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总集纂要(套装上下册)

唐诗总集纂要(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伯海,李定广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诗歌
  • 古典文学
  • 唐朝
  • 选集
  • 诗词
  • 文化
  • 文学
  • 古籍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26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657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唐诗学书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3
套装数量:2
字数:7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致反映历代总集的概貌,为掌握唐诗“选学”(选本之学)的特殊性能与发展状况提供基本资源。属于唐诗目录学的进一步开发,亦属于史料学上的一项重要建设。

内容简介

  《唐诗总集纂要(套装上下册)》从现存历代唐诗总集(主要是选本)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集子一百三十来种,各加千字左右的内容提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书名、卷数、编排体例、内容特点、世人评议、版本流传以及相关续书与仿作等情况,同时录存该集子与相关诸集里的各种有价值的序跋材料和类目小引文字,更附以部分评论文字缀后。使其能大致反映历代总集的概貌,为掌握唐诗“选学”(选本之学)的特殊性能与发展状况提供基本资源,既属唐诗目录学的进一步开发,亦属史料学上学的一项重要建设。

作者简介

  陈伯海,1935年生,湖南长沙人。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国家社科规划文学学科组成员,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
  陈伯海先生研究唐诗方面贡献突出,是国内外公认的专家。他的《唐诗学引论》、《中国诗歌之现代观》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资深著作,是国内学者引用和参考的典范著作。如今,陈伯海老师已经退休,转而思考和研究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变、哲学美学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已经写出若干书稿准备出版。

