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从事环境生态工程、退化环境生态修复、国土整治等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支持生态环境事业的公众参阅,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1.本书内容新颖,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环境生态工程各分支领域的成就。
2.具有较强的的理论性,让读者全面地了解生态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构建技术体系。
3.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态工程模式及其构建技术为主线,归纳总结了生态工程设计与构建目标、原则和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面向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内容包括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工程模式、湿地保护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典型模式、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理论与构建技术、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技术与模式、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和城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模式。
本书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从事环境生态工程、退化环境生态修复、国土整治等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支持生态环境事业的公众参阅,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范志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教授,199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环境生态工程学、流域生态管理、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Australia)理学院生物、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工作,获访问副教授职位。2008年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UC Berkley进行学术访问。
在本选题涉及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专题、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等10项研究课题,参加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攻关等7项研究课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主编或编委出版论著9部,发表科研论文72篇。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TWNSO)农业奖(1998)”、“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中华绿色科技银奖(1994)”。
内页插图
目录
1绪论1
1.1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
1.1.1生态文明建设——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1.1.2可持续发展思想3
1.1.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4
1.1.4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5
1.2生态工程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6
1.2.1生态工程的内涵和基本特征6
1.2.2生态工程的尺度和边界8
1.2.3生态工程的发展10
1.3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16
1.3.1生态系统健康学理论16
1.3.2生态系统管理学理论18
1.3.3恢复生态学理论19
1.3.4生态经济学理论24
1.3.5系统工程学理论25
1.4生态工程的设计与构建27
1.4.1生态工程设计目标与构建原则27
1.4.2生态工程设计与构建的技术路线29
1.4.3生态工程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30
参考文献31
2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工程模式35
2.1流域生态系统管理35
2.1.1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5
2.1.2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与内涵37
2.1.3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阶段与现状38
2.2流域生态工程构建技术39
2.2.1流域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与系统工程学原则40
2.2.2坡面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构建技术41
2.2.3河流生态缓冲带构建与面源污染防控技术46
2.2.4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技术49
2.2.5湖库水体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53
2.2.6河口生态工程构建技术54
2.2.7卫星影像技术在流域生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55
2.3流域生态工程典型模式56
2.3.1羌塘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56
2.3.2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生态工程治理模式56
2.3.3密西西比河上游河流恢复工程57
2.3.4加里米勒河滨生态工程自然化恢复模式58
2.3.5基西米河流域生态恢复工程58
2.3.6丽娃河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59
2.3.7滏阳河污染控制及生态恢复工程59
2.3.8湖库饮用水源地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模式60
2.4流域生态工程的生态服务功能61
2.5流域生态工程研究展望61
参考文献62
3湿地保护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典型模式65
3.1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65
3.1.1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66
3.1.2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66
3.2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67
3.2.1中国湿地保护行动67
3.2.2国外湿地保护行动68
3.3湿地保护生态工程69
3.3.1湿地保护生态工程的目标与理论基础69
3.3.2湿地保护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与策略70
3.3.3湿地保护生态工程构建技术71
3.4湿地保护生态工程典型模式76
3.4.1国外湿地保护生态工程典型案例77
3.4.2国内湿地保护生态工程典型案例79
3.5湿地保护生态工程研究展望85
参考文献85
4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理论与构建技术88
4.1荒漠化现状88
4.2土地沙化发生的机理分析89
4.3沙地生态恢复与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91
4.3.1退化沙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92
4.3.2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93
4.3.3我国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概况94
4.4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理论基础95
4.4.1退化沙地生态修复的生态学理论95
4.4.2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的风沙物理学理论97
4.4.3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的社会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98
4.5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技术98
4.5.1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99
4.5.2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技术101
4.6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典型模式120
4.6.1国外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典型模式120
4.6.2中国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典型模式125
4.7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133
参考文献134
5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技术与模式138
5.1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理论基础138
5.2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生态工程140
5.2.1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构建技术141
5.2.2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树种选择与模式143
5.3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144
5.3.1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构建技术144
5.3.2干瘠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模式147
5.4盐渍土改良与植被恢复生态工程148
5.4.1盐渍土地治理生态工程技术149
5.4.2盐渍土地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模式152
5.5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发展趋势157
参考文献158
6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161
6.1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61
6.1.1矿产开发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影响161
