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3
★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
★200個改寫地球命運的時刻,呈現46億年漫長的地球史!
★法國國傢自然曆史博物館、法國地質學會、法國國傢地質遺産、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專傢撰寫
★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法國國傢科學研究院、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傢地理學會、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提供素材
★200餘幅史前遺跡、生物、地貌高清還原圖
★世界豐富、罕見動植物和礦物標本
★在這個地球環境屢遭破壞,PM2.5爆棚的時代,這是一本讓我們迴味地球之美,期待美好未來的讀物。
★四色大開本精美彩印,適閤收藏!
★地球曆史的200個重要時間段一目瞭然,每個時間段都對應著清晰的標題與副標題,書中文字簡練,內容有據可查,圖片精美,讓人身臨其境。
海報:
《地球之美》由法國地質學會主席帕特裏剋·德韋弗撰寫,記錄瞭200個改寫地球命運的時刻,呈現46億年漫長的地球史,堪稱“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
全四色彩印的200餘幅史前遺跡、生物、地貌高清還原圖,由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法國國傢科學研究院、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傢地理學會和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提供。
這是一本關於地球的百科全書。翻開這本書,如同乘上時光穿梭機,親身經曆這顆美麗星球令人驚嘆的階段。
炙熱的岩漿地球,如何冷卻成巨大的雪球,又是何時變身美麗的藍色?氧氣曾經是一種毒氣?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種人類?巴黎是用貨幣蟲的骨骼建造的?莫奈鍾愛的象鼻海岸事實上是一團巨大的動物糞便?3570萬年前的一次隕石墜落,在今日的俄羅斯形成瞭巨大的鑽石坑?垃圾將匯聚成第七大陸?
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地方,你真的瞭解她嗎?
帕特裏剋·德韋弗著
法國國傢自然曆史博物館教授,曾任法國國傢科學研究院(CNRS)研究員和法國地質學會主席,指導編寫瞭許多麵嚮研究人員、學生以及大眾的叢書,主要研究興趣是生物圈與岩石圈之間的關係,已撰寫12部著作。此外,他還是法國國傢地質遺産清單負責人、國際地質科學聯閤會地質遺産工作組組長,擔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地質公園專傢。
讓-弗朗索瓦·布翁剋裏斯蒂亞尼繪
勃艮第大學講師、法國國傢科學研究院(CNRS)生物地球科學研究室冰川環境沉積學與氣候變化研究專傢。他從事的研究工作使他能夠到世界各地考察。他參與過多部紀錄片的拍攝,也長期應媒體之邀分享個人經驗、撰寫報道,主持一檔廣播節目,熱愛攝影和科普。
“地球曆史的200個重要時間段一目瞭然,每個時間段都對應著清晰的標題與副標題,文字簡練,內容有據可查,圖片精美,讓人身臨其境。”
——法國國傢自然曆史博物館
人類應該從各個方麵的渠道接受更多的知識,這個係列叢書就是其中之一,即便你看過許多相關的科普紀錄片,也不會減少你看這本書的趣味。
——《人類》
文字簡短好讀,每一章都配有優美的圖片。
——《探索》
冥古宙(45.7億年前-40億年前)
地球,太陽係的一顆行星(45.7億年前)
月球就這樣形成瞭(45.1億年前)
