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聖鐸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南懷瑾
  • 傳統文化
  • 哲學
  • 曆史
  • 文化
  • 人生智慧
  • 修身養性
  • 經學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9013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5062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字數:5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瞭南懷瑾先生有關老子、莊子、孔子、孟子以及禪佛等著作中的精華觀念和講解,甄選瞭南懷瑾先生國學經典著作中的原話作為每一章的標題和主旨,加入瞭新鮮的、貼閤當下人們生活的案例加以闡述,力圖將晦澀難懂的國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讀齣來,同時再現南懷瑾先生的經典闡釋。

目錄

第一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論語》
不要認為任何一個人不如自己——聽南懷瑾講認識自己
世上難有滿而不傾覆的事物
因為成熟,所以低頭
誰都不是超人
不提自己當年勇,更不提彆人當年的不勇
英雄之外還有英雄,敬人就是敬自己
一切形式都須配閤內心的誠懇——聽南懷瑾講誠信
彆把真誠當作假仁義的麵紗
一顆誠心愛正義
虧錢也不能虧心
立身成事,一曰誠,二曰信
君子守義,小人貪利
爭也始終保持君子的風度—— 聽南懷瑾講君子風度
不義之財,轉眼就會失去
窮不忘故舊,富更不能忘故舊
討好小人容易,討好君子睏難
認清身邊的“牆頭草”
最瞭不起的就是平凡人—— 聽南懷瑾講平常心
窮富是一場心理較量
看破平常,怎能忍不過
貪婪的人最貧窮,知足的人最富有
貧窮也是一種富有
做領導人第一個修養就是容忍—— 聽南懷瑾講包容
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
能忍還能挨一刀,不忍丟掉命一條
包容也是信任的標號
燒好新官上任三把火
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聽南懷瑾講求學精神
求真理,用心眼而不是肉眼
不怕不懂,就怕裝懂
學問越多越自認無知
忘記從前的成績,記住過去的謙恭
朋友是一種感情的結閤—— 聽南懷瑾講交友之道
交可謀的朋友,也交不足謀的朋友
什麼樣的朋友值得交
友情需要文火慢燉
酒肉裏無真朋友
孝是對父母愛心的迴報—— 聽南懷瑾講孝道
孝是愛的根本
能養不算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第二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孟子》
特立獨行,不願麯學阿世——聽南懷瑾講孟子其人
司馬遷眼中的孟子:艱難依然前行
貴在此時此刻的堅持
立身三寶:正義、尊嚴、人格
有形的財富,隻是暫時屬於你的—— 聽南懷瑾講欲望
財富隻是外形,心纔是快樂的根
世上無如人欲險
留一隻眼睛,看住心中的狂野與貪婪
獨樂,不會有真正的快樂——聽南懷瑾講分享
一方青山,萬代共享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一個人
寬容是消滅敵人的最佳策略
人之所以成功,在於他的氣量——聽南懷瑾講胸懷格局
靠自己站著的人最堅強
大胸懷成就人生大規模
做君子之勇,拒絕匹夫之勇
小人之爭因權勢利害,君子之爭因思想不同——聽南懷瑾講氣節
君子之爭與小人之爭
鐵肩擔道義:知識分子的立身準則
“遠庖廚”是一種反省
不是做不到,隻是不肯做—— 聽南懷瑾講做事
眼光,是目標也是方嚮
身體和智慧是成功的兩隻手
一切從識人開始
仁義纔是長久的大利——聽南懷瑾講利與義
人生就是一個以利為圓心的圓周運動
捨生取義,拓展生命的深度
仁義,僞君子的暗箭
不要有統治彆人的霸道思想——聽南懷瑾講領導哲學
取纔,不拘一格是道
上行下效的力量
用人不可學非所用,用非所長
天下定於一——聽南懷瑾講強國之道
每個人的天下,每個人的國傢
孟子心中的“清明上河圖”
道不同,則有所不為
第三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老子》
用順道,不是用相反的逆道——聽南懷瑾講道傢
道,救人救世的藥
不可言說的“道”
美有不同的標準,道也不可衡量
容納一切細流與塵垢——聽南懷瑾講老子三寶
“盜”的正反麵
傳世“三件寶”的曆代演繹
名利上,不爭天下先
裝瞭東西的船,遇到風浪會沉沒——聽南懷瑾講拋卻煩惱
隻身存天下的最佳安排
煩惱一如瓶中水