6.1.2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环境严重污染162
6.1.3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生态环境演变163
6.1.4矿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163
6.2土地复垦生态工程是恢复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途径164
6.2.1土地复垦与土地复垦学164
6.2.2生态恢复与土地复垦的发展166
6.2.3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内涵与基本框架167
6.3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168
6.4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技术体系168
6.4.1矿区复垦生态工程规划技术169
6.4.2矿区复垦生态工程微地形改造技术169
6.4.3矿区复垦生态工程土壤改良技术170
6.4.4矿区复垦生态工程植被恢复技术172
6.4.5矿区复垦生态工程土地利用与管理技术173
6.4.6矿区复垦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技术174
6.5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典型模式174
6.5.1美国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体系与模式174
6.5.2加拿大矿区土地复垦逐级修复利用模式175
6.5.3澳大利亚矿区土地复垦农林牧复合利用模式175
6.5.4印度平原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农牧复合利用模式176
6.5.5南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77
6.5.6俄罗斯铍矿开采环境污染治理177
6.5.7英国矿区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保护管理178
6.5.8中国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典型模式180
6.5.9矿区土地复垦与矿山公园建设模式184
6.6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87
参考文献188
7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191
7.1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工程191
7.1.1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工程的发展192
7.1.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93
7.2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原则与技术194
7.2.1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194
7.2.2农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195
7.3农业生态工程典型模式196
7.3.1生态经济型农林牧副复合生态工程模式198
7.3.2低碳生态能源循环农业工程模式200
7.3.3多层次物质能量循环调节生态工程模式201
7.3.4产业主导型农业生态工程模式204
7.3.5庭院农业生态工程模式205
7.3.6农业生物控制与非点源污染治理生态工程模式208
7.3.7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工程模式209
7.3.8“生态农场—生态村镇—生态县”区域农业生态工程模式212
7.4农业生态工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14
参考文献215
8城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模式218
8.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征218
8.1.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219
8.1.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220
8.2城市生态环境及其调控221
8.2.1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221
8.2.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23
8.2.3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手段224
8.3城市生态工程构建技术225
8.3.1城市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构建技术226
8.3.2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236
8.3.3城市湿地生态工程239
8.3.4城市林业生态工程242
8.4城市景观多样性、异质性与景观设计245
8.4.1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与异质性246
8.4.2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247
8.5生态城市建设模式249
8.5.1生态建筑与立体绿化工程249
8.5.2城市生态廊道构建技术与模式252
8.5.3海绵城市建设257
8.5.4我国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案例261
8.6生态城市建设展望与思考263
参考文献264
前言/序言
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是应用生态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运用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书以生态工程模式及其构建技术为主线,在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4020108)、“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5BAD07B0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2ZX07505-001-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2014XJJ-013、2014XJJ-014)、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科团队(项目编号:[2014]11号)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国内外主要生态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紧密结合近年来生态工程建设实践案例编著而成。
全书共分8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主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论述了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特征、尺度和边界以及发展现状,系统地提出了以生态系统健康学、生态系统管理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等为基础的生态工程理论体系,归纳总结了生态工程设计与构建的目标、原则和技术路线;第2章以流域生态系统为对象,在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介绍了有关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工程模式;第3章重点介绍了湿地保护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与典型模式;第4章详细阐述了退化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理论与构建技术,包括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途径、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构建技术、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典型模式等;第5章以干热(旱)河谷、干瘠石质山地、盐渍土地等特殊困难立地为对象,阐述了特殊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技术与模式;第6章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内涵与基本框架,归纳了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总结了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的技术体系,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工程典型模式;第7章分析了农业生态工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论述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原则与技术,详细介绍了农业生态工程典型模式;第8章详细阐述了城市生态工程构建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构建技术、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湿地生态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景观多样性与景观设计以及生态建筑与立体绿化工程、城市生态廊道构建技术与模式、海绵城市建设等。
生态工程融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于一体,用于恢复被人类活动严重干扰的生态系统,建立具有人类和生态价值的新型持续生态系统,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要求。因此,生态工程领域成为目前应用生态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应用生态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为生态工程研究与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吸取了生态工程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此对所有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书篇幅所限,还有许多类型未能包括在本书中,期待将来能够有更全面深入的论述。
本书由范志平、李法云和涂志华等编著,其中,第1章由范志平、李法云、涂志华、刘杰编著; 第2章由范志平、王博、胡亚林、李海燕编著; 第3章由范志平、王博、孙学凯编著; 第4章由范志平、涂志华、岳杰编著; 第5章由范志平、涂志华、刘杰编著; 第6章由范志平、李法云、王琼编著; 第7章由范志平、王艳杰、陈佳勃、李法云编著; 第8章由范志平、涂志华、岳杰、李海燕编著; 最后由范志平、涂志华定稿。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抚顺管理局、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东陵公园管理中心的帮助;同时,化学工业出版社为该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著时间仓促,编著者水平有限,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范志平
2017年2月于沈阳
生态环境修复与节能技术丛书--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