地幔下的地核(44.5億年前)
磁性的保護盾(44.4億年前)
地球,藍色的星球(44億年前)
岩石再未有過的模樣(40.3億年前)
太古宙(40億年前-25億年前)
後期重轟炸期(40億年前)
水,至關重要的液體(38億年前)
生命最初的痕跡(38億年前)
巴伯頓的重要綫索(36億年前)
黯淡太陽悖論(35億年前)
細菌毯(35億年前)
氧氣有毒!(35億年前)
元古宙(25億年前-5.4億年前)
生命造就的礦物(25億年前)
地質構造的轉摺點(25億年前)
大氣的變化(24億年前)
雪球地球(24億年前)
海洋中的鐵礦(24億年前)
最早的多細胞生物?(21億年前)
細胞擁有瞭一個核(21億年前)
綫粒體在細胞中安傢(20億年前)
天然核反應堆(19.5億年前)
真核細胞馴服瞭光(15億年前)
繁殖新模式(15億年前)
羅迪尼亞超大陸(11億年前)
保暖的蓋子(8.5億年前)
迴歸寒冷(7.5億年前)
輕質的冰拯救瞭生命(7億年前)
冷與熱(6.5億年前)
臭氧層(6億年前)
馬特洪峰的峰頂來自非洲(6億年前)
埃迪卡拉,第一個知名生物群(5.85億年前)
不是海藻、不是細菌、也不是胚胎(5.7億年前)
顯生宙(5.41億年前至今)
古生代(5.41-2.52億年前)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5.41億年前)
保護性骨骼(5.41億年前)
緊鄰蘇格蘭的阿登地區(5.3億年前)
澄江生物群(5.2億年前)
金(5.15億年前)
伯吉斯,緻命的泥流(5.05億年前)
大地上的植物(4.8億年前)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4.45億年前)
從光閤作用到化石燃料(4.4億年前)
植物的新種類(4.2億年前)
岩石決定植物(4.06億年前)
水外足跡(4億年前)
老紅砂岩大陸(4億年前)
種子發育(3.9億年前)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3.72億年前)
水下撒哈拉(3.7億年前)
水中的動物(3.65億年)
石炭紀的加拉帕戈斯群島(3.2億年前)
羊膜防止乾燥(3.1億年前)
我們燃燒的煤(3.15億年前)
鈣鈾雲母(2.95億年前)
新紅砂岩(2.6億年前)
中國的超級火山(2.58億年前)
中生代(2.52億-6600萬年前)
第三次暨最大的生命大滅絕(2.52億年前)
大陸分離(2.5億年前)
菊石占據海洋(2.5億年前)
飽含水分的岩石(2.35億年前)
恐龍的時代(2.3億年前)
歐洲的一道鹽層(2.3億年前)
地球的天文周期(2.25億年前)
亞利桑那的石化森林(2.18億年前)
水的侵蝕(2.1億年前)
危險從天而降(2億年前)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2億年前)
納瓦霍砂岩(1.9億年前)
“小”危機(1.82億年前)
季風猛烈的時代(1.8億年前)
馬達加斯加鯨基(1.7億年前)
來自地球深處的熱水(1.65億年前)
從海底到高山(1.6億年前)
消耗能量的骨骼(1.6億年前)
玉(1.58億年前)
恐龍飛起來(1.55億年前)
索侯芬石灰岩(1.5億年前)
多種多樣的藻類(1.46億年前)
南大西洋的擴張(1.3億年前)
終於到瞭開花的時候(1.3億年前)
被睏住的恐龍群(1.25億年前)
大西洋的鹽與石油(1.25億年前)
阿薩巴斯卡的油砂(1.2億年前)
赭石(1.1億年前)
鑽石(1億年前)
動物糞便組成的懸崖(8500萬年前)
生物磷酸鹽(7000萬年前)
新生代(第三紀與第四紀)
大規模火山爆發對世界的影響(6600萬年前)
隕星墜落對世界的影響(6600萬年前)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6600萬年前)
印度的漂移(6500萬年前)
祖母綠(6500萬年前)
最熱的時候(5600萬年前)
琥珀(5600萬年前)
獨一無二的資料庫(5200萬年前)
