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4(2017)

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4(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华 王业强 著
图书标签:
  • 房地产
  • 中国
  • 行业报告
  • 市场分析
  • 经济
  • 2017
  • 政策
  • 投资
  • 发展趋势
  • 数据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75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53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房地产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7年《房地产蓝皮书》持续追踪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动态,深度剖析市场热点,展望2017年发展趋势,积极谋划应对策略。全书分为总报告、土地篇、金融篇、市场篇、管理篇、区域篇、国际借鉴篇、热点篇,对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房地产次级市场发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作者简介

李春华,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历任记者、科研处长、杂志社总编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生态文明智库副理事长、中国社会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等工作职务。长期从事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工作,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大数据条件下的城市管理与城市个性化发展、城市文化生成有较为系统的思考。著有《世界和平发展思考》《竞争方略》《红路梦》等百余万字。。王业强,男,1972年生,江西彭泽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房地产经济。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般)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及重点项目等多项,曾参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研究工作,以及大量地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董昕,女,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在南开大学,获授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获授财政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出站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住房与土地政策。
尚教蔚,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政策、住房保障、城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2003年开始组织参与房地产蓝皮书编撰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多部。主持并参与多项部委级课题。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及2017年展望【总报告编写组】/001
  一 2016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002
  二 主要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指标比较/008
  三 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019
  四 政策建议/022
  五 2017年房地产市场趋势分析/027

Ⅱ 土地篇
2 2016年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状况及2017年走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监测组】/047
3 2016年北京土地市场回顾及2017年展望【杨永军 卢世雄】/069

Ⅲ 金融篇
4 2016年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现状分析及2017年展望【林 东】/084
5 2016年房地产投融资现状及2017年趋势分析【丁兴桥 严锦梅 徐 瑞】/094
6 2016年房地产业税收分析与2017年展望【付广军】/108

Ⅳ 市场篇
7 2016年存量房市场分析及2017年展望【杨现领】/121
8 2016年住宅市场形势分析及2017年预测【刘 琳 任荣荣】/146
9 2016年商业地产市场分析及2017年预测【杨泽轩 李 懿】/159

Ⅴ 管理篇
10 2016年房地产估价行业现状与2017年展望【王 欢 王 霞】/182
11 2016年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展望【刘寅坤】/191
12 2016年房地产经纪行业现状与2017年发展趋势【赵庆祥 程敏敏】/200

Ⅵ 区域篇
13 2016年北京存量房市场分析及2017年展望【靳瑞欣】/206
14 2016年广州房地产市场分析与2017年展望【廖俊平 朱嘉蕾 邱思钿】/216
15 2016年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及2017年展望【陈德强 张倩蔓 江承维 杨宇雯】/236
16 2016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现状及2017年展望
  【宋博通 古 祺 黄子嵩 赵 洁 宋晶晶 曾 琴 程 勇 杨玉竹】/257

Ⅶ 国际借鉴篇
17 日本老人住宅及其投资【御旅屋彻 前田昌宏 韩宁宁】/285
18 “信用违约互换”业务的中美比较及其借鉴意义【陈 北】/305

Ⅷ 热点篇
19 建立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的理论基础【牛凤瑞】/328
20 中国西南典型地区增减挂钩拆迁安置补偿研究
  ——来自川渝黔的实证分析【韩 冬 韩 立 达何理】/336
21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住房公积金作用调查报告【王先柱 王 敏 张志鹏】/353

