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飛行的曆程 美國史密森國傢航空航天博物館100種珍藏

人類飛行的曆程 美國史密森國傢航空航天博物館100種珍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博物館 著,徐大軍,李俊 譯
圖書標籤:
  • 航空史
  • 飛行
  • 史密森博物館
  • 航空航天
  • 人類飛行
  • 曆史
  • 珍藏
  • 科普
  • 圖鑒
  • 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454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9890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首次跨越大西洋飛行的"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
突破聲障的貝爾X-1試驗機
執行過39次飛行任務的"發現號"航天飛機
……
足不齣戶
遊覽世界知名飛行專題博物館
從航空到航天
100種珍藏
探訪人類飛行的各個曆程

內容簡介

美國史密森國傢航空航天博物館(簡稱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博物館)是世界上專門收藏具有曆史價值的航空與航天飛行器的知名博物館,它收藏的展品是對人類飛行及太空探索過程中裏程碑性事件的紀念。
本書中展現的100件館藏珍品由該博物館的館長親自挑選,包括由查爾斯?林白駕駛的實現首次次跨越大西洋飛行的“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由查剋?耶格爾駕駛的突破聲障的貝爾X-1試驗機;巴茲?奧爾德林在“阿波羅11號”飛行任務期間穿過的航天服,以及曾經執行過39次飛行任務並在太空纍計度過瞭365天的“發現號”航天飛機。每一件展品均有全幅圖像,並配有基本信息說明。
本書適閤青少年閱讀。足不齣戶,即可遊覽世界知名博物館。

作者簡介

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博物館,1976年7月開館,是史密森學會創建的眾多博物館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關飛行的專題博物館。各展廳陳列著人類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火箭、導彈、宇宙飛船及飛行員、宇航員用過的器物,藏品超過6萬件。這裏是開展航空與太空飛行以及相關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地球與行星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內頁插圖

目錄

航空藏品
1894年李林塔爾的滑翔機 11
1899年萊特兄弟的風箏 13
1900年萊特兄弟的滑翔機 15
蘭利的四分之一縮比飛機 17
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者號”飛機 19
1909年萊特兄弟的軍用型“飛行者號”飛機 21
萊特EX型飛機“Vin Fiz號” 23
埃剋的“飛船” 25
布萊裏奧的XI型飛機 27
寇蒂斯JN-4D“珍妮號”飛機 29
瓦贊8型飛機 31
德 哈維蘭DH-4型飛機 33
斯帕德S.XIII型飛機“史密斯四號” 35
福剋D.VII戰鬥機 37
信天翁D.Va戰鬥機 39
索普威斯7F.1“鷸”式戰鬥機 41
寇蒂斯D-III無頭推進式飛機 43
福剋T-2飛機 45
道格拉斯“世界巡航者”飛機“芝加哥號” 47
寇蒂斯R3C-2“競賽者”飛機 49
瑞安NYP“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 51
洛剋希德“織女星”5B飛機 53
福特5-AT三發飛機 55
洛剋希德8型“天狼星”飛機“大鳥號” 57
波音F4B-4戰鬥機 59
諾斯羅普“伽馬”2B型飛機“極星號” 61
波音247-D型飛機“靈活的安妮” 63
道格拉斯DC-3飛機 65
休斯H-1“競速者號”飛機 67
“探索者II號”氣球 69
比奇C17L交錯翼飛機 71
休潑馬林“噴火”HF. Mk. 7c戰鬥機 73
格魯曼FM-1(F4F-4)型“野貓”戰鬥機 75
派珀J-3“小熊”飛機 77
馬基C.202“雷電”戰鬥機 79
貝爾XP-59A“空中彗星”噴氣式飛機 81
梅塞施密特Bf 109G-6/R3戰鬥機 83
三菱A6M5“零式”52型戰鬥機 85
馬丁B-26“掠奪者”轟炸機“高射炮"
引誘者號” 87
洛剋希德XP-80“露露美人”戰鬥機 89
道格拉斯SBD-6“無畏”俯衝轟炸機 91
沃特F4U-1D“海盜”戰鬥機 93
梅塞施密特Me 262A-1A“雨燕”噴氣式
戰鬥機 95
阿拉多Ar 234B-2“閃電”噴氣式飛機 97
北美P-51D-30-NA“野馬”戰鬥機 99
波音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
“伊諾拉 蓋伊號” 101
諾斯羅普P-61-C“黑寡婦”戰鬥機 103
貝爾X-1“迷人的葛蘭妮號”試驗機 105
惠特曼特-20飛機“奧什科什總督”/
“巴斯特號” 107
洛剋希德U-2C偵察機 109
道格拉斯DC-7旅客機“佛濛特旗艦號” 111
麥剋唐納 道格拉斯F-4S-44“鬼怪II”
戰鬥機 113
北美X-15試驗機 115
塞斯納180“哥倫布精神號”輕型飛機 117
洛剋希德SR-71“黑鳥”偵察機 119
波音747-151寬體旅客機 121
道格拉斯A4D-2N/A-4C“天鷹”攻擊機 123
貝爾206L-1“遠程突擊隊員II”直升機
“得剋薩斯精神號” 125
RQ-2A“先鋒”無人駕駛飛機 127
空中客車A320旅客機駕駛艙 129
洛剋希德 馬丁/波音聯閤研製的RQ-3A“暗星”
無人駕駛飛機 131
通用原子公司MQ-1L“捕食者A”無人駕駛
作戰飛機 133
航空環境公司RQ-14A“龍眼”無人駕駛飛機 135
RQ-7A“影子200”無人駕駛飛機
“尖叫惡魔號” 137
波音X-45A“聯閤無人作戰飛機係統”
(J-UCAS)“艾西 梅號” 139


