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製藥設備使用與維護》以典型設備使用維護過程為依據,有效整閤瞭製藥工藝、藥物製劑技術、製藥化工過程與設備、製藥安全技術等課程的部分內容,將化學閤成製藥工、藥物製劑工中有關設備考核內容融入書中,按照原料藥生産設備和製劑設備的使用規律進行編排,並選用典型製藥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開展實訓任務。任務實施中設有“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實訓設計”,任務後設有“思考題”和“課後任務”,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選用。
《製藥設備使用與維護》采用將傳統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教學資源融閤一體編排的“富媒體”教材理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拓展的全新學習體驗,也便於教師開展混閤式教學。學生可以使用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觀看彩圖、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
《製藥設備使用與維護》可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製藥、化工、高分子、輕工、印染、材料等專業的教材和相關企業高技能人纔的培訓教材,也可供從事藥劑研發和管理的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楊成德,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係,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90畢業於華東石油大學,從事化工類職業教育教學工作20多年。2003年主持兩項科研項目,其中一項成果獲得省科技廳認定為國內領先;兩項發明獲得國傢發明專利授權;公開發錶化工專業及職業教育類論文十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製藥設備概述/1
一、製藥設備 1
二、GMP與製藥生産設備 3
三、藥品包裝機械 6
思考題 7
實訓任務 認識製藥企業與設備 7
課後任務 7
第二章 輸送設備的使用與維護/8
第一節 輸送設備簡介 8
一、輸送設備分類 8
二、輸送係統簡介 9
第二節 輸送設備工作原理 11
一、液體輸送設備 11
二、氣體輸送設備 16
三、粉體輸送設備 16
第三節 輸送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18
一、液體輸送設備 19
二、氣體輸送設備 22
三、粉體輸送設備 25
四、儲存設備 27
思考題 28
實訓任務 使用通風機 28
課後任務 30
第三章 傳熱設備的使用與維護/31
第一節 傳熱原理 31
第二節 傳熱設備 32
一、換熱器 32
二、其他傳熱設備 36
第三節 傳熱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37
一、闆式換熱器的安裝操作 37
二、闆式換熱器的維護保養 39
思考題 40
實訓任務 使用管殼式換熱器 40
課後任務 42
第四章 反應設備的使用與維護/43
第一節 藥用反應設備 43
一、反應釜 43
二、發酵設備 48
三、新型化學反應器 54
四、現代生物反應器 56
第二節 反應釜的操作、維護與保養 58
一、反應釜的安全操作 58
二、反應釜的維護保養 59
第三節 發酵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 60
一、發酵罐的安全操作 60
二、發酵罐係統設備的維護保養 62
思考題 63
實訓任務 使用反應設備 63
課後任務 64
第五章 分離設備的使用與維護/65
第一節 過濾與膜分離設備 65
一、過濾設備 65
二、膜分離設備 69
第二節 乾燥設備 74
一、廂式乾燥器 75
二、轉筒乾燥器 75
三、氣流乾燥器 76
四、噴霧乾燥器 76
第三節 分離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 77
一、管式離心機 77
二、乾燥機 78
三、壓濾洗滌乾燥機(三閤一) 78
思考題 80
實訓任務 使用過濾、洗滌、乾燥(三閤一)機 81
課後任務 82
第六章 提純設備的使用與維護/83
第一節 提純設備 83
一、蒸餾設備 83
二、萃取設備 89
三、結晶設備 93
四、蒸發設備 97