Abstract/379
Contents/382
《全球科技前沿观察:2024年度技术热点与未来趋势》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剖析当前全球科技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的综合性报告。它并非聚焦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单一行业,而是以宏观视角审视横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的最新突破、产业化进程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行业领袖以及对未来科技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份权威、前瞻性的参考指南。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与融合 第一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范式转移与伦理挑战 本章深入探讨了以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扩散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爆炸性进展。我们分析了从Transformer架构的优化到多模态融合模型的崛起,重点关注其在代码生成、创意内容生产、科学发现加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书中详述了算力瓶颈的突破方向,包括新一代AI芯片的设计理念和量子计算在特定优化问题中的潜力。 同时,本章也着重剖析了伴随技术飞速发展而凸显的伦理与监管困境。从深度伪造(Deepfake)带来的信任危机、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的冲突,到AI决策的透明度(Explainability)和潜在的社会结构性失业风险,本书提供了多角度的专家见解和治理框架的初步设想。我们对比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AI监管方面的差异化策略,试图勾勒出全球协同治理的必要路径。 第二章:下一代计算范式:边缘智能与空间计算 随着物联网(IoT)设备数量的激增,计算的重心正加速向网络边缘迁移。本章细致梳理了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与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的结合如何实现数据本地化处理和隐私增强。我们探讨了从硬件层面(如低功耗AI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到软件层面的优化技术,以应对实时性、可靠性和带宽限制的挑战。 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是本年度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技术进步。本书超越了传统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概念,探讨了混合现实(MR)在工业设计、远程协作和沉浸式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场景。通过对新型光学模组、触觉反馈系统以及环境感知算法的分析,本章描绘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信息无缝融合的未来图景。 第二部分: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的颠覆性进展 第三章:基因编辑技术的精准化与临床转化 CRISPR/Cas系统仍在不断进化。本章重点关注了碱基编辑(Base Editing)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等“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的成熟度。我们分析了这些技术如何克服传统CRISPR的脱靶效应,实现更精准的遗传疾病治疗方案的开发。书中详细介绍了体内编辑(In Vivo Editing)和体外编辑(Ex Vivo Editing)在镰状细胞病、特定癌症免疫疗法中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和研究进展。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在非传统领域的应用,例如利用工程化微生物生产生物燃料、新型生物材料以及高效的碳捕集介质。这部分内容强调了生物学与信息学深度交叉的趋势,即“生物信息学 3.0”时代的到来。 第四章:个性化医疗与“类器官芯片”的崛起 个性化医疗不再是遥远的愿景。本章聚焦于精准诊断和基于个体基因组数据的药物开发。我们详细介绍了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技术在癌症早期筛查和治疗反应监测中的突破,特别是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的标准化进程。 “类器官芯片”(Organ-on-a-Chip)技术被视为药物筛选和毒理学测试的革命性工具。本书分析了微流控技术如何构建出高度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微环境,以及这些平台在加速新药研发周期和减少动物实验方面的独特优势。章节内容穿插了对“数字孪生人”(Digital Twins)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探讨。 第三部分:能源转型与可持续技术的前沿探索 第五章:高效储能系统的技术竞争与规模化部署 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高度依赖于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本章对当前主流电池技术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不仅限于锂离子电池的固态化演进,还包括了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方案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竞争力分析。我们关注了储能技术在电网级别应用(Grid-Scale Storage)中面临的挑战,如循环寿命、安全管理以及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此外,本书还展望了非电化学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CAES)和重力储能的工程实践,以期为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提供解决方案。 第六章:新一代核能技术与聚变能的商业化展望 在追求零碳排放目标的背景下,先进核能技术重新获得关注。本章详细介绍了第四代核反应堆(Generation IV Reactors)的设计特点,特别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在简化部署、提高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我们分析了它们在偏远地区供电和工业热源供应方面的潜力。 更具前瞻性的是,本章对核聚变能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细致梳理。从托卡马克装置到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本书评述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和私营企业的最新实验结果,评估了实现净能量增益(Q>1)后的商业化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 第四部分:材料科学与空间探索的新篇章 第七章:智能材料与自适应系统的设计哲学 材料科学正从“被动”转向“主动”。本章聚焦于如何设计能够响应外部刺激(如温度、光照、电场、压力)并改变自身性能的智能材料。具体案例包括自修复聚合物、形状记忆合金在精密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智能蒙皮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初步试验。本书强调了材料基因组计划(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对加速新材料发现和性能预测的计算驱动作用。 第八章:太空经济的崛起与低地球轨道基础设施 太空探索正从政府主导迈向商业化驱动。本章深入分析了低地球轨道(LEO)卫星星座对全球通信、地球观测和导航系统的重塑。我们审视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成熟对降低进入太空成本的推动作用。 本书还探讨了未来深空任务所需的关键技术,如原位资源利用(ISRU)技术在月球和火星任务中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先进推进系统(如离子推进器、核热推进)的研发前沿。太空经济的监管框架、空间碎片治理以及商业航天的保险和法律问题,构成了本章的另一重要分析维度。 总结:跨学科融合与全球创新生态 本书在结论部分强调,未来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将不再是单一学科的突破,而是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和工程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报告呼吁建立更加开放、弹性的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以应对人类社会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资源分配等方面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通过对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及潜在社会影响的综合评估,本书力图描绘出一幅真实、立体且充满机遇的全球科技未来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研究气息。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和城市发展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视角。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关于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的深度解析。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控之后,市场主体(购房者、开发商、地方政府等)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他们是如何应对新的市场环境的?他们的决策逻辑又是否有所调整?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翔实的案例研究,来支撑这些论述,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此外,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探讨房地产行业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充满好奇。这些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又在哪些方面催生了新的发展机遇?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更具洞察力的理解。