輕柔的春風最自在
做生命中的“原木”——聽南懷瑾講善與真
浮於錶麵的仁義道德
善惡隻閤轉眼看
拒絕雕琢的原木
不經絢爛,不知平淡的可貴——聽南懷瑾講淡對寵辱
功成身退天之道
聲色貨利多陷阱
道法天地,一任枯榮
善於自處而甘於下地——聽南懷瑾講成功之道
成功總是從無到有
從最低處開始
無為之中的大有所為
不盈不滿,如履薄冰——聽南懷瑾講為官禁忌
不盈不滿,雅量容天下
在高位,擦亮眼
如履薄冰的人生準則
齣世心境入世行——聽南懷瑾講處事原則
齣世心境入世行
生命中不可言說的“道”
道傢之道:麯全、枉直、窪盈、敝新
隨時隨地存著濟世救人的責任感——聽南懷瑾講人生價值
老子對於人生價值的解答
莫以身輕失天下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第四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莊子》
魚活水中不知有水,人活道中不知有道——聽南懷瑾講道法自然
相忘江湖的小魚
自然就是生命的方式
特立獨行的第五種人
抓住今天就好瞭,沒有明天——聽南懷瑾講專注當下
成功就在當下的一刹那
新生活從選定方嚮開始
抓住眼前也就抓住瞭永遠
恨人、憤怒,就是心裏的毒——聽南懷瑾講不抱怨
處理好人生三件事
也把彆人當成自己
最笨的人也是最聰明的人
隻要自己覺得滿足就夠瞭——聽南懷瑾講知足
各有各的境界,各有各的自在
從今天起,做隻容易滿足的小鼴鼠
一顆心,質樸如初
一輩子忙忙碌碌,終身都在服役——聽南懷瑾講掙脫睏境
放下執著纔能跨越障礙
“三不”的智慧境界
拋下入世心的包袱
生命的形態和價值不受外界的影響——聽南懷瑾講規矩與方圓
方圓之道,深淺有度
堅守“戒”與“慎”的正身之法
真正的大用看似無用
沒有永遠存在的,也沒有永遠毀壞的——聽南懷瑾講福禍相依
生命給誰的都不會太多
世人的不吉利正是上天的大吉利
物來而應,物去不留
過分的話不能說,好壞都不能加一點——聽南懷瑾講說話之道
舌頭最軟卻傷人最深
人生必須規避的兩個錯誤
用沉默代替爭辯的智慧
高度的智慧,用起來極簡單——聽南懷瑾講為學境界
學問的最高境界
問號就是最好的答案
專注於心的為學原則
剛剛生下來就是死亡的開始——聽南懷瑾講看破生死
生有生的自在,死有死的去處
易朽的是生命,永存的是對生的激情
桶底脫落與大夢先覺
第五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禪
放下放到無可放處—— 聽南懷瑾講放下
執著是一種妄念
放下很難,難得放下
上岸何須迴頭
放開手,懸崖深榖得重生
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鬆花食有餘—— 聽南懷瑾講福報
世界上什麼最值錢
何必太執著於“我”
什麼是真正的大福報
煩惱即是菩提——聽南懷瑾講煩惱無根
生活本不需要完美
隨時隨地,隨遇而安
無所得也就無所失
言下頓悟—— 聽南懷瑾講頓悟之道
找迴遺忘的靈性
珍惜你的自性
個性天然自能悟道
像蓋房子一樣,先打好基礎—— 聽南懷瑾講磨礪
要修行,先做人
老老實實做事,規規矩矩做人
磨礪之道,說齣容易做到難
在最平凡中建立非凡境界——聽南懷瑾講體悟
有心體悟便處處是禪
一切偉大皆蘊於平凡之中
真正的聖人就是你自己
為後世的眾生作修持的道場——聽南懷瑾講般若
以齣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業
般若境界就是心境
悟來悟去悟瞭個空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聽南懷瑾講開悟
起疑纔能有悟
無所住處生其心
不可執著任何心念、習氣
第六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佛
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聽南懷瑾講佛的本質
佛祖是怎樣煉成的
般若+ 波羅蜜= ?
救盡天下蒼生,心中不留一念
一切眾生皆是佛——聽南懷瑾講佛與眾生
平凡是佛
心、佛、眾生無差彆
佛與我們沒有兩樣
在色生香味觸法六塵中打轉——聽南懷瑾講隨緣
雲水隨緣,生死由他
心有清泉,沙子也成水
修個常笑口再修彌勒心
成佛沒有定法,解脫不靠他力—— 聽南懷瑾講度己
佛也不能度你
釋放自己的心纔是真正的解脫
化苦為樂,方為大樂
思想的根本障道:貪嗔癡慢疑——聽南懷瑾講破障
貪欲:一劑穿腸毒藥
嗔如刃,比颳骨鋼刀更鋒利
癡愚即是無明
忍到無所忍,自然而清淨——聽南懷瑾講忍辱
忍辱不是做縮頭烏龜
把辱罵當作大聲的喝彩
暴力使人畏懼,忍辱使人心服
入道之門就是如何使心定——聽南懷瑾講定心
物無淨穢,心有淨穢
正心誠意,敬鍾如佛
心清則路廣
深解義趣,纔是真正的佛法——聽南懷瑾講清淨
真心濛塵,最難認清的就是自己
心清淨瞭纔能充實
“無明”何故亂我心
及時隨時種下福田——聽南懷瑾講布施
布施就是種福田
捨身飼虎,布施源自大悲憫
去除貪婪心,方得真布施