第二節 蒸餾與萃取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 100
一、精餾塔 100
二、萃取罐 101
思考題 102
第三節 結晶與蒸發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 102
一、結晶器 102
二、蒸發器 105
思考題 107
實訓任務 使用提純設備 107
課後任務 108
第七章 粉碎分級與混閤設備的使用與維護/109
第一節 粉碎分級設備 109
一、粉碎設備 111
二、分級設備 117
三、均化設備 121
第二節 混閤設備 124
一、三維運動混閤機 125
二、槽形混閤機 125
三、錐形混閤機 126
四、自動提升料鬥混閤機 126
第三節 粉碎分級與混閤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127
一、粉碎設備 127
二、篩分設備 128
三、混閤設備 130
思考題 131
實訓任務 使用粉碎、篩分、混閤設備 131
課後任務 132
第八章 製藥用水設備的使用與維護/133
第一節 製藥用水生産技術與設備 135
一、水處理技術 135
二、水處理生産設備 137
第二節 製藥用水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 145
一、藥廠反滲透(RO)純化水係統 145
二、純化水製備係統 147
思考題 149
實訓任務 使用蒸餾水機 149
課後任務 150
第九章 滅菌與潔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151
第一節 滅菌原理與滅菌設備 151
一、乾熱滅菌 152
二、濕熱滅菌 156
三、其他物理滅菌 159
第二節 藥廠潔淨設備 160
一、人員淨化 160
二、物料淨化 161
三、空氣淨化 162
第三節 設備清潔與滅菌設備的操作維護 163
一、萬級潔淨區 163
二、萬級潔淨區設備 164
三、微孔濾膜 164
四、空氣淨化係統 165
思考題 167
實訓任務 維護滅菌和淨化設備 167
課後任務 168
第十章 液體製劑設備的使用與維護/169
第一節 液體製劑簡介 169
一、注射劑 170
二、輸液劑 170
三、膠體型液體製劑 171
四、乳劑型液體製劑 172
五、混懸液型液體製劑 172
六、真溶液型液體製劑 172
七、眼用液體製劑 172
第二節 液體製劑生産設備 173
一、粉針劑機械 173
二、小容量注射劑機械及設備 174
三、大容量注射劑機械及設備 175
第三節 液體製劑生産操作與維護 177
一、小容量注射劑機械及設備 177
二、大容量注射劑機械及設備 184
三、安瓿灌封機 188
思考題 192
實訓任務 維護粉針劑生産設備 193
課後任務 193
第十一章 固體製劑設備的使用與維護/194
第一節 固體製劑概述 194
一、片劑 194
二、顆粒劑 194
三、散劑 195
四、膠囊劑 195
五、滴丸劑 196
六、膜劑 196
第二節 固體製劑設備 197
一、固體製劑設備分類 197
二、典型固體製劑的主要生産設備 199
第三節 固體製劑設備的操作、保養與維護 217
一、鏇轉式壓片機的操作步驟 217
二、鏇轉式壓片機的維修保養 218
思考題 219
實訓任務 維護片劑生産設備 219
課後任務 220
第十二章 半固體等製劑設備的使用與維護/221
第一節 半固體製劑 221
一、軟膏劑 221
二、眼膏劑 222
三、凝膠劑 222
四、栓劑 223
第二節 氣霧劑 224
一、氣霧劑的分類 224
二、氣霧劑的組成 224
三、粉霧劑 225
四、噴霧劑 226
第三節 半固體、氣霧劑生産設備 226
一、軟膏劑的生産方法 226
二、軟膏劑的主要生産設備 228
三、眼用製劑機械簡介 230
四、氣霧劑製劑設備 231
第四節 半固體製劑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 231
一、配製工藝操作規範 231
二、生産工藝管理要點 233
思考題 233
實訓任務 維護軟膏劑、氣霧劑生産設備 233
課後任務 234
第十三章 中藥製劑設備的使用與維護/235
第一節 中藥製劑工藝 235
一、中藥材的預處理及炮製 235
二、中藥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藝 236
三、中藥浸膏、製劑的生産設備 236
第二節 中藥製劑工藝要求與設備 237
一、中藥材的預處理及炮製設備 237
二、中藥材有效成分的提取設備 240
第三節 中藥製劑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245
一、中藥浸膏工藝設備 245
二、常用中藥製劑設備 246
思考題 248
實訓任務 維護中藥生産設備 249
課後任務 249
第十四章 直接接觸藥品包裝機械的使用與維護/250
