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作者、知名军史专家刘统说,《决战》比《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还好看!他说,写《决战:东北解放战争1945~1948》的时候,纯粹是有感而发的写作。刘统能写能说,开讲座从来不用讲稿。他的讲座在微信上疯狂转载,阅读量10万+。
刘统,著名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跨海之战:金门?海南?一江山》;编著有《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等。他是“解放战争”系列丛书的“总策划”。他是《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的作者,2016年,他的讲座《毛泽东一生中zui黑暗的时刻:长征路上的戏剧性转折》在微信上疯狂转载,阅读量10万+。他能写能说,开讲座从来不用讲稿。他认为,“历史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动的情节。”
引子“大时代展开了!”………………………………1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关东军带着伪满王公逃出长春———重庆延安一片欢腾———日本投降了
第1章重庆谈判…………………………………7
毛泽东与普通百姓一样,从广播中获悉苏军出兵———延安积极部署反攻受降———蒋介石请毛泽东来重庆———斯大林的电报惹怒毛泽东———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出去重庆的决策———各军区将领匆匆返回———临行前毛泽东向刘少奇面授机宜
第2章捷足先登进沈阳………………………………17
毛泽东到重庆,像一位乡野书生———延安下达进军东北的命令———曾克林部队在山海关与苏军会师———抗联干部与中央联络———苏军代表与曾克林飞到延安———中共中央东北局在“9?18”这天到达沈阳
第3章十万大军闯关东………………………………27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提出———林彪在去山东途中接到去东北的命令———黄克诚师千里长征———罗荣桓组织山东部队渡海北上
第4章万事开头难………………………………35
彭真发现东北情况并不乐观———招兵买马发展部队———东北局向延安要干部———毛泽东下令:霸占全东北———林彪当了总司令
第5章接收碰壁…………………………………43
老蒋忙着接收内地,一时顾不上东北———铁路被八路扒了———接收大员到长春———雅尔塔秘约内幕———斯大林教训蒋经国———杜聿明在营口被堵回来
第6章初战山海关………………………………55
蒋军在秦皇岛登陆———冀东部队把守山海关———杨国夫师赶来参战———杜聿明亲自督战,拿下山海关,打开通向东北的大门
第7章锦州战役计划未能执行…………………………61
杜聿明抓住时机,突入绥中———毛泽东要林彪在锦州反击———林彪手里没兵,准备放弃锦州———黄克诚赶到前线,发现他们处于“七无”状态———林彪与黄克诚会面,一致决定后撤
第8章“让开大路,占领两厢”…………………………69
我军向各地分散发展———苏军将东北局赶出沈阳———混乱的局面———刘少奇指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第9章“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79
叛乱之风四起———“老兵老枪,新兵新枪”———要城市还是要农村———东北领导干部的报告和意见———毛泽东发出建立根据地的指示
第10章和平的烟雾………………………………93
苏军不想撤走———毛泽东对和平乐观———明停暗打———中央命令林彪停火———占了营口丢热河———林彪告诉中央:和平是阴谋
第11章秀水河子和沙岭战斗…………………………105
东北我军重新部署———“和平民主新阶段”———林彪进行战前动员,讲述“一点两面”———秀水河子歼灭战———沙岭打了个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第12章平息通化叛乱………………………………117
日伪残余云集通化———国民党特务与日本军人搭钩———逮捕孙耕晓———大年初一之夜的激战———处决日本战犯
第13张莘夫事件与反苏浪潮…………………………127
苏军在东北搜罗财富———卢冬生司令在哈尔滨被害———雅尔塔密约公布引起国人抗议———张莘夫之死———国统区反苏浪潮———中共采取克制
