电磁继电器154
2.5.2固态继电器162
2.5.3干簧管与干簧管继电器172
2.6电声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175
2.6.1电声器件的型号命名175
2.6.2扬声器175
2.6.3耳机182
2.6.4压电陶瓷片和蜂鸣器187
2.6.5传声器190

第3章 二极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198
3.1二极管的分类、结构与特性参数198
3.1.1二极管的分类198
3.1.2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及主要参数199
3.1.3二极管的检测与应用200
3.2整流二极管及整流组件204
3.2.1半桥组件204
3.2.2全桥组件205
3.2.3肖特基二极管206
3.2.4快恢复二极管、超快恢复二极管208
3.2.5片状二极管210
3.2.6高压硅堆210
3.2.7玻封高速开关二极管211
3.3其他用途的二极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212
3.3.1稳压二极管212
3.3.2发光二极管216
3.3.3光电二极管231
3.3.4保护类二极管236
3.3.5变容二极管240
3.3.6高频变阻二极管242
3.3.7磁敏二极管243
3.3.8双基极二极管(单结晶体管)246

第4章 三极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251
4.1三极管的结构、种类及特性、主要参数251
4.1.1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及主要参数251
4.1.2三极管的工作原理258
4.2通用三极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259
4.2.1普通三极管的检测259
4.2.2普通三极管的修理、代换与应用266
4.3特殊三极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268
4.3.1带阻尼二极管的检测268
4.3.2达林顿管的检测271
4.3.3带阻三极管的检测275
4.3.4光电三极管的检测277
4.3.5差分对管278
4.3.6三极管的代换279

第5章 场效应晶体管与IGBT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281
5.1场效应晶体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281
5.1.1场效应管的特点及图形符号281
5.1.2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283
5.1.3场效应管的分类283
5.1.4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285
5.1.5场效应管的检测286
5.1.6场效应管的选配与代换及应用289
5.2IGBT及IGBT功率模块的检测与应用电路291
5.2.1IGBT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91
5.2.2IGBT的特性和参数293
5.2.3IGBT的检测及应用294

第6章 晶闸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297
6.1晶闸管的分类与主要参数297
6.1.1晶闸管的结构及图形符号297
6.1.2晶闸管的分类298
6.1.3晶闸管的型号命名298
6.1.4晶闸管的主要参数301
6.2晶闸管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02
6.2.1单向晶闸管的检测302
6.2.2双向晶闸管的检测304
6.2.3晶闸管的选配代换及使用注意事项306
6.2.4晶闸管的应用307

第7章 光电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309
7.1光电耦合器309
7.1.1光电耦合器309
7.1.2光电耦合器的测试311
7.1.3光电耦合器的应用312
7.2光电开关316
7.2.1光电开关的种类特点316
7.2.2光电开关的检测与修理317
7.2.3光电开关的应用318

第8章 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320
8.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20
8.1.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320
8.1.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检测321
8.1.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应用321
8.2气体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23
8.2.1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结构323
8.2.2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应用324
8.3磁性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26
8.3.1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326
8.3.2霍尔元件的检测327
8.3.3霍尔元件的应用327
8.4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29
8.4.1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329
8.4.2压力传感器的检测330
8.5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31
8.5.1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331
8.5.2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333
8.6热电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36
8.6.1热电偶的分类336
8.6.2热电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37
8.6.3热电偶的检测338

第9章 集成电路与稳压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339
9.1常用集成电路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39
9.1.1集成电路的封装及引脚排列339
9.1.2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344
9.1.3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346
9.1.4集成电路的检测347
9.2稳压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51
9.2.1三端稳压器的特点351
9.2.2三端稳压器的分类351
9.2.3三端稳压器的主要参数352
9.2.4固定式三端稳压器353
9.2.5可调式三端稳压器359
9.2.6三端误差放大器的检测363

第10章 显示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366
10.1LED数码显示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66
10.1.1显示器件的分类366
10.1.2LED数码器件的检测367
10.2液晶显示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70
10.2.1液晶显示器的构造及原理370
10.2.2TN型液晶显示器的检测370

第11章 其他器件的检测与应用电路 373
11.1石英谐振器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73
11.1.1晶振的基本工作原理373
11.1.2晶振的型号命名与主要参数377
11.1.3晶振的检测379
11.2微电机的检测380
11.2.1罩极式电动机380
11.2.2永磁式同步电动机382
11.3电磁铁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84
11.3.1电磁铁的结构384
11.3.2电磁铁的检修388
11.4电磁阀的检测与应用电路388
11.4.1电磁阀的结构388
11.4.2电磁阀的检测391