航天藏品與其他

戈達德火箭(1926年) 143
“箍襯裙”火箭 145
V-1巡航導彈 147
V-2導彈 149
WAC“下士”探空火箭 151
“空蜂150”探空火箭 153
“維金12”火箭 155
“先鋒號”衛星 157
“丘比特-C”火箭 159
尤裏 加加林的增壓航天服 161
“水星”計劃中的“友誼7號”飛船 163
F-1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165
“徘徊者7號”月球探測器 167
月球軌道飛行器 169
“勘測者3號”月球探測器 171
“阿波羅”登月艙2號 173
“阿波羅11號”指令艙“哥倫比亞號” 175
約翰 格倫、尼爾 阿姆斯特朗、巴茲 奧爾德林的
航天服 177
M2-F3升力體飛行器 179
哈勃空間望遠鏡模型 181
“民兵三型”洲際彈道導彈 183
月球車與月球岩石 185
“童子軍”D型火箭 187
天空實驗室 189
“阿波羅-聯盟號”實驗計劃 191
“海盜號”火星著陸器 193
“戰斧”式巡航導彈 195
“旅行者號”探測器 197
“潘興II”導彈 199
“水星號”載人飛船 201
“發現號”航天飛機 203
SS-20“軍刀”導彈 205
火星探測車 207
“太空船一號” 209
航天飛機主發動機 211
翱翔的夢想:從達芬奇的草圖到現代噴氣式飛機 人類對飛行的渴望,如同一顆種子,深埋在數韆年的文明史中。從仰望鳥兒展翅的童真遐想,到構築奇思妙想的機械雛形,這顆種子汲取著好奇、勇氣與智慧的養分,終在近代綻放齣絢爛的花朵。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探尋人類如何一步步將飛行的夢想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領略那些充滿智慧與勇氣的先驅者們,以及他們留下的珍貴遺産,是如何共同譜寫瞭這麯壯麗的“人類飛行史詩”。 第一章:古人的幻想與早期探索 在人類掌握瞭製造和操控飛行器之前,飛行更多地存在於神話、傳說和哲學傢的思考之中。古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雖以悲劇收場,卻象徵著人類不屈不撓的飛天夢想。中國古代的“木鳶”傳說,也描繪瞭古人對藉助於外力升空的嘗試。而真正的科學探索,則要等到文藝復興時期。 列奧納多·達·芬奇,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天纔,是早期航空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仔細觀察鳥類的飛行姿態,研究空氣動力學原理,繪製瞭大量飛行器的設計圖,包括撲翼機、螺鏇槳式飛行器等。雖然這些設計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實現,但它們無疑為後來的航空研究奠定瞭重要的理論基礎。他的筆記中充滿瞭對空氣、升力、阻力等概念的深刻洞察,展現瞭超越時代的科學預見性。 達·芬奇之後,許多其他的發明傢和科學傢也開始進行飛行研究。例如,17世紀的意大利科學傢喬瓦尼·阿爾方索·博雷利,通過數學方法分析瞭鳥類的飛行能力,得齣瞭人造撲翼機成功的可能性極低的結論,這也促使研究者將目光轉嚮瞭其他飛行方式。18世紀,風箏在東方和西方都有著悠久的曆史,它證明瞭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可以産生升力,盡管規模有限。 第二章:熱氣球與飛艇的時代:掙脫地心引力的初步勝利 人類最早成功擺脫地心引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飛行的,是熱氣球。1783年,法國的孟格菲兄弟成功放飛瞭他們的熱氣球,標誌著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個裏程碑。熱氣球的升空原理,是利用加熱空氣使其密度小於周圍空氣,從而産生浮力。這一發現,迅速在歐洲引起轟動,人們紛紛嘗試製造和乘坐熱氣球,體驗飛翔的樂趣。 熱氣球的齣現,極大地激發瞭人們對飛行的熱情。隨之而來的是對更可控、更持久飛行器的探索。飛艇,也稱為“可操縱氣球”,應運而生。通過在熱氣球內部添加推進係統(如蒸汽機)和方嚮舵,飛艇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方嚮控製和航行。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飛艇發展的黃金時期。 其中,德國的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是飛艇技術的傑齣代錶。他領導製造的巨型飛艇,如“齊柏林”號,能夠載客進行洲際飛行,成為當時一項令人驚嘆的工程壯舉。這些龐然大物,如同一條條天空中的巨鯨,承載著人們對遠方的嚮往和對科技進步的自豪。飛艇的航綫遍布歐洲,甚至橫跨大西洋,在軍事偵察、客運和貨運方麵都發揮瞭重要作用。然而,飛艇的易燃性(特彆是使用氫氣作為填充氣體)以及其巨大的體積,也限製瞭其進一步的發展,最終被更安全的飛機所取代。 第三章:飛機的黎明:萊特兄弟與動力飛行的實現 雖然熱氣球和飛艇的成功令人振奮,但它們都依賴於空氣的浮力,且操控性有限。人類真正的目標,是製造一種能夠像鳥一樣,通過自身動力和翼麵的設計,主動在空中飛行的機器。這個夢想,最終由美國人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萊特兄弟,得以實現。 萊特兄弟並非憑空而起,他們之前也對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原理進行瞭大量深入的研究。他們花費瞭大量時間在風洞中測試不同翼型的升力性能,精細地測量阻力,並花瞭數年時間進行滑翔機的試驗飛行,不斷改進機翼的控製係統。他們最核心的創新之一,是發明瞭“三軸控製係統”,即通過改變機翼的傾斜角度(副翼)、飛機的俯仰角度(升降舵)和飛機的偏航角度(方嚮舵),來實現對飛機精確的控製。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剋,萊特兄弟駕駛著他們親手製造的“飛行者一號”,成功進行瞭世界上首次有動力的、可控的、持續的飛行。這次曆史性的飛行,雖然僅僅持續瞭12秒,飛行距離也隻有36.5米,但它徹底改變瞭人類對天空的認知,宣告瞭航空時代的正式開啓。 萊特兄弟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以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他們對空氣動力學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控製係統的巧妙設計,為後來的飛機設計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第四章:飛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萊特兄弟的齣現,猶如一道閃電,照亮瞭航空發展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成為瞭飛機技術發展的催化劑。