精彩書摘

  爭也始終保持君子的風度
  ——聽南懷瑾講君子風度
  競爭是無時不在、無時不有的,每個人的生命從孕育的那一刻起就是競爭的結果,任何幻想逃避競爭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可以說人類的發展就是競爭的結果,所以嚴復在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時就說齣瞭一句震撼世界的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但是我們之所以被稱為“人”,之所以自稱是萬物之靈長,就在於我們有區彆於動物性的一麵。如果我們為瞭自己的利益而和對手展開一場血腥的廝殺,那麼我們還配叫“人”嗎?而且有句話說“不義之財轉眼就會失去”,隻有憑藉真的本事,依靠正當方法得來的東西纔會長久。
  不義之財,轉眼就會失去
  著名的宗教改革傢馬丁·路德有一句名言“為瞭完成最高道德,可以不擇手段”,現代人斷章取義,不看前麵的前提,就抓住後麵的半句話,對於維持一個良好的競爭有序的社會隻有害處,沒有絲毫益處。孔子認為一個君子不是真的“無所爭”,而是“其爭也君子”。什麼意思呢?孔子舉瞭一個“射”為例,古人講“六藝”,也就是禮、樂、射、禦、書、數。我們從一些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射箭比賽,當然這個“射”字並不簡單地代錶射箭。古人就算是比賽也還要作揖,結果齣來的時候,贏瞭的一方要說“承讓”,輸瞭的一方要說“領教”,這就是“其爭也君子”的錶現。
  南懷瑾先生說,孔子不是在簡單地告訴我們和人比賽時說“承讓”和“領教”,他不是要我們隻講究這些形式,而是要我們用正當的手段獲取我們應得的事物,不是靠歪門邪道。這種禮讓的道德精神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産。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對12萬觀眾宣布奧運會開始。他要藉世人矚目的奧運會,證明雅利安人種的優越。
  當時田徑賽的最佳選手是美國的傑西·歐文斯。德國有一位跳遠項目的王牌選手魯茲·朗,希特勒要他擊敗傑西·歐文斯,以證明他的種族優越論——種族決定優劣。
  在納粹的報紙一緻叫囂把黑人逐齣奧運會的聲浪下,傑西·歐文斯參加瞭4個項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遠。其中跳遠是他的第一項比賽。
  希特勒親臨觀戰。魯茲·朗順利進入決賽。輪到傑西·歐文斯上場,他隻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績少過半米就可進入決賽。第一次,他逾越跳闆犯規;第二次他為瞭保險起見從跳闆後起跳,結果跳齣瞭從未有過的壞成績。
  他一再試跑,遲疑,不敢開始最後的一躍。希特勒起身離場。
  在希特勒退場的同時,一個瘦削、有著湛藍眼睛的德國運動員走近歐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語介紹自己。其實他不用自我介紹,沒有人不認識他——魯茲·朗。
  魯茲·朗結結巴巴的英文和善意的笑容使傑西·歐文斯全身緊綳的神經鬆弛瞭下來。魯茲·朗告訴傑西·歐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決賽的資格。他說他去年也曾遭遇同樣的情形,用瞭一個小訣竅解決瞭睏難。果然是個小訣竅,他取下傑西·歐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闆後數英寸處,從那個地方起跳就不會偏失太多瞭。傑西·歐文斯照做,幾乎破瞭奧運紀錄。幾天後決賽,魯茲·朗破瞭世界紀錄,但隨後傑西·歐文斯以微小的優勢勝瞭他。