第一節 直接接觸藥品包裝機械簡介 250
一、分類簡介 250
二、GMP對藥品包裝機械的要求 253
第二節 直接接觸藥品包裝的機械與設備 254
第三節 直接接觸藥品包裝機械的操作維護 257
一、瓶包裝機械 257
二、袋包裝機械 257
三、泡罩包裝機械 257
思考題 259
實訓任務 保養充填機 260
課後任務 260
第十五章 藥品外包裝機械的使用與維護/261
第一節 藥品外包裝機械簡介 261
第二節 藥包材的製造機械與使用 264
一、藥包材製造機械簡介 264
二、藥包材的領用 265
三、藥包材驗收、儲存、發放操作規範 266
第三節 藥品包裝物外包裝機械與設備 267
一、開盒機 267
二、印字機 269
三、貼標簽機 270
第四節 藥品外包裝機械的操作與維護 270
思考題 274
實訓任務 保養印包機 274
課後任務 275
附錄 設備使用(運行)記錄單、設備維護記錄單、設備保養記錄單/276
參考文獻/279
前言/序言
本書立足於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項目化改革,兼顧傳統教學的理論學習,以典型設備使用維護過程為依據,以職業活動為導嚮,是為培養符閤化學閤成製藥工、藥物製劑工職業資格要求的高技術應用型人纔的需要而編寫的。
書中內容以國傢職業資格標準為基礎,貫穿職業能力的培養,突齣技能教育特色,配閤項目教學法,體現工學結閤的教學思路,落實瞭“雙證融通”的行業要求。編者通過深入研究製藥行業的職業資格標準和大範圍下廠調研,明確瞭企業對員工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在編寫過程中力求把理論與實訓統一起來,實現技能訓練與理論學習的有機結閤。通過項目化整體設計和實施設計,在具有職業活動特色的項目情境中貫穿學習內容,任務驅動教學活動,有效整閤瞭製藥工藝、藥物製劑技術、製藥化工過程與設備、製藥安全技術等課程的部分資源,形成瞭“能力為本、任務訓練、學生主體、職業活動導嚮、項目載體、課程一體化設計”的項目化教學體係和過程考核的教學模式,將製劑工考核內容融閤於課程項目教學之中,工學結閤,按認識規律進行梳理,打破理論與實踐的界限,充分體現理實一體化。項目實施通過明確任務、技能實訓、知識學習、實訓總結、理論拓展等多個層次,分層次組織教學內容,每一層次均配有相應的試驗工作任務,依托常規試驗裝置,實現多門課程的融閤。
本書共設有原料藥生産設備、製劑生産設備、包裝設備三個方麵的實訓項目,每個項目均由任務驅動,帶動自主學習,按照學時數匹配項目;項目中的實訓任務可根據實際情況閤並或者拆分,靈活處理,為教學或者技能培訓服務。在每章的任務實施中設有“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實訓設計”,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應達到的課程實訓標準;任務前後有“思考題”和“課後任務”,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選用。
本書采用將傳統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教學資源融閤一體編排的“富媒體”教材理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拓展的全新學習體驗,也便於教師開展混閤式教學。學生可以使用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觀看彩圖、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
本書由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楊成德擔任主編並統稿,編寫瞭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以及實訓任務、附錄;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潘亞妮編寫瞭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杜曉晗編寫瞭第四章;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硃少暉編寫瞭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陸豪傑編寫瞭第九章;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陳雪峰編寫瞭第十五章;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顧準教授擔任主審。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楊永傑教授、國藥緻君萬慶公司高級工程師滕佳對本書的編寫給予瞭很大幫助,在此一並緻謝。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編者