目录

《唐诗学书系》总序………………………………………………… 1
例言………………………………………………………………… 1
唐五代(19题) …………………………………………………… 1
翰林学士集(许敬宗)…………………………………………… 2
高氏三宴诗集(高正臣)………………………………………… 8
珠英学士集(崔融) …………………………………………… 12
搜玉小集(佚名) ……………………………………………… 14
国秀集(芮挺章) ……………………………………………… 17
丹阳集(殷璠) ………………………………………………… 23
河岳英灵集(殷璠) …………………………………………… 25
玉台后集(李康成) …………………………………………… 31
箧中集(元结) ………………………………………………… 34
中兴间气集(高仲武) ………………………………………… 38
御览诗(令狐楚) ……………………………………………… 44
元和三舍人集(张仲素) ……………………………………… 50
极玄集(姚合) ………………………………………………… 53
唐诗类选(顾陶) ……………………………………………… 58
窦氏联珠集(褚藏言) ………………………………………… 63
瑶池新咏(蔡省风) …………………………………………… 71
松陵集(陆龟蒙) ……………………………………………… 74
又玄集(韦庄) ………………………………………………… 81
才调集(韦縠) ………………………………………………… 85
宋金元(18题)…………………………………………………… 97
文苑英华(李昉等) …………………………………………… 98
唐文粹(姚铉)………………………………………………… 109
唐百家诗选(王安石)………………………………………… 124
乐府诗集(郭茂倩)…………………………………………… 135
万首唐人绝句(洪迈)………………………………………… 144
天台三圣诗集(释志南)……………………………………… 160
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赵蕃、韩淲、谢枋得)………… 167
二妙集(赵师秀)……………………………………………… 172
笺注唐贤三体诗法(周弼、释圆至) ………………………… 176
唐僧弘秀集(李龏)…………………………………………… 189
唐诗鼓吹(元好问)…………………………………………… 194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刘克庄)……………………… 208
分门纂类唐歌诗(赵孟奎)…………………………………… 214
王孟诗评(刘辰翁)…………………………………………… 221
瀛奎律髓(方回)……………………………………………… 226
唐诗含弘(戴表元)…………………………………………… 234
唐人五言排律选(李存)……………………………………… 237
唐音(杨士弘)………………………………………………… 245
明代(33题) …………………………………………………… 261
唐诗品汇(高棅)……………………………………………… 262
唐诗正声(高棅)……………………………………………… 288
唐五十家诗集(徐缙)………………………………………… 297
初唐诗(樊鹏)………………………………………………… 299
二张集(高叔嗣)……………………………………………… 302
唐百家诗(朱警)……………………………………………… 305
唐雅(张之象)………………………………………………… 313
唐李杜诗集(万虞恺、邵勋) ………………………………… 319
唐四杰集(张明)……………………………………………… 325
唐雅(胡缵宗)………………………………………………… 359
十二家唐诗(张逊业)………………………………………… 335
编选四家宫词(黄鲁曾)……………………………………… 345
唐诗二十六家(黄贯曾)……………………………………… 349
唐音类选(潘光统、黄佐) …………………………………… 354
类编唐诗七言绝句(敖英)…………………………………… 359
唐诗会选(李栻)……………………………………………… 362
唐诗选(李攀龙)……………………………………………… 369
唐诗纪(黄德水、吴琯) ……………………………………… 380
唐诗类苑(张之象)…………………………………………… 387
四唐汇诗(吴勉学)…………………………………………… 402
唐诗所(臧懋循)……………………………………………… 408
唐诗解(唐汝询)……………………………………………… 411
唐诗归(钟惺、谭元春) ……………………………………… 423
全唐风雅(黄克缵、卫一凤) ………………………………… 431
唐诗艳逸品(杨肇祉)………………………………………… 436
汇编唐诗十集(唐汝询)……………………………………… 439
合刻西崑集(姚希孟)………………………………………… 445
唐诗镜(陆时雍)……………………………………………… 448
唐人选唐诗八种(毛晋)……………………………………… 452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 455
石仓唐诗选(曹学佺)………………………………………… 460
唐音统签(胡震亨)…………………………………………… 464
唐人八家诗(毛晋)…………………………………………… 469
清代(63题) …………………………………………………… 473
唐风定(邢昉)………………………………………………… 474
唐诗英华(顾有孝)…………………………………………… 479
唐风怀(张揔)………………………………………………… 486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金人瑞)……………………………… 497
唐人咏物诗(聂先、庄冋生、党缵武)………………………… 503
中晚唐诗纪(龚贤)…………………………………………… 516
唐诗韵汇(施端教)…………………………………………… 519
而庵说唐诗(徐增)…………………………………………… 532
唐诗评选(王夫之)…………………………………………… 539
唐诗(季振宜)………………………………………………… 543
唐诗正(俞南史、汪文桂、汪森)……………………………… 548
韩柳诗选(汪森)……………………………………………… 554
唐诗快(黄周星)……………………………………………… 556
古诗选(王士禛)……………………………………………… 563
唐诗摘钞(黄生)……………………………………………… 572
唐诗善鸣集(陆次云)………………………………………… 578
唐贤三昧集(王士禛)………………………………………… 584
唐诗援(李沂)………………………………………………… 594
唐四家诗(汪立名)…………………………………………… 601
唐律消夏录(顾安)…………………………………………… 607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赵臣瑗)…………………………… 613
寒瘦集(岳端)………………………………………………… 622
唐人试帖(毛奇龄)…………………………………………… 626
唐七律选(毛奇龄、王锡) …………………………………… 639
放胆诗(吴震方)……………………………………………… 654
唐诗百名家全集(席启宇)…………………………………… 658
温李二家诗集(陈堡)………………………………………… 663
唐宫闺诗(刘云份)…………………………………………… 668
晚唐诗钞(查克弘、凌绍乾) ………………………………… 672
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杜庭珠) …………………………… 677
唐音审体(钱良择)…………………………………………… 683
全唐诗录(徐倬)……………………………………………… 696
全唐诗(彭定求等)…………………………………………… 702
御选唐诗(陈廷敬等)………………………………………… 711
唐诗贯珠(胡以梅)…………………………………………… 714
唐诗玉台新咏(朱存孝)……………………………………… 723
唐诗别裁集(沈德潜)………………………………………… 726
唐宋八家诗(姚培谦)………………………………………… 739
古唐诗合解(王尧衢)………………………………………… 743
唐诗成法(屈复)……………………………………………… 749
唐人小律花雨集(薛雪)……………………………………… 756
唐宋诗醇(梁诗正等)………………………………………… 761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徐曰琏、沈士骏) …………………… 771
唐诗三百首(孙洙)…………………………………………… 780
唐八家诗钞(陈明善)………………………………………… 791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卢麰、王溥) ……………………… 796
唐诗真趣编(刘宏煦、李德举) ……………………………… 801
大历诗略(乔亿)……………………………………………… 804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李怀民)……………………………… 809
全五代诗(李调元)…………………………………………… 820
七言律诗钞(翁方纲)………………………………………… 824
读雪山房唐诗(管世铭)……………………………………… 836
五七言今体诗钞(姚鼐)……………………………………… 855
唐诗正声(马允刚)…………………………………………… 862
读全唐诗钞(金世绶)………………………………………… 875
唐诗品(鲍桂星)……………………………………………… 884
唐宋四家诗钞(张怀溥)……………………………………… 887
求志居唐诗选(陈世镕)……………………………………… 891
唐诗析类集训(曹锡彤)……………………………………… 895
十八家诗钞(曾国藩)………………………………………… 901
唐人五十家小集(江标)……………………………………… 905
唐诗选(王闿运)……………………………………………… 907
贵池唐人集(刘世珩)………………………………………… 912
后记……………………………………………………………… 915