  貴賓席上的希特勒臉色鐵青,看颱上情緒昂揚的觀眾倏忽沉靜。場中,魯茲·朗跑到傑西·歐文斯站的地方,把他拉到聚集瞭12萬德國人的看颱前,舉起他的手高聲喊道:“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看颱上經過一陣難挨的沉默後,忽然齊聲爆發:“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傑西·歐文斯舉起另一隻手來答謝。
  等觀眾安靜下來後,他舉起魯茲·朗的手朝嚮天空,聲嘶力竭地喊道:“魯茲·朗!魯茲·朗!魯茲·朗!”全場觀眾也同聲響應:“魯茲·朗!魯茲·朗!魯茲·朗!”沒有詭譎的政治,沒有人種的優劣,沒有金牌的得失,選手和觀眾都沉浸在“君子之爭”的感動裏。
  傑西·歐文斯創造的8.06米的紀錄保持瞭24年。他在那次奧運會上榮獲4枚金牌,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多年後,傑西·歐文斯迴憶說,是魯茲·朗幫助他贏得4枚金牌,而且使他瞭解,單純而充滿關懷的人類之愛,是真正永不磨滅的運動員精神,所創的世界紀錄終有一天會被繼起的新秀突破,而這種運動員的精神永不磨滅。
  競爭是無時不在、無時不有的,每個人的生命從孕育的那一刻起就是競爭的結果,任何幻想逃避競爭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我們之所以被稱為“人”,之所以自稱是萬物之靈長,就在於我們有區彆於動物性的一麵。如果我們為瞭自己的利益而和對手展開一場血腥的廝殺,那麼我們還配叫“人”嗎?而且有句話說,不義之財轉眼就會失去,為瞭這個不是靠正當手段得來的東西要賠上你整日靈魂不安,這是何等的不值得!隻有憑藉真的本事,依靠正當方法得來的東西纔會長久。
  窮不忘故舊,富更不能忘故舊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不求官也不求利,為的就是恢復周禮,因此《論語》中講到“禮”的內容有很多。比如“恭而無禮則勞”,南懷瑾先生認為孔子說的“恭”就是恭敬的意思,有些人錶麵上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很恭敬,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有一些人和他們正好相反,給人的印象不太好,其實他們的內心並不是錶現齣來的那樣,這隻是他們天生的稟賦不同而已。所以我們在給一個人下定論的時候切莫犯瞭以貌取人的錯誤。
  不要隨便被外在的態度左右,要盡量客觀。孔子所說的“恭而無禮”,這個禮不是指禮貌,是指禮的精神、思想文化的內涵。所以可以這樣說,態度恭敬未必是德,如果有恭敬態度而沒有禮的內涵則會“勞”。換句話說,態度禮貌固然重要,如果內心並沒有禮的精神內涵,碰到人一味地禮貌,則會很辛苦、很不舒坦。“慎而無禮則葸”,我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做事小心翼翼、萬分謹慎,就怕有什麼閃失。做事情謹慎固然是好,但是謹慎過瞭頭就不好瞭,他會因為擔心和憂慮而不敢下手,甚至於對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也如此,這樣的人就會顯得像個窩囊廢。“勇而無禮則亂”,有些人有勇氣、有衝勁,容易下決心,有事情就乾瞭,這就是勇。如果內在沒有禮的約束,就容易做壞事或者做瞭讓自己後悔的事情。“直而無禮則絞”,有些人個性直率、坦白,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這些人是非分明,眼睛裏揉不得沙子。直率固然是好事,也是一種比較受人歡迎的個性,但是問題也來瞭,那就是直率的人通常說話比較直,有時候當麵頂撞瞭彆人還覺得自己沒有錯。事實上,這種人心地非常好,也很坦誠,非常適閤做朋友。
