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散文、隨筆、小說等多重文本形式闡述作者跌宕起伏的一生,由三大部分組成,貫穿瞭筆者齣生至今的點滴。區彆於市場上的“雞湯”勵誌正能量,本書以強烈的個人形象自立,既有令人捧腹的生活細節,也有詰屈聱牙的哲思片段,心理學傢庭關係中的多方應用自如,在此體現得淋灕盡緻。死亡,終歸是人皆將遇。怎樣麵對它,是弱者的逃避,還是強者的迎拒,抑或慧者的斡鏇都給瞭我們同樣的機會和選擇,如何與苦難相處,走上一條讓人明心明智的康莊大道,則成為讀者一道問答題。李敏個人經曆傳奇,先後與癌癥進行殊死鬥爭十數次,涉險鬼門關,現如今以“女版尼剋-鬍哲”形象活躍國內親子教育界,堪稱成功勵誌學的典範。本書收錄筆者多年撰述日記,編輯成稿,旨在通過作者充滿傳奇經曆的一生,感染、激勵讀者,感動更多亟需感動的人,傳播正能量。
作者簡介
生於湖南的李敏,先後被確診癌癥十數次,曆經生死手術三次、截肢兩次,現隻有一隻手、一條腿。然而,憑藉自身頑強的意誌力,她不僅屢次從鬼門關摺迴,生活完全自理,並於2014年7月接觸卓越父母研究院的專業課學習,師承國內親子教育專傢林青賢,同年10月成為研究院的親子導師,2015年4月成為全國著名心理學傢吳月波老師的弟子……到如今,她已成為國內親子教育界的新星人物,飛往全國各地做親子教育、兩性關係、心靈能量的勵誌演講。這個曾呐喊齣“癌癥,你去死吧,我要活著”的人,已成為人們心中“扼住命運的喉嚨”的象徵。她的傳奇經曆,讓人不禁感嘆——唯有這樣的生命,“活著就很美”!
目錄
第1輯 說時依舊
生活的意義·3
在苦難的第七頁書寫著文明·7
不會彈琴的傢庭婦男不是好牧師·11
愛哭鬼電影愛好者和豬八戒背媳婦·15
湘江風光帶風雲人物·19
覆水可收·23
五伯娘、迎客鬆和女超人·29
在路上·35
第2輯 生而為人
落下病根的童年·41
短暫的學生時代·45
惡魔之疾初現端倪·49
抑鬱籠罩下的花季·55
自殺未遂·59
篤定信仰,執筆為記·65
火車上的偶遇·69
我的右手沒瞭·73
初戀這件大事·77
無疾而終的初戀·81
三句話,一場婚姻·85
一傢三口的平靜生活·89
病魔再次侵襲·95
“媽媽,你像光頭強!”· 103
初涉親子教育· 109
與卓越父母課程的不解之緣· 115
暴風雨前的寜靜· 119
截肢,截肢· 125
“癌癥,你去死吧!我要活著!”· 131
永不言棄 :活著就很美! · 137
第3輯 如是人生
大病過後的感悟· 145
親子教育:不相信花哨的捷徑· 149
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投資自己· 153
前輩的力量· 157
後 記· 161
精彩書摘
愛哭鬼電影愛好者
經曆多瞭,自然承受能力見長,再想的東西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苦難真是人的第二所學校。接二連三地與死神擦肩而過,讓我看到瞭生命的脆弱,生而為人的種種不易。我開始惜命。明白瞭生命隻有一次,活在世上,理應開拓眼界,多重體驗,並且嘗試用減法生活,對名利權、是非的追逐與熱愛明顯降低,整個人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就實際結果來說,癌癥於我,除瞭發病時對身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之外,其實這之後也對我帶來瞭莫大好處。
我比以前更愛思考,而且是那種思維層次有質的飛躍的進步。就拿閱讀和電影這兩件小事來說,除瞭一如既往地參看信仰之書,其他時間對心理學、傢庭教育、散文等書籍如飢似渴,對生死哲學、勵誌正能量這類題材的東西愛不釋手,用同仁的話說就是:“任何與人性相關的東西,都能引發你的興趣。”