巨人之路(5000萬年前)
有毒的湖(4700萬年前)
熱帶氣候下的巴黎(4500萬年前)
魔鬼峰(4050萬年前)
山的沉浮(4000萬年前)
東非大裂榖的形成(4000萬年前)
沙漠中的鯨魚(3800萬年前)
鑽石坑(3570萬年前)
亞洲大陸闆塊的颱球遊戲(3500萬年前)
南極被冰封(3400萬年前)
喜馬拉雅山拔地而起(2500萬年前)
一座島的誕生:冰島(2400萬年前)
黃石公園,最大的活火山(1700萬年前)
化石鍾(1000萬年前)
圖邁(700萬年前)
圖根原人(600萬年前)
地中海乾涸(600萬年前)
露西(320萬年前)
墨西哥灣暖流(300萬年前)
第四紀(260萬年前)
南北美洲的連接處(250萬年前)
人屬(240萬年前)
火的使用(100萬年前)
死海(100萬年前)
尼安德特人(公元前25萬年)
智人(公元前20萬年)
埋葬死者的人(公元前10萬年)
流星隕石坑(公元前5萬年)
藝術大爆炸(公元前3.5萬年)
當英吉利海峽還是條河(公元前2.5萬年)
黃土,風神之子(公元前2.5萬年)
農業發展(公元前1萬年)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形成(公元前7000年)
綠色撒哈拉(公元前6000年)
書寫的開始(公元前3500年)
聖托裏尼的火山噴發(公元前1600年)
地球是圓的(公元前500年)
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周長(公元前240年)
棉花堡的天然水池(公元前100年)
時間起源的難題(0=1)
維蘇威火山噴發(79年)
剋裏斯托弗·哥倫布在美洲(1492年)
列奧納多·達·芬奇與化石的本質(1508年)
麥哲倫的環球大航行(1519年)
小冰期(1565年)
碧玉(1588年)
開普勒時代(1609年)
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1610年)
烏爾捨與年輕的地球(1654年)
解讀陸相地層(1669年)
牛頓與萬有引力(1687年)
丈量地球(1740年)
第一張地質圖(1746年)
布豐與古老的地球(1749年)
林奈的雙名命名法(1758年)
布乾維爾的環球之行(1766年)
拉基裂隙(1783年)
人類世(1784年)
馮·洪堡與邦普朗的旅途(1799年)
礦物學原理(1801年)
居維葉重構過去的動物世界(1812年)
礦物結晶的原理(1817年)
尤利亞,一個變化莫測的島嶼(1831年)
查爾斯·達爾文的旅行(1831年)
地層的劃分(1842年)
傅科擺(1851年)
史奈德·佩萊格裏尼,大陸漂移說的先驅(1858年)
石油工業的誕生(1859年)
物種全球化(1869年)
大自然不是取之不竭的(1890年)
沒有派上用場的驅動力(1895年)
放射性的發現(1896年)
培雷火山的噴發(1902年)
大陸漂移說(1912年)
浮遊生物季節性爆發(1923年)
宇宙的曆史(1927年)
人類徵服瞭一種新能源(1942年)
瞭解過去的天氣(1965年)
燃燒的地獄之門(1971年)
從太空看地球(1972年)
天然氣存儲(1975年)
黑煙囪(1977年)
未知之地(1978年)
浮遊生物與氣候(1985年)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創辦(1988年)
國際公約關注生物多樣性(1992年)
有限的資源(1992年)
GPS(1995年)
第七大陸?(1997年)
城市人口(2007年)
自然風險(2011年)
稀土(2011年)
水資源(2014年)
100億人口(2040年)
新冰期(50000年以後)
地中海成為一道山脈(5000萬年以後)
太陽變成紅巨星(50億年以後)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6600萬年前)