  如果你身邊就有這樣的人,那麼你要學會容忍他。其實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有這樣的特點。這四點: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很好的四種個性。但必須要經過文化教育來中和它們,不然就會有些偏激。太恭敬瞭,變成勞,我們中國人說“禮多必詐”,想來確有其道理;太謹慎瞭變成謹小慎微;太勇敢瞭,又會太過衝動;太耿直瞭,容易莫名其妙得罪他人。南懷瑾認為項羽的個性就是太勇太直這兩個缺點。清代詩人王曇說項羽“誤讀兵書負項梁”,很有道理。所以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自己要曉得中和。懂得孔子所說的四種典型性格,我們也就找到瞭自己內省的要領。這一點很重要,許多人還一直不能很好地認識自我,不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時候甚至會誤以為自己的缺點是優點。不過,做到真正的中和卻並不容易。
  孔子接著說:“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我們中國人最講孝道,觀察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對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是不是很好,因為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對自己的親人都沒有感情的人又如何能對社會與國傢奉獻自己的愛?封建時代我們一直在提倡以孝治國,提倡仁愛,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孔子認為一個人要對自己的親人充滿愛心,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話,那麼整個社會風氣一定是很仁厚與和善的。所謂“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故舊”有兩個意義,過去的解釋是老朋友、老前輩。像古人說的“念舊”,老朋友的交情,始終惦念他。
  硃元璋當瞭皇帝以後,要找年輕時和他一起種田的老朋友田興齣來做官。田興不肯齣來做官,隻是到處在做好事。後來有人報告,一個縣裏,有五隻老虎齣來吃人,很厲害,但是不久被一個人打死瞭,有點武鬆打虎的味道。硃元璋接到這封公文,知道一定是他的老朋友田興做的好事,就找來翰林院的進士們,命令他們趕快寫信去把田興找來。於是翰林先生們之乎者也矣焉哉、孔子曰、孟子曰的,咬文嚼字。硃元璋看瞭半天,皺皺眉、搖搖頭,還是自己動手寫。他寫的是白話,內容大緻是:皇帝是皇帝,硃元璋是硃元璋。你不要以為我做瞭皇帝就不要老朋友瞭。我們兩兄弟還是好兄弟,我今天不是以皇帝身份找你來。我們兩兄弟見麵,還像當年一起放牛的情景一樣,你看我不順眼瞭還可以罵我什麼的。
  古人有“苟富貴,勿相忘”這種精神,而有些現代人一旦自己發瞭財,升瞭官,就不想理過去的老朋友瞭。過去講皇帝還有三韆窮親戚,現代某些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的曆史一筆勾銷,眼睛裏早已經沒有過去的影子瞭,所以現代人活得痛苦也有這個原因。富人怕窮人找麻煩,窮人嫌富人擺架子,相互怨恨。這是故舊不遺的第一個含義——苟富貴還不相忘。
  “故舊”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傳統,故舊不遺就是傳統觀念不要放棄。一個偉大的人物,不忘記自己的曆史和民族的曆史,他一定有真感情,可以做英雄,可以做烈士,有真感情纔肯犧牲,纔肯付齣,有這種血氣,“則民不偷”。偷是偷巧,不偷巧,社會風氣就穩瞭。這就是孔子眼裏最成功的做人方法,也是君子的生活準則。我們普通人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達到這樣的高標準,但是隻要努力提醒自己,知道該往什麼方嚮去要求自己,就已經是一件很瞭不得的事情瞭。
  ……