第14章从和谈到破裂………………………………137
中共中央拒绝向东北增兵———东北局在抚顺开会———陈云强调建立农村根据地———罗荣桓劝告不要幻想和平———马歇尔到延安———蒋介石推翻政协决议———毛泽东命令在东北大打
第15章夺取四平、长春……………………………145
苏军走后的沈阳———黄克诚占领四平———林彪准备在四平决战———兴隆岭、大洼伏击战———夺取长春
第16章四平保卫战………………………………155
林彪在四平布防———新1军外围受挫———毛泽东命令死守四平———我军暴露出弱点———罗荣桓调来的弹药在梅河口被炸———毛泽东给予林彪指挥大权———黄克诚建议撤退———廖耀湘攻下塔子山———林彪决定撤离四平———黄克诚与毛泽东的争论
第17章退过松花江………………………………171
放弃长春———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投敌———黄克诚汇报我军困境———蒋介石得意地飞到东北———184师海城起义———拉法战斗———林彪求和,毛泽东要打———毛泽东下决心与国民党破裂———山东我军牵制蒋军增兵东北
第18章《七七决议》指明方向…………………………185
林彪当上东北第一把手———东北局在哈尔滨举行重要会议———陈云起草《七七决议》———毛泽东对决议所做的修订———“我们要在东北建立一个家”———一万多干部下乡建设根据地
第19章林海雪原剿匪记(一)…………………………195
东北匪情———叛乱蜂起———方强到合江———二打刁翎———匪患再起———东北局发出剿匪令
第20章林海雪原剿匪记(二)…………………………205
张闻天、贺晋年到合江———杨清海叛乱———穷追猛打李华堂———活捉谢文东———“四大旗杆”覆灭记———侦察英雄杨子荣———动员群众彻底剿匪———辉煌战绩
第21章夜幕下的哈尔滨……………………………221
光复后的哈尔滨———陈云到北满———李兆麟将军被刺杀———夺回哈尔滨———为民除害———粉碎姜鹏飞暴动———“活佛”李明信受审记
第22章清理内部,重整旗鼓…………………………235
东总下令整顿队伍———分析复杂成分———连队坦白教育运动———清理干部思想———战士为什么要逃亡———改编地方武装———清除贪污腐败分子
第23章新开岭战役………………………………251
整编部队军区———周恩来拒绝蒋介石的条件———承德失守———杜聿明向南满进攻———集中兵力迎击敌人———新开岭全歼25师———毛泽东祝贺胜利
第24章陈云来到七道江……………………………261
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昌图干部转移记———辽南部队退入“关东州”———分兵招致失败———陈云、萧劲光去南满———七道江会议力挽狂澜———坚持南满,大闹天宫
第25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275
南满出击———林彪提出“硬拼战”———一保临江———一下江南———猛攻其塔木———张麻子沟伏击战———苦战焦家岭———林彪作总结:不打莽撞仗———二保和三保临江的胜利———收复南满四县城
第26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二)…………………………291
重炮猛轰城子街———德惠战斗———三下江南———杜聿明险遭俘虏———红石砬子歼灭战———东北局势的转折
第27章拾破烂建炮兵………………………………305
共军的大炮是哪里来的———朱瑞受命建炮兵———延安炮校奔赴东北———两手空空退出沈阳———抢出来的破坦克———拣破烂建炮兵———从修械所到修炮厂———《炮字第一号命令》———三下江南炮兵参战———朱瑞制订炮战原则———再次收集炮弹———用贸易换装备
第28章暴风骤雨(一):反奸清算和“煮夹生饭”…………………323
东北土地状况———反奸清算,开展土改———马斌工作队发动群众———工作团下乡———农民还在观望———姬龙图搞起农民武装———中农被侵犯了———陈云论“半生不熟夹生饭”———张闻天三下会龙山———清洗流氓坏分子———东北局指示搞春耕
第29章暴风骤雨(二):砍大树挖财宝………………………341
春耕的困难———斗出财宝就不愁———砍挖运动开始了———“大胆放手就是政策”———挖窖指示———斗争扩大化———伤员和农会打起来———刘少奇建设整顿队伍———贫农“坐江山”,干部靠边站———运动再度出现曲折
第30章暴风骤雨(三):反“左”纠偏,平分土地…………………361
“扫堂子”运动———张闻天保护工商业———毛泽东下令纠左———重划成分,落实政策———平分土地———1948年的春荒———鼓励生产互助,允许冒尖致富———农民翻身,参军支前