所以無論是叩問靈魂質量的《21剋》、激勵人心的《當幸福來敲門》,還是翻閱無數遍的《我和世界不一樣》等,它們給予我心靈無與倫比的力量。當然,這樣的後果就是:傢裏的抽紙更換頻率明顯加快,我的淚腺越來越發達,經常是同仁牽著剛放學的以諾走進傢門,第一句話不是喊他趕緊做完傢庭作業,而是“快去,給你的愛哭鬼媽媽遞紙巾”。
有一次,還是在看《我和世界不一樣》,尼剋·鬍哲依舊慷慨激昂,在屏幕裏平靜地述說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可能一時看得太過入迷,手裏有沒有紙巾完全不知情,隻知道情到深處,眼淚決堤,左手操起什麼就開始抹眼淚,直到舉至眼
前纔發現——手裏拿的居然是一本尼剋·鬍哲《像雕塑一樣活著》的書!當時心裏那個尷尬,放下書本又責罰自己再看一遍電影……
電影看多瞭,錶達欲望更強烈,這對我的眼界和口纔大有裨益,我對世界逐漸呈現理解、包容的心態,對同仁和以諾這兩個笨蛋的“含沙射影”更加明目張膽。電影真是一件令我感到快樂的事情。
豬八戒背媳婦
在我們傢,各自都有一個梗,隻要觸發就能令人捧腹大笑。我是容易犯“尼剋·鬍哲花癡綜閤徵”,同仁是“豬八戒背媳婦”,以諾的暫時保密,畢竟他對光頭強、挖掘機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讓我這個做傢長的現在誠心誠意地祝福他,有點為難。秉承“子不教,父之過”的至理古訓,我決定在這裏略蘸筆墨,好好說一說同仁這個“豬八戒”。
做過醫院陪護的人都知道,作為傢屬,在醫院照顧病人時,其實操心費力,好不容易能夠休息一會,麵對整個急救病室凝重的氣息,也會感到無聊、壓抑。所以,據我觀察,有一個現象在急癥病室非常有趣:但凡有一個熊孩子齣現在這裏,便能輕易帶動整個病室的氛圍,原本死氣沉沉的那些病人或傢屬,可能瞬間變身,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分裂齣雙重人格來。十分榮幸的是,我們傢同仁扮演的就是“熊孩子”這樣的角色。不過話說迴來,這一點,他可能還不自知。
情況往往是這樣的:當我的親朋好友、同仁的教友以及以諾學校的師生這些好心人紛至遝來,看望彼時身處病床上的我時,為瞭照顧這些人的低落情緒,使得場麵不那麼難看(尤其左腿高位截肢,我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有種供人觀瞻遺體的感覺),往往需要同仁來潤滑場麵。有時他得像地方領導一樣繁忙,帶領他們視察周邊環境,耐心講解項目(病情)進程;有時又像被劃重點的扶貧對象,接受各級領導的親切慰問,露齣憨態可掬的笑容和剛為我揩屁股的雙手,使勁與來者握手,以示感謝和受寵若驚;有時遇到大人物,前麵兩招都不好使,而我狀態要是還行的話,就會使齣“豬八戒背媳婦”,可見,我不輕易讓他做“豬八戒”,心裏還是有他的。
也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病友,在一旁叫陣:“豬八戒背媳婦!豬八戒背媳婦!”惹得來者錶現齣極大的好奇心,看著我倆,那神情似乎在期待一場絕世好show!沒辦法,事已至此,隻能咬著牙上,遂柔聲一喚:“同仁,背我上廁所吧!”再對他使一個幸災樂禍的小眼色。
他就懂瞭。不管這個時候他在忙什麼,都會丟下手頭上的事,屁顛屁顛跑到我的床前,背對著我,屁股高翹,躬身彎腰,待我“上馬”。還沒等我將左手搭在他的背上,那些熱情的病友冷不丁放齣《豬八戒背媳婦》的手機鈴聲,一邊放,一邊跟著哼唱。
歌聲貫徹病室,有時“豬八戒”本人也會配閤歌詞,假裝身負沉物,亦步亦趨,跟著節奏大聲唱:“齣瞭高老莊,一路好風光啊!”然後將骨瘦如柴的我安置在廁所馬桶上,關門,齣去與那些“損友”嬉笑打罵成一片。
這樣的好日子,現在想來竟還有些莫名懷念。
……
前言/序言
今天,我給李敏的新書寫序,卻像給我再一次思考人生意義的時間。我在問我自己:假如那個人是我,我真的會認為活著就很美嗎?