前言/序言

  國學的智慧,是中國人生存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國學的智慧,體現於偉大的、悠久的中國傳統,濃縮於古聖先賢貢獻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凝結為儒傢、道傢、墨傢、法傢、兵傢、禪宗等思想文化形態,並滲透在中國人的全部生活中。換一個通俗的說法,國學的智慧,就是中國人琢磨齣來的活法。讓我們在南懷瑾大師的引導下去尋迴我們溫暖可靠的精神傢園。
  南懷瑾生平緻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1966年,南懷瑾配閤颱當局,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倡導“倫理道德”。他和錢穆、鬍適、林語堂、牟宗三、唐君毅等在中國颱港兩地往來闡述傳統文化。後來,他又在颱設“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十方書院”等文教機構,傳揚文史哲佛學說,提升民眾文化水平。人們尊稱他為“教授”“大居士”“宗教傢”“哲學傢”“禪宗大師”和“國學大師”,一度名列“颱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南老的國學修養深厚,他一生涉獵極廣,諸子百傢、拳術劍道、文學書法、詩詞麯賦、醫藥蔔算、天文曆法都有研究,並深得其精髓。更為重要的是,他是少數幾位精通儒、道、佛三教經典的大師之一。他天資聰慧、求道精神加上對生活的感悟,讓他將這三門學問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推進瞭一大步。更難能可貴的是,對這三門學問,他沒有從理論到理論進行演繹,而是從理論到生活進行透解。
  他就像一個布道者,把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釋迦牟尼的智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一一講來,並且妙趣橫生,為我們打開瞭通往這些文化瑰寶內涵的大門。南懷瑾在自己的著作裏,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國學中的思想精華,化深奧晦澀為平易曉暢,從而讓人們對國學中的人生智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聽南懷瑾講國學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他對中華傳統典籍作瞭一個重要引導,他的講解生動有趣、博大精深。他在儒傢文化方麵的代錶作品有《論語彆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其中刊正瞭許多以往對傳統文化的誤解。在道傢方麵,南懷瑾的書籍在中醫學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階,如《老子他說》《莊子諵嘩》《道傢、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易經雜說》等。在佛學方麵的作品有《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南懷瑾可說是密教準提法在中國颱灣、香港的重要推動力。本書涵蓋瞭南懷瑾先生有關老子、莊子、孔子、孟子以及禪佛等著作中的精華觀念和講解,甄選瞭南懷瑾先生國學經典著作中的原話作為每一章的標題和主旨,加入瞭新鮮的、貼閤當下人們生活的案例加以闡述,並且手繪瞭相關故事的彩色圖片,力圖將晦澀難懂的國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讀齣來,同時再現南懷瑾先生的經典闡釋。本書針對現代人閱讀國學經典與快節奏生活之間的矛盾,延續南懷瑾先生生動、幽默、經史參閤的解讀方式,直麵現代人在生活、學習、工作、為人、做事、感情等方方麵麵的睏惑,讓讀者在聆聽南懷瑾先生講述國學知識的同時,也為自己解除心靈的睏惑找到正確的指引。
  正如南老所言,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民族是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失去本民族文化支撐的人也是難以贏得他人敬重的。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土壤,不論男女老幼每天都需要從這“土壤”中汲取養分。我們不應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樣漫無目的地漂泊,內心充滿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喚傳統文化的迴歸。國學就這樣重新齣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養分,各取所需。在南懷瑾先生的講解下,國學對於我們為人處世的引導,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它的深邃與寬廣,而它對我們心靈的蕩滌與關懷,又使我們感覺他離我們很近,溫馨而質樸,毫無艱深晦澀之感。聽南懷瑾先生講國學,就如同用雙手輕輕撫摸心裏最深層的秘密,或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便理解瞭它的深意,就像禪宗裏拈花微笑般默契與隨意,一個頓悟就洞悉瞭它的真諦,走進瞭我們文化紮根的沃土。
  人生路上,讓南懷瑾先生告訴我們怎樣通過品儒釋道、參禪悟佛,在紛繁的世界中沏上一壺香醇的茶,靜待茶香沁入心脾。煩躁生活,讓我們在一個個心靈小故事中,品味國學經典的魅力,汲取一捧清泉,漸漸地沉澱煩惱,滌蕩身心。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是一部深度探尋中華文化精髓的書籍,它並非對國學知識的堆砌,而是通過南懷瑾大師生動、深刻的解讀,引導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魅力的國學世界。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親切的語言,將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古老經典,變得觸手可及,仿佛能聽到大師在耳邊娓娓道來,循循善誘。 本書的核心不在於羅列曆代名傢名篇,而是著重於揭示國學背後所蘊含的生命哲學、處世智慧以及治國之道。它不拘泥於某一傢一派的學說,而是融匯貫通,從儒、釋、道等多個思想源頭汲取養分,將中華文明的脈絡梳理得清晰可見。閱讀此書,就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寶庫的大門,而南懷瑾大師則成為瞭那位最值得信賴的嚮導。 書中對《論語》的解讀,絕非簡單的字詞釋義,而是深入挖掘孔子“仁”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探討如何通過修身養性來完善人格,如何以“君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從而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力量。大師通過對《論語》中許多經典故事和對話的剖析,讓我們看到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求實精神,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博大胸懷。這些並非陳腐的教條,而是能夠指導我們為人處世、增進人際關係的寶貴經驗。 對於《道德經》,本書的闡述也絕非空泛的道傢玄思。南懷瑾大師著重講解瞭“道”的宇宙本體意義,以及“無為而無不為”的辯證智慧。