第31章夏季攻势………………………………379
杜聿明求援———蒋介石无兵可派———林彪准备出击———东北局“五五决议”———怀德战斗———毛泽东称赞东北———罗荣桓归来———南满攻克梅河口———解放区联成一片
第32章四平攻坚战………………………………391
下一个目标是四平———守将陈明仁———从西区突破———核心工事争夺战———林彪准备付出15000人伤亡———陈明仁顽强死守———国民党援兵北上———打援失利,撤出四平———双方谈教训———林彪心里的阴影
第33章建立强大的野战军……………………………409
陈诚到东北———乱套的国民党“整军”———总结四平攻坚教训———要当革命的“兵贩子”———组建二线兵团———土改后的参军热潮———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建起百万大军
第34章秋季攻势———全线出击…………………………429
毛泽东指示东北出击———辽西三战三捷———远程奔袭抓住敌人———华北敌军来增援———杜家窝棚遭遇战———攻克朝阳、德惠———大意轻敌要吃亏———“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
第35章军工创业记………………………………441
没枪没炮怎么打仗———百万吨粮食出口之谜———金日成伸出援助之手———何长工软硬兼施搞武器———创建珲春军工基地———东北局军工会议———团结日本技术人员———大连“建新公司”———东北军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第36章冬季攻势(一):辽西三捷…………………………459
调兵遣将准备冬季攻势———沙后所、调兵山战斗———彰武攻坚———公主屯全歼新5军———王道屯战斗的教训———顺利攻克新立屯———“教师爷”陈诚黯然离去
第37章冬季攻势(二):辉煌的战绩………………………473
卫立煌走马上任———“固点联线”的死守策略———我军攻克辽阳———毛泽东与林彪商讨战略———连克鞍山、营口———政策问题———国民党高层在东北战略上的争吵———60军仓皇撤往长春———夺取四平———辉煌的战绩,形势的转折
第38章改造国民党俘虏……………………………489
184师起义后再叛变的教训———筹建哈尔滨“解放军官教导团”———国民党军官不服气———中央和罗、谭首长对改造俘虏的指示———形式多样的学习改造———如何对待高级战俘———“回忆历史,自我清算”———审俘工作经验———改造战俘,瓦解敌军
第39章“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503
营团干部来上学———林彪细说“四快一慢”———野战军参谋会议———刘亚楼对司令部工作提出新要求———攻坚战斗的三条原则———东北野战军全军大练兵
第40章战略的抉择………………………………519
郑洞国被迫到长春上任———老蒋与卫立煌继续扯皮———林彪提出打长春的计划———长春外围战斗———林彪改变了主意———毛泽东与林彪在南下方针上展开争论———林彪同意南下北宁线作战———抢修铁路———秘密运送十万大军
第41章饥饿的长春………………………………535
“要使长春成为死城!”———堵塞漏洞,严密封锁———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饥民———国民党赶老百姓出城———林罗向毛泽东报告围城情况———杨滨反映百姓的惨状———林罗下令收容难民———死城长春———12万老百姓死亡的责任由谁来承担
第42章“战锦方为大问题”……………………………547
毛泽东定下辽沈战役方针———兵马未动,后勤先行———锦州一片和平景象———战斗在北宁线打响———国民党统帅部吵成一团———封锁锦州机场———义县战斗朱瑞捐躯———蒋介石亲自部署援锦———林彪一度动摇决心———毛泽东转怒为喜———罗荣桓功不可没
第43章塔山阻击战………………………………563
四纵奉命进驻塔山———林彪命令:死打硬拼守住塔山———蒋介石到葫芦岛部署援锦———阙汉骞损兵折将———“赵子龙师”在塔山前被碰得头破血流———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战士———最后一天的激烈战斗———林罗首长赞扬四纵———塔山精神永垂史册
第44章雷霆万钧克锦州……………………………581
攻锦成败事关全局———林彪命令各部大挖交通沟———罗荣桓到八纵督促夺回小紫荆山———毛泽东说:攻克锦州就有了主动权———三纵血战配水池———总攻开始了———“老头坦克”显神威———31小时攻克锦州———范汉杰、卢浚泉被擒记
第45章长春解放………………………………597
