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两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史学巨著
在2002年BBC举办的名为“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票选活动中,丘吉尔当选为有史以来伟大的英国人。
他也被公认为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是屹立于世界史册的一代伟人。除政治家身份之外,在他身上还笼罩着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大学校长、贵族后裔这些耀眼的光环。从政,能带领英国人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文,能以作家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因此,丘吉尔全景式描摹英语民族的巨幅画卷,也就显得格外凝重。王室魅影、浴血革命、北美立国、怒海争峰……一书在手,尽览英语民族大历史。
本卷主要描述在1688—1789年间,有三次革命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发展。英国“光荣革命”将最后一位天主教国王逐出大不列颠群岛,从而让英格兰陷入与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兰西的长久恶斗中;美国独立战争使英语民族诞生出另一个国家;法国大革命则向欧洲宣扬有关平等、自由与人权的理念。丘吉尔将参与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如威廉三世、路易十四、乔治?华盛顿等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此外,还叙述了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及影响。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荣膺嘉德勋章。此外,丘吉尔凭借极高的文学成就,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一位荣获该奖的政治家。
世界一代又一代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凭借此书得以了解历史。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 迈克尔?霍华德
伟大的人物……以及他胸中伟大的议题与笔下伟大的事件。
——《时代周刊》
他所拥有的非凡天赋,不只是大家所熟知的那感动人心的文笔,还包括以凝敛简洁的风格完整把握整个历史时代和生命历程的能力。
——《芝加哥论坛报》
第七部 英格兰迈向世界霸权
第一章 奥兰治的威廉
第二章 欧洲大陆的战争
第三章 西班牙的王位继承
第四章 马尔博罗:布伦汉姆与拉米伊
第五章 奥德纳尔德与马尔普拉凯
第六章 《乌得勒支条约》
第八部 第一个不列颠帝国
第七章 汉诺威王朝
第八章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
第九章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1745年的战争
第十章 美洲殖民地
第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
第十二章 与美洲的不和
第十三章 独立战争
第十四章 美利坚合众国
第十五章 印度帝国
第九部 拿破仑
第十六章 小皮特
第十七章 美国宪法
第十八章 法兰西大革命
第十九章 对抗中的法兰西
第二十章 特拉法尔加之役
第二十一章 法兰西人的皇帝
第二十二章 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败亡
第二十三章 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
第二十四章 1812年的战争
第二十五章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
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架构严谨得像一座精密的钟表,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服务于整体的论证目标,没有丝毫的松懈或多余。作者在构建历史叙事时,展现出极强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将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全局观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认知,不会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时间线索中迷失方向。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主题如此宏大和严肃,作者也极力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的窠臼,他的文字充满了对历史进程中人性的复杂性的理解和包容,使得整部作品读起来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人文的温度,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常读常新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细节呈现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很多我以往阅读的同类著作中一带而过,或者完全没有提及的小插曲,在这里都被详尽地挖掘了出来,并且被赋予了恰当的解读。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当时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思潮变迁的描述印象深刻。作者似乎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搜集和比对那些尘封已久的第一手资料——也许是当时的私人信函,也许是地方报纸的社论,甚至是议会辩论的冗长记录。正是这些“边角料”式的材料,共同构建出一个立体、生动、充满烟火气的历史场景,而非僵硬的教科书式叙事。这使得读者在理解宏大历史叙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真实心境和日常挣扎,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可信度和代入感。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引言,便被作者那强劲有力的叙事风格所深深吸引。他的文字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气势磅礴却又条理清晰,能够精准地把握住历史事件的复杂脉络,并且将其梳理得头头是道。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亲眼目睹着那些风云人物的决策与挣扎。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转折点时的笔触尤为老道,他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力求还原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环境与思想背景,这种深度挖掘的姿态,远超一般通俗历史读物的肤浅叙述。尤其是在对某些关键人物的动机剖析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方法,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读起来酣畅淋漓,毫无晦涩之感,简直是一种阅读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仿佛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主色调选用了一种低调而又不失典雅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微微泛着光芒,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学究气息。纸张的选取也很有讲究,内页纸张略带米黄,既保护了视力,又增添了一丝复古的味道。我特别欣赏排版上的细致考量,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阅读起来毫无压迫感。即便是这样一本看似严肃的学术著作,也能在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上做到如此精益求精,看得出出版方对这套“丛书”是下了真功夫的,让人对接下来要深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
评分作为一名对政治哲学有持续关注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探讨和实际案例的结合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事实的流水账,更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提炼出关于“治理”与“人民主权”的核心命题。作者似乎总能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抛出一个直击本质的疑问,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跨越时空的政治困境。例如,在描述某次政体剧变时,书中对“多数人的暴政”与“少数精英的局限性”之间的微妙平衡的探讨,非常发人深省。这种穿透历史表象直达内核的哲学思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传记或断代史,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使用说明书”的早期草稿,虽然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对权力制衡的探讨依然具有永恒的参考价值。
评分好书,以前在图书馆租读过,买本留下反复可读
评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丘吉尔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历史学家。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挺好的,不错,是正品,价格公道
评分挺好的,不错,是正品,价格公道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翻译的一般,有些句子有些反人类,对不起三联这个品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