他會引導讀者理解“上善若水”的謙遜與包容,“知足不辱”的知止之道,以及“弱者道之用”的柔韌力量。這些思想,對於在現代社會中應對壓力、保持心態平衡、以及理解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都有著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書中對《道德經》中看似矛盾的說法,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進行瞭化繁為簡的闡釋,讓讀者在豁然開朗中體悟到老子思想的深刻與精妙。 《易經》在中國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也對其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它並非將《易經》僅僅視為占蔔之術,而是將其視為一套關於宇宙人生變化規律的哲學體係。南懷瑾大師會從《易經》的卦象、爻辭中,提煉齣關於順應天時、把握時機、趨吉避凶的智慧。書中會講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卦辭,讓我們理解個體如何在大環境中生存發展,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品德的修養來獲得成功。對於《易經》中錯綜復雜的符號係統,大師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來解讀,讓讀者能夠初步領略其博大精深的智慧。 除瞭儒釋道三傢之外,本書還會涉及中國曆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和事件,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來印證國學思想的實踐價值。例如,對諸葛亮治國用人的分析,對韓非子法傢思想的介紹,甚至對一些民間故事和傳說中的智慧啓迪,都會被納入講解的範疇。這種廣闊的視野,使得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也更能展現國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本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便是南懷瑾大師那獨有的“講故事”式的敘述風格。他不會枯燥地背誦經文,而是善於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或者曆史上的典故趣聞中,引齣深刻的道理。他常常會用生動的比喻、詼諧的語言,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和理解那些智慧。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是許多國學普及讀物所難以企及的。 《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不僅僅是一本讓你“知道”國學是什麼的書,更是一本能夠讓你“體悟”國學之美的書。它教會我們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如何將古聖先賢的智慧融入現代生活,如何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更有德行、更具生命力的人。 本書的語言風格十分親切,仿佛南懷瑾大師本人就坐在我們身邊,用他那充滿感染力的聲音,一點點地開啓我們內心深處的智慧之門。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者,而是與我們一同探索人生真諦的智者。因此,即使是對國學完全陌生的讀者,也能被他的講解所吸引,並從中獲得啓發。 書中對“學習”本身的態度也有著深刻的闡述。南懷瑾大師強調學習的實踐性,強調“讀萬捲書,行萬裏路”。他鼓勵讀者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檢驗真理,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自己的理解。這使得本書的內容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能夠幫助讀者實現國學智慧的轉化和應用。 總而言之,《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是一部集思想性、學術性、趣味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國學啓濛讀物。它以南懷瑾大師深厚的學養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直接麵對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感受其中蘊含的無窮智慧與生命能量。它將幫助讀者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價值,並從中汲取力量,更好地理解自我,理解世界,理解生命的真諦。閱讀此書,定能讓您在國學的海洋中,獲得一次深刻而難忘的精神洗禮。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關於國學的書,真的顛覆瞭我之前對這類讀物的印象。我一直以為學習國學是要背誦大量古籍,理解晦澀難懂的文字,但南師的講解方式完全不同。他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將復雜的哲學思想講得淺顯易懂。比如,他談到“仁”的時候,不是空泛地說教,而是結閤生活中的點滴,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人”。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和曆史故事,這些故事被南師講得引人入勝,仿佛親身經曆一般,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道”的理解,那種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在現代社會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充電”,重新認識瞭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對我們祖先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這是一次令人驚喜的文化探索之旅。原本對國學抱有一絲敬畏和距離感,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南懷瑾大師的講解,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們穿越曆史的長河,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古代的智慧與現代社會的需求緊密結閤,使得那些古老的經典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書中對於人生哲理的探討,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軌跡,以及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些關於修身、養性、治學的篇章,如同甘露般滋潤著我躁動的心靈,讓我學會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從容和淡定。每讀一章,都仿佛與一位智者進行瞭深刻的對話,受益匪淺。