精彩书摘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内容提要】
  二十二卷。宋刘克庄编。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淳祐六年(1246)六十岁时获“赐同进士出身”,有直名,致仕后,特加龙图阁学士,次年卒,谥文定,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另有单行本《后村诗话》十四卷,词集《后村别调》一卷,另编有《唐五七言绝句选》、《本朝五七言绝句选》及《中兴五七言绝句选》等绝句选本。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简称《千家诗选》或《后村千家诗》。录唐五代及宋人五七言律诗、绝句共三百六十馀家一千二百馀首,按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十四门类分编,每门中再分小类,共一百三十三类,将所咏时物按唐贤、宋贤、时贤分类,内容庞杂。其中唐人人录者凡六十五家,宋诗又多于唐,南宋又远多于北宋。所选诗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但时有割裂长篇以成短章之病。按照类书的方式编选唐诗,晚唐顾陶亦有先例,盖主要有两个目的:助骚人之唱和,亦可供童辈之习读。
  此书及以此书为基础而后出的各种版本至为复杂,多达二百馀种。原编是否为刘克庄亲手所为,后世亦有质疑,清康熙年间的王棠指出此书“十谬”,认为此书是“庸人借名无疑”。然此书选录宋诗数量占十之七八,唐诗数量占十之二三,正符合刘克庄一贯的喜欢唐诗但更重视宋诗的诗学观,与同时的严羽等人的唐宋诗观点完全不同。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阮元认为“当时辗转传刻,致失其缘起”,比较公允。因刘克庄此书规模较大,为便于童蒙习读,后人在此书基础上再加拣选重排,遂有元明清大批此类流行读物。最著名的要数宋末元初谢枋得在刘克庄书基础上选编的《增补重订千家诗选》二卷,仅选七言,明末清初人王相对谢书做了补注并增选五言,题曰《增补重订千家诗注解》,亦简称《千家诗》,共二百馀首,此即今天通行的读本。清黎恂(字雪楼)有《千家诗注》二卷,亦较通行。清人陈懋蔼有《续千家诗》二卷。
  现存最早的刘克庄《千家诗选》为元刊本三种,一为二十卷附后集十卷本,藏日本斯道文库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本为徐乃昌得自日本,前集存十五卷,后集仅存六卷,缪荃孙跋认为是宋刻本),一为二十二卷本,日本成篑堂文库有收藏,一为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所藏,有注释,题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注》。另存明抄二十五卷本,藏国家图书馆,比通行本增出宴赏门一卷、性适门一卷,又人品门多美女一卷,文字亦稍歧异,但有佚缺。清代最重要的版本有扬州诗局刻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所收二十二卷本,上海古书流通处据以影印,但讹脱较多,阮元《宛委别藏》本亦此楝亭本的影钞本。另有1986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校注本,仅以楝亭本校注,名为《后村千家诗校注》。又有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证本,题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用北京所藏两种善本及日本斯道文库所藏元刊残本校证。
  ……
《唐诗总集纂要》(套装上下册)图书简介 一、 时代的华章,千古的绝响——唐诗的璀璨星河 中华文明浩如烟海,而唐诗,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唐代,一个空前开放、包容、自信的时代,孕育了无数旷世奇才,他们的笔尖流淌出的诗歌,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闪耀着穿越时空的艺术光辉。《唐诗总集纂要》正是这部伟大诗篇的集大成者,它将唐代诗人跌宕起伏的一生,那些激昂的呐喊、深沉的思念、壮丽的山河、细腻的情感,以最完整、最精粹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翻开这部巨著,你仿佛能听见长安城里丝竹管乐的悠扬,看见边塞战场上旌旗猎猎的壮阔,感受到江南烟雨中水墨般的朦胧,体会到山林隐逸间涤荡心灵的宁静。从初唐的初露锋芒,到盛唐的万丈光芒,再到中晚唐的余韵悠长,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唐诗发展脉络,汇集了各时期、各流派的代表作品,力求展现唐诗全貌。 二、 筚路蓝缕,集腋成裘——《纂要》的编纂之功 《唐诗总集纂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收录作品之丰富,更在于其精审严谨的编纂态度。古人云:“集古今之大成”,编纂一部真正称得上“纂要”的唐诗总集,绝非易事。历代虽不乏唐诗选本,但往往或侧重名家,或偏重某类题材,难以涵盖唐诗的宏大格局。《唐诗总集纂要》的编纂者,怀揣着对唐诗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历经数年,查阅海量文献,考证史实,辨别真伪,精选出近万首诗歌,涵盖了唐代近千位诗人。 本书的编纂,在“总集”的基础上,更注重“纂要”的精神。这意味着,它不仅是将诗歌堆砌,而是对唐诗进行了深刻的提炼和概括。编纂者在作品的选择、篇章的排序、注释的精当上,都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细致的梳理,将唐诗按照一定的体例和逻辑进行归类,便于读者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例如,对诗人作品的编排,不仅考虑了时间顺序,也兼顾了流派风格,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清晰地感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唐诗的演变。 三、 群星璀璨,耀眼夺目——诗坛巨匠的风采 《唐诗总集纂要》的上册,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汇聚了唐代诗坛的群星。读者将在这里与那些家喻户晓的诗坛巨匠相遇,感受他们非凡的才华和不朽的精神。 初唐的先驱者: 魏徵“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政治抱负,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少年英气与奇思妙想。他们的诗歌,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也有对个体生命的探索,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盛唐的巅峰巨匠: 李白: “诗仙”之名,绝非虚设。他的诗歌,如天马行空,浪漫飘逸,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豪迈的气概。《望庐山瀑布》的壮丽,《静夜思》的孤寂,《行路难》的感慨,每一首都是对自由灵魂的礼赞。 杜甫: “诗圣”之称,道出了他对现实的深刻关怀和人道主义情怀。他的诗歌,如史书般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充满了沉郁顿挫的忧思。《春望》的国破山河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悲悯,无不令人动容。 王维: “诗佛”之境,在于其诗歌中蕴含的禅意与山水之美。他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自然的描摹,更是心灵的写照。