参考文献 393

前言/序言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路、构成产品的最基本单位。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要了解并能识别元件,只有了解元器件才能提高自身素质,避免在作业中出现差错。因此,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结构性能及检测应用,是广大电工、电子技术人员的基本功。为帮助更多的人轻松掌握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技能,编写了此书。
本书选取最常用、最实用的电子元器件,全面介绍了各类电子元器件的类型、符号、主要参数、性能特点、应用电路与维修技术,主要有电阻器类、电容器类、电感器、变压器、电机类、二极管类、三极管类、场效应管类、晶闸管类、继电器类、开关类、集成电路类、集成稳压器类、高频器件类、显示器件类、微电机类等元器件检测与应用电路等。
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电子技术爱好者、初学者可以快速入门,轻松学到各类元器件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检测技能。
本书由张明霞主编,赵宝琴、曾辉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侯树民、侯章龙、李红彬、李润、李硕、王海宽、田志忠、刁金斗、徐公武、周长岭、胡春龙、胡光辉、刘景永、冯金凤、薛朋、岳玉娟、胡文强、胡银春、黄建州、黄鹏、江家杰、李江河、李中良、张伯虎等。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精通数字电路设计: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指南》 内容简介: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领域,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构成了现代电子系统的心脏。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从工业自动化到航天探索,数字电路无处不在,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电子基础读物,而是专注于数字电路设计这一核心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学习路径。本书将带领您跨越理论的门槛,抵达实践的彼岸,让您不仅理解数字电路的“是什么”,更能掌握其“怎么做”,并深刻体会其“为何如此”。 本书的结构设计严谨而循序渐进,首先从最基础的数制、逻辑门和布尔代数出发,夯实理论根基。我们将详细讲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如何运用布尔代数进行逻辑化简,为后续更复杂的电路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深入探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 在组合逻辑电路方面,我们将剖析各种基本逻辑门(AND、OR、NOT、NAND、NOR、XOR、XNOR)的特性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构建复杂逻辑功能,例如多路选择器、译码器、编码器、加法器、减法器等。我们将详细讲解卡诺图(Karnaugh Map)和逻辑综合工具的使用,帮助读者高效地化简逻辑表达式,优化电路设计,从而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 时序逻辑电路是本书的重头戏之一。我们将详细讲解触发器(Flip-flop)的原理,包括SR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和T触发器,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与设计。在此基础上,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各种寄存器(Register)、计数器(Counter)的设计,如移位寄存器、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并探讨它们在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状态机控制中的关键作用。我们还将深入讲解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FSM)的设计,包括Moore型和Mealy型状态机的建模、状态转移图的绘制以及逻辑电路的实现,这是设计复杂数字系统的基石。 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践操作。我们精选了大量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涵盖了数字系统中常见的模块,例如: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如何设计ADC(模数转换器)接口电路,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如何设计数字滤波电路,去除信号中的噪声。 通信接口电路: 如何设计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控制器,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串行通信;如何设计SPI(串行外设接口)和I2C(集成电路互联)控制器,实现多设备之间的同步通信。 存储器接口电路: 如何设计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的读写控制器,实现数据的存储与检索。 微处理器外围接口: 如何设计通用输入/输出(GPIO)控制器,实现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如何设计中断控制器,提高系统的响应效率。 显示与控制系统: 如何设计LED驱动电路,实现信息的显示;如何设计LCD(液晶显示器)控制器,驱动更复杂的显示屏。 在这些案例的讲解中,本书将充分结合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使用逻辑综合工具(如Synopsys Design Compiler、Cadence Genus)将HDL(硬件描述语言)代码转换为门级网表,如何使用仿真工具(如ModelSim、QuestaSim)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功能验证和时序分析,以及如何使用布局布线工具(如Xilinx Vivado、Intel Quartus Prime)将逻辑电路映射到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上。本书将重点介绍Verilog HDL和VHDL这两种主流的硬件描述语言,并提供大量清晰、可读性强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快速掌握HDL的编写技巧和设计思路。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包括: 时序约束与分析: 理解建立时间(Setup Time)、保持时间(Hold Time)、时钟偏移(Clock Skew)、时钟抖动(Clock Jitter)等概念,并学会如何进行时序分析,确保电路在高频工作下的稳定性。 功耗优化: 介绍降低数字电路功耗的各种技术,如时钟门控(Clock Gating)、功率门控(Power Gating)、动态电压和频率调整(DVFS)等。 可靠性与鲁棒性: 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电路的鲁棒性,例如抗干扰设计、纠错码的应用等。 低功耗设计: 介绍针对移动设备和物联网应用中对低功耗的需求,如何进行电源管理和节能设计。 FPGA与ASIC设计流程: 详细阐述基于FPGA和ASIC的数字电路设计流程,帮助读者理解从概念到芯片实现的完整过程。 本书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章都会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和设计挑战,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清晰、准确,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步领会其中的奥妙。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希望系统学习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在职工程师、技术爱好者。无论您是刚刚接触数字电路,还是希望深入掌握其设计精髓,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对于有一定硬件基础,但对数字电路设计不熟悉的读者,本书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而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但希望提升设计能力,了解现代EDA工具和设计方法的读者,本书也将提供宝贵的参考。 学习本书,您将能够: 扎实掌握数字逻辑基础: 理解数制、布尔代数、逻辑门等基本概念。 精通组合与时序逻辑设计: 能够独立设计和分析各种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 熟练运用硬件描述语言: 掌握Verilog或VHDL,并能编写高效的HDL代码。 理解并使用EDA工具: 熟悉逻辑综合、仿真、布局布线等设计流程。 掌握FPGA/ASIC设计方法: 了解在不同硬件平台上实现数字逻辑的设计原理。 解决实际数字电路设计问题: 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项目设计中。 深入理解现代电子系统: 为理解更复杂的数字系统和微处理器架构打下坚实基础。 《精通数字电路设计:从原理到实践的全面指南》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与前沿技术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将助您在数字电路设计的道路上,从入门到精通,迈出坚实而自信的步伐。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刚拿到这本《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快速学》时,我以为它会是那种纯粹的技术手册,充斥着各种冷冰冰的参数和图表。然而,这本书的“应用”部分,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元器件功能的罗列,而是非常注重将这些基础知识与实际电路设计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和搭配合适的元器件来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它会分析不同元器件组合可能产生的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比如,在讲解放大电路时,它不仅介绍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还会告诉你如何选择不同型号的三极管,以及如何通过外围电阻电容来控制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对电子电路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而且,它还给出了一些非常贴近实际的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LED驱动电路,或者如何为一个小型音频放大器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这些内容,让我感觉自己真的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电子制作中去。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快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和DIY项目。而《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快速学》在这方面,确实做得相当出色,甚至超出了我的初步预期。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检测方法,更是将这些方法融入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能带来什么结果。 书中的检测部分,我觉得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强调的“诊断思路”。它并没有把检测变成一个机械的操作,而是引导读者去分析电路的功能,然后根据功能反推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再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这就像是在玩一个侦探游戏,需要抽丝剥茧,一步步地找出“真凶”。书中对于各种疑难杂症的分析,比如一些难以捉摸的间歇性故障,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排查思路,并且附带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秘籍”和“窍门”。 例如,在讲解对电容进行在线检测时,它就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情况下不能直接测量,以及如何通过观察电路的动态响应来判断电容的健康状况。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个操作,更是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于我这样经常与各种电子垃圾搏斗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把“利器”。

