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学习魏碑,就得找那种带着北魏古朴苍劲气息的选本,而这本《张猛龙碑》的精选,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魏碑的特点就是“方峻”、“内擫”,它不像后世的楷书那样追求圆润,而是充满了金石气和一种质朴的力量感。这本书的选本,特别突出了碑刻的笔画的“折叠感”和“蚕头燕尾”的夸张处理。在那些横画的收笔处,那种向上提锋留下的锐角,以及竖画的方折,都表现得极其清晰有力,让人清楚地感受到凿刻的力度。我尤其喜欢它对结构的处理,许多字的左右结构都显得非常紧凑,有一种向内收紧的力量,这正是魏碑的精髓所在。这本书的编者似乎深谙学习者的痛点,很多容易写“软”的笔画,都做了重点的放大或对比展示,避免了初学者一上来就写得过于柔媚。对于想掌握魏碑“金石气”和“雄强之态”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最直接、最震撼的视觉冲击和临习指导,让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来自北朝的豪迈之气。
评分这本赵孟頫的小楷《前后赤壁赋》选集,简直是让人心神俱往。赵体的精妙,在于它将晋韵的婉转流畅与唐楷的法度严谨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那种“妍美流便”的独特风格。这本选本的墨色控制得非常好,那种行云流水的韵味,在一些长连笔的处理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你感觉笔锋从未离开过纸面。我最欣赏的是它在选材上,没有一味追求那些工整的官样小楷,而是选取了赋文这样带有个人情感抒发的内容,使得学习者在模仿其笔法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文人特有的那种洒脱与细腻。特别是其中一些字,如“江”、“水”等,处理得圆润而不失筋骨,让人感觉如春风拂面,却又内藏坚韧。这本书对于想要从楷书向行书过渡,追求“文人书卷气”的学习者来说,提供了极佳的范本。阅读和临摹这本选集,就像是与赵子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优雅对话,让人心境平和,文思泉涌。
评分要说碑刻的厚重感,非《九成宫醴泉铭》莫属。拿到这本拓本精选,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欧阳询那种结构上的森严与精妙。这本书的选本非常注重细节的呈现,尤其在那些折笔的方峻和横画的起收上,处理得极为到位。欧体的特点就是“险劲”,但这本书的选本,却能让人从中读出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克制,它不是那种僵硬的板正,而是在严谨的法度中蕴含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内力。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几页关于“宫”、“醴”二字的放大处理,能够清晰地看到刀刻在拓印过程中留下的细微肌理,这对于理解碑刻的质感和墨色的浓淡变化非常有帮助。它没有过度地美化或修饰,而是真实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留下的痕迹,这种对原貌的尊重,是衡量一本优秀碑帖选本的重要标准。对于想要学习唐楷中正平和之美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能帮你建立起扎实的楷书基础框架。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王铎草书的跌宕起伏,恰好这本书里收录了他不同时期的几件代表作,对比起来看真是受益匪浅。王铎的用笔,那叫一个“险绝”,你看他那些连带和飞白,简直是把毛笔当成了钢丝上的舞者,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性,但最终又总能回到一个看似随意却又暗合法度的中心。尤其是那几页尺牍,完全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信手拈来,却又气韵生动,让人不禁感叹“无意于佳乃佳”。这本书的编排,很巧妙地将他那些气势磅礴的大字和相对含蓄的小字放在一起,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维度去品味他笔墨中的“张弛有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收录了某一段手札的局部特写,那个“之”字的处理,撇画的弧度和收尾的干净利落,简直是神来之笔,值得反复揣摩。对于想深入研究明末清初书风转折的同道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口,它不只是简单的字帖,更像是一部研究王铎心境变化的微观史料。
评分这本《宋拓颜氏家庙碑》的选本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看着那些清晰的拓片,就能感受到颜真卿晚年书风的雄浑与沉着。不同于早年那种略带稚嫩的笔法,这里的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感和深厚的内蕴,尤其是那些转折和提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页对“忠义”二字的处理,笔画的起收干净利落,但内力却十足,读帖的时候,仿佛能听到笔尖与纸面摩擦的沙沙声,那是大唐气象在纸上的回响。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来说,能够静下心来对着这样的经典临摹,本身就是一种洗涤心灵的过程。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便是高倍放大镜下观看,细节也丝毫不含糊,看得出出版方在选材和制版上下了真功夫,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毕竟,失真的拓本对初学者来说,误导性太强了。这本书的内容排布也很有条理,不像有些选本那样随意堆砌,而是根据不同字形结构进行了分组,便于我们理解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整体感觉非常专业和严谨。
评分很好,版本比较清晰
评分一切都好,挺满意的。
评分好.
评分很好,版本比较清晰
评分不错,挺喜欢
评分很好,就是字迹比较模糊?
评分一切都好,挺满意的。
评分一切都好,挺满意的。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