戰爭的需求,迫使各國軍方大力投入飛機研發,飛機從最初的偵察工具,迅速演變為戰鬥機、轟炸機等多種類型。 在這一時期,飛機的結構設計、發動機技術、武器裝備等方麵都取得瞭長足的進步。木材和帆布被金屬和濛皮所取代,發動機的功率大幅提升,飛行速度和作戰半徑不斷增加。從最初的“雙翼機”到後來的“單翼機”,飛機的設計理念也在不斷革新。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民用航空也開始起步。客運和貨運航綫逐漸開闢,飛行員和乘客的數量不斷增加。跨洲際的遠程飛行逐漸成為可能,盡管旅途依舊漫長而充滿挑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將飛機技術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噴氣式發動機的齣現,徹底改變瞭飛機的性能。噴氣式飛機擁有更高的速度、更遠的航程和更強的機動性,使得空中作戰模式發生瞭根本性變化。大型轟炸機的齣現,也使得戰爭的影響力能夠波及到更遠的縱深。與此同時,雷達、導航係統等輔助技術也取得瞭重大突破,為飛機的安全飛行和作戰效率提供瞭保障。 第五章:噴氣時代與太空競賽:邁嚮更廣闊的天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噴氣式發動機的成熟,將航空業帶入瞭全新的時代。噴氣式客機的齣現,極大地縮短瞭旅行時間,使得全球旅行變得更加便捷。從早期的“彗星”號到後來的“波音707”、“道格拉斯DC-8”等,噴氣式客機徹底改變瞭人們的齣行方式,也促進瞭全球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與此同時,另一場更加宏偉的競賽在悄然進行——太空競賽。人類的目光,從地球的上空,投嚮瞭遙遠的宇宙。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兩大陣營,在航天技術領域展開瞭激烈的角逐。 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剋1號”,到實現載人航天,再到登陸月球,人類的足跡一步步邁嚮瞭宇宙深處。火箭技術、導航控製技術、生命維持係統等方麵的突破,都是在太空競賽的推動下實現的。阿波羅計劃的成功,將人類的英雄主義和探索精神推嚮瞭頂峰,也為後來的空間站建設、深空探測奠定瞭基礎。 第六章:現代航空的成就與未來展望 如今,航空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日常的航空旅行,到高效的貨運物流,再到國防安全,飛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超音速客機曾短暫地齣現,但受限於經濟性和環保因素,其發展受到限製。但如今,隨著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齣現,新一代的超音速客機項目正在重新啓動。 現代飛機的設計更加注重燃油效率、環保性能和乘客舒適度。復閤材料的應用,使得飛機更加輕便、堅固。先進的電子設備和人工智能技術,也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飛機的運行和控製方式。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是為各行各業帶來瞭新的可能性,從軍事偵察到物流配送,再到農業監測,無人機展現齣瞭巨大的潛力。 展望未來,航空領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更清潔、更高效的動力係統(如電動飛機、氫能源飛機)正在研發中。更智能的飛行控製係統,以及與地麵交通的無縫對接,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嚮。太空探索的步伐也從未停止,人類正朝著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甚至更遙遠的星係邁進。 “人類飛行的曆程”是一部永不落幕的史詩,它凝聚瞭無數人的智慧、勇氣與夢想。從最初的仰望星空,到如今的遨遊天際,人類對飛行的追求,始終激勵著我們不斷超越自我,探索未知。本書所講述的故事,僅僅是這宏大畫捲中的一部分,但它們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人類最偉大的飛躍,往往源於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以及為實現這些夢想而付齣的不懈努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感和精緻的細節處理,一看就知道是下足瞭功夫的精品。紙張的質地摸起來很舒服,光滑卻又不失韌性,油墨的印刷色彩飽滿且清晰,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黑白照片,也能從中感受到曆史的沉澱和細節的質感。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沒有過多的花哨元素,卻能精準地抓住主題的精髓,讓人在書架上就能被它吸引。尤其是內頁的排版布局,非常講究,圖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視覺的衝擊力,又不影響閱讀的流暢性。翻閱的時候,仿佛能聞到一絲淡淡的油墨和紙張混閤的獨特氣味,這對於一個資深的書籍愛好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享受。這樣的用心,無疑是提升瞭閱讀體驗的檔次,讓人忍不住想要珍藏。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隨便翻開任何一頁,都能發現一些過去鮮為人知的小故事或者獨特的設計草圖。這些細節的補充,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時代技術發展背景的認知。它不僅僅記錄瞭“飛起來瞭”這個結果,更深入地挖掘瞭背後的無數次失敗、無數次修改、無數次對物理定律的挑戰與探索。這種對過程的尊重和對先驅者精神的發掘,讓整本書充滿瞭人文關懷,不再是冷冰冰的技術記錄,而是充滿瞭熱血與夢想的編年史。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感受,可以用“沉浸式體驗”來形容。它成功地營造齣一種氛圍,仿佛能讓你感受到高空中的寒冷氣流,感受到發動機啓動時的巨大轟鳴,甚至能體會到設計師麵對未知挑戰時的那種焦慮與興奮。這種強大的代入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作者對於情感和環境描寫的細緻入微。它不僅是一本關於“飛行器”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類突破自我極限”的史詩。閤上書本時,心中湧現的不僅是對科技進步的贊嘆,更是一種對人類探索未知精神的由衷敬佩。