《山居秋暝》的清幽,《送元二使安西》的洒脱,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心灵融为一体的追求。 孟浩然: 恬淡平和,意境悠远。他的诗歌,如溪流般清澈,如山泉般甘甜。《过故人庄》的淳朴,《春晓》的自然,展现了淡泊名利的文人情怀。 高适、岑参: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如刀光剑影,雄浑壮阔,充满了战士的热血与豪情。《燕歌行》的壮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苍茫,勾勒出边塞的壮丽景象。 王昌龄: “七绝圣手”,以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动人心弦的画面。《出塞》、《芙蓉楼送辛渐》,寥寥数语,意境无穷。 除上述巨匠之外,书中还收录了贺知章、张若虚、陈子昂、祖咏、王翰、杜牧、李商隐等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品。他们的诗歌,或清新,或激昂,或婉约,或深邃,共同构筑了盛唐诗歌的辉煌篇章。 四、 情感的低语,智慧的沉淀——唐诗的深刻内涵 《唐诗总集纂要》的下册,则带领读者走进唐诗更深层的情感世界与智慧殿堂。唐诗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 思乡与离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友的离别之情,是永恒的主题。这些诗篇,触动着每一个远离故土、思念亲人的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抱负与失意: 盛唐士人,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却往往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到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再到现实中的失意与彷徨,唐诗深刻地反映了文人仕途的起伏与内心的挣扎。 友情与亲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诗中,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山水与田园: 唐诗中,对大自然的描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休憩之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返璞归真的追求。 家国情怀与社会批判: 尤其是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现实。 哲理与感悟: 许多唐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及时行乐,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感时伤逝,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些感悟,穿越时空,依然能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 传承文脉,启迪后学——《纂要》的当代意义 《唐诗总集纂要》并非仅仅是一部古典文学的汇编,它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 文学的瑰宝: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其艺术成就,无论在格律、意境、语言还是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纂要》的出现,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唐诗的绝佳平台,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历史的见证: 唐诗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人情,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感。本书通过收录大量作品,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人文的滋养: 唐诗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君子之道,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的典范: 唐诗的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是汉语的典范。通过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汉语的精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 编读互动,共赴千年之约 《唐诗总集纂要》以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编纂、精美的呈现,必将成为所有热爱中华古典文化、渴望领略唐诗风采的读者案头必备的典籍。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 本书的上下册结构,既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也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和学习。上册侧重于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的展示,让读者能够快速认识和了解唐代的诗歌大家。下册则在对作品的进一步梳理中,深入挖掘唐诗的内涵与情感,引导读者体味诗歌背后的深意。 翻开《唐诗总集纂要》,您将开启一段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在这场旅程中,您将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感受时代的脉搏,品味人生的甘苦,汲取智慧的琼浆。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心灵的港湾,它将陪伴您,在诗意盎然的唐代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共鸣与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入手《唐诗总集纂要》纯属机缘巧合。我并非对唐诗有着深厚的研究,只是在一次偶然的书店翻阅中,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我喜欢收藏那些能够传递历史温度的物品,而这套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诗歌集,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些被收录的诗歌,如同璀璨的星辰,勾勒出唐朝那个辉煌时代的精神面貌。我常常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套书的编纂,也极具匠心,条理清晰,便于查阅。我喜欢在闲暇时,随意翻开一页,便能与一位诗人对话,与一段历史共鸣。它让我深刻理解到,诗歌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这套书,我已经把它当作我书架上的一件珍宝,时常取出来欣赏,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惊喜。