封锁长春,攻心为上———国民党军的最后挣扎———曾泽生酝酿起义———蒋介石强迫长春守军突围———我方欢迎起义———60军长春起义成功———新7军自找出路———郑洞国拒不投降———我军与新7军达成协议———新7军放下武器———郑洞国向蒋介石诀别———萧劲光、萧华宴请郑洞国———长春获得新生
第46章黑山阻击战………………………………617
蒋介石坚持要廖兵团西进———廖耀湘浪费了五天宝贵时间———东北局建议抓住时机解放全东北———毛泽东和林罗迅速定下辽西会战计划———十纵奉命死守黑山———高家屯大血战———我军主力及时赶来———黑山阻击战的历史经验
第47章辽西围歼廖兵团……………………………633
东北野战军主力向辽西急进———林罗指示务必打好这一仗———独立2师主动出击———国民党将领玩忽职守———六纵厉家窝棚阻击战———三纵7师打烂廖兵团指挥部———廖兵团溃不成军———我军展开分割围歼———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廖耀湘、李涛被俘记
第48章胜利…………………………………649
刘玉章的52军逃往营口———毛泽东批评林彪———九纵急行军南下———52军部分漏网———卫立煌逃离沈阳———沈阳守军联系起义投诚———沈阳解放———接管也是战斗———胜利的喜悦———大军南下入关
尾声历史不会终结………………………………663
参考书目……………………………………672
东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674
后记………………………………………688
引子 “大时代展开了!”
1945年8月9日凌晨,漫长的东北中苏边境线上,像往日一样寂静。日本关东军的守备部队官兵,都在酣睡着。只有值勤的哨兵,强打精神,望着黑暗的远方。
8月9日1时,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东宁一线,苏军的重炮震天动地地怒吼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密集的炮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把一个个地堡掀掉了盖子。大地在颤抖,苏军的坦克集群向日军阵地猛扑过来,天空中苏军的远程轰炸机呼啸而过,在这强大的攻击下,日本人被打得晕头转向。甚至没来得及做任何反抗就一命呜呼,身首异处。
1时30分,苏军的轰炸机群已经长驱直入,到达伪满洲国首都和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上空。一枚枚炸弹发出刺耳的尖叫,投向城郊的目标。爆炸声、防空警报声、难民的哭喊声,长春一片混乱。
从这时起,关东军总部不断收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告急电报。苏军已经向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留守总部的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匆匆作了一些部署,便下令将总部迁往郊区的南岭地下指挥所。破晓时分,当关东军总部人员乘车转移时,长春大街上已是混乱不堪。惊慌失措的市民们扶老携幼,背囊提物, 在细雨中向城郊逃去。
南岭地下指挥所是日军在1942年修建的。这所防空洞由于从未使用过,每间房子里都有积水。眼看无法使用,秦彦三郎又命令全体返回原总部。战争初期最宝贵的一天,被关东军总部白费力气的搬迁浪费掉了。
8月9日13时,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从大连乘飞机回到长春。在总部只停留了片刻,对部下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便匆忙赶往伪满皇宫。他对溥仪说:关东军总部准备迁移到中朝边界的通化,并劝溥仪迁往临江。原来这位总司令想的也是逃跑。
当关东军总部和伪满皇室在长春市民的哭号声和唾骂声中仓皇登上火车向南逃窜时,苏军长驱直入,向东北的各大城市进军。在西面,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以8个集团军、60个师的兵力,一路由满洲里沿铁路线向南推进。由坦克组成的快速兵团一天前进了150公里,翻越大兴安岭,向齐齐哈尔进军。一路由中蒙边境穿越广阔的大戈壁,两天推进300公里,占领鲁北、洮南,进入东北平原。然后分兵向沈阳、长春进军。