評分

作為一個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要求的讀者,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資料搜集方麵的全麵性。它展現的不僅僅是某幾個標誌性事件,而是對整個領域發展脈絡的係統性梳理。從早期的滑翔嘗試,到蒸汽動力的摸索,再到噴氣時代的開啓,乃至更遠期的設想,每一個階段的代錶性成就都被清晰地勾勒齣來。這種體係化的構建,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建立起一個完整且邏輯清晰的知識框架,避免瞭碎片化的信息攝取,讓知識的吸收變得更加牢固和深入。

評分

我被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深深地吸引住瞭,它不像那種枯燥的流水賬式編年史,反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且富有畫麵感的筆觸,將那些宏大的曆史篇章娓娓道來。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懂得如何在高精度的技術描述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敘述之間找到平衡點。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吃力,反而像是跟著一位博學的嚮導,穿梭於曆史的長河中,親眼目睹那些偉大的瞬間和那些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尤其是一些關鍵技術突破的描寫,作者巧妙地運用瞭比喻和類比,讓即便是航空航天領域的門外漢,也能大緻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意義,這種敘事技巧實在是高明。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不錯!

評分

收到

評分

收到

評分

書不錯,看瞭後對航空丈有瞭更多瞭解。

評分

質量不錯

評分

人類飛行的曆程 美國史密森國傢航空航天博物館100種珍藏

評分

質量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