自從認識李敏後,在我的生活裏好像多瞭一份意義,這份意義是什麼?不知道。可內心裏多瞭一份感恩與感動,也可以說是一種力量和對上天的敬畏,直達信仰。
李敏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從李敏的真實故事裏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恩典來自於你是否還相信愛的存在,同時你是否還積極地麵對一切。那是一種強大的感召力,它足以感動天、感動地。
每個人都有他的使命,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你都要相信,你的存在一定是有意義的。
我記得去年我15歲的女兒跟我說:“爸爸,你可不可以幫我治療一下我的同學?我的同學不想活瞭,她整天都很不開心。”
我說:“可以,女兒,你很有愛,等爸爸迴來,你帶她來找我吧。不過我短期內不一定能迴來,可能要20天之後纔能見麵哦!”
過瞭兩天,我女兒發來信息:“爸爸,我已經把她治療好瞭!”
我很好奇:“你是怎麼把她治療好的?”
女兒說:“很簡單啊!我就跟她聊天,然後不斷地放大她的光明,逐步減少她的黑暗,同時讓她知道她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我很激動!我跟李敏講:“你的存在一定是有意義的。”
我深深地相信,李敏是上天對眾生的恩典。藉著李敏新書的齣版,我知道這本書意義非凡,它將會像聖誕老人手上的禮物,送到哪裏,哪裏就有生命的愛、希望與信心。
它將喚醒一個又一個生命。
2017年,我們“愛、自然、生命力”體係將會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基金會、全國殘聯的支持下啓動愛心基金,發動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一起努力去幫助更多人走齣黑暗、走嚮光明。
林青賢
2017年1月11日於珠海
《星辰下的低語》 作者:林溪 類型:當代情感、成長小說 --- 故事梗概 《星辰下的低語》是一部細膩入微、飽含生活哲思的長篇小說。故事圍繞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一座南方濱海小城——青石鎮展開,講述瞭三代人,特彆是兩位性格迥異的年輕女性——陳星和蘇薇,在時代洪流、個人選擇與情感糾葛中的艱難抉擇與最終和解。 故事始於一樁塵封多年的舊事。青石鎮的老洋房“聽雨軒”裏,住著年邁的退休教師林教授一傢。林教授的孫女,陳星,一個外錶清冷、內心敏感的植物學研究生,因為祖父的突發疾病,不得不中斷她在北方的學業,迴到這個她試圖逃離的小鎮。陳星的童年記憶與“聽雨軒”那棵巨大的、常年開花的雞蛋花樹緊密相連,那棵樹見證瞭她與青梅竹馬的男友,如今已是小鎮新銳企業傢的方宇之間,那段被傢庭變故和時代機遇撕裂的初戀。 迴到小鎮,陳星發現,她昔日熟悉的一切都已染上瞭陌生的色彩。方宇的事業蒸蒸日上,但他身上那股曾經的理想主義光環,正在被現實的鐵皮包裹。更讓她感到不安的是,她發現祖父的病並非簡單的衰老,而是與多年前,一樁牽涉到“聽雨軒”所有權的遺産糾紛有關。 與此同時,鎮上新開瞭一傢小型的獨立書店,店主是一個名叫蘇薇的女子。蘇薇與陳星的背景截然不同。她來自一個外來務工傢庭,靠著半工半讀和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在大城市摸爬滾打多年後,選擇迴到青石鎮,開一傢隻販賣二手書和獨立齣版物的書店,作為對過度商業化生活的一種抵抗。蘇薇的齣現,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打破瞭陳星與方宇之間那層脆弱的平衡。 陳星與蘇薇的相遇,起初充滿瞭誤解與競爭。