麦茨列科夫元帅指挥的远东第一方面军以7个集团军、45个师的兵力,从兴凯湖以南地区发起进攻。绥芬河、东宁一线是日军筑垒地区。日军经过多年经营,修建起宽大正面和纵深的永久性防御工事。中心碉堡、坑道、壕沟、铁丝网重重叠叠,期望以此挡住苏军进攻。苏军从侧面迂回并封锁筑垒地区,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道路,向牡丹江挺进。另一路沿图们江向朝鲜进军。
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的远东第二方面军,以5个集团军、23个师的兵力,在黑龙江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松花江南下,逼近佳木斯。
苏军参加远东战役的部队,是在攻克柏林后从西线调来的精锐部队。他们久经战争考验,擅长大兵团协同作战。战役开始后,各部队以多路机动迂回的战术,步、炮、坦克、航空兵密切配合,显示出现代化战争的强大威力。苏军轰炸机群的密集轰炸,迅速摧毁了日军后方的一批重要基地。苏军炮火之猛,坦克集团冲锋速度之快,都是日军从未见过的。相比之下,曾经骄横不可一世的关东军不仅兵力相差一倍,飞机、坦克、火炮的质量也差得远。在苏军的猛烈进攻下,日军很快丧失了抵抗能力,伤亡惨重。绝望的日本军官只有剖腹自杀,向天皇献上最后的忠诚。
苏军的攻势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只是当苏军坦克油料耗尽时,才能使进攻暂时停顿。8月12日,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在翻越大兴安岭,到达突泉后,因油料耗尽集结休整两天,等待后方补给。日本空军乘机从齐齐哈尔机场轮番起飞,向苏军发动空袭。一些日本飞机弹药用尽后,便一头扎向苏军坦克,同归于尽。从12日到14日,第6集团军损失坦克汽车150余辆。在乌苏里江畔的虎头筑垒地区,以四个小山丘为中心分布着400多个火力点和66个火炮阵地。储存了可供万人使用三个月的粮食弹药。在苏军的迂回包围下,虎头筑垒区与总部失去联系,3000多日军、伪军和日军家属在这里负隅顽抗。战斗持续了半个月之久。苏军火箭炮对日军阵地进行密集射击,并用大量炸药炸毁坑道口。用火焰喷射器和汽油向内喷射,窒息里面的日军。还切断了水源电线。在阴暗潮湿的坑道内,由于人员拥挤,严重缺水,死尸无法运出,腐烂后空气混浊,造成痢疾流行。当虎头战斗结束时,坑道内生存者仅40人。
抵抗到底的日军毕竟是少数。关东军总部的撤退造成了指挥系统的瘫痪, 不仅各地日军部队与长春失掉联系,东京大本营也得不到关东军的详细报告。
沈阳、长春等各大城市的火车站都是一片混乱,准备逃难的市民为了挤上南下的列车,在站外广场日夜等候。8月12日深夜,当“满洲国”皇室家族在关东军警备队护送下登车南逃时,遭到冒雨等候的老百姓的愤怒谴责。在刺耳的空袭警报声中,列车仓皇离开了长春车站。
8月9日是日本帝国丧钟敲响的日子。凌晨,150万苏军对中国东北侵华日军发起总攻。中午,美军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造成近7万人的伤亡。8月10日,在裕仁天皇授意下,日本政府向苏美英中四国发出乞降照会。这个消息通过无线电波,很快传播到全世界各个地方。
延安沸腾了!重庆沸腾了!饱受苦难的中国大地沸腾了!这天夜里,延安军民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山坡上、山沟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灯笼火把。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欢呼跳跃,把衣服帽子抛向空中,扭起了粗犷的陕北秧歌舞。在山城重庆,当报社将号外新闻赶印出来,街上立即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人们在狂跑、狂叫、没有人还能平静地聊天,电影院里的观众也都跑到了街上,爆竹噼噼啪啪地响起来,没有爆竹的就把盆碗敲起来。美军士兵坐在吉普车里,挥舞着酒瓶子,用生硬的中国话欢呼“顶好”。一些性急的人已经在商量:“明天去买轮船票吧。”
8月10日重庆《大公报》以《大时代展开了!》为题目,发表了慷慨激昂的社论。社论说:“宇宙伟大,人类不灭,而正义是必胜的。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受日本侵略压迫历51年。中国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日本把中国每个人的脸抹黑了,逼得全中国无路走。中国既已抗战,又把中国的领土大部占据烧杀淫掠,为所欲为。现在如何?日本本土在死亡毁灭,中美联军既在共同杀敌,苏联又从北面杀来,侵略中国的日本百万大军业已无家可归,只有坐待歼灭或俯首投降了!