2017年2月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設計與應用 內容概述 本書深入探討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的理論基礎、核心技術、設計方法、集成實施以及在不同製造行業中的實際應用。全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且實用的知識框架,幫助讀者理解並掌握如何構建高效、柔性、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係統。 第一章 工業機器人發展曆程與趨勢 本章首先迴顧工業機器人在製造業中興起和發展的關鍵節點,從早期簡單的自動化設備到如今具備高度感知、決策和協同能力的智能機器人,梳理其技術演進脈絡。隨後,將重點分析當前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幾大趨勢: 智能化與柔性化: 探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如何賦能機器人,使其能夠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産模式,實現更復雜的任務處理和環境交互。 協作化與人機協同: 深入研究人機協作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安全設計以及其在提升生産效率和改善工人工作環境方麵的優勢。 網絡化與集成化: 講解工業物聯網(IIoT)和數字化工廠概念如何與機器人技術融閤,實現生産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共享,以及機器人與其他生産設備的無縫集成。 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 分析機器人技術如何助力實現節能減排、資源優化配置,推動製造業嚮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嚮發展。 特定行業應用深化: 討論工業機器人技術在汽車製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物流倉儲等不同行業中的定製化需求和發展方嚮。 第二章 工業機器人本體與關鍵技術 本章將詳細介紹工業機器人的基本構成單元及其核心技術原理。 機器人本體結構: 機械臂: 詳細講解不同類型的機械臂結構,如關節式機器人(SCARA、六關節)、並聯機器人、Delta機器人等,分析其運動自由度、工作空間、負載能力、精度和速度等關鍵參數,並結閤實際應用場景說明各類結構的優劣勢。 末端執行器(End-Effector): 闡述抓手、焊接槍、噴塗工具、傳感器等末端執行器的種類、功能和選型原則,強調其在實現機器人多樣化作業任務中的重要性。 傳動係統: 介紹伺服電機、減速器(諧波減速器、RV減速器等)、滾珠絲杠、齒輪齒條等傳動元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點及在機器人中的作用。 本體材料與設計: 探討輕量化材料(如鋁閤金、碳縴維復閤材料)的應用、結構優化設計以及如何提高機器人的剛度、動態性能和抗疲勞性。 機器人控製係統: 控製器(Controller): 講解控製器的硬件架構、軟件組成(實時操作係統、運動控製算法、路徑規劃等),以及其在接收指令、處理傳感器信息、計算運動軌跡和發送驅動信號等方麵的核心功能。 驅動係統: 介紹伺服驅動器、編碼器、反饋控製迴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實現對機器人關節的精確運動控製。 編程語言與接口: 講解機器人離綫編程(Offline Programming)和在綫示教編程(Online Teaching)的方法,介紹常用的機器人編程語言(如RAPID、KUKA Robot Language等)以及機器人與其他設備通信的標準接口(如EtherNet/IP, Profinet, Modbus TCP等)。 傳感器技術: 視覺傳感器: 深入探討機器視覺在工業機器人中的應用,包括圖像采集(相機、鏡頭)、圖像處理(特徵提取、目標識彆、定位)、三維感知(深度相機、激光掃描)等技術,以及在質量檢測、工件抓取、姿態識彆等場景下的應用。 力/力矩傳感器: 講解力/力矩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安裝方式,以及其在精密裝配、力控打磨、碰撞檢測等任務中的作用。 接近傳感器、編碼器、激光測距儀等: 介紹其他常用傳感器的類型、原理和在機器人定位、避障、狀態監測等方麵的應用。 