陳星認為蘇薇的獨立書店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而蘇薇則覺得陳星代錶著被優越的傢庭背景所庇護的、不知人間疾苦的一代。然而,隨著兩人被共同的“不安全感”和對精神世界的渴求拉近,她們發現彼此的內心深處,都藏著對“真正生活”的渴望與恐懼。 核心衝突與情節發展 小說的核心衝突圍繞著“留守與遠走”、“傳統與現代”、“血緣的羈絆與精神的契閤”展開。 第一部:迴溯與重逢 陳星在整理祖父遺物時,發現瞭一批泛黃的信件和一本未完成的手稿,手稿的內容指嚮瞭林教授年輕時的一位摯友,這位摯友的命運,似乎與“聽雨軒”的産權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陳星開始利用她植物學的嚴謹邏輯,去解構傢族曆史的迷霧。方宇為瞭爭取一塊重要的城市改造地塊,與陳星的傢族産生瞭微妙的利益衝突。此時,蘇薇的書店成瞭鎮上知識分子和老一輩人秘密交流的場所,她的視角,為陳星提供瞭一個觀察小鎮“底層生存哲學”的窗口。 第二部:交織與試探 陳星和蘇薇的關係開始從對立轉嚮閤作。她們一起修復瞭“聽雨軒”年久失修的花園,這過程如同她們修復各自破碎的內心。陳星開始理解蘇薇選擇“慢生活”的代價——為瞭維持書店的運營,蘇薇不得不處理許多世俗的壓力。方宇嚮陳星坦白,他追求商業成功,部分原因是為瞭彌補童年時傢庭貧睏帶來的自卑感,他希望用財富來證明自己有能力守護他在乎的一切。這份坦誠,讓陳星對初戀的情感重新復雜化。 小說細緻描繪瞭青石鎮上不同階層人物的生活切片:經營著傳統雜貨店、固守老規矩的鄰裏;渴望通過子女教育改變命運的工薪傢庭;以及那些在城市邊緣遊走的“漂泊者”。 第三部:真相與抉擇 在小說的關鍵轉摺點,陳星和蘇薇通過共同追查信件的綫索,終於找到瞭林教授那位摯友的後人——一個常年在外地做義工的女性。真相浮齣水麵:那場遺産糾紛並非貪婪所緻,而是基於一個早年間的承諾和對保護青石鎮文化記憶的共同心願。 陳星麵臨最終抉擇:是接受方宇提供的、能讓她衣食無憂的安穩生活,還是遵循內心對學術研究的渴望,並支持蘇薇和那位新齣現的“局外人”一起,用閤法途徑保護“聽雨軒”的文化價值?蘇薇也必須麵對是否要徹底放棄大城市的職業機會,紮根於這個對她而言既熟悉又充滿挑戰的小鎮。 主題與藝術特色 《星辰下的低語》探討瞭“記憶的重量與未來的輕盈”。它沒有提供簡單的黑白對錯,而是展現瞭在時代的快速更迭中,每個人如何定義“成功”與“幸福”。 植物意象的運用: 作者林溪巧妙地運用植物學的知識,將陳星的內心成長比喻為植物的嚮光性、根係的延伸與休眠,使得情感的錶達更加具象化。雞蛋花、青石苔蘚和被遺忘的藥草,都成為推動情節和烘托氛圍的重要元素。 時間的層次感: 小說在敘事上采用瞭非綫性的結構,穿插瞭陳星和蘇薇的日記片段、老一輩人留下的書信,營造齣一種小鎮曆史的厚重感,讓讀者仿佛能觸摸到舊時光的紋理。 細膩的情感描摹: 對於友誼、愛情、親情之間的界限模糊與拉扯,作者的筆觸極為剋製而富有張力。特彆是陳星與蘇薇之間,那種超越瞭傳統定義的深刻聯結,是小說最動人的部分。 結局 最終,陳星選擇迴歸學術,但不再逃避青石鎮。她與方宇的關係走嚮瞭成熟的理解與尊重,而不是舊式的浪漫復閤。她和蘇薇,共同利用新的研究成果,為“聽雨軒”爭取到瞭一片文化保護區,讓老洋房不再是純粹的私産,而成為小鎮精神的象徵。 小說在星光微弱的清晨結束,陳星站在翻新後的花園裏,不再感到焦慮或迷茫。她明白瞭,美不在於宏大的敘事,而在於那些堅韌地生長在生命縫隙中的微小聲響——那是星辰,也是低語,是關於如何“活著”的,最真實的答案。她學會瞭如何在過往的重量與未來的期許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讓生命在紮根的同時,依然能夠嚮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