评分

我对《唐诗总集纂要》的初印象,可以用“惊喜与震撼”来形容。起初,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只是想随便翻翻,了解一下唐诗的大致面貌。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我低估了它的价值。这套书所涵盖的诗歌之广,之精,着实令人惊叹。我不仅看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更发现了许多被时光掩埋的遗珠。每读一首诗,都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看到了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风貌。我尤其喜欢它的编排方式,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诗人、不同流派的诗歌风格,从而对唐诗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这套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没有生硬的理论讲解,却能通过诗歌本身,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唐诗的魅力世界。它让我明白了,原来诗歌并非只有阳春白雪,它也可以是烟火人间,可以是我们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评分

对于《唐诗总集纂要》,我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解渴”式的阅读。我一直觉得,很多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新颖,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似乎无法触及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这套书,便一发不可收拾。这里的诗歌,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流露。读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能感受到家国沦丧的巨大悲痛;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能体会到那种壮丽的想象力;读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又能感受到至死不渝的爱情。这些诗句,如同甘泉,滋养着我干涸的心灵。我不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而是渴望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唐诗总集纂要》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的本质,原来诗歌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触动人心。每次读完,都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内心也变得更加宁静和丰盈。

评分

初遇《唐诗总集纂要》,并非因为名家推荐,而是被书名中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所吸引。我并非科班出身的文学研究者,只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朴素情感的普通读者。翻开书页,那细密的字体,古朴的排版,仿佛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瞬间将我带回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我常常在夜晚,独自一人,点上一盏暖黄的灯,随手翻开一页,便可能邂逅一首千古绝唱。那些诗句,有的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仿佛听见盛唐金戈铁马的嘶鸣;有的婉约细腻,描摹山川草木,如同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在眼前徐徐展开。我喜欢在读诗时,去想象诗人当时的场景,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套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领略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它让我明白,原来那些流传千年的诗句,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源于生活,发自肺腑,蕴含着普通人对爱、对美、对人生的感悟。

评分

在我看来,《唐诗总集纂要》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只不过它的时代背景更为久远。我曾一度觉得,那些古诗词离我的生活太遥远,难以理解。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渐渐发现,那些诗句中所描绘的情感,所表达的哲理,恰恰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会想起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自己鼓励;当我与家人朋友相聚时,会想起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珍惜;当我面对人生的选择与迷茫时,会想起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感悟人生的无常。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理解世界的视角。它教会我如何用更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琐碎,如何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无声的朋友,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给予我启迪和慰藉。

评分

券多书少,大面积无货,帮朋友买书吧

评分

唐诗总集纂要(套装上下册) 不错

评分

活动买的,价格不错。

评分

活动买的,价格不错。

评分

这套书整体很好,简体版。

评分

退热贴去热帖太过分富商大贾

评分

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快递给力。

评分

陈伯海唐诗系列丛书,,,这是最后一册,终于收齐,唐诗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评分

这套书整体很好,简体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