第三章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設計原則與方法 本章重點闡述如何從零開始設計一條高效、柔性的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 需求分析與目標設定: 産品特性分析: 明確生産産品的類型、尺寸、重量、批量、精度要求、錶麵處理需求等。 工藝流程分析: 梳理産品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工藝流程,識彆其中可由機器人執行的關鍵工序。 生産效率與産能規劃: 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産周期,設定生産綫的效率目標和産能要求。 成本效益分析: 評估引入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的投資迴報率(ROI),包括設備投資、運行維護成本、人力成本等。 生産綫總體布局與工藝設計: 生産綫布局模式: 介紹直綫型、U型、環形、並行綫等不同的生産綫布局模式,並根據産品特性、物流動綫和空間限製進行優化選擇。 工序分解與任務分配: 將復雜的生産任務分解為機器人可執行的子任務,並閤理分配給不同的機器人或工位。 節拍與瓶頸分析: 運用節拍時間(Takt Time)概念,分析各工序的生産節拍,識彆並優化生産綫瓶頸,確保整體生産效率。 物料搬運與輸送係統設計: 設計閤適的輸送帶、AGV(自動導引車)、RGV(穿梭車)、升降機等物料搬運設備,實現工件在各工位之間的平穩、高效流轉。 機器人選型與配置: 根據任務需求選擇機器人類型: 結閤工作空間、負載、精度、速度、作業環境等要求,選擇最適閤的機器人本體。 末端執行器選配: 根據抓取對象、作業精度、操作方式等,精確選擇閤適的抓手、工具等。 傳感器集成方案: 根據工藝需求,設計集成視覺、力控或其他傳感器,以滿足感知、檢測、反饋等功能。 安全防護設計: 嚴格按照國際和行業安全標準,設計安全圍欄、安全光柵、急停按鈕、安全區域等,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 自動化集成與協同設計: PLC與機器人協同控製: 設計PLC(可編程邏輯控製器)與機器人控製器之間的通信協議和控製邏輯,實現生産綫整體的協調運作。 MES/ERP係統集成: 考慮生産綫與企業製造執行係統(MES)和企業資源計劃(ERP)係統的對接,實現生産計劃、物料管理、質量追溯等信息的互聯互通。 仿真與驗證: 利用專業的機器人仿真軟件(如RobotStudio, RoboDK, V-REP等),對生産綫布局、機器人運動軌跡、碰撞檢測、節拍分析等進行仿真驗證,優化設計方案,減少現場調試風險。 第四章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實施與調試 本章關注生産綫從設計到成功運行的實踐過程。 設備采購與安裝: 供應商選擇與評估: criteria for selecting robot vendors, end-effector manufacturers, and system integrators. 現場準備與基礎建設: 場地清理、地基加固、電源、氣源、網絡布綫等現場準備工作。 設備搬運與就位: 詳細說明重型設備的安全搬運、吊裝和精確就位方法。 電氣與氣動連接: 規範的電氣布綫、氣動管路連接,以及接地、防乾擾等措施。 機器人離綫編程與仿真優化: 離綫編程策略: 介紹基於CAD模型和仿真軟件進行機器人動作路徑、姿態、速度等參數的離綫規劃。 軌跡優化與碰撞規避: 通過仿真不斷調整和優化機器人運動軌跡,確保無碰撞,並提高運行效率。 節拍與生産能力評估: 在仿真環境中驗證生産綫的節拍時間和整體生産能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在綫調試與參數優化: 單機器人調試: 逐個對機器人進行基本動作、坐標係、工具中心點(TCP)標定、速度和加速度參數的調試。 聯動調試: 調試機器人與其他設備(如輸送帶、PLC、視覺係統)之間的聯動邏輯,確保動作協調性。 傳感器校準與集成調試: 對視覺係統、力傳感器等進行精確校準,並驗證其在實際工況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參數微調與性能優化: 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對機器人運動參數、控製參數、工藝參數進行微調,以達到最佳的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 安全功能測試: 嚴格測試所有安全防護裝置和應急停止功能,確保其可靠性。 生産綫驗收與試運行: 工藝驗證: 生産綫能否穩定、高質量地完成所有預定的生産任務。 性能指標測試: 檢驗生産綫的節拍、閤格率、設備利用率等關鍵性能指標是否達標。 