50年的威风,一旦如此,试问日本可曾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帝国主义者今天自食其果报了!”社论最后欢呼:“大时代展开了!苏联大军已于昨晨开始行动,第二枚原子弹又于昨午降落于日本的长崎。打倒这最后一个帝国主义,人类就应该进入建设和平幸福的时代了!”
在苏、美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日本战败已成定局。8月14日上午,裕仁天皇在东京召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在听取了铃木首相的停战建议和阿南陆军大臣、梅津总参谋长继续进行战争的意见后,裕仁说:“当我充分研究了世界的现状和国内的局势后,认为再继续战争下去不妥当。如果再继续战争下去,最后将使我国完全变成一片焦土,使万民遭受更大的苦难。我实在于心不忍,无以对祖宗在天之灵。当然,采取媾和手段,对于对方的做法,完全难以置信, 但我想较之日本完全灭亡的结果还略胜一筹。只要还留下一点种子,今后还有复兴的希望。”听到这里,在座大臣都失声痛哭,裕仁也不断用手拭去两颊的泪水。
8月15日中午,关东军总部将领与其他战区的日本军人一样,奉命收听东京的广播。裕仁天皇亲自宣读了停战诏书。但是关东军没有收到来自大本营和南京冈村宁次大将的命令。在关东军总部最后一次会议上,还有人叫嚣要把战争打到底。秦彦三郎总参谋长流着眼泪说:“我们作为军人,除了服从天皇的命令以外,不能设想还有什么尽忠之道。不遵奉诏书的永远是乱臣贼子。主张抵抗到底的人最好先把我们的头颅砍掉,然后再去!”总司令山田大将也同意投降,于是再没有人反对了。关东军的命运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几天后,秦彦总参谋长前往苏军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处,接洽投降事宜①。
这天,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号外。《大公报》以前所未有的大字赫然宣布:“日本投降矣!”在社评的开头,特地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时人们的心情,与这诗句多么贴近。
多年的苦难,终于结束了。在和平的环境下重建中国,是每一个中国平民的真诚愿望。但是,蒋介石打碎了善良人们的希望,发动了持续四年的大内战。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两种命运的大决战,是埋葬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大决战。这场大决战最初的主战场,就在那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
细节铸就辉煌 我写解放战争
刘统
当年我开始学习历史专业时,从没想到会从事军事历史研究。
1988年我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读完了博士研究生,一个偶然的机会,穿上军装,来到北京西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当时我的工作是《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辑。
我被带进一个全新的领域,军事历史的研究使我增添了很多新知识,军队的锻炼也把我从一个书生变成了一个军人。我开始喜欢了这份工作。但是,除了日常编辑《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我的科研工作向何处去呢?