评分

《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快速学》这本书,我入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刚翻开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一直觉得电子元器件这种东西,虽然重要,但总是有点枯燥,要把它讲得既深入浅出又引人入胜,实在是不容易。然而,这本书的开头就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它没有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书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公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入手,比如手机、遥控器,甚至是家里的电饭煲,巧妙地引出了各种元器件在其中的作用。这种“从生活到科学”的切入点,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书本的距离,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学习,而是在主动地探索。 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我们每天接触的便利,背后是如此精密和复杂的电子世界。书里对一些基础元器件的介绍,比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虽然是基础,但讲解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这些元器件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这些元器件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在电路中的“脾气”是怎样的,以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坑”。比如,在讲到电容的耐压和漏电问题时,作者就结合了几个非常生动的失败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这些参数如此关键。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简单的动手实践建议,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全部尝试,但光是看文字描述,就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仿佛已经亲手操作了一遍。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符号”和“功能”的层面,对于它们在实际电路中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总觉得有点模糊不清。《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快速学》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个方面的知识空白,而且方式非常高效和实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刻意去回避一些技术上的复杂性,但它会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其“软化”,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例如,在讲解半导体元器件的特性时,它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比如把二极管比作一个单向阀门,把三极管比作一个可以控制水流大小的水龙头。这种生动形象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是什么”,更强调“怎么用”。它在“应用”部分,给出了非常多实际的电路设计案例,并且会对每一个元器件的选择理由,以及它在电路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详细的阐述。这让我明白,电子电路的设计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各种元器件特性和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书中的一些关于元器件的“搭配原则”和“选型指南”,对于我进行一些小型的电子制作项目非常有帮助,让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它让我觉得,学习电子元器件,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有趣的创造。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直击要害,解决痛点”。我之前在维修一些老旧电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明明感觉是某个小元件坏了,但就是找不到是哪个,或者换了新的还是不行。这本书在“检测”这个环节上,给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它不仅仅是介绍万用表的各种用法,更重要的是,它分析了不同元器件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典型表现,比如如何通过电阻值、电容值、导通性等来判断元件的好坏。 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判断技巧时,引入的“思维导图”或者“流程图”式的分析过程。它会引导你一步步地排除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盲目地去测量。这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尚可,但逻辑分析能力稍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明白,检测不仅仅是“量”,更是一种“思考”。而且,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辨别劣质元器件、如何根据具体电路选择合适参数的建议,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或者其他教材上很难学到的宝贵经验。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在教你“背诵”,而是在教你“解决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