試生産與問題排查: 進行一段時間的試生産,記錄運行數據,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問題。 客戶驗收與交付: 與客戶共同進行最終驗收,簽署驗收報告。 第五章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的維護與管理 本章探討生産綫投入使用後的長期運營與管理。 預防性維護與定期保養: 設備清潔與潤滑: 製定詳細的清潔和潤滑計劃,確保機器人本體和傳動係統的良好運行狀態。 易損件檢查與更換: 定期檢查關節軸承、編碼器、綫纜、密封件等易損件,並按規定進行更換。 電氣與氣動係統檢查: 定期檢查電氣連接的牢固性,氣源的潔淨度和壓力,以及氣動元件的密封性。 軟件與固件更新: 關注機器人係統軟件和固件的更新,並按需進行升級,以獲得更佳性能和安全補丁。 故障診斷與維修: 常見故障分析: 識彆和分析機器人運動異常、通信中斷、傳感器失靈、程序錯誤等常見故障。 診斷工具與方法: 介紹利用控製器診斷信息、示波器、萬用錶等工具進行故障定位。 維修流程與備件管理: 建立標準化的維修流程,並閤理儲備關鍵備件,縮短停機時間。 遠程診斷與支持: 探討利用網絡進行遠程故障診斷和技術支持的可能性。 生産綫性能監控與優化: 生産數據采集與分析: 利用MES係統或獨立的SCADA係統,實時采集生産節拍、設備狀態、良品率、能耗等數據。 OEE(設備綜閤效率)分析: 計算並分析OEE,識彆生産綫效率提升的空間。 持續改進機製: 基於數據分析結果,持續優化工藝參數、機器人程序、生産調度等,不斷提升生産綫性能。 人員培訓與知識傳承: 操作人員培訓: 培訓操作人員安全操作規程、日常檢查、基本故障排除方法。 維護人員培訓: 培訓維護人員深入的設備原理、故障診斷、維修保養技能。 技術文檔管理: 建立完善的技術文檔體係,包括設備手冊、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記錄、故障案例庫等。 第六章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在重點行業的應用案例 本章將通過具體的案例研究,展示工業機器人在不同製造領域的成功應用。 汽車製造: 機器人焊接、噴塗、裝配、搬運等應用,以及柔性生産綫如何應對車型多樣化需求。 電子信息: 錶麵貼裝(SMT)、精密組裝、AOI(自動光學檢測)、産品搬運等應用,對精度和速度的高要求。 食品加工: 包裝、碼垛、分揀、衛生級機器人應用,關注食品安全和潔淨度要求。 物流倉儲: 自動化倉庫的揀選、搬運、分揀機器人,AGV/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在倉庫內的應用。 金屬加工: 機器人上下料、打磨、拋光、去毛刺等應用,以及在惡劣環境下的防護。 新能源領域: 電池生産的自動化裝配、檢測,光伏組件的生産綫。 其他行業: 如傢電製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特定環節)等行業的機器人應用探索。 第七章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發展前景與挑戰 本章展望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的未來發展方嚮,並分析麵臨的挑戰。 發展前景: 與AI深度融閤: 預測AI在機器人自主學習、決策優化、復雜任務規劃中的作用。 邊緣計算與雲平颱: 機器人與邊緣計算、雲平颱結閤,實現更強的實時處理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人機共融的進化: 協作機器人嚮更自然、更安全、更智能的人機交互方嚮發展。 模塊化與標準化: 推動機器人模塊化設計和標準化接口,降低集成難度和成本。 小型化與移動化: 發展適用於狹小空間或復雜地形的移動機器人。 麵臨的挑戰: 高昂的初期投資: 自動化生産綫的建設成本仍然是中小企業麵臨的障礙。 技術人纔短缺: 缺乏具備機器人設計、編程、維護能力的高素質人纔。 工藝適應性問題: 對於高度定製化、變化頻繁的工藝,機器人係統的柔性仍然有限。 數據安全與隱私: 生産數據在互聯互通過程中麵臨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挑戰。 倫理與社會影響: 自動化對就業結構的影響,以及人機協作中的倫理考量。 本書內容涵蓋瞭從理論到實踐的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綫全生命周期,旨在為工程技術人員、研發人員、管理者以及對該領域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詳實的技術參考和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