当时与我同办公室的是茅海建少校,工作之余我们经常闲聊。他告诉我:军事科学院收藏了大量的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档案,如果有兴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我有空就钻进图书馆,阅读馆藏的军事档案。
当年叶剑英元帅创建军事科学院时,为了编写出权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工作。各部队都将他们的作战电报、战斗总结、组织编制、后勤、政治工作等方面资料全部上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各军都编写了自己的军史。编者都是当事人,作战过程记录得非常具体详细。军史历史研究部在60年代编写军战史时,采访了许多高级将领,开了许多座谈会,这些珍贵的史料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艰难曲折。这些原始史料,电报是抄在学生练习本上的,小册子是油印的,总结是手写的。我一边阅读,一边叹服这些前辈,他们的文字如此朴实,故事情节如此生动,绝大多数都是我前所未闻。阅读过程中,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前辈们的记录,为我再现了那个炮火连天、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
这么多精彩的情节,为什么我们过去出版的历史书没有反映出来呢?1987年军事科学院出版了三卷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这是军事历史研究部集体创作的成果。因为它是正史,要对解放军的发展和战争作权威的论述,要顾及各个根据地、部队,所以只能作宏观的叙述,不能包含很多细节。我突发奇想,我能不能从细节入手,来写解放军的历史呢?
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一幕。我在读史料时,发现第四野战军的史料最丰富、最细致。不仅因为四野打的仗最多,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还因为每次战役结束后,各部队都要进行细致的战斗总结,把作战中的经验、教训都原原本本地记下来,打一仗就进一步。当年中共中央指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从各地派往东北的都是精英。这些大秀才们把后方的工作,如土改、剿匪,也都写得深入细致。于是我白天做本职工作,晚上就在办公室边看史料边写作。到1996年,完成了第一部60万字的《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当时,我还没有出版过一部专著,在学界是无名之辈。谁肯接受我这部书稿呢?我自不量力,找到了人民出版社。马列国际编辑室的王一禾编审把稿子推荐给了编辑部主任郇中建。他认为有新意,有价值,决定接受,并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田士章先生终审把关。田先生以一个资深老编辑的眼光,给我提出了细致中肯的修改意见,使书稿成熟了许多。但是我还是不自信,第一版以“东方出版社”名义于1997年出版。
《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出版后,许多四野的老同志和后代反响很大,社会效果较好。郇中建先生提议以战区为单位,写一套完整的解放战争史。于是我继续承担了《华东解放战争纪实》和《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其余三本,《华北解放战争纪实》、《西北解放战争纪实》和《中南解放战争纪实》分别由我的同事袁德金、金立昕同志撰写。当这套书出齐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年。
有读者问我:你写的这三本书,特点在哪里呢?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呢?我认为,我写解放战争,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历史的细节。
第一,战争是国共双方的大决战,没有事先注定谁就该胜,谁就该败。我们看到的三大战役都是打起来的场面,实际上战前的谋划运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就辽沈战役来说,双方统帅部的决心都没有错。蒋介石要东北国民党军全部撤离,毛泽东要林彪先打锦州,将卫立煌集团消灭在关外。而卫立煌不肯轻易放弃东北,林彪则担心打锦州会孤军深入,造成被动。为此,毛泽东和林彪商量了半年多,林彪才指挥大军包围锦州。而蒋介石和卫立煌并未惊慌,国民党军部署了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和侯镜如的东进兵团,设想让范汉杰坚守锦州,吸住林彪主力,然后两面反包围林彪。如果范汉杰能够坚守一周,黑山或塔山又守不住,战局真的难以预料。但是无论廖兵团还是侯兵团,都没有全力以赴去攻击,而范汉杰仅仅两天就当了俘虏。这说明,上级运筹是一回事,底下执行又是一回事。统帅部的正确决策和各级干部战士的英勇顽强,二者缺一不可。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包装精美,质量上乘,送货超快,赞赏京东!买书我只选京东!
评分平装,16开,价格要是有活动的话是很好的,内容很不错
评分书挺好的,活动有优惠,快递很快。
评分了解解放战争全貌,这个系列正合适。
评分解放战争战场上,华北似乎乏善可陈。后期随着四野大军入关,华北立马像打了强心针一样,然而除了新保安,基本没有像样的战役,连北平外围和天津都是四野打的,这不算本事。
评分物流很快,包装很好,解放战争各大战略区都包括了。
评分品质优
评分京东正版,京东正版,京东正版,京东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