评分

拿到这本书,仿佛翻开了一张描绘中国房地产发展版图的宏大画卷。我一直相信,理解中国,绕不开房地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呈现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貌。我想知道,在这一年里,究竟有哪些关键的事件和现象,塑造了市场的走向。是土地市场的变化,还是城市群的崛起?是人口迁移的趋势,还是消费升级的驱动?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来梳理这些复杂的因素,并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触及到房地产市场在区域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方面扮演的角色。毕竟,房地产不仅仅是经济的指标,更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我希望作者能够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房地产行业在这些维度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层理解的大门。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封面设计带着一丝沉静而坚毅的力量,仿佛预示着其内容的份量。拿到手中,沉甸甸的纸张触感和略带磨砂的封面,都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探讨的宏观经济趋势如何与房地产市场深度交织感到好奇。毕竟,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我期待书中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比如,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独特韧性?它是否依然是稳定增长的压舱石,还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扎实的案例和严谨的数据,描绘出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脉络,从中提炼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同时,书中是否会触及到一些更为前沿的议题,例如科技创新对房地产行业的颠覆性影响,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等新兴概念的实际落地情况,以及它们将如何重塑未来的居住体验?我对这些可能的变化充满了疑问,也渴望从中找到答案。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让我意识到内容之丰富。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是它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份详尽的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在过去一年中,有哪些新的发展模式正在显现,又有哪些传统的模式正在面临挑战。例如,租赁住房市场的兴起,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调整,以及房地产金融监管的加强,这些因素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帮助我们预判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可能的发展方向。此外,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涉及到房地产市场的技术革新,比如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在2017年的应用情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房地产的生产效率和成本,也感到非常有兴趣。这些技术性的进步,或许会成为推动行业迈向更高阶段的关键。

评分

这次拿到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关于时代脉搏的年度总结。我一直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向,而房地产市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我非常好奇,在201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究竟发生了哪些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学习的房地产发展故事。是政策的调整带来了市场的分水岭,还是市场自身的力量在驱动着变化?我期待书中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图景,让我们能够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市场信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例如,在一些热门城市,房价的上涨是否依然是主要矛盾,还是已经出现了分化?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又是否存在着库存积压、去化困难的挑战?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区域性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其深层原因。此外,我还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房地产金融风险、融资渠道的变化,以及开发商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内容感到非常期待。毕竟,只有了解了这些“硬骨头”上的挑战,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评分

书收到了,还未看,期待里面精彩的内容

评分

第一次买,还在快递柜子里。应该还不错吧

评分

这个书,挺厚实的,纸张,质量不错,内容很丰富,好多翔实的数据,还没怎么看,觉得不错。

评分

很不错,很有价值

评分

物有所值

评分

质量不错,值得认真读,值得推荐

评分

比想象的要差

评分

是个女噶那个拿给你发吧发

评分

买了很多这个出版社的报告 很详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