在白堊紀末期,環境發生瞭巨大變化,因而,生物世界在地質史上也齣現瞭斷篇。大型的爬行動物遭遇滅絕,其中包括某些恐龍。毋庸置疑,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是大眾最為熟知的事件,它通常和隕石墜落地球、可怕的恐龍滅絕聯係在一起。光這兩點就足以滿足人們的想象。這也許並不是偶然,光是解釋恐龍的滅絕,目前就已提齣120多種假設。其中很大一部分純粹是虛構想象齣來的。比如,有人認為恐龍體型變得太大,産卵時把恐龍蛋給碎瞭。有的則持完全相反的看法,隨著恐龍體型變大,恐龍蛋的蛋殼也隨之變厚,以至於小恐龍無法破殼而齣。還有人說,帶花植物強勢擴張,有的花中含有生物堿,這對精神會産生影響。
然而,說到這次大滅絕,也稱作KT滅絕事件,雖然它是最有名的,但並不是生物滅絕量最大的一次。單從海洋或陸地生物的科的滅絕比例來看,這一次是五次大滅絕中滅絕比例最低的一次。在海洋中,76%的物種(15%的科)遭遇滅絕,在恐龍生活的陸地上,僅有6%的科消失:並沒有齣現物種總體大規模的減少,最多隻能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發展停滯。無論如何,6600萬年前的一場重大事件還是重創瞭生物的多樣性。
生命的這場浩劫導緻瞭地質史上的斷篇:中生代到第三紀的過渡期。菊石、海洋或陸地大型爬行動物,還有其他的動物群都滅絕瞭。普遍認同上述動物的滅絕為其他的小型哺乳動物騰齣瞭空間,使它們得以繁殖、更加多樣、體型增大。這中間有許多動物開始直立起來,再後來(在地質史上來說是最近瞭),一小部分動物開始使用工具、繪畫、著書……這是爬行動物與菊石的世界,從這個世界過渡到現代的世界,也就是哺乳動物、魚類的世界,或者以一種人類中心論的觀點來說,是人類的世界,在地質史上看來,這個過渡既突然又迅速,甚至可以稱作災難性的變化。
印度的漂移(6500萬年前)
在1億多年的時間裏,印度大陸漸漸與非洲海岸分離。隨後,它改變方嚮,突然加速,直到與亞洲相撞。
三疊紀(2.52-2.01億年前)時,泛古陸分裂成兩部分。北邊的這一塊是勞亞古大陸,從聖勞倫斯河到亞洲;南邊的這一塊是岡瓦納大陸(得名於印度北部的岡瓦納)。岡瓦納大陸包括今南美、非洲、印度、南極洲、澳大利亞。1.8億年前,南非、南極洲與印度之間有一處大規模巨大火山爆發。這標誌著大陸的再一次分離,印度和南非中間隔瞭一個斷陷榖。1.6億年前,在侏羅紀中期,印度與南非被海峽隔離。印度繼續平靜地朝東南方移動。1億年前,在白堊紀中期,變為朝北移動。約6500萬年前,在穿越特提斯洋的過程中,印度大陸途徑這一火山上方的熱點。從此,移動的速度變得更快。以每年7-20厘米的速度朝著北方,朝著亞洲移動,這時的速度是平均移動值的3-10倍!就像一輛失控的車,在約1000萬年後和亞洲大陸相撞。隨後,速度驟降至5毫米/年。
在這次巨大的撞擊中,喜馬拉雅山誕生瞭。印度北部幾乎化為烏有:近1000公裏長度的地域“消失”。在地球深處,如此巨大的壓力産生瞭一些特殊的礦物,例如緬甸的翡翠。遭遇碰撞之後,亞洲大陸往東彈齣一些零碎的部分,形成瞭後來的東南亞、印尼群島、北部的日本群島。這些地形與地理上的變化也深深地影響瞭氣候與侵蝕過程,形成瞭印度東部的恒河三角洲和西部的印度河三角洲。即使到瞭今天,這樣的活動仍在持續進行。
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這木書寫的很全麵、生動
評分書蠻好,就是收到時封麵已經有壓痕瞭。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地球的百科全書。翻開這本書,如同乘上時光穿梭機,親身經曆這顆美麗星球令人驚嘆的階段。
評分收到快遞小哥辛苦啦……
評分一部地球成長史,入門級的科普讀物。
評分西方的作傢喜歡把簡單的事物寫得比較復雜化,摻雜瞭很多的哲學理論。
評分書的紙張和印刷包裝都很精美。孩子很喜歡看。
評分作者精彩地結閤瞭科學、古代神話、哲學和文學,講述瞭關於“品嘗”的各種故事,以及我們的味覺在之後的幾十年會如何演變,為讀者提供瞭一場美味的知識盛宴。
評分書不錯,八角尖尖,很精美。
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