評分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心平氣和的書。初拿到時,以為會是枯燥的理論堆砌,沒想到大師的語言如此親切,仿佛鄰傢爺爺在娓娓道來,又像是深夜暢談的摯友。從裏邊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的脈絡,那些看似古老遙遠的道理,在南師的解讀下,變得生動鮮活,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對儒釋道的融閤,以及對古代經典的現代闡釋,都極具啓發性。讀完後,我不再覺得國學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智慧。尤其是關於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部分,總能在我感到迷茫時,給我指點迷津,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行為。書中的許多故事和比喻,雖然簡單,卻蘊含深意,讓人迴味無窮。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如何在一個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寜靜。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和氣質的提升。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一種“覺醒”。南懷瑾大師的文字,有著一種奇特的穿透力,能夠直抵人心。他所闡述的國學精髓,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驗。我特彆欣賞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情”與“理”的辯證關係的處理,以及如何將這些看似矛盾的概念融會貫通。在書中,我看到瞭中國古代先賢們的智慧,他們是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純淨,以及如何以一種達觀的態度麵對人生的起伏。大師的講解,常常能夠在我睏惑迷茫時,點亮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嚮。它教會我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如何與他人建立更和諧的關係,以及如何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和深刻的啓迪。南懷瑾大師的語言風格獨特,既有文人的風骨,又不失大眾的親和力。他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看似深奧的道理,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解讀齣來,讓我這個對國學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地領會其中的精髓。尤其是在談到“修心養性”的部分,大師的講解如同一股清泉,洗滌瞭我內心深處的浮躁和不安。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外界的物質,而是源於內心的力量。書中對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闡釋,也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明白瞭順應自然、隨遇而安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智者的陪伴,在人生的道路上給予我智慧的指引和精神的慰藉。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書的時候

評分

很好的雞湯不錯

評分

________

評分

很好的雞湯不錯

評分

70885729031

評分

________

評分

________

評分

________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